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之原创060--《断舍离》让我清醒面对人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次接触“断舍离”几个字的时候,还是今年参加悦己读书会的时候听到的一个新名词。第一印象是这个肯定和高大上有关系,对我来说就是一件新鲜事物的诞生。我带着些许疑惑,带着一丝丝兴奋,充满着好奇在“当当网”上订购了一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买回来一直没有时间翻阅,因为确实是太忙碌了,这本书就这样一直安静地躺在我的办公桌上一个多月。直到,我彻底的被背景音乐----“工作”的人和事打败的时候, 我变成了 一个极度暴躁、毫无耐心、混身长满了刺的刺猬,影响到了家庭和孩子的时候,我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嘴巴里说不在意的一些事情,其实在我的内心里是非常看重的。比如领导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同事对我工作态度的看法,工作中我所展现出来的工作状态。。。。。。对我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只是因为我有一种能量,不能得到很好地释放,所以,一直憋屈着,强行将自己的那一股力量压抑在心里,不让别人知道,不许别人触碰。可是,那些东西一直都在,而且如影随行。最后,已经超出了自我控制的能力范围,我无法正常心态下去面对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所热爱的生活。直至彻底地爆发出来。。。。。伤及了我最亲近和最爱的一些人。。。。。。工作、生活限入一团乱麻的境地。。。。。。

        这个时候,我开始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我是否出现了木马程序,定格在人生中最艰难和梗阻的时期?我是不是该放慢自己的脚步,让自己冷静下来,直视自己的问题,做一回完全的清理,好让自己在不久的将来,轻装上阵。哪怕背景音乐已经让我不堪重负了,我还是对它充满了希望,因为我就在那里,无法改变自己满腹激情的本性,现在不被重视,不代表永远都不被重视,我会做好准备,迎接懂得欣赏我的那个人,也让那些刻意忽略我的人看看,是她们看走了眼!

        当我的清晰的发现问题的根源时,我静下心来翻开了早就应该打开的这本《断舍离》。书的第一面就与我此刻的想法不谋而合——“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 “张德芬”对这本书的推荐序。她是一位心理学作家,她第一本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我看了又看,她在书中很多的观念也来自于山下英子这本《断舍离》,灵感启发也出自于这本书中。可能我更喜欢张德芬这篇总结性的文章,她没有过多提到该书如何如何好,如何可以帮助别人。她只是写出了她自己的事情,她自己的经历,她对生活的态度,她的“断、舍、离”。正因如此,我坚信,这本书我买对了,我翻开它也许可以改变我的一生。。。。。。

        我的“断、舍、离”将从这一页翻开,我的新生活将从这一刻开始。

        书实际分为五章,我将书分为六章。因为前言介绍了什么是“断舍离”,对我来说这一章介绍和后面五章内容同样的重要。

一、什么是“断、舍、离”。

        张德芬的“断舍离”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艺术。(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我原来的生活一直是加法,加到不能再加了,我不停地学习新生事物,也带着儿子学习这培训那,同时还要求老公能够成为我所希望的那个样子,这些都让我和我身边的人喘不过气来。其实当我真正平静下来,发现生活不应该只有加法,反而需要做减法。

        用书中的一些方法,我首选衣柜,因为那里最能代表我现在的生活状态,里面全是我结婚11年来的回忆,但很多东西,我已经超过5年没有动过了,又舍不得丢弃,往往就是在找别的衣服的时候看了两眼,“哦,原来我还有一件这样的衣服啊,我打算什么时候穿,以后吧,总有一天会穿的。”可是那一天从未出现过。于是,我痛下决心,开始收拾衣柜,开始丢东西和送出一些东西。

        这段时间,通过整理房间,我发现自己不光只是整理了房间,我是在整理自己。当我一旦坦然面对了物品,也就坦然面对了自己。这是一次心灵静化的过程,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

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二、只要了解个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山下英子说:“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一旦了解了它的机制,你就能在瞬间燃起斗志,下定决心大干一场。”

