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读书笔记——摘录版


第一章 五西格玛事件: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个人经历和投资缘起

对数字敏感、爷爷开杂货铺、父亲是股票经纪人。童年时期父亲失业,家庭财务困难,全靠爷爷救济。这种人生早期的艰难生活成为绝对的驱动力,他想要变得非常、非常富有。

11岁时第一次炒股也不太成功:投资120美元,买入之后就亏损30%,扛到盈利14%时就卖出,但后来这只股票涨了6倍。

他上了沃顿商学院,但认为基本都是没什么价值的商务理论。但当他在图书馆看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时,立即决定从奥马哈前往纽约,报名参加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商学院的课程。在那里,他成为格雷厄姆最杰出的学生,并在毕业后获得进入格雷厄姆公司的工作机会。

//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尽量少花时间;但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要争取习得最顶级的认知。格雷厄姆代表了当时对投资最顶级的认知之一,带出了一批杰出的投资者,除了巴菲特之外,还有红杉基金创始人鲁安。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就好像得到了一把火枪。在你所处的行业中,谁拥有最顶级的认知?你如何找到那把火枪?

巴菲特合伙公司

1956年,25岁时,巴菲特在亲友帮助下成立巴菲特合伙公司。巴菲特对合伙人承诺:我们的投资将基于价值,而非市场热点;并且将避免本金遭受永久性的损失。

成名之战:美国运通。由于客户造假骗贷,美国运通损失5800万美元,估价跌了50%。巴菲特认为这对运通而言,不是根本性的损伤,只是一个临时的损失,迅速决定将基金的25%投资于美国运通。随后两年,美国运通的估价涨了3倍。

//除美国运通之外,还有几家银行也遭受了损失,但巴菲特并没有买入

1969年,巴菲特决定解散合伙企业,原因是股市进入大牛市,普遍乐观情绪之下,很难再找到被低估的价值企业。

伯克希尔-哈撒韦

//伯克希尔-哈撒韦原本是一个纺织厂,巴菲特在1962年(时年31岁)开始买它的股票,最初的买入价格为7.6美元。传言巴菲特买它股票的原因是,他发现公司经常卖出一些纺织机,然后回购部分股票,以提振股价。因此每当公司卖出纺织机时,巴菲特就买入股票,等到公司回购股票造成股价上涨时,他就卖掉。这看起来和普通投资者没什么区别。

//1964年,巴菲特找到伯克希尔的CEO,希望公司回购其股票。CEO同意了,并口头约定回购价格为每股11.5美元的价格。但当巴菲特拿到协议时,发现回购价格变成了11.375美元,他非常恼火,于是在1965年春天收购了伯克希尔,并炒掉了CEO。

//这是个冲动的投资,巴菲特不得不面对一家日落西山的企业:如果加大投资引进新设备,那么将吞噬公司的利润;如果不引进新设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又变弱。多年以后,巴菲特坦承,“收购伯克希尔是一个2000亿美元的教训”、“如果你不小心投资了一个错误的企业,尽快出局,除非你想学习如何管理”。巴菲特自己估算,如果当初不收购伯克希尔,而将精力用于更优秀的企业,那他的投资生涯回报率将是现在的2倍。

//幂次法则普遍存在,某一次投资成功带来收益可能占据投资生涯总收益的大部分,某一次重大失败也一样。这启示我们,在赚钱时要狠狠赚,而且要避免大的亏损。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德州扑克的教科书。

1965年巴菲特接管公司时,公司有290万美元用于投资证券;1966年,巴菲特将其扩大到540万美元;1967年,投资证券的收益是纺织业务的3倍,而证券部门的净资产仅有纺织部门的1/10。

//彼得德鲁克告诫我们,要留意那些意料之外的成功或者失败。巴菲特利用纺织厂的稳定现金流,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这个成功有些意外;巴菲特留意到了这个意外成功,进而去买了若干现金流更稳定的保险公司。你经历了哪些意料之外的成功或者失败?

