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红楼贾母

01 贾母没文化吗?

或许很多人无法接受这结论:尽管觉得贾母不错,但是不至于【极其高大上】吧?起码文化不能跟黛玉比吧,没见过她填词作诗。

没见过她填词作诗,是否她就不会呢?

诸位有没有想过贾母的出身,有没有想过,湘云体现了谁的青春?

在四大家族里,史家是唯一的文臣世家。祖上是尚书令(也就是宰相),是文臣的魁首。史家后代依旧在文臣领域出类拔萃,出任封疆大吏,甚至再次封侯。

同样是封侯拜相,贾家、王家靠的是军功。只有史家靠文功,世代文臣。

仅仅依靠这个出身,贾母的文化程度若不吊打全书,就没天理了。

湘云并不像黛玉那么爱读书,她成天记挂的是如何疯玩。可就这么玩着玩着,她就成了盖世才女。论创作速度、思维敏捷、腹内原材料丰富,谁都比不过她。

湘云的诗号,源自贾母诉说史家建筑。这不就是暗示吗,湘云难道不是贾母的青春版?

所不同的是,湘云生于末世,又父母双亡,各方面条件都远远逊色于贾母。可以想见,当年如日中天的尚书令,他的嫡女该是如何优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酒席行令,贾母只有些俗话,没贡献出精彩诗句呢?

其实这才真实!

我出生于书香世家,我父母恋爱时,用诗词互答。逢年过节时,家族成员也像红楼梦里一样,在饭桌上即兴联诗。

那时候他们都能出口成章,都常有佳作,但人过中年后就没人作诗了。现在他们都老了,别说作诗了,竟然对很多文学基本常识,都记得颠三倒四。

这才是生活的真相。除非职业诗人,用熟练来保持水平。普通人随着年龄增长,情感不再细腻,对诗词会逐渐失去兴趣。心灵里还会,但脑子已不再丝滑,只想说点大白话。

以40回为例,黛玉对酒令时,紧张到胡乱引用西厢,不顾后果。而贾母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却不用人替,应对自如,毫无纰漏。这对比关系,你看懂了吗?

牙牌令要的是形神兼备,考验联想速度,相当于脑筋急转弯。只有内行人才明白:这场酒令其实是贾母对得最精彩,寓意最高级。

所以,说贾母文化不够,恰恰是因为读者文化不够。过于执着表面词句的绚丽,不懂文字背后暗藏了什么。

最高级的剑术,是剑不出鞘。文化也是这样,并非华丽词藻是赢家。只有智慧超群、历尽千帆的人才能读懂贾母。

02 贾母的文化在哪里

如果说,她的文化程度只靠推论,肯定不足以服人,是否有更具体的表现呢?

有!那就是她的艺术品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诗、书、画、曲,医,皆为互通共存状态。所谓艺术,生于文化,用于文化。没有丰沛的文化底蕴,绝难有什么艺术修养。

而贾母的艺术修养,秒杀全书一切角色。

当曹公反复描写贾母的艺术品位时,你是否知道,那等于告诉世人:贾母肚子里的文化积累,无人能及!

宝钗啊,你就靠边站吧。真是井底之蛙,脸比饼大!

事实上,书上但凡写到贾母,无时无刻不在彰显她的高大上。太多人把那些情节当作奢侈,当作金钱的堆积。殊不知有钱能买来奢侈品,却买不来品味,世上只有很少的人能“富贵双全”。

贾母的确喜欢热闹,但不等于她喜欢看杂耍戏,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她喜欢的热闹,是吉祥喜乐、幽默轻松的氛围。

第五十四回元宵节宴会上,梨香院的小戏子来献唱。

贾母笑道:.....刚才八出《八义》闹得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你瞧瞧,薛姨太太这李亲家太太都是有戏的人家,不知听过多少好戏的。这些姑娘们都比咱们家姑娘见过好戏,听过好曲子。如今这小戏子又是那有名玩戏家的班子,虽是小孩子们,却比大班还强。咱们好歹别落了褒贬,少不得弄个新样儿的。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提琴至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

【刚才八出《八义》闹得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看看,这不是啪啪打脸宝钗么?可惜太多钗粉装看不见啊。

如何唱呢?贾母对市面上的戏班子做了概括,大体意思是嫌他们俗。她要芳官本色出演,不用抹脸,只用简单乐器。

独角唱工戏着重抒发内心情感,不易演。张岱认为,清唱出色者“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令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提琴与管箫音色如何呢?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称,提琴之音乃美人之音,“即使清曲不度,止令善歌二人,一吹洞箫,一拽提琴,暗谱悠扬之曲,使隔花间柳者听之,俨然一绝代佳人,不觉动怜香惜玉之思也”。

摒弃一切外在浮华,听的就是那个直抵人心的东西。

想必贾母听这段戏时,一定是两眼微闭,跟着节奏轻轻地扣指,陶醉微笑,完全进入戏曲梦境里。

文官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台,先是《寻梦》,次是《下书》。众人都鸦雀无闻,薛姨妈因笑道:“实在亏他,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用箫管的。”贾母道:“也有,只是象方才《西楼·楚江晴》一支,多有小生吹箫和的。这大套的实在少,这也在主人讲究不讲究罢了。这算什么出奇?”指湘云道:“我象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众人都道:“这更难得了。”贾母便命个媳妇来,吩咐文官等叫他们吹一套《灯月圆》。

【众人都鸦雀无闻】,这是再次打脸宝钗。其实贾母爱的,是沉静中的感悟。

薛姨妈看了一辈子戏,从没见过用箫管合的。贾母却说有的,主要看主人讲究不讲究罢了。这是否再次打脸某人?各位自己品吧。

贾母接着诉说史家的戏班子。用琴独奏名曲,史家历来有之。【竟成了真的了】,意思是传说中名曲的天籁意境,真的再现了。

很少有人能看懂,贾母这段话有多凡尔赛!!

若非顶级高大上,曹公会特意写出来吗?总之一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贾母是真正的门道中人。

03 到底谁爱看热闹戏

既然如此,宝钗过生日那次,又怎么解释呢?

真相是相反的。不是贾母喜欢看热闹戏,而是薛家喜欢看,贾母迁就她们。

因何这么说?

红楼梦的时代,戏曲主要有两大流派,弋阳腔和昆山腔。弋阳腔表演“其节以鼓,其调喧”,以通俗热闹为主;昆山腔曲调柔丽婉转,细腻委婉,有“水磨调”之称,伴奏一般用笛、箫、笙、琵琶等。

宁国府演戏请的是弋阳腔,充分体现出贾珍的俗,宝玉看了很不屑,但街上人都叫好。

贾家的戏班子全部从姑苏采买,是正宗昆山腔。

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这天,贾母不用自家戏班子,从外面【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

这就很有意思,用脚趾头想想,也应该明白咋回事——弋阳腔才合于薛家口味,贾母为令宾主齐乐,专门请个昆弋两腔的班子。

历史上,戏曲传播中一直有花雅之争,这在红楼梦中亦有反映。至于谁代表雅,谁代表花,不用我再解析了吧。

昆山腔里少有热闹戏。54回出现的《八义》,改编自《赵氏孤儿》。因为过节宾客众多,包括有宁荣两府的爷们,为照顾大家,才会演点热闹的。

对贾母而言,这种戏已经闹得头疼了,弋阳腔就更别提了。

了解了这些背景,回头看宝钗,那叫一个莫名其妙+恬不知耻。贾府养着昆山腔,她是不知道还是不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