        我所理解的是,第一步就是重新给自己定位。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我的年龄、我的容貌、我的社会地位、我的品位,家里哪些东西配得上我?着重说一下“配得上”,就是要结合我现在年龄和状态去判断,不符合年龄、身份、状态的,再好也不要留下。一定要清楚的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而且会使用的东西?什么东西我真的不会再看一眼,或是我真的不会再动它,也使用不上了的?一旦理清了这些,断舍离就非常容易了。

      因为有了自己的断舍离机制, 我对着衣柜也就不那焦虑了,挑出一件5年未动过的衣服,我对它说:“谢谢你陪伴过我,但是现在我不需要你了,我要将你送给更适合的人。”我做到了一次,那么接下来的二次、三次。。。。。。就更加容易了。当我将这些东西打包准备送人的时候,我不再是可惜或是舍不得了,而是感觉得到了一种解脱和轻松。我觉得这正是我要的那种感受。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当我清理了那些不符合我身份的物品后,我就开始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需要再收拾了,一切都是对的,我现在拥有的都是最好的。我因此而愉悦了的心情。

三、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在这个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里,导致我们无法丢弃的原因有很多,如:捡便宜心和折扣的陷井。以为自己因打折买了很多很便宜的东西,但是,可想而之,那些打折的东西你真的需要吗?打折买回来的衣服,你会像穿没有打折衣服那样爱惜吗?打折买回来的物品,你会像没有打折那样省着用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会对打过折的东西,下一个潜意识的定义,就是——“便宜货”,使用上也不会那么珍惜了。

        比如说囤纸巾,一看到淘宝、拼多多、唯品会、天猫打折,就忍不住买一堆,“有焦点就会有盲点”。当眼中只有折扣时,是不会注意纸巾的厚度、克度和品质的。每当看着家里堆积了那么多打折回来的纸巾,是不是会有一种“还有这么多啊,什么时候用得完啊,快点用完吧!”的这种想法,无形中用起来没有那么省,本来一张纸巾擦嘴巴就够了,因为打折买回来的,不用那么省吧,又抽了第二张纸重复擦了嘴巴。这样一来,其实花费的钱比买没有打折的费用还要高,纸巾再怎么打折不至于买一包送一包吧!这个道理举一反三,可以用在任何事物和物品上,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的问题其实是如此严重了。

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井,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位”。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逃避现实型——总之我就是不想待在家里。

**执着过去型——那些回不去的幸福时光。

**担忧未来型——没有了就会不安。

      1、认清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我们往往就徘徊在这三种类型的人当中,无法自拨。 我们如果彻底远离这样的局面,就需要认清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

山下英子将房间比作肠道。那些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丢不掉的东西堆积起来,堆得越来越多,却只进不出。这么一来,我们就到了一种便秘的状态,这样会舒服吗?

        显然,这样一比喻,大家都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了。如果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症状就会进展到即使一周不通便也无所谓的麻痹状态,即便不舒服,也感觉不到自己不舒服,因为此时身体的感应器已经出现了故障。换句话说,渐渐习惯了房间里堆满物品的状态,就类似于便秘而导致的感觉麻痹。当我们身处一个堆满垃圾和破烂儿的房间时,也等于是24小时不间断地吸收这些废物发出的废气。这些废气也直接影响着身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慢性中毒的状态。所以,为了健康着想,还是不要让房间“便秘”的好。

        代表停滞运和腐朽运的灰尘与杂物

        书中提到的“一些研究命理的人认为,一个家庭的运气,可以从物理上看出来。”这个观念我非常赞同,我的理解是,一个家不需要富丽堂皇、物质丰富,却需要干净整洁、明亮宽敞。书里讲的是火腿变味的案例,让我联想到自己家中堆积的一些过期和接近过期的药物了。人难免会生病,家中备一些急需要的药确实有必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便民设施的普及,只要不是特别尖端的药,楼下的药店都可以买得到,再远一点两三站也有24小时便民药店。正因如此,除了儿子每天必备的哮喘药外,我在家里也清理了一堆接近过期的,甚至到期了也不会使用的药,毫不眷念地丢进了垃圾桶。丢掉那些药的那一刻,我仿佛丢掉了病疼,整个人轻松一截,瞬间精神了不少。

