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普遍的「鸡娃」现象,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随着电视剧《小舍得》的热播,剧中的“鸡娃”现象也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到底什么是“鸡娃”?这一现象缘何产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其背后的复杂现实?在“鸡娃”的焦虑下,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呢?一起来看~

近日,热播剧《小舍得》引发网友热议,剧中有关小升初和孩子教育的剧情让不少学生家长大呼“真实”。奥数、逻辑、KET……这些现实中“鸡娃”家长绕不过去的词复刻在了屏幕上。“鸡娃”妈妈田雨岚和佛系妈妈南俪的相互较劲,又映射着现实家长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什么是“鸡娃”

所谓“鸡娃”,指用打鸡血的方式教育小孩。“鸡”作为动词,生动地形容出家长育儿的疯狂程度。在现实的“鸡娃”家庭中,大部分都要求孩子应试和才艺样样不能少,但是以升学、应试为主的形式依旧是主流。为了考进顶尖高校,必须在顶流中学就读;为了进入顶流中学,必须在最好的小学做到出类拔萃。从这条环环相扣的路线倒推回来,“鸡娃”行动宜早不宜迟。天才毕竟是少数,想要显著超越同龄人,势必要走上学习的快车道。对于“鸡娃”父母来说,补习班是最好的选择。

“鸡娃”的背后是焦虑的父母

育儿的负担,补课竞争的伤害,父母不是不懂。70、80后的父母,是顽强奋斗的一代,信奉努力读书就能扭转命运,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确也出人头地,改变了命运,实现了阶层跨越。但他们也惶恐地发现——他们的阶层流动,好像只买了单人票,下一代要维持住现有阶层,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比他们来的时候还要多。

当年是学霸的父母,接受不了孩子成绩平平。当年普通的父母,或许总会叩问自己:当初再努力一点,是不是就能变得更好些。久而久之,期望也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不是面子,道理大家都懂,但不是所有家长都有足够的勇气接受孩子比自己平庸。因此,一边安抚孩子情绪,一边又不甘落后地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成了家长的常态。

更可怕的是,就连那些佛系家长也逃不出“鸡娃”的怪圈。试想一下,如果在看电影的时候,第一排的人因为某种原因站了起来,会发生什么?显然,第二排的人必须也要站起来才能看得见。这样下去,第三排、第四排的人都要站起来……最后,整个剧场的人都必须站着才能看到电影了。

坐在第一排的父母已经站起来,那么后面坐着的父母们也必须站起来,否则他们根本就看不到“电影”。为了适应当下的社会,佛系父母也只能改变育儿方式,加入“鸡娃”大军。

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都是焦虑的家长、上不完的补习班和永远顶着熊猫眼的孩子。如此种种,都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一颗不稳定的炸弹,近年来,抑郁、轻生现象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中小学生中。

焦虑的家长把孩子全面交给补习班,由此来应对“水涨船高”,却忘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什么。

要在精神上富养孩子

虽然说“鸡娃”父母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鸡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不科学的“鸡娃”,只会毁娃。

比如,让孩子在三四岁时背乘法表,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就算孩子死记硬背了“五五二十五”,你问他“一斤桔子五块钱,五斤是多少钱”,大部分孩子是答不出来的,因为孩子的逻辑思维水平还没成熟到这个地步。所以,你花大量时间让孩子这么小的时候背乘法表,除了能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好处。

论鸡娃,不得不服袁隆平的妈妈

很多人可能认为袁隆平是农民出身。这也不奇怪。袁隆平看上去又黑又瘦,还经常在烈日炎炎下,弯腰埋头于稻田中,大汗淋漓,仍认真地观察稻田里的稻穗。在外人眼里,这绝对是农民的形象。但是,袁隆平却是出生于北京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家庭,家世极好。

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鉴是大家族出身,清末科考中举人,还是江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袁隆平的父亲是一位校长,后来从政,也颇有建树。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是江苏扬州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家境优渥,从小就被父亲送到英国的教会读书。这让华静不仅接受到西方礼仪与文化艺术,还讲得一口娴熟而流利的英语。毕业后,华静在一所学校教授英语,而这所学校的校长袁兴烈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袁隆平是在中国最顶尖的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中国妇产科的开创者林巧稚医生亲手把他带到了这个世上。林巧稚还接生过冰心、林徽因的孩子。

