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

这是一本带有学术视角的通俗历史著作,虽然书名叫“靖康之变”,却并不仅仅是围绕“事变”本身,讲述北宋在灭亡前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而是在写“靖康之变的历史成因”。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很多人对这件事都很熟悉。公元1127年,北宋的都城汴梁被金军攻破,不仅汴梁城被洗劫一空,连徽宗、钦宗这一对父子皇帝都当了俘虏,北宋就此灭亡。说起“靖康之变”,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都“愤恨不已”:好好的一个大宋,怎么说亡就亡了呢?作者在本书中讨论了很多原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在作者看来,北宋灭亡并不是仅仅因为徽宗君臣引起的政治混乱,更重要的是很多制度上的弊端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军事制度。很多人都知道北宋在军事上“重文轻武”,也知道这对北宋的军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具体的细节和后果,却很少有人说清楚。所以,我们通过这本书,来看一看:北宋的军事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到底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影响。

好,接下来我就通过三个部分来讲述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我们先来看看,究竟是哪些政策导致了北宋在军事上的长期羸弱?第二部分我们再来看看,“燕云十六州”的丧失对宋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三部分,我们最后来看一看,前两个部分中所说的因素,在靖康之变中是怎么影响北宋国运的?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说第一部分内容,北宋的军事为什么羸弱?

在详细讲述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下辨析。很多人认为北宋的军事羸弱是个“伪命题”。因为北宋对外战争的胜率高达70%,而唐朝只有55%。由此证明,北宋的军事并不弱。对此,我们需要进行两点辨析。第一,北宋的战争胜率之所以会那么高,是因为把开国时期,赵匡胤对南方的战争也统计在内了。北宋的军事衰落,实际上是从第二任皇帝赵光义时期开始的。第二,将军事进行跨时代对比是没有意义的。论绝对实力,20世纪的法国远远强于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但法国在一战之后的军事衰落是公认的。其实,单纯的争论北宋军事的强弱是没什么意义的。重点不在于具体的答案,而在于背后的形成原因。

简单来说,导致北宋军事衰落的政策性原因主要有两个,抑武和募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释一下。

先说“抑武”。“抑武”就是“抑制武将”的意思。我们过去,总是说北宋“轻武”,也就是轻视武将,这并不准确,对待武将北宋不只是轻视,而是全方位的抑制。抑制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宋太宗时期,将领率军出征之前,皇帝会交给将领一幅阵图,让将领在战争中依照阵图布置军队。按理来说,战场上如何部署军队,应该是由将领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而不是交给远在京城,连战场都没见过的皇帝。但在当时,将领如果按照阵图部署,即使败了也没有责任。如果不遵照皇帝的指示,即使胜了也要被治罪。也就是说,将领必须是皇帝的提线木偶,其权力被严格限制。这是北宋抑制武将最典型的策略。其他控制武将的方法,比如监军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你看,连战场决策权都没有,这就不只是轻视武将那么简单了。

那么,为什么北宋会对武将如此抑制呢?这就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了。我们都知道,在历史时期上,北宋之前是“五代”。“五代”的顺序,依次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听上去挺多,但是这五个朝代前后加起来只有53年。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更频繁,平均每个朝代还不到11年。为什么这么频繁呢?因为这一时期中央权威体系崩塌,谁掌握了实际军权,谁就可以当皇上。所以,当时有人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靠这种方式夺取政权的。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在后周政权只剩孤儿寡母的情况下,他利用带兵出征的机会,在军营中成为了皇帝。现在问题来了,既然赵匡胤是利用军权夺取政权的,那他在当皇帝之后,会怎样对待军权呢?答案当然是抑制军权,这才有了“杯酒释兵权”的事件。不过,“杯酒释兵权”只是让当时那些已经掌握兵权的人交出兵权,而为了彻底禁绝武将篡位的事情发生,北宋就制定了一整套抑制武将的措施。比如,我们之前说到的,皇帝画阵图、派监军等等。总之,就是对武将的权力进行最大可能的限制。

武将在被限制权力的同时,其政治地位也被严重的贬低。在当时的朝廷中,有主见,会打仗,敢打仗的将领,都会被文官集团排挤。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狄青。

