童年记事(二十二):插秧

插秧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周一去了一趟崇明的跃进农场,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严格来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毕竟是农场,也是上海的粮仓,和我们小时候农村的个人承包田的几亩地是没法比的。现在农场的插秧都已经是机械插秧,而且是直播稻了。(就是不经过育苗期,直接把种子撒在田里)回想童年时的我们,可没有这么幸福。

每年清明过后,农户们开始摆弄秧坂田,就是在犁好的地里,筑起宽约1.5米的垄,长度随地块的不同而不同。垄的两边都有小水沟,垄耙平后,就在上面人工撒经过催芽过的谷种,时间不长就长出秧苗,一般都比较密。到了五月左右,再由人工拔秧成一握大小的秧苗用稻草绳扎起来,古语称父捆子。然后再有农户挑着这些秧苗到大田里,人工扔到水田,由妇女们插秧。为了使秧苗插得整齐,一般用玻璃丝或草绳定位,每垄可以插六排,每个小坑中的秧苗数大概在4~5棵。在水田就可以看到一排排的农民排好队,从一头插到另一头,就像诗中说的那样,是倒走的,而且插秧的姿势是半蹲,时间一长那累的感觉就不一般了。

我学插秧比较早,朦胧中大概在6岁左右(男孩记事比较晚,一般有印象的时间大概就5岁以后了)。那时还没有承包到户,都是村大集体的形式。我们这个村干活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生产队长也是安排有条理的。对村里的农民根据干活的能力和速度进行了分班,有快班和慢班之分。由于分班不同,挣工分的多少也不一样。母亲的干活速度属于慢的那一种,所以被分在了慢班。那时农村干活的积极性也很高,咱也没经历过什么那个年代,总感觉一到农忙时,家里大人都是急匆匆的往地里赶。那时父亲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不在村里干活,而是在村的代销点里当营业员,很多家务活和集体的农活都是由母亲担当了。母亲的手脚又比较慢,很多时候都来不及。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干活,诸如养家畜,烧饭做菜。在“双抢”(一般都在7月左右,抢收抢种。当时上海是种双季稻,早稻要收起来,晚稻要播种下去)更是如此,一般农民都是在田头吃饭的。家里父亲不在家,我就是小当家,做好饭和菜放在篮子里,送到母亲干农活的田头。趁母亲吃饭的间隙,就帮母亲。插秧是最多的。那时也感到好玩,大热天在水田里,脚踩进去凉丝丝的,泥巴也是滑溜溜的很是好奇,插秧一开始完全是感到好玩。那时的大人也很乐于教。一垄地插六行,所以人站的位置很关键。一般两腿之间插两行,左右各两行。两腿往后退的时候尽量不要离开地面,要慢慢的往后的移,否则由于拔脚引起的隆起或脚窝,对于插秧都是不利的。(浮在地表,或者是太深)插秧的秧苗也不用真的去数是不是4~5棵,在右手往下插的同时,左手已经捻出大概的数目,而且希望左手和右手要协调,尽量靠近插秧的水面,这样一来势必要求弯腰的角度要小很多,时间一长势必很累。这些都是老农的经验之谈,对于一个刚开始插秧的小屁孩来说一下子接受不了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才会发现这些都是老农的经验啊。母亲的一顿饭时间,小孩子就帮忙不了多少,但对于大人来说,仅仅是一种安慰。

插秧仅仅是腰疼和水面的反射光晒伤。对于插秧前的拔秧,那更是辛苦。那个秧坂田如果是硬的话,秧苗一般比较粗壮,拔的时候容易拔断,而且时间一长也容易在手上留下划痕,但是拔起来的秧苗比较干净,一般不用清洗,直接捆扎就可以。如果秧坂田松软的话,往往拔起秧苗带起泥,一把把秧苗在水里要清洗半天才能洗干净。如果不洗干净的话,给后续的插秧带来无尽的烦恼,很难分株了。也免不了会被拿到秧插秧的人的说道。拔秧往往是出卯时的,早上4点多就要到地里去,水还是凉的。那时农村的生态比较好,在这个秧坂田里往往有很多的蚂蟥,在水里呆的时间一长,免不了蚂蟥就会叮上你的腿,等你感觉到的时候,往往就可以看到蚂蟥在你的小腿上排成行了。那时大人有经验,就重重的用手拍一下蚂蟥的屁股(如果有的话),蚂蟥感到疼痛,一收缩,就掉下来了。在你的腿上就会发现有出血点了,而且还一时止不住。(现在才知道,蚂蟥的唾液中有抗血凝素)。如果再经水泡,就免不了会感染。所以当时的很多的农民都是穿下田袜(就是一种白色的轻薄塑料制品,比雨鞋轻便)或长筒的雨鞋。小孩子一般只能在旁边帮忙,力气小,坚持不了多久。

到了80年代,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全部的农活都是要各家自己完成,那插秧的机会就更多了。我几乎成了家里插秧的主力军了。除了家里插秧之外,周末还要到外婆家去帮忙。农村的田块不像农场那样是规则的,而是大小不一,每块地有长有短,短的就十几米,长的有上百米。咱家的有一块承包地,原来是一个湖泊,后来被填成水田。一行秧插过去就是100多米。往往一行秧插完,就要在对面的田埂上小憩片刻,还不时的用手敲敲自己的小腰。老妹总喜欢躺在田埂上小憩。这样的辛劳现在的孩子是无法想象的。由于仅靠自家人完成承包地的农事往往来不及,所以亲戚之间往往形成互作组,相互之间帮忙。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每当我爷爷奶奶家干活时,也是最开心的,一大家子人齐心合力的感觉真好。一帮姑姑姑父,叔叔婶婶,一字排开,像插秧机一样从秧田的一头向田的另一头慢慢的铺开,就像是一支浓墨的画笔在水田里画国画一样,画出了绿色山水,亦或是绣女在穿针引线,织就了绿色的锦缎,那感觉真的妙不可言,浑身的劳累也会被淡忘。

现在已经是没有机会插秧了,但是每每看到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秧田,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插秧故事。

童年记事(二十一):下河游泳     目录     童年记事(二十三):农活两三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458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54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17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62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4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6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9评论 0 20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7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0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85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9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2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04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08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