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读书营-60-完美主义

10月30日 星期一 天气晴

10月30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第60个学习日。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小理论,叫做“完美主义”。

生活中总有人会对你百般苛求,你也许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Ta总是对我所做的一切都百般挑剔?一旦我做的事情不能令Ta感到满意时,Ta就会说是我能力不足、是我不够好。和Ta的相处,常常让我陷入莫名的恐慌和无助,恐慌自己一不小心又做了令Ta不满意的事,也因为始终都无法令他满意而感到很无助。”

这个Ta,有时是父母,有时是伴侣,也有时是亲密的朋友。其实,当一个人对任何事、任何他人都要求得无比苛刻时,往往是因为在Ta的心里,对自己也有着同样苛刻的要求。而这些苛刻的要求,通常源自于Ta内心对“完美”的渴望。

比起很多其他问题,完美主义在许多人眼里常常并不是个“问题”。还有些人,甚至会用略带炫耀的口吻说道,“我的缺点,就是太过完美主义”。然而,他们也许从未真正明白什么是“完美主义”,以及人们可能需要为“完美”所付出的代价。

完美主义——一种对完美的渴望,一种对缺憾的恐惧

完美主义被看作是一种人格特质,它影响着人们在思想、情绪、行为上,表现出一种力求完美的倾向。

表现出“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人,即“完美主义者”们,总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总是力争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与此同时,他们还会要求身边的人也都要是完美的。在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对完美的渴望和对缺憾的恐惧。

当然,这世界上的很多人也都渴望完美且害怕缺憾,但不同的是,完美主义者对于“完美的渴望”和“缺憾的恐惧”都是极致的。“高标准”与“缺陷感”的两大特点,可以被用来描述他们的这种极致的渴望与恐惧。

高标准:对完美的渴望

完美主义者对完美的极致渴望,体现在他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与表现的极高要求上。不仅如此,这种高标准还是不断提升的,他们会在达到了某些既定的标准之后,对自己或他人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高标准就会激发他们表现得比别人更自律(也会希望他人也能够自律),也不断试图做得比别人更优秀、更成功。

缺陷感:对缺憾的恐惧

完美主义者们普遍认为“完美”是可以实现的。一旦出现不完美或者有缺憾的状况时,他们就会认为这完全是“人”的责任,是由于自己或他人自身的缺陷。

* 完美主义者有3种类型

心理学家们按照完美标准的来源(源于自己 or 他人的期望)和实施对象(要求自己 or 要求别人)将完美主义者们划分为三种类型:社会指定型、他人指向型和自我指向型完美主义者。

1. 社会指定型

社会指定型完美主义者认为,自己之所以追求完美,是因为社会上的其他人,尤其是重要他者,如伴侣,父母等,都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并且他们会以一种极高的标准对自己做出评判。不同于另外两种类型,这类完美主义者的完美标准来自于外界。

社会指定型完美主义者认为,只有自己在他人眼中是足够完美的(自己符合他人的期待),别人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只有我做得足够好,他们才会喜欢我”因此,他们也会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或更好的对待,而努力讨好、取悦他人。

2. 他人指向型

他人指向型完美主义者,顾名思义,指的是完美主义者将对完美的苛刻要求指向了他人,即以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在他们看来,身边的人是否完美,对于自己的“完美”也很重要,因此他们会毫不客气地对他人的行为与表现评头论足。

因此,在周围人的眼中,他人指向型的完美主义者往往是刻薄的、充满敌意的、愤世嫉俗的;而这类完美主义者自身,又会觉得其他人都是不可靠的、不值得信任的,会时常忍不住抱怨“为什么这世界上的其他人都那么不靠谱?”,他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孤独。

3. 自我指向型

这类完美主义者,对自身有着苛刻的要求,并且当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时,他们便会极为严苛地批评与责难自己。不同于前两种类型,这类完美主义者通常有更为强烈的成就动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成就、避免失败。

完美主义的家庭成因

尽管研究发现,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可能与先天基因及文化环境相关。但在这里,我们主要想谈一谈家庭对于完美主义特质形成的影响。