狄青是通过军功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升为枢密使的。枢密使是当时最高的军事官员,权力很大,地位很高。在当时的文官看来,狄青以纯军功当枢密使,这等于是在鼓励军功。所以,文官集团纷纷上书要求罢免狄青,甚至不惜散布狄青造反的谣言。狄青迫于压力,主动辞去枢密使的职位,离开汴梁。但事情并没有结束,狄青外调之后,朝廷仍然派人监视狄青。最终,狄青在担忧中去世。所以,北宋大多数做到枢密使的武将,都是低调、不张扬,甚至唯唯诺诺型的。比如,曹彬、王德用等等。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中枢系统没有懂军事的人。这一点在北宋中期就已经突显出来了,比如在“澶渊之盟”前夕。面对辽国的军队,在还未开战的情况下,大部分官员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迁都。当时,如果没有名相寇准的主战,北宋可能早就灭亡了。

这就是导致北宋军事羸弱的一个原因。而导致北宋军事羸弱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兵制”。在北宋,军队有一个特点,就是数量庞大,但战斗力低下。比如,在辽、宋军事对抗时期,宋朝的军队总数在100万以上,而辽朝的军队总数只有25万左右。但是,在宋、辽战争期间,宋朝总体上处于弱势和守势。而到了北宋中后期,战斗力就更低了。比如在与西夏的灵州之战中,北宋30万大军被数万西夏军队击败。

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低下?这跟当时的军事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按理来说,军队的作用就是攻城略地和保家卫国。但是在北宋,军队还承担另一项责任,就是解决社会不稳定的问题。在经历了唐末及五代的战乱之后,社会整体非常不稳定。为了躲避战乱,很多人背井离乡,成为流民。对于流民问题,以往朝代的解决办法都是重新分配土地,比如,汉、唐。但是这个办法在北宋行不通。因为,北宋的领土面积比较小,远远比不上汉、唐,而人口又比较多。所以,根本没有那么多土地重新分配。为了安置流民,政府只好把他们招募为军队。当时流行一句话,叫“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也就是说,北宋的士兵的第一需求,不是保家卫国,而是糊口。

这么做虽然解决了流民问题,但却造成了两个影响。第一,军队的数量越来越大。北宋初期,军队只有20万左右。但是到了中后期,就迅速膨胀到了100万,有时甚至能达到150万以上。这就给财政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第二,军队整体素质偏低。既然北宋招募军队的性质变了,那应招而来的人也就变了。除了流民之外,大多数闲散人员、地痞流氓,甚至强盗土匪也都被招募进军队,很多盗贼摇身一变,就成了朝廷大员。比如,我们熟悉的梁山宋江。在真实的历史中,他们造反的目的,就是为了受招安,吃皇粮。所以,当时流行一句话: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你想,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能高吗?所以,当时的很多士兵,连骑马、射箭这样的基本素质都没有。更严重的是,在当时当兵成了一种低下的社会身份。“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句话就是从北宋开始流传的。

这是导致北宋军事羸弱的第二个原因。

你看,北宋一方面因为“抑武”政策导致朝廷中枢普遍缺乏军事思维。另一方面,又因为招兵制度而导致士兵战斗力普遍低下。两项措施最终导致军事上的长期衰败和羸弱。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

北宋的军事羸弱,并不仅仅影响战争结果,对当时的外交政策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部分内容。

用一句话来总结,北宋的军事羸弱和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策略相矛盾,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外交策略上的畸变。

“燕云十六州”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北和山西的北部地区,最北是长城。在古代,这一地区是抵抗游牧文明入侵的重要屏障。本来“燕云十六州”是属于中原王朝的,但在后晋时期,君主石敬瑭因为要谋求辽朝的支持,就把“燕云十六州”让出去了。这样一来,中原王朝就此失去了战略屏障。当时北宋的都城汴梁,唯一能凭借的战略防御地带就是黄河,敌军一旦渡过黄河,汴梁城就岌岌可危。

因此,北宋从建立之初就把收回“燕云”定为基本国策。赵匡胤甚至专门设置了“封桩库”,也就是“燕云收复基金”。等钱攒够了,就想从辽朝手里赎回“燕云十六州”。如果辽朝不愿意交换,就用这笔钱充当战备军饷,通过武力收复“燕云”。从此以后,“燕云十六州”就牵动了北宋整个时期的外交策略。

