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十里,日行夜记(九月份)

汪琼

题记:对在乎的人与事,拼尽当时的全力,以为会少些遗憾、愧疚,但终是有太多遗憾、太多愧疚。时间也许不是解药,但解药总藏在时间里吧。

2016年8月30日

一年级新生报名。孩子们胆子很小,眼睛几乎都不看我,只能回答简单问题,不会提问,还有一个小男生当场尿裤子,溅到我腿上。我笑着对他说没关系,他哭着跑掉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小小年纪的他们是带着怎样恐惧的心怯怯面对呢?这种心情我何尝不曾经过,但我真正感同身受吗?

带着一份新生名单让他们找自己的名字,基本能找,但几乎都不认得其他同学的名字。我究竟是有多理想化呢?

9月1日

开学第一天,错过班车,急急忙忙打车过去,我都能感觉嘴唇一点点焦干。对学校各种程序不适应,全校集中,我还在抓紧时间和家长交流。马校长和数学夏老师过来提醒我,配班江老师帮着带孩子去操场。孩子自然不知道该站在哪,大家都在等着,很尴尬。

利用上午空堂剪好红、黄、蓝卡片,标上数字,带着孩子去操场训练按顺序站队。夏老师说没课,和江老师陪着孩子训练。小小旖琪说:老师,我热。大太阳,晒得是难受。千瑜回答她:我也热,忍一下吧!旖琪过后果然没说话了。孩子之间的影响就是这样。因为有色卡、数字提示,训练有点成效。

可惜高兴得太早,第二天换了起点位置,依旧混乱。这方法是从杂志上学来的,实战演练还是状况百出,这才感觉有位专家说过的话不虚:有的教育叙事就是教育小说。夏老师一直耐心陪着,观察哪些孩子找不到位置,再过去指导。观察,才有发现;发现,才能解决。教育现场,才是真正的教育专家。

不知为什么,这次训练孩子注意力没昨天好。但小男生周文让我印象深刻,我提醒他们先想一想该站在哪,然后直接跑过去,不能慌慌张张乱跑乱找的。他果然伸着头、小手指着操场上定位的圆圈数着。孩子会听,并能运用,这就是聪明的起点吧。

排队,还是要反复训练!

9月2日

常规训练看起来有用,但不训练就恢复原状。教育效果,不唯开学第一周集训,而在恒久坚持。

共读了两本绘本。《小魔怪上学校》开讲,氛围瞬间集拢在讲台周围,但维持不了多久。记得松居直先生说过,绘本阅读,大人读字,孩子读图。果然,谭鑫发现小魔怪爸爸的牙齿长在上面,妈妈牙齿长在下面。被表扬后,邵玉祥马上从小魔怪一家穿的衣服不同上抢着说。《朗读手册》上建议朗读过程中不要讨论,但是共读过程不与孩子互动,朗读的意义何在呢?但因为与个别互动,有些孩子注意力就散了,真是左右为难。读完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小魔怪后来为什么高兴了?一部分小孩理解力很不错:小魔怪爸爸妈妈不吃小孩了。有小朋友来家里玩。但是说不出因为识字读书带来的改变。也是,他们才开始入学,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听读后的理解,他们只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大卫上学去》,反复读了三遍,第一遍了解故事,第二遍回顾故事,第三遍想一想大卫怎样做放学就不会被留下呢?我是想借用画面和故事形象从正面理解规则,孩子能说,但课堂还是在我的强力控制下。但有一个环节感觉学生都进来了,模仿大卫用铅笔当鼓锤打鼓,我用动作“嘘”时就停下来。读、听、说,永远不如让孩子动起来,他们用手思维,用身体学习,这是天性。教育要和孩子天性合作,但天性是什么,怎么合作,还有无数的课题,一切从头来观察、反思、记录。

中午孩子来得很早,我开始用《日有所诵》带他们认字。第一首《数字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斤斗;七八九,拍皮球,十个手指头,就是两只手。三遍指读,这必须强制,否则字不认得;两遍用手指拍着课桌,打节奏读,让孩子感知、表现旋律;后来加上动作读,用手指头表示每个数字,设计爬山、翻斤斗、拍皮球等动作,没孩子走神,但是又丢掉字形。过犹不及,我总是掌握不好做事的分寸,后来交给实习生去训练,不知效果如何。

晚上家长会。教育是合力,这么急于开家长会,只是想打铁趁热,但就像朋友提醒我,可以努力,但不要强求,不要有太高的预期。

分身出第二个我,旁观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解析原因,找到对策,我再也不能用想象代替现实,从现实的土壤出发,看看教育的芽究竟如何冒出来。

9月3日

昨夜家长会开到10点。学校能接纳一年级老师的建议,迅速做好各项安排,老师们熬夜做准备,一年级家长会才能开得这么早。一线老师与管理层各有各的考虑,良好沟通才是双赢。

我们一年级两个班,一班班主任卢老师已在乡村教书三十年,数学由夏老师一人兼任,也是二十多年的教龄,大家商量着,家长会一起开,各人认领一个自己擅长的主题,这样拼起来效果好些。这个主意太棒了!

果然,卢老师从安全、习惯、贴心建议、家校合作等角度一条一条为家长列出来,细致到给孩子准备餐巾纸、用塑料袋包好一块半干半湿的抹布都想到了。她在台上声音洪亮地说,我们在台下安静地听。想起我同学说过:无论扎根乡村讲台,还是远离它,每种选择都有它的了不起和不容易。夏老师字写得非常漂亮,白皙的脸庞总挂着浅浅的笑意,她聊的大体是两点: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如何坚持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这可以说是小学数学的要点,计算能力,大致相当于语文的识字量吧?家长都很专注,无需主持人张主任提醒,掌声自发响起。也没有人随便离场,有个小孩睡着了,家长将其抱到门外,站在门外继续听。

这次家长会,主题是:优质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则着重《优质陪伴,从哪儿开始》的交流,也是两点:阅读,是教育的基础,而阅读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关掉电视,陪孩子读书吧。我的观点基本来源于《朗读手册》,但例子都是身边现成的,比如做一栋房子要瓦工、木工、漆工,甚至许多小工,培养孩子比做房子难得多也重要得多,靠哪一方面的力量都不行。会场的眼睛都聚向前台时,有些坐后排的家长甚至身体一直前倾着,真切感悟天下父母心是一样的,但这些为生活奔波有心无力的父母,更需要帮助。