        清理药箱的同时,也打扫出了不少灰尘和垃圾。

        就这样,我通过断舍离的方式,除掉了那些破烂儿、垃圾、灰尘,也除掉了停滞运和腐朽运。

2、当杂物占据了空间。

        说实话,当家中的杂物已经占据了自己的私人活动空间,自己又从麻痹中苏醒过来,这种初始的觉醒是很痛苦的,我们会与自己对话:“我怎么能够容忍这样的环境?我怎么可以在这样环境下生存?”然后头又开始疼了,觉得哪里都需要收拾,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我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又无从下手了。

        山下英子的方法点醒了我。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

        很多东西舍不得扔,是因为还有用,总有一天会用上,事实上你觉得的总有一天,离自己其实是那么的遥远,总有一天,最后变成了一个名词,你觉得需要的东西,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去碰触它。这就意味着把能量留给未来,把问题留给未来,让未来去处理好啦!那我又凭什么去占用未来的能量呢?我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吗?有些东西我现在不喜欢,难道我的未来会喜欢?

        带上这些问题去思考,我发现,我不能这样,我要将时间轴锁定在现在。当下我所需要的,我所喜欢的,我所中意的才是最重要的。未来太遥远,未来也会有未来的选择,我只要活好当就即可!

        当我把焦点放在现在,放在日常需要上,再来审视周边的物品时,我发现,我家里确实堆积了太多我以为需要,其实,我一辈子都不会碰触的东西。如:用过了的手机装饰壳、婚礼上送的玻璃水杯、过了保质期的电器包装盒、儿子小时候的玩具、看过了的时尚杂志、与时代不相符的插画书、考过了的职称书、不会再用的床单背套、儿子一二年级的教科书......

        当我理清头绪,发现需要有这么多的东西要整理的时候,我又开始焦虑了。这么多,要清理到什么时候才能清理得完啊?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从减分法变成加分法。

        家中总有清理不完的东西时,我们会有一种无助感,开始对自己不自信起来。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去过多的自责,也无需想太多。我们可以试着用“今天也没做到”,“没能遵守约定”这种对自己否定的减分法,转向成“我今天做到了”,“我遵守了约定”这种来替代自己加分的角度。这样一来,对自己的自我肯定感可以大幅度提升。就是所谓的“高价值感”。(这个是我在卓越父母课堂里学的名词)我觉得这个词不光用在孩子身上,也可以用在任何成年人身上,我们每个也都需要这份“高价值感”。

        当我找回了自信,再次面对房间里杂乱的空间和物品时,我淡定了许多,这有什么难的嘛!不就是丢掉一些我一辈子都不会用的东西吗?我一天花半个小时,10-15分钟来清理一下,一天一点,几天就清理完了。最后发现,当对自己没有那高的标准和要求时,事情也就很容易了。

      题外话:我又想到了乐天。我干嘛不这样对待乐天呢?可能他现在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始终保持着,只要我们一起坚持,不放弃,努力下去,报着他总有一天会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愿望时,一切问题也都将不是问题了。当我用放大镜(乐天说用显微镜)去寻找他的优点时,发现,我的儿子其实是这么的可爱和值得我去骄傲的。

        3、思考住所带来的意义。

        接下来,我顺着山下英子的思路开始思考自己的住所了。也可能是因为父辈的原因,也可能是小时候在农村,住在舅伯家两层楼的大房子原因,我从小就喜欢住大房子,对大一点的东西情有独衷。直到我7岁父亲转业回武汉,我们家一直住得都比较宽敞。我和妹妹一直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私人的空间。我们住过最大的房子是,父亲亲自建的一栋三层楼1000多平米的小洋房,房子中间有天井,有花园,有院子,还有一口自己挖的水井,我们还养过几只凶猛的哈士奇。一回想到这些,房子对我来说就是满满的父爱组成的,是那么温暖和安全。

