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不速之客:超越恐惧、焦虑和羞耻感,活出自在人生

生命中的不速之客

生命中的不速之客:超越恐惧、焦虑和羞耻感,活出自在人生

内容简介

现代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一种普遍的压力感,于是网络上有了“压力山大”的哀叹。“压力山大”的直接后果是精神焦虑:升学焦虑、求职焦虑、婚恋焦虑、晋升焦虑、疾患焦虑……焦虑无处不在。紧张焦虑,本质是内心隐藏的恐惧。现代文明使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洪水猛兽等直接生命威胁,但恐惧心理并未消除,也无法消除,因为正如本书作者所言,焦虑、恐惧、羞耻感是闯入我们生命的不速之客,我们无法将它们拒之门外。作者围绕恐惧这一话题,结合心理学知识,给我们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这些平凡的故事,对于现代中国读者来说,虽有时空距离,但并不会感到陌生与隔膜,因为如今的中国已然进入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观念,以及心理困扰,大致趋同。相信中文读者透过译文也能感受到书中美国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作者的幽默睿智与谆谆 劝导。

目录

赞誉

译者序

第1章 人为什么不能活得更像一只猫

第2章 害怕拒绝:一日疗法

第3章 惧怕登场?那你要反复亮相!

第4章 焦虑的好处:恐惧颤抖是自我保护

第5章 焦虑的害处:祸害大脑,损伤自尊

第6章 为什么我们:害怕改变

第7章 职场焦虑:在狂躁的环境中保持冷静清醒

第8章 羞耻的隐秘力量

第9章 照镜恐惧症:外表带来的焦虑和羞耻

第10章 人生崩溃:面对灾病与苦难

第11章 直面恐惧的勇气

后记 每个人都可能:惊恐失措

致谢

前言

后记 每个人都可能:惊恐失措

  我曾看到一本美国某个国家公园的宣传手册,里面说:“如果你不幸被北美灰熊咬住,请保持冷静不动,能否保持冷静关系到你是严重受伤还是丢掉性命。”一看我就知道这种“野外生存小技巧”对我没有一点儿用,我绝对不是能在这种情形下保持冷静的人,虽然我要庆幸的是,万一处于这种险境中,我会吓得丧失知觉,动弹不得。也许那头熊没那么聪明,以为我很冷静,或者以为我死了,或者突然胃口不好,把我扔到地上,跑去寻找其他猎物了。

  没有什么比保持冷静头脑更重要的了,但问题是你不一定做得到。既然这里讲到野外求生,我就再讲一个发生在野外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个在亚利桑那州举办的精神静修活动。活动为期两周,由卡罗琳康格主办,卡罗琳是一位心理学家,是我见过的最有智慧的人之一。活动包括个人单独静修,我们要到沙漠里斋戒两天,禁食禁言。出发前,我们一起练习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打坐冥想,团体的力量能让人获得更深沉的平静安宁,让人更能聚精会神,比个体单靠自己效果好得多。之后,我们围成一圈坐着,每个人讲一个自己的生活故事。

  有一个女人讲的故事我记得最清楚,她的精神修养让我难以企及。她碰到一条蛇,她之前曾经练习过那天那样的打坐冥想,所以她知道只要能保持冷静,站在原地不动,蛇就不会对她造成伤害。然而蛇就在那里,与她面对面,而且是一条巨大的响尾蛇,蛇身盘绕在地上,头部抬起,吐着红舌,尾巴发出格格的响声,周围沙漠一片寂静。以前她在打坐冥想中练习的凝神屏息、内心平静,完全不起作用,她看到蛇,吓傻了,呆若木鸡,而这比掉头就跑管用多了。

  蛇走了,留下她一个人,庆幸而失望。她本可以跟大家讲其他故事,比如面对死亡,突然看到一朵精致的蓝色小花从石缝中倔强地长出来,她深受鼓舞,奋力一搏,死里逃生。她还可以讲这个故事的其他版本,比如她突然体验到了与蛇“物我合一”的超验感,蛇被同化感化,欣然而去。

