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言静语(54)

下午计划外出散步,刚出门就感觉风呼呼扑面而来,口鼻感觉明显有风袭击而来。

瞬间意识到,应该马上回家找口罩带上的。春天出门防风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你这几日来说更加必要。因为你感冒后遗症似乎还在,所以就反身上楼找口罩咯。

此时你手里还提着垃圾,犹豫了一下就把垃圾放到电梯口旁边,没有出公共区域大厅,也没有推开那扇楼宇门送到垃圾桶,因为你知道很快会返身下楼的。

电梯上行的过程中,你突然就有了一份觉察,如果刚好有人下电梯,看见那包垃圾会有怎样的感觉和想法呢?如果是你看见电梯旁的那包垃圾。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你带着口罩很快下楼,提着垃圾送到了垃圾桶里。

你再次觉察着,那包垃圾短暂停留到底是否妥当呢。

如果是你遇见那包垃圾,会觉得垃圾放在那个地方肯定是不妥当不合适的,可是作为当事人你预估时间,知道不过一两分钟而已,似乎没啥不妥当。

是啊,有时候看见问题现象,总会本能有着一些评判。

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别人可能并不清楚,你遇见的某个人,某件事到底真相如何,你也并不清楚,只会本能的通过表象去评定。

有时候看见某个服务人员,情绪低落面无表情或者不耐烦,或许是人家正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呢。

戴好口罩裹紧衣服跑起来,鲜奶铺子旁边你看见了一个外国人,那是黑黄的皮肤眼睛深陷着,总之和周边的小区居民,有着明显的区别,辨识度相当高。那人都骑着电动车车,刚从外面进小区。

本能的看了一眼,看见车竟然停在你家单元门口。看样子是住在这个单元里,又或者朋友又住在这里,非常熟络的样子。

出了小区你开始慢跑着,开始觉察又觉察着,刚才涌过来的“外国人”那三个字,你咋就确定是外国人呢?

不过是因为固有的模式,觉得他的外在形象和周边的人不太一样。皮肤眼睛鼻子嘴巴,都有着明显突出特色而已,就觉得应该是外国人。

其实这就是固有的认知,也说不定那人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只不过父辈结婚对象不是相同人种而已。

外国人是指不是中国籍,人种和国籍不是完全相符的呀。比如你亲戚家的孩子就到外国读书入了外籍。土生土长的中国夫妻成了外国人,他们生的娃也是外国人。

时代在不断变化着,大多数人会把婚姻当做男女组合,可是现在男男或是女女婚姻组合,在一些视频中似乎越来越多的呈现。

念头左思右想着,然后就笑了,你这奇怪的小脑袋呀。

这风着实是有点大,看呢,往常超市和诊所门口的那波聊天说笑的老太太们都不见了,扎堆的那些口袋凳也都不见了。

老太太们的口袋凳子很高级,停下来的时候可以当做软软的凳子坐,走起来的时候还有轮子方便行驶,掀起来的时候是一个大大的大口袋,总之你觉得那些老太太的口袋凳都非常实用高级,可行可坐可置物。

天气好的时候,超市和诊所门口好多的口袋凳在那聚集着。

年纪稍大些的直接坐在口袋凳上,年纪稍小点的就把口袋凳放在那里,她她会站着摇动着手或者脑袋,交流着养生保健的功夫操。或者你为她服务着,她为你比划着切磋着。

超市旁边花圃里迎春花长出绿色,几日的功夫黄色渐渐就要淡了下去,枝条上的绿叶慢慢多了起来。再过几日绿色要抢占风头,黄色就要落幕了。

海棠娇羞着就要绽开了花骨朵啦。

你前面有一个小孩子,双脚踏在那滑轮上姿势酷酷的。旁边一个大人和那孩子并肩同行着,很明显小孩子滑轮速度要快。大人在旁边要快步才能跟上,再后来你看见孩子似乎压抑那滑轮行驶的速度,大人的手搭到了孩子肩膀上,大人孩子步调一致,速度也同频了。

你在辅道走着,猛一抬头,发现一棵老榆树上榆钱子竟然一嘟噜一嘟噜的开了。咦,你有些疑惑,靠近再靠近你确认那是个老榆树,那一嘟噜嘟的就是榆钱子哦。

你一下子想起来公园那棵老树了,你好久好久没和那老树抱抱了。

好吧,以后每次出来都把这棵老树当做公园那棵老树。济南的这棵老树,是小城那棵老树的替身使者呢。

风实在有些大,想去公园的念头打消。转身去到那家菜市场,你知道那家菜市场有卖水饺面皮的,想买点水饺皮做点小锅贴吃。

各种面条粗的细的。水饺皮混沌皮。真是应有尽有,买了一点水饺皮,知道孩子家里没有面粉。那就买点面粉吧,烙个小饼也是非常方便实用哦。

昨天看小视频,你突然就动心了,原来直接用白面粉加鸡蛋和面醒发一会儿,直接用个刷子放在锅底刷刷,就可以做成一张小薄饼。

这实在太妥帖了,因为孩子的家里,没有面板也没有擀面轴。做这样的小单饼,简单和面后用个刷子,就可以搞定小饼,当然要试试咯。

买了一点面粉,买了几张面皮。在菜市场逛的时候发现市面上春天所有的美味野菜,在这个菜市场里都可以见到,那真是只要你想到,就一定能买到。

看着那些野菜总觉得少了一些野性,或许多了一些人工的成分,但总归那是春天特有的美味哦,愿意品尝的自然是应季的鲜美。

散步运动,顺便买菜购物。每日的计划就是这样子走走看看,入眼入心的人事物,也算是写作内容了。

今天就到这里,是感冒后遗症在作祟吧,感觉乏力少些动力。

2024年3月24日济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290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02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34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1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5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2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5评论 0 19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86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76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0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60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5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85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9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房屋、树木、田野和道路都沐浴在金色的霞光之中,整个小镇似乎披上了金色的霓裳羽衣,这个...
    丝雨禅心阅读 2,579评论 0 4
  • 顾文轩:读你 小时候,一个炎热的晚上,太阳明明已经在世界的另一端,窗户也完全敞开了,但不知怎的,时刻充释着一股闷热...
    简约语文阅读 2,631评论 0 7
  • 一般1~2岁幼儿的词汇量为200个左右;2~3岁幼儿的词汇量为500个左右;3~4岁幼儿的词汇量为1730个左右;...
    童心小麦粒阅读 57评论 0 0
  • 老婆现在应该是在熟睡了,真想靠着她,看着她均匀的呼吸然后轻轻地亲她一下。我后悔为什么今天早晨没有早起,这样就可以...
    墨梓草阅读 3,313评论 12 11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兰岑倚在床头。中间隔间的浅橘黄印花帘布被拉到一。她一眼就能望见在东头厨房里揉...
    陈迹阅读 2,005评论 7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