1. “身为我的孩子,你怎么能够不完美”

过于严苛的家庭教养,会让孩子感到无论自己做得再好,也都无法达到父母心中理想化的标准。“还行。不过我相信你下次还能做得更好…”——这是当子女向严厉的父母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最常得到的反馈。而这种反馈,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有更努力,才能得到父母乃至周围人的认可。

逐渐地,这种取悦父母的需求就会被内化,形成孩子自身对于完美主义的苛刻标准。

另一方面,严苛的家庭教养也反映了家长自身的焦虑和完美主义倾向,对于孩子的苛责,其实也反映了这些家长内心对于自己的苛刻要求——“我的孩子的不够完美,也就是我的不完美”。

2. “我对你要求高,以免你在外被别人挑剔”

另一些孩子完美主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这些父母希望通过自己对孩子的挑剔,来“避免”孩子在外遭受别人的挑剔。过度保护的一种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对孩子生活的入侵,包括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替孩子做决定等等。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高度侵入式”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将孩子塑造成为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那些所谓“侵入式”的家长们在实验的拼图游戏过程中,更经常纠正孩子的错误,甚至直接帮助孩子完成拼图,而他们的孩子则在三年后的跟踪研究中,表现出更多的自责、低自尊,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对错误无法容忍。

研究者们认为,父母过度保护、侵入式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害怕失败,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害怕让父母失望,也觉得周围的世界都对自己有着自己无法企及的高要求。

3. 不容许犯错的家庭氛围

父母自身的完美主义倾向,对于自己和家人的一丝不苟,也会营造出一种“错误是不被允许”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逐渐观察并学习到对自己和/或对他人的苛刻。

完美主义的负面影响

除了那些真正被完美主义困扰,以及被伴侣的完美主义所困扰的人,大多数人很难理解完美主义的破坏力有多么大。很多人抱怨他人对自己过分苛刻,然而很多时候,完美主义者自身也备受煎熬。

1. 不幸福的亲密关系

完美主义者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表现得过分敏感,对于另一半的意见或看法,他们总会觉得对方是带有攻击性的。因此,他们也会表现得更自我防备,通过对伴侣的疏离来避免不完美的暴露。

不仅如此,他们也会以“理想伴侣”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对方没有达到ta的要求,就会失望,甚至发脾气、指责对方,长此以往,就会使得伴侣感到身心俱疲、不堪重负。

研究也发现,相比于没有任何一方是完美主义者的夫妻,至少有一方是完美主义者的夫妻中,不论是完美主义者自己,还是他们的伴侣都对这段婚姻的满意度评价较低。

2. 负面情绪

由于过分担心错误的出现,害怕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也常常因为一些疏失就过度自责,完美主义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 自杀

负面的情绪以及总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完美”,就很容易让完美主义者产生绝望感与无助感,从而使他们产生自杀的想法。同时,完美主义者们通常更为谨慎行事,善于计划,能将自己的意图和准备隐藏的更好。这就意味着,一旦一个完美主义者决心结束生命,ta的特质会让这件事情更容易成功。

完美主义者的十条标准

我们根据学界现有的对完美主义者的描述,总结了完美主义的10条典型表现。如果你认为自己遇到了其中的大多数,那么你可能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1. 自我价值源自于成就。任何一个不如预期的表现,都有可能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2. 决不允许错误的出现。错误是能力不足、自身缺陷的证明。对于过去的错误或是任何一个小的错误都耿耿于怀。

3. 拒绝做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

4. 不懂得放手,直到做到“完美”为止。

5. 于你而言,世间所有努力的结果,就只有成功或者失败,并不存在一种所谓的“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的中间状态。

6. 对于成就,也并不想庆祝,总觉得自己下次可以做的更好。

7. 对任何人都充满戒备心,总觉得别人在批评自己。

8. 对其他人也有很高的要求,身边的人也都觉得你很挑剔。

9. 尽管知道力求完美要付出代价,但仍然觉得这是成功所必须付出的。

10.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掩饰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觉得自己有大量的“不完美”。

面对完美主义,我们该怎么办?