        后来结婚了,老公他们家也因我的喜好买了一套比较大的复式楼,楼上楼下加起来也有200平米。几年前,因为孩子成长的问题,那栋父亲建的老房子拆迁了,父亲也因病突然离世了。我们一家三口搬离住了8年的复式楼。住进了爸爸生前留给我的150多平米三室二厅住宅楼里,回归了陪孩子读书的现实生活中来。

        我心中却永远有一个公主的梦想,总想有一套和爸爸当时建的一样的房子,也许是对爸爸的思念,也许是对老房子的怀念。老公了解我,知道我心里所想所愿,于是我们又一起置办了一套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第一套房,一套300多平米的连排别墅。也是有院子、有花园、有天井,还有地下室和车库。

        所以,在我心里,住所的意义一定是宽敞明亮、温暖安全的。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保持家中的干净和整洁,想用自己的能量去打造一个可以款待自己的空间。我想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当我清理完剩余的杂乱后,下一步,就是给家里配置一些“配得上”自己的物品,给自己一些奖励。

四、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谁才是主角?

        我?还是物品?

        山下英子:我们应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我们在选择物品的时候是有窍门的,不是“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这让我想到一件往事,我身边很多朋友和同事有一段时间为了节约时间成本,纷纷都购买了当时最流行的机器人吸尘器,这种机器人可自动寻找灰尘,还可以自动充电,看似非常聪明和方便。便宜的几百,贵的几千。当时的我,其实也挺受诱惑的,带着老公在新世界转了几次,仔细的比较了一翻,差一点就买回来了。但是,我知道自己是个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的人,这个东西再好也不一定适合我,因为充电、一楼一楼的搬(因是复式楼)、倒垃圾、清理......这一系列的后续工作和我的抹布、拖把比起来,我还是比较喜欢用抹布和拖把解决问题,最后还是没有买。果不其然,那些朋友和同事,买回去,过了那个新鲜劲后,最后还是闲置在了家中。丢之可惜,用之繁锁。

        这就是我要说的,我们在选择物品的时候,头脑一定要清晰,我是主角?还是物品是主角?虽然这件物品是配得上我的,但是,一旦明确了我是主角的时候,再配得上我的东西,却是我不需要的,那么一切也都等于零。

2、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书中这样写到:经济学里有个众人皆知的80/20原则,说的是“80%的营业额都是收由20%的营业员达成的”。按照这个意思,80/20原则也可以说成是巨额的成果是由少数人创造的经验原则。

        这个原则放在生活中,可以理解为:我们所拥有的物品中,具有实际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其实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换句话说,绝大多数时候光靠这20%的东西就足以应付生活了。另外八成东西只要存在就会造成困扰。东西越多,人就越是容易陷入“必须要管理”的状态,就总会逼着自己去收拾。可是人一忙起来,就怎么收拾都收拾不完,最后导致物品四处泛滥的状态。反之,如果东西很少的话,就算你再忙,再没有时间,那物品的泛滥也不会有多惊悚。

        面对这些不用或不需要的物品时,多在心里默念:我会因为不扔这些东西而造成一些损失。感觉就会好很多了。

别人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家做得还不错。自从两年前我们搬出来单独生活后,我们家就有一个规定:任何人的东西都不允许出现在公共区域,如果出现了,第二天,无论是谁的,都将会被扔进垃圾桶里。比如说:客厅、餐厅、客房、厕所。因为,只有这样,自己的房间再乱,收拾起来也只是一个房间,不会引起整个家庭的环境,打扫起来也特别地容易。所以,无论谁,什么时间到我们家来玩,我们家的客厅永远都是保持着干净和整洁。

        一旦大家都遵守这一条规定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谁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垃圾一说了。各自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就行了。

      这也许就是山下英子书中所说的:“将周围的人卷入断舍离的旋涡中”。我的潜意识里,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这样做了,而且效果是不错的。

五、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这是我看这本书收获最大的一个章节了。感受就不多说了,前面也谈了不少。这里直接梳理书中的方法。

