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代逸才的一生:生于野心,死于野心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改革家,大体上都有如下几个特点:

思路清奇,果敢坚决,铁面无情,然后就是...几乎都没什么好下场!

从商鞅车裂开始,一路算来,王安石罢官,张居正死后抄家,谭嗣同身首异处,命运大多如此。

今天要聊到的一个人物,人设和上述几位基本一致,连结局也同样的凄惨。

不过也有不同,上面几位都是文科生,而本文的主角,不但文治斐然,武功更是赫赫!

在提到他的名字时,除了冠以著名政治家、改革先驱之外,还要加一个最重要的头衔————卓越的军事家。

以军事而论,史上唯一能够和他并驾齐驱的人,是被公认为“兵圣”的孙武。

世人常常将他们的姓氏合在一起,尊为“孙吴”!

这个文武兼备的旷代逸才,叫吴起。


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吴起

1

吴起是个野心家。不过这也没什么,对于干大事的人来说,“野心”很大程度上不是贬义词。

马基雅维利说过,“野心是推动人类全部文明进步的原动力!”,某种程度上来说,此言甚是。

吴起的野心从很早就有了。“司马迁在《孙子吴起列传》中介绍,“其少时,家累千金”。本来,吴起可以舒舒服服地过着富二代的生活,终老一生。

但他却“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为了求官,生生败光了万贯家财,吴起的执着也是没谁了。

对他来说,“千金之子”一点也不荣耀,甚至可以说是耻辱。

中国历代都不怎么待见商人,从“士农工商”到“工农兵学商”,商人都是排在末位。

野心勃勃的吴起当然想摆脱社会底层的地位,蹿升到金字塔的顶端。结果“游仕不遂,乡党笑之”,受到讥笑是可想而知的。

然后,吴起做了一件惊人之举,“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吴起连杀三十人之事,虽载于《史记》,却非直接陈述的史实,乃是转述自他人之口,所以真实性尚待商榷。

不过依照吴起一生的性格特点来推测,我倒认为此事大概率是真的。

一口气杀掉这么多人,这该是什么仇,什么怨?

一方面说明此人冷血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被嘲笑到了极致。

作为一个身背三十多条人命的杀人狂魔,家乡肯定是呆不下去了。吴起在逃亡之前,“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这一条誓言,真正暴露了吴起的野心:出将入相,以安天下!

可是他为什么不在自己的母国——卫国大展拳脚呢?

卫国和周天子同为姬姓,属于天潢贵胄一脉,实际上,却是一个悲催的小国。

周平王东迁时,卫国曾盛极一时,但其后因为持续的内乱逐渐衰落。公元前660年,爱仙鹤不爱江山的卫懿公死于入侵的狄人手下,卫国灭亡,只剩五千遗民。后仰赖齐桓公的援助,迁居楚丘(今河南滑县附近),重新建国。无奈地窄民稀,内乱不止,虽有一段时间的复兴,但始终无法恢复元气,长期被挤压在魏、齐、赵、楚之间苟延残喘。

这样一个日渐困顿,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自然不是吴起“出将入相”的理想目标。但放眼天下,各大国之中要么人才济济,要么抱残守缺,都不会对他这个没有背景、藉藉无名的“黄口小子”感兴趣。