佐藤学老师出版的专著,几乎都在谈学习共同体。学生之间要建立互助互学的支持体系,其实整个教育系统何尝不是呢?老师、家长、学校、社会之间,一样需要协作,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借你长,避我短,才有可能双赢、多赢。可是我们的教育太强调竞争,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之间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但教育是多么微妙而复杂的事,独柱不能擎天。如果能突围习惯性竞争从不同层面建立教育共同体,我们的工作就会少一点沉重,多一点可能。

又及:徐校长全程陪同,结束后开车送实习生返校,童主任忙前忙后拍照,张主任边主持边给小孩子倒水喝,这些细节都会让大家心里暖暖的。人和人之间,在乎的不就是那么一些无声的温暖和无言的支持吗?

9月4日

一上午都在当当网上购买班级漂流书目,计划买500本,实际只买了246本,经费并不多,要省着花,一次用完了以后怎么办?35个孩子,平均每个孩子7本,也行吧。操作失误,第一批选好加入购物车的书全不见了,只好耐着性子重头来。

刚过来报道时,和卢老师去找找徐冬丽、石俊老师聊她们参加的新教育,最感兴趣的是新教育图书漂流项目,具体是这样:成立家委会,在家长自愿的情况下,筹措班费,购书500本,每个孩子10本,用专门的袋子装着,带回家看,每周五带到学校来,利用下课时间交换。一学期16个教学周,每个孩子一学期可以看到160本书,500本至少可以轮换3个学期。我一听就喜欢上了。如今大家的阅读意识不比以往,学校、家庭、班级多少有些书,但这些书如果不能真正能在孩子手上轮转,也就是摆设。摆在图书馆或图书柜里,固定时间借阅的话,手续麻烦不说,不好保管,也难坚持。这样漂流起来,传统图书馆的限制没有了,孩子之间共同的话题就多了,书不仅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聊天、讨论的,这样可以推动阅读向前好几步。有一个问题是:孩子在家看没看,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检测、反馈?但方法总比问题多,一点点改变,效果可能就有些不一样。感谢徐老师、石老师毫无保留的分享!

本来打算按推荐书目来买,但看看班级群里家长的留言,他们都不知道该买什么书,后来索性利用当当网童书榜,从第一名《不一样的卡梅拉》开始搜索、挑选适合一二年级的书目,这样家长按推荐书目买,我按排行买,书就不重复了。这是数据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记录是最好的口碑,不逊于专家推荐。这些书在我原来的班级都有,也不是完全陌生。挑选的时候提醒自己注意种类搭配,比如:文学类《阿罗有枝彩色笔》、宫西达也系列、李欧·李奥尼系列等,数学类《我是数学迷》,自然科学类《法布尔昆虫记彩绘本》、《神奇校车图画版》等,自我认知类《学会管自己系列》等。孩子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甚至性别不同,选择都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提供选择的多种可能。

9月5日

第一次班会,想到小朋友刚入学不久,彼此不认识,设计姓名卡位游戏。打算玩三轮,牵手站成一个圆圈,第一轮按顺序报自己的姓名,很顺利,只有一个小孩不知道要干什么;第二轮,增加难度,一个小朋友站中央,这样说:我是华欣雨,谁是许妍妍?被叫到的小朋友走到圆圈中央,去跟主叫的同学握握手,再次互相介绍,过后主叫同学回到被叫同学的位置蹲下,继续游戏。到这儿就很难顺利进行,每一个小朋友都要指导,有的不记得小朋友的名字,记得名字的声音太小,声音大的又不记得握手,记得握手的又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像方旖琪,下课能说会道的,但站在中间只会咬着自己的手指头。耐着性子一个个指导完成了,周边的注意力又涣散了。课后问江蕾原因,她觉得可能第一次去舞蹈房,会分散孩子的关注点;其次是组太大了,不好操作。路上朱海燕也安慰我:你也太急了,开学才几天功夫,孩子之间太不熟悉了。是的,如果课堂出现问题,一定是设计上出了问题,好心办坏事在教育上屡见不鲜。

情绪低落,看到群里分享的《牵着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但它已尽了全力不是吗?至少,每个孩子都站到中央,都说了两句,都握了手,尽管左手握左手。我又振奋了些。过一个礼拜,孩子再熟一些,再玩一次,本来当场说话的胆量和能力也是要反复训练的,但愿我设计的第三轮能玩得起来:站在中央的小朋友先说自己的名字,再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接着找到一个朋友,拥抱后交换位置,轮流玩。

9月6日

今天开始识字,或者说这一年工作重心就是习惯养成和识字读书。

指读:《上学歌》小孩都会唱,可字认得他们,他们并不是都认得字,正需要用熟悉代入陌生。请小朋友拿出右手食指,一个字一个字指读,认字当然不是唯一目的,注意力训练也藏在其中。知识学习背后,能力养成更是关注点。小孩嫩嫩手指有的指在字上面,有的指在字下面,也许,字与头脑之间链接就悄然发生。嗓子受不了时,让会读的小孩当小老师带读,练练孩子胆量,对其他孩子也是示范,再将他们名字写上“今日之星”栏目鼓励一番,一举多得。凡是写上“今日之星”的名字带读三遍,既认了字,又彼此熟悉,还营造一点点向上的氛围,当然,这样课堂节奏非常非常缓慢。可是,没有链接就没有影响发生。卢老师说儿歌她用了两节课,一个一个读,一个一个过关。她做得更扎实。

抢答:小孩注意力不长,一首儿歌读熟后,如果不改变形式,手不是在柜子里鼓捣,就是拿着铅笔、橡皮、尺子玩得忘乎所以,因此抢答,比如儿歌第一行第五个字是什么?(太阳当空照),这就是抓注意力,同时渗透序数概念。有的小孩难免糊涂,说成是“空”,其它小孩也跟着嚷嚷。停下来,提醒:聪明孩子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竖起耳朵听,想一想他说得对不对。如果跟自己的想法一样,可以跟着说;不一样的话,要想一想谁说得对。小朋友听我这么一说,眼睛骨碌碌转着,但不会马上掌握。这个抢答游戏兴趣还好,但并不是每一个突发环节都有足够的敏感与反应去捕捉和引导。

