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简单点不好吗?不好

前天在知乎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生活在美国的华人,讲了她在美国做过敏原测试的经历。测出来,对50多种东西过敏。她原本以为的各种小症状,比如扁桃体发炎、黑眼圈、鼻炎……原来都跟过敏有关。

作者问医生:为什么中国人好像很少过敏?

医生说:不过敏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因为你们平时不注意吧。

挺好的一篇文章,我点了赞,打算感谢作者科普。点开评论区,前一页评论,满满的:

美国的空气比较甜,医生也比较专业。

这还不是美国人呢,就用美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

这么矫情,真把自己当美国人了?

……

好好的一篇文章,作者也没有什么立场和倾向,看得出来,就是在跟大家分享这个发现,以及热心地劝大家:去做个过敏原测试吧,很多小毛病可能都是过敏导致的。

只是因为她人在美国,这些好像就成了原罪。

我只好留了个言:希望不要被留言影响情绪,知乎以前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讲这两个故事呢?

因为,这是很多人容易犯的一个毛病:

简单化思维。

许多人接收信息时,会有一个倾向:用自己熟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信息所表达的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造成的情况,就是「立场先行」。

简而言之:我不关心你写了什么,我只关心有哪些是我能理解的。

你写了「不要一味想着努力挣钱」,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不要努力,努力不重要?」你写了美国比中国好的一个方面,是不是想表达「美国比中国优越?」

崇洋媚外!

在他们的眼中,其他的内容都是无关紧要的,都是为这个「观点」服务的 —— 尽管这个观点,并不一定是作者的观点,很可能只是他们的预设而已。

经常有人会对我说:你的文章,我看不太懂,能不能告诉我,你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以及,发表文章后,总能看到这样的评论:不过就是告诉我们要balabala嘛,写这么多。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很无奈:

如果能简单用一句话讲清楚,我还写这么长的文章干嘛?

但这种情况,是很难跟他们沟通的。

用这种思维去解读很多书籍,会变得很无聊。《小王子》告诉我们什么?无非就是保持童心而已。《白夜行》讲了什么故事?一个男人为了他心爱的女人去杀人的故事。《嫌疑人X的献身》,整本书不就是那个核心诡计嘛。

一切细碎的感动、体验、思考、灵感,全都体会不到。

更别说《从0到1》《精益创业》《第五项修炼》……这些名作的「观点」,一句话就可以讲完。为什么还要去看书呢?不是浪费时间吗?

我见过最离谱的情况是什么呢?是在一些严肃的哲学、经济学讨论下,看到这样的评论:

不明白你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就不能好好说人话吗?搞这么多术语,是为了显示你们的逼格吗?

我都替作者感到无奈。

很多人在评论某个自媒体人时,喜欢讲一句话:我很喜欢他的态度和观点。

但对我来说,这其实不是一个褒奖,而是一种批评:如果一篇文章,它的目的只是在于输出观点,乃至它被读完之后,读者记住的只是它的态度和观点,那它其实是没多少价值的。

为什么呢?因为观点,是最经不起推敲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有无数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输出观点,它并不需要任何积累和能力。

如果一个自媒体人,他的文章只是在输出观点,并寻求读者的认同,那对于读者有什么意义呢?除了看完之后,觉得「很对」之外,又能获得什么呢?

所以,我读文章也好,写文章也好,注重的,从来都不是「观点是什么」,而是: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什么逻辑支撑?提供了什么价值?

最近在社群里面讨论「事实、观点和逻辑」,其实就是基于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信息,任何一篇文章,单单了解「它的观点是什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如果仅仅聚焦在观点上,很容易出现什么后果呢?自己的大脑会变成观点的竞技场。

今天看到这个观点,觉得好像很有道理;明天看到那个观点,觉得说得真棒;大后天看到另一个观点,又觉得「啊,反转了」。

爽是很爽,但本质上,只不过是被「别人的思想」操纵罢了。

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多想一步,去了解「观点背后的东西」。

这个观点是怎么得出的?

