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 新规则》读书笔记:感慨作者的远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凯文·凯利

点评:
新经济 新规则 感慨作者的远见!

第1章 前言新经济降临


新经济降临的一大表现是引发整个人类社会结构的剧变,这比以往数字硬件的革命还要猛烈。在新的经济秩序里机遇与陷阱并存。以往的经济变革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是:遵循新规则的人会发达起来,而忽视它的人会一无所获。

新经济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它是全球化的;其次它注重无形的事物,如观点、信息、关系等;第三它还紧密地互相联结。新经济的这三个属性催生了新的市场定位和社会形态,那将是一个深深植根于无处不在的网络的社会。 

本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统领软世界(像无形的、媒体的、软件的、服务的世界)的基本法则将很快地统治硬世界(如现实的、物质的、钢铁石油以及艰苦劳动的世界)。

无形贸易的制胜秘诀将变成你的制胜秘诀。

新经济运作于无形事物之间,例如信息、关系、版权、娱乐、证券以及相关的衍生物。美国经济已经在渐渐朝着这些无形的事物转型。仅仅在过去的六年中,美国最畅销的出口商品每美元价值的物理重量下降了百分之五十。由计算机、娱乐和通讯所构成的虚拟世界现在已经比任何一个产业(例如建筑、食品以及汽车制造业)昔日的巨头都要庞大。这个以信息为基础的新兴行业已经占据了美国经济总量的百分之十五。

归根结底,数字科技和媒体最终都是为通讯服务。通讯已经不再仅仅是经济的一小部分。通讯就是经济。

目前为止,技术反复印证着十条存在于网络世界的基本生存法则,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十章中为大家一一呈现。

目前为止,技术反复印证着十条存在于网络世界的基本生存法则,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十章中为大家一一呈现。

第2章 拥抱集群:去中心化的力量

错综复杂的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原型,囊括了所有的电子科技和文明成果,揭示了万物之间相互依存,涵盖了关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各类事务,涉及到关于沟通、民主政治和家庭事务等庞大的系统,几乎一切我们感兴趣且意义重大的话题都可以看到网络的身影。如果说原子代表着简洁精巧,那么网络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错综复杂。

任何网络都有两个要素:节点和连接。在这一逐渐成型的网络中,节点正变得越来越小,而它们之间的连接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硅晶片上的微观世界和网络连接所形成的宏观宇宙,这两大物理领域共同构成了新经济理念交流激荡的母体。

如果任何物品都能发送少量的信息并从邻近节点接受信息,我们可以将死物变成活的节点

将细碎物件相互连接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们自身不需要很复杂。

互联网所依赖的正是将那些功能并不强大的个人计算机连接起来所形成的能量。一台个人计算机就像放在塑料盒子里的一个大脑神经元,当它们以通讯的方式被连接成一个网络的时候,这些功能简单的PC节点将创造出了神话般的智慧产物——全球广域网。

一个成功的系统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控制权下放到最底层的节点上去。
完全听任最底层的摆布并不是集群效应的宗旨。

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在不同的情况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应用。例如战略决策,决策一定是自上而下,而信息收集和反馈一定是自下而上的。其次,在局部竞争的场景下,大多数面对的情况是根本来不及所谓的自上而下,更多的是需要局部的自我决策和管理。所以,其实这两种方式,在整个大盘的管理和决策中,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如果没有来自顶层的指导和管理,自下而上的控制方式会在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停滞不前。如果没有某种领导元素存在,下层的广大群众会在很多选择面前丧失行动力。

如果没有来自顶层的指导和管理,自下而上的控制方式会在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停滞不前。如果没有某种领导元素存在,下层的广大群众会在很多选择面前丧失行动力。

其实现在我们只要不是那么刻意的去思考,已经会把网络当作是一种必备的资源了。

让技术隐形。现在的技术已经无处不在了,与此同时,它也变得不易察觉。芯片发展的越繁荣,我们对它的关注就越少;网络方面的成功越多,我们就越难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让技术隐形。现在的技术已经无处不在了,与此同时,它也变得不易察觉。芯片发展的越繁荣,我们对它的关注就越少;网络方面的成功越多,我们就越难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金句!实时反馈!

大自然永远是实时地做出反应,几乎没有例外。商业经营更是如此。

相信人海战术是王道。一把沙子无论如何也不能造成山崩。

当小东西变得多了的时候,它们在价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蚂蚁已经告诉我们,如果相互之间能够沟通连接,再小的东西也可以大有作为。

缺失很多颠覆我们原有生活的情况,确实并不是真正的创新,而就是把我们曾经以为太小而被我们忽视的事物,重新拿出来,通过网络的力量,使之从不可行,成为可行!

网络经济的游戏规则就是,去发现那些曾经以为太小而被我们忽视的事物,让它们用最合适的方式去拥抱集群。

第3章 回报递增:胜利连着胜利

网络世界奉行它自己的逻辑。

n2的神奇之处在于,每增加一个新成员,就会增加很多连接,价值也就越大。这种情况在工业界是不会出现的。

而新的说法是,网络会鼓励成功者去取得更大的成功。经济学家布莱恩·亚瑟(Brain Arthur )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回报递增”。他认为,“回报递增是领先者会步步领先,而失去先机的会失掉全局。”
在工业经济中,成功往往会自我设限,它遵循回报递减的原理;在网络经济中,成功是自我增强的,它遵循的是回报递增的原理。

这种自我馈送的循环是个正向反馈的循环。虽然回报递增原理和规模效应原理都依赖于经济的正向反馈循环,但它们却有两个不同之处。

将细碎物件相互连接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们自身不需要很复杂。

>> 互联网所依赖的正是将那些功能并不强大的个人计算机连接起来所形成的能量。一台个人计算机就像放在塑料盒子里的一个大脑神经元,当它们以通讯的方式被连接成一个网络的时候,这些功能简单的PC节点将创造出了神话般的智慧产物——全球广域网。

>> 一个成功的系统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控制权下放到最底层的节点上去。
完全听任最底层的摆布并不是集群效应的宗旨。

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在不同的情况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应用。例如战略决策,决策一定是自上而下,而信息收集和反馈一定是自下而上的。其次,在局部竞争的场景下,大多数面对的情况是根本来不及所谓的自上而下,更多的是需要局部的自我决策和管理。所以,其实这两种方式,在整个大盘的管理和决策中,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 如果没有来自顶层的指导和管理,自下而上的控制方式会在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停滞不前。如果没有某种领导元素存在,下层的广大群众会在很多选择面前丧失行动力。

>> 如果没有来自顶层的指导和管理,自下而上的控制方式会在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停滞不前。如果没有某种领导元素存在,下层的广大群众会在很多选择面前丧失行动力。

