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2)《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文/书山花开

❂原诗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99】

三十年来村居悠闲,对于世态隔膜不明。

原先爱好的诗书更加爱好,田园中没有那些应酬俗情。

为什么舍弃田园而离去,去到那遥远的南荆?

摇动船桨,击碎了新秋的明月,为别亲友来到这大江之滨。

傍晚时凉风吹起,夜色如此清澈空明。

明净的天宇寥阔无际,亮光闪闪,水面波平。

记挂着公事,不能安睡,夜已将半还独自征行。

唱商歌求进用不是我的事业,留恋着沮溺那样并力共耕。

甩掉这官帽返回故里,高官厚禄本来就不用系心。

衡门茅舍才可以修真养性,或可凭好善建立自己的声名。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05】

在家闲居近三十年,因与世俗互不相通。诗书加深平素爱好,园林没有世俗之情。

如今为何舍此而去,路途遥远去那西荆!叩舷面对新秋孤月,告别友朋漂荡江中。

临近傍晚凉风微起,夜中景象澄澈空明。天宇空阔明亮如昼,皎洁江面一片宁静。

身负行役无暇安睡,夜半尚且独自远行。追求官禄非我所好,我心依恋田园躬耕。

弃官返回家乡旧居,不能被那官禄系情。安居茅舍养性修真,愿能保我善良名声。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97】

这首诗作于隆安五年(401年),陶渊明三十七岁。

隆安四年春,桓玄克荆、雍后,督八州及八郡军事,领荆州、江州刺史。渊明可能先在江州州府任职,后移任荆州(治所在江陵)从事。本诗是回家乡探亲假满,再赴江陵任所,于途中感怀而作。本诗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的写作时间相隔一年余,诗中所反映的归隐思想较前诗更明确了。诗分三段,首段写三十载本志,次段写旅途孤情,末段写决心返归。诗中自责甚明,最后以“善”自励,说明渊明的述怀并不是没有政治上的考虑的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03】

辛丑岁是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三十七岁,此时仍在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府中任职。此前,诗人告假还家,至七月假满,从家返江陵赴职,这首诗便是在途中所作。此诗主要表现对田园自由生活的依恋,和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其中对途中景象的描绘,恬静可爱,衬托着诗人那颗澄清静穆之心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21】

这首诗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这一年,他在做桓玄的幕你时曾告假还家。此诗便是他假满赴职途经涂口时所作,通过在赴职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六句主要写诗人的平生志趣。园林生活使他厌恶世俗之情,而诗书又加固了他隐逸之志。中间一段,从诗人在岸边与友人告别,一直写到途中夜不能寐而中宵孤征,意在说明行役之苦。最后六句,写自己不愿象宁戚那样自荐求官,决心抛弃功名利禄归田隐居。清蒋薰评此诗说:“篇中澹然怡退,不露盘激,较之《楚辞·离骚》,有静躁之分。”(《陶渊明诗集》卷三)因此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诗意安闲,风格冲淡。特别是其中对新秋月明,天阔川平景色的描写,恬静可爱,给人以澄清之感。此外,这首诗起结照应,段意相连。前面说“遂与尘世冥”,“园林无世情”;后面说“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自相呼应。并且,第一段的后二句“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只设问,不作答,不仅引人深思,而且承上启下,使之一意贯穿。

【张彦《陶诗今说》,p13】

这与其说是一首好诗,不如说是一幅美好绝伦的“月下江上行役图”。习性先说(铺垫法),行役公差后叙,即人先“出镜”,随后重笔描绘“月色皎洁,临江别友,划船西行,凉风习习,昭明天际,天地广阔,水平似镜,应为惬意”;然而,公事在身、夜半孤行,中宵不寐,不免心潮起伏跌宕。在前面已作铺垫的基础上,用历史典故微妙地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好恶和为人志趣。全诗文字精练,人与景却皆鲜明而生动!若请画家绘之,不泼墨重彩绘长卷,难矣!

【杨义选注译评《陶渊明》,p72】

关于此诗开头提到的“闲居三十载“是否确指,或“三十”为“一三”之误,学者素有不同说法。从诗意的理解看,原不必过于拘泥于此。全诗结构可分三节,从起首到“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刑“为第一节,回顾早年生活、性情,突出自已对世情的无知,已然透露出一种悔意。第二节从“叩枻新秋月“起,至“中宵尚孤征”,写旅途情景“商歌非吾事“以下,申期自已的志趣,表达终当归隐的决心。诗中关于新秋月上之时川原景色的描写,清旷辽阔,十分优美。

【侯爵良等《陶渊明名篇赏析》,p10】

这是诗人销假赴职途中写下的一首述怀诗,真切动人,通过这首诗我们大抵可以了解陶渊明在为官时期的真实思想,他的爱好、悔恨、苦闷、心愿都通过诗的语言婉转地表达出来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诗,而且是陶渊明这个人,他在坦率地和读者交心。

诗人回忆着往事,说自己闲居时,与尘事隔绝了,觉得一身干净,不去争名于朝,夺利于市。他在书斋里讨生活,在园林中寻找乐趣。诗书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园林成了他自由的天地。诗的开头四句写出了陶渊明的平素志趣和爱好,相比之下,陶渊明的志趣在他那个时代是有些超凡脱俗的。回忆起往日的书斋生活与园林乐趣,陶渊明的心情是愉快的。诗书可以增长他的知识,陶冶他的性情;园林可以使他自由自在,不受世俗人情的干扰。所以,当他回忆起这些的时候,十分留恋。

