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赶大集

第十三篇:三月三,赶大集


1、三月三

又是一个周末,我当然还是要去跑步,平日里太忙,没有时间,一个星期我还是能够做到利用周六或周日跑它十公里或者二十公里的。

天亮得比较早,四点半以后已经露出鱼肚白了。但是今晨有雾,雾还比较大,所以远处的东西也看不清晰。

我觉得跑步最开始的三公里其实是最难跑的,如果不热身,很容易让自己的身体不适应,呼吸不匀,身体不适应激烈地节奏,所以跑步前的热身其实是非常地重要的,不然跑不开。

一旦过了三公里,身体也适应了,腿脚也活动开了,再跑起来就顺水顺风了。

天色在我咚咚的脚步声中渐渐明亮起来了,路边的花也能看见它绚丽的色彩了,在晨雾中有一种朦胧地美,非常地浪漫。

我今晨跑步的目的地是七八公里开外的一个小镇——新集。

因为今天是农历的三月三日。

早在周中我就查了一下日历,这个周末正好是农历的三月三,这是一个不错的日子。

我们这里的农村有一句谚语——三月三,方瓜瓠头往外钻。意思是农历的三月三以后,万物复苏,春播也开始了,各种农作物栽进土壤里面就可以顺利地发芽成长了,例如辣椒、茄子、黄瓜,当然也包括南瓜,瓠瓜,葫芦等。

这些植物如果栽得早,遇见寒流来袭,种子就不容易发芽成活,只有三月三以后,天气才算暖和起来,再冷也冷不到哪里去了,可以放心地栽植。

我们这里方圆四五十里之内的这个叫“新集”的集镇,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是它逢庙会的日子。在庙会上,大家采集这个春天种植需要的物资,包括农具和种子,逢会之后就意味着开始忙碌起来了,各种农活会接踵而至。

这个集镇现在的名字叫“新集”,以前还是个小乡镇,后来撤乡并镇,这个集镇也和临边的乡镇合并在一起,没有自己的名字了。但是在乡村人口中,这个地方还叫新集。

乡镇可以合并,人们的生活习惯却不因为人为的限制而轻易改变,这每年三月三逢庙会的日子,从未改变,每到这一天,各地商贩,各色人等,还会聚集在这个小镇上,迎接这一年一度的盛会。

前几天我就听到村里的老人念叨:“新集快要逢会了,三月三。”

百姓没有忘记,庙会还会如期地进行,每年的这一天,新集街道就是比平常更加地热闹。

这也是我今晨在这个巧合的日子里选择跑步到新集街的原因,就想看看今天的新集庙会是什么样子的。

2、酒店村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跑步的人也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人喜欢听音乐,有的人喜欢戴墨镜,有的人不带护膝跑起来也不舒服。

要说我的习惯,那就是跑步起来会想有趣的事情,一边跑步一边看路边的风景,然后去想乡野里可能藏着的故事,感觉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

这不,看着路边盛开的黄色油菜花,想着今天的目的地,我想到了我所知道的关于新集的所有事情,我还想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名——酒店村。

要说着新集逢会的历史渊源,传说从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乾隆从运河上行船路经这里,天色已晚,就停船在岸边,运河边上有猫窝街他不去,因为他害怕繁华之地是非多,对自己不利,于是就躲到了运河边上一个小村子里的一家酒店投宿,也算是微服私访了,在这家酒店他吃到了盐豆炒鸡蛋和干烤鱼炒辣椒,还喝到了美味的烧酒,很是高兴,当下叮嘱地方上的村保,要好生经营,后来这家酒店所在的地方就被命名为“酒店村”,现在依然叫酒店村,在网络导航上可以查到这个地名,酒店村就在运河边上,距离新集街不远。

今天的酒店村是没有酒店的,当年天子投宿的酒店也早已连遗址都找不到了,现在的酒店村就是一个平常的小村子,像中国万千个普普通通的村子一样。我的同事曾经跟我讲过,当年他在酒店小学工作的时候,早晨去上班遇见熟人打招呼“你好,你去哪儿的?”同事回答道“我去酒店的。”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又遇见早上打招呼的人向他打招呼“你从哪儿回来的?”我同事回答道:“我从酒店回来的。”

那个人就很羡慕“啧啧,瞧人家,天天去酒店,这日子过得真小康。”

酒店村不在我今天的行程上,我从西南来,去新集街,然后折返,而酒店村在新集街的正东,如果再绕远到酒店村,我的体力来不了,不想那么累。

3、赶大集

遐思间我的脚步就来到了新集街。

今天果然和平日里不一样,远远的感觉距离街道还远着呢,就已经有商贩占着路边的道路准备摆摊设点了,他们售卖的货物就堆在道路边上,塑料布已经铺好,盛商品的包装袋就在塑料布的里端,货物还没有拿出来,现在还早,赶集的人都还没有来呢,一路望去都是想挣钱的。

看吧,有卖布匹的,各种绚丽的布料整齐地码放着,这些布料可以做床单,可以做被罩,还可以用来做衣裳;有卖花木的,盆栽居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重视起居环境的舒适了,买几盆回家摆放在客厅里面,漂亮又舒心;还有卖鞋子的,卖农具的,卖盆盆罐罐碗和各种生活必需品的,请原谅我不能一一列举了。

有的商贩前一天晚上就来了,为的就是占一个好的地方,地方选择好了,卖的东西就多,赚的钱也多,我发现有几辆面包车上有人就躺在里面睡觉,面包车狭窄的一头堆满了他们准备售卖的货物。

也许他们的家很远吧,为了生活,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也曾听说以前的庙会都是有方圆百里的商人赶来。

