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丧亲章第十八》之一

各位喜欢国学经典的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讲《孝经》的最后一章《丧亲章第十八》。

原文恭读如下: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以上的原文颇长,白话翻译把它分成两段,第一段白话翻译如下:孔子说:孝子的父母亡故了,哀痛而哭,哭声用尽而自然停止,不会有委曲婉转的余音,在礼节上也不想讲究仪态的容貌,言谈举止,言辞谈吐,也没有平时的那样文雅,人到了这种情境之下,要是穿着漂亮艳丽的衣服,会感到心中不安,听见很好的音乐,也不觉得快乐了,即使吃了美味的食物,也不觉得香甜了,这样的言行动作都是表达对父母的悲痛哀伤的感情啊!父母死后三天,因一开始太过悲伤而没有心思吃东西,但第三天之后,孝子就应该吃粥,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为哀悼死者而伤害了活着的人的健康,尽管悲痛也不能过分哀痛到危及孝子的性命,这就是圣人制订这个政教的用意。为父母服丧,不超过三年,这是为了使人民知道丧事是有终结的。这个是我把它分成的第一段,到“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那第二段“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到最后这个白话的翻译如下:父母去世之后,准备好棺、椁、衣裳、被褥,将遗体装殓好,陈设好盛饭的供献食物的器具,寄托哀愁与忧思。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悲痛万分地出殡送葬;占卜风水,选择好的墓穴和陵园,妥善地加以安葬;设立宗庙,好让亡灵有所依归,供奉食物,让亡灵来享用;春、夏、秋、冬,按照时令举行祭祀,表达哀思,追念父母。父母活着的时候,以爱敬之心奉养父母;父母去世之后,以哀痛之情料理后事,能够做到这些,孝子作为人民的身份就算尽到了本份,也完成了父母生前与死后应尽的义务,孝子奉事父母的具体形式到这里就算告一段落,但内心依然终身思念着父母。

《丧亲章》是《孝经》的最后一章,这一章的章旨是孔子专讲慎终追远的事情,也谈到父母在世之日,孝子在父母身前尽其爱敬之心,可以直接感受那个孝子之心。可是父母一旦去世之后,孝子不能再见双亲,无法再尽敬爱之情,作为孝子的那一种心情,当是何等的哀痛,让我们体会孝子那一刻对父母追思感恩的纯心之情。

孔子特在《丧亲章》阐释孝子在父母去世后,最后要尽的义务,也为世人指出慎终追远的大道,这是这一章的章旨。

这一章涉及到的一些有关的注解,我简单地说明一下。原文有“哭不偯”,就是哭的状态应该是怎么样的呢?这个“偯”就是哭的尾声会拖腔拖调,使得尾声曲折绵长,但是这边讲的“不偯”,那就不能是这样子了,所以“哭不偯”就是说,你哭到声嘶力竭,到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是极端伤心的缘故,那声音自然停止,不是说哭了之后还有尾声曲折绵长,这是“哭不偯”的意思。另外,有关于“春秋祭祀”,这里我用的是孔安国的注解,说:“言春则有夏,言秋则有冬,举春秋而四时之谊存矣。”换言之,就是说,虽然讲春秋,其实指的是春、夏、秋、冬,要按照时令举行祭祀,不要好像只有春秋两个季节,在祭拜自己的祖先。这里,我提炼几个重点,针对第一段,有三个重点来说明:

一个,为何要如此具体描述丧亲的时候,身体表现的六种哀戚之情呢?我们看原文,“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各位仔细看这六种身体的动作,从哭声、容貌、说话、穿衣、吃东西到听音乐,具体的描述,这些都与平日我们身体的行为有明显的违反情况。换言之,透过这样一个具体的描述,表达丧亲时候自己内心陷入到六神无主、顿失依靠、无法控制自己的孤独与悲伤,因为天底下生我、养我、育我、爱我、用全副心力关注我的人已经离我而去,被那种孤独感和失落感占据整个心思,无法自已。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那个惧怕今天到来了,父母生前肯定有欢喜的事,我们之所以有欢喜,因为有一个人心心念念用全部的心力关心我。如今令人恐惧的事情是什么?是这样一个用全副心力在我身上的人竟然离我而去了,当时的内心除了这件悲伤痛心的事情,你根本没有心思管其它身体外表上或人情上的事情,也就是一位孝子是无法顾及自己的眼、耳、口、穿衣、吃饭等这些外在身体上的行为或者是仪态的。圣人将这些写下来,目的不是要我们跟着这样去学外在的形式,而是在描述一位真正的孝子面临父母去世的那种真实心境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现象。所以有人批评儒家这种丧礼对身体的要求太过形式化,其实批评者只看到那种形式,没有进一步从形式去窥探孝子内心本质的那个展现。以上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要说的是,有关于悲伤的原则也要有停损点,并且能够透过这个悲伤进一步化悲伤为力量,所以这里想说明的就是“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这是我要讲的“教民无以死伤生”“三日而食”的课题。所以停损点在哪里呢?父母去世固然是悲伤,可是他要停损点,也就是“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不要因为哀悼死者而伤害了活着人的健康,尽管悲痛也不能过分哀痛到危及到孝子的性命,这就是圣人制订这个教诲的用意。可是进一步呢,还要化悲伤为力量,所以为什么讲“三日而食”,不是说在形式上要我们做个样子,饿个三天,它的重点在哪里呢?在我们内心当中除了思念父母的哀伤以外,并没有其它占据我的心思。但惭惭地、惭惭地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孝子会想到对父母真正的孝道不是只有哀戚,还要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因此这时才开始有思绪,脑筋转过来,他还有更重要的要为父母完成的事,就是还要继承父母的遗志,要继承他的事业,这时才理性地慢慢地恢复,要完成父母未完成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以“三日而食”的转折在这里,不是只在形式上饿个三天,第四天开始吃饭,你之所以开始用餐吃东西,是因为内心这股继承父母的遗志的动力而来的

