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林则徐)

        纵观福建的历史,文化最为繁荣的有两个时期。一个就是我上一期分享的宋朝,代表人物就是理学大师朱熹,另一个就是晚清民国年间,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心是福建省的省会——福州市。本期分享让我们走进福州,了解一下“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三坊七巷,以及诞生于福州的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读一读他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赏析

附:“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朗读和吟诵的音频

平起式七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朗读、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红点表示的,这个小红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图片对照。

赏析文本

        在上一期分享中,我追随朱熹朱夫子的生活轨迹走进了福建省,细细品读了他的曾给我许多启发的《观书有感二首》。纵观福建的历史,文化最为繁荣的有两个时期。一个就是我上一期分享的宋朝,代表人物就是理学大师朱熹,而文化中心则是武夷山地区。朱熹在武夷山生活了近50年不说,其他如理学家杨时、游酢、诗人柳永、刘克庄、诗论家严羽和法医学开创者宋慈等名人,都或者家乡在武夷山下,或者曾卜居、为官于此。福建省另一个文化鼎盛时期就是晚清民国年间,而这一时期福建的文化中心则显然是福建省的省会——福州市。

        福州市别称榕城,古称闽都,地处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在福建这个“山地王国”,福州算是一个被上天偏爱的地方。福建最大的河流闽江从武夷山脉东麓发源,然后一路贯穿福建,穿山越岭500多公里后来到的开阔平地就是自然地理上的“福州盆地”。这里几乎四面环山,只有东侧留有一道窄窄的大门,成为闽江入海的通道。这个弥足珍贵的盆地孕育了福州的城市文明,福州主城以及长乐、闽侯城区都位于其中。而闽江水系在山间造就的交通大动脉,可以从它在福州的入海口直通武夷山脚下,再通过上游的建溪水道通往浙江、福建、江西三省的交界处,然后转到陆路驿道,就可跟中原完成沟通。

        正是因为这一独特的地理条件,自古以来福州就是郡、府、州的治所。汉高祖时无诸被正式封为闽越国国王,就在今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这就是福州建城之始。后来历次中原人口南迁,福州也都成为中原移民、文化、风物在福建的最重要落脚点,因此福州又成为全省的行政中心,城内有福建省、福州府、闽县和侯官县的各级衙门,这座城市也先后拥有冶、侯官、闽县、丰州、闽州等名称。至于“福州”这个地名,则是唐开元十三年因城西北有福山而把闽州都督府改名福州都督府才登上历史舞台。唐末王审知建立闽国,在子城外筑罗城和南北夹城,北面横跨越王山,并将南面九仙山、乌石山围入城中,开凿了绕护罗城南、东、西三面的大壕沟,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独特城市格局,福州从而有了“三山”的别称。“榕城”这个别名则来自于宋治平二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文化的昌盛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宋代福建之所以名人辈出,基础也正是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在这座省城上的体现就是它成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南宋时人口超59万,其中城内人口超10万。宋代的福州还是宋朝造船业的中心,“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其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明初的福州更是成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还是中国和琉球交往的枢纽,福州港也正式成为国家港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补充给养后扬帆出海,而郑和下西洋宝船即是著名的“福州制造”,民间俗称福船。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福州沿海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自明朝晚期起就与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的接触渐趋频繁。清朝初期,动荡的局势导致清政府施行海禁、迁界政策,强迫福州沿海居民内迁,重创福州沿海的社会经济,直到康熙二十三年迁界政策取消。不过,除了换代之际的几十年,明清两代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使福州城大规模发展。清代中前期,福州是中国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其主要贸易对象是琉球和日本,福州府人多有移民琉球和日本的。时至今日,海外还分布着300多万福州籍海外侨胞。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然也对首当其冲的福州产生了深刻影响。道光二十四年,福州作为五口之一正式开埠。在当时欧洲人笔下,福州是仅次于的广州的商埠:“福州城中有建筑物覆盖的区域,面积是宁波的两倍,上海的三倍、厦门的五倍。”自道光二十五年南台岛的英国领事馆建立起,先后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英、美、法、德等国纷纷在码头一带设立洋行。至今仓山区南台岛从烟台山到码头一带,还保存有各国异域风格的建筑群,堪称福州的“万国建筑博物馆”。道光二十七年,基督教新教开始在福州传播,并在此后创立了许多教会学校和福州最早的报纸和期刊。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于1866年在马尾设立福建船政局以建造现代舰船,并开设福建船政学堂,使福州成为培养近代海军人才和发展民族军事工业的基地。然而,1884年中法战争的马尾海战让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的同时,也让福州城市近代化的成果遭遇灭顶之灾。

