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简单却从未看清的《一课经济学》

本书作者的观点非常鲜明简单,简单到一句话就能表述完: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时影响,更要考察期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追踪其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

正因为这个道理过于简单,我们往往会嗤之以鼻,认为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您说?还用得着专门出一本书?

但越是简单的道理,越容易在复杂的局面下被所谓的专家迷惑双眼,从而见树不见林,被他人的思路牵着走。再加上经济学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私利性,所以总是很难做出完全客观的分析。而这本书,里面的无数个例子,就是作者在不厌其烦地企图给我们讲述,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中,到底有多少违反这个简单道理我们还不自知的案例存在。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破窗谬论:如果你现在打破一扇窗,那么为了维修他,你必定要去购买新的窗户,从而为窗户店、玻璃店、等等一系列的人带来传递下去的收益,这岂不是说,打破窗户是好事?但实际上财富并没有增长,只是转移了,对你来说,还损耗了,因为实际上相应的金钱是可以做别的事的(同时能够保持好窗户的存在),现在却只能用于修复窗户。

更复杂的例子存在于各种经济政策中,比如让政府增加公共建设来创造就业,为失业人群带来福利,让他们有事可做,听起来是非常有好处的事情,即使是建设完全没必要的建筑,也至少能得到一个新建筑和一群人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政府的支出,必然是靠税收的,政府并没有拥有无限的财产,其每一份支出,都来自纳税人的一份收入。兴建工程,看似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和产生基建,但如果钱没花在这里,也可能在别处产生类似的收益,甚至就在纳税人手中,也能被消费到其他行业去从而产生就业、产品与服务,只是这往往过于细微,不容易看见。

所谓“私人资本建造不出来”的伟大工程,实际上正是用私人资本建造额,即利用从民间征来的税收来筹集建造工程的资本。……就每花一元钱所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净增幅来说,政府官僚提出的工程计划极有可能不如纳税人自行购置或制造所需物品,这样花钱比被迫上交给国家一部分收入更值当。

税收虽然能拿来创造就业,但其来源却来自人民和企业等,这些个体原本能拿这些钱去做别的事情,去给别的方面带来增长,但现在,收入要上缴一部分,亏损全全部自己承担,将导致人们失去奋斗和冒险的动力,从而对创造价值产生负面的影响。税收比例越高,影响就越大。

这里,我们只看到税收带来的兴建工程给失业人群带来的福利,看不到这些钱本该在别处发挥的作用。

又比如,由政府放贷给一些在私营企业中贷不到款的人,促使他们就业与工作,以给整个社会增加产出,看似也很美好。但私营的信贷由于是拿自己的钱冒险投资,因此会严格审查贷款人的信用与能力,尽力投向更有收益风险更低的人,而国家信贷则倾向于帮助贷不到款的人(恰恰是因为信用低或无能力偿还),这既导致纳税人的钱被无谓消耗,还会让原本应该被更有信用和能力的人得到的实体物资,被无能者抢到,反而让整个社会走向了低效。

有些人会因为失业而诅咒机器的投入,这就如同诅咒科技的发展,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正是靠着不断的科技发展与提高生产力,淘汰低效的模式。在技术发展的历史中,多次出现因技术进步导致取代人力后,人们抵制机器的现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长远来看,机器、技术的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绝对是有利的,提高生产力与效率,创造其他的就业,降低物价,等等。但我们也不可忽视,短期而言,对被取代的人力而言,是悲惨和痛苦的,他的经验变得毫无价值,他无法再获得原本的收入水平,怎么处理,不是本书的范围,但我们两方面都要看到,不可偏颇。

国家或者工会总是想要创造更多的就业,这源于一个认知,即世界上的工作机会是固定的,不会增加,因此减少现有劳工的工时(如规定工作时长的法律,加班增加工资),能够给更多人带来就业。但实际上,这一举措并没能增加就业,反而可能造成企业成本上涨,缩减产品线,产品价格上升,最终导致失业率增加。

人们还认为军队和公务员的裁减会造成大批失业率,减少他们的消费从而影响社会整体的经济。实际上,冗余的军队和公务员正是依靠纳税人的钱来消费,当不需要供养他们后,这笔钱可以由纳税人自己来消费,被裁减的人也会被迫去创造价值,从而有利于社会。

