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讨源】沈 鬓


              典故溯源        沈  鬓

【沈鬓】清·徐喈凤《满江红·秋晚书怀寄荩思丹麓野君武令》词:“镜里霜华侵沈鬓,楼头月色催江笔。”

这儿“沈鬓”一典,用得非常隐晦,查诸词典,均不收此条,借诸百度,亦无可得。

我们现从“鬓” 字入手,在诗文中用典,“鬓”字头冠以人名的典实,最常见的是“潘鬓”这个词组,试举例证:

【潘鬓】唐·元稹《酬翰林学士代书》诗:“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唐·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诗:“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楼》诗:“越吟因病发,潘鬓入秋悲。”唐·钱惟演《秋夕池上》诗:“秋怀已潘鬓,无柰更啼螀。”又《小园秋夕》诗:“潘鬓秋来已自伤,庾园时物更荒凉。”宋·陈师道《病中》诗:“晚秋潘鬓秃,午梦楚魂消。”宋·赵长卿《一丛花·暮春送别》词:“莺啼燕恨西窗下,问何事、潘鬓先华。”宋·史达祖《点绛唇·夜与社友泛湖》词:“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西风定,可怜潘鬓,偏浸秦台镜。”宋·胡仲参《山行》诗:“马头风作恶,潘鬓任阑珊。”宋·喻良能《次韵丁端叔舟中值雪》诗:“轻舞谢衣端不恶,斜侵潘鬓总堪惊。”宋·石介《和马寺丞秋日寄明复先生》诗:“有叟傅岩隐,明时潘鬓苍。”元·佚名《高调·梧叶儿·〈天台洞〉》曲:“香肌瘦,潘鬓改,好难睚,旅馆内愁山闷海。”明·孟称舜《娇红记》第七出:“傻哥哥,沈容潘鬓,取次暗消磨。”明·陈霆《苏武慢·秋怀》词:“对西风、愁损菱花,潘鬓嗟非前日。”明·夏言《沁园春·送叶本仁作教合肥》词:“看君潘鬓依然,美腹笥藏经不让边。”明·魏际瑞《木兰花令·答范公作》词:“破纸疏櫺风直进,霜华一夜催潘鬓。”明·万树《女冠子·上元》词:“罗巾诗在否?却叹近来潘鬓,兴随人瘦。”清·张圯授《哨遍·归田》词:“趁而今,归田堪赋,年年潘鬓如许。”清·丁炜《龙山会·戊辰九日重登黄鹤楼》词:“洒酒问黄花,羞潘鬓、还应迟发。”清·陈球《燕山外史》卷三:“岂因多病多愁,沈腰瘦尽;何故易衰易迈,潘鬓凋残。”清·杨学林《唐多令·春尽感怀》词:“潘鬓渐苍皤,人生奈老何。”清·李修行《雪鸿泪史》第十一章:“伏念足下境与心违,才为命妒,庾年未老,潘鬓已星。”清·陈维崧《月边娇·己未长安元夕》词:“清辉何苦,照一宵潘鬓。”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六九回:“更兼潘鬓将斑,何郎已老,勉勉强强的涎着脸儿去讨倌人的欢喜。”清·刘可培《沁园春·雪影》词:“伤迟暮,怕朝来镜里,潘鬓羞他。”清·郑沄《声声慢》词:“残钗蚀凤,小扇分鸾,年年潘鬓伤春。”清·李澧《踏莎行》词:“潘鬓皤然,沈腰瘦了,浇愁斗酒还嫌小。”清·吴锡麟《瑶华·题严小秋骏生忆秋图》词:“我是独处匏瓜,叹霜华吹老,潘鬓如许。”清·杨瑛昶《沁园春》词:“浑无计,只沈腰渐减,潘鬓慵梳。”清·张陈典《临江仙·悼亡》词:“荀香怜老尽,潘鬓为伊残。”《中国公案小说·〈百家公案〉第十二回》:“况是江山摇落候,闲局潘鬓渐苍浪。”

这个“潘”,就是指的西晋初时人潘岳。潘岳字安仁,是当时著名美男及文人,《晋书》有传。

潘岳中年不得志,郁闷满怀,并为此而作《秋兴赋》,借赋浇愁,说:他三十二岁的时候头发就发白了,以此而感叹年华流失、身心早衰。

《文选/晋·潘岳〈秋兴赋〉序》:“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这个“潘鬓” 用典就是根据潘岳的这件事而来的。由于潘岳感叹身心早衰丶鬓发变白丶面容憔悴,这样这个典故被后代文人在诗文中广泛运用,来比喻人落魄不得志致人身心早衰丶面容憔悴,描写人鬓发斑白丶愁颜衰容为最常用之典故,引用的时候除“潘鬓”以外,还有“潘岳愁鬓”丶“潘郎鬓”丶“潘安鬓”丶“潘岳鬓霜”丶“安仁鬓”等等常用形式,在此不一一举出。

