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是一座最好的城 第二章(四)

八十年代末的时候,伊城的很多企业还是国营的。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国营食堂。

因为,我第一次吃到炸春卷儿,就是在国营食堂。那是我的一位俩姨姐结婚典礼。小孩子对结婚是没什么概念的,所以对典礼就更没什么印象。仅仅记得新娘子穿着一身大红的绸缎棉衣,红色的皮鞋,头上戴着一串粉白的碎绢花。

新郎竟然还留着两撇小胡子。

那个时代,人们好像流行长两撇小胡子。

现在,这种事儿看起来简直匪夷所思。

那时,是没什么司仪之类的人,更没有现在的乐队、灯光、舞蹈、歌手、魔术、变脸。

就是新郎和新娘的介绍人,站在食堂的凳子上,用尽用身力气高声宣布,谁谁谁和谁谁谁的婚礼在今天举行了。随后,人们就开始吃饭、喝酒。

食堂里一片喧闹,是人们在聊天儿、说笑,吃凉菜、喝酒。

那时,婚礼就是婚礼,吃饭就是吃饭,喝酒就是喝酒。食堂的菜很香,人们也很饿,大家就开心地吃,开心地喝。

几十年后,婚礼成了杂耍场。

鼓乐喧天。除了噪音,再听不到任何声音。人们张着嘴大喊,抢着说话,却听不清彼此到底在说些什么。

人们开始怀念从前没有任何仪式的结婚场面,怀念面对面聊天儿对方能听得见的情景。

我怀念的是多年前的国营食堂,和国营食堂里的春卷儿。

那春卷炸得那么好,微黄的皮,冒出甜丝丝的香味儿,摆在国营食堂漆成朱红色的大圆桌上。圆桌厚重,桌面有半拃薄厚,凳子是黄色的,和我们学校教室里的一样,一个窄窄的凳面儿,仅容一人。

小心翼翼地挟一个春卷,第一口吃掉了边儿上的一个角,里面的豆沙稍微露出来一点,除了香、甜,此时整个人再没有其它的感受啦。

周围的喧闹离我远去,我眼前只有那个咬了一小口的春卷儿。

接下来,只用了一口,剩下的部分竟然就没了。焦脆的皮和着清甜的豆沙,这无法抗拒的香味让我至今都难以忘记。

仿佛,我的整个八十年代,就只剩下了这香甜的春卷味儿。

当然不是,国营食堂还有其它很多好吃的东西。

凉拌猪耳朵。凉拌鸡丝豆芽。白糖拌西红柿块。油炸花生米分沾糖和沾盐两种。拍黄瓜。猪肝儿。粉皮。炸油糕,黄澄澄。香酥鸡,外焦里嫩。炖肘子,上面会撒一把香菜,绿油油的,香。炖羊肉。最后会上丸子,一人一颗。米饭白得耀眼,清香。

没了。

好吃的国营食堂在我的记忆里长存,可是,没过几年,就没了。

倒闭了。

婚礼结束后,大伙又一起和新郎新娘,去紧挨着国营食堂的国营照相馆照全家福。

照相时,我穿着一件灰白色的褂子,那是当时做裁缝的妈妈手工缝制的。

相片儿出来后,蹲在前排靠边儿的我虚焦了,有一点点模糊。

哦,这微微虚焦的八十年代啊。

小时候,我常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深沉的长者教导一个小孩子:山那边,还是山。

我没走出过多远,就我所知道的老家那个村子,确实是这样。等你费力爬上这座山,才发现,远处那座更高。

而伊城却是一个没有山的地方。

这里只有一些起起伏伏的梁地,在当时的我看来,这就算是山了。

伊城起伏最大的地方,大概当属国营果园那一带了。

我们学会骑自行车后,就骑车去果园玩儿。

那时,果园在我心中代表着遥远。

我们要骑大概三、四十分钟,才能从伊城西端走到果园的边缘。

不知道为什么,夏天我们去的很少,大多数时候是冬天去。这时,草木荒凉,夏天挂着各种果实的树们这时穆然肃立,只有树下一堆又一堆枯褐色的树叶陪着它们。

大风起时,树叶们打着旋,迅疾地飞向远方。

骑车骑累了的我,呆呆地看一会儿远去的叶子。

叶子不见的时候,我的目光就停留在了更远处的天际边。浅蓝色的天边,有一线起伏的山梁。

谁家的鸽子飞过,在远远的天上划出一线悠悠的哨声……

这哨声有时会让我没有来由地悲哀和忧愁:远方有什么?我能去得了远方吗?