1985年6月,巴菲特关闭了纺织厂。失败的纺织厂给了巴菲特两个奖励,一个是管理企业的经验:“当企业的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时,他们很少可以转型成功”;另外一个是纺织厂早期产生的现金流足以巴菲特去购买一家保险公司。

保险业务运营

1967年,伯克希尔出资860万美元,收购了奥马哈当地的两家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和国民火灾海上保险公司。这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神奇开端。

1991年,巴菲特收购了盖特保险50%的股份;1995年,巴菲特出资23亿美元,全资收购了盖特保险。

1998年,巴菲特斥资160亿美元,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

导师及其公司

巴菲特主导的公司综合体现了他的个性、企业哲学(与其投资哲学如出一辙),及其独一无二的风格。

//人生的意义有两个,一是传播自己的基因,一个是传播自己的观念,人所有的快乐都与这两点有关。传播基因大部分都能做到,但传播观念却更难,因为大部分人没来得及理清自己的观念就老去了。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伯克希尔公司是个构建精密的大厦,但并不复杂。

//人类能取得的伟大成功,往往都有简单的一面,这可能和人类脑容量有限有关。特别的,有些事情外人看起来很复杂,但主导者心中一定有一面明镜,上面写着简单的原则。

五西格玛事件

巴菲特长期战胜市场指数,对有效市场理论形成挑战。有效市场理论专家争辩说,巴菲特是五西格玛事件,极少有人能重演他的投资业绩。

//五西格玛事件:是指统计上极其罕见的现象。

巴菲特说:我们的所作所为没有超越任何人的能力范围,我感觉我做投资和我做管理没有什么两样,根本不必为得到超凡的结果去刻意做什么超凡的事情。

第二章 沃伦·巴菲特的教育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源于三个人物: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查理·芒格。

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被认为是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在他之前,没有金融分析专业”,在他之后才有了这个名称。

//在他之前,没有XX。这个不就是真正的创业者吗?

1914年,他20岁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华尔街工作。虽然没有财经知识背景,但他从研究员迅速提升为合伙人。1919年他25岁时,年薪已达到60万美元,相当于2012年的800万美元。1926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合伙企业。

1929年金融危机,格雷厄姆遭受重大财务打击,需要从头建立财富。在此期间,他重新反思和评估投资问题。1934年写成《证券分析》,被奉为经典,传颂至今。

//伟大的人和物要出现,通常有两个条件:一是天资聪颖的人,二是重大的打击。

格雷厄姆对投资的定义:经过分析,可以承诺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

格雷厄姆提出了投资普通股的方法论:注重安全边际,寻找股价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内在价值是取决于事实的价值,包括公司资产、利润、分红和明确的前景,其中最重要的是未来前景。未来难以预测,他提出两条选股原则:1、股价低于净资产的2/3,或者低于流动资产;2、低市盈率。

菲利普·费雪

费雪眼中的好公司,必须多年销售和利润的成长率高于同行业。但费雪并不在意连续的年度增长,而以数年为周期去判断公司时候是好公司。他认为有好公司有两种情形:1、幸运且能干的公司,比如美国铝业;2、幸运因为能干的公司,比如杜邦公司。

特别的,观察盈利增长时,费雪强调要考察“公司未来的成长时候依赖于新增融资”,因为股本的增大将摊薄现有股东的利益。好公司应该具有强大的现金流。

//定向增发?

如何判断管理层是否忠诚可靠?费雪认为坏的管理层在公司发展顺利时畅所欲言,在经历艰难时三缄其口;而好的管理层在公司面临困境时也开诚布公。

通过“闲聊”的方式调查公司和行业:闲聊对象可以是雇员,供应商,顾问,协会等等。由于闲聊耗费大量时间,因此费雪主张减少研究公司的数量。“宁愿持有少数优质公司的股票,也不会持有大把平庸公司的股票”。他的投资组合少于10年公司,而且靠前的三四家公司会占到总仓位的75%。

//风险集中,而不是分散风险。一级市场是否也应该借鉴这一思想?