因为“燕云”在辽朝的控制之下,所以宋、辽之间就形成了天然的对立关系。而双方之间的战争,最先是由宋朝挑起的。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在战略上采取的是先南后北的政策。即先统一南方的“十国”,然后再收复北方的“燕云”。统一南方的过程很顺利,赵匡胤用了十几年时间,就把南方的政权全部扫平。但是,就在要进行下一步计划的时候,赵匡胤却去世了,继位的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在继位之后没多久就开始了收复燕云的计划,先后三次征讨辽朝。但是,这三次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战争准备不充分,赵光义在军事才能上不如赵匡胤等等。有一次甚至连赵光义都身负重伤,骑不了马,只能坐驴车逃回来。赵光义的北伐,开启了宋、辽双方长达25年的战争状态,一直到“澶渊之盟”才结束。这个过程其实就充分暴露了北宋在政策上的冲突。就是一方面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另一方面又因为军事羸弱,而无法达成目标。国力就在这种冲突中被虚耗,而最终结果就是在无奈之下,被迫承认辽朝占有“十六州”的合法性。

澶渊之盟以后,虽然“燕云”问题被暂时搁置了。但是北宋皇帝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比如,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这种执念一直持续到宋徽宗时期,从而直接导致了靖康之变的发生。这一方面的内容,在第三部分中我会详细讲述。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澶渊之盟”上。

表面上看,“澶渊之盟”是双方的和平协定,宋、辽之间是平等关系。但实际上这种平等之下,暗含两个不平等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北宋在事实上承认辽朝对“燕云”占有的合法性。所以后来,当金朝崛起时,宋与金的结盟,历来被视为是宋朝对辽朝的背盟行为。当然,这个因素更多的是名义上的损失。

第二个因素是从此之后,宋朝每年给辽30万两的岁币。这个因素的影响就很大了。很多人认为,对于宋朝来说,30万只不过是一两个县的财政收入,用来换取和平很划算。但这个问题不能只从成本上来评价,而是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量。30万岁币虽然不多,但这等于对外承认,北宋不但有钱,而且可以接受用金钱来换取和平的这种方式。这个口子一开,就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从此以后,辽、金、西夏对宋的战争目的,基本都是想要通过战争逼迫北宋修改条约,提高岁币。比如,澶渊之盟几十年后,辽朝趁着北宋和西夏交战的机会趁火打劫,将岁币从30万增加到50万。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外交环境中。宋朝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冤大头”角色,在各国关系中疲于应付。

你看,虽然“燕云”在战略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北宋的所有对外政策都倾注在收复“燕云”的问题上,这就在后来产生了很多负面的结果。一方面在前期让宋朝在军事上和辽长期对抗,空耗国力,并最终不得不妥协。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岁币外交,让北宋深陷外交泥潭。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

那么好,既然我们说到,军事羸弱对北宋的灭亡有重大影响。那么,第三部分,我们就来看看,在“靖康之变”中这些影响到底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我们没法在这里详细讲述“靖康之变”的战争过程,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要理解其中的要点,只需要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说清楚就可以了。

第一个节点,就是北宋和金的外交政策。

当时,金朝刚刚在辽东地区崛起,把辽朝打得节节败退。宋徽宗得到消息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于是,宋徽宗派人前往辽东,和金朝结盟。具体的内容,宋、金联合进攻辽朝,灭辽之后,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同时把给辽的岁币,转赠给金朝。这个策略看上去还挺合理,但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外交失误。

在当时的情况下,金朝强而宋、辽弱。而且,辽和宋之间已经和平百年,彼此熟悉。这个时候,面对陌生的势力,宋朝的基本策略,应该是与辽联合,对抗金朝。宋朝来说,最好的结局,三方可以形成平衡对抗的关系。如果辽只有在宋的支持下,才能同金朝抗衡,那宋朝就可以占据有利形势。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最基础的策略,是在正式接触之前,做好和金朝对峙的准备。而现在的情况,是宋朝急功近利,将自己的诉求和底牌全部摊开。这样一来,主动权其实已经被金朝掌握了。而这种策略背后,不仅是收复“燕云”的执念,也是“岁币外交”的惯性思路。

这是第一个节点,接着发生了第二节点。

刚才说到,宋与金结盟,相约一起进攻辽朝。具体规定是这样的,金朝负责进攻辽军的主力,宋朝负责进攻“燕云”。也就是说,虽然金朝答应宋朝可收复“燕云”,但这一地区需要宋朝自己打下来。于是,宋朝就开始对辽发动军事进攻。而在进攻过程中,宋朝的就军事羸弱就被充分暴露了。当时,枢密使宦官童贯,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辽朝,但结果却是被三万辽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而这三万辽军,基本上都是残兵败将。也就是说,宋朝的军队连金朝的手下败将都打不过。这一切都让金朝看在眼里,为后来大军南下埋下了种子。

