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成为效率达人13-笑来老师的高效技巧4

2018-04-28轻松成为效率达人13-笑来老师的高效技巧4-不写就出局第十四篇

加入007不写就出局的你,必然是有远大目标的,一定多方面都想做好:学习、工作、财富、健康、生活、家人、娱乐……

有的人轻轻松松就能全部兼顾,有人却累的半死仍顾此失彼。原因之一就是做事效率差别太大。

我愿意和你一起,通过学习大部分人没有掌握的技巧方法,早日成为效率达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实现远大目标!

如果你有效率难题可以留言,我会抽空回复或在以后的文章中涉及。

------------------------------------------------------------

这是我前面的13篇文章:轻松成为效率达人系列文章链接汇总,请你阅读,欢迎在文稿下留言。

最近这段时间,我会系统阅读李笑来老师的作品,在做笔记的同时,把其中有关提高效率的内容摘录出来,以便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第四部分(25至32章)

十八、调整焦点
为避免“一根筋”,我们要学会切换模式,而另外一些时候,我们还要学会转换焦点 。
比如:我们不仅应该优先关注这个世界的未来,也要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
为什么我们这么自信,理由简单而又清晰,我们是掌握了方法论的人:一旦我们通过研究通过思考,发现有足够数量的人看不起某种因新趋势的存在而产生的行为模式的时候,基本上总是那个趋势要发力的时间点。然后我们就调整自己的关注焦点:不是问自己,这个大势如何才能为我所用?而是问自己,在这个大势中,我去做什么最划算?
生活中,一旦与人讨论起这个世界的未来,收到的绝大多数反应是这样的:别想那没用的,还是先想想自己罢!这个看起来有道理的建议,其实一直在荼毒众生,一直在荼毒终生。
人们的平均寿命正在加长 —— 我想,在更长的一生中(好几辈子里),每个人其实都有机会,总能逮到几个大的罢?逮不到,别怪别人。

十九、不能容错的系统肯定是脆弱的
绝大多数人在没有恰当训练之前,不懂得容错,那么它就是脆弱的。因为任何一个在现实世界里运转的系统所面对的,必然是一个不完美的、不理想的、各种意外频繁发生的现实世界 。有一点错,就直接停止运转,那系统基本上就是个废物
看看那些易怒的人,有一点差池,他们就暴跳如雷,大脑充血,系统完全瘫痪…… 这不是废物是什么?其实他们比废物还可怕。暴怒的人不大像一个失灵了的冰箱,坏了也就坏了,暴怒的人更像失控的火车,要冲出轨道,毁掉停下来之前撞到的一切……
也就是说, 我们最好给自己的操作系统设置一定的容错机制。 比如,遇到貌似不能沟通的人(操作系统不同),多想想,就知道起码有以下几个选择

  • 直接停止沟通(注意不要引爆自己的情绪进而浪费时间);
  • 只沟通能沟通的(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精力)
  • 换个方式沟通( 开个虚拟机玩玩?)
  • 伪沟通……(为了避免引爆对方的情绪浪费自己的时间)

所谓冗余设计,就是为了能够让一个机器(或者系统)在非正常情况下也能运转, 万一部分坏了,机器依然能够正常运转,甚至可以在机器的运转过程中修复或者替换那个坏掉的组件。
细想想, 我们人类自身就是个“冗余度”很好的设计。
而且,放眼望过去,整个世界也是个冗余度很强的设计,不是吗?那句话是对的:这地球不是少了你就不运转了!是啊,多个正确的你我,少个错误的他或他们,又怎样呢?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实这世界还是一样的,它从来都是以不完美甚至千疮百孔的状态持续运转……
现在,我们知道了:有容错能力的系统更为强壮,有冗余度设计的系统运转更为持久……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个人就开始尽量忽视遇到的人们身上这样那样的缺点了 —— 因为我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容错能力很强的系统。但实践中我发现这很难。因为不光显得虚伪、无原则,更是因为有点浪费时间。
但,适应一段时间后就深入理解:一切更为健壮的都要耗费更多的成本。而且你就会跟我一样体会到好处还是很多的:缺点不少的人群里,也有很多聪明人,也有很多有趣的人,在他们身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 不管是正向的学习,还是反向的研究。有了容错机制之后,最重要的收获是:学习范围广了,思考更为深入了