        作为一个沿海的城市,福州面对外敌的侵入固然首当其冲,但是也因为这样的契机,使福州的许多人开始逐渐开眼看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这些名人的事迹,我们如今可以透过福州的著名景点,始建于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的“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三坊七巷得以窥见。

        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主城区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巷,座落于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其中三坊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这里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从建筑样式上来看是闽东标志性的马鞍型风火墙,是江南马头墙在福建的变种,“粉墙黛瓦”的搭配体现的是儒雅和内敛。在清末民初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从三坊七巷了中走出了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天演论》的翻译者严复,主持福州船政局、创办南洋海军的晚清重要大臣沈葆桢,近代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晚清大臣、末代帝师陈宝琛,临刑时神色自若,仰天长啸“君子死,正义尽”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写下催人泪下的《与妻书》的革命志士林觉民,以及才女作家林徽因和冰心……他们都是闽都文化的重要代表。而其中最为彪炳史册的无疑是严禁鸦片并坚决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林则徐。福州市关于林则徐的纪念景点和设施就有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林则徐故居、林文忠公祠、林则徐晚年放鹤处、林则徐公园、则徐大道,以及升山摩崖题刻等。在本期分享中,我就来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这位令后人无比崇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在为这一期分享专门了解林则徐生平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叹就是他用一生践行了朱子理学所提倡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于乾隆五十年出生在福建省侯官左营司巷林氏北院的后租屋。他的父亲林宾日是个私塾先生,收入微薄,一家人时常断炊挨饿,靠着母亲带着女儿们以女红帮补家计才能维持家庭生活和供林则徐读书。不过虽然家境寒苦,但父亲却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家人之间也都互相关爱,所以林则徐的童年是颇为快乐的。林则徐“少警敏,有异才”,八、九岁时就在学堂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他性情“沈敏悫谨,事亲至孝”,“天怀敦笃”,对辛苦劳作的母亲、姐妹一直体贴同情并尽力相助,这种品质与作风在他为官后表现为始终对下层人民生活予以关注与同情。

        青少年时期的林则徐一直专心向学,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和“修身”为自己以后为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中秀才到中举人之前,林则徐除有时在馆教读谋生,大多时间在鳌峰书院学习。入读期间,林则徐通过父亲结识学者陈寿祺,受到其经世匡时思想的影响,并与郑光策的女婿梁章钜交往甚频,两人同时立下“经国救世”的远大志向。

        嘉庆十一年,林则徐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书记。由于办事认真,文采出众,他很快就得到了福建巡抚张师诚的激赏,把他招为幕僚专司笔札。林则徐跟随张师诚四年,深受其器重,并获知了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知识。张师诚对林则徐着意培养,将自己为政的经验一一传授,为他后来从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嘉庆十八年林则徐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庶常馆。在庶常馆他致力于研习满文,悉心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致用之学。在近十年的京官生涯中,他没有过多地沉溺于官场交往,而是利用京师及翰林院中丰富的藏书、档案,更加努力研究经世之学,仔细综核“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探讨畿辅水利问题,著有经济专书《北直水利书》等,等待实现自己济世匡时的志愿。

        经过二十多年“即物而穷其理”的求学和历练,林则徐开始了他历职地方的生涯。作为辗转各地的地方大员,林则徐无论担任何职,都能在“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基础上“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了“为官一地,造福一方”。

        道光三年正月,林则徐被擢升为江苏按察使。他在任期间,澄清江苏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甚至黑夜潜行,明查暗访,连验尸时都亲自动手。在任短短四个月内,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了十之八九,被江苏人民称颂为“林青天”。同年夏季,江苏大雨成灾,社会动荡不安,官府不顾灾情追缴赋税,眼看要激起民变,林则徐极力反对江苏巡抚韩文绮用兵镇压,乘船亲往松江,采用劝平粜tiào、禁囤积、减缓征赋、赈济贫饿等积极措施,解救了濒于饿死的饥民,恢复了社会秩序。同时他还开始认识到江苏吏治民风败坏的病根在鸦片害人,于是下令江苏禁烟。

