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身边人学习?”

不久前,我与妹妹曾认真探讨过一个问题,关于我父亲的。

我妹妹说,“父亲的朋友各个都很有钱,为什么唯独父亲就一直那么穷呢?”

是的,父亲这些年和我的状况基本无二:穷得很稳定。

我也曾无数次反思自我。

当然,我也知道在外面的吃穿用度都是花钱,而且物价上涨,需求不断上升,欲求和消费总在博弈。而我,需求已经是极低的了。

除了吃喝花钱之外,剩下的就是每个月固定的房租,之外就再没有别的消费了。这就是我的需求,基本需求。

可即使这样也还是背上了十余万负债,当然,都有数可算的。房租每个月六百,四年就是28800元。然后就是每年的交通费,来回的车费,这个暂且按一年两次的算,一年差不多需要五百,四年就是2000。剩下的就是每天的吃饭了,按照最低的标准,一天30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四年总计43800。这里的钱总计就74600。加上我是以贷养贷,利息又是万五,累积到十余万实属正常。

而父亲的账单,除却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然后还有额外的学费(近万块),包括说人际交往(礼尚往来的“酒席”、礼金)、应酬。虽然我觉得穷的时候尽可能地不去走动才是。毕竟,吃人嘴短,要是吃太多次又不能产生相应的回报或价值,总归遭人嫌。然而,父亲这一点似乎总不觉到,又或者做不到,被“酒瘾”勾着跑。不过,父亲在这一方面倒也从不曾亏待过任何人(经常性请人喝酒),且往往都是做“冤大头”。这也是父亲常叫家人(母亲和她的家人)“诟病”。且很离谱的是,大多数人都认为父亲的钱主要流失在这方面。

这么说起来倒未免有些“推脱”之嫌。意思是,除却喝酒这块,其他的父亲也都在承担着这些,何以我们家会如此呢?

就像我妹妹说的我父亲的“朋友”各个都比他有钱。实际上,在我看来是有钱还有闲。这一点挺奇怪的,如果按照“圈子”的说法,压根喝不到一块去才对啊。而比我家更穷的确实不常见,并且不是不常见,而是实在见不着。这一点我想到的是别人压根没时间。

毕竟,以时间换钱尽管是“常见”的谋生方式,且也不见真正有钱人真的少时间。意思是,懂得如何利用时间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效益,这是一项才能。其中还有机会、成本、资源、概率等的综合考量。相较而言,普通人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尽可能靠时间做积累和累积了。

不过,要我说,能够和这么多优秀的人交朋友,这本身就是一份“贵人相助”才是啊。父亲偏偏认识不到这一点,我甚至从父亲的言行中看到的却是一种“高估自己”的表现。倒像是,能与对方一起吃酒恰恰说明自己过得并不差,恰恰说明自己也能够和对方平起平坐。从这一点上讲,倒也不知道是好是不好?

就拿今天中午的父亲的一位“富人朋友”来说,我从对方身上就看到了诸多优点。

而他有多富呢?说起来可能不算什么。据我妹妹讲,他的儿子绑定的是他的银行卡,一下子刷了六十万,还剩四十多万。这在农村可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存不到的“现钱”啊!尤其是我的父亲,付个学费都东拼西凑才凑足一万块。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我从他身上学到的几个点:

近期准备家里装修一下,然后在选“师傅”上。他朋友就说,要找同一个师傅来做。我当即表示不解。因为“师傅好”(本身技能过硬)作为前提,才一直找对方才是啊?若是对方手艺差,还一直找对方,这不是拿自己的资源作为对方学习训练的试验田吗?这不相当于给对方教学费?

这里,我显然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

话说“好师傅”如何养成的呢?不正是一次次的训练、鼓励、支持,然后练出来的么?如果能够一直“交好”一位师傅,这可就不只是一位好师傅了,还是一位与自己交好的好师傅。这近乎是知遇之恩啊!而且,只要对方还在这条路上,且朝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终归会成为好师傅的。届时,不论是推翻重建,又或怎样都好,这笔投资可谓稳赚不赔。且,这里头的学问太大。

远不只是当下的事儿,更是一份远见卓识啊!

我是说,就算之前是亏的,但后面反而是赚大了。

这一点,从我装修洗澡间的时候就应该认识到的。就一天的工夫,好找也不好找师傅。意思是,找一名好师傅难,找一名能做这事的人容易。

为什么呢?好师傅几乎是一年到头都在忙碌的,且被越来越多人知晓,继而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和重用。如此,要对方一天的时间实在不易。

而且,当天还是下雨天,由此可见一斑。

我的思维呢?典型的“老板思维”,有钱还怕找不到人?找人当然要找好的,贵点也没关系,毕竟这是需要且是长久的事儿。只要能按照我的要求完成我需要做成的事儿就行。而且,只找“好的”。

但很明显,我忽略了一点:我凭什么认为我的钱比别人的钱更重呢?我的面子可有比别人更有面?