出现这些错误看法的根本还是未做全面的考虑,只考虑了增加了就业的那一群体,却没看到被强制减少工时的固有劳工,以及成本上涨的企业;只考虑了被裁减人当时的境地,却没看到纳税人的付出。

要分清充分就业和充分生产,人们总是呼吁充分就业,但这只是手段,真正的目标是充分生产,若不以此目标前进,那做到的就只是让劳动效率变成最低,这与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背道而驰。

另一个例子是关税。一般看法认为,关税可以保护本国被关税作用的行业,因为外国的产品成本上升,本国产品就更好卖,进而促进了本国行业的存续与劳工的工作。而取消关税,则会对该行业造成冲击,使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资产外流。

但实际上,无关税保护下外国产品吃香说明其效率更高,本国人们可以因此节省相应经费,从而得以消费到其他地方去,最终促进其他更有效率的行业,同时,国外行业得到的本地货币,最终也要消费到本国更有效率的行业上,这就会让效率更高的行业得以更好的发展。长远来看,还是有利于整体社会和经济,还是那个问题,不能为了短期内对某个群体的保护,而选择低效的方式,无视更高效的选择。

对某个产业的特殊保护,是以牺牲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前提的,一个产业如若进入需要保护的境地,必然意味着其进入了衰败期,是科技的进步在促进产业升级。强行保护老产业,是在本末倒置,就如要保护马车业从而限制汽车业发展一样,资产、劳工必然会涌向更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为了保护只有一技之长的劳工,为了保护投资下去的资金,其实也是在阻碍科技和经济的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需要和需求及其轻重缓急千差万别,如何解决劳力和资本用在哪里的问题?解决之道正是通过生产成本、价格和利润三者间不断变动的交互关系来进行。
……
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某个行业的扩张必然要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因为生产要素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限的。只有当劳工、土地和资本从原来的行业转移到了某个行业,那个行业才能够扩张。当某一行业萎缩或者停止增产,并不必然意味着总体生产出现净减少。因为该行业萎缩所释放出的劳工和资本,可供其他的行业用于扩张。因此,仅仅因为某个行业的生产减少就下结论说总产量缩减,这是错误的。

为了保护一个行业或者一个群体,政府常常想干涉或限制商品价格,然而无论是政府限制最低价格还是最高价格,都无法达到其设立政策之初的目的,反而会破坏市场的自我调节,只顾一头,没看全局,导致问题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简单地说,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重的经济角色。每个人都是生产者、纳税人,也是消费者。他所支持的政策,取决于当下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因为他有时是矛,有时是盾。作为生产者时,他希望涨价(因为顾及自己提供的服务或生产的产品);作为消费者时,他希望最高限价(因为顾及自己的钱袋)作为消费者,他可能主张或者默许政府实施补贴;作为纳税人,他反对政府实施补贴。每个人都在想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中获利,例如让自己的产品涨价而压低原材料的价格,或者作为消费者支持价格管制。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自欺欺人,因为利用政治力量操纵价格注定得不偿失;而因为管制价格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和破坏就业与生产,结果则更加得不偿失。

还有更多的例子,比如政府为了租户的利益(和选票),管制租金,限制业主的合理收益,从而降低了建造新房的动力,反而越来越无法解决房屋缺少的问题,也是只看到租户的利益,而忽视了每个人的长期影响。

又如工会保护劳工工资,工资其实也是价格的一种,即劳工的价格。为了让低收入人群有保障,我们很容易想要到限制最低工资,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没有看到全面影响的结果。我们没办法让人们收获的比创造的东西更多,一部分人得到了超过其价值的收益,必然导致另一部分人少收益,这不过是牺牲了纳税人以及雇主的利益。工资来源于生产,而不是法令。只有促进生产,才能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也才能提供劳工的价值与回报。不要限制雇主的资本积累,要加以鼓励,从而增加就业、提高工资。工资的增减,不能看绝对值,而要看购买力,如果大家工资金额都上涨,势必造成通货膨胀,或者成本增加->商品价格增加->购买力降低,实际上总有一部分人的工资是不涨反跌的。要记住社会财富不会凭空增长。