        接下来数年间,林则徐先后在江苏、浙江、陕西、河南、湖北等省担任布政使、署理两淮盐政、按察使等职,在兴修水利、救灾办赈、整顿吏治等方面都作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时贤名满天下”,以致当时“儿童走卒、妇人女子,皆以公所莅为荣”,人们有“林公来,我生矣”的称颂。

        道光十一年十月,由于钦差、工部尚书朱士彦的推荐,林则徐奉命总司江北赈抚事宜,并被擢升为河东河道总督。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的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林则徐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七千多个治水料垛认真细心地一一查验,揭露和杜绝了不少弊端。为了较好地推进治河工作,他还查看沿河地势和水流情况,并在屋壁上绘制了黄河的详尽形势图作为指挥施工的依据,初步形成改黄河由山东入海以根绝河患的方案。道光帝听闻后,赞叹“向来河工查验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认为假如所有官吏都能“如此勤劳,弊自绝矣”。

        由于政绩斐然,林则徐在道光十二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他与两江总督陶澍“志同道合,相得无间”,在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导下,共同采取了一些“兴利除弊”“利用便民”的措施,处理了清代财政经济中极为棘手的钱漕、灾赈、水利、盐政、货币等实际问题,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他自奉清廉,办事公正,博得地方民众的普遍好评,被称为“好官”“青天”。

        道光十七年正月,林则徐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的境况,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比于任职地方为政的经历,大多数人较为熟知的还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壮举。

        道光年间正是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中走在最前列的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的市场,支持和纵容英国商贩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都遭受极大的损害,甚至清廷的统治都受到威胁,于是道光帝决心严禁鸦片。林则徐是坚定的禁烟派,之前在江苏按察使任上就开始禁烟,在湖广总督任上又实施了严格的禁烟举措,深受民众拥护。他曾披沥赤忱向道光皇帝密陈,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于是他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明白禁烟一事牵连甚广,从朝中权贵到地方官商,包括英国侵略者和中外鸦片贩子,正如他在致友人信时追述的:“戊冬在京被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但他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毅然踏上了禁烟的征途,表现了置生死于不顾的凛然气概。

        面对广东沿海鸦片烟贩猖狂走私的实际情况,林则徐意识到仅仅是严禁吸食已不足禁绝鸦片,要根本解决问题,必须着重于遏制鸦片的输入,查禁走私。他弄清了广州受鸦片毒害的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等传讯十三行行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林则徐随后下令包围商馆,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经过坚决的斗争,林则徐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的阴谋,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从1839年4月22日起,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新砌的销烟池内共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史称“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体现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决心和意志,使得林则徐闻名中外。道光帝对他在广州的禁烟功绩也予以肯定。虎门销烟后,林则徐采取让外商出具甘结,保证今后不再夹带鸦片,实行“如有带来,货即没官,人即正法”的措施以杜绝鸦片走私,恢复中外正当贸易。但此举遭到义律和鸦片贩子们的顽抗以及言路条陈的指责。为了断绝鸦片来源,林则徐注意调查研究,探访外国情况。他除派遣人员四方打听消息、搜集情报外,还在钦差行辕里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并编成了《四洲志》等著作。

        然而,义律之所以答应交出鸦片,实际上是耍了个阴谋,并一直酝酿发动战争迫使清庭就范。他还率先率兵船在九龙山海面挑衅,挑起九龙炮战。在接下来和英国人的对峙中,林则徐为抵御侵略积极备战。但五月底英军抵粤,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在英军北上攻陷了定海后,道光皇帝就改变了对英抵抗的态度,命直隶总督琦善接受英国公文,与英远征军司令懿律谈判,以重治林则徐、邓廷桢和赔偿烟价换取英军退兵南下。不久,又连旨斥责林则徐办理不善。林则徐在被革职的情况下仍不遗余力地为抗击英国侵略者殚精竭虑,而道光皇帝则在战与和之间来回摇摆,先后派出的钦差大员琦善和靖逆将军奕山又都应付不了英国人,道光帝在惊怒之中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把他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一心为国的林则徐拖着老病之身来到万里之外的西北边疆伊犁。在疆期间,他继续关心东南战事,写下许多抒发爱国抗战情思的诗篇。他不忘国事,带病研讨新疆史地,讲求防边强边之策。通过实地考察,林则徐感受到沙俄侵略的潜在威胁,向驻边大臣呼吁加强边防力量。他还主动请命捐资认修龙口水渠工程和勘测南疆垦地。他踏遍南疆三万里土地,“濬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馀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使得南疆六十多万亩荒地成为沃野,汉回各民族得以免受饥寒并和睦相处,真正从根本上巩固了新疆的边防。他在勘测南疆垦地过程中推广的坎儿井和纺车,被新疆人民誉为“林公井”和“林公车”。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林则徐被释还回京。之后先后署理陕甘总督,任职陕西巡抚和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九年因病重奏请回乡调治,但到家没几个月就因为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众发动金田起义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抱病起程赴任的林则徐在走到潮州普宁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谥号“文忠”。

