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顿一碗白米饭? 糖尿病,可能离你很近

一碗白米饭,如果不吃,是不是觉得不算完整的一顿饭?

一天一碗白米饭,患糖尿病风险增加11%, 一天三顿各一碗呢? 这并不是高深的医学研究,简单的计算就可以推出个大概。

普通的一碗米饭,大约三两, 含有40-50克碳水化合物,而一杯250ml软饮料,大约含有20克碳水化合物。我们一般可以理解含糖饮料的风险,而白米饭的风险是一样的,而且量增加了一倍。再看这两者转化为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效率,白米饭大约在80到100(越软糯的越高),而含糖饮料在50到70。也就是说,白米饭比含糖饮料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转换效率更高。(西餐最后是甜品,而中餐一般没有这个环节,难道是因为白米饭在功能上已经是甜点了?)

我在刚刚得知以上知识时,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过分夸张了? 我们吃米饭也真不是一天两天,算上祖先,怎么也有几百年吧? 也没见出什么问题啊。 然而,如果再往前推,人类的农业发展起来,是在最近的几千年;把谷子加工为精制白米白面的技术,应该是近一百年才有的。而整个人类存在的历史,在200万到400万年。也就是说,吃米饭,吃谷物,还真的是我们的新习惯。 如果把人类的饮食历史缩略到一个百岁老人身上,他是吃肉到99岁才开始吃米饭面食的。所以,把米饭面食,特别是精制米面,作为主食大量摄入,还真不是人类习以为常的事情。

吃谷物几千年,人类没有经历大规模的糖尿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充沛的食物。倒回去五六十年,一大部分人能吃饱饭都是奢侈的事情。 而且以前只能吃到粗粮,吃了血糖也升得慢;现在大量的精制淀粉和糖类食物,吃下去马上血糖就升高了。我们也从来没有在现代社会这样充满压力的环境下生存过。 那个时候,有多少人会在晚上十点钟之后不睡觉?而现在,紧张的工作也许就要持续到午夜。通过收割我们注意力挣钱的各种娱乐,也在不断争夺我们的睡眠时间。社会经济发展让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物质,娱乐,教育,也同时需要我们承担更多的压力去换取。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糖尿病大肆流行起来。 在美国,45%的人死于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其中,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硬化会造成心脏病和中风,可谓名副其实的健康杀手。而在亚洲国家,糖尿病的情况更加严重。

我国有一亿的糖尿病人口。这是统计数字,一般医学研究者认为实际情况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也就是说,每十个人里面有两个患者。 你可能会说,周围好像没有发现这么高比例啊? 这是因为多数人都是二型糖尿病。一型往往在20岁之前就已经显现,完全依赖注射胰岛素;二型多数在40岁之后确诊,病人体内可以产生胰岛素,但量和效果不足。 一般一型糖尿病占总数的大约10%, 二型占90%。一型后期可能会遭遇肾脏衰竭,截肢,失明等重大健康状况。 所以一百个人里才有一两个症状明显的糖尿病。二型糖尿病人,多数基本上没有外在明显症状。其慢性发展的过程可能会持续一二十年。在没有病症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遭遇长期疲倦,伤口难以愈合,脾气暴躁,皮肤真菌感染,认知能力下降,失眠, 细胞缺水等问题。可怕的是,很多处在糖尿病早期的人,如果不是特别去检查,根本发现不了, 以为自己略微的不舒服,只是所谓的亚健康。

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二型糖尿病的诊断不多,是有原因的。首先,它需要验血。高血压的检测相对容易,所以发现病例更多。多数人可能只有在大型体检的时候才会检查到空腹血糖。 然而,当你的血糖水平处于阈值边缘时,医生即使提醒你说偏高,多数人并不会引起注意,因为自己没有感觉到任何症状。其二,医生的职责多是针对有明显症状的疾病,对于生活方式的调整给出建议,往往需要对健康知识做全面的教育,这实在不是一名普通医生或者专科医生的职责范围。 其三,多数时候早晨验血,我们需要辗转到医院甚至排队好久,也就是说经历了相当的体力活动,这时候血糖已经有所消耗,不能代表真实的空腹血糖。

我自己处于糖前阶段。 空腹血糖在5.6到7.0之间为糖前;超过7.0为糖尿病。自认为是一个关注健康,而且有做研究习惯的人,我的发现的过程经历了四年之久。首先是 两次孕期糖尿病,生完两次葡萄糖耐受测试都恢复正常水平。(这个测试就是让你喝下75g葡萄糖,测量之后一小时和两小时的血糖值,看你的身体是否能有效的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一般人看到我估计不会想象到糖尿病跟我有啥关系,体型标准,就像你身边的任何一个大体健康的人。同时,在过去所有的年度体检报告上,我的空腹血糖都是正常的。基于这个结果,我只需要保持一般的健康生活方式即可。

然而,因为志愿参与一项医学研究,我在计划之外进行了一次葡萄糖耐受检查。这次超线了。我对于相隔不久的检查结果不一致表示不解,研究人员告诉我,血糖是变化的,前面没有查出来,后面查出来也是很正常的。 既然是变化的,那么只有相对持续的观测才能得到客观的结果。 于是,我买了一台血糖仪。 在半年内随机测了十几个早晨的空腹血糖后(起床立刻检查),我发现结果都在5.6上下浮动,确认为糖前边缘。 那为什么之前的年度体检都是正常的呢?因为那些都不是起床立刻检查得到的。在孕期糖尿病控制期间,医生让我在饭后立刻步行十几分钟,以控制进食后可能飙升的血糖。那么,早晨折腾去医院,很肯能会使检查结果下降好几个点,看上去就在正常水平了。