这很容易想象,一个更为健壮,一个更为强大,一个更为可靠的系统,当然走得更远,做得更多,长得更快……
另外一个经验是:容错是自己的事儿。一般来说,公开不见得有好处,甚至有坏处 —— 这么明显会做会阻碍你更多的“容错”的实践和机会
当然,有些事情除外, 有些错,容不得

二十、最高效的学习方法-自学
自学从来都是少数人的特长
我们一生中遇到的老师很多是不能满足我们需求的,一想到自己的灵魂可能被他们胡搞乱搞,当场就慌了、当场就怕了、当场就知道自己必须学会自学,自己的灵魂必须自己塑造,交给谁搞都不可能放心 —— 这事儿必须自己来
笑来老师对这个想法有多么坚定呢?几乎从一开始就相信: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个道理永远都是对的。
若是一个人竟然在成年后依然没有掌握这个基础的技能,那么他就注定一生只不过是个低级动物

自学很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发现自学真的很简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其实就是不断习得、积累、研究、打磨、升级那些概念和方法论

进一步来看:自学能力是靠积累增强的。只有当概念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 ——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另外,自学这事儿, 方法并不首要,首要的是态度
所有讨厌学习、抗拒学习,最终彻底放弃学习的人,都是因为学习这事儿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为自己做的事情,所以最终能放弃就马上放弃。
如果你想创业找个靠谱合伙人,那么请注意两个根基:
远离那些“表现型”选手 ,无论多费劲也要去找到那些“进取型”选手
远离那些应付了事的人 ,无论多费劲也要去找到那些“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儿来做”的人。
如果你现在已经为人父母,过去的事儿就算了,现在开始要把自己变成进取型选手,要把自己变成“为了自己的进步而努力的人”,否则,你的孩子注定成为庸众,对你来说,这个后果一定很严重。

二十一、为啥人丑就要多读书?
所谓的聪明,虽然可能也受先天条件限制,但聪明确实是可积累、可锻炼的。 而且霍金(Hawkings)说:智商确是可以习得的、可以积累的,又因为这种通过锻炼习得的特性(Acquired Characteristics)竟然是可以遗传的…… 于是, 多读书罢,让自己更聪明一点,也为了下一代 。

二十二、高效的真正消化一本书
看非虚构类的书籍,从中获得的愉悦,感觉更大,因为那种愉悦通常有更为坚实的支撑 —— 进步。如果想获得其他的愉悦,可以通过影视作品。
把么,如何高效的真正消化一本书呢?

1、重视“理解速度”
不要强调自己的阅读速度,重视“理解速度”,才能有效提高阅读量。
曾经有一段时间,笑来老师阅读英文书籍的时候,干脆在电脑上用键盘敲,因为那个时候理解速度甚至跟不上手指头敲键盘的速度。随着理解速度的提高。遇到好书,笑来老师会抽时间朗读完,一本二十万字左右的书朗读完,也不过十几个小时。
更多的时候,时间花在那些需要停下来认真思考的部分,需要停下来心平气和地开开脑洞的部分,需要反复搜索寻找更多资料与关联的部分。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

2、别把杂志、文摘、新闻等作为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大多数情况下,完整性阅读是没办法有功利性的,因为完全没办法知道所读、所学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发挥它的能量。
另外一种检索性阅读,本身就是功利性的,比如为了思考得更为全面,去翻翻不同属性的人群是如何看待某个问题的;再比如,为了以上同样的目的去检索自己已读过的书库……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注意,不是知识泛滥),有个小技巧特别管用: 标题党的文章不要看——说实话, 这个小技巧真的不知道可以节约多少时间,提高了多少生活质量。
信息这东西,必须系统才有价值。碎片化的信息也许有用,但就算完全忽略,也不至于致命。舍了就舍了,没啥。
所以,一定要读书,而不是把本来只不过是获得知识的辅助手段而已的杂志、文摘、新闻等等当做唯一主要手段。买好书,读好书,读懂好书,然后用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

3、别人没办法帮你读书
别人是不可能帮你吃饭的。同样的道理,别人其实是完全没办法帮你读书的。
最要命的还不是拉长原本可以很短的理解时间,而是让学生们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就不让学生们用!这是什么道理?总结起来就是:别被他们骗了,你本来没那么傻……