        林则徐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民族英雄,还是一个优秀的诗人。1842年5月,被道光帝革职贬谪伊犁充军的林则徐在赴戍途中路过古城西安,因染上疟疾暂留养病。8月上路时与从千里之外的南京赶来的妻子告别,随口吟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句正是他爱国情感最由衷的抒发,也因此,本期我选择了这两首诗作为我分享的主题诗。先来把这两首诗读一遍: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第一首中“三岛”指英伦三岛,即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九垓”就是九州,指天下,诗人可能是用古神话中竖亥自东极步行至西极的故事,表示自己将风尘仆仆地走遍各地观察形势;“儿童”在此代指对林则徐被贬幸灾乐祸的人;“赵老送灯台”用的是《归田录》中的典故:“俚谚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当时清廷中的投降派诅咒林则徐,说他被贬新疆是“赵老送灯台”,永无回来之日。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大致就是说:我要出门远行了,面对离别我们要一笑置之,不要难受悲哀。无论到哪里,我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世上风云、国家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高官显贵也不是天生就能得来。回想在东南海疆广东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经历,我坚持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愿望今已成空。从今以后,我将在西北边地新疆观察形势,历数山川。不要相信那些幸灾乐祸、冷嘲热讽的人说的话,他们说的那“赵老送灯台”的诅咒不过徒然惹我耻笑罢了。

        第二首中的“衰庸”近于“衰朽”,意思是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苟利”二句本自《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赋,受到时人的诽谤,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谪居”就是因有罪被遣戍远方;“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刚”就是正好;“戍卒宜”意思是做一名戍卒为适当;对“戏与”二句,作者自注云:“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大致就是说: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这衰老之躯和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再支撑了。然而如果对国家有利,我仍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那也是君恩高厚。休养藏拙当一名戍卒对我来说刚好适宜。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老妻啊,你不妨也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他抗英禁烟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呕心沥血一心为国却遭贬谪远戍伊犁,然而他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仍然在忧国忧民。这两首诗正是他忍辱负重,公而忘私性情人格的写照。