在冬季,我的忧愁从何而来?

好像从来也没找到答案。

小小的伊城,好像从来就不是盛放许多答案的地方,它那么小,那么小,小到骑自行车只要三四十分钟,就可以来到它的边缘。

其实,我们一群孩子热衷于去果园一带玩儿,倒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好玩儿,真的就是因为它位于边缘,让我们有一种走完了的快感。

有时,也会在冬末春初的时候去果园。

那条名叫乌兰木伦的河,那时水量还可以,春天,它消融了一部分,也冻结着一部分。听得到冰下的潺潺水声,却看不见它流动的样子。

我们脱鞋脱袜,光着脚就从冰上踩过去了。

那一抹冰冷,让我们冰到极点后,反倒觉出一丝暖来。

坐在一片突起的砒砂岩上,看着脚下的那座大坝,我们都不说话。风吹过来,卷起一股沙尘。光秃秃的砒砂岩是赭红色的,上面没有一粒浮尘,大概都被大风卷干净了吧。

据说,这座大坝是1958年建的,当时,因为规划失误,建成后,被一次大洪水冲垮了。

而我们屁股底下坐的那片砒砂岩,后来我们才知道,它被称为地球癌症。

渐渐地起风了,带起很多很多沙子,慢慢的,周围就成了黄色。

那时,伊城就变成了风城。

我们被风裹挟着一路来到了龙琦家。

龙琦家是果园的老住户了,他的父亲好像就是果园的老职工。一进他们家,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膏药味儿,是他父亲常用的药。他父亲身体不好,年纪又大,估计很早就退休了吧。戴着一副度数极大的眼镜,从正面看,眼睛都被放大了。

龙琦的母亲很慈祥,每次都会端出一盆个头不大、明黄颜色的梨。这种梨甜中微微夹着点儿酸涩,是国营果园的特产。许多年后,我还记得它的味道和名字。

香水梨。

龙琦和我是小学同班的同学,他是左撇子,手劲儿很大,一般人掰手腕都掰不过他。他的字也写得很工整,本子和书都整洁无比。可是,他有个怪癖,背课文时,身体一定要前后摇晃。有一次,语文老师大概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不让他摇晃。

结果,可怜的龙琦立即张口结舌,一句完整的话也背不上来了。

我初中和龙琦继续在一个学校上学,可是,我们被分在了两个班。

后来,我转学之后成了复班生,龙琦就比我高出一届了。

我们十几年都没再见过。

十几年之后我们再见时,龙琦当初茂密的黑发已经很稀疏了。他和我站在伊城体委大院附近文铁匠家的铺子前聊了一会儿。

文铁匠家的铺子当时生意还不错,叮叮当,叮叮当,火花四溅,砧铁乌青。

当时的我们,都已经有了各自的职业。

我是伊城电视台的一名记者。

龙琦那时是一名大车司机。

龙琦和我说起他当司机的情景,有许多感慨。那些年,大车运输是很兴盛的一个行当。他说,到了夜间,开了一天长途的师傅是很累的,就把方向盘交给他,让他开。起初,他是很兴奋的,因为刚开始开车,觉得夜色都那么美好。

后来,开的时间长了,就不怎么兴奋了,有时甚至会在开车的时候打个盹儿什么的。龙琦对我说,有时,开着开着,会看到迎面过来的车辆直冲冲地就向自己开来了。这个时候,是不能鸣喇叭的,更不能变光,没别的原因,这是对面车上的司机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几乎靠着本能在把着方向盘走。这种时候,只能迅速地避让。如果你变光或者鸣喇叭,惊醒对方,他会因为麻木缓不过神儿而直接撞向你。