生命中的不速之客:超越恐惧、焦虑和羞耻感,活出自在人生

作者:【美】哈丽特·勒纳赞誉

这本振奋精神的书给读者带来了勇气和智慧,令读者莞尔、捧腹。理清人生最糟糕的情绪,直面人生最困难的处境,勒纳不愧为这方面的大师。她的文字融合了幽默、雅致与希望。她的忠言让你受益终身。

——爱德华·哈洛韦尔,医学博士,

著有《分心不是我的错》

诙谐有趣的作品……细致周到,可读性高的人生沉思。

——《出版人周刊》

绝对是改变你人生的作品,全书充满了新鲜感和积极向上的幽默。关于焦虑、恐惧和羞耻的故事,在勒纳的讲述中变得如此鲜明、引人入胜。如果你能像我一样遵循她的良言忠告,你每天的生活也会像我的一样,变得越来越好。

——贝蒂·卡特,社会工作学硕士,

纽约市西彻斯特家庭学院荣誉主任

哈丽特·勒纳是一位出色、智慧的心理治疗师,也是一位纯粹真实、滑稽有趣的治疗师。她货真价实,当此美誉。她在应对恐惧、焦虑和羞耻方面的教导,是我们拥有美满幸福创意人生的关键所在。

——琼·波利申科,博士,

著有《留意身体,修补心灵》

这完全是一部精彩之作!心有多大,人生就有多广阔,而本书将助你拓展心灵,丰富人生。我已经把该书的精华应用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发现它既是心灵良药,也是案头佳品。谢谢你,哈丽特!

——玛莎·贝克,

《奥普拉杂志》专栏作家

勒纳具有一种天赋,能让我们明白需要面对什么及战胜什么。她的建言直入人心,使人茅塞顿开,获得心灵释放,同时也是立即可行的。

——佩珀·施瓦尔兹,博士,

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

该书具有精彩绝伦的洞见!

——《图书馆杂志》

译者序

现代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一种普遍的压力感,于是网络上有了“压力山大”的哀叹。“压力山大”的直接后果是精神焦虑:升学焦虑、求职焦虑、婚恋焦虑、晋升焦虑、疾患焦虑……焦虑无处不在。紧张焦虑,本质是内心隐藏的恐惧。现代文明使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洪水猛兽等直接生命威胁,但恐惧心理并未消除,也无法消除,因为正如本书作者所言,焦虑、恐惧、羞耻感是闯入我们生命的不速之客,我们无法将它们拒之门外。

但恐惧在大多数时候是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羞耻感源自对自身缺陷的焦虑,焦虑是对将要进行的活动或可能发生事情的恐惧,而恐惧心理又将实际并未产生甚至莫须有的痛苦强加于自己的内心。西谚有云:“懦夫死千遍,勇士亡一回。”面对死亡这一终极恐惧,勇者安之泰然,而怯者惶惶终日,把一次性的生命终结变成无数次的痛苦折磨,最终却无法逃避死亡。世间恐惧,一切可畏之物,概莫如此。

既无可回避,亦不可任其肆虐,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与其共舞,舞出精彩人生:这就是本书英文书名The Dance of Fear的喻意。作者哈丽特·勒纳作为美国顶级心理专家,在本书中教我们深挖恐惧的心理根源,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既不退缩回避而陷入心理瘫痪,也不暴躁冒进而被恐惧吞噬。

作者围绕恐惧这一话题,结合心理学知识,给我们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这些平凡的故事,对于现代中国读者来说,虽有时空距离,但并不会感到陌生与隔膜,因为如今的中国已然进入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观念,以及心理困扰,大致趋同。相信中文读者透过译文也能感受到书中美国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作者的幽默睿智与谆谆劝导。

翻译何尝不是一个充满焦虑的过程?译者也须与之共舞。所幸者,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类语言文字千差万别,但心灵相通,道理一致——心理类读物尤其如此,语言不构成很大的障碍。

钟达锋

第1章

人为什么不能活得更像一只猫

聊到本书的主题,邻居心事重重地对我说:“焦虑恐惧让我诸事无成。”接着她不假思索地大谈同事卡门,说卡门由内而外透露着宁静、快乐、平和之感,大家都喜欢和她在一起。“卡门从不感到焦虑恐惧,也没有其他不良情绪,她总能随遇而安,她真的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停了一会儿,她喘口气,大声宣布:“能像卡门那样,要我做什么都愿意!”