         第一首首联“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开篇即体现了诗人“坦荡荡”的君子人格。林则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心中自是免不了有不平之气的,但一则他心胸豁达,不平是来自于对国家和社稷的担忧,而不是计较个人得失,再则临行与家人告别,深恐家人担忧,又需笑言相劝,故开篇于离别的哀伤中见出开朗豁达,体现出诗人襟怀之坦荡和心态之无悔无惧。诗人自信抗英禁烟利国利民,有功无罪,历史自会做出公正结论,自己面对贬谪问心无愧,远戍万里也无怨无悔。接下来颔联“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二句便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人不能生而知之,要想办成一件事,尤其是错综复杂风云不时变幻的军国大事,总要经过多次反复和波折,包括犯错误,才能在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放弃的坚持中把事办成。自己封疆大吏的高官之位并不是生下来就凭空得来,正是靠着一腔为国为民的忠心和尽心竭力取得的政绩得来。颈联“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有不能完成禁烟抗英大业的深深遗憾和为国事的深沉担忧,又有一切向前看,无论面临什么处境都要尽力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足见诗人忧心国事之赤诚和胸怀之广阔、气势之豪迈。尾联“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针对朝中投降派幸灾乐祸,说自己永无回乡之日的谰言,安慰老妻不要轻信,那“赵老送灯台”的说法不过是小人的诬妄之言,是象“儿童轻薄语”一样可笑的。诗人用“儿童轻薄语”五字生动刻划了那些卖国小人贪恋个人荣华富贵,视国家民族命运如儿戏的小人行径,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无知、颟顸的痛心、蔑视和嘲笑。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讲述自己有多艰难:“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五十七岁的林则徐在那个年代已经是老人了,在多年一心为国的操劳中又疾病缠身。他自认为自己是能力担当重任的,但国家满目疮痍,自己任重道远,而皇上又态度多变,自己不能得到长久的信任,加上投降派的馋毁,自己久而久之就感到精力不济,身心疲惫。现在要去遥远的伊犁继续操劳政事,以自己年迈多病的身躯,真怕实在是难以支持啊。这里的“任重”暗含《论语·泰伯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语典,“再竭”也现出《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意味。可见林则徐虽然豁达坦荡,但这次被贬对他确实是很大的打击。所以这两句诗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有同一机杼的况味,一定程度上也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其中既有对自己逐渐衰老的病体难以支撑自身报国壮志的担忧,又有在国家危局之下朝廷却不能任用贤臣的愤懑。不难看出,虎门销烟后英国的入侵和清朝军队的失利,让作为亲历者深陷其中的林则徐心情极为沉重。然而诗人终非徒然一味感叹抱怨的文人,接下来颔联笔锋陡转,吟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充满浩然之气的诗句。林则徐由自己的境遇想到了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诽谤时所说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于是勉励自己向子产看齐,既然自己的志向是为国为民,那么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会无怨无悔地用自己全部生命去奉献,而绝不会有好事争着去迎,而有了祸事就远远地避开。这两句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既表达了自己不后悔虎门销烟和坚持抗英,也表达了自己面对被贬谪伊犁的祸事也毫不退缩。林则徐不光是这么说的,他一生为官都是以此准则这么做的,这是他的心声,因而他自己常常吟诵,“盖文忠公矢志公忠,乃心王室,故二句诗常不去口”。而在与家人告别时林则徐写出这样的诗句,也是希望自己的老妻和家人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他的一腔赤诚赢得了老妻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更赢得了后人崇敬和怀念。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自己在虎门销烟本是为国家考虑,到头来没有朝廷的奖励,反而是被贬谪到偏远的伊犁。英国人的侵犯是如此令人忧虑,投降派却置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百姓的生死于不顾,自己被贬谪戍边无法有所作为,空有满腹平戎之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形势窳坏。林则徐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知道朝廷派系斗争严重,加上他的忠君思想,因而绝对不会对皇帝不满和发牢骚,正如他常说的“雷霆雨露皆君恩”,因而在诗中表明被贬谪戍伊犁是皇帝的恩赐,只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能力不足正好可以在边疆开荒,做一个戍边之人。林则徐借此安慰家人,也宽慰自己。

        前三联的离别场景是颇为沉重的,尾联林则徐便强作欢颜调侃了一下,“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这是借上面讲到的杨朴和苏轼的两个典故用玩笑话与家人话别。林则徐这里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和苏轼了,你也为我吟咏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吧。”诗人这里的言外之意是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尽心竭力、忠君体国,早将祸福生死置之度外,即使“断送老头皮”也不改此心。这看似轻松的玩笑中透露出对于封建社会中的贤臣典范的林则徐来说,无论是对个人命运还是对国家未来的深沉忧虑。

        对仗工稳而灵活是此诗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特点。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生死以”的“以”字作“为”解,是动词;而“之”字是虚词。作者既用“以”字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显示了驾驭文字的深厚动力。

        林则徐的一生用行动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浩然正气,正所谓“北斗士星明,中流一柱擎,勉为民社望,霖雨慰苍生。”在了解林则徐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和他身后的崇高地位时,我知道了20世纪初,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而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美国纽约华埠东百老汇街树立了林则徐铜像,铜像基座上题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及其英文“Pioneer in the War Against Drugs”。不久,纽约市长把树有林则徐铜像的街道命名为“林则徐广场”。2005年6月25日,美国政府又宣布将纽约东百老汇街命名为“林则徐街”。林则徐铜像背面镌刻着这样的四言铭文:“立像纽约,意义高超。世界都会,观瞻聚集。五洲列邦,榜样号召!”和林则徐同样彪炳史册的另一个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的《正气歌》中写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诚哉斯言!

参考反馈题目:

1.你去过福州吗?对福州有哪些了解?你知道福州都有哪些名人吗?选一位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福州的“三坊七巷”吗?

3.你都知道哪些与林则徐有关的故事?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4.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鸦片战争吗?

5.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林则徐的诗词作品吗?

6.你对毒品和禁毒有什么了解?你觉得第42届联合国大会为什么会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参考资料

张洪福《林则徐》

赵尔巽等《清史稿·林则徐传》

《林则徐生平风云》

福州,“最不福建”的福建城市?

GDP全国只排第十,但你知道这个省份有多牛吗?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