比较:三年级左右,错别字爆发就到高峰期。小孩写错一个字,哪怕纠正100遍,还是会错,因为路径依赖,思维也会走老路。我一直猜测分散识字是不是原因之一,随机尝试将形近字比较着认识会不会好一点?因为从小孩浪漫的整体感知转入精准观察,需要持续训练,眼尖是练出来的。比如,从“木”字开始,你能找到哪些和它长得像的字?小孩挺好的,列举了“禾、本、术”,我再加上“未、末”,读一读,认一认,抢一抢,他们眼睛一直盯着黑板看呢,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汉字细微区别从起步阶段开始入手,也许细节观察能力会一点点提高,但如果认识过程不扎实,会不会混淆?后面继续关注。

动画:听从卢老师建议,将北师大配套光盘复制到电脑里,里面认字环节很有意思,从图形、甲骨文、篆书、楷书到简体字的演变,设计成动画形式。点击播放时,眼神都聚拢到投影上。可能,习惯了动画片的孩子,适当借一点过来,也是个办法。他们还能看出“鸟”字的“丿”就是“鸟嘴”,“横折钩”是“鸟头”,“丶”是“眼睛”等,借助图形与文字进行对应匹配,这样汉字在孩子心目中又回到它的初生状态,也很好玩。

又及:杜浩宇接种证没有交,江蕾细心打电话给他爷爷拜托拿过来,学校要登记。放学时爷爷送过来了,满是皱纹黑黄的脸,穿着洗得没有颜色的衬褂,踏着塑料拖鞋。我问他老人家认字吗?他说不认得,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都是他们老夫妻带。还说杜浩宇今天高烧,可说什么都要上学。终于知道这小孩为什么低眉顺眼讲话都看着地上,可就算这样,他不也有自己小小的倔强与努力吗?

9月7日

《日有所诵》第一册买齐了,发下去后开始教读。书中每一单元都安排了5首诗,记得薛瑞萍老师建议5首一起学,再反复滚动一周,熟读成诵,一周一单元,正好。

上班前买了些五角星贴画,边教边观察小朋友,能用小手指一个一个认真指读的,贴上一个小星星到手背上。谭鑫非常有意思,拨开自己的刘海,让我贴在他额头上。一圈贴下来,一个小朋友东张西望,一个小朋友不认字乱指,还有一个小年龄又迟到半天找不到页数的,都没有拿到星星。其他小朋友举起小手闪动自己手背小星星时,三个小人儿低着头。再读一遍,看看这三个有点儿进步,也贴上一颗星星。无论怎么努力,孩子的能力都会慢慢分层,但希望这个过程越晚越好。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老师这个职业有点西西弗斯。

兔来了,狼来了,螃蟹爬上墙来了。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儿歌《做手影》三遍指读后,跟小朋友说:我们来看看江老师是怎样做手影。江蕾站到投影前,伶俐做出兔跳、狼咬、螃蟹爬墙的动作,小孩都惊讶地看着。我说:好玩吧?谁会做兔子?上来教教大家。几个小的丫丫蹦蹦上来了,做得挺是那么一回事。狼还是做不来,江蕾一步步示范,慢慢也学会了,小手指一动一动的,真像狼在咬人。就像于永正老师所说:教一年级,要慢,要形象,要生动。我们小蕾虽刚刚教书,但有悟性、耐性,很适合一年级小不点。

基本学会三个手影后,接着玩,我读一句儿歌,小朋友做对应手影。读到“电灯一关都跑了”,我关掉日关灯,小手都藏到背后。读“电灯一开又来了”前,提醒他们:看看谁能做出不一样的手影?打开日关灯,小手都跑出来了,四处看看,只有三四个小朋友做了马、小鸟、蜘蛛、美人鱼手影,其他都是刚刚教过的。技术性的动作,小孩还是需要指导、练习的,可惜这些小技巧平时我太忽视了。

下课后想一想还是有点遗憾,应该就用小朋友已经做出来的手影,仿编一首:鸟来了,马来了,蜘蛛爬上墙来了。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总是这样,顾此失彼。

又及:夏老师教小不点将图片与对应数字用直尺连起来,好几个小孩跟不上趟,夏老师一个一个教。吴老师一旁笑着说:夏老师真耐心。夏老师无奈地笑:我性格其实很急,现在完全被磨掉了。我们被磨平的岂止是性格呢?

9月8日

十里中心学校晨读后是全校大课间,分年级跳绳、传篮球、打乒乓球等。小孩一起玩,挺热闹的。昨天三年级小朋友在旁边分两拨对面传篮球,我们班小孩在一旁看得眼睛都直了。今天我们一年级分到的是毽子,可是孩子们都不知所措,只是傻傻地站在原地等着。我也有点蒙,只好依葫芦画瓢,四人一组,一组塞一个毽子,勉强给他们示范,我穿的是裙子,不专业也不方面。慢慢孩子就散开了,几个人几个人一组踢起来,空气中的拘束慢慢散了,渐渐欢声笑语了。

王江峰忽然缩着身子、一脸苦恼地跑到我身边说:汪老师,我不会踢。说完又跑开了。我跟过去,说:王江峰,你只要用脚碰到毽子就行,试试看。他一脸怀疑地看着我,我点点头。他拿起毽子往前面一扔,漏了。我说:再试一次,也许就行了。他捡起毽子往上面一扔,脚笔直伸出去,果然碰到毽子,毽子飞起来了。他忽然一下笑开了,整个人也放松开了,像阴天突然出太阳。那一刻,忽然明白小孩子害怕一切陌生的事物,让他们尝到哪怕一点点甜头,他才敢放松去试。兴趣在前,专业在后。

班上有个小小女生,就因为不敢尝试偷偷溜了。大课间结束回教室后,我说:你们刚出生时,吃饭、喝水、走路,全都不会,但是慢慢学,不都会了吗?踢毽子也一样,慢慢来,不要怕,今天大部分小朋友都很勇敢。这段话,我是想说给那位小女生听的,不知她听懂没有?