在反复比较之后,他将目标锁定在鲁国。

首先,鲁国和卫国同为姬姓.出生于兄弟之国的吴起,更容易被鲁人接受。

其次,鲁国虽也是被挤在齐、楚夹缝中的小国,但不像卫国那样一蹶不振,仍有上升空间。如果治理得当,尚有抵御外侮,复兴国家的实力。

第三,鲁国是弱国,人才相对匮乏。自认为是栋梁之才的吴起,正可以满足鲁国对人才的需求。

2

虽有以上优势,但无名之辈的吴起要获得鲁君的青睐,必须研究鲁国的国情。

正好比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要打开市场,必须得学习适应中国的国情。

鲁国的国情很简单,崇尚儒家。

鲁国是儒家的发祥地,孔子的很多门人都在鲁国的政界高层任事。鲁国又是礼仪之邦,时人皆称“周礼尽在鲁矣”,非常符合孔子“克己复礼”的古训。

要融入到鲁国,终南捷径就是学习儒学。

于是吴起参加了曾子的学习班。这个曾子不是曾参,而是他儿子曾申。曾申乃名门之后,也算是一代大儒。

其实吴起的专业兴趣是军事,《史记·孙子吴起传》开篇就是“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不过为了前途大计,吴同学也只好改变专业了。

本来以吴起的聪明才智,可以成为一代大儒。只是在和曾老师的学习中发生了龃龉,让吴起中断了很有前途的学习,被迫再一次转换专业。

事情缘起于吴母去世。本来以人伦常理来说,吴起应该弃学奔丧。但吴起以“功名”为首要目标,任何阻碍他进取或者令他分心的事情一概摒弃。所以,吴同学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赴母丧,继续学业。

在古代,特别是在盛行”忠、义、孝、悌”的鲁国,这是一个大逆不道的行为。

所以,曾老师也对吴起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开除学籍,永不录用!

被儒家抛弃是否意味着无缘鲁国仕途呢?

吴起并不这么想。

辍学后的吴起并不泄气,转而专攻自己的兴趣专业——军事。在鲁国生活了数年之后,吴起弄清楚了一件事:在强敌环伺的背景下,鲁国对军事人才的渴望绝对是刚需。


齐国和鲁国所在地图

吴起的好运很快就降临了。公元前412年,齐国借口为先王报艾陵之仇,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消息传来,鲁国上下一片惊慌。鲁军兵力不足,缺乏良将,如何能战?

敏锐的吴起抓住这个大好良机,借助鲁国宰相公仪休的荐举,成为统帅鲁军的候选人之一。

公仪休是鲁国历史上有名的良相,鲁君穆公也是明君。明君、良相自然都是慧眼。他们对吴起的能力没有怀疑。只是另有一点让他们犹疑不定。

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

就在鲁国君臣犹豫不决的时候,吴起也正在煎熬之中。他面临的困局是:怎样才能够说服鲁君,证明自己。

那一段时期吴起到底经历了怎样激烈的天人交战,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反正数日之后,他做出了一个比“不赴母丧”还要骇人听闻的举动。

任何人做梦都不会想到,吴起竟然一刀宰了自己的老婆,提着头来见鲁君。那意思非常明确,我吴起和齐国人杠到底了!

一般来说,对于吴起的这种行为,知书达理的鲁国上下是绝对不会接受的。无奈大敌当前,又实在找不出更好的人选。况且吴起如此坚决,如此狠辣,这不正是一个为将者必须的素质吗?

所以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鲁君终于将最高军事统帅的位置交给了吴起。

齐鲁此战,众寡悬殊,对攻肯定不行,吴起用的是诱敌之策。他令老弱病残居于中军,迷惑对手,然后假装议和。实际上,埋藏在两翼的精锐部队趁着齐军不备,突然出击,加上中路的反击,三路齐发,齐军大败。鲁国取得了自齐鲁长勺之战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以弱对强,诱敌确是良策,但不见得每次都能奏效。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吴起此战之所以能够收获全胜,乃是基于他对齐国国情的全面了解和准确分析。

在记录吴起军事思想的著作《吴子·料敌》一篇中,吴起对战国七雄的国势和军阵都有精准的讲解。在谈到齐国时,他说,齐国刚愎而富饶,君臣骄奢,政令松弛。齐军人心不齐,兵力部署前重后轻,阵势虽然庞大但不坚固。所以,“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阵可坏”。

此处的“必三分之”,只对刚愎而骄矜的齐国,至于秦、楚、燕、魏、赵、韩等,他则是根据各自的国情,另有一番对策。

吴起将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做了更加充分的发挥,特别强调捕捉有利战机,用灵活多变的战法攻击敌人,此即所谓“因形用权”。

