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文学》(第一期)(创刊号)

《湖海文学》(第一期)(创刊号)


目录


小说界

——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

——申平《记忆力》

——孙延宜《他乡遇煎饼》


散文洲

——孙延宜《向高粱致敬》


诗歌岭

——潘俞红《外婆桥》


诗词苑

——施宇杰《咏怀》

——孙茂双《三月三》

——陈秋林《深秋露珠》

——西山有晴雪《念奴娇·梨花》


【小说界】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 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 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 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 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 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 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 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写作平淡质朴、如话家常,主要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异禀》等,曾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1997年5月因病逝世,享年77岁。


记忆力

申 平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50周年同学会。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41人都答应一定来。

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发起者连连赞叹:好,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同学们陆续来到。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想想吧,50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50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那位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人发现,这个小老头儿竟然也被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他也频频用篮子里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

   激动过后,发起者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来了40人,就差一个人没有来。大家都在询问:他是谁呢?

   那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此时突然放下了篮子,走上前来说:是我啊,你们谁都没有把我认出来啊!

   “唰”地一下,众人齐齐把惊讶的目光向他射去:你?你是谁啊,有没有搞错啊?

   小老头儿在40双眼睛的审视下有点发窘,他急忙挺了挺腰,大声地说:我是陈大福啊,你们再看看、再想想。

   发起者赶紧去查名单,果然有陈大福这个名字,可是……40双眼睛又从头到脚把他审视了半天,有个发起者忍不住说:你不是酒店……干这个的吗?他指了指老头儿的篮子。接着他又说:你别开玩笑,我们可是同学聚会……

   小老头儿就显得有点儿着急:我知道是同学聚会,这种事情谁会冒充啊。我明明就是陈大福嘛,你们睁大眼睛好好认认嘛!小老头儿随后又有点委屈地嘟囔道:这纸巾是我自己给大家买的——酒店还管你这个!

   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可结果还是失望地摇头。小老头儿这回可真急了,他说:你们的记忆力……怎么这么糟呢?你们仔细回忆一下,那时咱班每天是谁最早来搞卫生的?你们再想想,学校开运动会,是谁给你们看衣服,是谁给你们打开水?班里组织劳动,又是谁干得最卖力气……

   众人仍然半信半疑。突然,一个女同学尖叫了起来:哎呀,我想起来了,他的确是陈大福,他是我们的同学啊!

   众人就一齐把目光投向女同学,显然希望她拿出证据来。女同学就有点儿兴奋地说: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他偷了学校附近农民的地瓜,让人家抓住,押到学校门口来示众……噢——!众人齐发一声喊,他们的记忆闸门一瞬间呼啦啦全部打开。现在再看陈大福,怎么看怎么像他们的同学了。

   但是此时的陈大福却没有半点儿兴奋,反而像中了枪一样痉挛了一下,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

   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头。

作者简介

申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小说选刊》特约责任编辑。坚持文学创作多年,在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400多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及小小说作品集19部,曾获小小说金麻雀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评选一等奖等各种权威奖项60多项,影视作品《你好,西拉沐沦》《戴佛珠的藏娃》曽获飞天奖和广东省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他乡遇煎饼

孙延宜

    今年春天,我们在日照市岚山区一风景区附近的酒店里就餐时,服务员在上完一份馒头之后不久,又端上来一份煎饼,尽管它不是我最喜欢吃的石磨糊子的,但他乡遇煎饼,我还是顿时两眼发起光来,赞叹不已,第一个伸手取了一块大口大口地嚼了起来。

    同桌就餐的滕州某旅游公司的王经理见状后,说:“这还没出咱山东来,算不了什么。”紧接着,她给我讲述了前几年她在旅游期间遇到的一件与煎饼有关的事儿。

    那是在南方一个省会城市的火车站候车室里,他们一行几个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煎饼卷咸菜、咸鸭蛋时,旁边突然来了一位中年妇女,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见王经理抬头看她时,她便试探着问道:“你们这是吃的什么‘纸’呀?”当王经理告诉她这是我们山东滕州的煎饼食品时,她先是大吃一惊,继而艳羡得口水都差点儿流了出来。王经理带队旅游在外奔波了多年,也不是头一回遇到这事儿了,于是便伸手拿了一个煎饼递了过去。那位女士接过煎饼后连续感谢数声后,才转身回到了候车区的座位上。

    谁知,过了一会儿,那位女士领着一位青年男士又走了过来,开口便对王经理说道:“您送给我的煎饼太好吃了,可就是我咬不动它。不过,我已把它送给了一个咬得动它的人了。”说完,她便往前拉了拉身边的小伙子。只听小伙子连忙接过话头儿说道:“是的,谢谢你们。俺也是山东人,在外拼搏,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俺几乎天天晚上连做梦都在想着吃煎饼,不知道您能否再给俺两个煎饼吗?”经过一番交谈之后,王经理毫不犹豫地从旅行袋里掏出来三个煎饼,外加三个咸鸭蛋送给了他。小伙子双手接过来之后,连连鞠躬致谢不止。

