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图解》第2章 背景|电子书截图

第2章:电子书截图(后面有文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2章|文稿

第2章 背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基础

想获得心流状态,进入好整以暇、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的姿势,要比东张西望等待灵感有效得多。

本章让我们来走近科学,了解一些关于你、你的大脑及其工作原理的研究成果。每一节都是独立的故事,不用太在意这些信息你能否用得上。稍后你会看到,番茄工作法是简单地让你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工作,因势利导,而不是与之对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脑结构

人脑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脑干、边缘系统、皮层、额叶。所有这四层各有其独特的长处和弱点。只要能各自扮演合适的角色,它们组合起来将会所向披靡。

“脑干”部分,生活在亿万年前的爬行动物也有脑干,它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条件反射机制,不需要意识参与即可作出反应。

“边缘系统”是人类与哺乳动物共有的。它帮助我们进行长期记忆,同时也负责处理奖励信号。其功能主要涉及情感和社会关系。

“大脑皮层”的完善程度与动物的智能成正比,例如人类的大脑皮层就发达得多。皮层使我们能够认知和思考,并且能够“站在画外看画”进而得出结论。

“额叶”使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它让我们能异想天开,也能发明创新;让我们能据理力争,也能理解异见;让我们能计划协商,也能操纵大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脑性能

人类的大脑每小时消耗2克葡萄糖(相当于1块方糖)、150公升血流以及3公升氧气。虽然我们的大脑只占到体重的百分之二,它却要“吃”掉百分之二十的氧气。

人脑有近一千亿个神经细胞。这些被称为神经元的细胞,通过数以百兆计的突触连接彼此沟通交流。思维轨迹的总数可能是1后面加上800个零!

电脑要与大致的人类行为相匹敌,需要的计算能力约为每秒1百万亿条指令。1997年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对弈的电脑“深蓝”,其用于处理棋局的芯片速度相当于一台每秒3万亿条指令的计算机。按照当前顶级计算机处理能力提升的速度来预测,接近人脑的机器人“大脑”问世要等到2020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物节律

人体器官的运转各按其时,这些节律既是促进也是限制,从出生那一刻起,直到有天我们死去。例如我们的脑电活动、心电活动、呼吸频率,还有我们对食物和休息的需求,会因时而异;就连激素水平也会按照一份时间表循环变化。

社交生活的节律也很重要。对很多人来说,错过一年一度的圣诞团圆或家人生日是灾难性的──尽管事实上还有好多个圣诞和生日可过。

脑干负责控制多种基本节律,远古时代的动物们也是这样生活的。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最适合我们的大脑。节律的变更会导致头脑混乱,例如跨时区旅行引起的时差反应。作息时间不规律的人往往更容易迷茫和焦虑。

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节律完全相同。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具有不同的节律,这不仅是耐力和爆发力的差别,还有两次休息的间隔时间,即作息节律的差别。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是迷信还是专注的力量

阿德里安·穆图是一名伟大的足球运动员,曾效力于尤文图斯、国际米兰和切尔西队,也为罗马尼亚国家队贡献过很多球。他透露自己成功的简单秘诀:“灾难不会降临在我身上,因为我将内衣裤里外反穿了。”

图克·温德尔在美国职业棒球联盟做了十几年投手,曾效力于小熊、大都会、费城人和洛矶山队。他的三振总数达515次。比赛中,他跑到赛场休息室做什么?原来他在每一局之间要刷牙。

约翰·特里长期担任切尔西和英格兰国家队队长,他取得了辉煌的个人成绩,如入选国际足联最佳阵容、英格兰足球先生、欧洲冠军联赛最佳后卫等,他是如何做到的?问问他,他会告诉你如何在每场比赛前总是听同一张亚瑟小子的CD,如何总是在同一车位停车,以及如何在上场前绑腿带——在球袜上缠3下,不多不少。

试试在办公室跟邻座交换位置,没准儿你一整天的注意力都会受影响。通过执行一套相同的动作和准备程序,可以使大脑自我调整,进入执行某类事务的最佳状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条件和非条件反射