击溃了强大的敌人,鲁国上下一片祥和。但是在解除了同仇敌忾的气氛之后,吴起和鲁国君臣的矛盾重又浮现出来。

矛盾的关键还是在于吴起“不赴母丧”和“杀妻求将”的行为实在过于离经叛道。吴起“不孝”、“不仁”的人品和鲁国“崇尚周礼”、“仁者爱人”的国家形象严重违和。让这样一个异数在政府高层担任要职,岂不是对鲁国所宣扬的道德理念的莫大讽刺?

所以,当有人在鲁君面前念叨吴起这些短处之时,他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辞退了吴起。吴起企图担任卿相的野心由此受到严重的挫折!

3

我们一再强调,吴起是个野心勃勃的人,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他的野心不会因为屡受挫折而消退,相反却愈挫愈勇。

从鲁国退出后,他选择了魏国。

吴起或许没有想到,从公元前409年加入魏国到公元前383年离开,这二十七年的时间正是他一生熠熠星途中最辉煌的一段。虽然离开鲁国时他已经小有名气,但正是在魏国的经历真正让他一跃成为和“兵圣”齐名的战国超级大V。

之所以选择魏国,吴起看中了魏君魏文侯。

《三国演义》里周瑜曾对鲁肃说过,“当今之世,非君择臣,臣亦择君”。吴起看中魏文侯的,是他的礼贤下士,不拘一格降人才。

魏文侯时期,正是魏国群星闪耀之时。在魏文侯的招揽下,李悝、卜子夏、田子方、翟璜等群贤毕至。特别是李悝在魏国的变法运动,为魏国近五十年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起来投,让魏文侯喜出望外。但考虑到吴先生冷血的性格,贤明如文侯者也有些犹豫。

他的臣下李克说:“此人贪而好色,但是打起仗来,就算是春秋时期的智将司马穰苴也望尘莫及。”

需要指出的是,李克所说的“贪”并非是“贪财”,而是“贪名”。《史记索隐》曾有解释,“盖言(吴起)贪者,是贪荣名耳,故母死不赴,杀妻将鲁是也。”

李克的话深深打动了文侯。

他早有开疆拓土之心,在文官人才济济的情况下,魏国欠缺的是具备统帅能力的良将,吴起正好能够填补这个空白。

如果说鲁穆公是个理想主义者的话,那么魏文侯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公元前410年,吴起入魏,随即被任命为大将,目标:西攻秦国。

公元前410年左右的秦国,还不是后来战无不胜,不可一世的强秦。无论是秦国“卑贱”的血统还是贫困落后经济状况,都受到东方诸国的百般鄙视,以至于秦献公悲愤地说,“诸侯鄙秦,丑莫大焉!”

秦国的发愤图强还需要等到三十年之后的秦献公时期,而真正迈入强国的门槛则要等到五十年后的孝公即位。直到那时,命运才会为大秦选定一个叫商鞅的人。

反观魏国,经过李悝变法,行政效率大为提高,生产力迅猛发展,已经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经济强国。

经济的快速起飞伴随的是领土扩张的欲望膨胀。

魏国号称四战之国,四面被秦、赵、韩等牢牢包围。赵、韩是三家分晋的老弟兄,至少表面上还需要维持联盟关系。那么扩张的对象自然就转向了西边贫穷、落后,被诸侯讥嘲为“戎狄”的秦国。

但秦国虽然积贫积弱,秦军之彪悍勇猛却举世无双。《吴子.料敌》篇中这样评价秦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秦人性情强悍,再加上地势险要,军纪严明,因而作战能力极强。所以没有非常的胜算,东方诸国也不敢轻易对秦发动战争。