费雪认为,只要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投资就能成功。

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律师出身,在从事投资之前,已有一个很成功的律所。

芒格广泛阅读,他认为这些普世智慧能够用到投资决策之中去。

巴菲特早期践行格雷厄姆的“捡烟屁股”投资法,而芒格倾向于费雪的理念:用合理的价格(而非极端的低价),买入最优质的公司。

//捡烟屁股投资法:就像在大街上捡烟屁股抽,抽两口就扔掉。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是成本低。这样做的确定是,无法持有太长时间,公司股价稍有涨幅就得卖出。而且,即使以800万美元买入了净资产为1000万美元的公司,将来要想以1000万美元卖出可能也要经历很多年,长期看回报率并不高。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转变,始于1971年收购喜诗糖果连锁公司。当时喜诗糖果拥有1000万美元现金资产,报价4000万美元,即净价位3000万美元。巴菲特非常犹豫,因为这个价格是净资产的3倍,根据格雷厄姆的理论,价格显然太高了。但是芒格认为看似贵,但实际是个好交易。最终巴菲特出价2500万美元收购了它。十年之后,有人以1.25亿美元想买喜诗糖果,巴菲特拒绝了。

多种知识的融合

巴菲特后来说,使用格雷厄姆方法论能获利的最后一次机会只出现在1973年的熊市底部。巴菲特摒弃了格雷厄姆的方法论,但坚守他的安全边际理论、独立思考和掌控情绪。

第三章 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

一、企业准则

1、企业是否简单易懂?投资者的回报与他们是否懂得自己的投资有关。

2、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公司主营业务调整、并购重组会增加犯错的可能。转机在历史上很少发生。

3、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护城河越宽的企业,未来前景月可期。即使提价也不影响销量的公司,未来前景可期。一家企业要称之为伟大,至少要有25年~30年的考验。

//想买入某只股票时,问问自己如果一觉睡到10年后,醒来时这家公司仍然会屹立不倒吗?如果想投资一位创始人,问问自己如果一觉睡到10年后,醒来时这位创始人仍然令你满意吗?

二、管理准则

1、管理层是否理性?如何处置利润,是衡量管理层的重要角度。特别是当公司业务处于成熟期时,回报率降低但产生大量现金,此时如何回报率过低就不应该持续用于投资。但大量的管理层寄希望于收购。巴菲特认为此时管理层应该:1、提高分红;2、回购股票。

2、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很多年报是虚假的,许多管理层避讳谈论失败,但所有公司都有大大小小的失败。

3、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大多数管理者不愿意看起来太愚蠢,倾向于模仿他人以获得安全感,即随大流。比如,同行的季报都是盈利的,但你的季报是亏损的,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尴尬?比如,同行都在对外收购,你手里拿着大把的钱干坐着?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经独立思考的理由,而不是与他人比较。

评估管理层的小窍门:1、回顾过去几年的年报,尤其是仔细阅读公司管理层讨论及未来的策略,比照今天的结果,看看原来的计划实现了多少?过去几年的发展策略有变化吗,是如何转变的?2、对比阅读同行的年报,寻找启发。3、特别注意,即使是最优秀的管理者,也很难拯救困境中的企业。

三、财务准则

1、重视净资产回报率(ROE),而不是每股盈利(EPS)。

巴菲特认为EPS只是个过滤嘴,参考意义不大。因为大多数公司都会留存上一年度的部分盈利,因此年度EPS是可以人为调整的。//无外乎年底的时候多留一点,少留一点。

净资产回报率=盈利/股东权益。使用这一指标是要注意:1)股东权益应该以持有成本计算,而不是市价;因为股价上涨时,股东权益上升,从而掩盖杰出公司的运营;而股价下跌时,股东权益下跌,会让平庸的公司看起来也不错。(股价似乎和股东权益没什么关系???)2)看净利润时,要剔除非经常性项目,比如资本损益;3)公司不能负债过高,好的公司应该在没有杠杆的时候,也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回报率;4)不要光看某一年的ROE,要看5年的平均水平。

2、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净利润,加上折旧、损耗、摊销,减去资本支出。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了维持市场竞争力而不得不买入资产、设备等。许多分析师在观察未来现金流时,忽略了资本支出。因此巴菲特说,“不同公司的净利润的含金量不同,重资产公司的净利润是很虚的”。//它需要持续投入引进设备。这可能是巴菲特从纺织厂吸取的教训。

