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丨神坛上没有我的理想和生平


金圣叹曾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水浒满满是义气生死,打杀不断,

怕年轻人学坏,故而不读。

而三国演义的故事多为杜撰,又其中讲的全是机谋之术,

与正史相去很远,故老而不读。

三国演义之中最伟大的人物当属诸葛亮了!

鲁迅曾说:“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众所周知,蜀国的建立,除了刘备的坚持、武将的奋战,

功劳最大的就是诸葛亮了。他辅佐刘备和刘禅,

终成一代佳话,一直被历来史学家盛赞。

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我们几乎烂熟于心,

我们对他的认知和了解,

多数是来自于三国演义书中对于诸葛亮的描述,

即便不曾看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能知其一二。

像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舌战群儒等等,

不少典故都跃然在我们儿时的书本上,

可以说,他是智慧的化身,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阵前讨贼、后方安顿,

无论是刘备生前,还是刘备死后,

他都是一个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

但是如果告诉你,这个“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很多丰功伟绩其实是虚构出来的,你会不会大跌眼镜?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

181年8月20日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

其父诸葛圭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

此后的发展轨迹,便是众人皆知的“三顾茅庐”将在此上演。

但关于刘备和诸葛亮这个君臣际遇,却有不同说辞。

究竟是刘备去找诸葛亮呢,还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呢?

这个问题历史上是有不同记载的,

《三国志》说是刘备去找诸葛亮,用五个字做了记录,

就是“凡三往,乃见”,但是《魏略》和《九州春秋》说,

是诸葛亮去找刘备。关于诸葛亮登门自荐的这个说法,

虽然是非主流意见,也还是有一批历史学家支持这种说法。

他们认为,诸葛亮这个人是一定要出山的,

因为《三国志》里面说得很清楚:“自比管仲、乐毅”,

管仲、乐毅他们是要出将入相、建功立业,要做事情的,

这是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所以诸葛亮不投靠曹操,不投靠孙权,

甚至不就近为刘表服务,

他就是要为自己选一个最好的老板,而刘备当然是最好的人选,

他岂肯在隆中坐等刘备“三顾”呢?

三顾茅庐万一那刘备不顾呢,不来找他怎么办?

而且,三顾茅庐就等于说诸葛亮在那儿冒险,

你刘备不出来请我三次,我就在这个地方做一辈子农民了,

这可能吗?你说他这样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

他待在家里干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实在三顾茅庐是真的,

而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确实见过刘备。

那天刘备接待了很多人,大家聊完之后都散去,

只有诸葛亮没有走。

但刘备并没有觉得这个身高一米八,

面容俊美的小鲜肉有啥不同,也懒得问他要干啥。

于是顺手拿了一根耗牛尾巴就编织起来。

诸葛亮见状就跟他聊起理想,

此时刘备才觉得诸葛亮非比寻常。

而后来三顾茅庐,也是徐庶和司马徽极力推荐,

刘备才欣然前往。

但在《三国演义》中,

一番《隆中对》后诸葛亮加入了刘备集团,

之后便是有了一系列开挂之举,

可这却有历史为证,其中多数都不是真的,

而且带有神化的成分在里面。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用计,就是火烧博望坡,

三国征战初期火烧博望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战役,

很多人都为这一个章节感到赞叹,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叙述中,

火烧博望坡是由诸葛亮从初期操作到后期指挥一条龙做下来的,

而实际上却不是如此。

虽然三国演义中对火烧博望坡的目的

以及各个细节讲述的非常清晰,

但是这一计谋的出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

《三国志•先主传》有记载,

诸葛亮出山跟随刘备是发生在建安12年,

但是火烧博望坡在建安7年就已经发生了。

所以,显然那时候还未出山的诸葛孔明,是不可能出此谋策的。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

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

此事是孙坚和孙权父子干的,并且在古代,

把钉在木板或者船体上的箭取下来加以利用,

是冷兵器年代的一个知识。草船借箭其实仔细想来很难做到,

船要恰好不远不近,箭要射的不偏不倚,方可实现。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

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

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

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

话说孙权也是胆识过人,与曹操的濡须之战,

孙权坐船亲自前去刺探曹操军情,

接下来和《三国演义》情节相似,被曹操发现,不敢轻出,

于是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

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

而后呢,孙权就把带箭的船开走了。

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很是欣赏,

留下了那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

这段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的诗句,

被后人改编成京剧、晋剧、徽剧,

冠以《空城计》的名字广为流传,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欣赏之余,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误区。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否真的空城退敌过?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街亭之役,魏方主帅是张邰,而非司马懿,

孔明根本无法以“空城计”吓退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司马懿。

从资治通鉴和三国志权威性的记载中可以看出,

街亭之战时,蜀军主帅是诸葛亮,魏军主帅则是张邰。

诸葛亮只是“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并未搞过什么空城计。

也许有人要问:魏军主帅是张邰,那司马懿在哪里?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十一上则言之甚详:

“(就在街亭之战爆发的)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

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

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原来,当诸葛亮率众与张邰拒战于街亭之时,

司马懿远在数千里以外的洛阳,

除非那时候有一种“洲际导弹”,二人才能“战”上一场。

诸葛亮既然没有摆过“空城计”,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没有用“空城计”以退敌兵的人了呢?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元末明初,邓愈(朱元璋手下大将)

率军驻守徽州,苗军来攻,“城中守兵甚少。苗军奄至,

邓愈乃激励将士,大开四门以待之,苗军恐有诈,不敢入”。

明代使用“空城计”以退敌的还有张臣、王仪等人。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来了个“移花接木”,

把它归到了诸葛亮的头上。小说家的创作采取虚构手法,

这乃是司空见惯之事。但我们若是真的把小说当成信史,

认为诸葛亮摆过“空城计”吓走司马懿,那可就是咄咄怪事了。

“舌战群儒”,是历史长河里军阀斗争中外交政策的一个特写。

从古至今,在众多军阀的斗争中,

各个政权在本着自身利益出发,都想名誉占先,气势压人,

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一个预想的目的。

所以舌战群儒也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之一,

此词现已成为褒赞能言善辩者的专有词汇,

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是说到,

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的使节前往东吴,

劝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

《三国志》中没有舌战群儒的记载,

倒是说到了东吴集团内部有关抗曹和降曹的争论十分之大。

以上只列举了一部分《三国演义》中,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与正史中不同之处。

之所以要把诸葛亮写得如此足智多谋,

原因还是要把刘备集团美化服务,

这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一开始的立场。

但这并不是说现实中的诸葛亮就不优秀,

只是他的优秀并不在战争,

而是在于对内的治理和对理想的坚持。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有政治理想的人。

他之所以在当时选择刘备,而非孙曹,

原因就是他的理想跟刘备当时的口号一样,

都是“光复汉室”。

曹操曾经也有着口号,所以荀彧跟着他,

后来曹操要称王了,所以荀彧离开了。

孙权是没有理想的,怎么实用怎么来,

所以他可以一会联刘,一会又向曹魏称城。

因此,刘备是诸葛亮实现理想的最好选择。

但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后,

其实就不怎么提“光复汉室”了,

他的野心膨胀,走的路子是自己称帝。

当然,诸葛亮没有像荀彧一样离开,

但刘备也没有再跟他谈打仗的事,

赤壁之战后的诸葛亮干的更多是类似萧何的工作。

但是,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之后,

知道时日无多,而周围能委托的人也只剩诸葛亮了。

刘备托孤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要的是理想,

而不是利益。而且还知道,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谨慎。

所以他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好,你可以自己当皇帝。

这是最后一次给理想主义者上一个紧箍咒。

而诸葛亮后来也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众所周知,创业要大胆,守业就要谨慎。

所以诸葛亮是刘备最后最好的选择。

其实后来诸葛亮也确实如此,

他余生不断北伐,但却不愿采用魏延的“子午奇谋”,

因为北伐是为了“汉贼不两立”的理想,也是旗帜。

不用奇谋是因为谨慎,当时的蜀国经不起再一次失败。

但诸葛亮最后还是累死了,

为什么会累死?很多人认为是刘禅的无能。

其实不是,而是诸葛亮的理想并不是要一个英明圣武的皇帝,

而是一种虚君实相的政治体制,

这么说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是的,这样是曹操所改革出来的体制。

曹操是法家,诸葛亮也是。

所以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就是“虚君实相”和“以法治国”。

只是最终,诸葛亮没有成功,理想没有实现。

后人也没人记得他的理想,没人歌颂他为理想的付出,

没人纪念他的以身作则、忧国忧民、廉洁奉公、谦虚谨慎,

而反倒是把他如同偶像般崇拜,

赞叹着罗贯中赋予他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会感到悲哀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2,710评论 4 3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839评论 2 30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2,295评论 0 2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776评论 0 22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3,198评论 3 29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074评论 1 22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200评论 2 32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6评论 0 21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733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77评论 2 2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348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75评论 3 2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393评论 3 2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209评论 0 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96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212评论 2 28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6,003评论 2 28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并不属于人类范畴。所谓“状诸葛多智而近妖”是也。正因为如此,超脱了人类的诸葛亮,把人界的一...
    学而时习知阅读 3,851评论 6 38
  • (这是许6569 小能熊365日写作计划第78篇文章)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
    许6569阅读 753评论 0 1
  • 导读 在刚结束的2017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一举反击老对手霍顿夺冠,为中国队创造该项目...
    扒了个热点阅读 175评论 0 0
  • 老师已经在讲台上准备就绪,同学也是陆续全部到了教室。齐珂与室友坐在中间座位的第三排。正当上课铃响时,一位穿着白色...
    盛哥阅读 26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