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解方程步骤检验的缺失谈起

由易到难分步学解一元一次方程后,教科书给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五大解题步骤,对未知数值是否是原方程的解的检验只字未提,似乎检验不是解方程题的题步骤之一,或者说,检验不用说,检验是做一切题的共性要求,大家都知道;说了反而啰嗦,让人生厌。检验真的成了只可意会不必言传的要求?实际上却因检验不能自主落实而错误百出,被经常挂在师生的嘴边的是,“没检查出现了错解吧!”,“别忘了——检验!”。“检查!检查!”变成了我们解题要求上的口头禅了。

其实,基本题计算与求解的检验,从一开始做题就产生了,检验与解题形影相随。抄题要看数字与符号写对了,问问每一步运算依据是什么法则、运算顺序,再心算一遍,检验第一遍结果算得正确与否,不断尝试,不断检查,不断练习,一遍做好。一旦熟练,专心做题,一遍做对,似乎不检验也能做对,容易给人误解,以为可以省略检验。从时间利用效率讲,省略检验,又对又省时,成了多数学生做题时不自觉的行为选择,日久天长,做题不必刻意检验成了做题习惯。

而事实上,问题出错常出在这个“不自觉习惯”上。由于贪图“完成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做出来就是,不考虑每一步算理,计算方法,计算效果。错误不可避免。这是对学习不求理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

所以,检验不是那么简单,不是交代了就做到了,也不是错题追问不检验是致错原因——也成了我们的托词。而是对检验没有全面理解把握,实际检验又没落实到位,包括老师实际解方程,一般依照步骤迅速求解,写出求解过程,硬生生不去口头检验,只是说声检验就是实际检验了。给学生做了个活妥妥的只说不做的对于检验的个案解读。

为什么都不爱检验?概括起来,不外乎四点:

1.对检验的误解    检验浪费时间, 我每一步认真计算,解题思路清晰,计算熟练,不能解错。不可能出现问题,再检验纯属浪费时间。其实,这是自负表现,骄傲萌芽,错误就在旁边。检验,不只是回过头简单看看,数字、符号抄写对了吗?列竖式算对了吗?而是再心算一遍,刚才做对与否。正确检验,不仅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有效利用时间的表现。

2.检验是深度思考,训练逆向思维    检验是另外一种训练方式,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思维能力训练进行中。计算不仅知道怎么做,属于程序性知识,追问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了吗?又属于逻辑思维知识理解与思维能力训练。如果把解题思路看作顺向思维,那么检查就是逆向思维了。

3.检验增添学习的信心力    养成检验的做题习惯,一次做对,心情很舒畅,做题信心极大提高,相反,做题检查习惯缺失同学,解题错误不断,学习信心逐渐丧失,害怕做题,不敢解题,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数学学习内驱力递减。检验是自我上进、学会数学学习的捷径。未知数的解对不对,检验便知,对了喜不自禁,等于代入求值混合运算又练习了一遍;错了即时反馈,再反思错解在哪里,及时更正纰漏。检验,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所以,检验,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不可或缺,即便看不见的口头检验,更上学生自主学习力的体现。

4.检验,深度学习的表现    认真检验,在解题实践中思考,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充分体现理解数学,感悟算理的要求,是“温故而知新”的生动体现。上课听老师讲,思考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是从理论上理解知识,检验则是从实践层面,理解消化所学知识技能要求。带着检验的做题,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体现。这样做,是深度学习的表现。

因此,检验,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题题必有,而且要认认真真地进行,可以因人而异,因题而变化下操作要求,但是检验做题,才叫完完整整地解题。就要从专心致志做起,心无旁骛,不仅关注抄写正误这点“硬件”问题,而且更多充分关注运算法则顺序这些“软件”知识理解消化程度。养成检查习惯,受用终身。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解决每一道数学题,都应该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锤炼他们的思维品质,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今天...
    张松利阅读 276评论 0 0
  • 我们先从简单的来 例题1: 这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本95页的一道解方程练习题:   大家可以先口算一下,这道...
    天使猿ty阅读 1,755评论 0 1
  • 8.2.2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
    保山050黄晓艳阅读 3,177评论 0 0
  • 学习解方程已经三天了,但还有学生不懂如何解方程。 看着孩子们做错的题目,让我有点怀疑自己,怀疑自...
    生活_遇见美好阅读 111评论 0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144评论 16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