    从此以后,出省旅游时,煎饼便成了王经理的标配之一,雷打不动。

作者简介

孙延宜,1961年11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1980年于滕州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入空军一机校,1982年秋军校毕业后,分配至兰空航空兵部队工作,历任师直修理厂军械师,航空兵团定检中队军械分队长、政治指导员,飞行大队政治教导员等职,空军中校军衔,2001年选择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转业。喜欢文字,坚持读写,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现为《大众日报》特约评报员。


【散文洲】

向高粱致敬

孙延宜

      自从1978年进城读高中算起,我已经离开家乡四十多年了,但高粱这种普通的农作物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却一点儿都没有减退过。

      高粱是一种高秸秆植物,在科技不发达,物资极度匮乏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里,它简直浑身都是“宝”,深受人们的喜爱。且不说其粮食的功用,单表以下几条吧。

      沁人心脾的高粱茶。夏秋天,在烈日下劳作的社员们出汗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生产队长专门安排一二名社员用大锅烧开水往地里送。白开水社员们不喜欢喝,茶叶又买不起,烧水人员往往就地取材,将红高粱放入水中煮。您别说,煮出来的红高粱水色香味俱全,大家都喜欢喝。特别是到了秋天,地里的高粱快熟了的时候,烧水员就将刚砍下来的新高粱头简单一洗,直接放进锅里去煮了,水的味道更佳。至于水中的高粱米,一粒也浪费不了,全都进了社员们的肚子里去了。红高粱茶解渴又充饥,给人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记忆,只可惜当年没有人去申请这个“专利”哟!

      暖融融的高粱壳儿火罐。去掉籽实的高粱壳儿,冬天可用来拔火罐。那时的冬天,没有任何取暖设备,能有一个小火罐儿,就是一家人的偎乎了。火罐里的燃料就是高粱壳儿,罐子就是与尿罐一样大小的土陶罐儿。罐子里先放进适量的高粱壳儿,再在上面放上一些带火星的草木灰即可。用它来烤烤手和脚,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全身。晚上睡觉前,也常用它来给老人和小孩子们烘烤一下被窝,让他们踏实地入睡。其实,火罐儿最大的用处是在其上面罩个烘篮,给小孩子们烘烤尿布,尤其是连阴天的时候。

      廉价环保的生活用具。高粱穗儿去掉子实和壳儿之后,既可用来扎笤帚扫地,又可用来扎刷帚刷锅刷碗。用这样的刷帚刷锅刷碗如同用丝瓜络一样,没有污染。现在,农贸市场上仍有出售的,爱人一如既往地买它来用。提起刷帚来,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滕州的“火把节”来,那就是每年的元宵节晚上,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就会将家里积攒了一年的用秃了的刷帚头(把)抱到漫坡里,点着了往天空中扔。一个个火把拖着火龙,有的往上蹿,有的往下坠,场面十分壮观。若是当时有手机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的话,那绝对是点击量天大的视频之一。将高粱秸秆顶端最细的一段儿截下来,它叫莛子。将莛子的外面收拾干净,上下两层横竖排列,可以缉(qī)成圆形的锅拍(锅盖)。这种用具除用作锅盖等盖子外,更多的则是用来盛放煎饼、水饺、面条等。一个在济南做生意多年的侄子把它带到了济南,生前时常在朋友圈里晒它盛放水饺或面条的情景,我总是端详个不够。

        不减当年勇的“顶梁柱”。高粱的秸秆(秫秸)是高粱的顶梁柱,高粱收获后,作用最大的依然是它,真是“好汉不减当年勇”呀!高粱的秸秆可以用来织箔,这种箔既可以用来铺床(其上再铺草苫子、席子)睡觉,也可以用来晒粮食囤粮食等。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父亲织箔了,特别是一开始用箔垂子桄(guàng)线的时候,我总是一趟又一趟地为父亲搬运那些箔垂子,得到了父亲的不少夸奖呢。高粱秸秆更大的用处,是盖房子时用其来做椽子。做椽子用的高粱秸秆儿要先扎成拳头粗细的秫秸把子,这也是个技术活儿,一般都是由中老年人来扎,以确保质量。盖房子时,先将椽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到房梁上,再泥上泥(苫背),然后再苫上麦穰或瓦(wà)上瓦即可。

