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袁盎

袁盎,西汉文景时期人物,大约是生于公元前200年,也就是大汉开国后的第三年,算是生在了好年头。

但,袁盎的家庭却不太好,他的父亲,是一个盗贼,后来,逃到了安陵,做了平常人,算是洗白了吧,但,原则上讲,袁盎的身份背景还是有问题的,准确的说就是有历史污点的。可,俗话不是说的好,英雄不问出路,好汉不提当年,先不说袁盎是不是英雄,但最起码,那也是他父亲的问题,和他总没多少大关系,故而,袁盎的幼年,应该还算是比较安稳的。

长成之后的袁盎,可能是在汉庭之中为官的兄长的缘故,又或者是其他的缘故,便也进入了汉庭。当时,恰好是吕后当政时期,所以,袁盎便也见缝插针,成了吕家那边的人。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史记·袁盎列传》

以上这段话,就是袁盎此人曾经是吕后一党的铁证,但,很可惜,先前不是说过了吗,袁盎在汉庭中是有人的,便是其兄长,所以,其之所以能在吕后一党覆灭后还能存亡,也正是其兄的庇护所致。

集解如淳曰:“盎为兄所保任,故得为中郎。”

如上记载,便是明确说明了,袁盎就是在其兄长的庇护下,才得以继续在汉庭就职,并担任中郎一职。而关于其兄长到底是谁,很遗憾,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一点,袁盎的兄长绝对不是普通人,甚至,应该还是当时汉庭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不然,这就解释不了为何连当朝太尉都能和其交好,甚至还能保住袁盎,须知,当年凡是和吕后有党有关的,除了少数的几个特例之外,类似袁盎这种小杂鱼,早就是清理了,何至于这么一直留着呢?

如下面的这条记载,便是清楚的说明了当时的朝廷重臣对袁盎的不满: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兒廷毁我!”《史记·袁盎列传》

这里的绛侯,就是当朝丞相周勃。周勃何许人也?诛灭吕氏一党的首功之臣,亲扶汉文帝刘恒上位,并从武官第一的太尉继任朝臣第一的丞相,真可谓是权倾朝野之人,但,即使是如此,也因为和袁盎兄长的关系,所以,也只能怨恨的说,我和你的兄长那般关系好,你却如此的诽谤我?

很显然,周勃的言外之意就是,要不是和你兄长的关系,就你这种小杂鱼,我一巴掌就能拍死的货。

当然,周勃说这些话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袁盎确实在汉文帝身边骂了周勃,并劝诫汉文帝不要害怕周勃,要明君臣之礼。

事实上,在这里笔者却有另外一层的分析,即,凭什么袁盎这样说了,汉文帝就会听的?还真就是不怕周勃了?难道说汉文帝就傻吗?汉文帝不想当个严厉霸道的皇帝吗?难道还非要袁盎在这里教吗?这符合逻辑吗?

由此,正如先前笔者就说了,袁盎的家庭虽然不咋地,但隐藏在袁盎身后的那个人,也就是他的兄长,却绝对不一般。事实上,连当时权倾朝野的丞相周勃都要与其交好,而且看起来关系匪浅的样子,又怎么可能就是普通汉臣呢?所以,笔者推断,袁盎此时的进言,或许正是其背后的那个人的意思,也就是说,袁盎背后的那个人决定开始支持汉文帝了,而这,或许才是汉文帝真正敢于和周勃硬来的底气。而这,或许也正是周勃只能选择退让的原因。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史记·袁盎列传》

而后,等到周勃被罢免,被人诬告谋反时,满朝文武都不敢言,却唯独袁盎敢于明示周勃无罪,所以,周勃才得以释放。然后,周勃遂与袁盎交好。

大家说,就以上这番话,可信度高吗?或者说,这符合逻辑吗?先不说周勃是不是那么大度的人,单就一点,满朝宗室文武不敢言,袁盎是凭什么?他就真的这么大公无私忠肝义胆吗?好,这一点这里先不说,毕竟,袁盎是什么人,后面笔者会用事实来证明的。