190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出于巧合而发现了一个重大成果,他注意到实验室里的狗一看到给它们喂食的工作人员就会分泌唾液。

于是巴甫洛夫开始了一系列长期实验。他在喂食前给狗各种信号,包括电击、哨子、节拍器、音叉以及视觉刺激。结果正如他预料,经过一段时间后,狗每次收到这些信号就开始分泌唾液。

反射,是建立一个特定行动的特定信号。听到节拍器的响声就分泌唾液,是以个体经历为前提的。狗经过某种训练,学会某种反射。

物种的进化赋予我们一些非条件反射,例如眨眼。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但不同于条件反射所需的后天训练,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

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因为每晚临睡前都要刷牙,所以我现在挤牙膏的时候就已经困了。同样,我也已经通过番茄工作法训练了大脑,一扭启番茄钟,就把注意力集中;一到番茄钟响铃,注意力就放松下来。就连咔哒作响的声音现在也能加强我的注意力。这些都是条件反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左脑与右脑

大脑皮层涵盖两个大脑半球,通常称为左脑与右脑。如果将我们3毫米厚的大脑皮层展开、铺平,大小相当于一张小报(A3纸)的尺寸。

左脑与右脑之间隔着一道深沟。诺贝尔奖得主罗杰·斯佩里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两个半球在主要智力活动上各有分工。它们分别在某类活动上占优势,但两半球都具备所有领域的基本技能。

左脑倾向于匹配,它对我们当前看到的和之前经历过的进行比较,如果一个模式看似合理,则将它加入指令系统内。说话的时候,左脑帮助我们产生一个符合语法和语义规则的词语线性序列。对过去进行分析也是一个典型的左脑任务。

与此相对,右脑更倾向于直觉。右脑理解比喻、产生梦想、组合新想法,有时还能穿过无序的逻辑,带来灵光一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才

约翰·朗顿·唐在19世纪创造了一个词“白痴天才”。他研究了智商偏低,但记忆细节能力超常的人。8下面是几个例子。

※奥兰多一直是普通人,直到10岁时头部左侧被棒球击中。从那时起,他可以记住过去每天的天气情况。

※金姆到4岁才学会走路,但他现在能记住9000多本书的全文。

※丹尼尔能背诵超过22000位圆周率。9

※乔治和查尔斯,这对孪生兄弟只需要一秒钟就能算出过去8万年中任何一天是星期几。

这些天才多数患有左脑损伤,或是连接两半球的神经缺陷。一种理论认为,大脑右半球在试图做出弥补。想想看,当我们透过自身经验的有色眼镜看世界的时候,是否同时也抹杀了意想不到而惊人的记忆和计算能力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多动

如果你感到难以在一项单一活动上全神贯注较长时间,那应该属于典型的多动症。其他指标包括容易生气或高兴,或有冲动的行为表现。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这种情况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真正的问题是:你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多巴胺神经递质的职责之一是保持人的警觉性。一种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常常多动,是因为大脑要弥补多巴胺产量的不足,从而增加了肾上腺素的生产。

例如,当我非常疲惫时,我会显出多动型人群的类似症状:后继乏力,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因此,我需要休息,以获得新的能量。要让注意力处于最佳状态,我需要在每半小时之间进行短暂休息,每周安排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计划。我的经验告诉我,采取可持续的步伐,是工作卓有成效的前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工作记忆

如何记住7个以上数字的序列?阿兰·巴德利创建于1974年的理论体系,描述了大脑中用于暂存和处理信息的结构和程序。

“中央执行器”控制我们的认知过程,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它扮演首席执行官。“语音回路”通过复述的方式存储我们看到的东西,它的容量有限,使得短单词更容易记忆。“视空画板”上保存了我们所看到的信息,它帮助我们判断距离或进行视觉想象。“情节缓存”是一位多面手。它跨领域进行沟通,建立起统一的视觉、空间、语言和时序单元,对于长期记忆,它也是一位不错的帮手。

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举例来说,我不能分心同时处理两个问题。如果我正在忙于一项任务,然后注意力突然转移到其他事情,等我回到刚才在做的事情上时,就得多花时间让自己回到轨道上来。这就是环境的频繁变化会降低生产力的原因。番茄工作法可以帮助你,避免让有限的工作记忆成为瓶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联想机器