4、整理概念与方法论是“消化”书籍的重要过程
拿来一本书,应该先看目录,再看附录,读读前言,在网上先扫扫书评……要先大致对这本书有个了解,然后再开始行动比较好。
每个作者的组织方式不同,但总是要分章节,每一章都在着重讲解一个概念,它的应用,它的方法论。而陆续的章节,通常是必须理解上一个概念之后才能进一步理解的概念,及其应用与方法论。所以,一头扎进书的内容之前,最好把这些概念大致过一遍,不理解没关系,哪怕先记住那些概念的名字和先后关系都很有帮助。
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整理这些概念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消化”的必要过程。有些人从小就学会了并且早就习惯这么做,而大多数人一辈子不会这么干 —— 这就是为什么最终绝大多数人只具备读半本杂志,看个豆腐块文章的能力,而不大可能真正独立消化一整本书的根本原因。

5、提高理解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已读部分,预期未读部分——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
很多人只有输入与处理这两个部分,绝大多数人除了输入之外什么都没有,连处理都没有,只有少数人的阅读理解过程是不断循环地“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尽管这里的“输出”某种意义上不过是“伪输出”……
向前预期未读部分,相当于为“跳读、略读”提供一个安全机制。读着读着,发现作者提出了一个自己已经深入了解过的论点,再往下论据也是自己之前了解的,那就安全地跳过。又由于一直保持着一个预期,再往下读的时候,发现“嗯?怎么回事儿?跟我想的不一样呢?”那就要折回去认真找原因……反之,要是一样,说明自己的跨越是正确的么。
所以说,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下,理解速度会不断积累,最终不断加快 —— 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有共同点:它们不一定能用在哪里,它们早晚必然融会贯通。所以,理解过的东西越多,理解新的东西就越快。说穿了,理解能力差,无非就是见识少,仅此而已。

6、读不懂怎么办?
笑来老师有一个奇怪的本领:就是,把一本书拿过来,即便读不懂,也能读得完。这句话总是引来哄堂大笑,可实际上,我是认真的,更为重要的是,觉得这事儿荒谬恰恰是大多数人其实不懂如何读书的表现。
读不懂怎么办?没关系,只有一个办法靠谱:硬着头皮读完,然后反复读很多遍。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本领,因为,重要的知识,从来都是通过反复学习才能获得的。一下就能学会得东西,通常上价值不大。

7、读书学到的知识一定要用
很多有用的东西,之所以最终没用,是因为压根没用过。
知识无用,这是二货思维,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哪怕巫术都有用,更何况知识。
不用,学它干嘛?这与我读书的原则也是相通的:不用认真读的书,读它干嘛?这与我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一样的,既然活着,就要活好,活得精彩。

8、用不起来怎么办?
暂时用不起来怎么办?教!我总是重复这句话: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教”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分享”,就是“教”的一种形式,在饭桌上都可以“教”。在一来二去的交谈中,你会发现自己也还有很多没弄明白的地方,回来改进后,下次在另外一个饭桌上再演练一次……
分享,不仅需要能力支撑,也是培养能力的最重要手段。知识分享,没有成本,只有收益 —— 双方都有的收益。
分享的技巧很简单:

  • 真诚,只分享自己确实觉得好的东西;
  • 也是真诚,绝对不能居高临下地装蛋;
  • 还是真诚,对方完全有可能不理解你。

9、培养融会贯通能力的方式
“这个概念、这个方法论、这个道理、这个知识,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这是让你真正培养融会贯通能力的方式。所谓的聪明就是这么来的:脑子里有足够多清晰正确的概念与方法论,然后它们之间还有正确应有的关联…… 所以聪明的操作系统总是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方案、更多的可能性。
万一想到了可以“出其不意”地使用的场景,那就赚大了,因为同样的东西到了你的手里却发挥了不一样的作用,你当然与众不同,也只能与众不同。

10、找到终生学习的人,把他们当作朋友和榜样。
与喜欢学习的人泡在一起 —— 这一点真的特别重要。与喜欢学习的人在一起,正面的影响力很大;与不喜欢学习的人在一起,负面的影响力不仅很大也很可怕。
寻找那些终生学习的人,把他们当作朋友,把他们当作榜样。
这种人虽然身边并不多见,但网络上却很常见。笑来老师有个很长期的榜样:Bruce Eckel。在网上发布 Thinking In C++ 第一版的写作计划,然后以极快的速度更新完成…… 见识到有人这样,就成为笑来老师写书时“雷厉风行”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反过来说,人家写书都可以这样,我们读书怎么可以拖拖拉拉呢?