诗的头四句是唱往日的欢歌,唱出了自己的平生志趣。接下去,则是诉说自己的悔恨,不应该远去西荆充当桓玄手下的幕僚。对于陶渊明来说,做官是痛苦的。这痛苦,一是精神上的,一是肉体上的。“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这是精神上的痛苦。陶渊明是一位重感情的诗人,他对自己的母亲、同胞、子女、朋友都一往情深,舍不得离开他们。可是,千里为官必然要离乡背井,告别亲友,这就要给他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在新秋月夜,他乘船远去,在水边和朋友分手。清秋、皎月、流水、孤舟,这景象,这气氛,都会使离人伤感。诗人写精神上的痛苦惜墨如金,只有两句,不去多写,因为这是容易为人所理解的。写形体上的痛苦则多了一些笔墨:“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这是篇中出色的句子,具体写出了诗人的行役之苦。凉风乍起,天已黄昏,当差的陶渊明匆匆赶路。月亮出来了,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天空和大地,野外空旷无人,他带月奔走。已经是半夜了,他还“怀役不遑寐”。叹行役的这六句诗,情调凄婉,楚楚动人,有意境,有形象。诗人着力描绘月色和月夜的美。由于明媚秋月的辉映,天空和大地朦朦胧胧,浑然一体,惹人喜爱。然而,就在这良宵月夜,诗人却不能和家人团聚,共赏秋月,独自一人奔波,岂不是可叹可悲的么?诗人一面写月色之美,一面又写行役之苦,美不为行役者所欣赏,反而给行役者增添了愁肠。月夜美的环境与行役者苦闷的心境是不合拍的。这样写,使读者更能同情这位“孤征”不幸的诗人。为留当差有苦,苦而悔恨,悔恨之余便对仕途灰心。他想摆脱行役之苦,摆脱的路有两条:或者处心积虑往上爬,把官当得大一些,高高在上,免去行役差事;或者投冠归田,告别官场,去做一个无官一身轻的自由人。两条路,陶渊明选择了后一条。陶渊明鄙弃宁戚那样的人,敬慕长沮、桀溺那样的隐者。据《淮南子·主术训》记载,齐桓公兴霸以后,怀才的宁戚无由自达,一次在车下喂牛,唱着“长夜漫漫何时旦”的歌声。桓公闻声而知其贤,后用为卿。陶渊明不是宁戚,他当然不愿商歌自荐。《论语·微子》记载,“长沮、桀溺耦而耕”,不愿做官,过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陶渊明愿与他们为伍。“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这就婉转地表达了陶渊明不愿继续做官而要归田的心愿。这两句诗通过用典,把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读起来颇有意趣,似乎可以感觉出陶渊明对做官满不在乎的那种轻蔑神态。“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这两句诗,是陶渊明的人格写照,投冠返里,心底一片干净,不为利禄所动。告别仕途,退居衡门,养心全性,立善自名,这便是陶渊明的心愿,也是他的归宿。诗的结尾部分,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全诗的结构是严谨的。述志趣,叹行役,言妇隐,被为自然,前后顺序安排得当,且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全诗的中心部分是叹行役。诗人何以有行役之叹呢?在他自己看来,根本原因是他违背了自己的平素志趣,步入仕途。怎样才能结束行役之叹呢?最好的办法是走出官场。因此,开头的述志趣和结尾的言归隐都是同中间部分的叹行役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从作品的结构来看,前后是勾连的,浑然成篇,没有松散游离的败笔。

陶诗自然优美,为人喜爱。自然并不意味着不假修饰,相反,陶渊明是讲究修辞的,只是不露斧凿痕迹。陶诗多用借代修辞格,即用事物的部分来代替事物的全体,运用这种修辞格可以使诗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有味。“养真衡门下,庶以善自名”。这里的“衡门”属于借代修辞。“衡门”,是陋室的一部分,诗人用“衡门”代称陋室。衡门当然不美,远不如用朱门。说“朱门”,我们想到深宅大院;言“衡门”,则想到透风的陋室。如果不用这种借代修辞,就会使人觉得诗语平淡,在艺术效果上也就会减少感染力。

【辑评】(p13)

张自烈辑《笺注陶渊明集》卷三:向云“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此则云“应(庶)以善自名”。名本于善,与盗名不同,若系比之浮烟,吾恐作善易倦,无以垂名后世,非儒者所乐取也,当合渊明前后诗中语意深思之。

杨雍建评选《诗镜》十《晋第三》:“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景色如次,清湛无滓。

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三:此与上《经曲阿》《阻风》二诗,皆作客思归之意。公自谓性爱闲静,不慕荣利,于此诗起结数语,尤可想见。

吴淇《六朝诗选定论》卷十一:…“诗书”一句,正写一“冥”字。“遂与”者,已得之词,亦难得之词,谓以三十年所得,而舍于一旦,深为可惜耳。“如何”二句,是赴江陵。“叩枻”至“中宵”句,是夜行涂口。“商歌”至末,是作诗之意,与前相应,言必自此挂冠而去,养真衡茅,则斯永与尘事冥矣。不然,三十年之善养,竟尔弃去,岂不惜哉!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1)《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16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720评论 1 29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84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45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96评论 3 2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47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77评论 2 3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08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48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57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41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93评论 3 2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53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90评论 0 19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99评论 2 27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85评论 2 27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