阿兰·巴德利在1966年指出,根据他对记忆编码方式的研究,在短期记忆中信息通常以声音形式存储。11与此相对,在长期记忆中信息通常以语义形式存储。长期记忆就像一台巨大的联想机器。

例如,要立刻记住类似“羊、洋、阳、杨”这样的一组词,要比立刻记住“小、微、弱、窄”这样一组词困难得多,后一组词在听觉上的变化,使它们更容易被工作记忆机制的“语音回路”所区分。

一天以后再来回忆,情况则相反。延迟回忆更容易记住不同含义的词语,大脑通过联想对记忆进行编码。可视化技术,比如思维导图,是理清联想脉络、服务长期记忆的极佳工具。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交替和持续

从两个不同角度考虑时间。

※时间是持续的:“我已经逛街两小时了,而且还没逛完”或“哦,我得在10分钟内赶上公车”或“你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这项任务?”这里的时间表示两点的距离──起点到终点。

※时间是交替的:鸡1生蛋2、蛋2生鸡3、鸡3生蛋4,依次类推。这些事件互不重叠,我们可能不知道具体时间,但我们知道其发生顺序。

从时间持续的角度来看,对未来进行思考、计算和划分,无异于盲人摸象一般,至少在以全新的方法面对全新的任务时,会是如此。对于我和大多数人来说,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导致了焦虑。而焦虑无疑会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可能把事情搞砸。如果我们能将工作视为一连串的事件各个击破,生产力将得以提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做梦

在快速眼动睡眠(指人在睡眠中眼球处于高速转动的阶段)期间,大脑的一小部分重放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像。这部分被称为海马体,因其形状而得名。记忆是一份稳定封存的副本,与事实无关的情绪化成分均被剔除。大脑还会在所收集的各组记忆之间找出新的联系。“脱机状态”──即大脑没有考虑问题的时候──能为我们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这一逻辑进程在大脑的后台运行,它不光在睡觉时,也会在我们清醒着但无所事事时,即脱机状态下工作。短暂的定期休息,能够促进融会贯通的能力。

瑟林斯基和克莱特门在1953年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12这是在弗洛伊德的大作《梦的解析》发表53年后。13快速眼动睡眠,或称有梦睡眠,每晚出现3~5次,每次持续5~15分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算起来,假如我们活70岁的话,大约会有5年处在快速眼动睡眠状态。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特点是脑波动频率缓慢,而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的脑电波与清醒状态类似,是低振幅的快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吸收

“相关记忆”能够综合概括个人原有知识,脱机状态对它意义重大,包括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以及暂时放下待解决问题的片刻小憩时间。对于相关性的发现,其中一种类型是传递性推理。例如,一开始我们分别了解几对单独的假设,假如“黄色比绿色好”、“绿色比紫色好”,然后即使没有明确说明黄色与紫色的关系,我们也会推断“黄色比紫色好”。

2007年,杰弗里·M.埃伦波根等人对参与者进行了分组测试,每一组都进行相同级别的“假设对子”训练,所不同的是脱机时间长短,分别为20分钟、12小时以及24小时。一开始参与者要学习五对假设,例如“绿色比紫色好”、“紫色比橙色好”等等,这一系列假设背后暗含了某种层级关系,比如“绿>紫>橙”,但没有明确说明。

参加20分钟时长测试的参与者无法答对推理问题。但经过12或24小时脱机时间的参与者,对相关度的认识显著提高,无论是学习到测试这段时间有没有睡觉,都有提高。15

这就解释了,为何有些解决方案会在我午饭或一夜睡眠后冒出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吃饭睡觉钟

斯卡尔曼是瑞典一位卡通海龟人物,他名字的意思是“空壳人”。他最有意思的地方,既不是他戴的黄色帽子,也不是他在技术、逻辑、化学方面的天才,更不是他从空间火箭到自行独轮车的种种发明。