其实现在我们只要不是那么刻意的去思考,已经会把网络当作是一种必备的资源了。
>> 让技术隐形。现在的技术已经无处不在了,与此同时,它也变得不易察觉。芯片发展的越繁荣,我们对它的关注就越少;网络方面的成功越多,我们就越难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 让技术隐形。现在的技术已经无处不在了,与此同时,它也变得不易察觉。芯片发展的越繁荣,我们对它的关注就越少;网络方面的成功越多,我们就越难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金句!实时反馈!
>> 大自然永远是实时地做出反应,几乎没有例外。商业经营更是如此。

>> 相信人海战术是王道。一把沙子无论如何也不能造成山崩。

>> 当小东西变得多了的时候,它们在价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蚂蚁已经告诉我们,如果相互之间能够沟通连接,再小的东西也可以大有作为。

缺失很多颠覆我们原有生活的情况,确实并不是真正的创新,而就是把我们曾经以为太小而被我们忽视的事物,重新拿出来,通过网络的力量,使之从不可行,成为可行!
>> 网络经济的游戏规则就是,去发现那些曾经以为太小而被我们忽视的事物,让它们用最合适的方式去拥抱集群。


第3章 回报递增:胜利连着胜利

>> 网络世界奉行它自己的逻辑。

>> n2的神奇之处在于,每增加一个新成员,就会增加很多连接,价值也就越大。这种情况在工业界是不会出现的。

>> 而新的说法是,网络会鼓励成功者去取得更大的成功。经济学家布莱恩·亚瑟(Brain Arthur )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回报递增”。他认为,“回报递增是领先者会步步领先,而失去先机的会失掉全局。”
在工业经济中,成功往往会自我设限,它遵循回报递减的原理;在网络经济中,成功是自我增强的,它遵循的是回报递增的原理。

>> 这种自我馈送的循环是个正向反馈的循环。虽然回报递增原理和规模效应原理都依赖于经济的正向反馈循环,但它们却有两个不同之处。
其一,工业经济的规模效应对于价值的提升是逐步而线性的。低投入,低回报;高投入,高回报。而网络经济却有所不同,它的价值是指数级地增长,小投入与小投入之间互相增强,效益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甚至形成雪崩。两者的差别就好像是家中的储蓄罐和银行的利息。
其二,更重要的是,工业经济的规模效应是以单一组织为基础的,它不遗余力,想要以更低的成本创造更多的价值来战胜对手,在竞争中胜出。领先公司所开发的技术以及优势往往只属于他们自己。与之相反,网络中的回报递增是整个网络一起创造的,并共同分享的。有许多网络的代理商,用户和竞争者在一起共同创造了网络的价值。尽管回报递增所产生的利益会有相当的一部分由一个组织占有,但是利益的价值却是存在于更大范围的关系网络之中的。

即使在硅谷之中,社交网络也显示出令人担忧之处。毫无疑问,网络经济最糟糕的情况是赢家通吃(winner-take-all),最好的情况是赢家拿大头(winner-take-most ),回报递增和注意力缺乏的趋势会把成功集中在几个点上。明星产品和热点产品能够继续生存发展,而其他产品就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一般电器和大宗物品开始逐渐模仿好莱坞的经营模式:保证若干个品牌卖得很疯狂,而其他产品只能卖出去很少一部分。

网络的确切定义:技术性矩阵的有机行为。

工业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其拥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成功与付出是成正比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耕耘十分收获。在资本投资和资源分配中,付出与收获的线形比关系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创建反馈循环。网络催生联结,然后联结催生反馈循环。现有两种基本的循环类型:一种是自反型循环,例如恒温控制器和抽水马桶阀门,它们会创建调节自身的反馈循环。另一种是自我强化型循环,这种循环催生“利益递增”及“网络效应”的迅猛增长。

第4章 普及,而非稀有:丰富产生的价值

普及(plentitude ),而非稀有,统治网络,使网络经济得以超负荷重复运行。复制品,再造品和拷贝大规模出现。无论什么,都应该大量制造。

普及的作用:
驱动价值
能开启封闭的系统,
创造海量机会


在网络经济中,数量越多越充分,价值也越高。

这个概念与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两个基本的公理相抵触。第一个久远却仍然适用的公理:稀缺价值。工业时代财富的标志——钻石,金子,油和大学文凭。这些因为稀缺而变得珍贵。
第二个众所周知的原则是当事物数量变得充分饱和时,他们就会贬值。比如,地毯就是这样。它们曾经是只有在富人的房子里才会存在的罕见的手工制作品。当他们可以靠成千上万的机器编织编织而成时,它们便不再是地位的象征。这便是所说的饱和法则:数量的增加会降低事物的价值。

这一点是非常有意思的。价值不再是随着产品的使用量增大而进入负循环,而恰恰相反。

网络的逻辑颠倒了这条工业法则。在网络经济中,价值来源于普及,就像传真机的普及会增加传真机的价值一样。能量来源于数量的充足。副本是便宜的,就让它们繁殖吧。

网络的逻辑颠倒了这条工业法则。在网络经济中,价值来源于普及,就像传真机的普及会增加传真机的价值一样。能量来源于数量的充足。副本是便宜的,就让它们繁殖吧。

尚未到对KK的这一判断下定论的时候。拭目以待,但至少从目前苹果的发展来说,还看不出来,特别是苹果有了自己的生态系统。一切都还是有变数的。

苹果系统最终必然会被相对更开放的磁盘操作系统和微软系统所吞并。

苹果系统最终必然会被相对更开放的磁盘操作系统和微软系统所吞并。

其实中国目前也有很多封闭的情况,比如BAT。

每当一个封闭系统开放,它就会开始更直接与其他系统交流,于是也得到了这些系统所带来的价值。

每当一个封闭系统开放,它就会开始更直接与其他系统交流,于是也得到了这些系统所带来的价值。

普及效应的概念是要创造某种由尽可能多的系统和标准来管理它的事物。一个事物接触的网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

规模效应并不是要去支配。从普通企业的自身利益出发,可以保证世界上每家公司都努力把它的产品送进每一个家庭,或每一个商店。普及是最古老的目标。但这也不是网络规模想要达到的目标。

网络经济的基础,是机会的丰富。

一项技术拥有越多的互联性,就能产生越多的使用和滥用。

网络经济是寻求新产品和革新的聚宝盆。事实上,在网络经济里,只有抓住已经存在的机遇才能出现新的机遇。一个成功占据商机的企业,会立即为其他企业创造出至少两个新的拓展领域。

其实,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相关的项目、行业、职业、个人,所有的发展也是一样的

普及效应最能从此得以准确诠释:在网络里,把握的机会越多,新的机会就能越快地出现。

普及效应最能从此得以准确诠释:在网络里,把握的机会越多,新的机会就能越快地出现。

抓住现有的机会便能让新机会的数量成倍增加。网络所具备的无限活力是通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建立的,它能增加潜在关系的数量,而从这些关系里便能得到产品,服务和无形的资产。
一个孤立的事物,无论怎样精心设计,产生新亮点的潜力都很有限。一个与网络相连的事物便是一个节点,它能以某种方式与其他节点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上百的独特的关系,而这一切在没有连接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从这些复杂的连接中产生出了无数的新机会和相互作用。
网络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工厂。

网络经济中巨大的丰富性,对发展前途的限制性因素可能仅在于,我们不得不面对几近无限的选择和层出不穷的可能性。要在充满选择的海洋中稳健前行已经非常困难了。

尽可能多的接触网络。因为网络经济中的任何一个动作的价值会随着网络的传播呈指数增长,这就需要你尽可能多的接触其他网络。这就是充足性。你需要最大化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服务或产品。

这一点非常重要!互联网时代给了这个理念很好的诠释!当你成为越多内容、节点,甚至平台的节点,也就是你承载了、链接了更多,那你的价值也就会越大!而且除了承载的同时,我们更要去成就!