        当翻开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会不一样。于是我仔细地阅读了这一章,将最重要的段落做了记号,以便将来好操作。

1、提高收拾动机的方法。

减少物品=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

        虽然我前面有提到过断舍离的机制,可一旦到了要实际的时候,还是得有更容易理解的目标。最关键的是要下狠心,而且还需要勇气和觉悟。

**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提高动机。

        当你开始想整理的时候,就得聚焦于一个场所,还得意识到时间。我今天打要花多少时间收拾这个地方呢?从能用多少时间出发,找出今天(当下)想要进行断舍离的场所,这样的话效率更高,而且人也更愿意付出努力。

        我昨天晚上的做法是,首先就对自己说:“我将要花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整理一直杂乱又每天必须要使用的餐桌。”目标确定后,我就开始了我的收拾。接下来,我避开了吃饭的时间,选择在饭后的一小时。将垃圾桶放在餐桌边,方便随时丢掉再也不需要的东西。第一个丢掉的就是堆积在盒子里大半年的旧手机壳,这个看似很新,只用了几次,但是我以后再也不会用的手机壳,送人不适宜,因为我周边的人没有人用这个型号的手机,留着一点用也没有,我直接扔进了垃圾桶里。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接下来的,老公的旧手机壳、儿子的小玩具、过保质期的说明书、婚礼上送的不知道多久的糖果、半包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开的瓜子......我就这样,让本来空空如也的垃圾桶一下子就装满了。而此时的我,看到被我整理过的餐桌一下子干净整洁了起来,它简直就像一个艺术品一样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心里面没有一丝的“可惜”,有的只是成就感和“将来我再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买配得上我的东西”的想法了。

        后来儿子回来了,老公说了一句:“乐天,你看妈妈将餐桌收拾得多干净,你要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哦!”

        完美!

2、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千万别一开就扔自己怎么也舍不得丢的东西。一定要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下手。

        我们就是生存在物质时代,而且我们人类所储存的物品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必需量了。每个人每天一睁天眼睛,看见的就是物质堆满了的世界。如果我们不将这些东西整理清楚,清理干净,如何给自己一个清爽的清晨呢?

        这时从大体决定了“要从哪开始扔”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要从什么开始扔”。

山下英子:自己很在意的东西就留到以后再说,那些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肯定堆成了山了。刚刚开始扔那些东西的时候,完全不需要给它们分类,最开始的标准一定要简单。

        我的理解是:一句话,就只需要问这东西要还是不要?舒服还是不舒服?就行了。到后来,慢慢会发现从刚刚开始的犹豫不决到“把这些扔了也很不错”的感受了。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也是个必要的过程。

      垃圾分类:书上还比较详细的说了垃圾的三大类。因为作者是日本人,她们国家的垃圾是做了分类的,在我国,虽然有些城市和社区想效仿,可人是力、物力、资金等投入太加上国人的素质确实还在不到那个水平,这个环保项目没有坚持下去。就拿我们武汉来说吧,社前几年的“两型社区”闹得热火朝天的,坚持了几个月,就烟息火息的了。现在街头巷尾的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还是乱成一团。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垃圾基本的三种分类

“一般垃圾”:每周要处理2-3次,是处理频率最高的垃圾,其中包回括厨房垃圾、无法作为资源回收的废纸等等。这些垃圾基本上都属于“可燃垃圾”。

“可回收垃圾”:可以回收处理的垃圾,包括易拉罐、瓶子、印有塑料可回收标志的塑料容器和包装、废纸等等。

“不可回收垃圾”:既非一般垃圾,也非可回收垃圾的那部分。如碎了的玻璃制品、真空喷雾瓶等等,基本上都属于“不可燃垃圾”。

***

扔东西时的情绪表达:要说“对不起”和“谢谢”!

送东西时的情绪表达:要说“请收下”!

3、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这个部分比较重要。扔东西简单,不要的都一扔了之。接下来的整理与收纳确实需要一些比较专业一点技艺,才能做得更加得心应手和完美。

为什么分成三类刚刚好?