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和论证的?

提供了哪些事实?

这些事实靠谱吗?

作者的逻辑论证过程严密、合理吗?

诸如此类。

很多人会说:干嘛活得这么辛苦,简单点,直接点,不好吗?

真的不好。

这样的后果,只是让自己的大脑,变得越来越顽固:过滤一切不理解、不接受的东西,只吸收自己熟悉和认同的观点。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变得平庸。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本质上,这是因为:全新的东西,会构成对大脑「稳定环境」的一种挑战。

有些人喜欢这种挑战,有些人排斥这种挑战。很正常,因为这种挑战,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和精力,甚至可能对我们已经固定的认知模式产生改变。

我们原本认定的东西,坚信的东西,在这种挑战之下,可能需要调整,需要重构。甚至,如果足够强,可能会发现它是错的,需要重新建立信念。

鉴于此,许多人下意识地「只接受自己认同的信息」。这其实是一种自发的保护机制。

我们常常觉得一些人很「固执」,老是听不进别人的话,也许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要接收新的信息、重构自己的认知,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了。

但是,这也是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正如我以前的文章中说过:成长的本质,就是认知升级。只有不断地自我迭代,不断改变自己的认知和信念,才能跟上这个世界的变化。

这也是「终身学习者」的涵义。终身学习,不是学习某一种技能,而是永远保持「接收新事物」的姿态,对自己的思维抱持审视的态度,不断去完善和提高。

所以,许多我们常见的「聪明人」,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更愿意动脑,遇到任何一个问题,愿意比别人多想一步,不轻易肯定,也不轻易否定。

不轻易下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很多时候,这就是「优秀」的第一步。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呢?

1. 少贴标签

贴标签,是一种省力而又不负责任的做法。

对一个事物贴标签,一方面,可以节省我们对它的认知成本,但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使我们忽略事物本身的特点和性质。

我之前写过一篇短文,讲网络游戏的正名化。里面提到:「有许多85、90年之后出生的网游玩家,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掌握了话语权。」

有人留言:很感谢你没有用「90后」这样的标签,而是不厌其烦地用这么长的句子去表达。

「90后」被人赋予了太多的特质,但讨论所谓的「90后」,是没有意义的。任何一个90年后出生的人,他未必具备人为加给他的这些特质;这些特质也未必是「90后」才具备的。

如果我们带着标签的预设去理解一个个体,就很容易犯「刻板印象」的错误。

同样,如果我们对信息贴标签,就会犯下「不当预设」的错误。我们所思考、讨论的内容,很可能从源头的框架上,就是不对的。

2. 重信息而非观点

我读任何一篇文章,都会非常注意一点:获取文章中的信息,而不是观点。

没有足够的信息和逻辑支撑的观点,是没有意义的,它不过是一个口号而已。重要的是:作者如何阐述这个观点?用了什么论据和论证?提到了哪些我原本不知道、想不到的东西?

这些,才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

一个精巧的逻辑,一个别出心裁的角度,一个翔实的数据,一个典型的事实,这些,都比观点本身,重要得多。

3. 有意识地反向思考

前面讲过,人总有一个习惯,就是更倾向于获取自己认同的信息,排斥自己不认同的信息。在心理学上,这就叫做「证实性偏见」。

简单举个例子。一个自诩「爱国」的人,看到自己国家国强民富的信息,会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但看到别的国家更优越的信息,会下意识觉得:这些是不是编的?是不是为了贬低自己国家?是不是屁股决定脑袋?

这是人人均有的思维定势。也正是这一点,阻碍了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外部世界。

所以,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有意识地去寻求跟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并且控制自己的思维,不要匆忙下结论,而是看下去,看它说得有没有道理,事实可不可靠,有没有哪些值得吸收的地方。

永远保持一个信念:我所坚信的,不一定是对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02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655评论 1 2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726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04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58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31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44评论 2 3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98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38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33评论 2 24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2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44评论 3 2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37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88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72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6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