      高粱秸秆的篾子可以用来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席子,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席子有的用来铺床供人们休息,有的用来晒粮食囤粮食,有的用来铺在地上供女人们套棉被棉衣等等。更有专门为结婚办喜事时用而编织的红席子,可铺床,可让新郎新娘用来跪在上面磕头,还可用来像壁纸一样围在与床相连的墙上,那叫圈席。剥篾子编织席子可能是个更细心的活儿,我还真没有见过呢,家里所用的席子都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

      此外, 高粱秸秆上的叶子擗下来晒干后,是冬季牛羊等牲畜的美味佳肴。甚至连砍掉高粱秸秆后留在地里的秫茬,也能派上用场。人们把它刨出来,砸干净土晒干后,就可当柴火用来烧火做饭了。又因其根须较多,人们常用它来讥笑当年赶时髦烫发的女士,说她们的头发就像那打翻的秫茬儿一样,形象逼真。

      向高粱致敬!

作者简介

孙延宜,1961年11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1980年于滕州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入空军一机校,1982年秋军校毕业后,分配至兰空航空兵部队工作,历任师直修理厂军械师,航空兵团定检中队军械分队长、政治指导员,飞行大队政治教导员等职,空军中校军衔,2001年选择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转业。喜欢文字,坚持读写,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现为《大众日报》特约评报员。


【诗歌岭】

外婆桥

潘俞红


外婆桥

是童年记忆中最醒目的符号

草长莺飞的三月

炊烟在桥上伸开懒腰

唤醒枝头的喜鹊

缤纷的野花摇曳着春天的舞蹈

外婆提着菜篮拉着我的手

在桥上走过

走向远方雾霭朦胧的菜园

我俩在河水中的倒影晶莹剔透微波荡漾

鱼儿吐出顽皮的泡泡

火热的六月

金黄的麦浪发出成熟的召唤

载满麦子的小推车

在桥上涌起金色的波涛

星光灿烂的夜晚

外婆桥变成纳凉的船

在河上穿行于月光之间

我和外婆相拥而坐

看星星眨眼看月亮躲到云间

石板宽厚而温热

那是外婆的体温那是大地的体温

伴我入梦的是动听的民间故事和乡间歌谣

外婆牵着我的手在桥上走过

陪着勤劳的耕牛走过春天的播种

踩着萧萧落叶走过秋天的收获

走过四季

四季都温暖如春

走过风霜雪雨

每一天都清新怡人

我的个头越来越高

外婆却日渐苍老

如今的我只能独自在桥上走过

外婆的足迹依稀可辨

随河水逝去的时光再难寻找

作者简介

潘俞红,男,汉族。2000年至200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服役,在宣传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2008年至今,在山东省莒南县总工会工作。业余时间从事诗歌、散文等创作,作品曾发表于《家乡》杂志。


【诗词苑】

咏怀

施宇杰

鄙性本蒙童,忘忧天地中。

指心常对月,挥手便来风。

沧海因吾静,山岑有我同。

浑然皆不辨,度日任西东。


作者简介

施宇杰,笔名:鉴吾居士,江苏无锡人。



三月三

孙茂双

鸟鸣深树晨朝里,风送清香入我家。

瞰望乡邻茶饭后,山中三两采槐花。


作者简介

孙茂双,字云心,号半山居士,山东省枣庄市人。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班。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鲁南辞赋协会理事,鲁南孔子诗社副社长。专业诗书画家。诗词作品相继发表在《中华楹联报》、《中国辞赋骈文报》、《中华诗词》、《中国诗词月刊》、《历山诗苑》《甘泉》等报刊杂志上。出版发行个人诗集《去住云心一种闲》。


深秋露珠

陈秋林

秋原槭叶红,寒露宿荷筒。

渗沥晶莹润,飘悠剔透通。

轻风圆玉落,细雨远山蒙。

明早朝阳起,灵光耀眼瞳。


作者简介

陈秋林,笔名:一叶知秋。退休。籍贯江苏、,宣州区诗词学会、安徽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州格律诗词社特约作者。作品散见于《宛陵诗词》、《敬亭山诗词》、《江南新韵》、《西江月诗社》《中协晒诗楼微刊》《徽风皖韵》《一壶诗梦诗社》《安徽诗人之家》等诗词刊物和网络平台。曾多次获奖。



念奴娇·梨花

西山有晴雪

        压枝晴雪,见友邻秾李,玉花相慕。腊日白梅旁雅叹,昨夜东催风雨。万秀千枝,空明蝶醉,淡抹新妆树。香清风约,问情花为谁妩。

        爱到白首纯真,婵娟一色,地久天长赋。 不管夏秋风物好,情只对春倾诉。引喻离愁,皎然泪潵,那是花归去。伴春荣落,直教生死相许。

作者简介

西山有晴雪——原名:王强,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开始写作旧体诗,至今已创作了四百七十余篇绝句、律诗、词牌等诗词作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015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62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72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86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6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1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71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82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97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5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5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85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5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4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50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