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陶瓷古镇遐想

陈炉陶瓷古镇遐想

王赵民

(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CHINA,这五个英文字母的巧妙组合,是对中国作为“陶瓷故乡”最好的诠释。我有缘生活在诞生过耀州窑的城市,对陶瓷更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素。

在中国陶瓷史上,耀州窑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古耀州窑是陕西曾经孕育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铜川对外开放的一张分量很重的“王牌”。我们应该珍视她,才能对得住先人留下的这一份遗产。

耀州窑,兴于唐,盛于宋,黄堡“十里窑场”曾经盛极一时,见证了耀州窑的兴衰。耀州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以高贵的气质入贡朝廷,沿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即使在今天,我们用高科技的目光审视,她仍然跻身于稀世之珍。

后来,十里窑场的炉火渐渐熄灭了,演化成了今日静静躺在耀州窑遗址博物馆内的窑炉。陈炉,一个颇具魅力的陶瓷古镇,在陕西,至少是独树一帜的。因为,她延续了耀州窑的辉煌。那宏大的陶场,那陈列的窑炉,那一担担被运往山外的精美的陶瓷,使耀州窑精湛的艺术发扬光大,“炉山不夜”因此也成为古同官一景。

陈炉陶瓷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其烧造陶瓷的炉火千年不息,所形成的独特美景“炉山不夜”,成为古同官八景之一。2006年,陈炉古窑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陈炉古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些“国字号”的金字招牌,为陈炉古镇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古镇陈炉,远远望去,宛若一个大窑炉。一排排院落的围墙,是用废弃的罐罐垒起来的;蜿蜒的小道,是用碎瓷片铺设的,这就是古镇的魅力所在。随便走进哪户人家,吸引你眼球的,一定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古陶瓷,让你把玩之后赞叹不已。

(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不至一次去陈炉,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受。当我漫步在由碎瓷片铺设的小道上,或是走进那一间间近乎原始的作坊,心中有太多的感受。总是觉得开发建设力度小、速度慢,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

我首先想到的,古镇应突出古,古窑洞、古作坊和树木,古色古香。为了装扮我们的城市,需要更多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但在陈炉这个地方,如果看到的多是现代化的东西,那就失去了古镇存在的价值,与我心里想要的格格不入。在别人看来,也许楼房越多越好。而我更希望陈炉越古朴越好。楼房可以有,但不要华丽的瓷砖贴面;除了街道和通往镇外的马路外,凡属于羊肠小道,一律由碎瓷片铺设;对有价值的窑炉要保护下来;如梯田状的一排排民居,要进行“复古”手术,尽量恢复到原貌……我不认为自己的这种想法很迂腐,我更期待着梦想成真的那一天。试想,如果韩城党家村的民居涂上艳丽的色彩,试想,如果水乡周庄失去了小桥流水,那还会有人争相去观光吗?

我还想到,陈炉古镇首先是文化古镇。文化古镇首先是文化的古老,除了与陶瓷有关的作坊、古瓷器和遗迹外,还包括民居、绘画、歌谣等。陈炉古镇保存着原始的制瓷工艺、古老的制瓷作坊和众多的陶瓷文化古迹,吸引了人们探幽的目光。纵观陈炉20多家制瓷作坊和数十家农家乐饭店,不难发现,展示的古镇文化元素很多,但仍然不够多。主要是开发不够、利用不足,没有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尤其可供游客观赏和体验的景物不多,能够带走的多是工艺陶瓷老三样(倒流壶、公道杯和梅瓶),创新的工艺瓷极少。

我觉得,古镇作为景区,应逐步把现有的政府机关、学校和服务机构搬迁出镇区,保留和修复沿街(道)的民宅,腾出地方发展陶瓷作坊、商铺和餐饮等,使古镇有景,有“区”,保持相对独立、封闭,并在景区内外规划好停车场。

我认为,古镇光有“罐罐磊墙、瓷片铺路和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的民居”是不够的,缺乏持久的对外影响力,还要认真思考如何给这些外壳加上厚重文化符号,融入当地的人文历史,让游客觉得好看耐看值得回味,留下记忆、带走快乐。

(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瓷作坊要面向游客开放。走进王家瓷坊,能够看到手工拉坯、刻花和兰花碗制作过程。但像类似的瓷坊非常少。为什么呼吁了多年,至今,陈炉的制瓷作坊仍然是封闭式的?不利于游客参观,更别说亲自体验,或拉坯,或刻花,留下自己的一笔。既然有“李家瓷坊”“崔家瓷坊”“关家瓷坊”“袁家瓷坊”等多个窑号,就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对现有的制瓷作坊进行改造,留出游客参观通道;对制瓷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会表演、会讲解,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要让瓷坊遍地开花,处处见瓷,重现“炉山不夜”。

应多方位展示古镇文化产品和特产。铜川民俗文化产品和丰富,近年来相继出版了一批书籍、画册和音像资料;陈炉的土特产也不少,诸如小杂粮、野菜等,但多数制瓷作坊和饭店并没有摆放文化产品和土特产,他们只摆放、推销自己的产品,似乎不关心其他东西。古镇所有的制瓷作坊、饭店和商店都是展示古镇文化窗口,都有责任为游客服务,或讲解古镇历史文化,或介绍古镇风情。建议这些窗口都应摆设文化书籍和文化产品,循环播放反映古镇或铜川旅游景点的风光片,让游客喝酒时可选择铜川生产的酒,品尝当地土特产;在休息或等候饭菜时,浏览铜川文化书籍画册,欣赏铜川风景名胜,增加对铜川的了解和认识。

创作古镇民俗文化表演节目。要借鉴苏州周庄、深圳世界之窗等景区定时为游客表演节目的做法,挖掘陈炉传统节庆、民俗文化精髓,鼓励老艺人领衔组建秦腔、秧歌表演队伍,每天定时为游客表演富有古镇特色的文艺节目,提升古镇魅力。

修建陈炉古镇博物馆。陈炉不仅有古老的制瓷工艺,还有不少古民宅和文化遗迹,有的家里保存着上百年的老家具和陶瓷精品。清代人崔乃镛祖居陈炉,是铜川乃至陕西的一位文化名人,也是陈炉八景诗的作者,应修复他的故居,建立崔乃镛纪念馆,目前,陈炉陶瓷文化的展示尚处于零散的、低水平档次,没有一个全面展示古镇陶瓷文化的博物馆,与古镇的地位极不相称,亟需提升品位。建议规划建设陈炉古镇博物馆,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古瓷,展示各个朝代耀州窑陶瓷精品,复原制瓷流程,集中展示古老的制瓷工艺,打造特色旅游名镇,使陈炉古镇真正成为游客喜爱的一个好去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