3、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如果公司长期低效率的使用留存利润,最终市场肯定会压低股价。反之亦然。如果市值的提升超过留存的数字,就更好了。

四、市场准则

1、首先确定企业的内在价值:即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1)巴菲特中意的公司,必须能准确估算未来现金流,如果不能就不碰;2)巴菲特经常使用美国政府长期国债的利率作为贴现率,而其他投资人通常使用国债利率+权益风险溢价作为贴现率。//巴菲特在现金流的估算方面是保守的,要求确定性;而在贴现率方面是激进的。

2、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买到?如果以低于内在价值25%的价格买入,即使公司将来发生10%的意外,仍有15%的收益。这就是安全边际。

第四章 普通股投资9个案例

一、华盛顿邮报公司

1969年,巴菲特买下他的第一个报纸——《奥马哈太阳报》;四年之后1973年,他买入了《华盛顿邮报》。当时华盛顿邮报总市值为8000万美元,但巴菲特心里对它的估值是4~5亿美元。//why?

1、给公司估值:

1)1973年,公司的净利润为1330万美元,折旧和摊销370万美元,资本支出660万美元;因此公司的股东盈余=1330万美元+370万美元-660万美元=1040万美元。当年的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6.81%,因此公司的估值为1040万美元/6.81%=1.5亿美元。//按这个逻辑,不应该买市盈率高的股票。

2)从长期看,巴菲特认为一家报纸公司的资本支出将等同于其折旧和摊销,因此公司净利润将大致与股东盈余持平,因此公司估值应该是1330万美元/6.81%=1.95亿美元;

3)考虑到华盛顿邮票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因此可以乐观假设其可以提价3%而不影响销量,那么公司估值为1330万美元/(6.81%-3%)=3.49亿美元。//为什么是3%?而不是5%,不是6.81%?如果分母是负数怎么办?意味着公司估值无限大?

4)巴菲特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时,公司的税前净利润率为10%,但该公司历史上的平均税前净利润率为15%。巴菲特相信在CEO凯瑟琳的领导下,公司能重振雄风,回复到历史水平。假设公司税前净利润率改善至15%,则相对应的,公司现值也多出50%=3.49亿美元*1.5=5.2亿美元。//书中为4.85亿美元,这是因为我没有扣除公司所得税,直接当成税后净利润率计算,大致也差不多。

2、净资产收益率的考量

1)巴菲特买入时,公司的ROE为15.7%,只是报纸行业的平均水平,也只比标普500略高一点点;但是,不到五年,公司的ROE翻了一番,比同业高出50%,比标普500高出一倍。在随后的10年中,公司的ROE持续稳定在30%以上,在1988年甚至达到36%的高度;

2)再看公司负债水平:1973年,公司的长期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为37%,居于整个行业第二高。到1983年这一比率降低至2.7%,只有行业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创造的利润比同业高出10%。//负债低,但利润高,这才是真的盈利能力啊。

3)公司ROE高和负债率低的背后原因:战胜了工会,因此工资成本得到缩减。在历史上,每次遇到工会罢事(1949、1958、1966、1968、1969年),公司都会满足工会的要求,以平息事件。70年代开始,CEO凯瑟琳开始对工会采取强硬态度,在75年挫败了工会暴乱。//为什么以前不强硬,70年代可以强硬?是因为公司取得了更强的垄断优势吗?

3、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1美元市值。

自1973~1992年,华盛顿邮报公司赚了17.55亿美元,付给股东2.99亿美元,留存利润是14.56亿美元。1973年,公司总市值为0.8亿美元,到1992年市值成长为26.3亿美元。相当于每留存一美元,就创造了1.81美元市值。//(26.3亿美元-0.8亿美元)/14.56亿美元=1.75美元?