最大限度的给予别人机会。在你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每一方面试着让他人在你成功的基础上取得成功。

你需要吸引别人来以你为中心提供新的服务,或者附加到你的产品中,甚至如果是一个有新意的想法,就让他合法地模仿你。这乍一看是违反常理的,但它却是符合网络逻辑的。一块虽然小但却能不断变大的馅饼才是最大的。

如今中国很多互联网人还保留着所有“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原始思想

当你走到一个岔路口时,如果其他条件都差不多,就选择一条能给别人也带来机会的路走下去。

当你走到一个岔路口时,如果其他条件都差不多,就选择一条能给别人也带来机会的路走下去。

不要囤积商品,让它们流动起来。复制任何东西的成本都会不断下降。正因为如此,主要的花费应该用于开发第一个产品并时刻保持关注然后使它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后就没有必要庇护大多数产品了。相反地,应该故意让它们流动到市场里去。

避免专利系统。封闭的系统早晚都需要开放,否则只有灭亡。

问题在于是否便于让其他人在你的发明上进一步创新。这一战略性问题很简单:它有多容易让该公司以外的人对他们的系统,产品以及服务做出贡献?加入你的网络的机会是很多还是比较稀少?

不要依赖物以稀为贵的想法。每一个时代的标志性的财富人物都是那些发现新的稀缺物的人。显然,网络经济也会有它的稀缺点。但更大的财富会需要不断扩展它的丰富性得以实现。

第5章 追随免费之道:唯有慷慨才能在网络中胜出

最好的商品越来越便宜。生活中,我们对这条法则如此习以为常,以至于在享受它带来好处的同时,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它应该被当作一个了不起的现象来看待,因为正是这个悖论推动了新经济。

聪明的公司利用学习曲线。非常聪明的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增加产量来加速学习曲线。由于增加的回报能够极大地刺激需求增长(数月内就能翻番),所以网络效应会加大价格下降曲线的斜率。

价格不断趋近于免费,因此,网络经济里的最佳策略是先人一步推行低价。

可以预见新经济将带来低价时代,抓住先机就能创造财富。

科技创造需求,然后提供供给。

在网络经济中,供给曲线向下,而不是向上倾斜,需求曲线向上,而不是向下倾斜的

隐藏在曲线背后的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思议的现象。供给和需求不再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的欲望所驱动。现在,两条曲线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爆炸性力量所驱动:科技

知识和科技同时扩张,推高了需求曲线,压低供给曲线。这股强大的力量同时推动两条曲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产品的价格都会沿着免费的单行道一路下滑。首先越过逆向定价曲线的峰,然后沿着曲线不断趋近于零。由于网络经济网罗了几乎所有产品(从手机到沙发),它们的价格都会沿着逆向定价曲线下滑,且下降速度是空前的。

我们的任务是制造新产品,然后推进其降价。简而言之,要以比商品化更快的速度来发明新产品、新服务。

随着商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它们也变得越有价值,随着它们越有价值,它们变得更加便宜,那么这个逻辑的自然延伸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那些普遍存在的而又免费的东西。

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在低价免费面前,公司该怎样幸存?下面三个观点会帮到你。 
首先,把免费当作定价的终极策略。渐近式的免费会把价格不断朝免费推进。虽然永远也达不到,但是要把系统运作得像已经达到了一样。非常低的价格具有和完全免费一样的效果。 
第二,核心产品免费的同时,高价出售其它服务。因此,Sun 开放Java 应用程序开发语言来帮助销售服务器。网景免费赠送浏览器来帮助销售商业服务器软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遵循低价免费是为一项服务或商品最终免费做预演。在你所建立的商业模式下,产品应该类似于免费产品,这也预示价格未来波动的方向。因此,世嘉株式会社掌上游戏机虽然还不是免费的,但它不断地降价出售来加速达到它最终的终点—免费赠送。 

这个insight是重点!都不用再往后看5年-10年,就说当下,每天互联网产生的信息量已经远超我们的消耗量!虽说已经有不少平台做起了内容定向推送,个性化定制的“生意”和功能,但。。。人的本性就是这也要,那也要,最后涌向消费者的,仍然还是远超我们所能消化的数量的信息和内容。

另一个观察角度是吸引眼球。
在富足的世界里,唯一稀有的资源是人类的注意力。

低价免费策略也在其它方面起作用。如果低价免费是增加商品价值的一个方法,那么许多现在免费的东西都隐含未被发现的价值。通过在新领域追寻免费,我们可以预期新财富的爆发。

有什么是现在免费,以后会带来财富的呢?今天哪些地方是先慷慨后财富的呢?下面是一个简短的在线候选名单:汇编、向导、目录编制、疑难解答、远程实时摄像头、头版网页新闻和许多机器人程序。

你能免费赠送什么?这是本书最重要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能够让什么东西最接近免费,而不是直接标价为零?或者,你能赠送给人什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而根本不索取金钱的回报?如果两个问题都经过审慎思考,结果都是相同的。网络会放大赠送品的价值。但是免费赠送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必须选择合适的赠送品、合适的时间。

免费长期以来一直是定价不可触碰到底线。可能正是由于它不可触碰才使得只要认真对它考虑,就有利可图。

把你的产品运作得像免费一样。

关掉计量表,收取会员费。“定额的”或“包月的”固定价格定价法(at or monthly fixed pricing )是貌似免费的一种定价方法。

定额收费是订购的一种方式。订购是无实体商品生产商(包括杂志、电影院线等)熟练运用的工具。

订购更加重视无形价值:规律性、忠诚度、享受最新产品、保证正品。这些无形价值也包含在订购费中。订购可以很好地结合“貌似免费”。

次级市场才是市场。

免费!!!