完美主义不仅不能带来成功,还可能对人们的亲密关系、情绪等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接下来的建议可能可以帮助你与自己的完美主义,或者与完美主义的伴侣更好地相处。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1. 意识到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到完美。人是生而不完美的,我们总是在不停地犯错又不停地修正错误中度过这一生的。承认这一点,才能让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意识到自己表现出的完美主义倾向,从而也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那些完美主义的想法、行为和感受。

2. 为成功而努力,但学会为“足够好”而感到满足。

承认“完美”状态的不存在,并不等于拒绝为成功而努力。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完美主义”,指的是在为成功而努力的同时,学会为“足够好”而感到满足。

当自己取得成果的时候,给予自己奖赏或鼓励,让自己学会为成功而庆祝;当自己尽力了结果却不如人意的时候,应该为自己的全心全意的付出而感到满足,这边是一种“为足够好而感到满足”的状态。

你可以通过记日志的方式,帮助记录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己出现的“完美主义”的想法、行为或感受,同时,思考什么才是相对的 “足够好”的状态。当自己能够做到为“足够好”的状态而感到满足时,给予自己一些小奖赏。

如果你的伴侣是完美主义者:

1. 首先你需要明白,你的快乐是建立在你自己的行为与选择之上的。换句话说,离开或留下,选择权都在你的手中。Ta的确需要学着接纳不完美,但并不是你的责任非要留下教会ta这件事不可。

2. 你需要明白,完美主义可能让ta变得很挑剔,但完美主义也并不是他们的错,如果你选择留下,比起互相责怪,你可能更需要学着与ta的完美主义相处。另外,比起对伴侣进行期望管理,看到ta完美主义背后的动机更为重要,比如ta也许需要关爱、接纳。

3. 另外,在抱怨对方是个完美主义的同时,也许你也需要警惕,自己是否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把对方的一些合理的建议当成了一种挑剔,过分敏感和自我防备也是完美主义的一种表现。

今日电影推荐:《辩护人》豆瓣评分9.1宋康昊主演





10月30日读书心得

一、走近契诃夫

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

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19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契诃夫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人物生平

1860年,契诃夫于1月29日诞生于俄国罗斯托夫州亚速海边的塔甘罗格。在家里活下来的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农奴,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契诃夫的祖父叶果罗夫·契诃夫当上了自己所从属的地主家的糖厂经理,并陆续积累了一笔钱,终于在1841年为自己的全家赎了身。契诃夫的父亲帕维尔·叶果罗维奇·契诃夫获得自由后娶了一名名叫叶夫根尼娅的服装商人的女儿,在塔甘罗格当杂货店店主。对东正教十分虔诚甚至于狂热,这对契诃夫后来的的悲天悯人有着很深的影响。

父亲的商店经营惨淡,这使得契诃夫从小生活艰难。父亲对孩子非常严厉,经常打骂。尽管如此,契诃夫对父母始终非常孝顺。他的母亲经常给儿女们讲故事,而且讲得很好。她讲的主要是她和她的服装商人父亲在整个俄国旅行的故事。契诃夫从小就喜欢喜剧和表演,这为他后来的剧作家之路埋下了基础。契诃夫后来曾说:“我们的天赋源自我们的父亲,但我们的灵魂源自母亲。”1867年,他进入当地的一所希腊小学读书。

1879年,契诃夫完成高中学业,前往莫斯科和家人团聚。在这里他获得了奖学金得以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这年年底,他写成了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这是他的处女作。

1880年,由于家境困难,契诃夫开始以文学记者的身份为一些幽默刊物写些短小的幽默作品,借以维持生活,他就这样开始了文学生涯。这些搞笑作品艺术价值不是很高,但可读性很强,而且也能见容于当时的书刊检察机关。他逐渐拥有了一批读者。渐渐地,他的名声开始传播。不过,他早期的幽默作品中也有一些针砭时弊、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和世态人心的佳作。1880年3月,他将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发表在《蜻蜓》杂志上,成了他的成名作。当时他正在上大学一年级,文中讽刺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自命不凡的旧式地主的愚昧无知,发表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很明显,他受到了当时俄国大量流行的幽默杂志的影响)。此时他写得很快,作品数量很多。很快不少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爱挖苦人的作者,他也引起了一些著名作家的关注。他开始以文学记者的身份给《蜻蜓》、《花絮》等杂志投稿,用的是笔名。他在成名之后继续着自己早年的这一习惯。1880年,他的处女作发表之后,他结识了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并成为至交。

