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0 听爸爸讲《观刈麦》

阴历五月,正是收麦种秋的农忙时节。小学的时候我们还有麦假,不过基本在城镇长大的孩子也不会收麦子,但是有机会回老家还是挺乐意的。跟着长辈们下地也是好玩而已,而且大人在地里干活,怕我们捣乱,经常给我们摘一些地里的果蔬,让我们在田陇上边吃边玩。由于我是城里的孩子,亲戚们把我当成客人,自然待遇也会更好一些。不过对于现在的孩子,恐怕麦子长什么样,也只有在电视上见过了。

父亲很喜欢白居易的这首《观刈麦》,经常讲给我听,我也基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今天是父亲节,群里要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突然想起这篇《观刈麦》来,让父亲又给我讲了一遍,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一)“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指出了麦收的时间,阴历五月,也就是现在这个时间或者早一点,我们其实去翻翻半个月前的新闻,基本上关于麦收的相关报道也是这个时侯开始的。“麦熟一晌,蚕老一时。”作为农家子弟的父亲告诉我,麦子熟也就那么两三天的时间。只要过了端午连着热那么几天,麦子一下子熟了,就像烧水终于加热到最后那一度一样。“南风”,微热的风。有点微热的风,一来可以加速麦子的成熟,二来,以前没有机器,全靠人工收割。人们收完麦子后,还要扬场,才能收获麦粒。扬场就是用工具把刚割下的麦子撒向空中,利用风的力量将麦籽和麦芒分开,所以有点微风是再好不过了。

这个时候最怕大风大雨,大雨带来降温,就像烧水烧到99度突然撤火一样,麦子很难成熟透,但麦子生长的时间已经够了,就像一个足月的孩子一样,不收就会沤烂在地里,收了麦子的品相也不好。还有大风会造成麦子倒伏,不便收割,还会把已经成熟的麦粒吹落到地上,就更不好收了。每当出现这个情况,父亲他们这些干部必须下去抢收保产。

(二)“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这是一副家里的女性带着孩子去给地里干活的男人送饭送水的情景。大家注意一下“南冈”这个词,冈同岗,指高处。父亲说他们小时候有“岗上的麦先熟,洼地的麦后熟。”的谚语,因为高处光照好,通风条件也好,向风向阳的麦子自然熟得会早一些,由此可以推断出,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节是麦收的初期。

(三)“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说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非常炎热。小时候,有一次真正跟着奶奶下地捡麦穗,一下午时间,身上晒得起了泡,手上腿上都是麦芒和麦茬划的血道,以后怎么哄都不下地了。就算现在想起来,还会觉得火辣辣的疼。但是白居易却在诗中写到“但惜夏日长”,干呢要这这么着急呢?慢慢收不行吗?带着这个疑惑去问父母,父母向我说了一个“焦麦炸豆”的现象,原来麦子和豆子一样,成熟之后如果不及时收割,麦芒和豆荚都会自己炸开,到时麦籽落到地上就更难收了,所以在麦熟之后必须赶紧收割入仓。

还有一点,麦收之后,紧接着就该种秋了,必须在芒种这个时节把秋种上,否则错过这个时节,种得晚了,等天冷秋作物还没长熟,那恐怕就得减产或绝收。如果秋收往后拖,进而又影响小麦的种植,对来年小麦的收成也会有影响。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就是这个道理。

(四)“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这时镜头转换了场景,出现了一个捡麦穗的贫穷农妇的形象,她一只手抱着孩子挎个篮子,另一只手去收割过的田里捡剩下的麦穗。

(五)“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这一句说出了唐末的苛捐杂税已经让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了。家里收的粮食都缴税了,只能靠拾点麦穗来下锅。

(六)“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按父亲小时的计量方法,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四十斤,三百石等于十二万斤。今年老家的小麦收购价格是1.15元,按这种价格来算。白居易的年薪是13万8千元,也就合一个月一万多元。当时他时任县尉一职,也就是县公安局的局长,属于正科级,这个薪资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高了。不过那时的官员很少,白居易除了治安问题要管,还兼代今天税务局的税收工作。

(七)“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是全诗的升华,表达出了作者的中心思想:自己作为官员的,要记得老百姓的辛苦,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有人说《观刈麦》体现了唐末对老百姓的压榨,但父亲认为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白居易是想通过对老百姓农忙时的描写,提出对官员的要求。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一个小官僚的家庭,他本来可以如李白那般潇洒的,但他生活的时期已经是唐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文就没了盛唐时那种浪漫色彩,但他又不像杜甫一样出身贫寒,仕途不顺。白居易官运还是不错,最后做到相当于当今的北京市市长的职位。所以他的诗文也没有杜甫的那种凄苦与愤慨。一方面他体察民情,懂得老百姓的疾苦;另一方面作为一位官员,他也明白政府的运作需要钱,而安史之乱后,国库空虚,但番邦割据加大,导致军费开支进一步增加,这一切都要压在老百姓身上。作为一个官员他无能为力,只能时刻提醒自己记着老百姓的辛苦,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这首《观刈麦》是父亲初中所学,是他这大半生来最喜欢的三首古诗词之一,另外两首是《石壕吏》与《花木兰词》。父亲本是个农家子,后因机缘巧合,入仕二十年。这二十年来,父亲唯一的总结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观刈麦》一直作为一个座右铭记在他的心中。也许同为仕途之人,父亲能更深刻地理解白居易写这首诗的心情,可惜我阅历不够,文笔不强,只能以一篇拙作一来祝父亲节日快乐,二来表达对今年麦子丰收的喜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015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62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72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86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6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1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71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82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97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5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5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85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5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4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50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巍然 我对麦子美好而深切的感受来自家乡的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隆冬时节,漫天的雪花一...
    北方农村阅读 489评论 0 1
  • 文/蒙山樵夫 家乡的农谚,麦熟一晌。当一阵热风吹过,麦子就一片金黄。看那一望无际的滚滚麦浪...
    蒙山樵夫下山来阅读 956评论 4 5
  • 又是一年麦收季 “谷熟一时,麦熟一晌”,农家谚语说得一点也不错。在东营地区,大约每年夏至的...
    黄河歌者阅读 2,096评论 9 101
  • 《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
    何诗阅读 1,331评论 0 0
  • 在美国有一本书,刚一上市就引起市场瞩目,书名是《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作者系统地采访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
    JamesT阅读 1,17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