寻找免费赠送价值的公司,然后追随他们。下一个网景、下一个雅虎、下一个微软已经成立了,它们正在免费赠送。找到它们,和它们一起成长。寻找这些特点:只对辅助商品收费;貌似免费的行为;会员制,还有免费赠送。会利用免费来制造网络效应的公司正是我们要找的公司。

第6章 优先发展网络:网络繁荣带来成员繁荣

网络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们没有明显的中心,也没有明显的边界。网络之中,人人平等。
因此,网络改革的第一要务便是我们的身份认同。
内部人(我们)和外部人(他们)的最主要区别——在工业时代表现为对于组织的绝对忠诚——在网络经济中变得不那么重要。现在,内部人与外部人的唯一区别就是在不在线上。
个人忠诚从公司转向网络和网络平台。

网络经济中,公司的主要关注点已经从公司价值最大化转向网络价值最大化。

每一个网络科技都遵循一个自然生命周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前标准期
标准期
植入期

非标准化阶段是最令人激动的。这个时期的标志是大量的新发明,充满期望和想象。新想法层出不穷。由于没有权威人士,每个人都能竞争,他们确实乐于参与竞争。低门槛吸引大量的参与者

标准化阶段的网络是另一幅景象。非标准化阶段中过多的标准现在只剩两到三个。忠诚关系变得不稳定,随时间而改变。在这个时期,需要力度最大的努力来让它们保留下来。参与者必须首先发展他们的网络标准,由于淘汰了许多参与者,剩下的参与者可以聚集大量的投资来推动快速发展。充裕法则和回报递增发挥作用—产出越多,需求越大。运行任何标准的网络得到发展都能使里面的参与者共赢。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只有一个标准能最终胜出,其它的都倒下。这个阶段所蕴含的不确定性几乎和非标准化阶段一样高,但犯错的成本的几率却很大。

最后的生命周期阶段是植入阶段。即一种标准被非常广泛地接受,植入科技之中,几乎不能把两者分离(至少在这种标准存在期间)。

达成标准总是说起来比做起来简单。任何时候建立标准都是一个众口难调的费时过程。最后结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是大家妥协的结果。但是,对一个有效的标准来说,采用它必须出于自愿。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好被其他标准取而代之的准备,以便给异议者留出空间。在新经济中,标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所有的信息和交流产品及其服务都需要达成广泛的共识。对话双方都必须理解对方所使用的语言。

新经济所带的了乐趣是下一个版本几乎是免费的。不好的地方是,即使出钱让他们升级到新版本,人们都懒得去做。

最终技术标准将变得与法律同等重要。

随着网络逐渐成熟,从非标准期特有的一切免费到标准期的创新潮,最后进入到全面发展的标准植入期,标准将越来越法律化。
标准也将随时间越来越固化。它们很难改动并且渗透到硬件中。它们的代码连接到芯片里面,随着芯片传播,标准渗透程度越来越深。

一个网络就像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有着受标准制约的关系网。在这个国家,为了整体利益,成员要首先发展网络。网络经济是一个“超国家”(meta-country )。比起国家的关系网,网络中的关系网有三个特点: 
没有时空上的边界——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一年365天,关系都在无休无止地流转。 
网络经济中,关系连接更加紧密、牢靠、持久而亲切,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国家里的关系。 
网络可以多层次地重合、叠加,忠诚亦然。 

这些超级连接改变着传统的关系:非常私人、高度信任的家庭关系将会加强,而民族国家里分散的、基于合约的关系将会减弱。

麻省理工大学的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Lester hurow )已经指出,提高最富裕人口收入最好的方法是提高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因为水涨船高。网络经济会放大这个效应。
想要抬高你的产品,就抬高它所在的网络。想要抬高你的公司,就抬高它所支持的标准。想要抬高你的国家,就抬高让其他人获利的联系(在质量和数量上)。
要繁荣,先建设网络。

旧经济向新经济转变进程严格遵循下列逻辑:
越来越多的不活跃的物品被信息网激活。
一旦不活跃的物品被信息网激活,它就遵循信息法则。
网络不会退步;它会复制到新领域。
最终所有的物品和交易将按网络逻辑来运行。人们可能禁不住认为“抵抗是徒劳的”。网络化洪流这个长期趋势可能感觉像柏格一样,似乎所有东西都会失去身份,成为无意识运动群体中的一员。有两点需要澄清:1)连续不断、无处不在的网络本身并不会磨灭个性;2)“所有一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终结。

网络经济时代也是一样的,抵抗是徒劳的。在一个处处连接的世界里,每一样东西都和其他东西连在一起,完全不连接的人、不去推进新想法和无形资产的公司成了稀有品。如果这些特立独行者能够保留独特性和自身价值来与网络经济结合,那么他们将会是被追崇的对象,对他们的定价就会很高。

节省出时间来做人类擅长的事情:处理无规律、不能预见的事情。

网络经济所吸收的第一类工作是新世界才有的新型工作:黑客、企业策划、网络管理员和计量分析师。下一步则是吸收借助新工具能更高效达成最初目标的职业:如房地产经纪人、科学家、保险精算师、批发商和任何需要在座椅上工作的职业。最后,网络经济吸收所有看起来不可能的剩余职业——屠夫、面包师、烛台制作者—直到整个经济都被连网的知识所包围。

网络经济中三股伟大的趋势:浩瀚的全球化、知识替代质量、深入和无处不在的网络化。这三股趋势席卷每一片土地。它们的入侵稳步推进、自我强化。它们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简单地总结为:网络大获全胜。

策略
网络价值最大化。优先建设网络。

寻找最大公约数。由于充裕法则和边际回报递增,最有价值的发明不是那些性能最优越的,而是那些在最广泛客户基础上性能最优越的(性能与普及兼优)。

优先发展网络意味着忽略顶尖的先进标准,选择使用最广泛的标准(被广泛接受的最高质标准)。

不要投资世界语。无论另一个标准有多么优越,它都不能替代一个根深蒂固的标准,比如英语。在可用协议被广泛使用的时候,不要投资另一个全新的协议

在新领域应用根深蒂固的标准。

激活产品和服务。

站在网络一边。

当下的秘密是在未来的50年内,网络将沿着预定的轨道不断扩张、不断深入。随着它囊括更多的成员,传输成本接近于零,它的价值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不论你什么时候做科技决策,如果你选择连接更多的连接、更开放的系统、应用更广的标准,那么你总是正确的。

重视推广传播。

第7章 不要在巅峰逗留:成功之后,回退

新兴经济紧密连接的天性使得它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冲突和战争经常被用来比喻工业经济。“共同进化”和“相互感染”等词则更适用于新经济。

糟糕的是,在新经济中,困在局部顶峰不可避免。

不稳定、不均衡是常态;最优化不会持续太久。用不了多久,一个在全盛时期的产品就会被夺去光芒。确实,这个产品全盛时期的创新会增大它衰落的几率。

只有一条走出去的道路。卡住的公司必须回退。为了从所在山的高峰走向另一座更高山的山峰,公司必须先下山。如果那样做,它必须反转自己,一时间会变得不适应、不健康、脱离最优化。相比起现在所在的山峰,它必须接受低效和不完美。这是一个问题。组织就像生物一样,总是想通过最优化的发挥来取得成功,而不是丢弃成功。公司会认为回退是不可想象的。企业里面没有设置放弃奖金。 