只是今天,物流如此发达,而且超市里面要什么有什么,网上购物又那么方便,信息开放得很,商贩也不至于那么辛苦去挣这钱了。

也毕竟还有这样的商贩,他们像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四海为家。

清晨的街道上,早点铺是最热闹的,包子在笼屉上面呼呼地冒着热气,盛油煎包子的平底锅在火炉上发出滋滋地响声,喷香的味道让人馋涎欲滴。我也受不了美食的诱惑,在早点摊子前点了三块钱八个包子,另外加了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脑,就着早点铺的咸菜,细细地咀嚼一番。

不过,我所点的包子最终也没有吃完,因为跑步的缘故,肚子不太饿,也不能吃得太饱,倒是渴了,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脑被我喝得一干二净,还嫌不过瘾。

吃完早点的我就不急着跑步回去了,使得我有机会慢慢地观察街道上的人流车流,看来往人等劳碌而匆忙的生活。

我于是看到了一些传统的东西来——

一个老人的车子上满载着柳条编制成的筐和背篓。那个圆形的筐可以用来盛放农家饲养的小鸡、小鸭、小兔子之类的,我小时候家里也不止一个这样的筐;而那个背篓可以用来扯柴草回家烧锅,以前到地里除草也背这种背篓,村子里的老人还可以用它来捡拾牲畜留下的粪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粪箕子”。

一位骑电动三轮车的老人车上载着两辆以前用的人力平板车,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木质平板车是农家最重要的家产,家里面收获粮食运送物资全靠平板车了。只是我有一个困惑,今天这个年代,人力平板车还有市场吗?连卖平板车的老人自己都开上电动三轮车了,这平板车还有什么样的人会买。今天的农活可不像以前那样繁重了,小麦的收获都是机械化了,收获的季节联合收割机下地,主人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上蛇皮口袋朝地头一站,几亩地的粮食不一会儿就全装进了口袋,主人启动电动三轮车,不要一个下午,就颗粒归仓了。

柳条筐和粪箕子会渐渐失去它的功用,平板车的市场也渐渐萎缩,直到将来有一天,它们也许会出现在怀旧的旅游景点里面。

同样消失的,还有庙会上以前有现在无的一些行当。

例如唱大鼓书的或者唱扬琴民间艺人的表演。

我的几个朋友回忆他们小时候赶庙会的情景就是集市上会有说书的,民间艺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几样简单的乐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表演者娓娓唱来,铿锵的音韵成为整整几代人的记忆。

这个行当现在在本地是消失了,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在旅游景点里面由旅游公司专门聘请的民间艺术家。在以前,每个集镇上可都是有说书艺人的身影。我也发现在本地及周边几个县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面都有说书、柳琴、大鼓等民间曲艺的身影出现,这充分说明以前这些民间曲艺确实有很广泛的传播渠道,其中的一些段落也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也有一些不那么容易消失,像这庙会,内容上右边,但庙会从未停过,每年三月三,很有韧劲。

同样不会消失的还有时令果蔬。

今日集会上最壮观的当属那一排整齐的磅秤,这些磅秤是小贩们专门用来收购这个季节上市的蒜薹的。从蒜地里面才抽取出来的蒜薹,被农户们送到这里,和商贩们讨价还价一番,然后过磅秤,被整理整齐,送到各大城市的餐桌上。

每年都是这个季节,蒜薹准时上市。

一路上道路边上的蒜地里面也多是忙着抽蒜薹的老乡。

4、其它

因为在新集街道上吃了早点,在回去的路上我并不追求速度,保持着每公里六七分钟的匀速。

又由于不是原路返回,而是走一些以前没有走过的路,所以有幸看到了一些比较新鲜的景色。

喜欢沿着麦苗地边奔跑,看小野花开在脚下。

喜欢在小村里面奔走,看到了一处已经荒废的机米机面的作坊。

喜欢在人家的花椒树下停留,看花椒娇嫩的枝条吐出嫩绿的叶片。

最喜欢的还是那片小树林,在小树林里面徜徉,然后迷路了,再来一遍徜徉和迷路,呼吸着树林间新鲜的空气,都不忍离开了。

今晨跑了十九公里,耗时两小时,等到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手机里面的运动软件记录的运动轨迹出了一点问题,它所描绘的运动路线图完全就是错的,我今晨做的也是一个环绕状的路线,在它里面却只记录了一条直线。好像它偷走了我的劳动成果一般,这真是一件令人扫兴的事情。

不过,在快乐面前,这是小事,不用太去计较了,很快就过去了。

就像生活一样,必须有所计较有所不计较才行,这样才不累,才会快乐。

本次跑步的时间是4月9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458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54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17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62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4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6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9评论 0 20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7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0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85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9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2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04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08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月三,五龙山上文化庙会流光溢彩 ——三岔镇三月三五龙山文化庙会活动写实 读写人家作者:白东和 三月三,是一种文化...
    读写人家阅读 745评论 0 0
  • 人生微凉,许是生活的暂缓。昨夜月圆,脑中诗风尽现,才知今时再读,字字都敲在心尖。夜色下,有点寂寥,错乱不堪的不只手...
    独行小P孩阅读 264评论 0 1
  • 文/心路独行 乍暖还寒的初春,燕子慑于寒冷还在南方逡巡,而他们成为最早归来的候鸟。 记得去年春末,他们第一次抵达楼...
    吕拾春秋阅读 496评论 0 2
  • 文/honey开心 01 大学毕业那年我的工作签到了山西。 比起工作还没有眉目的同学,我是幸运的。全国不同城市的三...
    Honey姐姐阅读 1,077评论 10 11
  • 感赏小徐早上起床比昨天又早了半个小时,本来想上课不会迟到了,但他忍不住玩了会手机,最后还比昨天提前了点上学。 感赏...
    糊兔兔阅读 16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