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时家庙——单邑时氏宗祠记

文/朱秋霞

单邑时氏宗祠


距今393年前,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初六日,单邑时氏家族会首时养性率时氏族众,在距单县城东北方19公里处修建时氏祠堂,历时六年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十月朔四日方告落成。

时氏祠堂为单檐硬山式抬梁结构,面阔三间,坐北朝南,前檐辟廊施有木质花菱雀替,檐柱与墙之间施挑尖梁,青砖砌墙,青瓦覆顶,钢叉云檐,五脊六兽,红漆木门,直棂木窗,外观古朴典雅、庄重大气。

大殿内北墙设祖神龛楼,供奉时氏得姓始祖、远祖、先祖灵牌。神龛左右立两根神柱,神龛前放一张朱红条几。前厦两根楹柱,大殿前设月台,月台前放一鼎青铜香炉。

时氏众亲倍感欣慰,遂立碑纪念,碑文由当朝名臣何应瑞撰文、朱廷焕篆额。两位朝中官员为何给一个偏僻小地方的家族宗祠撰文篆额呢?

时氏后人时致祥是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贡生,与何应瑞是好友,他受众亲委托,登门拜访了何应瑞,请他为宗祠撰写碑文。

何应瑞是明大理寺丞“铁面御史”何尔健之子,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先后历任户部主事、常州知府、河南参政、副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在朝内享有较高的威望。也是当代著名教育家何思源,著名社会活动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的祖上。

1635年,何应瑞即将去粤西上任,时致祥来为他送行,请他为家族宗祠撰写一篇纪念碑文,何应瑞对时氏家族本来为单父望族的背景充满敬意,欣然应允,到达粤西后很快就完成文稿,邮寄给时致祥。

时致祥收到好友充满感情的撰文,既欣喜又激动,邀请在京任工部主事的老乡朱廷焕用篆体写下来。然后拓印在石碑上,由工匠雕刻完成,立在祠堂东南侧。

朱廷焕是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二甲进士,历任工部主事、庐州府及大名府知府、兵备副使等职,为人公正不阿,忠义仁勇,口碑极佳。

两位名臣联合为时氏宗祠撰文篆额的纪念碑,保存至今,见证了一段历史佳话。

此后,时氏分支陆续在家庙周围立村,以家庙为中心,按照方位命村名,南有前小楼,北有家庙后(时家庙),东有东平楼,西有西平楼,因此,民间有“先有家庙,后有村名”一说。

时氏后人在三间大殿的基础上,陆续增建了中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楼一座,大门影璧墙一处,筑围墙,栽松柏,立旗杆,经几代人传承,完成了一座庄重静谧的宗祠院落。

自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时本荣带领族人首次修家谱后,在六次修谱中,都对家祠修缮一事做了详细记录。

康熙丙辰年三月(公元1676年),会首时元杰等时氏族人,对祖庙进行了修缮,加厚了墙壁、增高扩开了大门,使祖庙焕然一新。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时中礼等人重修了门楼,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为重修家祠立碑。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时式敷为家祠建立了东西厢房各三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时敦佑、时敦虔等人修缮宗祠碑。

宗祠又称家庙、祠堂,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兴盛于南宋,是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祠堂不仅是同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还是家族助学育才、宣讲学教礼法、讨论族中事务的场所。

中国自秦汉至民国,政权只设到县级,乡村靠宗族自治,维护着社会稳定。因此,宗祠在乡村象征着权威,是传统上的道德法庭,有违反族规者,就要在这里接受教育和处罚。

在当代,宗祠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帮助人们寻根问祖,缅怀祖先,传承家风,激励后人,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

历经时代变迁、风雨侵蚀,我国北方留存下来的古祠堂少之又少。时氏宗祠是苏鲁豫皖边区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古祠堂之一。

时氏家族自古崇文尚武,宗祠建成后,在大殿内就设立了私塾学堂,族中子弟先后在这里开蒙,接受教育,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多人考取功名,在朝为官。宗祠内悬挂着巡务匾、进士匾,武进士、文进士两根功名旗杆立在大门前,荣耀乡里,为家族增添光彩。

据《山东省科考名录》统计:明清两代,单县籍时氏考取功名的重要人物就有十几个,如时为焕、时本荣、时式敷、时永劢等。

时为焕,单县曹马集人,康熙四十二年科武进士,因其臂力超群,武艺精通,忠于朝廷,被封为御前侍卫,常随康熙皇帝护驾巡游。曾任征西元帅,先后在西境反击战和平定叛乱中屡建战功,康熙皇帝赐黄绫马褂一件。康熙五十三年,在协防海务时,被水寇暗杀在巡海船上,盗走首级,以身殉职。康熙赐谥号靖海侯、昭勇将军。