龙琦说这话时,很平静,俨然是一个老司机的样子。

我却突然想起他小时候向我们炫耀香水梨的情景了。

那时的龙琦皮肤黝黑,说起得意的事情时,头微微向上昂起,嘴角一撇,仿佛全世界的好东西都比不上国营果园里的香水梨。

可是,长大后的龙琦成了一名开大车的司机,常常要走夜路。

伊城往西的许多条长途运输路线,路两旁都是荒原,几百里地都一模一样。可是,夜间路上却是极热闹的。

司机们都趁着夜色赶路程,这是因为夜间各种门类的查车比白天少了很多。

在夜间,人们都是很疲劳的,因为这本就是睡觉的时间。

可是,那些大车司机,包括龙琦在内,却在别人睡觉的时候一路疾驰,穿行在荒芜的路上。有时,还要注意避开对面梦游一般在极度瞌睡的状态下开车的司机。

那些年,伊城有很多年轻人都像龙琦一样,高中毕业就不再读书,去开大车了。

那些年的伊城,简直成了大车的故乡。

那个浓眉大眼,骄傲地给我们吹嘘国营果园的香水梨有多么好吃的龙琦,成年之后再遇到,已经不再和我谈他引以为傲的香水梨了。他和我聊的是长途路上的种种凶险和艰辛。

那个一头茂密黑发的年少龙琦,永远地穿行在了荒原中的长途路上了。

长途运输路线上的荒芜,是那种像在心里长了野草一样的荒。

荒。

凉。

沿路有许多小店,吃饭,住宿,加水,这些字样都在歪歪扭扭的牌子上用红或黑的颜料涂抹着。一排低矮的平房,窗户玻璃是脏兮兮的模糊,看不清里面的内容。

这些小店的名字都很大,某某大酒店,某某大饭店。

虽然,以伊城为核心向周边辐射,道路很多,我也时常驾车向外走。可是,我从未在这些店里停留过。

龙琦却时常要在这些店里停留,在里面吃饭、喝水、住宿,修整车辆。因为,走长途运输的大车是进不了城区的,城区没有大车可以行走的道路。

所以,龙琦他们虽然常年奔波在这座城市去往那座城市的道路上,可他们却进入不了任何一座城市的内部。

他们,是奔走在城市外围和边缘的一群人。

有一次,龙琦和他的师傅住在了路边的一家店里,他们点了饭和菜。

过了一会儿,和饭菜一同上来的,还有一位浓妆艳抹的女人,看不出她确切的年龄。

饭菜放到了桌子上。

那位浓妆的女子也把自己放到了龙琦的腿上。

龙琦有些惊慌,那个时候,他跟着师傅开车时间还不长,面对着怀里的女人,他不知所措。

那个女人当着龙琦师傅的面,在龙琦身上摸摸捏捏的。

呼吸急促的龙琦偷眼看那个女人,见她穿的是极短的裙子,一条卫生棉的一角顺着她紧窄的内裤露出来。

龙琦善意地告诉了那个女人。

那个女人窘迫地下来,急匆匆地向里间跑了。

这时,是正午,北方冬季的正午。朔风呼呼地吹打着小饭店灰糊糊的窗玻璃,外面,一股又一股黑灰色的沙尘被风卷起,刷啦刷啦地敲打着寂寞的门扇,也敲打着龙琦年轻的眼睛。

龙琦的师傅却一副司空见惯的神情,坐在那里麻木地挟菜、吃菜,挟菜、吃菜……

那次之后,龙琦发誓再也不跟大车了。

可是,他的家里不同意。

开大车这个活儿,挣钱多。

挣了钱,可以买房子、娶媳妇儿,在伊城有一个安稳的小窝。就像伊城国营果园里的一棵树一样,在那园子里活了一年又一年,长了一年又一年,春夏时节,把自己打开,在烈日和暴雨下吹晾。秋冬时节,把自己包裹,穿着金桌市场上刘金锁手工缝制的羊毛防寒衣,缩着脖子去旧二轻局一带的小赌馆里赌两把。再不就是和那些开大车的同行们在炭市场附近找个小酒馆,喝得烂醉。

伊城的多少辍学青年,不都是这样吗?