记得这个艮,所以第三节课开笔写“横、竖”两个笔画时,不论好歹,全都一颗星。写得慢的,我赶着看其他的,就走过去了。收本子之前,我问还有小朋友没得到星吗?杜浩宇、韩长毅等很胆小的孩子都举了手,可见他们是有多在乎我只是用红笔画出来的那小小的五角星。

相对于非要分出是非对错、好中差三六九等,看见并懂得每一个小孩具体的困惑,可能更困难吧!

9月9日

用了四年《日有所诵》,喜欢到晨读只读它。曾有人问我:你天天让孩子读《日有所诵》干啥?语文书也不熟,按课文内容填空小的们常常丢分。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我知道我并没有做错什么。

今天找到答案了。这儿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多没什么基础,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去带,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去教。为了解决识字问题,我依旧沿用《日有所诵》,反复带读后让孩子一首一首指读。很奇怪的是,哪怕《有条“蚯蚓”真可笑》这样长的儿歌他们也能读得出来,却常常绊倒在像“圣野、岸冈”这些名字上。站在孩子角度仔细想想,豁然贯通:儿歌有节奏、有韵律、有形象、有意思,这些全都在帮助小孩记忆,但是任何名字,对不识字的小孩而言,它都是没有意义,需要死记硬背,忘记就是必然。这就像阅读,我们很难像专家一样判断出书的优劣,但是碰上好书,读起来会觉得整个人都很愉悦。

再看看教材,编辑们苦心将“人、口、田、土”之类简单的独体字让孩子认识,其实效果未必。从现代汉语本身特质而言,词语是基本的意义单位,单个字很多没有意义,难以产生联想,只是看起来简单而已。从小孩学习规律而言,有意思才有意义,无意义再简单学起来都有困难。因此,解决识字问题,不应该是从一个一个字入手,而要善用儿歌、童谣、绘本等符合孩子天性的文学作品,让孩子在情境中自然体认,而非剥离出来孤立识记。就算要剥离,词也比字强些!想起以前我们班一位家长,她就是将生字全部制成词卡,帮助班上同学解决组词问题。现在回想,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教育的目的不惟知识,如果为了识字,让孩子将精力用在死记硬写上,他的理解力、联想力、比较力等自然受到限制,得的少,失的多。

仔细想想,这样买椟还珠的事还真是不少。记之,为戒!

9月12日

江蕾帮着订的粉蓝小书包到了,漂流书正式装袋发到孩子手中,他们好高兴,纷纷举着让我拍照。我说:这些书都特别有意思,每天晚上都要和家里人一起读哦!想一想不对,赶紧补问:哪些小朋友家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不识字或没有时间陪你读书的?不少孩子举手。怎么办呢?只好说:那你们就得好好识字,以后你们读书给家里人听好不好?叶国正接了一句:就像小魔怪一样。孩子们也想起来了,都点点头。《小魔怪上学》是开学第一周读的绘本,是说小魔怪爸爸妈妈不识字,就知道食人。小魔怪只想上学,读书识字后天天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后来爸爸妈妈喜欢上了烹饪,能制作很多好吃的食物,再也不吃人了,还邀请小魔怪的同学来家里聚餐。不是所有的小孩都对故事感兴趣,但故事比道理更容易让小孩记住和联想,这也是事实。

上课时,小朱朱看窗外高年级同学足球踢得欢,转过头一直盯着瞧。我问他你看哪呢?我们班可没有大卫哦。全班都笑了,他自己也不好意思转过身来。《大卫上学去》讲过后,不能是那样的大卫,我们做过简单的读写绘,小孩印象都很深。

打算坚持一个礼拜读两本绘本,但是在纸质书与电子书之间徘徊。我喜欢手捧一本精美的、温暖的图画书绘声绘色讲述,但画面、文字小孩肯定看不清。用电子书呢?画面文字孩子看得清了,但是总觉得隔了一层,缺乏书的形象与温度。也许只能在两者之间均衡吧?今天读了《山米的巧克力礼盒》,开读前用很大的力气去调整课堂氛围,孩子熟了后,叽叽喳喳、东动西摸的常常免不了,但是讲故事,一定要静下心来才能听得进去。山米妈妈买了一盒山米特别爱吃的巧克力,可是就算山米将妈妈买的东西一个人搬上三楼还是没吃上。这盒巧克力在整栋楼流动一圈后又回到山米手上,最后山米与艾米以及家里的小猫共享了这盒悄悄散发香味的巧克力。孩子们听得还用心,读后讨论两个问题:这盒巧克力送给过几家人?孩子们竟能按顺序数出六家。周游一圈的这盒巧克力多了些什么?邵玉祥说是爱,冯阳说是分享。很高兴将讲台上的巧克力奖励给他俩,以及字写得用心的孩子。问他们打算跟谁分享。他们的回答吓我一跳,家里甚至有三个兄弟姐妹的,但相对更懂得分享吧?以后提到分享,不知会不会想起这个故事?

凡读过书上过学的国人,都会有一些共通的文化密码。如果共读的书慢慢多了,一个班级是否也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呢?昨儿在阅享读书会和各位大咖讨论“课外阅读课程化”的问题,感觉各有各的担忧,但是对语文基本素养而言,没有切实的、大量的阅读,真的就像房屋没有地基。我们漂流书发下去后,周文妈妈在班级群里留言:今天中午周文迟到了,因为我俩一起看老师发的书,太好看,忘记时间了。接一年级总是不易,但也有这样小小的快乐可以补偿。

又及:今天中午看夏老师指导孩子们写数字:左手按住纸才能动笔写。8字要留一个小小的口,以便老师看出笔顺。迟到的同学请到黑板前,一个一个教。小学老师这个职业经常卑微得可以忽略不计,可是还有很多很多人凭着本心默默育人、教书。我们在历史上连尘埃都算不上,也没有诗意与远方,但至少没有苟且啊!