时本荣,单县时楼人,乾隆乙末年进士,历任江西安福、永新、庐陵县知县,授文林郎,封儒林郎。祖孙多代为官,造福一方。祖时瑄,赠文林郎,任江西安福县知县。子时履方,庚午科举人。孙时式敷,嘉庆丁丑进士,官南城知县,主修了道光版《南城县志》。

福安县风俗刁悍,假借命令诈骗钱财,捏造缘由打架斗殴的整天不断,讼案堆积如山。时本荣到任后,奉公执法,秉烛审案,发现奸诈者,依法处治。三年后,街市祥和,几乎无一讼案。福安县百姓敬佩时本荣居官清政,爱民如子,高举“铁面冰心”匾额,悬挂在公堂之上。

时庸劢,单县人,晚清举人,音韵学家,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人,是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的弟子。一生悉心研究声学,广博众书,自成己说。有《听古庐声学十书》《毛诗韵》《毛诗古韵贯》《离骚正韵》《嵩阳石阙考》等著作留存于世。

时氏家族,自古人才辈出,在各个历史阶段,发挥了能量,多人功成名就,令人仰慕。

透过历史的尘埃,找寻时光的印迹,时氏家族的历史渊源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先秦典籍《世本》所载,时姓来源于子姓,商汤支庶之后。西周初,商王帝乙之子微子启被封于宋,后传位于其弟微仲衍。其后裔宋国大夫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

宋国大夫来的封地时邑,位于鲁西南一块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方,即山东单县一带。单县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岸边,草木丰盛,地势平坦,牛羊成群,远古时期就有部落生活在此,因舜帝的老师单卷居住得名单父。东周春秋初期,属宋国。

来就是时氏始祖,其后代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三千多年。

战国时期,时邑贤士时子受齐威王的邀请,到齐国稷下学宫教学,四十年后回到故乡时邑著书立说。时子博学,对墨家思想推崇备至,与孟子互相欣赏和尊重,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秦末乱世,单邑时氏八百壮丁助项羽,为保血脉,时桂受家族之命离开时邑,一路向西,隐居于陇西,此后,子孙后代在陇西繁衍生息。

魏晋之时,时氏后裔孙时浒,率二子时苗、时荷,自陇西迁至河北巨鹿定居。唐朝时期,从陇西和巨鹿迁往河南开封和江苏徐州的时氏繁衍兴盛,邻近陇西、巨鹿、陈留、彭城、古时邑的周边地区,如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开始有时姓人迁入。

北宋末年,为逃避兵燹,单邑时氏不少族人或迁往山西山区避祸,或随宋王朝迁居江南,后人在江浙一带居住。

元末明初,中原地区受灾严重,人烟稀少,官府从山西往中原大批移民,山西时氏又复迁回单邑。

时姓是中国五千六百多个姓氏之一,其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氏族,无论怎么演变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几千个姓氏,几百个民族,都是中华大地的子女。

一个家族或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起不到改变历史进程的作用,只有在发展中靠自身的拼搏精神努力生存,继而逐渐壮大。

时氏家族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吸收营养,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家族后代分布在祖国各地,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时姓人口约67万,时姓发源地单县本地时氏人口达6万人,是全国时氏最多的县。

由于时代变迁和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大多数时氏后人不清楚家族姓氏的渊源,问及祖先在何处,只知道山西洪洞老鸹窝。今天的他们只有在家族祠堂内,追寻祖先留下的历史痕迹,感受那一段段历史记忆。

在人们的记忆中,每到年关来临,时氏族人都来到宗祠,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祖仪式。各门长幼有序,恭敬站立,鞭炮齐鸣,香炉袅袅。祭祖仪式一直延续到“文革”时期被迫停止。

旧时,每年的春分时节,人们都要在时氏家祠东侧搭戏台,请戏班唱大戏,附近各村的百姓挤满了祠堂大院,锣鼓喧嚣,非常热闹。每次唱大戏,家族会首都要派人维持秩序,如有不守家法族规的族人,当即拉出人群,用家法棍杖打。

时氏宗祠是菏泽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湖西地区红色革命旧址,见证了波澜壮阔的湖西革命历史。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一些老人的离世,红色记忆越来越淡化了。但时家庙旧址的存在,提醒着今天的人们,革命烈火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时氏祠堂一度成为湖西党政机关办公驻地及抗日前线指挥所,在烽火烟云的岁月里发挥了存在的价值。

自1937年10月起,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共鲁西南工委、苏鲁豫皖特委、湖西地委机关及党的领导人罗荣桓、郭洪涛、潘复生、李贞乾、郭影秋等均在时家庙召开多次会议。

1941年8月23日,湖西地区中共曹芳工委和曹芳抗日办事处(县级)在时家庙召开成立大会,李克任书记,梁步庭任宣传部长,办公地设在时氏祠堂西厢房。

抗战期间,八路军115师教导4旅九团、十团、十一团先后把作战指挥部设在时氏祠堂。

1942年12月,日军集结万余日伪军对湖西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为保存实力,党政机关从时家庙转移。