在这里,笔者的推断就是,从始至终,或许都是袁盎背后的那个人的意思,毕竟真正和周勃交好的人也是那个人,他们虽然因为政见不合,那个人帮助汉文帝压制了周勃,但,终究他们属于一样的利益集团,自然不会坐视周勃一门被彻底打倒,所以,此时才有了袁盎的进言,而自然,因为那个人的关系,袁盎肯定是不会受到处罚的。

当然,笔者这里的推断,确实略显武断,然,就像先前分析的,袁盎作为吕氏同党,是吕氏核心子弟的部署,虽然地位不高,但却是吕氏亲密之人,而要不是因为其兄长的缘故,怎么可能安然无恙继续就任汉职呢?而且,再加上周勃亲口说的和其兄长关系非常好,所以,单就这些,笔者都可以断定这个人当时在汉庭之中的地位,绝对不一般。故而,上述分析,也绝对不是捕风捉影般的胡猜。更何况,袁盎是什么人?如果是先前的记载还略显那么一点正直的话,那么之后,可真就是小人一个了。

为何说是小人呢?

淮南王刘长因为有人挑动,公开谋反,逼得文帝对其重罚,但,此时的袁盎却是一副善解人心的表情,他对文帝说,淮南王刘长已经被他惯坏了,如果就这么流放到蜀地,必死。然后,刘长果然在被文帝流放巴蜀的路途上,自杀了。的确,看似袁盎很有先见之明,但是,之后发生的事,可就不能这么说了。

闻听刘长死,汉文帝自是非常懊悔,于是,袁盎便劝诫道,文帝你是多么多么伟大之人,当年孝顺之名已是名扬天下,这么可能因为这点事就毁了清誉呢?

当然,以上这些话,也顶多说袁盎就是会拍马屁,不能说他如何,但,其最后给文帝出的这个馊主意,却是真正的坏啊。

於是上乃解,曰:“将柰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於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史记·袁盎列传》

当文帝问袁盎该如何善后时,袁盎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建议文帝分封淮南王三子为王。是,没错,就因为这,袁盎名显一时,为何?因为当时那个坏境下,把诸侯王讨好了,自然,想不名显天下,都难。

当年,贾谊死之前,一再叮咛汉文帝,切勿分封淮南王诸子,以防止诸侯之乱,然而,贾谊做的那么多,却被袁盎此时趁着文帝悲痛之际,再次提出,如此,不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吗?真当别的大臣不知道这个办法吗?为什么别人不说?不就是因为这和贾谊当时与文帝商议的削藩之事,产生了冲突了吗?但,人家袁盎可管不了这么多,就两个字,上位。

关于袁盎其它的几件趣事就不多说了,总之,多小人行径,只为图自己之快,张口必损人。

接下来重点要说的,就是袁盎晁错之争。

很多人说,晁错要杀袁盎是公报私仇,那么,希望很多人认真看下面的记载,请看清楚晁错是为什么要杀袁盎的: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迁为齐相。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史记·袁盎列传》

袁盎因为那张嘴太刁,所以,便被人给弄了出来,调到了陇西当都尉,不论真假,至少史家这里记载的,确实是其仁爱士卒,受士卒拥戴的记载,但,之后,当袁盎被任命为吴国国相的之后,所发生的事,就着实让人气愤了。

汉文帝为何要调派袁盎去吴国,就是因为袁盎素来以敢谏之臣二闻名汉庭的,所以,便委任袁盎为诸侯国中最为关键的吴国为相,就是希望袁盎探查清楚吴国的底细,可结果呢?被人提了保命要紧的建议,遂和吴王交好,自然也是绝对不会向汉庭说半点吴国的不好了。

如此,请问,袁盎是什么人?说他忠肝义胆,忠心为国,他配吗?