1885年,他创作并发表了《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现代小品)》、《客人(一个场景)》、《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等短篇小说名篇。他也开始尝试创作剧本。

1883年,他发表了一些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名篇:《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务员之死》、《不平的镜子》、《谜一样的性格》、《站长》,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国文坛的地位。

1884年契诃夫大学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和行医执照。这一年,他又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名篇:《文官考试》、《戴假面具的人》、《变色龙》《外科手术》。他在《变色龙》中将其讽刺手法使用的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开始转向劳动者的困苦生活,艺术性也不断提高。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墨尔波墨涅的故事》里面收集了六个在幽默刊物发表过的短篇小说。该书的出版坚定了他文学创作的决心。此前他在大学毕业时曾给自己这样定位:“医生是我的职业,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1886年,他发表了《太太们》、《幸福的人》、《在别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艺术品》、《白嘴鸦》等短篇小说,以及《苦闷》(Тоска)、《凡卡》(Ванька)和《食客》、《校长》等系列短篇小说。这里面的《苦恼》和《凡卡》是其早期创作的一次思想和艺术上的飞跃,他在里面不再写幽默故事了。接着,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莫特利故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苦恼》、《凡卡》,尤其是前者,讲述一个失去了儿子的老马车夫无处倾诉自己的苦闷,只好向自己的马倾诉的故事。这部作品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后来被众多名家一致赞赏。

新西兰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甚至曾说“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而《苦闷》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这一年,一个不起眼的名叫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维奇·格里果罗维奇的作家发现了契诃夫的才华,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肯定他的文学才华,他鼓励契诃夫充分发扬他的这一天赋,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才华,使他自己的创作态度更加严谨,多写有意义的作品(此人因此而被称为“著名作家”)。契诃夫深受启发,开始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写作,以后逐渐写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的佳作。这一年,他写出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

1887年,由于过度劳累和健康不佳,契诃夫前往乌克兰东部旅行。旅行归来后,他写了中篇小说《草原》(Степь)。也是这一年,他的创作高峰到来了。这一年,他发表了《伤寒》、《吻》、《沃洛嘉》、《祸事》、《婚礼》、《逃亡者》、《无依无靠的人》等优秀的短篇小说。他也发表了通俗喜剧《蠢货》和四幕喜剧《伊凡诺夫》。接着,他出版了小说集《在黄昏》,在这本书中第一次署上了真名,并把这个集子献给了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维奇·格里果罗维奇。

1888年,他把中篇小说《草原》(Степь)发表在严肃的文学杂志《北方导报》(Северныйвестник)上。这部作品颇得好评,标志着他告别了喜剧性小说的创作,是他成熟的标志。他被俄国科学院授予“普希金奖金”。然后,他创作完成了另一短篇小说力作《精神错乱》。

1890年4月到9月,契诃夫只身一人,先坐火车,后骑马、乘船,来到政治犯流放地库页岛进行实地考察。库页岛上地狱般的惨状和西伯利亚的城市的贫穷给契诃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逐渐改变了不问政治的心态,开始著述揭露沙俄专制制度下的内幕,著名的中篇小说《第六病室》(Палата№6)和报告文学《库页岛旅行记》均是这次考察之后的产物。这一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贼》、《古塞夫》。

1891年,他创作并发表了短篇小说《村妇》、中篇小说《决斗》、独幕笑剧《纪念日》,其中《决斗》是文学史上第一部向列夫·托尔斯泰的“勿抗恶”观点进行挑战的文学作品。这一年后,契诃夫将重心转向戏剧创作,但没有停止小说创作。