9月13日

孩子的各种状况逐渐显现,只能用中午和下午放学时间和孩子的家人交流。

小王同学没带《日有所诵》,跟同桌共用两个人都看不清字。他奶奶一脸不高兴地问:老师,我们家孩子有什么事吗?我说:奶奶,吃饭呢,还得有碗筷吧?您孙子上学不带书,念什么呢?这奶奶马上换了态度,对孙子说:书要带,记得不?你是来念书的。

小陈同学不认字,眼神慢慢转着,也不知道想些什么,课堂上不盯着,一行笔画、一行简单汉字都写不完。小陈妈妈盯着补完交过来。我说:孩子识字少,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你在家要多训练她。小陈妈妈说:字补好了,我们可以走了吧?一下就噎着了,只能说:你们走吧!

小勺同学头反应快,但3分钟都不能安静。好像这样的孩子愈来愈多,不知是否存在普遍的诱因?爷爷来接,我说:小孩子不能太由着他,他终究要离开家,外面不会惯着他的。爷爷说:我不惯他的,我打他,他爸爸妈妈都吓着了。好吧,另起话头:一年级看似不重要,但实际上好习惯越早养成越好。一年级习惯如何,能决定他以后能考什么样的大学呢!这话有点夸张,但我不这样说,老人家怎会以为然呢?

小寒老实,胆小,别的小孩跳绳,他只是在旁边看着。我收拾黑板上的字卡,让他帮我拿着,给他一个“九”,问他这是什么字?他还在上面描了一遍,说是“七”。是的,“七”字上课时盯着看了,“九”没有,有的小孩只能记住的的确确停留过的字。我跟他妈妈聊这些事时,妈妈一直点头:老师说得对,我们要多用心,你转发在群里的文章我都在看。

带一年级的难,不仅在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需要一点一滴去教,更重要的是要慢慢影响家长。教育的根在家庭,城市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当父母,包括我们自己,何况农村?依我的经验,如果家长无法沟通、非常固执,小孩能被学校改变的可能性并不大。相反,家长从善如流,孩子相对会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可是,成年人比小孩更难改变,但改变不了家长,小孩又必然难有质的变化。这是一个死结。以前班上几个学生,只要作业错了就留下他们订正,坚持了6年,最后都是打水漂。客观地说,那几位家长还是配合的,但积习难改,人都由惯性带着往前走,加上内力始终不曾觉醒,念书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不过,要好好念书,可能只是我们当老师的角色固化吧,很多孩子书念不好,以后发展也很好。这样想,焦虑症才不会缠上我吧?

又及:顾媛媛老师帮我从食堂打好饭菜摆在桌上。我从教室回来,卢老师走过来看了看,叮嘱我:饭菜都冷了,汤就不要喝了。汤就不喝了,但饭菜依旧吃得很温暖。

9月14日

晚上和先生散步时,聊起知己对我的宽容:就算没有批评,我也清楚知道我一身的毛病,但改起来真不是那么容易。但正是这些明知我的问题,依旧包容我、支持我的人,让我没有放弃自己。不是批评,更不是打压,而是爱与理解,让我们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说完心里一惊,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孩?

我也很清楚千句批评不如一句表扬,但每个人内心难免有成见,希望孩子遵守规则,符合心中预期,自然会少些困扰。比如,我们明知道插嘴的小孩反应最快,但还是希望小孩举手被点名后再发言,一旦抢起来,你一句我一句,谁的声音都听不到,课堂就无效了。但总有孩子忘记这一点,难免被批评,也难免因此委屈。在遵守规则与尊重个性之间,我们很难做到兼顾。开学一段时间,我和小勺同学同时受困于此,他没有规则意识,课堂又必须有规则,我们就僵住了。今天用字卡认字,到“皮”时,有个小孩就只能说出语文书上的“橡皮”,接着就沉默了。小勺同学坐在自己位子上飞快插了个“皮鞋”,我忍住没说他,只提醒:你先举手老师就请你。他咬住嘴唇举起手,我守信点了他的名,站起来噼里啪啦:皮鞋,皮肤,皮球,厚脸皮。每一个都还不一样。赶紧表扬:你看小勺同学一下组了4个不一样的词语,真厉害!他得意洋洋坐下去,小手终于摆上了桌子。当我们打算继续轮转时,他又没举手说开了:老师,刚才她……他用手指着同桌。我心想:才表扬不到一分钟,又来啦!转念想起清晨浏览的《不让学生把话说完,你是这样的老师吗?》,里面说:让孩子将话说完,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减少对抗,还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只一瞬间,已是百转千回啊。我再次请起他:老师,刚才她的手掉皮了,也是这个“皮”。嘿,还真是的,组了词,说了话,将生字与生活自然链接,赶紧将“今日之星”他的名字上再加一个星星。放学时,他屁股撅到天上,将四周的垃圾捡个干干净净,还拉着奶奶的手到我面前。奶奶说:他非要我问一问老师,他今天表现怎么样?小孩儿的心思哦:很好,要能坚持就更厉害!奶孙俩高高兴兴走了。对小齐、小雨等,如法炮制,他们好受一点,我也少堵一点。

但无论我自己的惯性,还是小孩的习性,都不是一次教育气氛融洽的现场就能一劳永逸,后面还有无数的反复,考验彼此的欠缺。我们都不完美,千疮百孔地在这颠沛流离的世界里讨生活,希望理解,渴望包容,期望成长,在本质上,我们和小孩有什么差别呢?

916

初秋傍晚,雨后微凉,和朱朱去书店为悦读工作坊买书。不用考虑钱的问题,将过心的书过手购入,是难得的奢侈的快乐。近50本赠书,两个人挑了一个多钟头,书店打包送过去。借了两本回家先看看,抱着俩宝,好像自己是个大富翁。

蔡澜的名闻过,书未曾读过,《江湖老友》写的是金庸、倪匡、成龙等人,名流写名家,自有风流倜傥。

大约是夜读吧,让我回头看的倒真不是这些名震江湖的人物,而是非常陌生的“冯康侯”,一个我怎么都记不住的名字。冯先生是书画、篆刻大师,蔡澜的老师,《眼高手低》中他说:眼高手低更是好事情。好的东西看得多,能够吸引便叫眼高。眼高表示欣赏力强。手低只是技术问题,勤能补拙,多做功夫手便不低。最怕的是,眼也不高,手也不高。大师的标配就是这样:说艺术也是说人生,不滞不粘,通达流畅,固执己见以破成见。