幸好,上天为文侯派来了吴起。

吴起之能,就在于他深谙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精髓。秦人虽勇,其实也是有破绽的,“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说明秦人自负勇悍,动不动就会把团队作战变成单打独斗。

既然如此,关于对秦作战之方针,吴起就有了把握,“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简而言之就是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从公元前410年开始,吴起领导的对秦作战拉开序幕。短短数年时间,魏军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澄城南)、洛阴(今大荔南)、合阳(今合阳东南)等城池,秦国河西(现在的北洛河与黄河之间的土地)之地尽归魏国所有。

从吴起入魏开始,“(魏国)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即和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可以说,吴起七十六场不败的惊人记录在中外战争史上都罕有其匹的。

4

作为不败战神,吴起自然有独到之处。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一说到“用兵如神”,人们往往注意的是战术层面的运用。

而吴起用兵,除了战术运用之外,独树一帜的地方在于军队建设。

魏军之所以纵横天下,依赖于吴起训练的一支独一无二的部队“武卒”。

武卒是一种士兵选拔、训练制度,其选拔标准是: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支,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武卒”。

这是一种对士兵的严格考验。在此之前,战国诸雄中还没有哪支部队有这么严苛的标准。凡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士兵,其单兵作战素质在列国军队中已属凤毛麟角,更何况成千上万这样的士兵组成的部队。再加上吴起的独门训练大法,没用一年,魏武卒的作战能力已经堪称天下第一了。

为了免除这些劲卒的后顾之忧,吴起还规定,免除武卒的全家徭役、赋税和田宅租税,让他们一心一意地为国效力。

从文侯开始,到武侯直至魏惠王,魏国版图不断扩大,魏武卒的骁勇善战是关键因素之一。后来,吴起虽然远走他乡,但“魏武卒”的红利让让魏国整整享用了三代。


魏武卒

魏武卒创造的战绩如此辉煌,以至于后人往往将吴起的常胜不败归因于“武卒”。其实那只是“不败战神”拼图中的重要一块,但并非全部。吴起之所以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关键还在于一个“和”字。

《吴子兵法》里有一个著名的“四和”定律: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这就像一个连锁扣,打开第一个,才能陆续开第二个、第三个。“和于国”才能出军,“和于军”才能出阵,“和于阵”才能出战。

不言自明,打开所有锁扣的关键,是“和于国”。也就是说,只有政通人和才能常打胜仗。

吴起的幸运在于,他投效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明君———魏文侯。

而魏文侯的幸运在于,他任用了李悝。

李悝是战国历史上一个只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的重要性不仅之于魏国,而且之于全天下。

他在魏国的改革主要有三个部分:

1、废除贵族世袭官职的制度,将官职奖励给为国立下功劳的人;

2、允许土地买卖,鼓励农民垦荒耕种,提高农业生产;

3、制定了一部相对全面而完善的法典《法经》。

官吏选拔制度的改变从根本上提升了行政机构的运转效率,让能者、贤才能够真正进入统治阶层;《法经》的制定则规范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让社会从“人治”走向“法治”。

五十年后,一个叫商鞅的人也开始了举世闻名的变法。如果略加比较就能看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基本上来源于李悝。

他也是废除了秦国的贵族世袭制度,奖励军功;他也是废除了井田制,兴农抑商;同样他也是用严刑峻法约束秦民,维护统治阶级。

实质上,商鞅变法就是李悝变法的一次全方位的扩展和延伸。

可以这么说,商鞅变法的成功,秦国之所以能够称霸天下,五十年前的李悝功莫大焉!