二、盖可保险公司

1976年前后,巴菲特投资盖可保险410万美元,以3.18美元的均价买进了129万股。此外,巴菲特还投资了1940万美元参与企可转换优先股,并于2年后转换为普通股;1980年巴菲特又追加投资了1900万美元。此时盖可保险濒临破产的边缘,公司持续亏损,股价从1972年的61美元跌到1976年的2美元,股东甚至起诉管理层欺诈。

//巴菲特一直强调,再优秀的管理层也难以拯救困境中的企业。但为什么顶着破产的风险买入盖可保险?

//好的投资者,在发现好标的时,总是持续下重注,而非分散风险。正如巴菲特持续买入盖可保险。

1、这家公司为什么从61美元暴跌到2美元?

盖可保险成立于1936年,起初定位于:为低风险人群提供车险服务,他聚焦于公务员、大公司员工,以降低赔付率;采用邮寄营销的方式,而不通过保险中介,以节省成本。商业模式简单清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9年、1970年,由于储备金拨备不足,公司出现亏损。//书中没有细说,应该有其他原因吧。

1972年,新CEO诺曼·吉登试图走出困境,启动两项战略:1、多元化:投资于房地产、电脑设备和人力资源方面;2、降低核保标准,覆盖蓝领工人。这两项策略导致公司在1974年出险率剧增,首次亏损600万美元;1975年亏损达到惊人的1.26亿美元。

1976年3月,新CEO伯恩上台,宣布一个7600万美元的集资计划,以提升公司资本金。但是投资者非常失望,股价下跌至2美元。

巴菲特在此时大举买入。

2、巴菲特买入的逻辑:

商业模式简单易懂。

巴菲特认为盖可保险犯了错,但根基仍在:采用邮寄而非保险中介,低成本的优势仍在;低风险客群依然在贡献利润。

新CEO伯恩开诚布公,不掩盖困难。在上任的第一年就关闭了100个办公室,将员工由7000人减少到4000人;不再续保高风险人群。因此,公司的客户数从270万减少到150万,在行业内排名从18名跌到31名。

到1980年,盖可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0.8%,几乎两倍于同行。80年代后期,公司ROE开始下降,不是因为生意不好,而是净资产增长快于盈利。因此公司于1983年~1992年开始分红、回购股份。//持有现金越来越多,导致ROE下降。

1980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05亿美元,盈利0.6亿美元,总市值2.96亿美元。当年的美国30年国债利率为12%,因此公司的现值=0.6亿美元/0.12=5亿美元。假设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每年增长2%,则公司的现值将达6亿美元。

1980~1992年,盖可保险公司的市值从2.96亿美元增长到46亿美元,增加了43亿美元。在这13年间,公司盈利17亿美元,支付红利2.8亿美元,留存14亿美元作为再投资。也就是说,公司每留存1美元,就创造了3.12亿美元的市值。

三、大都会/ABC公司

20世纪60年代末,巴菲特首次遇见大都会广播公司CEO墨菲,两人成为好友。

1979年,巴菲特投资了大都会公司的股票,但次年就获利卖出,没有解释原因。

1985年,大都会斥资35亿美元收购ABC广播公司,是前一天ABC市值的两倍。这个历史上第一次电视网络合并,也是当时最大的媒体合并案例。这次收购巴菲特也参与了谈判,他投资5亿美元(300万股,每股172.5元,占比18.75%,即对新公司估值27.6亿)帮助大都会完成收购,是当时巴菲特做出的最大单笔投资。

1、巴菲特投资的原因:

1)1969年投资华盛顿邮报,对广告媒体行业熟悉;

2)数据:大都会公司在合并之前十年,平均ROE为19%,净资产负债率为20%;ABC在之前十年,平均ROE为17%,净资产负债率为21%。

3)公司内在:1984年,大都会公司在去除折旧和摊销之后是1.22亿美元,ABC公司在去除折旧摊销之后是3.2亿美元,两个相加是4.42亿美元。但两公司合并,由于向银行借债21亿美元,公司每年需支付利息2.2亿美元,这样新公司的利润大约只有2美元。当时的长期国债利率为10%,因此公司估值为:2亿美元/10%=20亿美元。

但是巴菲特对公司的投资估值是27.6亿,高于公司内在价值,why?