她说得如此诚恳,语气如此坚定,让我不忍心提醒她,也许卡门也有多重人格,也许她的另一个自我正默默地待在某个角落,整个人陷入全面恐慌之中。我没这样说,但我告诉她:在我认识的所有事物中,唯一不受恐惧困扰、总是“随遇而安”的,是我养的猫——菲利克斯。菲利克斯还活着的时候,我很渴望像它那样活着,正如我的邻居渴望像卡门一样。对此我有话说。

菲利克斯,我的模范榜样

菲利克斯是我的小佛陀,是我灵性生活的好榜样。面对威胁,它展现出一种“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健康反应,它在该恐惧的时候才感到恐惧。被关进提笼的那一刻它才开始焦躁不安,因为它知道我要开车带它去看兽医了。除此之外,它不会让恐慌、忧虑、思索破坏了本该完美的一天。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们人类的心理体验,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打预防针的情形。打针前整整一个星期,我整天恐慌不安,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恐怖的想象,都是长长的针头、刺心的疼痛。我母亲平时喜欢讲些人生格言,她劝我说:“懦夫死千遍,勇士亡一回。”这句话是她从我舅舅那里学来的,舅舅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我根本无法从母亲的话中找到安慰。九岁大的孩子怎么听得进这些话?我不勇敢,也不是战士,母亲怎么能跟我讲死亡呢?长大后,有了点儿抽象思维能力,我才理解她想跟我讲的道理。本质上说,母亲是在鼓励我要像菲利克斯一样。

菲利克斯就活在当下,它玩的时候就是在玩,吃的时候就是在吃,交配的时候就是在交配,完全不受恐惧、羞耻、恶感的羁绊。一旦“被定下来”(这是做猫的一个缺点),它立马全盘接受自己的处境。“身在何处即心在何处”,我想就是它的处世格言。这种活在当下的天性赋予了菲利克斯深厚的自我接纳能力。舔舐皮毛时,它不会担心舔得好不好,也不会想舔完全身会不会花太长的时间,更不会想身体的某个部位是不是不太雅观,不能在晚餐时让我的客人看到。它也不会把精力消耗在这样的焦虑思索中:“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没成果、没创造性的琐事上,我这是怎么了?”

因为菲利克斯不受恐惧焦虑的驱使,所以它能活出本真的自我。它想和我亲近,就跳到我的大腿上,没有丝毫犹豫,根本不会考虑我会不会因此觉得它太无聊、太黏人(特别是对一只猫来说)。觉得不想和我在一起,它就同样泰然自若地从我腿上跳下来,大摇大摆地走出房间,从不担心我会对它的不辞而别耿耿于怀,伤心难过。它还有很多类似的表现,你可以想象到。

研究社会生物学的朋友说,我把菲利克斯的内心情感和精神活动理想化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并没有说所有的猫都像菲利克斯一样。我也亲眼见到一些受过严重创伤的猫,陌生人一靠近,有的蜷缩发抖,有的嚎叫抓狂。而菲利克斯与我朝夕相处十几年,直到那天下午它趴在后院走廊上昏迷不醒。以我十几年的观察,我十分确信,深陷恐慌和羞耻根本不符合它的天性。

认命吧,你是人类

当然菲利克斯并非赢者通吃,如果说它免除了做人的痛苦,那么它也错过了人类独有的快乐,大到爱情的甜蜜,小到阅读的乐趣。做人好还是做猫好,也许可以辩论一番,但又何必呢?你在阅读本书就说明你不是一只猫,而且永远也不会变成一只猫。所以,伴随着开心快乐的时光,你也必然会体验到一系列痛苦的情感,正是这些情感体验构成了我们人类。

是人类就意味着你可能夜里三点醒来,摸着胸看有没有肿块。是人类你就可能担心女儿又不去戒毒所做药物治疗,担心伴侣对你心生厌倦,担心辞职后找不到工作流浪街头,担心记忆力日渐衰退,担心哪一天精神病发作。

这样的担心,每个人都可以列个自己的清单。焦虑、恐惧、羞耻感,这“三巨头”扰乱了我们的人生,没人对它们完全免疫。它们是人生的不速之客,当悲剧和苦难降临时,它们时常不请自来,伴随左右。

六步就能轻松战胜恐惧获得幸福?