就这样,伊城陪着这些人过了一年又一年。

就这样,这些人陪着伊城过了一代又一代。

可是,龙琦不想这样。

在伊城春节寂寞的烟花爆竹声里,龙琦出神地想着心事。

他想,宁可去文铁匠的铺了里当学徒抡大锤,也不开大车了。

从此,文铁匠的铁匠铺子里就多了一个学徒。

龙琦。

龙琦不怎么爱说话,和从前不太一样,小时候,他是极爱说话的,说的最多的是国营果园里的瓜果飘香,还有,就是他们家引以为傲的香水梨。

后来,跟了两年大车以后,大概是被一路的孤独和寂寞浸泡得久了吧,龙琦就不怎么爱说话了。

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

……

两小一大的铁锤总是回响在伊城的西北角上,经久不息。在伊城安静而冷清的天空下,龙琦挥着手中的铁锤,奋力砸向砧铁上烧红的铁块。

那亮红的铁块看起来像是一块酥软的糕点,在锤子的敲打下,一点一点被摊开、变薄、变青,最后在旁边的冷水里滋拉一声,定了型。

文铁匠也是个沉默的人,比龙琦还沉默,有时一天也说不上三五句话。

人们都说文铁匠是个有故事的人。

可是,沉默的文铁匠什么都不说,连该说的都不说,更不用说主动讲起自己的故事了。他不说话,龙琦也不说话,师徒俩就那样沉默着,过了一天又一天。

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

……

慢慢地,路过文铁匠铺子的人们,似乎从这单调的叮当声中听出了什么……

是什么,人们也说不清,听得久了,觉得这叮当声好像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儿。

又听得久了,伊城的老人们觉得这锤声像是文铁匠和龙琦师徒两人在对话一样。叮、叮,像是龙琦那颗年轻而跃动的心,当——的一声,像文铁匠低沉而不为人注意的一声长叹……

春分。

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

……

夏至。

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

……

立秋。

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

……

大雪。

……

大雪那天,伊城果然纷飞着一场好几年也不遇的大雪。

大雪下了一天,下至黄昏还没停,把本该黑下来的黄昏染得亮白亮白。

往常这个时候,文铁匠和龙琦师徒俩人还在挥舞着铁锤。

今天,铁匠铺子里听不到熟悉而慢悠悠的叮、叮、当——叮、叮、当——了,文铁匠弯腰在整理东西,拿起这个,瞅瞅那个,仿佛在找寻什么宝贝一样。

门外白雪皑皑,门内炉火熊熊。

龙琦倚门立着。

文铁匠边忙着手里,边对龙琦说:小琦,你可以出徒啦。龙琦问文铁匠:师傅你找到帮手了?

……

文铁匠再没多说什么,轻叹一声:没找下,不用了,我要走了,回家乡。

这大概是文铁匠说得最长的一串话了。

那一晚,雪一直下。

雪光映在文铁匠铺子黑黝黝的窗户上,雪片落到窗玻璃上时,如果留意,可以听到轻微的簌簌声。

那一晚,龙琦学会了喝酒,喝得是深绿玻璃瓶装的二锅头,就坐在铁匠铺子里的炉火边。

喝到微醺,龙琦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一个人走向茫茫白雪的深处。

文铁匠第二天就离开了伊城,把自己的故事留给了徒弟龙琦。

所以,这故事就成了龙琦的私房故事,伴随了他一生。

其实,文铁匠的故事很简单。他是从很远的南方过来的,当年,家乡发洪水,冲走了一切,他以为家人已经不在世,伤心之余,不想睹物思人,就来到遥远的伊城。

那年月,消息并不便捷。

可是,文铁匠幸存下来的家人还是联系到了他。

大喜之下的文铁匠毅然决定回南方去。

文铁匠走了,再没回来过,他把自己的故事留给了龙琦,也把一捧浓得化不开的哀怨留给了伊城的一位女人……以及这位女人后来生下的孩子。

谁说伊城小啊?

小小的伊城竟然容得下南来北返这么遥远的一段惆怅岁月啊。

那一晚,伊城的雪很大,大极了,簌簌的落雪声,像是有什么在地底深处悄悄地生长。

那一晚,伊城很多人家都在看一部相同的电视剧,巷子里隐隐传出剧里的插曲:

大雪小雪——又一年,大街小街——又一天。

……

伊城其实是没什么传奇故事的,文铁匠的故事大概算是最有传奇色彩的一件了。

至于其它人,都很普通,普通得就像铁匠铺里的砧铁一样,比如侯铁匠。

侯铁匠是铁业社里的老铁匠了,打了一辈子铁,手艺是很不错的。他有个特点,人家谁让他打件家伙,给他付钱时,如果钱正好,他不说什么。如果他该找人家十块、八块的,他就不找,就那么有一句没一句的跟你唠嗑,好像没有找钱这么回事一样。过一会儿,取货的人也不好意思说什么,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临走时,侯铁匠还问不忘关照人家一句,我打的家伙,你放心去用吧,儿孙手上也烂不了。

是啊,那时候的伊城就是这样,出来的东西确实结实,出奇的结实,用不烂。

地方小,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用着侯铁匠打出来的用不烂的家伙,谁也不好意思理会他差自己的那十块、八块钱,就这么的,侯铁匠的生意还不错。

可是,后来就不行了。

伊城开始搞规划,拆了平房建楼房,以前住平房用的火炉子慢慢没用了,什么钢窗、铁门的都没什么用了,侯铁匠慢慢没有用武之地了。

这些,都发生在文铁匠走后的岁月里。

当然,这些都是远远的后话,当时,侯铁匠还是很滋润的。

每天,忙完大半天的活计后,侯铁匠不慌不忙地直起腰,扫一眼铁业社大院里还在忙活的其它人,叼上一根那个年代很便宜的工字牌或雁牌雪茄烟,缓缓地吸一口,悠悠地喷出一股蓝灰色的烟雾,自在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后来,工字牌和雁牌雪茄在伊城慢慢地就不见了。