《有情无情》里谈印文:所谓有情,便是字和字之间产生关系,以取得联系。一方印的印文,每一个字都要兼顾前后,左揖右让,才会有神趣。否则是无情。蔡澜一看,自己的印稿果然每一个字都离了婚。我们谈事论人议专业,着眼点多是世故,而非人情。就算着重人情,也是弄坏了的人情,而不是这样以内心的执着灌注于万事万物的深情。

先生在香港艺术馆办展览,请饶宗颐作序,强调:本人治学,六十年如一日(到去世时是70年),从不间断。又永远认为艺术是神圣者,永不以此来做手段。读这样的文字常常呆过去:美好总是存在,相信才能遇见,哪怕是在文字里。蔡澜也说,如果没有遇见冯先生,在香港那样王羲之字好是拿来做秘书的世道,不知自己会变成怎么样一个怪物?得遇大师,艺术精进倒不是最重要的,自然大方、学无止境的态度是一刀一刀雕刻出来,走不了样、变不了形的。

蔡澜的文字不太抒情,不太议论,就是篆刻,布白呼应见态度。但如果有,也是一刀见功力,比如写李安,说从前的导演,知识分子居多。当今的,就是缺少书生气质。有了读书人的底子,就能把文字化为第一等的形象出来。任何题材都能拍,都能去挑战,创造出经典来。李安是目前少有的一个知识分子。如果蔡澜写陈道明,是不是也是这个感觉?百无一用是书生,但书生的眼光与水准,也是无用之用吧?要不,民国书生为何那样好看耐看经久不衰呢?为何我记不住书中那么多英雄豪杰的典故,唯独记得患眼疾的冯先生低着白发三千丈的头青灯独刻呢?

玩物养志,反正与书与读书人有关的事,都是初秋微凉的风……

918

吸取过去的教训,同时又抱着从没有教过一年级的心态教一年级,可能会从孩子本身的状态出发来设计课程,而不会凭自己的想当然,比如笔画、笔顺、生字的练习,如何组合训练对孩子更好?尝试将相似的笔画放在一起教,再用含有这组笔画的独体字呈现,板书比较后练习,是不是更可行呢?比如“∟、乚”一组,让孩子比较有什么不同,因为太接近(想想国人的小心谨慎是不是与此有关?真是一不小心就会错成十万八千里),小孩真要瞪大眼睛一点点看才会找出不同;接着分别联想哪些字里有“”、哪些字里有“”?他们七嘴八舌,总会说错,恰好说明平时观察不细致,一一纠正;再从中选取最简单的独体字“四、儿”来板书示范,他们拿出“金手指”夸张地书空;最后在田格本上当场练习,错的还真不多。晒一下程子妍写的,小姑娘写得比老师好!

将常见的笔画按形近分成16组,并列出对应的简单例字,一天教一组,我是这样列出写字规划表的。费这么大劲儿,其实源于我摔过的跟头。教上一届时,“横折弯”和“横折弯钩”不分,孩子回去写错了,第二天告诉我:我妈妈说汪老师“沿”字教错了,第五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没地缝儿钻,只能道歉,重新教,重新写。这样看,哪怕最难堪的经历也是财富,只要不逃避,不推诿,主动解决的话。

只是,今天《我的家》几乎上疯掉,“幸福、温暖”这些虚无缥缈的词,孩子怎么能懂?这首儿歌又没什么韵律、节奏的,读起来孩子也没神采。真正懂儿童,才有儿童立场吧?可是,懂儿童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大部分孩子一字不识,家庭教育又跟不上,如何用最合适的办法让他们认识两三千字,的确是一条很难找到的路,但想一想日后也就达到了,真是很神奇的事哦!

920

《日有所诵》天天滚读,读到了第五单元。感觉初次接触,还是老师带读比较好,熟了孩子自己读、学生带读都可以,越熟读得越带劲,厌倦了再加入新的单元和元素,这样相对能平衡反复读的枯燥。

今晨继续领学到《吃瓜歌》——

你吃瓜——什么瓜?圆鼓鼓---西瓜,胖墩墩---冬瓜,弯弯绕---南瓜,细长条---丝瓜,蹦而脆---黄瓜,金灿灿---甜瓜,皮儿糙---苦瓜,汁儿甜----哈密瓜……吃了瓜,不识瓜,就是一个小傻瓜!

花样使尽后,让小孩们观察儿歌里有哪些东西反复出现?“瓜”字能找到,后面就不知道了。只好直接点题:还有哪些标点符号反复出现呢?殷姿小手比划出“横”,可算找出来了,告诉他们这个叫“破折号”,再数一数儿歌有几个破折号?其实数的过程就是不断熟悉的过程,小孩子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概念,需要反复训练他们对此的有意注意,否则三年级开始习作,就有小孩从头到尾只用逗号,最后一个句号了事。接着寻找,还有哪些标点符号呢?继续认识“?、!、……”,带着读一读、认一认、用手指比划比划。

往前复习时,一向手指不离字的郭千瑜忽然叫起来,手指着书,眼睛使劲看着我,想说又不敢,因为教过他们读书时不要说话,这小孩心里有数。我走过去一瞧,哦,她还真的听进去了,儿歌《小手的话》是这样——

小手会说话,

有问必有答。

握一握——

“你好啊!”

摆一摆——

“再见啦!”

郭千瑜手指的是破折号。对小孩来说,这种认出新朋友的感觉不亚于发现新大陆,怪不得她这么兴奋。赶紧表扬她,问问这首儿歌里有几个破折号?还有哪些标点符号是我们认识的?藏在位子里忙个不停的小手纷纷拿出来、举起来。华欣雨坐在位子上大叫:还有两个小蝌蚪在一起。她说的是引号。

标点也会说话,小孩暂时还不知道。但任何形式的学习,如果传达的是多一种观看角度,都有意义。但从看到用,还有无数的磨人和故事。

921

个性化课外阅读课程化研讨

——迎江•大观“小语悦读工作坊”2016年十里站分享会

迎江•大观“小语悦读工作坊”汇集了一批热爱阅读、将自己的热爱转变成教学热情、致力在课堂上推动学生阅读、实施课外阅读课程化工程的草根教师。继八月份在徽派语文安庆站网上教研掀起课外阅读课程化热潮后,金秋九月,分享会来到大观十里中心学校。

十里中心学校上上下下忙前忙后准备着。“十里中心学校是新教育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学校;是市级书香校园特色学校,还曾两度入围全国阅读改变中国书香校园……祝这样一群心怀教育梦想,勇敢追梦的教育人,不停地发光。用我们的光,照亮自己的路,照亮孩子的路,照亮人生的路!”有趣、有料、有为的徐诗鹏校长这样致辞!