公司越好,退路越少。

现代公司根本就不会允许放弃一些已经行之有效的东西,步履艰难地下山走向混乱。有没有这种技巧先不提。
毋庸置疑的是:向下走是一个危险而无序的过程。低适应度也就意味着处于离灭亡更近的位置。但是你必须先冒着风险回退,才能有机会再次崛起。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 )把这种激进的破坏成功的行为称为“创造性的破坏”。这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说法。放弃完美需要雄才大略,并且要冒搞砸的风险。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 )声称公司领导现在正在被要求做两件事:创造,然后灵敏地拆卸。这两个任务需要完全不同的性格,同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具备。他恶作剧式地建议在快速变化的新经济环境下,一个公司应该任命一个首席拆卸官。

不管有没有人来负责这个破坏过程,(据我们所知)都没有其他选项,为了再次崛起的希望,必须先放弃完美无缺的产品、高投资的科技,著名的品牌,一头扎进混乱里。


除非拆除现有构架也需要专业技能,否则,专业技能在创新中并不必要。

追求完美并没有错。最大程度地适应所处位置、服务于最优化、寻找完美山顶这些目标将永远是一个公司或个人所追求的。那么为什么要在山顶放弃完美呢?处于山顶的问题在于过于完美,视野狭窄。在一个产品上取得巨大成功会看不到整个经济中更大的机会和前方迅速变化的地形。传奇的老牌公司都会不断向外看。它们能发现全球的高峰,能在众多虚假的山峰中把它找出来。它们明白聚焦于内部,特别是狭隘地执着于“世界最好”会让一个公司看不见新高点,从而消弱长期适应能力。长途旅行要经常看外面的风景来发现新的山峰来攀登。

在山顶回退并不是反对完美,而是反对短视。 

格局不同 视角就不同

在山顶回退并不是反对完美,而是反对短视。

公司的竞争力存在于组合技能之中。

因为技能组合限制(或捍卫)了一个组织,创立一个组织比变革一个已经既成的组织更简单。

这也是为什么网络经济从不缺新生企业的原因。初创一个企业,组合新的技能,冒的风险更小,而试图重置一个已建立的公司会冒的风险更大,后者高度融合的技能会抵抗拆解。

这就是臭鼬模式的逻辑。远离公司的中心安排一个工作小组,让他们能够独立运行,不会被公司已有的成就所淹没。不要给他们业绩压力,直到他们产生新奇的点子。然后把这些点子介绍到中心。偶尔这些点子就会盛行起来成为新标准。

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调查了10个国家的100个行业后发现创新的源泉通常都来自于“局外人”或其它相对局外人—一个行业的龙头公司进入另一个新的行业。

想要最大的创新,先扩大边缘范围

应当支持边缘地带和临时隔离,让这些不同的环境能够产生新的火花。

成功的基本规则是永恒不变的:专注于客户服务、提高产品的质量、超越对手的表现、乐在其中。新经济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些规则。

速度和灵活胜于体量和经验。快速走向新路途只解决一半问题;快速放弃旧成功解决另外重要的一半。

在网络经济中,生物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放弃已有的成功是最难的,但是十分必要。

和失速点的概念 高度吻合

不要以为看得到就是离得近。回退的困难之处在于,一个公司必须先走到两座成功山峰之间的空地上,同时还要保持公司的完整性。当这么做的时候,它必须仍然保持盈利。从一个山峰直接跳到另一个山峰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论一个组织有多明智、速度有多快,要去到想要去的地方,它都必须一步一步地从原来的地方先下来。当新的完美山峰清晰可见时,熬过一个不是很理想的状态非常困难。

不要以为看得到就是离得近。回退的困难之处在于,一个公司必须先走到两座成功山峰之间的空地上,同时还要保持公司的完整性。当这么做的时候,它必须仍然保持盈利。从一个山峰直接跳到另一个山峰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论一个组织有多明智、速度有多快,要去到想要去的地方,它都必须一步一步地从原来的地方先下来。当新的完美山峰清晰可见时,熬过一个不是很理想的状态非常困难。

借助网络。通过峡谷只有一种可靠的策略:结伴而行。成立以久的公司现在正在做它们应该做的:与数十甚至数百个公司结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尽量寻找附属网络和共同目标,通过建立网络来分散风险。大家都加入的队伍能够给通过峡谷带来希望。首先,大家能分享峡谷环境的有关知识。一些公司可能发现一些小的机会山峰。到达那里可以创造出小的机会。如果中途不断的有小的机会涌现,这段长途旅程就可以被细化为更多次级目标,途中有很多小成功可以去达到。公司、客户、开拓者、不同利益群体参与得越多,次级目标就能够越多地被发现或创造出来。

谁来领导回退?这个杰出的领导者要能创造性地破坏,再大胆地建造。这个杰出的委员会要能够投票终止一项仍发挥效应的策略。这个杰出团体还要能够采纳局外人要丢掉金元宝的倡议。你是这个过程的领导者,每个人都是。这只不过是网络经济中多了一件小差事。

质疑成功。不是每一件成功都要毫不犹豫地丢掉,但是每一件成功都要毫不犹豫地去质疑。有没有其它有趣的替代品?有没有其他可用的选择能吸引注意力?你需要站在很远的局外来思考问题,远到不在同一座山上。有没有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要防止那些小打小闹的进步:同一座山上的细碎步伐它们都肯能是拒绝改变的另一种形式。

去看看盒子外还有什么 甚至是盒子的盒子的外面 还有什么

把搜索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网络经济中,十有八九你最强劲的对手不是来自于同一领域。在充满变化的年代,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必须在尽可能宽广的范围内搜寻可能出现的创新。创新会越来越多地从其他领域出现。坚持不懈的地毯式搜索(大面积、简单、地表式的)是你能掌握最新情况的唯一方法。不要读你所在领域的行业杂志;浏览其它行业的杂志。与人类学家、诗人、历史学家、艺术家交流。如果你把这些遥远的领域当作相关领域的话,你对于未来潮流的洞察力就会大大提高。

第8章 从地点到空间:制造巨大的差异

地域仍然重要,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这样的。但是,新经济在"空间",而非地域中运作,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商业交易将向新空间转移。

地理以及地产将一直存在,保持真实。城市愈加繁荣,例如荒地或者迷人依山小镇的特殊地区只会一直增值。

通报完坏消息,好消息是,那些千里之外的竞争者永远不会比八分之一秒更近。对于人生中许多事情来说,那可是无法逾越的距离。

人们占据场所,但经济将占据越来越多的空间。
一个地点由四个维度界定。两个物件如果相邻,则代表它们在四个坐标中相近,它们分别是:上-下,左-右,前-后(x,y,z )以及时间。物理地点如此丰富多彩(尽管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完全意识到这点),但它限制了不同事物在其中产生的关联。一个地方的人只能与固定数目,并且少量临近自己的人进行互动。一个事物只能接触相对较近的其他事物。