所以《礼记》记载曾子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也就是我们的身体还是父母遗留下来的骨肉,要好好地用这个身体继续去继承与实践父母的遗志,这样父母只是肉体走了,但永远都在我内心当中,一想到这里内心振奋起来,让身体开始恢复元气,完成父母未完成的遗志,这个我想是“三日而食”这样的一个内容的主要精神,这是第二点要强调的。

第三点呢,是有关三年之丧,也就是“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这个常常被批评,是被误会的一点,我来提出一个澄清。也就是说,为父母服丧不超过三年,那么后代批评三年之丧呢太过没有人性,古代确实有三年之丧的规制,但如前面我们所说的,圣人制教要看出它的精神重点,而不是在形式上。就如同礼乐是外在的形式,但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内心有没有仁德之心,所展现出来的那个外在形式的礼乐才是真正的礼乐。所以大家都知道孔子的弟子宰我,就曾对三年之丧怀疑过。在《论语·阳货篇》里边,宰我问孔子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这是宰我从自然规律以一年为主,如果实施三年之丧,那岂不礼崩乐坏了吗?但是孔子并没有直接正面回应宰我所问的三年或一年的问题,而是将焦点转移到安与不安。而回答宰我说:“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也就是说父母去世了,你是不是还吃得好的,穿得好的,这样你心安吗?结果没想到宰我竟回答说:“心安。”其实这个回答的心思背后,是对后果以及自然规律的考虑,遮蔽了他对良心的声音。因为宰我不理解孔子问题的本原是在于仁心,也因此孔子回答说:“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你如果心安,你就去做吧。结果在宰我出去的时候道出为什么要遵守三年之丧的理由。孔子说:“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所以在这里孔子讲说三年的理由,父母亲照顾小孩,三年小孩子才能够离开父母的怀抱,一离开父母的怀抱就有性命的危险。所以,之所以三年,指的是这样的三年,父母那种心心念念保护孩子的生命,全副心力在孩子身上这个三年。所以孔子是将伦理规范的礼,跟心理欲求的心安沦为一体,把整套礼的血缘实质规定为孝悌,又把孝悌建筑在日常亲子的爱上面,将一个外在的规范解说成为仁心的内在的要求,也就是那一颗父母爱子女的仁爱之心。因此,仁跟礼所表现的方式不同,一个是外在的形式,一个是内在仁德、感恩之心。孔子三年之丧的重点,是放在内心的本质,而不是外在的礼仪形式,但不代表礼仪形式就不重要,还是很重要,因为仁与礼,一个是内、一个是外,二者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所以大家批评三年之丧,是批评那个形式,但是实质上我们要看到,孔子主张三年之丧的那种内在的、内心的仁德之心的本质。这是我要说明的有关“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这一个课题。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丧亲章》是最后一章,这一章的章旨是什么?

《丧亲章》是《孝经》的最后一章,这一章的章旨是孔子专讲慎终追远的事情,也谈到父母在世之日,孝子在父母身前尽其爱敬之心,可以直接感受那个孝子之心。可是父母一旦去世之后,孝子不能再见双亲,无法再尽敬爱之情,作为孝子的那一种心情,当是何等的哀痛,让我们体会孝子那一刻对父母追思感恩的纯心之情。

孔子特在《丧亲章》阐释孝子在父母去世后,最后要尽的义务,也为世人指出慎终追远的大道,这是这一章的章旨。

2.圣人制教,“丧不过三年”的精神重点是什么?

孔子三年之丧的重点,是放在内心的本质,而不是外在的礼仪形式,但不代表礼仪形式就不重要,还是很重要,因为仁与礼,一个是内、一个是外,二者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所以大家批评三年之丧,是批评那个形式,但是实质上我们要看到,孔子主张三年之丧的那种内在的、内心的仁德之心的本质。这是我要说明的有关“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这一个课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015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62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72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86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6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1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71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82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97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5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5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85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5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4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50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