1892年,他创作并发表了《跳来跳去的女人》、《邻居》和《第六病室》(Палата№6)。《第六病室》表现的是重大的社会课题,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反对对人民群众的精神的摧残,作品语言朴实无华,气氛压抑,文笔精致,但是思想深刻。列宁在年轻时读了这部作品后“觉得可怕极了”,觉得他“自己好像也被关在六号病房里了”。《第六病室》标志着契诃夫创作的转折,是他在库页岛之行后的一大成就。从此以后,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具有了更强烈的社会性、批判精神和民主精神,艺术性也没有丝毫的减弱。《第六病室》还秉承了《决斗》的精神,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勿抗恶”思想进行了更猛烈的冲击。这一年,他进行了一次出国旅行,到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巴黎游历。

1893,他在照顾病人时感染了肺结核(当时的肺结核几乎是不治之症),为此,他到尼斯修养。

1896年,喜剧《海鸥》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失败,在舆论的批评声中,失望的契诃夫曾一度发誓永远不再创作剧本。接着,他发表了中篇小说《我的一生》。

1898年,他加盟莫斯科艺术剧院,结识了高尔基,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两人经常在一块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情况,并研究如何为俄国的戏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他开始与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等人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做出了重大改革。他也帮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成了自己的戏剧理论。这一年,他完成并发表了中篇小说《姚内奇》(Ионыч),对“人变庸人”的过程作了深刻的艺术展现。然后,他创作和发表了“短篇三部曲”:《醋栗》、《套中人》(Человеквфутляре)、《有关爱琴的故事》。这三部小说对社会上的庸俗现象和僵化的思想进行了嘲笑和批判。

这些作品体现了契诃夫小说的特色:不追求情节的吸引人,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让人物的不同性格形成冲突与矛盾,进而反映社会现实。这使得他的短篇小说可以给予读者以思考和长期的深刻印象。在具体描写上,他认为:“越是严密,越是紧凑,就越富有表现力,就越鲜明。”列夫·托尔斯泰因此非常推崇契诃夫,说:“他就像印象派画家,看似无意义的一笔,却出现了无法取代的艺术效果。”高尔基也曾说:“俄罗斯的短篇小说是契诃夫同普希金、屠格涅夫一道创立的,他们都是‘不可企及’的。”

1904年5月,他出现了严重的哮喘,为此,他于6月赴德国疗养,出现了心力衰竭。7月15日(俄历7月2日),契诃夫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运回俄国,后葬于莫斯科。

文学成就: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创作特点:

契诃夫的作品题材多样: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苦恼》、《凡卡》等);有的写出了小人物的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等);有的激烈地讽刺了见风使舵的奴颜媚骨(《变色龙》等);有的刻画了沙俄专制制度卫道士的嘴脸(《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有的揭露了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压制及其保守和虚弱(《装在套子里的人》等);有的针砭了追求虚荣、庸俗无聊、鼠目寸光的人生哲学,并对“人变庸人”的过程进行了艺术化的表现(《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姚内奇》等);有的揭示了专制制度下阴森可怕的俄国社会状况(《六号病房》、《库页岛旅行记》等);有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俄国飞速发展后,人民却没有得到幸福,贫穷也没有被消除(《一个女人的天地》等);有的反映工农阶级的斗争(《樱桃园》等);还有的以婚外恋为题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从而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的生活的讨厌(《邻居》、《带狗的女人》等)。高尔基曾对《变色龙》有过这样的评价:“一个荒唐的时代,一个善变的警察,一条无辜的狗,一群无聊的人。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高尔基还对契诃夫做过这样的评价:“只需一个词,就能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造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

人物点评:

随着文学的发展,世界文学评论家喜欢把那些优秀的短篇小说家说成是某方面的“契诃夫”,以致一些优秀的作家往往被冠以“契诃夫”称号,比如,美国短篇小说家约翰.契弗就被公认为是“美国郊外的契诃夫”,而爱尔兰短篇小说家威廉.特雷弗则被称为“爱尔兰的契诃夫”,美国作家卡佛、耶茨,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巴尔亦在不同程度被人称为契诃夫。为什么会产生此种现象?主要是契诃夫的小说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直面现实的笔触,契诃夫一生以短篇小说为主,他创作态度严谨,重视文学的写生,笔下一草一木无不栩栩如生,刻画心理亦往往入木三分,是世界短篇小说巅峰之一,并成为短篇小说的代名词。

