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还是那个红楼梦,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我了


文 | 李小墨

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十年前上高中的时候。

最初读它是为了应试。我们福建高考的语文是自主命题,不考拼音、字词、病句之类的内容,但非常重视经典阅读,红楼梦是备考的重头戏。

老师经常跟我们强调某一年的高考,红楼梦相关的题目占了多少多少分。除了考重点情节描述、人物形象分析这些内容,测试题目竟然细到要知道芳官、藕官这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分别都派给了哪个主子!

所以我读得非常细,红楼梦的情节都烂熟于心。我很少回头看读过的书,更不要说是读得这么细的一本书了。

但后来看到张爱玲说她每隔几年都会把红楼梦从头看一遍,每次印象稍有点不同。其他人也说不同年龄看会有不同的观感。我好奇心就上来了,该知道的我都知道了,还能有什么不同呢?所以暗暗决定,等过几年一定要重新看看红楼梦,看看是否真的会有所不同。

严格说起来,我这次不算重读红楼梦,我读的是《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我好像已经耐不住性子重新读一遍红楼梦了,但这本一个章节一个章节详解红楼梦的书却带我重温了一遍红楼梦。

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芍药花,宝玉作弊,香菱学诗,晴雯撕了扇子……记忆全部苏醒了过来。

然后我猛然发现,真的不同了,十年了,红楼梦还是那个红楼梦,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我了。

1、对小说鉴赏的角度和兴趣不同了

十几岁的时候鉴赏红楼梦,主要是看上它绮丽的文句。那个时候喜欢攒句子,总想攒点华丽的句子、优美的古诗词用到自己的作文里。

看书的时候,别的一概不管,就拿个小本本专心致志地抄句子。比如写王熙凤的“粉面含春威不露”,写宝玉的“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写林黛玉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在我这个初学写作的学徒眼里,通通是惊为天人的厉害句子。

那个时候也听老师分析过红楼梦作为小说的精妙高明之处,什么红楼梦草蛇银线伏线千里啦,出场人物数百却人人不同、个个鲜明啦,可是心里却体会不到这些好处,也不关心这些东西。

但现在不同了,我很想知道曹雪芹到底做到了什么其他小说家做不到的事情,红楼梦得以被推为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这也是我想看《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的原因,我不太喜欢看考据派红学研究者的东西,我希望小说回归小说本身。而这本书是从小说家的角度去欣赏红楼梦。白先勇自己就是个小说家,他创作的时候经历过写小说的种种难处,所以他懂得欣赏红楼梦作为小说的精处。

我大学读的是新闻,有个专业老师曾经提醒我们:你们既然学了新闻专业,就不能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受众去看新闻,而要习惯从传播者的角度去分析内容,问一下自己,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这条新闻。

后来我果然养成了这样的思维,看到新闻马上会想:这个记者去了哪些现场,采访什么人物,都问了什么问题,他的消息源可不可靠?他写得够不够客观中立,够不够简洁清晰,够不够有现场感?他为什么选了这个选题,这个选题的新闻价值在哪里?

小说家看小说家也是一样的,可以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

林黛玉第一次在小说里出现的时候,只有淡淡的几句,只说是贾雨村的一个女学生,自幼身体不好,刚开始真看不出来这是女主角。

白先勇对此特别欣赏,他说,第一女主角出场是大戏,如果是二流作者,必定等不及地哗啦啦写很多。但曹雪芹却在等,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因为贾雨村最看重的是争功名、攀关系,林黛玉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很弱的,不重要的人。所以从他的视角,无法给林黛玉一个精彩的出场。


小说到四十九回的时候,呼啦啦跑出来一堆表亲戚,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琦、薛蝌,这些人着墨不多,我看到时候很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

白先勇说,这就是龙套的作用。之前大观园已经做过海棠诗、菊花诗了,现在冬天来了要即景联诗,如果还是那群人,就重复了,而且整个不够热闹。戏台上只有主角就会空空的不好看,一个场景需要主角,也需要龙套把整个场面撑起来。

同时,红楼梦写的是盛极而衰,这个盛除了贾府作为府邸的气派、吃穿用度的讲究,还体现在人丁兴旺,这里添了这些人是为了写尽人丁之盛。后来的衰,最哀伤的就是这群人七零八落,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

对于伏线千里,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契科夫说,写小说,如果你第一页写了一面墙上挂了一把枪,你在写了两三页之后,这个枪还没用上的话,就快点把他拿掉。没有用的枪,没有用的细节都是多余的。而曹雪芹写的东西,后面一定有用,这就是他的天才之处。

也因为这一点,白先勇认为后四十回是曹雪芹自己写的,因为从小说家的角度看,后四十回把很多铺出去的线很好地收回了,而且高潮迭起。写小说的时候收线其实是很难的工作。白先勇说,如果真是他人续写,文才需要在曹雪芹之上。续写比自己写更难。

而部分情节和第五回揭示的命运有不吻合之处,是因为后四十回是曹雪芹未定稿前的某个版本,毕竟曹雪芹曾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他比较认可的理论是,曹雪芹后面的稿子遗失了,后来编修的人又一点点的收回来,可能有一些未定稿是高鹗修订的。

主流红学认为,后四十回是续写还有一个依据是文风大变。张爱玲就说:“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续的。怪不得!也没深究。”

所以作为骨灰级红楼迷,别人问她人生有什么遗憾,她说: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但白先勇认为,整个文风大变是处于情节需要,贾府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笔触必然要萧索。