然而,空间不同于地点。空间是一个电子化创造出的环境。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发生于此。与地点不同的是,空间拥有无限纬度。不同对象(包括人,事物,中介,碎片,节点等等)可以以上千种方式、上千种方向相邻。

空间并不受远近程度的限制。空间的优势不在于非地理的虚拟性,而是更多地根植于它们无限地吸纳连接与关系的能力。通过信息通路,网络空间能够将各种节点、纬度、关系与互动彼此相连,而并不局限于那些物理空间上相邻的事物。

随着电子环境的不断延展,地域的影响力减弱,空间的影响力增加。经济渗透进各个网络媒介,传统的交易市场转换成为概念性的虚拟市场(marketspace )。
网络经济从地区到空间。
在高纬度新型空间的范畴中,网络经济展现出以下特性。
不可同日而语的“大规模”
高强度聚合
同侪权威
再中介化工业经济使消费者需要的所有产品近在咫尺。

在网络的虚拟市场中,价值顺着网络移动 

在万能的网络中,没有中介就意味着没有烦恼。

然而目前来看,去中介化趋势比实际上显得突出,并投射下来一片阴影。

网络意味着无限的货架空间,于是每个人都拥有了成名的可能。

在网络经济中,中介至关重要。网络空间的包容特性——网站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万——证明网络经济恰恰需要中介。网络技术不但不会遏制中介,反而会促进他们的生成。网络正是中介的摇篮。

网络去哪,中介就会跟随到哪。而且,节点越多,中间人就越多。

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是中介

电脑与网络技术扭转了公司规模的增长趋势。

事物不是越做越大,就是趋于个人化。这种两极分化的压力遏制了地域的生命力。

随之而来的将是“分众利基市场”(demassified niches ):利基生产、利基消费、利基娱乐、利基教育、利基世界。社区、同类小组、俱乐部、特殊兴趣小组、党派、次文化、部落教派。再没有什么是乌托邦世界。我们现在拥有了以网络为中心的另类传播媒介,它取代了诸如无线电视的大规模技术。

网络逻辑从多角度支持中间市场。第一,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志同道合者可以更高效地找到并连接两种兴趣。一旦连接上,低廉的传输成本有助于使已有联系更加紧密。第二,对称的信息收发、文本视频音频传输、3D 空间、存档,隐私控制,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之前较单薄的虚拟社区体验,并提升社区凝聚力。第三,网络中随处可见的虚拟货币意味着,经济活动可能在任何利基市场形成。过去育狗员之间互换知识,把所有信息汇集在一个社区中就能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第四,网络经济淡化了边境的概念,这意味着,理论上讲,60亿人口都可能成为萌芽状态中社区的成长空间。按照收益递增法则(law of increasing returns ),小规模的生意得以成长到中型规模。过去任何一个受粉丝追捧的概念,今天就对应了一个网站。未来,每一种令人们狂热的事物都能吸引一万名粉丝。

网络的唯一界限是边界。自旋星系网络会自行产生推力,将内部物质推向外沿。在这种结构中,内部几乎不存在任何物质,因此。。。与其抗拒这种向心力,公司更应考虑将工作外包给网络中其他公司。事实上,抗拒这种力量的最佳方法是,外包看似最核心的业务。

第9章 和谐不再,乱流涌现:找寻失衡状态中的持续性

但是网络经济从改变进入到“流变”状态。 
改变意为快速的变化,尽管有时是惊人的。流变则更像印度教中的湿婆神,它是一股充满破坏与新生的力量。流变推翻既有事物,为更多创新的诞生提供温床。这种动态或许会被看作“复合再生”,它源于混乱的边缘。 

创新就是颠覆,永恒的创新即持续的颠覆。运转良好的网络希望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保持永恒的失衡状态。

混乱与混乱边缘的区别非常细微。

网络充满骚乱与不确定性。不断摧毁已有结构看似太过猛烈,

但是跟未来的冲击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作为习惯性生物,我们在摧毁既有业务时会遇到挑战。我们不断见证新事物持续剧烈地诞生,这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在网络经济的摇篮中,新事物将不断涌现,一波又一波新事物的诞生简直就像是暴乱。
说得诗意一点,新经济的主要目标是一家公司接一家公司,一个产业接一个产业地摧毁工业经济中的一切。

对的事情还要在对的时间来做

然而,改变并非什么新鲜事。一般的改变掀不起大风大浪,大多数改变不过是一种周转过程,从中产生临时的新鲜感,不会形成大气候。在那些时候,周转只是一种常态。但是在另一个极端,一些极其剧烈的变化彻底推翻了旧秩序。有些发明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过于超前,改变得太过火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改变并非什么新鲜事。一般的改变掀不起大风大浪,大多数改变不过是一种周转过程,从中产生临时的新鲜感,不会形成大气候。在那些时候,周转只是一种常态。但是在另一个极端,一些极其剧烈的变化彻底推翻了旧秩序。有些发明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过于超前,改变得太过火也是有可能的。

创新一词用得太频繁,人们甚至忘记了它的真实含义。创新的一步不应是保守或显而易见的,也不应是一大步。创新的一步是一种改变,既不是毫无章法的周转,也不是令人无福消受的粗暴。把一种事物的变体称为创新并不合宜。我们也不能把理论上而非实践中的进步称为创新。需要过分改变他人举止的剧变亦不能称为创新。

真正的创新要足够与众不同,同时具有危险性。它可能差一点就会被视为荒唐事。它在灾难的边缘,但不会越界。它可以以任何形态呈现,唯独不会是和谐的。创新性周转在网络经济中扩散,正如效率在工业经济中的普及。创新性周转指的不仅是有趣的新发明,尽管每天都有人这样做。创新与周转将充斥整个新经济的处女地。

创新可以出现在:
新产品新品类
制作新旧产品的新方法生产产品的新型组织新产业新经济

保持持续的失衡 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

尽管许多组织经历过创意火花迸发,任何事情都进行地很顺利的瞬间,但商业与生活中的圣杯是寻找保持平衡的方法。保持创新尤其困难,因为创意常常游离于失衡状态。
为了延续创新,你需要追求持续的失衡。而追求持续的失衡意味着不能被颠覆吓倒,半途而废。

创新很难被制度化。创新常常需要颠覆自己建立起的规则。理论上说,创新意味着从已经建立起的模式中跳脱出来,也就是不走寻常路。在流变湍急的时期,比如我们目前从资源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型期,变革进入到其他层面。

变革以不同形式显现,游戏本身的改变带动游戏规则的改变,规则的变化方式也将发生改变。
第一个层面是游戏本身的改变,它引起了目前一种显著的变化:新赢家、新输家、新生意、新英雄的诞生。