契诃夫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忘的或是抒情意味极浓的艺术氛围。他采取简洁的写作技巧以避免炫耀文学手段,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托马斯·曼说道:“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整个欧洲文学中属于最有利、最优秀的一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说道:“我愿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的确,契诃夫的作品有着“文短气长”的简洁,这主要得力于他在揭示人物性格时一针见血的形象化点染及开门见山的创作笔法。其许多作品都被视为经典广为传阅。他的作品在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占有着极重要的地位。

对可怜的人、可怜的生活的善意的嘲笑,使得契诃夫的作品具有喜剧性。19世纪80年代,也就是契诃夫刚开始创作时,俄国大量流行的幽默杂志对他影响很大,他的作品里逐渐形成了一种机智幽默,略含讥刺,平而不淡,浓而不烈的风格。经常就是这样:由于人物本身有着某种滑稽可笑的东西,同时他又遇着了不和谐的环境,他的行为、动作,他的思想、心理无一不显得可笑,这便给作品奠定了幽默的基础,增加了喜剧的成分。契诃夫最擅长在平静的生活中看出事物的本质,因此被称为“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义”。他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进行仔细的心理描写,让读者从人物的行动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契诃夫把目光集中在小人物身上,从他们平凡的琐事中揭示出他们的庸俗习气,他们的不觉悟,他同时还写婚外恋,以求唤醒人们对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评论家称,他的小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说道:“我愿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契诃夫自己也曾预言他的作品将永久地拥有读者。他作为反抗沙皇暴政的作家,在中国一度风靡,然而如今在被称为“加拿大的契诃夫”的门罗一口气推出8个中译本的同时,他的书却依然在靠多年前的译本支撑局面。一方面是重视“严肃文学”的呼声嘹亮入云,另一方面是出版业漠然以对,是契诃夫过时了吗?是他已经被开除出“严肃文学”的领域了吗?还是我们说的“严肃文学”只是一个商标?

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童道明说:“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文学阅读更重视西方文学,然而西方文学界,却非常重视19世纪的俄国文学。在2007年春天,来自英美等国的作家应约荐举他们最喜爱的十部文学作品,有125位作家参与其事,有544部作品榜上有名,托尔斯泰作品第一,契诃夫小说名列第九。

二、契诃夫《变色龙》赏析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是哆嗦。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内容简介:

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随从穿过集市广场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原来,金银匠赫留金想用烟蒂去烫一只无家的小狗的鼻于,却被小狗咬了手指。见来了督警,于是便向他告状。一开始,督警奥楚蔑洛夫很是公正和严历,“好的……是谁家的狗?我不会袖手不管。”大声斥骂养狗的人,并要把小狗处死;当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日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立即改变态度,“莫非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一点点大,你却是个彪形大汉!”并警告赫留金不要玩花样,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时,他的随从说,好像这不是将军家的狗.他又开始“复色”,说“这样的小贱种,怎么会是将军养的”,说是该对“它进行惩罚的时候了。但又有人说好像在将军家看到这条狗时,他又说:“赫留金你这个笨蛋,都是你自己惹的祸!”他一变再变,当最后从将军家厨师口中得知这是将军的狗时,他马上大声赞扬小狗是“灵巧的”,“张嘴就咬了这家伙的小指头”。处置完“事件”,他对赫留金说:“我还会来收拾你的!”又继续巡逻了。

创作背景: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作品赏析:

一、取材平凡真实

契诃夫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从平常小事着手,在平凡真实的材料中挖掘素材,叙述故事,展现人物内心。反映现实是他创作的出发点和一直的追求。他的小说奉行的是现实主义或者说是批判现实主义。他关注小人物,喜欢写小人物,写平常人的平常病态,希望引起人们对自己病态生活的厌恶,期待引起疗救的效果。