摆脱恐惧焦虑,你就能一飞冲天,返老还童,招来一群既狂野性感又温柔体贴的追求者。每次看到一些狂热煽情的书开出大而愚蠢的空头支票,我就毛发倒竖,怒不可遏。最近读到一本新的自助指南,让我大跌眼镜,里面说:“无论生活如何艰难,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幸福。”这样的说法让我忍不住放纵一下自己卑劣的想法,比如祈祷该书作者哪天遭受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这样就可以检验一下他所谓的“幸福”理论了。我是个善良的人,这些想法只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不够厚道的念头而已。不过我仍然认为,对人们说无论他们的处境多么可怕,只要学点儿技巧,有个积极的态度,就能改变现实,转危为安,这是轻侮傲慢不诚实,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朝着减少焦虑恐惧,获得宁静、关爱、平和的方向前进。这完全是一项有前景、值得努力的事业。沉思冥想、心理治疗、广交朋友、追求创造、体育锻炼、瑜伽练习、养花种草、交流谈心、读书看报、聆听音乐等,能使我们心智更健康、更完整,从而摆脱恐惧的魔爪,但这些方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辅以一定的练习,我们也能改变习惯性思维方式。我们无法阻止厄运降临,但可以阻止自己对过往没完没了的纠缠和对未来无尽的渴望,可以培养对现在所拥有的事物有更深的理解和欣赏。然而,应对人生中的恐惧和痛苦,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也没有速战速决的办法。

解码恐惧

恐惧不可战胜,不能根除,甚至可以说无法克服。既如此,我们该做的是听取它暗含的信息。大多数人把恐惧感视为停止信号,就像路口闪烁的红灯向我们发出警告:“危险!禁止进入!”但我们仍需解码这一信号,弄清楚它要传达的意义。危险的实际本质是什么?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是实实在在的还是想象中的?感到紧张害怕,是因为我们正大胆地构想未来的蓝图,还是因为我们接着就要做愚蠢的事了?

我们有时突然感到害怕或者突然一阵焦虑,那是潜意识发出的警告:你的生活已脱离常轨。也许不该发那封怒气冲冲的邮件;也许不该买那栋众人吹捧的豪华旧别墅;也许不该草率地接下那份工作,卷入那次争吵,进行那次旅行,不该草率地结婚、离婚。在这些情况下,恐惧感就是我们充满智慧的保护神,值得尊敬和颂扬。

然而如果把恐惧感视为永远正确的警示,那我们就可能永远都不敢去看医生,可能激情满怀也说不出口,关系进入“死胡同”也不敢退出。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将恐惧置于脑后,带着剧烈的心跳,下定决心,勇敢前行。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要确定恐惧的真实来源,恐惧来自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可能并没有看清楚。比如,害怕当面向丈夫提出要求,可能只是潜在的长期压抑的恐惧的表征,其真实来源是小时候害怕忤逆父亲。这样辨清恐惧焦虑的深层次源头,有助于你与伴侣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恐惧是个信号,有时有益,有时无益,但往往传递了关键信息,能反映我们的信念、需要,反映我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还有最后一种恐惧需要我们解码,那就是我们根本感觉不到的恐惧,或者说是没有意识到的恐惧。不能正视焦虑,也无法辨清其源头,结果我们就以恶劣的方式宣泄出来,拼命加班、攻击同事、责骂孩子,同时还觉得这些行为合情合理,完全正当。

焦虑感长期居高不下,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比如贪婪、偏执、迁怒于人、诉诸暴力,以及其他恶行。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无论是个人关系还是公共政治,人们接受某一观念或做出某一决定,都不是建立在兼顾历史和未来的清晰思路之上,而是充满恐惧焦虑的非理性选择。学会识别反映焦虑的表现,鉴别加剧焦虑的行为,学会管控自身焦虑情绪,不让其造成伤害,要靠我们自己,也要靠他人的帮助。