总体来说,糖尿病属于可预防的生活方式疾病。 基因决定了一部分的糖尿病。然而,亚洲人的基因大体都是高危的。而且,亚洲人的体型对糖尿病的指示作用不明显。 一名BMI低于20的中国女性,和一名BMI超过25的欧洲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一样高。 比如,同样1米6, 体重100斤的中国女性,和体重130斤的欧洲女性,风险一样高。 如果你的家族里有任何跟你有血亲的人被检查出糖尿病,不管是糖前,二型,一型,还是孕期糖尿病,那么你的风险就又比一般人高了。

在发现自己的糖前状况后,我开始关注家里的其他人。然而,在此之前,大家都每年体检,但没有过任何相关的问题被查出。但 我的母亲经常抱怨饭后头晕想睡觉,虽然饭困挺常见,但经常感到头晕却有可能是饭后血糖过高的表现。 她体型微胖而矫健但大体是很健康的。我询问了她过往的体检结果,发现她曾经空腹血糖到过6, 医生并没有给过她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的建议。 我怀疑起来,让她进行了多次随机检查和糖耐,果然已经在二型糖尿病边缘了。  所幸的是,她被发现得不算晚,通过有效的控制,她晚年的健康是可以保障的。假如不是因为我的经历,等她在比较严重的时候才发现,可能肾脏,心脏,眼睛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在高血糖环境受到损伤,到时候要治疗的就不仅仅是糖尿病了。

除了少量的带病基因人群,更多时候,更多人,决定否会得糖尿病的是他们所采取的生活方式。 几百万年吃肉的人,转换到吃精制的工业化食品,只有很少的人的基因是完全适应的。 几百万年狩猎采集劳作的人,突然转换到一天坐到晚,生病是必然,不生病才是偶然。 几百年万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 转换到没日没夜日夜操劳,基因进化的速度估计还跟不上突然的颠倒。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环境,对于生活方式我们仍然可以做出有益于自身的选择。 饮食,运动,压力控制,这些因素对糖尿病的防治或者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般人对糖尿病的第一反应是要注意饮食,这是基础。然而,运动,睡眠,还有压力的控制都不可小视。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也就是说,胰岛素的量不变,但效果增强了。 这个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的。力量训练,如瑜伽俯卧撑等,也是有长期提升代谢的效果,增加葡萄糖消耗。 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每天力量训练达21分钟的女性,患糖尿病风险降低45%。

睡眠和糖尿病有双向作用。 睡眠不足会促进糖尿病的发展。睡眠不足会造成代谢失衡,活力下降,葡萄糖消耗得少。另一方面,睡眠不足造成的体能下降会被人体理解为需要吃东西补充,所以睡得少会吃得多,血糖会上升。 另外,失眠,睡眠质量低,夜里辗转难眠,也是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症状之一。

压力对糖尿病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第二次孕期糖尿病的时候,我已经对饮食和运动等方法相当有经验了。 然而,一次我按计划进行低糖饮食,餐后血糖水平仍然超高,那时我正经历着一项非常紧张的工作。 我问了产科医生关于压力对血糖的影响,她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评论(也许减压并不在她的专业服务范围之内)。 直到后来,我在住处认识了新邻居,来自印度的糖尿病专家,他告诫我要注意饮食运动,并注意减压。 在前面提到的十几次空腹血糖自检的结果,我特别选择了几次经历紧张状况的时候,毫无例外,血糖都在6以上,越紧张的情况,空腹血糖越高。而明显感到生活有规律有控制感的时候,血糖能到5以下。 (5.6以上是糖前,以下是正常血糖水平)。后面我也查看了一些研究资料,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高质量高引用的医学研究证实了压力和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关系。

如果你看了我前面的文章,健康的三大基石, 最重要的一条健康建议,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方式让自己变美,你会发现,控制糖尿病跟保持健康保持年轻美丽,要做的事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不管目前糖尿病离你的距离是十公里还是一公里,你都需要在饮食,运动,睡眠还有压力管理上行动起来。

最后,我总结几条了行动贴士:

1. 如果你多次空腹血糖在5以上,而且医院离得远,检查前活动量太大, 可考虑做一次葡萄糖耐受检查。注意检查时,喝完糖水尽量保持安静不要过多活动。

2. 如果你时常在饭后感到头晕困倦,或者吃得很多没做什么事情却又很快饿了, 可以考虑检查一下血糖。

3. 如果你经常感到口渴,长期入睡困难和焦躁,又没有其他明显疾病,可以考虑检查一下血糖。

4. 如果你家族里有亲人有糖尿病,可以考虑检查一下血糖。

5. 饭后避免马上坐下,慢走可以抵消餐后血糖高峰。

6. 避免一次吃大量升糖指数(GI)高的食物。比如白米白面,糖饮料等。

7. 感觉压力大的时候更要选择GI低的食物。

8. 食物GI值网上可以查到,后面我可能会做一个应用程序方便大家查询,敬请期待。


时间管理:那些耗时大坑

吃多了长胖了,到底怪谁

改变的动力从哪里来-1:认清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

改变的动力从哪里来-2:识别等死模式

作者简介:明朝燕,计算机博士科学家,两娃的妈。前半生享受随意写东西,后半生煎熬写科学论文。这不,结合的时刻到来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458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54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17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62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4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6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9评论 0 20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7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0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85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9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2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04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08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