《变色龙》取材自平凡真实的生活。写的是一个巡警长官在街头广场处理一桩小狗咬伤人的手指一事的过程。这是最平常最真实不过的一个小场景,就像是刚刚发生在当时的隔壁街上一样。正因为那些虚伪的民主政策和法令,警察们虽然不是现在的除暴安良维护治安的人民保护神,却也不是前几个时代蛮横骄纵随便殴打人民的恶棍了。他们媚上欺下,对待上级力尽拍马逢迎摇尾乞怜邀功请赏之能事;对付人民则搜刮欺压毫不手软冷酷无情。像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这个蛮横的警官媚上欺下的心理暴露无遗。因他出色的见风使舵的表现,被作家形象地比喻成“变色龙”。从此,“变色龙”成了一类人的代称。

二、语言精炼生动

高尔基对契诃夫做过这样的评价:“只需一个词,就能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造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契诃夫崇尚简单的写作,避免各种炫技似的写作手法和文学手段,以排除他们的干扰,希望以最简单的笔触写故事。所以,契诃夫的语言向来以精确简练著称,这使得他的小说和剧本都有一种“文短气长”的味道。这篇小说也不例外。

人物语言简洁而切合人物身份,又能揭示人物心理。“你竟敢咬人,该死的东西!”紧接着这一声激烈粗鲁的呼喊的是被咬者又一声诉求,“伙计们,别放走它!如今咬人可不行!抓住它!哎哟,……哎哟!”浓重的有仇必报、有债必讨的味道。请注意一个词:“如今”,这两个字透露出的信息是:在以前,狗咬人是可以的,是不能计较的,可是现在是不可以的。说这句话的人,有一种“翻身做主人”的感觉,有种空前的人权自主优越感。我们迫不及待要看看这个被咬者是个怎样愚昧的小市民了。果然,在用三条腿跑的小狗后面,追出来的人,是“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的坎肩”的首饰匠赫留金。在人们纷纷冒出来看热闹的时候,他更来劲了:“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好像他终于在一条小狗身上找回了失去已久的荣光和骄傲,终于做了一回强者。在奥楚蔑洛夫询问他小狗为什么咬人时,他说瞎话,说小狗是无缘无故咬他,以便能讹诈到一笔赔偿:“我的活儿是细致的。这得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我要有一个礼拜不能用这个手指头……”得理不饶人,斤斤计较的小市民心态暴露无遗。他力图争取周围人的应和:“法律上,长官,也没有这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遭狗咬,那还不如别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好。”这就有一种无赖的心理呈现出来了。他为了取得谈判的优势,搬出法令和自己的弟弟在当宪兵的事:“如今大家都平等了。不瞒您说……我弟弟就在当宪兵。”等到后来,当知道确实是将军哥哥的狗时,形势发生逆转,他再也不说话了,他的沉默是善于审时度势的庸俗小市民赫留金的理智选择。

人物对话十分生动。当听完赫留金的申诉,奥楚蔑洛夫忍不住要拿出他的威风来,义正词严地说:“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等到罚了款,他这个混蛋,才会明白把狗和别的畜生放出来有什么下场!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一副执法必严的好警察的样子,似乎他真的要主持正义了。可是,当他知道,狗有可能是将军家的狗的时候,马上换了一种脸色和腔调,和颜悦色地对手下人说:“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是他找着,还专程派人送上,那副赤裸裸的奴才相不用更多的语言来描绘了。后来,证实了那狗是来弟弟家过几天的将军哥哥的狗时,他又说:“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奴颜婢膝的样儿叫读者想吐,那奴性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与之前的义正词严相比,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脸。等到最后临走的时候,又不忘对赫留金威胁一句“我早晚要收拾你!”媚上欺下的性格展现无疑。这些对话精炼生动,无需更多描绘,人物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三、叙事冷静客观