恐惧并活着

也许有人说,只要对焦虑和恐惧敬而远之,它们就不会来找我们麻烦。也许我们可以把生活限定在自己熟悉的小范围内,守旧求稳,明哲保身;也许我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害怕失败、拒绝、批评、矛盾、竞争,也害怕冒险、亲密,甚至害怕成功,因为我们没有检验自身潜能和创造力的极限。为了避免恐惧焦虑,我们回避风险,拒绝改变。而我们面对的考验是:拥抱新环境,深入人生新境界,以直面恐惧、战胜恐惧。

有些人(我想到的是詹姆斯·邦德)能逃避焦虑和恐惧,因为他们切断了与情感生活的联系。我承认我羡慕这样的人,他们好像毫无畏惧地跨过了人生的艰难险阻,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这样的“大无畏”让他们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人类的情感性格是个一揽子协议,你回避或拒绝了一些带来痛苦的要素,就必须放弃一些人性美好的部分。如果你从不感到恐惧,就可能也感觉不到同情、好奇与快乐。恐惧也许不是什么好事,但它表明我们正全方位地活着。

团结之惧与孤立之惧

“9·11”带来的恐惧直插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心脏地带。恐怖袭击后几个月,我就收集满了两大箱的材料。一个箱子塞满报纸杂志,里面的文章讨论了人们如何应对面对恐怖袭击带来的严重脆弱感。另一个箱子装着文献资料,研究心理治疗师如何帮助人们控制恐惧情绪。我想,其中很多建议对我们处理人生路上所有可能发生的恐怖事件都适用。比如以下几条。

1.说出来!说出来!说出来!

2.积极了解事实真相。信息不畅会滋生幻想和谣言,加深恐惧和焦虑。

3.适当提高警惕。回避一些风险无可厚非,无须难堪。

4.以上三条,适可而止,保持在理性范围内。

5.避开诱发你过激反应的活动(比如,你可以关掉电视)。

6.找到能使你心里平静的活动(比如,关掉电视后散散步或做瑜伽)。

7.保持应有的态度。可怕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世界仍充满爱和希望。

8.保持联系!保持联系!保持联系!

“9·11”当然不是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第一次感到自己可能成为仇恨和残暴势力的攻击对象,但是“9·11”恐怖袭击显然不是一般的造成恐慌的事件。这次灾难的性质和范围,加上电视媒体每时每刻滚动播放,接下来的反恐战争及其余波,白宫反复多次的恐怖袭击预警,都将美国全国性的恐慌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用蕾切尔·内奥米·雷曼博士的话来说,这场焦虑和悲痛的“全国大会诊”促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深度连接的全民体验,一种人人都是其中一分子的感觉。在纽约,在美国全国,人们团结一心,应对灾难,与家人、与朋友,甚至与陌生人联系得更紧密了。那些灾难中遭受损失的人知道,成千上万的人与他们感同身受。说声“9·11”,每个美国人都会心照不宣——全世界都理解其含义。这一事件的严重性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相反,你作为个体经历可怕事件的时候,内心的恐惧可能说不出口,没人理解,甚至没人相信。也许家人挚友也不愿听你倾诉,或者说不想听你讲完。他们表现得好像那件让你焦虑的事根本不存在,从没发生过,或者虽然有这事但是你反应过度了。结果,你的反应是感觉自己被孤立、被抛弃了。你会为实实在在的恐惧和痛苦感到惭愧,为自己不能振作精神、自强自立、不能以坚信“我能行”的美国精神勇往直前而感到内疚。你会抱怨为什么老天“选择”你去经受这些苦难,是不是上辈子做错了什么事招致如此灾祸。这样的个人危机不仅特别容易激发恐惧焦虑,而且容易招来其他“不速之客”,比如羞耻感、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虽然个人危机不同于重大的灾难性悲剧,但恐惧是人类普遍的体验,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我们聚在一起,团结奋进。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会给我们上一堂灾难课,告诉我们人类是多么脆弱,教育我们要互相帮助。我们无法回避恐惧和痛苦,但是可以选择正确面对,通过各种方式恢复完整的人格,恢复与外界的健康联系。恐惧教会我们如何参与“互助互爱”这一人性最基本的活动。