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全家人虽颠沛流离,却始终没有间断孩子们的教育。1936年,全家人落脚汉口,父亲袁兴烈任职平汉铁路局。仅仅一年,抗战全面爆发,袁兴烈投笔从戎,参加冯玉祥的军队,并担任上校秘书。此时,妻子华静不得不辞去工作,在家照顾五个孩子。

因为时局动荡,袁家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但是有一件事,无论到哪里,都被袁爸袁妈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这就是给孩子们找学校。

袁隆平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了鸡娃大计,她简直堪称鸡娃届的鼻祖。

1936年,袁隆平上小学了。袁隆平回忆母亲时说道:“当时我母亲是少有的知识女性,我从小就受到她良好的熏陶。小时候她教我英文,晚上检查我的作业。她很虔诚,做事一丝不苟。”

难以想象,在那个遍地文盲的年代能坚持上学是多么的难。而袁爸袁妈做到了。袁隆平光是小学就换了3所,初中和高中加在一起,一共读了五所学校。

可见他的父母是多么重视教育。其精神,完全不亚于如今在公办学区房、民办和国际学校之间纠结的父母。

袁母从小亲自教孩子们英语,在袁隆平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读英语给他听,慢慢地,再让袁隆平跟着一起读。上学后,袁隆平感觉英语是最简单的一门课。他也是班里英语成绩最好的学生。

十六岁那年,袁隆平进入汉口博学中学,在高中部读书。这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基督教学校。学校的课程中除了英语由外国人教授之外,物理、化学课程也是外国老师用英文讲课。这就需要学员有扎实的英语。袁隆平的英语水平在这里如鱼得水。

袁隆平父母

袁隆平真正体会到英语对自己极其重要是自己多年后进行杂交水稻的育种工作中。因为,在育种工作中需要及时掌握国外最新的科研方向,这就需要及时浏览国外相关信息,同时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查找大量的外文资料。这些都需要科研人员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而袁隆平的英语水平足以满足这些需求,这无疑让他在科研工作中事半功倍。

袁隆平英文演讲

80岁的袁隆平,曾写过一首诗《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诗中写道: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这还不算,在那么困难的环境,袁妈妈还“鸡”了袁隆平拉小提琴和游泳。

这是何等的高瞻远瞩。就是放在现在,也是完全不丢份的鸡娃标配。

现在,很多父母天天手拿鸡毛掸子坐在一旁陪孩子练琴,最后娃考出10级以后就再也不碰琴了,看到钢琴就跟看到多年宿敌是一个反应。

可是袁老一生都与小提琴为伴。

袁隆平生平第一个月的工资是42元,他拿出27元买了一把小提琴。

他要去偏远的地方实习,母亲舍不得。袁隆平安慰妈妈: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此后经年,袁隆平一直辛勤劳作在地头田间,唯一聊以慰藉,能让他得以放松的伙伴,就是这把小提琴。

袁隆平平日里买衣服节俭得不行,10块钱的衣服一买就是好几件,可是他家里却收藏了很多柴可夫斯基、舒伯特的珍贵碟片。不拉琴的时候,哪怕只是听听,也很让袁老开心。

鸡娃学音乐的最高境界难道不是给孩子以一生慰藉吗?

至于游泳,袁隆平在高中时是全校百米自由泳第一名,差一点被选入国家游泳队。要不是当天他吃坏东西拉了肚子,勉强游了第四名,中国人没准就要失去一位“神农”了。

从这些事迹看,袁母绝对是不折不扣的鸡娃届鼻祖。可是她跟如今很多鸡血妈妈却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

世人鸡娃,莫不是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能有出息,将来能挣大钱,光宗耀祖。然而袁母一心只想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对国家有用之人。

她在儿子心中留下的那颗种子叫做“忧国忧民”。

有一年秋收,袁母带着袁隆平兄弟去汉口附近的神农洞祭拜。

6岁的袁隆平见百姓向神农虔诚祈祷,不解地问,为什么神农这么厉害?