第二个层面是游戏规则的改变,它造就了新的业务种类、新的经济部门以及新的游戏。

第三个层面,也是我们正在进入的层面,革新改变了革新本身。尽管新经济从前两个层面激发了改革,但它最深远的影响是改变了革新的方法。革新自我加速。它变形成为创造性破坏,激起流变,然后以场效应四散,因此我们无法精确定位根源。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变革。

不论在我们的脑海中还是在现实中,网络经济世界并非静态与平衡栖息的港湾。它是需要乱流和创新的系统。能够驾驭改变与差异化的人将获得犒赏。


勇于面对混乱边缘。剧烈改变需要付出代价,它意味着包容重复性与低效率,但可能遭到眼里不容沙子者的强烈反对。如果没有员工抱怨周遭的混乱,你反倒可能遇到问题。当然,我们不希望整个机构总是一派散沙(饶了财务部门吧),但是核心部门必须保持混乱。一些职位可采取轮岗制。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保持失衡状态并不容易。

开拓流变。

网络则要随时考虑混乱因素,它将在很短时间内全面取代电话系统。在网络中,散落的信息碎片在重复的线路之间传递,当信息迷失在混乱的线路之间时就重新发送。与其禁止错误的产生,网络遵循的逻辑是:接受错误,并在流变中不断学习。找到流变所在,然后迎难而上。

你无法植入复杂性。网络对大规模的剧烈变动是抵触的。要想引入一个新的大型系统,唯一的方法是令其自由生长。你无法单纯地植入它。

网络需要生长,而非植入。大型网络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先利用小型网络进行试点,然后增加更多复杂的节点和层次。每一个大型系统都由成功的小型系统发展而成。

保留核心,让其他部分“随波逐流”。吉姆·柯林斯(James Collins )与杰里·波拉斯(Jerry Porras )在其经典畅销书《基业长青》中,阐述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观点。一些基业长青的公司之所以能存活50年以上,是因为他们保留了一小部分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在其他方面不断激发创新与发展。这里的“其他方面”可以指公司业务的转换,比如从采矿业转移到保险业。除了核心价值,任何事物都可以融入到流变中,无一例外。

第10章 关系技术:始于技术,终于信任

在工业时代,经济规则的核心是提高生产力。

在网络经济中,经济规则的核心是增进联系。

网络结构促进关系的形成。网络对关系的促进作用好比河水载舟。当所有事物相互连通后,关系网开始蔓延

网络经济中的关系精妙而复杂。每种关系都显示自身的动态与独特之处,而孕育它们的是不同类型的技术。

名誉与信任在任何经济世界中都很重要,那么现在有什么新变化吗?只有两点:
生产力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建立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
通讯技术与全球化正在增强通常意义下的关系,并把它们转变成令人兴奋的“超级关系”——超越了时空、距离和形式的约束。曾经的穷乡僻壤如今成为奇幻仙境。

超过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按照层级结构或网络结构来组织。在层级结构中,一个成员的地位取决于他相对他人享有多少特权。而在网络结构中,成员以对等身份建立联系,他们享有均等的权利与机会。

生产者在消费,消费者同时在生产。
在网络经济中,生产与消费合成一个动词:产消(prosuming)。

“产消”的未来在网络空间中尤其清晰,一些最了不起的产品正是出自用户之手。

在新经济语境中,这叫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 )。
大规模定制的前提非常简单。技术使我们能够面向更细分的群体设定产品规格。

在客户与企业建立起的全新关系中,因为客户参与了部分产品制造,他们就更容易从最终产品获得满足,这是“产消”与“大规模定制”最有趣的效果。客户教会企业如何取悦自己,而企业与客户间形成一种更完整的关系。 

这种与客户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鼓励产消模式的拉动力,可以用以下一系列渐进的目标来表述:
1.创造客户想要的
2.记住客户曾经的偏好
3.猜想客户的偏好
4.最终,改变客户的偏好

关系需要双方的投入,因此其增值速度是单方投资的两倍。
替换关系的成本很高,放弃关系就相当于放弃了两倍的投入,你既放弃了对方在关系中的投入,也放弃了自己的投入。换句话说,收获忠诚的成本很低。

好的产品和服务相辅相成。现有可能性催生客户的欲望,可能性又由追随客户新的欲望的公司创造。由于网络中的创造是一种联合创造,是一个产消行为,因此在合作创造者之间必然存在多方面的关系。 

企业对用户组的依赖度不应亚于用户对企业的依赖度。满意的用户胜过任何广告,同样,不满意的用户猛于绝症。只要运用得当,狂热能够造就一个产品,也能够摧毁一个产品。

信任是一种特殊的品质。它不能被购买,不能被下载,不能立竿见影——这在我们目前的速食文化中算是惊人的品质。它只能在一次次的来往交道中地缓慢积累,但是它可以瞬间消失无踪。

网络经济的首任要务是修复信息的对称性

技术给了网络经济以奠基,但只有关系才能使它岿然屹立。始于芯片,终于信任。

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强社交行为将成为衡量其价值的终极标准。

这也意味着有时你可能并不需要联结。沉默往往在对话中是最合适的回应。隐私在网络世界中具有优势。关系不仅可以在了解的人或物之间建立,也可以在不了解的人或物之间建立。如同人类社会的许多谜题一样,关系也将被嵌入到网络经济的技术中。

让客户变得和你一样聪明。公司应该将同等精力放在自我教育与客户教育上。当今时代做个消费者并非易事。消费者会以忠诚来回报公司过去提供的帮助。如果你不教育你的客户,其他人会,他甚至不是你的竞争者。

规则很简单:谁拥有最聪明的客户,谁就能获胜。

建立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对很多公司来说,让客户互相交流是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想法,尤其在一个交流顺畅无阻的空间中,例如网络。

不管你开发了什么工具,只要它能够在你的客户间建立起联系,就能增进你与客户的关系。这其中的逻辑就是“先喂饱网络”。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能够建立关系的技术。每天人们都要在各种技术间做出选择。

第11章 机遇优于效率:与其解决问题,不如寻求机遇

达尔文认定,脱离开亿万年的进化体系,生物毫无意义。这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在人类文明的源头,整个地球几乎都是达尔文的王国——是一个生物圈,而非经济圈。

增长之所以不可逆转,乃是由于“了不起的不对称”。创造通常略多于摧毁,这正是进化的神通所在。生物总是在抵抗熵的巨大消耗作用,争取不可逆转的发展。“了不起的不对称”根植于网络、紧密相连的实体、自我强化的反馈、协同进化和满足某个生态系统需求的无数收益递增循环中。因为生物中的所有新物种都为其他新物种共创一个可供享用的小环境,因为每一个额外的生物都为其他生物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机遇,因此,累计总和的上涨速度要快于投入的总和;机遇的常年单向盈余,同理。