关于本书

起初我想写写关于恐惧的问题,主要是有感于其对每个人生活影响之大,或使我们在爱情和事业中裹足不前,或把我们推向灾难的深渊。实际上,焦虑、恐惧和羞耻感(接下来我会谈到)几乎是所有需要心理咨询的问题背后的元凶,包括愤怒情绪、两性关系、自我价值认同等多方面的问题。给人类所有问题列一个全面清单,那必然是一张长长的单子,但无论是个人事务还是公共领域,给人类的不幸火上浇油的,都可归结为这三种心理反应:焦虑、恐惧和羞耻感。更准确地说,应对这三位“不速之客”的不当方式,造成或者加剧了我们的痛苦。了解这些心理反应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会在陷入其中时把控好自我,也许没有什么事比这更重要了。

· · ·

对于各种负面情绪,我也不是旁观者,所以在后面的章节中,我将分享一些我的个人经历,加上一些我作为心理学家和治疗师收集的案例。本书不会提供一个新的“七天方案”帮你迅速解决心理恐惧问题。本书也不会包罗万象,面面俱到。书店和网上已有大量书籍和指南,讨论如何应对诸如厌恶症、恐慌紊乱、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与焦虑相关的各种问题。也有各类节目(有的是禅修)帮助人们减轻对某一事物的恐惧,比如坐飞机、过桥、出门的恐惧。还有浩瀚的文献资料,论述冥想禅修、心理投射、放松技巧等,帮助人们控制呼吸,松弛肌肉,同时改变不正确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本书将不再重复这些有价值的工作。

本书将正面审视恐惧,故要求各位读者既视其为障碍,又视其为朋友。笔者视焦虑恐惧为生存之必然,且认为其必然复杂多变,既可浇灭生之希望,亦可使人冒险求生;既可拆散情侣,亦可稳固家庭;既可以让我们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又可以时刻提醒我们:自己正战战兢兢、心惊肉跳地活着。

我希望本书能给你启发、建议或灵感,让你能利用恐惧指引自己走向正确的航道,在人生的大部分时候,能理智地管理好焦虑情绪。也希望你能从中获得勇气,不让恐惧阻碍自己真实的表达、自由的行动和快乐的生活。用已故诗人奥德勒·洛德的话来说:“当我敢于强大,用我的力量服务我的梦想,此时我是否害怕就越来越不重要了。”在恐惧暂时占上风的时候,我希望本书能助你一臂之力,让你对自己、对他人都保有热情和关爱。最后,我希望你能在阅读中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为正如好友珍妮弗·伯曼所言,人生无幽默,万事无乐趣。

面对羞耻

本书将以相当的篇幅关注羞耻问题。许多常见的恐惧感,如害怕被拒绝,害怕亲密关系、社交场合、登台演讲等,实际上都与羞耻感有关,其根源是害怕别人看低自己,认为自己本质不良、渺小无能或不值得重视。

羞耻让人如此痛苦难堪,没人愿意谈起羞耻之事。回想一下,你什么时候在餐桌前谈过难言之耻?羞耻是我们极少谈及的情感体验,因为羞耻之事,羞于启齿,无论是身体疾患、少年糗事,还是不雅吃相。羞耻感迫使人们终生沉默寡言、畏首畏尾、欺欺骗骗、躲躲藏藏,抑或为了掩盖羞耻而嬉笑怒骂、傲慢鄙夷,装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面对羞耻,我们不该如此,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不应使其阻挡我们追求完美的自我。

恐惧与焦虑

人们很容易区分恐惧和焦虑,然而有时候两者只是语言文字的差异。通常我们说对某事物心有恐惧,意思是害怕它出现,而害怕某事物,比如害怕坐飞机、害怕衰老,实际上是对它感到紧张焦虑。有时我们通过身体的感觉区分两者。我想你也清楚恐惧的神经反应不同于焦虑的神经反应。盗贼破门而入,刀尖直抵腰背,此刻你的五脏六腑突然打结,这是恐惧。电话机前逡巡徘徊,犹豫不决,此时你感到轻微恶心、晕眩,胃里似有千万小虫作怪,这是紧张焦虑。我们也常用“焦虑”一词描述驱之不散的余悸、长期的紧张和忧愁,以及莫名的恐慌。

