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词中的平仄

平仄 [píng zè]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中文名

平仄

外文名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解释

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别称

侧声

平声

平声(阴平、阳平)

起源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传统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共2张

声调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对联:(联尾)上仄下平[1]

五绝

【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

【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五律

【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

【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意

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结

(1)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一。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2)句末字的读音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二。普通话中不少字由于经过演变,字的发音已经变化不少了。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3)音调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三。普通话的音调没有“换调”系统。这使得诗词的平仄之韵难以体现。[2]

与四声关系

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辨析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平仄 [píng zè]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中文名

平仄

外文名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解释

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别称

侧声

平声

平声(阴平、阳平)

起源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传统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共2张

声调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对联:(联尾)上仄下平[1]

五绝

【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

【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五律

【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

【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意

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结

(1)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一。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2)句末字的读音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二。普通话中不少字由于经过演变,字的发音已经变化不少了。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3)音调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三。普通话的音调没有“换调”系统。这使得诗词的平仄之韵难以体现。[2]

与四声关系

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辨析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71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58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43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2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11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92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5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64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12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16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0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4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98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48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1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诗也称作诗,日常生活中人们更习惯于将写诗称谓为作诗,以区别于一般的写文章·从古自今,文人在作诗时,一般习惯于边吟...
    物凡七甲阅读 354评论 0 2
  • 方舟子《诗律浅说》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
    约落小宫山阅读 1,568评论 0 6
  • 格律诗用韵格律常识 格律诗,不允许错韵。诗中的韵脚如大楼的基石。基石不稳固,楼易倾覆。用韵如下棋调子,如战...
    吾德之馨阅读 1,830评论 0 8
  • 一。声律篇(例句都在书中) 1。何为四声、平仄? 平声是上平声、下平声二声的总名;仄声是上声、去声、入声三声的总名...
    Alfred_Ko阅读 816评论 0 0
  • 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 从格律上,诗又可划分为古体...
    刘广申阅读 1,253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