        收纳就是一个比较耗时细致的活儿。但是一天就将分类做到很细致,就难免会引起混乱。而如书中所说的,只分三类,我们就能毫不犹豫地行动了,分两类又不够,分四类又怕记不住,容易造成疲惫不堪。先大致分成三类,然后再细分成三类,以此类推,渐渐地越分越细。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简单的人,喜欢干净整洁,但是分类上,我还没有学到家,还需要继续努力。

        其实这样的不断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因为我自己的坚持,也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领导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终于开会研究同意我调出工作了10年的工作岗位,给我换到了另外一个科室。我的内心其实是复杂的,一方面对旧工作的安稳熟悉舍不得,一方面对急需要换个工作环境而感到兴奋和期盼。我对现在的办公桌和我的物品做了一次彻底的整理。随时准备着搬到新办公室去重新开始。

        我将自己的物品就是按照三分类来整理的,首先清理出不要的东西。一些送给需要的同事,一些做为断舍离直接扔掉。剩下来的东西,我分成了三类:工作中需要使用到的办公文具;平时改善伙食的五谷杂粮;煮粥煮茶的锅碗瓢盆。这样一清理,明显的就理清出了自己的思路,一下子就少了一些顾虑和担忧,我的内心也不再那么焦虑不安。有的只是清晰的头脑和平静地面对良好心态。清理完物品后,我认真地梳理了10年来的工作,做了一个详细的《工作交接清单》,当我与现任的科长完成了正式交接后,我的内心是非常有力量的。

4、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山下英子确实是个整理专家,她对物品的整理敏锐度真是和凡人不一样,她将收纳工作研究出了一个“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

什么是“七、五、一”: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七成满;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五成满;

        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放一成。

        我的经验是,当你还生活在物品如洪水般泛滥的环境中时,你可能会觉得“真的只能放七、五、一成吗?”,可当物品减少之后,你的想法会变成“真的只需要有七、五、一成就好。”这样一来,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品位。

5、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山下英子:减少了物品,将物品按大中小分了类,总量限制的概念也牢牢记在脑子里,接下来要进入的阶段,就是要怎么整理物品、把它们放在哪里,才能方便取出了。

        这么说来,物品的外观就很重要了,直接影响着整体的美观。试想,当你走进一个地方(空间)比如:一家店;一个家;一个办公室;一个任何的空间......时,你会通过这里的布局而体会到主人的心思,那么影响你的就是这个空间给你来的外观感受了。是否舒服,除了品位的问题,更多的是摆设摆放在你面前物品的美观就可以直接影响到你来到这个空间的舒适度。

      想到这里,我就在想,我即将换到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空间里工作三至五年。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何让自己在这个新的空间里愉快地渡过未来的三至五年,物品的外观,和整个空间布置就尤其重要了。我得利用“断舍离”好好地来思量一下,接下来我该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空间了。想起来就兴奋不已!

先来看看山下英子的两个原则吧: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作,充其量只有打开柜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要有意识地让收纳工具里的东西不管任何时候都能“立起来”,也就是让物品能“自立”。例:厨房的毛巾要竖着放在四方形浅托盘里,最多只能放十条,这样限制了总量,也便于拿取。“自由”所指的是选择自由,能够将经常使用的东西一目了然地放在随时能够拿取得到的地方就可充分发挥了选择自由的作用了。“自在”就是听话。如:内裤、T恤都可以卷起来放在小篮子里,让它们听话的立起来,不散开就好。

        山下英子:自立、自由、自在就是让物品表现出来的形象。让毛巾、内裤立起来后,可让人心情舒畅,也给人一种能够随心所欲地掌控物品。这些好心情仿佛可以打动自己的潜意识,最终促成自己的自立、自由、自在。