我更愿意相信后四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只不过是修订过程中的某个不完善的版本。

张爱玲把红楼未完列为人生三恨,我也讨厌把红楼梦看成一个没有结局的小说。这是我不想要的缺憾,就像我不希望天才诗人王勃那么早逝,不希望黄家驹意外身亡一样,列在“如果不这样就好了”的清单里。

2、对人物的体察全然不同了

十几岁的时候,阅历还不够,总是爱憎分明,可以轻易地说出喜欢谁,不喜欢谁。现在,开始理解人性的复杂,开始对别人的痛苦有同理心。

以前虽然同情林黛玉,可是不喜欢她内心那么敏感多疑,处事那么小心眼,说话那么尖刻,甚至觉得这是性格缺陷。比如周家的送宫花,最后才送到林黛玉。她冷言冷语地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但现在我能理解她作为一个孤女寄住在大家族的处境,这是她的自我保护方式,她真的不能有半分退让。

贾府绝对不缺看菜下碟的刁奴,想一想,迎春是贾府正经的小姐,尚且被底下的刁奴欺负,服侍她的人都敢把她的贵重的首饰典当不还,如果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像迎春一样怕事、懦弱、退缩,会被欺侮怠慢到什么程度?

林黛玉无依无靠,唯一凭仗的就是贾母的疼爱,所以她非常小心,有一个细节是,她需要吃燕窝补身子,但不敢去要,也不敢麻烦厨房,最后还是宝钗偷偷给她送。

吃吃饭写写诗的快乐生活背后,其实是暗流涌动的豪门日常。

我想起了亦舒写喜宝降服下人的手段,包养喜宝的勖存姿在英国请了一个女管家照顾喜宝,其实也是监视,女管家会向勖汇报喜宝的一举一动。其实这样一来,女管家就有了某种控制的权力,稍不注意就可能骑到主人头上来。

看透世情的喜宝一见面就跟她说:从今天开始,我是你的主人,你一切都要听我的。出行,坚持不和女管家坐一辆车子,一定要另找一辆小车给女管家。同时,又施以小恩小惠加以笼络。

这种事就像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以前也不喜欢宝钗,觉得她有心机,处处笼络人心,害得宝黛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现在觉得她充满可敬可赞的地方。

她是悄悄给黛玉送燕窝的宝姐姐,是湘云夸下海口要请客却没钱的时候替她张罗的宝姐姐,是宝玉挨打后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的宝姐姐。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宝黛不能在一起,可是换位想,如果我是贾家的决策者,我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贾家选媳妇,不止是在给贾宝玉选爱人,更重要的是给贾府选一个可以挑起管家担子的少奶奶。所以这个人个性上要沉稳,坚韧,能容人,能协调好非常复杂的关系,要有管理才能,要身体健康,而这些都是林黛玉所不具备的。

这种同理心甚至可以放到贾环身上。以前多么讨厌贾环啊,他心眼坏,心胸狭窄,故意把蜡烛往贾宝玉脸上招呼,还喜欢打小报告,告刁状。

可是如果生活在一个多子女家庭,你就能理解贾环的痛苦。当得不到疼爱,合家上下都否定他的时候,他当然嫉妒,当然有攻击性。不信想一想二胎孩子出生,大孩对二孩的敌意。

有人说,初老的症状就是开始喜欢说:哎,大家都不容易。也许是我老了,现在我的眼睛看过去,人人都不容易。

被宝玉厌恶的婆子媳妇,年轻的时候何尝不是风流灵巧的俏丫头,古板严肃的贾政,年轻的时候何尝不是诗酒放荡、清风朗月、天真未凿的少年人?

从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到最后落了片白茫茫真干净,出场了多少人物,发生多少故事啊,

那个雨中在地上不停画蔷字的龄官;那个喜欢扮男装、诗才敏捷、醉卧在花丛中的史湘云;那个听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牡丹亭唱词心动神摇的林黛玉;那个跑到老远祭奠性烈跳井却早被人遗忘的金钏儿的贾宝玉。

还有,带着板儿初见王熙凤小心翼翼的刘姥姥,生日喝醉后听见丈夫偷奸骂自己的王熙凤,挨了宝玉窝心脚的袭人,想从舅舅药铺佘一点名贵药材去讨好王熙凤却要看舅妈脸色的贾芸,那个虽然是主子却谁也不待见的贾环。

人生有总总的无奈,现在,生活的百般滋味以及那些曲折幽微的心理,好像都能进到心里了。

3、对人生选择的态度不同了

其实还有一点不同。

书里贾宝玉讨厌经世致用,对学八股文考取功名嗤之以鼻。十几岁的时候,我会跟着去反感贾政的那一套,好像只有像贾宝玉一样最后大彻大悟才是正确的选择。现在看,贾政他们劝贾宝玉读书,和我们现在劝一个高中生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并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我觉得,不存在正确的人生。有的人按部就班读大学找工作,有的人等不及毕业就下海创业了;有的人选择去大城市广奋斗,有的人就喜欢在舒服的小镇安身;有的人选择在官场、商场、职场贴身肉搏,有的人就喜欢旅行、养花、做陶艺。

真实的人生不止一种选择,也没有标准答案。

二十几岁看红楼梦,和十几岁那么不同,到了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五十几岁,八十几岁又会怎么样呢,好期待呀。

-The End-

李小墨

前海南特区报记者,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就写篇干货读书笔记,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我们一起读书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881评论 4 3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052评论 1 30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0,598评论 0 2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407评论 0 21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823评论 3 29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872评论 1 22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037评论 2 3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505评论 1 24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745评论 2 25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233评论 1 26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568评论 3 26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231评论 3 24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41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39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954评论 2 28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784评论 2 27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