关于斯卡尔曼,最引人注目、也是他自己最得意的,是一项发明:吃饭睡觉钟。每次钟一打铃,他立刻唯命是从。当然,选择这样过日子全是他自己的主意。钟说吃、他就吃,钟说睡、他就睡。也不管大怪兽是不是要来吃掉他们——斯卡尔曼和他最好的朋友巴姆斯和里尔斯卡特。只要钟说该睡觉了,斯卡尔曼会立即进入睡眠状态。(不过斯卡尔曼在1982年破例了一次:巴姆斯和他的妻子巴姆梅丽莎有了三胞胎,斯卡尔曼有一顿饭没吃。)

这是严格时间段和严格迭代的行为。依靠时钟导致的结果是,相对于里尔斯卡特和巴姆斯,斯卡尔曼总能采取符合逻辑的行动,即使面对重重压力。重复的手势和惯例能帮助大脑适应现场情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心流

有一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流”,它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目标、集中、专注、自我意识消失、时间感扭曲、直接和即时反馈、能力水平与面对挑战的平衡、个人控制感、工作本身的内在奖励、行为与认知的合一。16

心流是一种创造性的状态。如果保持心流的状态,效率不就提高了吗?不是的。心流状态下缺乏全局观念,创造力与统筹力难以并存。时不时地,我需要纵览全局进行战略决策,部署行动,以便在下一个心流期间能够全身心投入这项行动中。

在进入心流阶段之前,我扭启一个番茄钟,让它稍后唤醒我,这样我可以暂时换上战略眼光,观察全局,然后再次回到心流中——这就是节奏。另外要记住的是,获得心流状态,进入好整以暇、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的姿势,要比东张西望等待灵感有效得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激励

假设我刚刚开始一项重要活动,例如工作上接了新项目。我要收集、分析大量的信息,跟很多人谈话,仅仅“确定和谁谈话”本身就相当于一个项目了。此时此地,面前有千头万绪,但走进现实往往比看上去更加复杂。每一条信息都是独特的,没有重复和冗余。正式开始之前,我花了很长时间准备。

随着时间推移,从起初的一团乱麻中,我开始看到脉络。我学到的越多,任务变得越有趣。某些环节上,我甚至完全进入状态了,满脑子都是它,忙的都是它,欲罢不能。

然后,当我弄懂看透了整个事情以后,它就变得越来越乏味。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完成,但仍然有收尾工作。我必须要做整理,使做出的结果像模像样。再一次地,我经过很长时间准备才能开始。

激励是一种生理活动加剧的状态。我不需要巅峰,更不想要低谷,我想保持一个可持续的步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拖延

拖延是一种焦虑应对机制,与启动或完成某项任务或决策有关。你为什么拖延?因为你的懒惰?不,即使是最拖拉的人也有动力和能量做一些事——周末的业余爱好,人际关系,或者社团工作。

有三个导致拖延的明显原因:

※其他人强迫你做一些事,违背你的意志;

※你给自己压力,想要有完美的表现;

※害怕犯错误或受批评。

比方说,你习惯性迟到,最后期限总让你心惊肉跳。没时间陪老婆,没时间娱乐。怎么会这样?因为在感觉上,拖延就像一个奖励。拖延会暂时缓解你的压力。但请记住,压力来自内部,而治疗的良方是找到项目的起跑线。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英雄主义和内疚

加班是因为英雄主义和内疚,内疚是因为之前的承诺。

给你讲一个冒牌英雄的故事。有一次,为了修复一个错误,我在办公室度过了整整一个晚上。凌晨4点回家时,我发了电子邮件给项目负责人,解释说错误已经修复了。第二天,这个项目负责人给整个部门群发电子邮件,也发给了公司几位副总。我被当成了英雄——不是因为修复错误,而是因为午夜在办公室为工作拼命的精神。

让我们从开始就弄清楚一件事:超时工作就像拿信用卡购物,你可以买到眼下买不起的东西。但说到底,你最后还是得为这一切掏腰包。而且——我想这么比喻不够严重——为了买超出当前购买力的东西,你还不得不为此支付利息。这是一种短视的时间管理方式,因为支付利息会减缓未来的成长。长远而言,如果能有一个可持续的步伐,我们的生产率会更好。我们的大脑需要定期的休养,既包括工作时间的短暂休息,也包括每天工作完成以后的较长休息。

图片发自简书App

调整过程

我以前开车很稳的,直到有一天我配了副眼镜。哇,这么多车,从四面八方冒出来!