这篇小说叙事冷静,不动声色,客观理性。在这篇小说里,契诃夫摆脱了前人那种“全知全能”的叙述模式。他不是故事的参与者,也似乎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像一个偶然路过的人,观察着这一出闹剧,把它如实地记录下来。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得更冷静客观,“观察”得更仔细。这见于小说中出色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显示和突出了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比如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这件军大衣有着很强的象征意味。它象征着奥楚蔑洛夫警察的特殊身份,有了这件“军大衣”,主人公就有了特权。这件军大衣是他威严的载体,他威吓平民的工具。小说中几次写到了军大衣。第一次,主人公穿着新的军大衣出场。这时候的军大衣表明了他的身份。之后是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第一个小高潮:人群中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这可能是将军家的狗。主人公心里大惊,瞬间仓惶无措起来,叫手下把他的军大衣脱下来,自我解嘲地说天气真热。这一细节,表现了他乍听消息之下的惊慌,脱掉军大衣是为了掩盖内心的惶恐。第三次,在听说不是将军家的狗之后,他又义正词严地说了一大通要处置小狗之类的话,这时候却有人说,小狗好像是将军哥哥的。他又一次惊惶了,心里开始发冷,他万万不敢得罪将军哥哥。他叫手下给他穿上军大衣,说“起风了”。又脱又穿,这中间不过是几句话的时间而已,天气没变,变的是这条变色龙见风使舵的嘴脸。在结尾的时候,他裹紧了军大衣走了。“裹紧”这个动作,是他下意识对自己身份的紧握,可以想象,此后他将继续他那媚上欺下的把戏。

比如主人公的出场,写他身后跟着巡警,端着一个箩筛,装满了栗子。这一个小细节,就看出他们干的是横收暴敛的勾当。街上呢,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小铺和酒店,无精打采地敞开着门,像一张张饥饿的嘴巴,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萧条的景象,正是沙皇黑暗残暴统治下的社会写照。小狗的出场,则是“用三条腿跑路,不住的回头看”,可见这可怜的小狗害怕成了什么模样。后来人们把小狗堵在了广场中央,契诃夫又对小狗做了细致的描绘:“白毛小猎狗,尖尖的脸,背上有一块黄斑,这时候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它那含泪的眼睛里流露出苦恼和恐惧。”把小狗的惊恐和可怜写得如在目前。读者读到这里不能不生发出怜悯之心,同时也就不得不对这一事件作出判断。可是作者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只是冷静客观地把这些写出来。整篇小说,作者退隐到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叙述,都是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完成的。

四、讽刺鲜明有力

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典型,讽刺了几大类人。第一类,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人。就是如奥楚蔑洛夫一样,听说是将军的狗就夸、听说是平民的狗就喊打的人。第二类,拿自己不当人、心甘情愿异化成走狗的人。奥楚蔑洛夫在小说里的种种表现,都是拿自己不当人的表现,他已经全然异化成了统治者的走狗、统治机器。第三类,官小架子大。在小说开始部分,奥楚蔑洛夫挤到人群里,冲着大家大声嚷嚷道:“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然后又呵斥赫留金说:“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好像他是钦差大人驾到,大家都要列队迎接一样。不过是一个小警官,竟然虚张声势摆出那么大的架子。形象地讽刺了官小架子大的人。巧设情节一波三折,消解叙事的严肃性,讽刺意味鲜明。情节设计上一波三折,先说是野狗,主人公就抖威风;一忽儿说是将军的狗,主人公就立马脱掉大衣,改变语气,夸狗咬的好;又有人说不是,主人公就变回义正词严的执法者;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主人公慌乱地说起风了穿上大衣,再夸小狗,并且使人送去,还要说是他找到特意送去的。这一情节的巧妙设计,让主人公在反反复复中见风使舵洋相百出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卑劣的媚上欺下的嘴脸。而这一场不小的闹剧,其实起因不过是一个小狗咬了逗它的人的手指头一下而已。这就消解了故事叙事的严肃性,充满了讽刺意味。高尔基曾对《变色龙》有过这样的评价:“一个荒唐的时代,一个善变的警察,一条无辜的狗,一群无聊的人。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




读后感:今天是训练营的第60天,今日小理论是:完美主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71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58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43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2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11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92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5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64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12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16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0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4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98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48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1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