“太阳尚未西落,你我已经做起了点灯人。我们拿着一盏名为‘悦读’的灯火,正在点亮孩子们生命的灯,理想的灯,未来的灯,属于他们自己的灯……哪怕是一点点微光,都是照亮生命的暖暖的烛火……”迎江小语领军人、教研室江兴玲主任这样点燃在场者!

大观十里中心学校徐冬丽老师宛若秋日散文,娓娓道来。她是新教育种子老师,完美教室图书角的参与者。新教育生命课程、电影课程、晨诵课程已蜚声全国,徐冬丽老师带来的“绘本漂流活动”实用得鸡蛋里挑不出骨头:为了能让孩子们能读到更多的优秀绘本,我和同为一年级班主任的石俊老师拟定了“绘本漂流+亲子共读”阅读活动方案。开学之初,我们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并告知家长们“绘本漂流”阅读计划。每个孩子购买10本绘本,一周读10本,每周五漂流一次,进行更新,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至少能读到200多本绘本……

迎江四照园小学江小琴老师一直致力开发宋词课程,她本就是一阙宋词。连陪儿子吃麦当劳的时间都在阅读的她,结合《图画书应该这样读》的阅读体验和社团课程,和大家聊她如何图文合奏为孩子们讲述《安的种子》:凡尘中的我们,是否心中都有一粒莲花的种子?是否都是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呵护它、播种它?又有几人的种子最终能够成为“安的种子”,绽放为千年莲花?江老师这样问,每一位心系生命成长课题的人都在问。

分享会上还有一首开阔豪迈的唐诗:大观区高琦小学程芳老师。她的课外阅读课程化可不是说着玩玩的——早读课《日有所诵》+《百家姓》,平时拓展诗词吟诵、《小古文100课》,期末《新语文》共读等。看着视频中她们班小孩吟之唱之舞之蹈之,才知好的语文教育是与孩子的天性共舞的。

此次分享会特邀嘉宾是大观区教育局基教科陈春霞科长,她这样画龙点睛:感动老师们对推动大阅读的智慧,感觉作为这些班级孩子的幸运,感谢以这种形式进行两区教育的互动,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

一群人,一起走,走向明亮那方!这是两位坊主、也是所有走在这条落英缤纷之路上的花婆婆们共同的愿景!

922

儿歌,用什么读?当然用嘴读啊!可是对于低年级小朋友,只动嘴的话,很可能就是小和尚念经呢!

金手指指读

儿歌有形象、韵律、节奏,借助这些无形的存在认识有形的字,特别有用。小孩子记忆力好,三五遍就能背了,但他们是整体感知的,就算倒背如流,具体到一个一个字,他们还是“字盲”的。比较有用的方法就是小手指读,读一个字指着一个字,定点认,同时也训练小孩的专注力。晨读让小朋友带读时,我就一个一个小手背上贴星星,夸他们的肉手指变成了金手指,他们还是很得意的!

小脚板跺读

手指要指读,但时间长了孩子会不耐烦,怎么办?小脚跺起来,比如《露珠睡觉》——

露珠睡觉,

风开玩笑,

耳边打哨,

睡床摇摇。

露珠惊醒,

吓了一跳,

落在地上,

再找不到。

每读一个字,小脚就跺一下,打个节拍,将风儿的顽皮、露珠的俏皮用节奏烘托出来,小孩很喜欢。小孩理解力有限,分析讲解几乎没有多少价值,用脚打节奏,配合视频观看与观察,诗歌的情趣就意会了,尽管不能言传。再慢慢推到两拍、三拍的,旋律感慢慢就有了,手脚也协调统筹了。

小脸也能读

很多儿歌情感变化丰富,但小孩并没有能力进入文字内部去理解,需要一些凭借让感情外显,让他们可触可感可见,才能由模仿到内化,理解力其实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比如《海水》——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样咸?

海水笑着来回答:

因为渔民流了汗。

愁眉不展问海水“你为什么这样咸”,笑逐颜开读“海水笑着来回答”,这样很夸张地示范读,再问小朋友这是用什么读书?他们说是用脸来读书,他们不会用“表情”这个词。不用催促,他们也就龇牙咧嘴读起来,彼此看着对方的脸笑得稀里哗啦。有笑声的课堂才是有趣味的,有趣味的课堂才有些吸引力。

全身表演读

《大山爷爷》很像魔术——

白云帽子戴头上,

绿色大衣穿身上,

公路腰带缠腰上,

瀑布领带挂脖上。

大山爷爷真漂亮!

问问小朋友:你家爷爷怎么穿衣服呢?这首诗马上变身为《爷爷》——

帽子戴头上,

大衣穿身上,

腰带缠腰上,

领带挂脖上。

爷爷真漂亮!

这种删除、添加游戏来回玩,家里爷爷和大山爷爷发生奇妙的链接,小孩觉得很好玩。再模仿爷爷穿一穿衣服,瞧他们戴帽、穿衣、挂领带神气活现的,儿歌通过游戏仿佛穿到身上。

全人带入读

最好玩的是边游戏边朗读,但最扣人心弦的是将小朋友名字带入读,比如《小猴邮自己》——

跑出动物园,

小猴进邮局。

你要邮啥呀?

我要邮自己。

城市太闹了,

森林多美丽。

给我贴张大邮票,

把我邮回森林里。

读熟后,我说:老师想想最近哪些小朋友表现比较好呢?看老师怎么奖励他。唰,都坐直了,眼巴巴望着我,耳朵恨不得翘起来听——

跑出单元房,

祁阳进邮局。

你要邮啥呀?