所以,再加上之前袁盎建议文帝分封淮南王诸子之事,大家就应该明白晁错为何素来不喜袁盎了,无他,就是因为在晁错看来,此人就是个欺上瞒下的馋臣,一个纯粹的奸佞小人。

所以,自然,等到景帝即位,晁错就任御史大夫之时,袁盎和吴王那点破事还能瞒得过晁错?

及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史记·袁盎列传》

身为朝廷命官,受重任,却与人私相授受,接受贿赂,所以,笔者就想请问,晁错惩罚袁盎有错吗?但,此时吴楚并未反,所以,晁错也只是罚袁盎为庶人。

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乡,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谋。”晁错犹与未决。《史记·袁盎列传》

终于,吴楚反了,如此,袁盎还不该死吗?但,此时的晁错却也是公事公办,与查办官员商议,官员明确对晁错说了,袁盎遂有罪,却不至死,何况,即使杀了,也无用。所以,晁错此时也并未非要杀了袁盎,因为这里记载的就是晁错很犹豫。

熟料,晁错的这一下犹豫,便是他永远的噩梦。

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原至上前口对状。窦婴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见。晁错在前,及盎请辟人赐间,错去,固恨甚。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史记·袁盎列传》

虽然晁错还没有动手,但已经有人通报袁盎了,于是,袁盎便靠着曾经的关系连夜与外戚大臣窦婴商议,在第二天会见汉景帝时就公然诽谤晁错,说什么吴国本身并未反,就是因为晁错才反的,所以只要杀了晁错,七国之乱必平。而此时,面对那么多人联名上书,汉景帝也无奈,只得下令杀晁错,诛其满门。

由此,一代名臣晁错就这样死了。

而袁盎呢?

正所谓修桥补路无尸骸 杀人放火金腰带,真正忠心为国的晁错死了,然此时的凶手袁盎却就任太常,风光一时,并亲自带人去劝说吴王罢兵,可结果是很显然的,本身就是他自己自欺欺人的事情,自然,七国之乱并未就此罢休,反而是愈演愈烈,而袁盎也就趁着有人帮助逃回了汉庭。

至于之后,又因为袁盎出言不逊,惹怒了梁王刘武,遂导致被梁王派去的刺客所杀,就此,其人一生到此终结。

的确,平心而论,袁盎口才确实可以,煽风点火,见缝插针,真可谓一时辩士,但,其人品,官品,却实在不敢恭维。

而笔者唯一不能介怀的,还是其诬告景帝杀晁错一事。本身就是他自己贪生怕死犯下了错,才被晁错抓到把柄,而晁错也并没有非要置他死地,可结果却因他而死。

还是同时期的另外一位景帝重臣邓公说的好: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一言以蔽之,袁盎此人,该死。

所以,尽管有如太史公与班固等一众史家夸赞袁盎说是:“仁心为质,引义慷慨。”

或许吧,或许袁盎做的有些事确实有这样的品质,但因其贪生怕死而拒绝上报吴国谋反之事,以及之后的杀晁错一事,却实在不能原谅。

所以,后世也有无数人不齿袁盎,正如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的蔡东藩先生评价的:

惟袁盎借公济私,当国家危急之秋,反为是报怨欺君之举,其罪固较错为尤甚,错死而盎不受诛,错其原难瞑目欤!

当然,要说骂袁盎最狠的,还是莫过于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的评词了:

袁盎真小人,每事皆借公言而报私怨,初非尽忠一意为君上者也。尝为吕禄舍人,故怨周勃。文帝礼下勃,何豫盎事,乃有‘非社稷臣’之语,谓勃不能争吕氏之事,适会成功耳。致文帝有轻勃心,既免使就国,遂有廷尉之难。尝谒丞相申屠嘉,嘉弗为礼,则之丞相舍折困之。为赵谈所害,故沮止其参乘。素不好晁错,故因吴反事请诛之。盖盎本安陵群盗,宜其忮心忍戾如此,死于刺客,非不幸也。

而至于笔者嘛,自然也是赞同洪迈的评词,袁盎,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458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54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17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62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4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6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9评论 0 20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7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0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85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9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2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04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08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