11、别人一年都读多少本书呢?
有调查结果,美国成年人平均来看大约一年读 12 本书。再深入一些的研究结果是,28% 的人(大约 1/4 多一点)过去的一年中,根本就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书。那么剩下的 72% 的人实际上每人每年平均读书是 16 本左右;而这 16 本又是平均值,所以,大约只有 36% 的人每年读书 16 本以上……如果只考虑虚构类的图书,那么,美国人阅读虚构类书籍的比例肯定就更低了。
但是,大量阅读非虚构类知识性书籍的人,阅读数量会比普通人大出好几个量级,因为他们除了研读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阅读: 检索性阅读。
所以,人群中的阅读量分布,其实跟复利曲线一个样子啊!

how-many-books.jpg

若是把年平均阅读,换成“一生平均阅读”,那条曲线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嗯,你之前见过的那个曲线, 人与人之间差的岂止 10 倍,100 倍都很正常 :
human-progress.jpg

在哪儿都一样,真正尊重知识的人就是少数,古今中外都一样。对于那些真正渴望知识,尊重知识的人来说,不让他读书是最大的惩罚。而对于另外一种人来说,书完全不是必需品。
每个月至少读一本好书,是那些关注自我成长的人的最低要求。但这个要求其实并不低,因为要读的是“好书”,必须是读过之后能给自己带来改变的书 —— 又因为要靠践行来判断是否学到,所以阅读成本其实非常高,所以才更珍惜。**

二十三、高效找到好书

选书也是一种必须习得并培养的能力。以下十几个简单的原则,基本上能帮助任何一个正常人做出自己的决定。

1、出版社
尽量选择在锁定的领域里知名的出版社。

2、作者
靠谱的人写出来的东西靠谱。在花时间精力去读之前,要去了解作者在该领域中的能力,作者的其他方面,必须暂时放在一边。

3、版次
再版次数越多,说明此书的内容越经典。优先选择那些“第 n 版”(n 越大越好)的书。

4、印次
有时,要学习的领域太新,乃至于只有第一版的书。那就要看,有没有那种印次已经很多的书:比如,第一版第 n 次印刷(n 越大越好)。

5、印数
首印数量太少,可能说明出版社对其销量没有信心……

6、“编”与“著”
“著”的意思是原创成分更多,“编”的意思是"拿来放在一起"……有的书缺德,把两个字放在一起用“编著”糊弄读者。所以要优选“著作”。

7、参考文献(References)
为了习得知识而去读书,多是技术文献之类的“非虚构类书籍”(Non-Fiction)。如果书后没有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那这本书不值得读。
其实,中文书中,可选择数量其实并不多。
另外,好书的“参考文献”往往相当于一个地图,你按图索骥,就会找到更多好书、经典书。

8、索引(Index)
好的参考文献,是要有详尽的索引的。印刷版的书,没有索引,就没办法检索——那书的用处何止减半!
当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更喜欢电子书的重要原因:可随时全文搜索!

9、尽量不读译作
尽管译者永远出于好心,但好心未必带来好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学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根本没那么难,甚至很容易,能不能学,能不能学会,只不过是学习意识问题。
以上几个原则,若你将他们拼起来应用,就会发现,值得看、值得读的真的不多。于是你就释然了,于是你就淡定了,于是你就不害怕精读了……

10、花点时间去读书评
AmazonDouban上的书评都很棒,尽管也需要一点点的甄别能力(遗憾的是,豆瓣上“书托”越来越多了——读中文有很多“意外的负担”)。

11、看看牛人在读什么
网络时代有很多方法可以去了解牛人们在做什么,牛人的共同特征是喜欢分享。他们正在看的东西,是他们筛选过后的,常常有很大参考价值。注意,是“参考价值”,不一定是“价值”。

12、网络内容质量判断
由于在网上发布内容没有类似“出版社”之类的机构“事先编审”,所以,好内容实际上可能比例更低。
所以我们要学习笑来老师的方法:首先要尽量了解作者,比如,英文的作者,就看看他的 TwitterFacebook,如果是中文作者,就看看他的微博。另外,尽管并不总是准确,但排名高的网站比例上来看更可靠一些。尽管很多人对Alexa的排名不屑,但在这些年里它一直是帮我筛选网站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无论是用 Safari,还是 Google Chrome 或者 Firefox,我都会安装 Alexa 插件,以便随时了解一个网站的排名。