我要邮自己。

家里太静了,

学校多热闹。

给我贴张大邮票,

把我邮进学校里。

祁阳笑得一个满足呀!再一个一个代入,急得邵宇祥说:老师,你把我邮进博物馆吧!也不知道他从哪儿知道博物馆,但由他这么一句,儿歌仿编的空间更大了,满足他小小虚荣心的同时,也启发小朋友往开阔处想。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读书不是最重要的,通过读书与孩子发生感情上的链接才是最重要的。儿童用手来思维,用身体来学习,哪怕认读儿歌这么简单的事,也要尽量靠近儿童,否则,哪怕背上成百上千首,又有何意义呢?

923

圆圆的月亮是什么?小时李白眼中是瑶台镜,老去杜甫心中月是故乡明,苏轼打算乘风归去,民间传说那长生不要的嫦娥、无始无终的吴刚……月亮好累!

小孩脱口而出中,月亮是出气的鼻孔,闪亮的眼睛,开合的纽扣,滴答的时钟,是家里做饭的锅,水果摊上的苹果,地下滚的弹珠……

从文化的月色到童贞的月光,谁是初心,哪个该不忘?

924

问了一个对小孩而言比较难得问题,具体是什么到我记日志时已经忘了(生活都是单程的、一次性的,如果没有文字或影像,一切过去就过去了,哪怕当时对自己是翻天覆地的)。全班都回答错了,小孩不爱动脑筋,喜欢跟着别人后面起哄,只有陈奥宇的答案是正确的。赶紧要表扬,对小孩而言,肯定要及时,批评要适切。汪馨怡抬头说:是我先说的。我问陈奥宇可是的?所有小朋友都静下来,有着卷卷长睫毛的陈奥宇眼睛瞪着我,我也看着他。一秒万年,他点了点头。我赶紧接话头:汪老师现在要将两个同学的名字写上“今日之星”。汪馨怡凡事自己动脑筋要表扬,陈奥宇非常诚实不抢功同样要表扬。两个人都互相看看对方,笑了。

如果,小孩因为贪慕这眼前的荣耀撒谎该怎么办?如果我没有同时表扬双方会产生什么影响?下课,小欣在我办公室门口张望,她上课总是忙活纸片、铅笔、转笔刀之类的,我正要找她。招手让她进来,问她刚才手可在位子里玩没有?她也是瞪直了眼睛看我。我看回去:老师喜欢诚实地孩子。她小声说:玩了一点点。这一点点其实很大很大!

926

每天也没耽误孩子时间,还是觉得许多事处理不完,想着周末有两天假,让孩子做一点点《基础训练》,反正也是圈圈连连,只是需要家长读题,他们还认不了多少字。

星期一收上来批阅。我批改有个小习惯,孩子做错了,折一下页码,方便他们翻阅订正,结果折的那一摞越来越高,数一数,勉强做对做全的9本,出现各种问题的26本。后悔不迭,夏老师早就警告我这儿不能指望家长,我咋就没听进去呢?

利用一整节课讲解,再一个一个检查、纠正。小冬几乎没做什么,我问他作业有没有人教?他说爸爸一回家就在房间待着。我奇怪:妈妈呢?孩子眼睛就红了:我爸爸妈妈离婚了。小阳憨头憨脑,眼睛黑亮黑亮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问接送他的爷爷:您认字吗?他说简单的认得一点,复杂的就不行。小琳只要我提问,她都举手,叫起来则一声不吭。通过她奶奶知道孩子父母在身边,但工作辛苦,夜里十点左右才到家,孩子是顾不上的。胆小的张哲倒完成得不错,一问才知道妈妈念过高中,尽管有两个孩子也要忙着上班。爱是一种本能,但爱首先需要成本,爱更是一种能力,父母自身都颠沛流离,孩子何来归依?这三十来年,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许在慢慢缩小,但教育之间的鸿沟,不知何时才能填平?罗胖成天叨唠教育分层、认知升级,能听见的是哪些阶层呢?

因而,乡村教育,学校几乎承担了绝大部分责任。像十里中心学校,就以体育和阅读为两翼,想着法子为孩子发展腾挪出许多空间。他们的徐校长,不午休,我们窗外的足球场上,经常看到他并不清瘦的身影和孩子们踢成一团。潘辰带足球队,他也是半个助教。管理层和一线老师都是一个顶几个,风风火火忙于校园。别的办公室不了解,我们办公室,卢义娣老师早上八点不到进校园,几乎没见她消消停停坐在办公桌旁喝喝水、聊聊天,中午吃完饭就进教室,陪着4个在校午餐的孩子看书、写字。夏春霞老师办公桌上准备着削好的铅笔、干净的橡皮,孩子数学题做不来,一个一个放在身边指导。六年级的吴老师除非教室有老师上课,也几乎成了包班老师。她们的口头禅就是:家长指望不上,不帮一把这些孩子,还能怎么办呢?我一面倍感压力,中午都不好意思趴在桌上小憩,一面倍生感佩,想起木心先生说过: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想补上一句:教育,是实的。

唯平常,见深意!

927

范凌老师专攻吟诵,因此对音韵、节奏的问题颇有研究。始终记得她分享如何教太平寺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学拼音——刚入学,大多小孩子都不认识拼音,她对小朋友说别急,老师有办法。什么妙招呢?我也非常好奇,拼音学习一直是难点,它比文字还抽象,老师教得苦,孩子学得累,还常常有苦劳没功劳。今年北师大修订版教材就将拼音后移,并且只认不写。而范老师的方法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在网上找到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儿歌,孩子跟着反复唱读、认读,滚动一个月就熟了。高效往往简洁,而背后的规律就是利用小孩天生对韵律和节奏的呼应。

带一年级,依计而行,在播视网上果然找到,比如声母表这样唱:小朋友,听广播,bb,bbb;端盆脏水往外泼,pp,ppp……动画、音乐、儿歌全盘用上,小孩子看得可入迷了,边看边唱边对照视频用手指着书上的音节表。我就做一件事:拿手机在旁边拍专心的孩子,做为奖励传达班级群。你瞧他们在乎的啊!

小孩难教,但是小孩也最能从善如流。

蔡元培先生用兼容并包的精神将北大这所达官贵人、各种二代的养成所,变成一流大学。其实,教学也一样的道理,敞开,兼听,广学,解救的不仅是孩子。

高手,在讲坛,也在民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015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62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72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86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6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1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71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82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97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5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5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85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5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4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50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