为了解决经济问题,政府会提出各项措施,但这些措施总是不考虑全面,最后不断的走向更差的境地,比如限制利润,好像雇主利润越低,给劳工的工资越高,就能促进消费,经济就会提振,问题是雇主的动力会下降,从而减少生产扩充。利润的一大功能是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向,依照需求来配置各种不同商品的相对产出。任何一位政府官员,不论他有多英明,都无法以硬性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自由价格和自由利润会比任何其他体系都更迅速地促成生产最大化,缓解供不应求。硬性管制价格和硬性管制利润,只会使供不应求的局面拖延更久,并使生产和就业下滑。

还有通货膨胀,不断的充斥在各个国家的历史中,之所以不断有人支持通货膨胀,是因为陷入了分不清财富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只是财富的衡量,并不是有了更多的金钱(货比),大家就会都变得更富有,另一方面,也由于货比增长在不同群体中生效速度不同,因此通货膨胀对不同群体带来的影响是不公平的,对于早生效的群体,可以获利,而对于晚生效的群体,则要拿着不变的货币去承担上涨的价格。这实际上是让穷者(较晚生效)更悲惨,而高位者可以提前获利而已,只有财富的转移,没有财富的增长。

近年来人们也不断抨击储蓄,提倡消费,冠冕堂皇地说消费能够带来就业,能够促进经济。殊不知,储蓄其实只是另一种支出,把钱放进银行、基金等,其实也是在为看不见的地方进行投资,而且是更为长期、稳定的支出消费。

整本书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推崇市场经济,反对国家通过税收来进行宏观调控等一些举错,认为市场经济会让财富流向最有效率的地方,从而带来最大收益,减少风险,国家则相反更看重创造就业等虚无缥缈的目标,实际上导致资金流向了低效。

按照作者的思路,一切人为干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或措施,都是一叶障目,考虑不全的,最终即使不会带来坏的影响,也一定不会起到全社会共同受益的结果。那最好的方法就变成了放任不管,让市场的手自行调节了。

不论作者观点对错,至少作者的这种思想方式很有意义:看经济问题,不能只顺着一条路去分析,看它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还要看其他同时产生的路。比如工厂主购置机器,劳工从而失业,但却创造了机器生成的就业,以及老板盈利后消费带来的就业。

在作者每章节讨论的种种问题中,经常产生的一个印象就是,这么明显的谬误、逻辑矛盾,那些掌管着美国经济、政治的高级人才们看不出来?那些人都是傻子吗?还是说一旦具体到某个具体事例上,人们往往会忘记全盘考虑,只注重一段时期、一个群体的利益,而忘记那么重要的逻辑问题,或者如开篇所讲,经济天然带有自利性,因此一切政策,都不是纯粹的学术分析那般直白明晰。

这便是经济学的复杂性了,而这两个点,作者开篇就提了出来,然后不断通过浅显的道理论证给我们看,让你发现,明明是很简单的道理,却少有人看清,那推广开去,其他方面,又有多少我们自以为知道,却实际上一直浑浑噩噩的道理呢?


《一课经济学》豆瓣
图片作者:PhD联盟留学网

查看作者首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2,158评论 4 3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600评论 1 30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1,785评论 0 2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655评论 0 22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3,075评论 3 2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002评论 1 22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146评论 2 3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8评论 0 21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671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38评论 2 2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318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36评论 3 2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343评论 3 24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8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82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126评论 2 28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934评论 2 27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Part 1 chapter 1: 关于这堂课 经济学谬误均出自两个基本的错误: 只看行动或者计划的即时影响。 只...
    binyu1231阅读 1,348评论 0 1
  •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时影响,更要考察其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
    Benny_浩阅读 471评论 0 1
  • 今天简直要累死了,回到家只想躺下来好好休息,与老公视频聊天时,我的大脑都已经混沌到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了,感觉自己都没...
    兰珏与宣阅读 619评论 0 2
  • 自笑平生为谁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翠湖四季风光美,湿地年年花草香。 凡人不妨淡然置,骚客例作田园郎。 只惭不补丝毫...
    人在旅途_934c阅读 164评论 0 0
  • 有一种把日更当日记来写的感觉~,不过也没有关系,这样也很好呐。 虽然没有很早的起床,但今天还是基本完成了运动量的要...
    cuckcoo阅读 1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