不但是李悝,魏文侯时期有贤臣魏成、翟潢,能吏西门豹,勇将吴起、乐羊,可谓群星璀璨。

这些人能够齐聚魏国,都是因为文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魏国才真正称得上政通人和。

打仗拼的其实是国力。有魏国鼎盛的国力在后面支持,才成就了吴起七十六场不败的神话。

在之后的文侯和惠王时期,虽也经常捷报频传,但因为没有加强维护国内的经济建设,最终导致马陵之败,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5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吴起在魏国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

新主登基,魏相一职空缺。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竞争激烈的位置。不过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由西河郡守调任回京的吴起是最热门的人选。

吴起的辉煌战绩自不必说,他在西河十余年,将郡内治理得井井有条,繁荣富足。吴起已经显露出执宰天下的锋芒。

吴起自己也自信满满。凭他的功绩和资历,收获相位自然不在话下,看来他梦寐以求的“卿相”之梦已经近在眼前了。

但命运总是如此捉弄人。相位人选很快尘埃落定,一个叫田文的无名之辈居然登上了相国的宝座。

吴起的气忿是可想而知的。无论是统军征战、治理百姓还是镇军驻守,让秦国不敢东顾,田文都远远不及自己。这三点连田文都承认,但为什么相位轮不到自己呢?

面对吴起的质问,田文不急不恼,心平气和地说出一句话:“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主少国疑,大臣未附”。魏主年纪太轻,不但全国上下对国家前途心里没底,大臣们也未必会对这个少主心悦诚服。


这时候需要的是一个对上能够让少主安心,对下能够安抚人心的魏相。

毫无疑问,这个位置不属于吴起。

一个连老婆都敢杀,连老妈死了都弃之不顾的家伙,天知道为了“功名利禄”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更何况,这个家伙还这么优秀,创造了举世无双的七十六场不败纪录,让凶悍的秦军都不敢东顾。

这个疯起来连自己都怕的男人如果做了相国,不是相当于放一只吃人的老虎在国君的身边。

事情发展到这里,司马迁在《吴起列传》中用了一串让人浮想联翩的文字描述这个场景,“(吴)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吴起的“默然良久”可以让我们脑补出无数画面。

此时此刻,不知道他会不会对自己锋芒毕露的野心感到些许的后悔。

自从“竞选”失败,吴起在魏国的仕途实质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很明显,吴起的落选充分显示了新君魏武侯对他的不信任。随着李悝等一大批干才的去世,吴起隐然成为魏国最有能力的人。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个人作风更是尽人皆知。魏武侯自忖没有能力驾驭这样的人才,也无法找出同等水平的人对他进行制衡,所以吴起被冷落是迟早的事情。

既然是这样,吴起屡屡和相国之位失之交臂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当又一位新相国新鲜出炉的时候,吴起留在魏国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数了。

新任相国公叔痤是个相当奇葩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不在于他的政绩和才华,却是因为在他手里,生生为魏国断送了两位绝世人才,吴起是其中之一,另一位则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商鞅。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要是这两位都留在魏国,估计后来统一六国就没有秦国什么事儿了。

说到这位公叔相国,能力大小尚且不论,但小心眼却是无与伦比的。为了扳倒吴起,他想出了一个挺绝的办法。

公叔本来就是魏国的驸马。他劝说武侯下嫁一位公主给吴起,作为笼络吴起的手段。可另一方面,他又让吴起来参观自己的“公主老婆”,看看颐指气使的“公主老婆”是怎么虐待他这个老公的。

吴起是个连老婆都敢杀的人,岂能受公主的这份闲气。所以他严词拒绝了武侯的“好意”。这下武侯开始怀疑吴起有二心了,对吴起的态度也从疑虑转为戒备。

一旦大臣被主公给惦记上,离寿终正寝也就不远了。吴起也知道在魏国的来日无多,所以经过一番考虑,他终于决定,出走!