既然军事上无法击败辽军,宋朝只好让金朝帮忙。这个时候金朝也熟悉了宋的外交套路,于是就增加条件。原先说好是你自己收复的,现在既然要我出手,就必须拿钱来赎买。谈判的最后结果,是北宋花了100万两从金朝手中赎回“燕云”。在这个过程中,北宋的军事和外交的弱点,就全部被金朝掌握了。

紧接着就是第三个节点了。灭辽之后的金朝已经觊觎宋朝的富庶,在彻底消灭辽朝之后,金军就大举南下入侵宋朝。而此时的宋朝,根本挡不住南下的金军。军事羸弱的后果,在这期间集中爆发。其中,有三个事件最有代表性。

第一个事件,是山东军队投降。简单来说,就是在金军南下的过程中,负责保卫山东的两支军队全部倒戈。这两支军队分别是“常胜”和“义胜”,总共有十几万人。这些人不仅临阵倒戈,甚至还参与到汴梁进攻战中。这就是北宋兵制导致的恶果,很多士兵都是因为要“吃粮”,才加入军队的。而且士兵身份混杂,甚至有盗匪出身的人。所以,这些人在战争中会“唯利是图”,根本不会真的保家卫国。

第二件事是黄河保卫军溃散。当时,黄河南岸原本有7000守军,算是汴梁的最后屏障。但这支军队,居然在还没有见到金军的情况下,就四散溃逃。这导致黄河防线完全失效,金军居然可以利用小船从容渡河。

第三件事,就是“太原保卫战”。太原是北宋的一个重镇,被6万金军包围。当时北宋调集20万的主力军队前往救援。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失败了。导致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抑武”政策。当时北宋军队虽多,但却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指挥。兵部侍郎李纲虽然是名义上的总指挥,但他能直接调动的军队只有2000人。也就是说,李纲实际上没有统一指挥的权力。这就是北宋对武将的权力长期分散和抑制的结果。

最后一个节点是汴梁保卫战。汴梁的攻防战,前后持续了一年时间。最终,是汴梁城破,徽、钦二帝被俘虏。在保卫战中,就完全暴露了中枢缺乏军事思维的特点。比如,在金军刚刚南下的时候,几乎所有文官都主张弃城,只有一个人主战,就是兵部侍郎李纲。但李纲也是文官,而不是武将。也就是说,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中枢居然连一个担纲的武将都没有。

随后,汴梁军队就在李纲的主持下对抗金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而就在这个时候,文官集团又在极力主张求和,军事策略因此受到了干扰。因为,金军的条件太苛刻,朝廷又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而就在求和的过程中,为了表达诚意,李纲等主战派居然被全部罢免。在此期间,形势也越来越对北宋不利。最终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一位武将提议时放弃汴梁,迁都长安。这个时候,那些原本主张弃都和求和的文官居然一致反对,并斥责武将懦弱。北宋就这样丧失了最后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汴梁城破,皇帝被俘虏。

你看,我们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说到的那些政策的负面影响。比如,军事政策和军队政策,在金军南下的过程中集中爆发。北宋因此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迅速灭亡。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部分内容。

总结

好,到这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已经讲述得差不多了,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在过去的印象,这场悲剧的主要责任人是宋徽宗和佞臣蔡京、童贯等人。好像如果没有这一群“昏君佞臣”,北宋就不会灭亡。但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看到,很多时候,历史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徽宗等人确实应该为“靖康之变”负责,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仅仅知道这一点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更深层次的原因。

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对于北宋来说,很多措施都是“双刃剑”,既解决一部分问题,又带来另一些问题。这一点在军事领域最为突出。北宋初年的“抑武”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从此之后,武将篡权作乱的事情就基本没有再发生,北宋也得以摆脱“五代”时期的命运,社会也因此稳定了下来。这是“抑武”政策有益的一面,但却也埋下了军事羸弱的祸根。

北宋的兵制也同样如此,一方面它解决了流民问题,稳定了社会治安,但却造成了军队战斗力的低下。所以,我们读这本书,不是要对北宋的“抑武”政策和人物进行批判,而是希望看到,任何一项措施,在制定的时候,都是针对特定问题的。而当特定的问题被解决之后,政策本身就应该被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推行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569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27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8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7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7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1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36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9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7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9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1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4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5评论 0 19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26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27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