2、巴菲特溢价投资的原因:

1)大都会CEO墨菲在削减成本、提高现金流方面名声在外。大都会的运营利润率为29%,而ABC公司在合并前是11%。假设合并后,ABC公司的运营利润率提高至15%,则ABC公司每年的净利润将有3.2亿美元增长至4.45亿美元。除去利息,新公司每年净利润将达到3.25亿美元,公司内在价值为32.5亿美元。事实上,在公司合并之后,墨菲在支付慷慨的遣散费之后,解雇了1500名员工。

2)巴菲特认为,报纸、电视台能够每年提价6%,而无需额外的资本投入,即收入增加多少利润就增加多少。则公司估值应为:3.25亿美元/(10%-6%)=81.25亿美元。

3)墨菲坚守纪律,手握大量现金但拒绝高价收购,如果没有合适的价格,他就几年不收购。没有机会收购时,他选择还债和回购股票。

4)1美元准则:1985年~1992年,大都会公司保留了27亿美元的英语,市值从29亿美元增长到83亿美元,即每一美元留存创造了2美元。

四、可口可乐公司

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可口可乐股价跌了25%。1988年秋天,巴菲特动用了10.2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这也是伯克希尔投资组合的三分之一。这次投资对可口可乐估值145.7亿美元,对应5倍市净率和超过15倍的市盈率,均较市场有溢价。

可口可乐的业务模式简单易懂、经营历史时间长、品牌深入人心,但它一直都是如此,巴菲特为何在此时溢价买入?

1、管理层的变化:1980年罗伯托·戈伊苏埃塔成为公司董事长,唐纳德·基奥成为总裁。上一任董事长奥斯汀是个糟糕的领导者,主张多元化投资,投资水利项目、养虾场、酒厂;奥斯汀的夫人按自己的喜好重新装修公司,动用公司的飞机四处搜寻艺术品,让公司士气低迷。新董事长戈伊苏埃塔上任后剥离了非主营业务,公司的净利润从1980年的12.9%上升至1988年的19%,ROE从1980年的20%上升至1988年的31%。

2、从1980年到1987年,虽然经历了股市崩盘,但公司留存的每一美元,仍然产生了4.66美元的市值。

3、1984年公司首次回购600万股公司股票。

4、公司盈余与内在价值:1973年公司股东盈余为1.52亿美元(税后利润+折旧-资本开支),1980年公司股东盈余为2.62亿美元,成长年复利为8%。而从1981年~1988年,股东盈余从2.62亿美元上升到8.28亿美元,成长年复利为17.8%。当时长期国债利率为9%,则公司内在价值为:8.28亿美元/9%=92亿美元。但是巴菲特的投资估值为145亿美元。因为巴菲特考虑到公司过去7年间年均股东盈余增长率为17%,假设未来公司也能以17%的增长率再增长10年,然后按5%的增长率增长,那么公司内在价值应为513亿美元;即使假设公司未来年均增长只有5%,那么公司内在价值也应为:8.28亿美元/(9%-5%)=207亿美元。

5、在巴菲特买入之后的十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值从258亿美元上升到1430亿美元,公司留存的每一美元都创造了7.2美元的市值。

五、通用动力公司

通用动力公司是个军工企业,1990年它是美国第二大国防产品承包商。1990年,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美国开始大规模精简国防投入。1991年1月,公司股价处于十年的低点19美元/股;在此不利背景下,新CEO威廉·安德斯上任。

安德斯上任后,缩减成本,出售了除潜艇、坦克、飞机和太空系统之外的非核心业务,获得12.5亿美元现金。因此,通用动力的股价在1991年上升了112%。而后,安德斯认为在军工行业收缩的背景下,扩大产能是不明智的,他决定将多余的现金回馈股东。1992年7月,通用电力回购了1320万股股票,减少了1/3股本。

1992年7月22日,巴菲特购买了430万股通用动力股票。同年9月,巴菲特将投票权授予通用电力代为行使,条件是:只要安德斯还担任CEO。//如果留着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大方送出,搏个人情。

