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去古镇

今天又去了黎里古镇,这是个近十年来开始兴建的“古镇”,也是附近建设较好的古镇。

古镇的建设一要底子好,现代化建设对古镇原有风貌格局破坏较少,且要有人文古迹的题材可供开发;二要经济实力,这个最为关键,题材是米、环境是水,如果没有财力加把火怎么能做出一锅好饭?

黎里保留了较完整的市河,两岸的建筑稍加修整即可见客,而且它也确有一些相关的文化名人可以做做文章。不似有些地方为了做古镇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好似那些做假古董的文物贩子。

近些年也有不少争抢名人故里的事情发生,这里面文化认同的成分较少,更多的是为了经济利益,其心尚不及韩国。

今天去黎里也是临时起意,纯粹是为了出门而出门。出门时还没有想好要去哪里,后来实在想不出要去哪里就决定去黎里,因为黎里已经去过不下十次,这个选择比较稳妥。

可我们为什么要去古镇呢?

 


                    情感需求

“看,那就是爷爷小时候住过的房子。那时候河边上没有栏杆,路上铺的是石子。”这一定是那个阔别家乡的游子带着儿孙来寻根了。

妻也指着河边上的二层老式楼房对儿子说“我奶奶家原来就是住的这样的房子,放假去她们家时最喜欢到楼上玩”

路上也偶尔会遇见坐着轮椅由儿孙陪伴的老人,也许他们的旧居未必在这古镇上,但这里有他们相似的记忆。

嬉笑、追逐在弄堂里,捕蝶捉虫在野草边,河边戏水、堂前听书。竹榻上摇动着奶奶的蒲扇,堂屋上温热着爷爷的花雕老酒。妈妈在河边上洗衣服,搅动着河水稀里哗啦;爸爸下班时自行车一路叮叮铃铃,惹得大人小孩扭头观望。

“换糖担”里有孩子们的期盼,“磨剪子、戗菜刀”打磨着父母手底下的生活,“梆梆梆、修棕绷”抚慰了几代人的睡眠记忆。这些声音是小镇最淳朴的记忆,是你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的记忆。

那时候的小镇生活是简单的,简单到只有河边的石板路。那时的生活也是丰富的,丰富到一个人要面对整个小镇居民的生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古镇一度消失在我们不断扩张的欲望之外。我们掘地填河、建楼拆屋,相继远离河岸,远离那熟悉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古镇开始回归了,各地又在纷纷建设古镇,修修补补、东拼西凑。但古镇的灵魂已经永远消逝了,他们建成的只是古镇的“衣冠冢”,以供我们闲暇之时前来缅怀和凭吊。



                  文化需求

每个古镇都需要一些名人来装饰,尤其是文化名人。这既可以彰显古镇在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也可借此开发出一系列的文化产品。名人是古镇的名片,也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由此,各个古镇开始了和文化名人的寻亲之旅。

如:黎里的柳亚子,同里的计成、陈去病,甪直的叶圣陶,乌镇的茅盾、木心,千灯的顾炎武…。找到了文化名人之后,接下来就是故居修缮,生活轨迹追索,故事的收集和编撰。

有很多游客去古镇也是因为这些名人,去名人故居看看他们生活的地方,品味文化气息。比如:去甪直看看叶圣陶笔下《多收了三五斗》的万盛米行,去鲁迅的三味书屋看看刻在桌角的“早”字。寓教于行,事半功倍。

去同里古镇了解一下“走三桥”的风俗,去南浔古镇探寻一下“四象八牛、七十二狗”是何寓意。每个古镇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如果你有耐心的话一定可以找到它大于形式的内容。

每个古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活动,如:同里的打莲厢、西塘的田歌、木渎的碰瘌痢会…。这些民俗文化活动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给游客提供的文化景观。

再就是饮食文化,每个古镇都有其独特的点心、小吃,不胜枚举。这些有着地域特色的饮食既可以让远方的游客一饱口福,也让本地的游客找到些许儿时的记忆。

但伴随着商业化的运作,江南古镇的老街上也出现了长沙臭豆腐、鸡蛋仔、铁板鱿鱼、新疆羊肉串等外来品。这算是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文化融合,但这种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和持久性是可疑的。

文化是一个区域、一部分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既需要特定人群来传承和坚守,也需要特定的地点和环境来实施。这也是我们来古镇的原因之一。

 


                    经济需求

各个地方积极地兴建和恢复古镇并非是缘于执政者的情怀,也不是单纯的文化修复,而是一种经济活动。

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市场模式,是文化旅游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是GDP增长、政绩考核的得分点。在古镇建设的同时,招商引资、产业链建设、文化活动的组织也同步进行。

古镇需要不定期的文化活动来活跃气氛,吸引更多的游客,还需要各类商业行为来满足游客衣食住行的需求。你不仅要来,而且还要消费,最好还要能够带动持续的消费。

因此,这些建设者不断地挖掘古镇资源,开发新的关注热点,这种经济行为不仅需要财力支持,也需要文化来维持其持久性、合理性,否则很有可能闹出杀鸡取卵、画虎类犬的笑话。

今年春节有的古镇把彩色巨龙附在石牌坊上,有的给古桥披红挂绿,节日的气氛是有了,但总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为了进一步挖掘古镇潜力,晚上的古镇也不得闲,古镇亮化工程搞得流光溢彩。各种灯带嵌在了古桥、老屋的上面,各色射灯映照着牌坊、店招,大红灯笼挂上了树梢。

夜被照亮了,但古镇很累!我们是被需求的,我们也很累!



***

古镇的商业化建设需要持续的经济投入,还要有纯粹的文化输入和输出。靠引进几个文旅企业是很难以为继的,资本就算穿上文化的衣履,它还是要走上增值的路。

这几年没落的古镇不在少数,勉力维持的也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那些老故事不再吸引人了,提供的文化快餐也不再质优价廉了,它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熙来攘往的人群踩不出新的路,博眼球的商业噱头演绎不出古镇的未来。古镇最终都要回归它生活的本质,人居文化也将重新回到原始的栖居之地。日子恢复了平静,夜恢复了寂静,屋檐上的雨水又可以清晰地滴在石板路上了。

我们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到古镇,能从这里带走多少情怀和文化?取决于我们有多大的行囊。能留下多少故事?取决于古镇能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2024年2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