徐氏此二句意,是言自己对镜自照,但见鬓发尽皤丶面容憔悴,月色满楼丶孤寂难奈,思友之情更烈,情不自禁填写此词以寄怀。

徐氏照镜看见自己因思友而面容憔悴丶头上长出了星星白发。在词作中如何突出这层意思?于是自然想起这个典故并用了这个典故。

然而徐氏在词中却不用“潘” 而用“沈”,原来历代文人们为了更加突出自己面容憔悴这个意义时,一般不单单用这个“潘鬓”,而是常常与“沈腰”一词连用成“沈腰潘鬓”这个词组,不妨举实例以证此:

【沈腰潘鬓】南唐·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宋·周邦彦《大有·小石》词:“仙骨清羸,沈腰憔悴,见傍人,惊怪消瘦。”宋·万俟咏《别瑶姬慢》词:“沈腰暗减,潘鬓先秋,寸心不易供。”宋·吴潜《朝中措·再用韵》词:“休问沈腰潘鬓,何妨岛瘦郊寒。”宋·吴潜《朝中措·再用韵》词:“休问沈腰潘鬓,何妨岛瘦郊寒。”宋·何梦桂《喜迁莺·感春》词:“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奈许多僝僽。”明·周玄《雨中花·旅怀》词:“到于今,沈腰潘鬓,不似当年。”明·林鸿《水调歌头·清江镇阻风过姑苏》词:“沈腰缓,潘鬓短,苦西东。”明·顾恂《如梦令·暮春写怀》词:“愁闷、愁闷,憔悴沈腰潘鬓。”明·祝允明《凤凰阁》词:“怎知年少不长住,春老也,这其间,沈腰潘鬓。”明·曹元芳《忆瑶姬·寄丹六》词:“那惜沈腰潘鬓,任东风吹到黄昏。”明·周玄《雨中花·旅怀》词:“到于今,沈腰潘鬓,不似当年。”明·林鸿《水调歌头·清江镇阻风过姑苏》词:“沈腰缓,潘鬓短,苦西东。”清·丁炜《凤凰台上忆吹箫·闺别》词:“加餐约,沈腰潘鬃,莫漫惊秋。”清·徐燦《永遇乐·寄素庵》词:“减去沈腰,霜添潘鬓,怎似前秋离别。”清·赵文哲《一萼红·寄对琴》词:“还怕沈腰潘鬓,重见须惊。”清·陈维崧《沁园春·客陈州使院花朝作》词:“浑无计,只沈腰渐减,潘鬓都非。”清·沈光裕《金菊对芙蓉·写怀》词:“绳系白日难牢,已沈腰半减,潘鬓全凋。”清·张冕《风流子》词:“拚得沈腰潘鬓,长恁无聊。”清·赵文哲《一萼红·寄对琴》词:“还怕沈腰潘鬃,重见须惊。”清·施沧涛《满庭芳·立秋前十日答山中友人书》词:“淡园频顾影,沈腰露瘦、潘鬓藏青。”清·张冕《风流子》词:“拚得沈腰潘鬓,长恁无聊。”

这个“沈腰” 中的“沈”,是指南朝齐丶梁时期的著名文人沈约。

沈约,字休文,南朝时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当时的文坛领袖,撰有《宋书》丶《晋书》丶《齐纪》,其中《宋书》列为“二十四史”之一。曾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太子少傅丶尚书令等要职,死谥为隐侯,故又以“隐侯”丶“沈隐侯”称之。《南史》丶《梁书》均有传。

这个典故出自《南史·沈约传》,亦见《梁书·沈约传》。据传:沈约想告老辞职,于是借自已病老的事由,一次给徐勉写了封信,说自已年老多病,近百多天来皮带常紧,每月估计腰肢要缩小半分。

    《南史·沈约传》中有这一段文字,云:“初,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欲谢事,求归老之秩。”

正因为沈约这段描写自己身子消瘦的话,后世广为文人们在诗文中作为典故引用,多用比喻人(持指文人)因愁思而引起人面容消瘦丶身体瘦弱,多用来借指人的病容丶病体,最常见的引用形式除“沈腰”以外,还有“沈约腰”丶“沈郎腰”丶“沈瘦”丶“瘦沈”丶“沈愁”丶“沈容”等形式,此不例举。

“沈腰”与“潘鬓”两个典故,一说人身体消瘦丶体弱多病,一说人鬓发斑白丶身心早衰,虽出处不同但基本内容一致,在诗文引用都是用来形容人面容憔悴丶身瘦体弱这一意思的,因而人们用典的时候常常将这两个典故连在一起并用,以加重描写的语气来进一步突出要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又试举数例以证此:

【潘鬓沈围】清·龚鼎孳《惜馀春慢·追春》词:“青帝抛人几时?潘鬓沈围,年年空老。”

【潘愁沈瘦】清·周金然《醉红妆·苦雨》词:“潘愁沈瘦这回春,深院闭,绣苔茵。”

【潘愁沈病】明·曹大同《鹧鸪天·中秋》词:“梧叶堕,桂香新,潘愁沈病两难论。”

【病沈愁潘】元·佚名《双调·风入松·〈离情〉》曲:“停延初试春风面,便安排病沈愁潘。”明·许论《卖花声·冬暮客怀》词:“小楼惆怅倚阑干,肠断放人书一纸,病沈愁潘。”

【愁潘病沈】元·白仁甫《东墙记》第一折:“孤眠独枕教人闷,愁潘病沈教人恨,行迟力顿教人困。”元·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归田〉》曲:“雪月风花不系心,打捱过愁潘病沈。”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只为你彩笔题诗,回文织锦,送得人卧枕着牀,忘餐废寝,折倒得鬓似愁潘,腰如病沈。”元·佚名《双调·风入松·〈离情〉》曲:“停延初试春风面,便安排病沈愁潘。”明·余怀《调笑令·杂感》词:“欹枕、欹枕,不是愁潘病沈,花铃护在谁家,鹦鹉啣来落花。”明·杨慎《木兰花》词:“镜添华发似愁潘,带减腰肢如病沈。”明·许论《卖花声·冬暮客怀》词:“小楼惆怅倚阑干,肠断放人书一纸,病沈愁潘。”明·陆采《怀香记》第二二出:“还虑,鬓似愁潘,腰如病沈,料应将属枯鱼肆。”清·郑云《齐开乐·岁晚寄怀》词:“瘦沈腰轻,愁潘鬓减,目断天山斜照。”清·娥川主人《世无匹》第九回:“恨豺狼,赚蛾眉,黑陷难禁,何处望佳音?恼杀了愁潘病沈,望苍苍,空泪零。”清·吴斐《水龙吟·秋声》词:“叹当年多少,愁潘病沈,只为着、秋声瘦。”清·张希傑《沁园春·自题问月图》词:“鬓类愁潘,身如病沈,辜负卿卿降彩霞。”清·吴斐《水龙吟·秋声》词:“叹当年多少,愁潘病沈,只为着、秋声瘦。”

【愁潘瘦沈】清·陈维崧《摸鱼儿·蓴》诗:“长安道,惆怅愁潘瘦沈,谁忺涞酒初窨。”

【瘦沈愁潘】明·曹元方《翠楼吟·中秋约天岫小饮》词:“还须醉,瘦沈愁潘,那堪憔悴。”明·陈尧德《卖花声·冬暮客怀》词:“岁暮北风寒,雨雪珊珊,小楼惆怅倚栏杆,肠断放人书一纸,瘦沈愁潘。”明·许论《卖花声·冬暮客怀》词:“小楼惆怅倚阑干,肠断放人书一纸,瘦沈愁潘。”清·仲恒《忆秦娥·秋叹》词:“银蟾圆,家家此际竞追欢,竞追欢,才人气短,瘦沈愁潘。”清·郑方坤《金菊对芙蓉》词:“天涯失路人倾盖,多应是、瘦沈愁潘。”

【沈瘦潘愁】元·王和卿《仙侣·醉中天·〈别情〉》曲:“瘦了更加瘦,愁了更添愁,沈瘦潘愁何日休。”

【沈腰潘貌】明·陆宏定《贺新郎·病中偶成》词:“寿夭穷通同日尽,问此梦谁能宽,且莫惜、沈腰潘貌。”

由上种种,可见徐氏词中的这个“沈鬓”,是这两个典故合而并用的结果,是“沈腰潘鬓”一词的省文。

但这个“沈鬓” 一词,历代文人并不见用,可谓徐氏独创而首用。

徐氏在词中来表示他憔悴的面容,本来完全可以直接用“潘鬓”这个常用的形式就足够了,但为何还要独创这一生僻的词语呢?岂不是故弄玄虚?原来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一来是他为了加重描写的语气来更加突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于是并用了这两个典故,另一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那就是词作的格律规定逼着他不得不这样。

        按《满江红》词牌的格律,这一联是: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符号表示平丶仄二声的字均可用。

“潘”是平声字,那么在这个位置上不能用,而“沈”是仄声字,正好对号入座。于是作者在这儿灵活地用了这个“沈”字首创这一“沈鬓”的用典形式,情有可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458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54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17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62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4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6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9评论 0 20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7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0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85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9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2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04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08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