调节器用来维护指定的参数指标处在期望的水平。例如,恒温器控制热能进入或离开一系统的流量,它根据温度计的测量结果而采取行动。系统根据传感器的测量和期望的水平调整自己的行为。飞机是依赖监管过程的另一个例子。自动驾驶仪带领飞机不惧风雨,飞越重洋。

那么,在短时间内对工作方法做反复调整,有何不妥呢?

专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只对相关指标做持续记录。定期的会议或回顾,才是专门用来分析调整的场合。在分析过往数据的同时展望未来:如何适应我们所处的办公环境、所面对的活动类型、手头的工具、身边的队友、项目的最后期限,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图片发自简书App

薄片撷取

我的认知和结论,有时是基于虚构的事实。直觉要我选择一个选项,但再三思考之后,反而拿不定主意。我对面前的问题一窍不通,所能借鉴的仅仅是个人的好恶、固有的观念以及道听途说。

正确的决策是意识和直觉之间的平衡。为了做出正确决定,你需要简化问题,使其只包含重要事实和你有足够能力进行分析的领域。而“薄片撷取”是一种不假思索的思考方式。我们根据一段极短的时间内的经验,从中提取真正重要的信息。这些判断有效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经验、专业训练和知识,而非其他因素。18

真正的挑战在于建立一种简单、透明、具支持性、自我完善、有灵活性的进程。灵活性是基于我们跟踪记录的事实数据,不仅要用这些指标调整进程本身,而且要改善我们自己。然后,我们将能够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作出瞬间决定,并据此采取正确的行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拥抱变化

假设我一直努力忙于一项高度优先的活动,1个多月后,我的老板来了,告诉我这个项目不用做了,定制该功能的那家客户破产了。所有我做过的工作,都白忙了。一个月前开始的时候,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个?吃一堑,长一智,应当更加频繁地提供反馈和接收反馈。这样我、老板和客户本可以提早预测到这样的失败。

变化是商务世界永恒的主题,它不会每次都听我们的,但可以尝试控制它的影响。学会拥抱变化,打开机会之窗,消解压力。

人们通常的误解是,认定变化不会带来好处,其代价就是成本暴增。基于这一理由,我们必须要事先认真计划,以避免后期的大幅修改。但即使变化发生了,所增加的成本通常也可以借助良好的对策来加以抵消:严格控制我们必须完成的内容,并经常性地重新评估,从长期和短期角度问自己:“完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努力限制变化所带来的成本时间曲线,减缓其上升速度,避免成本呈指数倍暴增,这样我们就能采取截然不同的行动。对于导致重大影响的修改决定,我们会尽可能安排得晚一些,以延缓与之相关的成本产生,并为回到正轨争取最大的机会。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选择的悖论

在所有的可选方案中不断地做取舍,会带来焦虑,无法专心致志。我们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决策,做真正重要事情的时间反而太少。选择产生焦虑,评估可选方案,会导致时间流失和专注度减少。20

但我们自始至终仍然愿意做最重要的事情。当环境发生改变,而且影响到我们手头工作的价值时,我们应该接受这种变化,或许还要调整原先的优先次序。

即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重新调整优先次序,即“选择当前活动”,也必须限制在某种场合下才能进行。但为了及时对变化做出响应,即“切换当前活动”,我们必须让此类场合足够频繁地出现。因此需要有一个步调,例如选择—工作—休息;选择—工作—休息……同时我们用时间盒来限定工作时段,以便在我们全神贯注于当前工作的时候,还能抽出身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问自己:背景

※在一份耗费脑力的活动上你能专注多久?

※你的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活的节奏是怎样的?

※对于考验记忆的游戏,你能玩得好吗?

※你上一次拖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你做决定的时候是凭直觉还是凭意识?如何平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219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63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933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20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0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4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9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7评论 0 19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27评论 1 24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8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72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4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9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7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85评论 2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