“每次主义”就挺好。

        书中提到的是日本的一家企业为了满足消费着的需求多做了福饼,最后不能在保质期内全部消掉,而导致了浪费,对企业形象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个故事也给我一些启发,我们一家三口特别爱吃面包和蛋糕。正好,儿子每周一次的培优隔机构壁就有一家“miss J"的烘焙店,里面的面包是我们最喜欢吃的。但是儿子一周才去一次这里培优,我们又特别想每天都能吃到这家的面包。所以,刚开始我们都会在那一天里买很多的面包和蛋糕储存着。可想而之,面包和蛋糕都有保质期,周日买回去,最多也就是吃到周二就已经是极限了。往往到了周三,看着家里还有一堆吃不完的面包和蛋糕,我真是一种焦虑的状态。丢掉太可惜了,可是吃到嘴里又变味了,最后为了健康,没有办法只能丢掉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都是因为我的“不知足”造成的。

        我们应该吸引类似这样的教训,其实,不管是个人还企业,能够接受不足,拥有“知足”的观点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不是吗?

六、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1、自动法则: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断舍离”的自动机制一旦启动,就如同我们的身体一样,以自律神经系统为首,不需要意识作用就能自动调节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呼吸、代谢、消化、循环等等的机能,令身体状况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做到人体机能自动平衡。(自动代的状态)

        如果“断会离”进入了自动代的阶段,人就自然而然地不会允许房间出现乱糟糟的情况了。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有序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

        所谓的“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依赖的自己,最终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

2、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

        要记住: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如许果能够放弃的话,就能换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这种对未来的乐观心态。

        当我们一旦进入了“断舍离”的世界里,我们就会有一种“收拾了物品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心情也变轻松了”的感觉。每个经历过“断舍离”阶段的人,在重新选择物品的时候,无形中会就更加在意这件东西是否符合我现在的年龄、身份、收入状况,不会再像原来一样去在意是否打折,而是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物品,好的东西就是要用在当下,而不留在以后。这样长久以来,我们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我们也将更清楚自己当下处于什么的位置,我们选择的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现在,我所拥有的,都是当下最配得上我的!

3、更多看不见的变化会发生。

    从内力到外力的加速变化。

        哇噻,写到这里,我惊喜的发现,真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我的心态,我的心态变得不再焦虑,不再犹豫,不再“舍不得”,不再“好可惜”。我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接下来,我还慢慢地开始肯定、相信自己。不光是自己,就连整个世界都变成可信起来了。我从自力的世界进阶到了外力的世界。

        我也正在迎接我的“新时期”的到来!

接受来自未知世界的支援。

        山下英子:“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你也可以叫它神的领域,或是叫它未知的伟大,或是叫它集体无意识,怎么叫都可以,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接受它的支援。

        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是,只要没有把入口堵住,就能尽情地接受这些支援。这个秘诀是:与其期待这些支援,还不如享受着每一天。

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

        我的理解是,任何一件物品,自己在这件东西上赋予的感情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是别人看起来垃圾无异的东西,只要自己有留着它的理由,那它就属于包含着积极感情的物品。我们不需要为物品背上沉重的包袱。既然要拥有,就要“拥有自己觉得最好的,拥有自己觉得最值得的”。重要是的,要察觉自己心底深处的真正的想法。

       

      “断会离”的最高境界: 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的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开始阅读本书之前,你可以先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1.你是一个念旧的人吗? 2.你会因为不舍得扔掉东西而囤积物品吗?...
    惜她阅读 15,209评论 1 101
  • Day 1 断舍离是什么? №1 本书导语 在大城市里,居住空间狭小,生活杂物堆积如山。如何让乱糟糟的房间变得干净...
    Jean_zz阅读 3,283评论 0 15
  • 总字数:16000字 关于断舍离: 1、主角是自己。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物品,到底是需要还是不需要。 2、感恩的心...
    婷子阅读 4,957评论 2 50
  • P1,课前提问:你躺枪了么? 为什么家里到处都是?好乱好烦,不想打扫,却看什么都想买。 这个东西先留着用,双十一又...
    小鑫子阅读 2,687评论 1 16
  • 不久前学习了李笑来老师关于坚持的说法,他说,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话,那么这件事多半不可能成功。坚持这个概...
    萧珩阅读 51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