二十四、高效找到更好的知识
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识。这很明显,是吧?
笑来老师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才可以算作知识,而且还有价值高低之分。 知识有两种:

  • 无繁殖能力的知识
  • 有繁殖能力的知识

科学方法论,就是一种有繁殖能力的知识,也是迄今为止笑来老师习得的最有繁殖能力的知识:“它可以让我分辨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什么值得研究,什么不值得研究,什么需要验证,什么需要更多的验证,什么样的结论可以接受,什么样的结论不可以接受,什么样的结论有待观察…… 它在筛选积累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繁殖力的知识,引发思考,引发行动,引发改变,形成新的局面,并且,那些有繁殖力的知识,还会帮助你吸收、理解、运用更多有繁殖力的知识。比如说,概率、统计,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这个世界之外,甚至可以直接用来赚钱……。另外,有繁殖力的知识,还可以积累(因为它有积累效应)、必须应用(因为它有指导意义)、值得传播(因为它可造福大众)

没有繁殖能力的知识,倒也不是没用,而是用处不大,甚至可有可无,比如:

  • “鬯”这个字究竟什么意思,怎么读?
  • 贾平凹的名字里,第三个字读作 wà;
  • 陈寅恪的名字里,第三个字读作 kè(对,就不是 què,就是 kè)

现在已经不用写读书笔记了,因为 MacOS 有系统级内嵌的全文检索功能。我们只需要购买电子书,然后转换成 epub 格式存在硬盘里。读书的时候专心读,有用的地方刻意记住几个关键字,将来用得到的时候,全文检索一下,就可以轻松找到出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若是真有启发,干脆写篇完整的文章算了。也就是说, 把大量用来“牢记”的时间,直接输入到“践行”之中,好像更为牢靠,更为划算。

Mac OS 的 Spotlight 原生并不支持 epub 文件检索。

还好有解决方案:ePub-quicklook

一共要下载两个文件

  • epub.qlgenerator
  • epub.mdimporter

把这两个文件拷贝到以下目录内:

/Library/Spotlight/

而后打开 Terminal (终端)输入以下命令:

cd /Library/Spotlight/ qlmanage -r mdimport -r /Library/Spotlight/epub.mdimporter

此后的全文检索就会包括 epub 文件了。(建立索引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比如十几分钟……)

二十五、高效研究新生事物
如何面对、研究新生事物?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和测试:
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根筋地生活着。对他们来说,最好什么都有唯一、正确、标准的答案、方式、手段;一旦答案是“ 看情况 ”,他们就一脸茫然,瞬间进入死机状态。这是因为他们总是使用一贯的模式去面对、研究新生事物。可事实上, 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切换模式,否则就无法面对、无法研究。

再举一个例子:通常情况下,面对一项新的提议,一个在当时之前我们尚未想到的想法,我们习惯于“先去关注缺点”。
为什么习惯于先关注缺点呢?这很正常,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小心。我们都吃过亏,没吃过亏的,肯定是年纪还太小,经验还太少。于是,我们要去研究“还有什么缺点我没想到?”这种思维模式在通常情况下是有效的。

可是,一旦我们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这种思维模式常常是无效的,且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直接是有害的 ——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而已。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现象,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完美的。 我们接纳任何新生事物,都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它相对更好而已。

所以, 在面对、或者研究新生事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它的优点,而不是它的缺点。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自己的操作系统切换一下模式,从“优先关注缺点模式”,转换到“优先关注优点模式”。

不信你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些在讨论新生事物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使用类比的人,基本上都是属于一根筋的人,也同时更可能是倾向于“优先关注缺点模式”的人。类比原本是个很高级的思维手段,但他们用错了,或者准确点讲,他们在细节处落入了微妙的陷阱。

  • 类比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新生事物的;
  • 类比不应该是我们用来定义新生事物的**

这种错误的思维尤其不能用在投资领域,因为投资行为有两个核心本质:

  • 投资必须自负盈亏,所以只能、且必须靠独立思考;
  • 只有投资未来才有真正的胜算,投资的收益才可能大到有意义的地步。

我们要感激这个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里,个体投资环境 确实大大优于从前;于此同时,真正的新生事物又此起彼伏、比比皆是;这即意味着说,学习和投资的机会几乎无限多 —— 只有在这样的时代里,知识变现才是可能的,且知识变现的金额才可能是巨大的。