1、这个投资富有争议,不同于巴菲特以往的风格。

通用动力的业务并非简单易懂,也没用持久的经营历史。巴菲特最初买入只是为了短期套利,并不想长期持有。但是看到新CEO的表现之后,他决定长期持有。在巴菲特眼中,这是一个股价低于净资产,产生现金流,正在剥离非主营业务,注重股东价值的公司。

六、富国银行

1990年,投资者担心房地产萧条,将导致银行的坏账增加,因此抛售富国银行。因此股价从1990年初的86美元,跌到10月份的50多美元。此时,巴菲特斥资2.89亿美元投资富国银行,购买了500万股,均价57.88美元/股,持股10%,成为富国银行最大股东。

巴菲特认为,只要能谨慎放贷和控制成本,银行是个有利可图的生意。如果管理层控制好贷款风险,银行能产生20%的ROE,虽然低于可口可乐,但已经高于大多数企业。而这次房地产萧条是暂时性的问题,而非长久问题。

七、美国运通

八、IBM

2011年10月,巴菲特买进了6390万股IBM股票,相当于5.4%总股本,总投资108亿美元。这是巴菲特有史以来做出的最大单一股票投资。投资估值为2000亿美元。

这是巴菲特首次投资科技股,在此之前,他总是说科技股的未来现金流很难判断,因此不好估值。

两任非凡CEO:1994年郭士纳接手IBM,公司ROE为14%,到2002年他退休时,公司ROE为35%;继任者彭明盛延续了前任的辉煌,在2012年退休时,公司的ROE为62%。2002年公司净利润率为8.5%,到2012年净利润率为15.6%。

从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中,公司未分配利润880亿美元,创造了800亿美元的市值。这不太符合1美元原则,但考虑到IBM的体量,这个表现已经值得尊敬了。

2010年,IBM为股东创造了148亿美元的利润。当年它的资本支出是42亿美元,折旧与摊销是48亿美元,因此2010年IBM的股东盈余为154亿美元 。如果按8%的长期国债利率计算,那么公司估值应该为1925亿美元,略低于巴菲特的出价2000亿美元。但是考虑到IBM未来的增长,假设IBM前十年增长率为7%,之后为5%,那么公司的估值约等于:5000亿美元。

//事实证明,IBM的后续表现非常糟糕,不仅没有实现7%的增长,而且是负增长。巴菲特在前两年已经割肉清仓1/3,据估计亏损了20%以上。说明在假设未来增长时要特别谨慎,未来现金流和内在价值密切相关。此外to B的公司要特别谨慎,他的护城河不像可口可乐这样宽,增长的确定性也没那么强。

九、亨氏食品公司

2013年2月,巴菲特和 巴西3G资本合作出资230亿美元,收购了亨氏食品公司,每股72.5美元,收购价比前一天的收盘价高出20%。

2012年,亨氏公司净利润9.23亿美元,折旧和摊销3.42亿美元,资本支出4.18亿美元。这样公司的股东盈余为8.47亿美元。但是,在公司年报中,我们发现另有1.63亿美元随后支出,用于遣散人员、资产计减和履行其他职责的成本。这些是非运营费用,应该加到股东盈余中去,因此股东盈余为10亿美元。

第五章 投资组合管理:投资数学

集中投资:轻易不做决定,一旦想清楚就下重注。敢于把10%的身价压上去,否则就是在投机。与被动指数型基金相比,集中投资者往往收益更大,但波动也更大。

为什么基金经理热衷于短期收益?因为担心跑输指数,受到投资人、老板的压力。他们无法承受波动。凯恩斯的基金有1/3是跑输大盘的,在头三年落后于大盘18%;自1970年起步,鲁安的红杉基金连续4年跑输标普指数,在1974年底,红杉基金落后市场36%,但到1977年,红杉基金累计回报220%,而同期标普为60%。而芒格,有14年的投资表现落后大盘36%;卢·辛普森有17年记录落后于市场24%,最糟糕的一年落后于市场15%。