后来,铁社业里的很多人也慢慢不见了,有的是死了,有的是不干了。

再后来,整个铁业社大院儿也不见了,拆了。

当时,铁业社大院占地很大,和国营食堂、国营理发馆、王德照相馆、国营五金公司、国营土产公司一样,是王府路上的一道大风景。

可是,风景再好,也有凋谢的时候啊。

后话,都是后话,当时,这些建筑都好好地立在那儿,让整条王府路车水马龙、热闹繁华。

收了工的侯铁匠有时伸手摸摸头,觉得头发长了,就背着双手,慢悠悠地走进国营理发馆。

那时,每个下午,国营理发馆都是轮郭美丽的班儿。

郭美丽的手艺很好,人也漂亮,和她的名字相当吻合。

侯铁匠进门,抬头瞅瞅郭美丽,也不说话,径直找一张空椅子坐下,就那么安静地坐在那里等着。

郭美丽也不说话,利索地抖开白围布,给侯铁匠系好,随即端来热水、肥皂、剃刀,剃刀搁热水里泡着,再用湿热的毛巾擦一把头脸,再用小刷子刷一层肥皂水,换一块更加湿热的毛巾盖住头脸,那毛巾上还微微冒着热气,舒服得侯铁匠真想叫唤两声。三五分钟后,揭起毛巾,头皮带脸皮都被捂润了,捂软了,就听见轻轻地一阵噌噌噌的声音,侯铁匠的头发茬和胡茬就都刮光了,整个过程也就十来分钟吧。

再看镜子里的侯铁匠,头脸整洁,整个人好像年轻了五岁。

给钱是最后一个环节。每次理完发,侯铁匠总能碰到迎门进来的熟人,既然碰上了,也不忙,就坐在那里闲聊,一口接一口抽烟,直熏得郭美丽咳个不停,侯铁匠这才把烟蒂慢慢拧灭,起身,拍拍手,从衣兜深处摸出一张钱,凝重地递过去,直到郭美丽接过钱,侯铁匠还在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这张钱,好像觉得把这张钱递过去是个错误。

每次侯铁匠出了门,顺手把理发馆的门一带,王府路一带的天就昏黄下来了,仿佛这天色都是被他这一带顺势就带黑了。

头面清洁手脚轻快的侯铁匠又背着双手,慢悠悠地往家的方向踱去了。

这慢悠悠的日子啊,真慢。

有一个人,心里觉得日子过得更慢,这个人就是郭美丽。

每当侯铁匠理完发出门后,郭美丽不用看表都知道天该黑了。

空荡荡的理发馆,就剩下郭美丽一个人了。她轻叹一声,开始收拾店面。

这个时候,王府路一带的天就完全黑了。

有人骑着破旧的二八自行车迤逦而过,洒下一路零散的铃声,这铃声渐渐就渗到远处的夜色里了。

这时,国营理发馆里有一双寂寞而明亮的眼睛,忧郁地看着窗外的夜色。

郭美丽,就是文铁匠落魄到伊城后,又找的女人。

而那时,我在哪里呢?

大概正在国营食堂里参加俩姨姐姐的结婚典礼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71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58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43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2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11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92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5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64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12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16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0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4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98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48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1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二章 我长大,是随着一部台湾剧的流行。 那一年,伊城的一个名叫明晓东的口吃少年,每天早上在初中一年级的教室里,滔...
    勒尤阅读 289评论 0 2
  • 第三章 早期的伊城,几乎是没什么楼房的。 一片又一片的平房,就像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敞开的口袋,里面装着满满的张长李短...
    勒尤阅读 618评论 6 6
  • 如果你很想某样东西,希望一些美好的事情发生,或改变,那么,让心中充满爱意 ,以爱的名义传递你的虔诚,或许不可能...
    昨夜风铃阅读 567评论 0 1
  • 孤单 并非身边没有朋友 只是心里无人做伴 都市里遍地是热闹而孤寂的灵魂 来来往往的行人 不过是命中的游客 越热闹越...
    爬行者Jun阅读 188评论 0 2
  • 文/六小麦 你走的那天,我心里下起了雨,但并没有轻声哭泣,就像你遇见过芬芳的暗香,但却没有珍惜。往日就像雨水流进眼...
    六小麦阅读 73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