在人类的语境中,我们把这“了不起的不对称”称之为“经济”。

“了不起的不对称”增加的不是金钱,不是能量,也不是物品。经济财富的源头始自机遇。 

也许地球上最强有力的物理力量是增加之力,无论是利益的增加、发展的加速、生物的繁衍,还是机遇的衍生。投入经济活动中的能量和人类时间只能通过附加功能一点点地补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出会径自增加,形成令人震惊的累计量。

每一个举动都会引发两个互为对抗的新举动。每一项发明都会为两个以其为基础的其他发明创造机会。

被抓住的每一个机遇都会引发至少两个新的机遇。

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机遇发电机”。

我们对网络经济结构的每一点认识都表明,它会创造生生不息的机遇。原因如下:
一个连接意味着一个机遇。如果我们把世界越来越多地连接到网络的节点上,我们就相当于在这个神奇的组合游戏中增添了数十亿计可用的新组件。可能性的数量会像爆炸一样激增。
网络使已经抓住的机会和已经创造出的发明加速传播。这些机会与发明被散播到网络和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引发出更多建构于它们之上的新机遇。

技术不是万灵药。它永远无法根治社会的弊端与不公。技术只能为我们做一件事,但是一件惊人的事——技术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

衡量一个公司或一项发明带来的可能性的数量,以及用来评估其总体发展状况的,不是生产力,而是一个好的基准点。

彼得·德鲁克说:“不要解决问题。”对此,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的进一步阐释说:“当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你是在助长你的失败,压抑你的成功,最后收获的只是代价昂贵的平庸。竞争激烈的全球舞台,没有奢侈的平庸的代价高昂,足以让你失去立足之地。”

不要解决问题,去寻求机遇。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缺乏抓住机遇而非优化解决办法的应变能力,是限制我们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首要因素。
创造更多新机遇,比起优化已有的东西,能够使你收获更多。

最优化和效率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过去,更好的工具意味着工作更有效率。因此,经济学家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即将来临的信息时代将带来生产力的大爆发。在过去,我们对新工具的期望不过如此。但是,令人讶异的是,电脑和互联网技术至今仍未为生产力带来可供测量的增长。

正如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曾经说过的那样:“生产力不是一切,但是长远来看,它几乎就是一切。”
然而,在新经济中,生产力恰恰不应成为关注点。

机遇是为人类而存在的。机遇需要具备灵活性、探索能力、猜想能力、好奇心,以及人类擅长的诸多其他的才能。由于网络本身的递归性,它能培养机会,并同时地为人类创造机会。

试图测量生产力的一个问题在于,它只能测出人们能把错误的工作做得多棒。任何能够被测量生产力的工作,也许必须得从人们的工作列表上删去。

在未来,把下一件事情做对,比把同一件事情做得更好,要有意义的多。

生产力在网络经济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传播技术。如果技术被少部分人藏起来,那么技术进步就无法影响未来的机会。生产力的增长,降低了获取知识、技术和制品的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够拥有它。

生产力在网络经济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传播技术。如果技术被少部分人藏起来,那么技术进步就无法影响未来的机会。生产力的增长,降低了获取知识、技术和制品的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够拥有它。

网络经济注定会是常规生产力的源泉。人们能够迅速传播技术经验,提高自动操作效率。然而,人们需要的不是机器的常规生产力。网络经济需要的是一些看起来有浪费嫌疑的东西。
浪费时间和低效是发现新事物的途径。

事实上,一项常规到足够被测量的任务,表明了它也能常规到让机器人来完成。

我认为,在今天,那些由工会为之争取的许多工作机会,在几代之内也许将会被认为是不人道的工作。

发掘出人意料的惊喜。

在网络经济中获得成功所需的品质,可以被归结为一点,就是——拥有冲进未知世界的能力。

灾难潜伏在任何一个地方,意料之外的惊喜也如是。但是,伟大的不对称体系保证了积极因素总是战胜消极因素,积极所带来的利益会接踵而来。一个典型的上升惊喜,就是一项创新能够立即满足三个需求,同时也产生了五个新的需求。

最后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非常有趣

实现机会暴涨的最大化。一个机会的产生能够触发另一个机会的产生,接着又触发了下一个。这是一个步枪射击式的机会爆发过程。但是,如果一个机会触发了另外十个机会的产生,随后又分别触发了另外十个,那这就是一次威力广远的爆发。一些人抓住了那些充分爆发的机会,这些机会在第一代中实现了成千上万次复制,然后迅速枯竭了。思考一下宠物石,它的确实卖出了几百万个,然后呢?宠物石并没有引发机会的爆发。一个决定机会爆发的可能性的方法,就在于探索一个问题:人们能在这个机会的基础之上衍生多少新的技术和交易?

第12章 结语财富无处不在

新的全球经济文化有以下的特点:所有权和股权高度分散,知识而非资本的高度集中,强调开放型社会,以及最重要的是,各行各业都广泛依靠经济价值作为决策的基础。

第13章 新经济中的新规则

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
1)Embrace the Swarm拥抱集群
当力量逐渐远离中心,竞争优势属于那些懂得接受去中心化控制点的人。
2)Increasing Returns回报递增
随着人与物之间连线增加,这些连线的效果快速地倍增,你取得的初步成功将不再是自我限制的,而是自我供给的。
3)Plentitude,NotScarcity普及,而非稀有
制造工艺趋于完美,使大批量复制越来越容易。因此,价值产生于普及,而非稀缺性,这颠覆了传统的商业定律。
4)Follow the Free追随免费之道
随着资源匮乏性将让位于资源充足性,慷慨将带来财富。坚持免费印证了价格下滑的必然性。学会利用真正匮乏的资源,那就是人的注意力。
5)Feed the Web First 优先发展网络
网络使各种商贸业务纠缠在一起,公司的关注重心从最大化公司价值转移到最大化网络价值。除非你适应网络效应并使其运作,公司才不至于灭亡。
6)Let Go at the Top 不要在巅峰逗留
创新不断加速,抛弃那些目前极为成功,但是最终会因为守旧而被淘汰的公司将是最困难但最根本的任务。
7)From Places to Spaces.从地点到空间
物理层面的临近(地点)将被大量的互动所代替,这些互动存在于任何事物、时间与地点之间(空间)。中介、中间人以及中型利基市场将大幅扩大。
8)No Harmony,All Flux 和谐不再,乱流涌现
商业世界中,动荡与失衡成为常态,因此最高效的生存状态是持续的选择性破坏,我们称之“创新”。
9)Relationship Tech 关系技术
软性技术胜过硬性技术,最强大的技术是能够提高、放大、延伸、增进、提取、召回、扩展或者建立各种软性关系的技术。
10)Opportunities Before Eflciencies 机会优于效率人类不断完善机器,使其变得越来越高效,并以此创造财富。但是还有巨大的财富等待人类发掘,它可能意味着低效的发现,也可能是新机会的创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