下一站,楚国。

6

楚国,是吴起的下一站,也是人生的最后一站。

吴起入楚的时间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公元前390年,一种是公元前383年。

我本人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从公元前390年到吴起被杀的公元前381年,这十年如果吴起都在楚国的话,以楚悼王对他的信任程度,他必定能大展拳脚,将楚国全面建成一个富强、文明的大国,其国力不输于战国列强。

但从吴起死后的发展轨迹来看,楚国实际上走的是一个下行通道。这说明吴起在楚国还没有时间完全施展才能。

公元前383年吴起入楚。此时,他已经是五十七岁的老人了。五十七岁,在如今来说正是焕发人生第二春的时候,而对于战国时代的人来说,已经接近人生的终点了。

而此时吴起少年时发下的宏愿“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至今还没有实现。为了在时日无多的晚年完成自己的梦想,吴起只有实施“时间短,见效快”的雷霆手段了。

吴起入楚,楚悼王给予了吴起充分的信任和极大的支持,力度甚至超过了当年魏文侯。

入楚不久,吴起就被任命为楚国令尹,总揽军政大权。数十年来的卿相之梦,终于在吴起人生的晚年实现了。

正因为如此,吴起才敢在楚国施展自己的霹雳手段。

吴起不愧是干才,刚来楚国不久就看出了国势衰弱的根本原因:吃闲饭的贵族太多,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同时行政效率低下,关键职位都被世袭的贵族把持,人才基本无法流通,导致统治力急剧下降。

如果这段话被吴起抄到笔记本上的话,那么我们肯定能够看到他划出的几个关键词:贵族、世袭、吃闲饭。

所以,雷霆手段的主要实施对象是楚国的贵族。

其实,吴起变法的内容很简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废除干部世袭终身制,引入人才竞争机制;2、提高农业劳动的生产力,鼓励垦荒耕种;3、制定法典约束各种社会行为,维护统治阶级;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已经明了,吴起变法和当年李悝变法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实际上,吴起的变法基本上师从于李悝。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悝对于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

但是吴起和李悝有一点不同。论起心狠手辣,李悝对吴起是望尘莫及。

对待处于统治阶层的世袭贵族,吴起采用了如下手段:

1、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2、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官,以奉选练之士;

3、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也就是说,世袭的贵族,经过审查只要过了三代,管你有天大的背景和人情,也毫不留情地把爵位和俸禄全部没收。而那些冗官、冗员也被毫不留情地清除,目的就是为了节省出俸禄给那些真正能干的官员和为国出战的士卒。

光是收爵禄还不过瘾,吴起还“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不但收了不少爵禄,还发动其他贵族去楚地边远的地方垦荒种地,繁衍生息。这相当于把养尊处优的贵族流放到条件艰苦的边疆支援三线建设。

光是这几条,就得罪了无数贵族。

可以说,吴起之所以这么做,也有他逼不得已的原因。

他急于在全天下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希望用最迅捷的手段,迅速解决困扰楚国多年的顽疾。至于这些手段会带来什么副作用,他倒不怎么在乎,反正他的背后有全楚国最大的靠山楚悼王。

可是他也没有想到,靠山总会有崩塌的时候,而且还崩塌得这么快。

公元前381年,就在吴起入楚后的第三年,楚悼王病死。变法不到一年的吴起立刻被恨之入骨的楚国贵族包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些气疯了的贵族,已经顾不上温文尔雅的仪态,也顾不上温情脉脉的面纱了,他们一个个手拿刀枪、弓箭向吴起冲了过来。

吴起此时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庇护,连个避难的地方也没有了。情急之下,他冲进了楚悼王的灵堂,躲在悼王的尸身旁边。

楚国有明文法律规定:丽兵於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吴起目的很明确,是想把楚悼王的尸体作为挡箭牌。因为任何在王尸上舞刀弄枪的家伙,被灭族是肯定的。

可是吴起低估了仇恨的力量。楚国贵族的愤怒已经超越了对灭族的恐惧。尽管吴起躲在楚悼王的身下,但是众人仍然乱箭齐发。一代枭雄吴起就此泯灭。

吴起死后,被灭族的贵族有七十余家。一人身死,能够拉上这么多人陪葬,也算是给吴起辉煌的人生画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句号。

从此世间再无吴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71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58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43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2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11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92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5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64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12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16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0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4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98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48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1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