大“扫荡”之后,日军增派伪军,在湖西中心区安设多个据点,把时氏祠堂院墙和西配房全部拆除,建筑材料都拉到张堂、王寨、枣庄集等村修建了碉堡。

十几代时氏族人用心血建成的家祠,历经三百多年无恙,却被日军毁于一旦。

国家危在旦夕,人民流离失所,中华热血男儿纷纷加入抗日队伍,报国杀敌。

单邑时氏涌现出了时代、时思文、时念好、时念畴、时维来、时庸合等一批党政军模范人物,先后有66位时氏后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为国捐躯,他们的英名被镌刻在单县湖西革命烈士纪念碑上。

解放后,当年参军入伍的时氏人,有的解甲归田,有的参加了工作,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作贡献。

历史赋予了时氏祠堂鲜明的红色文化底色,时氏祠堂曾是金曹县抗日县政府驻地之一,也是湖西区单县县委南下干部集结动员出发地,在这里成立了第一支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单县支部。

1941年,湖西地委在时家庙祠堂大院内,成立了抗日小学。1943年,为中共金曹县委抗日完小驻地。解放后,改为时家庙完小,祠堂大殿仍作教室,中殿为教师办公室,又增盖了多间校舍,紧挨大殿西侧的两间草房为学校厨房,西边一排草房往南直到大门口,全部为小学教室,让方圆十余里的孩子都到这里接受教育。

这时期的家祠旧貌犹存,大殿内的祖楼、祖牌位、条几都没被撤掉,每年除夕,时氏族人仍能继续举行祭祖仪式。

东厢房的东边是一片柏树林,南侧有一棵合抱粗的绒花树,每年夏季,粉红色的绒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味。绒花树的南边有一棵皂角树,高大挺拔,枝叶茂盛。每年一到四月下旬,黄白色的小花就开满了树,香气四溢,蜜蜂嗡鸣,蝴蝶飞舞。

小学校的西边是一大片果园,春天到了,白色的梨花和淡粉色的沙果花开了,教室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令人陶醉。

大门入口处有一堵2.5米高的影壁墙,影壁墙的东西两边各立一根十几米高的功名旗杆,象征着家族荣耀,在当时非常有名。

大门内侧东西两边各有六七棵松柏,已生长三百多年,高大粗壮,郁郁葱葱。

炎热的夏季,人们都愿意在柏树下或大门楼下乘凉,大人们在这里谈天说地,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喧闹。古老的家祠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1957年7月,单县连降大雨,降水量达905.3毫米,全县过水面积达170万亩,到处一片汪洋,平地可行舟。大水肆淹没了庄稼,冲垮了房屋,连大孟庄村罗汉寺的大钟也被大水冲跑了。据传,这口大钟被冲到时家庙附近,时氏族人都认为是吉祥之照,便把大钟抬进祠堂,挂在月台西侧,浑厚的钟声,给成为教室的祠堂老屋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重。

1958年秋,红星人民公社成立,办公地点设在时氏宗祠大殿。不久,掀起了“大练钢铁”运动,各家各户吃饭进集体食堂,家中的铁锅、铁铲等铁器都统一上交。时氏祠堂大殿屋脊上的钢叉被拔掉,那口大钟也被砸烂,都扔进土炉里炼了钢。

全公社各大队的人都集中在时家庙开大会,文艺宣传队在月台上演出节目,红旗飘扬,人声鼎沸。

时氏祠堂见证了一个热火朝天的时代。

1961年,公社机关搬到时楼村东边新建的公社大院内,大殿重新作为小学教室使用。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各方面都非常困难,无法筹措资金续谱,经族人们商议,卖掉了大门内侧的十几个古柏树,但因各种原因,续谱工作中断,直到1987年,在时庸开的带领下,经族人的共同努力,才完成了第五次续谱。

文革初期,实行“破四旧、立四新”,古庙家祠统统拆除。时氏宗祠的大门、中殿、东厢房被拆,院内几块古碑被村民私自拉走架了小桥,碑座垫了喂牲口的石槽,有的石碑被砸碎打了井。承载着家族辉煌和荣耀的巡务匾额和进士匾额,有的被毁坏,有的被拿走,祠堂遍地瓦砾,狼藉一片。