但是从现实生活的经验来看,“恐惧”的概念[1]比“焦虑”传达的意义更广泛、更强烈。蜜蜂嗡嗡在你眼前打转,你会有短暂的“恐惧”反应。而夜里三点惊醒,那是“焦虑”让你难以入睡。焦虑和恐惧之间的区别对于本书的讨论并不重要,因此我们不妨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作为总括的概念。焦虑、恐慌、害怕、恐怖——不管你用哪个词,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

在日常语言中,我们用自己惯用的、符合自身心理特质的词汇描述情感情绪。我曾经接待过一位咨询者,他不说紧张焦虑,也不说恐惧害怕,而说“我感到压力山大……”对于那些耻于承认自身脆弱性的人来说,“压力山大”是他们表达焦虑恐慌的暗号。又或者在另一个极端,一位接受治疗的女士对我说,一想到女儿的婚纱一点儿都不合身,她就“吓死了”。我很了解她,知道她说的“吓死了”意思就是“真的很担心”。

不管用什么情感词汇,没人喜欢焦虑、恐惧、羞耻,或者其他不良情绪,但是我们又无法回避这些感受。因此我坚信,如果我们带着好奇和耐心正面审视这些“不速之客”,就能发现它们的智慧,看清它们的伎俩,它们就没那么容易加害于人。我们只有把这些情感体验视为隐形路障和智慧路标的合体,才能更充实地活在当下,带着希望,胸有成竹、思路清晰、幽默轻松地走向未来。

路线图

以下是前方路线图。

第2章和第3章包含一点儿“轻简的恐惧”,表明惧怕某事(比如害怕被拒绝、害怕登台演讲)不应总是那么严肃、那么沉重。我们会发现,任由恐惧蔓延确有其潜在的益处。第4章和第5章讨论了恐惧心理如何让我们健康有生气,又如何使我们的身心机能瘫痪,扰乱我们的生活。第6章揭示我们为何惧怕改变,为何害怕了解新事物、探索新领域。第7章说明焦虑不仅是个人特征,而且是流贯人类社会体系的隐形力量。我用职场案例解释焦虑体系的信号和症状,说明我们应如何更有效地管控个人焦虑情绪。

第8~10章深入分析了世界让我们认识恐惧和羞耻的各种沉痛的方式,比如给人一个完全错位或者极为脆弱的身体,比如让人对某个家庭成员感到耻辱,或者对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感到羞愧。第11章探讨勇气力量暗藏的另一面,讨论如何在焦虑之中消化他人的羞耻信号,敢于表达、勇于行动,接受无止境的挑战。我们把最好的留在最后,简短的后记会透露一个秘诀,六个简单易行的步骤,一劳永逸地消除所有焦虑、恐惧、耻辱。开玩笑啦,要是真有这么一个秘诀就好了。

[1] 英文中,“恐惧”(fear)一词涵盖恐慌、畏惧、惧怕、害怕等意义。——译者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71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58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43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2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11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92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5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64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12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16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0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4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98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48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1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阳关的建筑,已经荡然不在,完全埋没在了阿尔金雪山下的古董滩下。沙地随处可见铜箭头、古币等汉唐的文物,所以现在此处...
    浩哥带你玩阅读 1,528评论 6 10
  • 我跟他在一起时特别不会聊天,没有一刻是放松的,总是不由自主的去讨好,去找他感兴趣的话题,会顺着他的话聊,然后瞎聊。...
    F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阅读 279评论 1 0
  • 和孩子一起成长,今天平安夜很多人都在这个夜晚在愉快的享受生活的快乐,我也在享受着生活的快乐,陪着女儿。儿子和...
    微小堂阅读 306评论 7 1
  • 观片过程中,满满感动,坐在位置上,默默地抹泪。 Room讲述了一个女孩因为好心被骗,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长达七...
    歪小丫阅读 802评论 0 0
  • 我是日记星球284号星宝宝灵清的玉, 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八期蜕变之旅第9天,这是我的第13篇原创日记。 ...
    灵清的玉阅读 239评论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