如果不看短期表现,用什么来衡量基金经理的表现呢?应该关注投资标的本身的运营情况,而不是股价。最简单的,其实是看企业的利润增长。

不要借钱投资。投资者经常被乐观的赢钱概率说吸引,但是没能撑到终点就出局了。

不读华尔街研报,而是反复研读公司年报。

每当巴菲特考虑一项新投资时,他会将这个新项目与已经持有的投资进行比较,看看是否更好。如果没有更好,它就不值得投资。//比较净利润、ROE、安全边际等。

华尔街关系短期表现,企业主则与此相反,他们关心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

第六章 投资心理学

真正的投资者几乎从来不被迫出售其股份,也不会天天关心股票行情。

过度自信:人们都倾向于高估自己;

损失厌恶:人们对于坏消息反应过度,对于好消息反应迟钝。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是盈利带来的喜悦的2倍。这种损失厌恶常常表现为,当股票被套牢时,我们没有勇气割肉离场,选择继续持有逃避面对失败。但这放弃了另一个本来可以重新获利的机会。

估值频率:长期投资的主要回报发生在7%的时间内,剩余的93%的时间并无回报。因此,过程中看投资结果的频率越频繁,看到亏损的次数就越多。

效用=股价上升的可能性-下跌可能性*2。往往在观察周期大于一年时,效用才为正,其他时间都是负的。所以巴菲特说,最好股市一年只开放一天交易。

从众行为:大多数基金经理没有动力,去做一些大智若愚、特立独行的决策。因为特立独行的决策即使成功了,奖励也很少;而一旦因为特立独行失败,可能会丢饭碗。

巴菲特认为所谓的市场有效定价、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都是扯淡,是学院派臆造出来的。它们把股价的波动定义为风险,但是巴菲特认为股价的下跌其实减少了风险。由于相信市场是有效的,因此它们首先关注股价,其次才是价值,或者根本不关心。

我遇到无数的人,尽管它们完全同意巴菲特的观点,却从来没有真正运用过他的方法。

多元化是无知的保护伞。

第七章 耐心的价值

凭直觉做出的决策往往不靠谱,要有清晰的逻辑推理过程。

坚持长期,可能会忽略短期能赚到的快钱,但它最终会赚到最多的钱。

第八章 最伟大的投资家

巴菲特偶尔关注一下经济大势,但他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预测宏观经济前景。一方面没有人能预测经济,另一方面,如果只选那些年头好时才能盈利的企业,你就必须不停的调整投资组合。

聘请最好的管理团队,别再为管理操心。今天,伯克希尔拥有80多个子公司,超过27万名员工,但总部仅有23名员工。

威廉·桑代克在他的《局外人:八个非传统的CEO和他们的成功理性蓝图》评价道:“巴菲特发展了一套世界观,它的核心着重于建立与优秀的人和企业的长期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频繁换手,以免打断复利增长的节奏,这对于价值的创造至关重要。”//非常精辟。

巴菲特使用美国政府长期国债利率作为贴现率,他不会再加上风险溢价,但如果利率下调,他会提高贴现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2,825评论 4 3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887评论 2 30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2,425评论 0 2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801评论 0 22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3,252评论 3 29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089评论 1 22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216评论 2 32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05评论 0 21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747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83评论 2 2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354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94评论 3 2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406评论 3 2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222评论 0 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96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242评论 2 28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6,017评论 2 28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角沃伦·巴菲特。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是全球...
    惜她阅读 3,867评论 1 16
  • 导读: 本书不仅更精彩地描述了巴菲特60载栉风沐雨的投资之旅,还将其获取亿万财富的方法分解为12个普通人都可以学习...
    小播读书阅读 3,615评论 3 20
  • 2017-05-07 09:35:31 新浪财经 新浪美股 北京时间7日凌晨讯 全球投资界瞩目的巴菲特2017年股...
    被信任是一种幸福阅读 1,581评论 2 17
  • 上午参加张艳儿子结婚婚宴,女儿不让去,我执意要去,生日每年有,晚饭也可以过,同学就这一个儿子,还是要去的。 ...
    至简的你阅读 301评论 0 0
  • 熄了灯 庭院渐暗 隐约有星光 从藩篱外爬来 我只剩一纸惆怅 和百灵鸟一起歌唱 在历经沉浮之后 就只剩下了你 ...
    这个熊猫不太冷阅读 42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