学习就是用自己免费的时间与精力再加上少量的金钱去投资自己的未来。

所以,在笑来老师看来:

粗暴地把人们分为“乐观”与“悲观”两类,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分为两种,主动升级自己操作系统的,和不升级自己操作系统的;主动升级自己操作系统的人又分为两种,多模式的和单模式的……

除了在跨界和研究新生事物的时候我们需要调整模式之外,我们还需要在更多的地方调整模式……

二十六、高效获得“幸福”——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

先把目标“幸福”放一边,我们先谈“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

准确地讲,是活在不久的未来。想太远了,就容易憋出个海市蜃楼,不切实际,过分好高骛远。但完全活在当下,就是泯然众人矣。我们要想办法活在不久的将来,生活幸福美满的窍门就在于比别人早半步,早太多了不安全,晚半步就始终遗憾,相对于别人不早不晚,其实就是一样,那就没意思。

可是,如何活在未来呢?这听起来好像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但实际上却很简单,就两件事儿:

  • 笃信逻辑。
  • 用逻辑去判断明天会发生什么。

认为未来完全不可知的人是愚蠢的,因为这些人明明活在一个天天都有天气预报的世界里啊!天气预报并不一定准确,但谁都知道预测明天的天气成功概率就已经很高了,预测两小时之后的天气,就更容易准确了。所以未来不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如果我们判定这是个知识变现越来越容易的世界,难道你不能预测这样一个结果吗?比如:
你的孩子受教育程度越高,将来的收入就会越高。

笑来老师有两个经历可以特别说明问题:

第一个经历,28 岁的时候,我有个判断,在未来,创造的价值肯定比销售的价值更高,我笃信这个道理,于是就那么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的结果渐渐展现。
第二个经历就是我购买比特币的过程。
2011 年年初,在我听说比特币之后,就开始认真研究,最终得到个结论:
姑且不管这个东西有多严谨 —— 尽管事实上它确实非常严谨 —— 只要这个系统被一定程度的人数接受,那么它的价格不知道能涨到多少
我个人判断,这个逻辑是简单而又完整的。于是,我是笃信这个结果的。既然我笃信这个逻辑推断出来的结果,我就只能去买了,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而我就是这么做的。

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更好的活在未来:

“ 做事之前常常要在脑子里预演至少一次 ”,渐渐就成了我的习惯。再后来发现这个习惯还真不是每个人都有,绝大多数人好像一辈子永远只靠临场发挥 —— 这并不令人羡慕,因为“临场发挥”的结果常常并不好。

做好你的功课。 (Do your homework.)

"花一点时间,想象一下几年之后的你,你希望到那个时候,你自己是什么样子?然后,倒推回来, 提前按照那个标准学习、工作。"
许多年后我才发现这个简短的句子无形之中处处提高了对自我判断的标准,无形之中为了满足那被抬高了的标准做出了更多的努力,进而因此比别人多走出很远的一段距离;长此以往,最终的差异着实巨大。所以,有意识地提高自我要求,是切实提高自己水准的前提 —— 我的确相信这事儿。

对自己抬高一点点要求,然后做足功课,更好一点的结果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按照未来的你所需要的标准去学习、去工作,将会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这实际上是一种格外刺激的生活方式 ,因为在这种方式之下,多巴胺的分泌明显是高于平均水准的 —— 这其实就是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幸福”这个词的量化定义。

多花点时间想想自己未来的样子,多花点时间预演一下,多抬高一点点的标准,多做足一点点的功课,就这样,差异应该就一点点地积累形成了。

今天我们从笑来老师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中学到了几个高效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调整焦点
不能容错的系统肯定是脆弱的
为什么一定要自学?
为啥人丑就要多读书?
高效的真正消化一本书
高效找到好书
高效找到更好的知识
高效研究新生事物
高效获得“幸福”——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1,780评论 4 36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424评论 1 30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1,397评论 0 2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576评论 0 21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997评论 3 2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945评论 1 22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107评论 2 3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0评论 0 20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625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04评论 2 25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285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13评论 3 26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291评论 3 24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64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63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096评论 2 28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886评论 2 27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