时家庙村的时克听担心大殿内的祖牌也被毁坏,急忙趁夜晚把所有的祖牌位用包袱包好,藏到家中。直到2020年,家祠重修落成,祖牌归位,祭祖仪式恢复。

1970年,公社在祠堂南边选址,新建了一所小学校,时家庙完小搬迁到新校区,时氏宗祠作为教室的历史结束了。

至此,一座完整的宗祠院落,历经近四百年的风雨侵蚀,院墙、大门、中殿及东西厢房都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三间破旧大殿,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风烛残年的老人默默地伫立在那里,任风雨摧残。逢年过节,族人们也不再到这里祭祖,昔日繁华的时氏宗祠被废弃,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在人们的印象中,那三间青色砖瓦旧房矗立着,既庄严肃穆,又神秘异常,令人心生敬畏,即使今天这种氛围依然存在。

2018年之前,大殿屋顶一部分坍塌,墙壁风化严重,青砖松动,有的脱落。人们担心,或许哪一天它会轰然倒塌,消失在眼前。

祖庙的现状令时氏众亲感到痛心,有识之士提出了续家谱、修家祠的倡议,各地时氏族众积极响应,对修缮祖庙达成共识。

单县时楼镇时油坊村的时庸合,是1939年参加工作的老革命、老前辈,虽常年在外工作,一直对家乡、家庙念念不忘。受他的影响,次子耀华自小就对故乡单县充满感情,在好友思明、忠海,本家圣才、时针、圣法等陪同下,利用工作之余,三次回到单县与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交流座谈,对修建时家庙湖西革命旧址纪念馆和时氏革命烈士纪念馆达成共识。

2006年,时氏众亲在家庙前留影


2018年元旦,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单县时氏宗亲会成立,单县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时楼镇东平楼村原党支部书记、农民企业家时维保当选会长,同时筹建了时氏修庙续谱理事会,选出启献、维运、念波、念更、圣亮、圣飞、圣银、圣向、维春等人负责各项事务,大家任劳任怨,各尽其职,不辞辛苦,分头忙碌起来。

2018年4月1日,在时家庙举行了修庙续谱暨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启动大会,县委、县政府领导亲临大会讲话,对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给予大力支持。

历史发展到今天,新时代给予它焕然一新的机会。

“国家修史,知其兴替,地方修志,知其沿革,家族修祠,知其根源。”作为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时氏家祠的重建,在新时代里很有现实意义。

会长时维保挑起了修祠续谱的重任,首先拿出30万善款,表达决心,作出了表率,带领族人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随后,全国时氏族人踊跃捐款,其中捐款万元以上者几十人,时楼镇前双楼村时玉祥捐款10万元、时家庙村时念更、时全利合捐10万元等等。众人拾柴火焰高,共筹善款百余万元,家祠修缮和续谱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2018年11月,三间老殿修缮完毕;2019年12月中殿、大门落成;2020年,东西厢房各三间建磬,又逐步完善了重建院墙、修复古碑、刻立新碑、添置神龛家具、院内外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一座南北长64.5米、东西宽58米的宗祠大院落成。

修复后的大门楼和中殿与老殿的建筑风格一致,更加宏伟气派。

大门上方悬挂一块匾额,上书“时氏宗祠”四个金色大字,由单邑时氏十七世裔孙耀华题写。

大门楹联“忠孝仁义承祖风祖功宗德流芳远 勤廉俭读立身厚子孝孙贤世泽长”由单邑时氏宗亲会执行会长时启献撰联、著名书法家耿伦元题写。

中殿前门匾“福荫万代”由山东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玉玺题写。中殿内西墙一幅“云海松涛”大字,是开国上将杨成武将军为单县老兵时占魁亲笔题写的。

中殿前楹联“博学笃行明德惟馨先祖丰功标青史 奉先思孝俊采星驰后辈伟业耀乾坤”,由单邑时氏宗亲会会长时维保撰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单县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王志国题写。

中殿后楹联“忠孝祖训先人垂范寻名士 善德家风后辈赓续数俊杰”,由中共单县县委原常委、单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张金亮题写;

东厢房楹联“绥新蒙剿倭寇靖海侯文韬武略 正诉讼兴农业颐亭君铁面冰心”,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业法先生题写,颂扬了清代名臣时为焕和时本荣的功名和品德。

西厢房楹联“宗功三千载当思固木本清水源后嗣承亨泰 祖德万年延唯念尊先人嘱后世奕代得吉祥”由单邑时氏宗亲会会长时维运撰联、耿伦元题写。

大殿前门匾“时氏家祠”由中共山东省委原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部长高昌礼题写。大殿内神龛柱楹联“溯源子姓千载辉煌崇鲁豫 兴地宋国九州繁盛耀乾坤”,由中国楹联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庆新题写。

这些苍劲有力的名家书法匾额,更加衬托出祠堂高端大气、清雅恢弘的内涵和魅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

单邑时氏家族文化源远流长,优良家风世代传承,在未来必将有更多的时氏精英为社会做贡献,有更多的故事在流传,时氏家族的历史会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更加丰富多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290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02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34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1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5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2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5评论 0 19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86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76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0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60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5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85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9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