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罕·帕慕克|在他的笔下,忧愁是整个城市的忧愁

鬼知道,原来他小时候是想成为画家的。

《伊斯坦布尔》

帕慕克大学报了建筑系,但是“可能成为画家”这件事,让初恋女友的父亲不安,甚至紧锣密鼓送女儿去了瑞典,这个未来的选择同时也让帕慕克的母亲感到悲伤,在他们这些“大人”看来,画家是属于法国那种西方世界国家的,在伊斯坦布尔当画家的人,注定要穷困潦倒,依靠别人的施舍度日,搞不好还要靠着女友来做裸模。

在帕慕克的笔下,伊斯坦布尔的忧愁,是笼罩在他成长轨迹里挥之不去的“呼愁”,他在《伊斯坦布尔》写道:“土耳其有一个特别的词来形容混乱、朦胧的忧伤状态——“呼愁”,这种忧伤不是属于某个人的,而是属于某个团体的。”

他在描写自己的时候描写伊斯坦布尔,在描写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描写自己,在描写自己看到的伊斯坦布尔的时候,又描写了一代人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书里能看到作家在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摇曳不定:

“作家在青年时代对法国文学和西方文化的一有时几乎是孩子似的——大力推崇,为他们本身作品的现代一西方手法赋予了活力。他们想写得跟法国人她美,这点毋庸置疑。但他们的内心一角也明白,若写得能跟西方人完全相同,就不会跟他们仰慕的西方作家一样独树一峡。因为他们从法国文化和法国现代文学观中学到,伟大的作品必须自成一格、原汁原味、忠实无欺。这些作家为这两条训谕——顺应西方的同时,又保持原汁原昧一之间的矛盾甚感苦恼。可在他们的早期作品中听见此种不安的心声。”

也能看到一般人对作家与画家的评价:

他初恋女友的父亲与他自己的母亲是一类,但是帕慕克的父亲则是另一类:帕慕克经常不归家的父亲和他说,能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最幸福,画家和作家反而能把人生过得更丰福。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地方打动我,那就是作者笔下那股说不出的“忧郁感”和作家视角。

他成长的家庭虽然富庶,但谈不上幸福,他住了最久的城市,反而是他不断思考的源头。字里行间能看出他对自身的审视,他在书里寻找别人眼中的伊斯坦布尔,他在绘画中发现另一个伊斯坦布尔,这种审视让他和他生活的城市,产生距离,却又产生新的联系。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回想起自己成长的那座城市,它的变化,我的变化,甚至帕慕克那种略带哀愁的视角,也在我的回忆里作祟。

奥尔罕·帕慕克在读过的书中、生活的记忆中,看见了两个迥乎不同的“呼愁”,它们各自唤起某种独特的哲学传统:

“我们可将此种混乱、朦脆的状态称为忧伤,或者叫它的土耳其名称"呼愁",这是某种集体而非个人的忧伤。"呼愁"不提供清晰,而是遮蔽现实,它带给我们安慰,柔化景色,就像冬日里的茶壶冒出蒸气时凝结在窗上的水珠。蒙上雾气的窗子使我感到"呼愁",我依然喜欢起身走向这样的窗户,用指尖在窗上写字。当我在布满水汽的窗上写字画图时,我内心的"呼愁"便消散而去,心情得以放松;在我写完画完后,我可以用手背抹去一切,望向窗外。但景色本身只能引发它自己的"呼愁"。是该对伊斯坦布尔城注定背负的这种感觉有更进一步了解的时候了。

《伊斯坦布尔》书中插图


我的起始点是一个小孩透过布满水汽的窗户看外面所感受的情绪。现在我们逐渐明白,“呼愁”不是某个孤独之人的忧伤,而是数百万人共有的疑难情绪。我想说明的是伊斯坦布尔整座城市的“呼愁”。

但此刻我想描述的不是伊斯坦布尔的忧伤,而是那映照出我们自身的“呼愁”,我们自豪地承担并作为一个社群所共有的“呼愁”。感受这种“呼愁”等于观看一幕幕景象,唤起回忆,城市本身在回忆中成为“呼愁”的写照,“呼愁”本质。我所说的是太阳早早下山的傍晚,走在后街街灯下提着塑料袋回家的父亲们。

看见“呼愁”,并对表现在城市街头、景色、人民身上的种种形态表示敬意,于是我们终于处处察觉到它:隆冬之晨,当阳光忽然照耀博斯普鲁斯海,微微的水雾从海面上升时,你几乎触摸得到深沉的“呼愁”,几乎看得见它像一层薄膜覆盖着居民和景观。

伊斯坦布尔的“呼愁”不是主张个人反抗社会,反倒表明无意反抗社会价值与习俗,鼓舞我们乐天知命,尊重和谐、一致、谦卑等美德。“呼愁”在贫困之时教人忍耐,也鼓励我们逆向阅读城市的生活与历史,它让伊斯坦布尔人不把挫折和贫困看做历史终点,而是早在他们出生前便已选定的光荣起点。”

不得不说,他笔下整个城市的忧愁力量太大,书里连着N篇对“呼愁”的描述看得我心情压抑了一周,

最后写点无关的:

2006年-2009年我还热衷于逛书店,《我的名字叫红》是那段时间买的,真正读完它是在2015年,当时想,这真的不是童话故事吗?原来故事还能这样写,作者居然让树和水井开口叙事,让死人回述死前的情景。

帕慕克在那本书里展现的对绘画的了解,直到看完《伊斯坦布尔》之前,我都以为他仅仅是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108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699评论 1 2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812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36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83评论 3 2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39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57评论 2 3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04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4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4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3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86评论 3 2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51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8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82评论 2 27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81评论 2 27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涌原名是小里涌,明朝易名为锦鲤乡。经过一段时间又用回小涌这个村名。 曾氏,五十一派祖显公,字达夫...
    子非鱼的飞鱼阅读 970评论 0 1
  • 公示,不同于"告示"和“公告”,用数学里的“准”字来形容公示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很不错。因为公示的公开性、周知性、科...
    言内不言吾阅读 1,038评论 0 0
  • 《图兰朵》里,图兰朵公主出了三个谜用来“比武招亲”,应征的人答出来就可以娶公主做驸马,风光无限。若答不出来就被杀掉...
    柴子恒阅读 250评论 1 0
  • 很生氣想不明白一些事情或者說是看清楚了一些人事糊塗了辦不好事情太明白了心又會太累就基本生活而言人可以是獨立的因為只...
    路人76238阅读 221评论 0 1
  • 这几天因为一个选题采访了身边一些很久没联系的老朋友,一个感觉不一定对,大家好像一夜之间都长成大人了。 小时候特别想...
    尹寒冰阅读 1,32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