袁母说:因为我们吃的粮食都是神农教人们种出来的。5000多年前,人们终日食肉,饱受疾病之苦。是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为人们解忧,所以大家才爱戴他。

袁隆平听了妈妈的话,恭恭敬敬地向神农像行了礼。

这个故事他铭记了一辈子,第一次在他心中种下了学习农业的种子。

平时妈妈还经常把孩子们带到农田游玩,告诉他们,粮食是地里长出来的,穿的衣服也是地里长的棉花做的,土地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当时,母亲讲这些话只是为了让儿子增长知识,却不知土地这两个字从此在儿子的心中扎下了根。

正是有袁妈妈经年累月的谆谆教诲,袁隆平才会很早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农业学家。

在考大学的时候,袁隆平执意要考西南农学院。当时袁父是反对的,他希望儿子能从政。袁母则只是叹了口气:孩子,你是要吃苦的呀!

袁父问袁隆平:你的志向是什么?

袁隆平: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

袁父:你想成为一个身上充满庄稼味的学者吗?

袁隆平:若是这人世间没有庄稼味,而是充斥着铁血味,硝烟味,该多么可怕!

袁父没有再说什么。他理解了儿子。

袁母则一直支持着儿子的决定,虽然她打从心里心疼儿子。

袁隆平去湖南黔阳县的农业学校当老师。那已经算得上偏僻的山村了,母亲放心不下他,这个一辈子在城里过惯了的大家闺秀,放下身段,亲自去农村照顾他和他的孩子。一双走不惯乡间田埂的脚,每次都要牵着小孙孙的手,才敢走过那些田间小道。

袁母告诉孩子们,失败是成功之母,她始终鼓励孩子不要怕失败,袁隆平才能在一次次实验失败,灰心失望后,还能毫不动摇地继续投身田间,百折不挠。

她给孩子讲胖狐狸觅食的故事,胖狐狸为了偷鸡,拼命减肥钻进鸡舍,却因为吃得太饱,导致太胖而逃不出来。以此劝诫儿子要节制欲望。

袁隆平一生都很朴素,即便有人对他说,他若把专利卖给国家,立马财富可媲美比尔盖茨他也不为所动。

她在儿子废寝忘食工作的时候,教育他只有劳逸结合,才能更好、更长久地工作……袁隆平听进去了,注重养生,91岁还能下地。90岁大寿时,他立下的志愿是百岁那年能种出亩产3000斤的稻。

袁母的“鸡娃”,更注重的是培养一个“人”。

摆正心态,放下焦虑

鸡娃终须先教孩子成人,然后才教导孩子成材。而不是本末倒置。

教育焦虑,说到底,是对于孩子未来的前途和教育之路的不确定性的情绪反应。导致这种生理性焦虑甚至病理性的焦虑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家长对教育和教育规律的认知不科学。

《华严经》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走出极端功利主义教育的陷阱,必须让教育回归初心,就是要回归教育本初的功能、价值和规律。

1. 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 

“择校”是当前每个家庭陷入教育焦虑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一所好的学校让孩子读书,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造成择校的原因很多,关键的就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应当承认,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围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可以说,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别,正在日益得到缩小。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儿童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与其在择校方面陷入教育焦虑而不能自拔,不如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努力,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种适合的教育。

2. 不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现在,从整体上讲,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不断给孩子加班加点;另一方面,又为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而深感忧虑。

不要忘记,我们让孩子接受教育,其本心是为了促进孩子的社会化成熟,是为了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一切教育都不应该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更不能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成绩。

3. 唤醒儿童内在的向善和向上的力量 

人有两种力量,是作为一个人必须全力呵护、培育、弘扬的力量:一种是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力量,这就是人的向善的力量;一种是改造自我、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力量,这就是人的向上的力量。

要让我们的孩子走得好、走得快、走得长远,学校和家长必须给予儿童这两种力量。唤醒儿童内在的向善和向上的力量是教育的天职,也是教育最伟大、最神圣的使命。

4. 培育就业创业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教育,不管读多长时间,终究要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考出多少分,而是通过教育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生存的本领和学习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当孩子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时,他能用自己所学获得幸福的生活,能用自己所学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才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终极价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569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27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8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7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7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1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36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9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7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9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1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4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5评论 0 19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26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27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