而他的朋友显然是擅长培养一个人的“忠诚之心”、有大度、能容人的一个人。

(这一点让我想到广州的经历,我的另一个朋友,高中同学,老朋友。无论我是否上工,无论休息还是工作,都给我算钱。我当时的想法是,以后我会越来越帮得上忙的,只要我还在做这行的话,这样也算是平补过去对方对我的帮助了。但很抱歉,我后面没继续做这行。包括同样抱歉,对方在负债的情况下,还特意偷偷的先发我的工资,先不论多少吧,总是准时,且还是根据我的情况,也就是我的还款日给我还钱。我相信这位朋友,未来会是一个做大事的人,我始终相信这一点。就像我曾经说过的:我只认定人是靠谱的就行,事儿靠不靠谱不重要。或者说,事儿不靠谱可能对方比我还难受。都没什么好责怪的。)

这一点,我想我父亲和他走得近多半也源于此。

在“找师傅”之前,还有三件事同样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他自己在“制烟机”前专注地制烟。

因为自从朋友送了我一个烟斗后,我就再没有买烟的需要了。以前倒是会兜里留存个几包作为“应酬”所需,但我一个人在家显然没此必要。我的朋友基本都不在家,就算有朋友来他们也都自备烟,反倒是我经常是蹭烟的那个。所以,这就导致我家里没有备烟。然后估计是我父亲说的:烟在房间,自己弄一下(当时父亲正在忙着摘豆子)。之所以这么说,父亲和我的性子还是挺相近的,对朋友都是比较随和的,就我在外面也经常是:茶在那,自己泡一下,或者是,烟在桌子上,自己拿。然后,他就开始自己制烟了,并且制了相当富余的烟还留在那儿。

值得一提的是,我后来忘了是他制的,还以为是父亲制的多出来的。而当我拿出制好的烟来招待他的时候,对方反而从口袋里掏出自己买的烟给我。而嘴里抽的就是制好的,他指了指自己嘴上抽的。

另一个是当时我在楼上得闲出去看了一下天空,随即我就看到他在帮忙将地上的垃圾扫到一起。

熟悉我的朋友就知道,我经常时不时地就会出去绕圈踱步看云。运动和散心。

而我父亲,经常做事就是虎头蛇尾。最近的一个例子,昨天拔豆枝,直接就把镰刀扔在田里。还有上一次,除个草,锄头直接扔在路边,宁愿空手回家就是要叫我跑一趟。

从父亲他朋友的这个行为来说,他显然清楚父亲的秉性,且还能放下身段来顺着我父亲的性子,去帮忙收尾。这一点委实难得。

顺势而为,很大程度上真正的修行压根不在于“顺势”,更不是“顺势而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恰恰是我愿意。只有你愿意,才能看到“势”,“顺势”的方法才得以存在,继而是“而为”的行动。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行动和动作是两码事儿。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本质是动作,压根没有带着自己的属性在做事,反而是因为做事而做事。

就我所知道的,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信奉一套:自己的事儿才自己做,其它的则是商量着来。

用我朋友“长长”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你的修行。我不能害了你。(当时是我俩同住,然后我负责洗碗,他负责烧菜。哈哈哈哈,我洗碗的时候他说的)

第三件事,则是在搬材料的时候对方来帮忙,期间,我递给他烟,他说现在不抽。是的,现在不抽,没有不抽,也没有接烟,而是继续干活。现在不抽。

因为要装修的房间堆放了一大堆材料,都是之前房屋封顶用的木板和搭架子用的木料。我和妹妹俩人分工或合作,已经处理了大部分,后面还剩一些。他这才刚洗完手(扫完),眼看着我在忙,就直接上来帮忙。把屋檐下面的递到我顺手的位置。我是从楼上直接扔楼下的,一部分则直接落到屋檐下了。

当时,我还说:“这个很脏,我来,别弄脏了你的衣服。”(婉拒对方)

顺势,我还指了指自己的同样黑色的衣服,已经是一片灰白了。

他笑着说:“本来就要洗,没事。”(一句“本来”我就懂了。别问我懂了什么,问就是我懂他的言外之意,他也懂我的言外之意,相互尊重就好)

合作了一段时间后,心里还是过意不去,我借故说喝口水休息下(邀请对方一起),实际上是我先洗个手,然后拿烟出来递给他。

对方显然也懂了,但对方并没有顺着我的话说,而是说:“对,你去喝口水歇会儿!”(意思明确)

等我拿着烟再回去,对方已经把屋檐下剩下的部分全搬上来了,且对方还在帮忙堆放好。于是,我递上烟,打断对方,对方停下,然后说出了那句:“现在不抽。”

可怕的还在后头呢,也就是在终于忙完了,都堆放好了后。我着急忙慌地洗过手,再次拿出烟盒。这一次,对方则直接已经抽上了。意思同样很明确:“这没什么好感谢的,我只是在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儿而已。”(倒显得我太事儿了。不过,古话说的好,“礼多人不怪”。)

然而,这还不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吃饭之前,他已经坐在那吃起来了(小辈不需要特意等。而且,当时父亲也在吃饭)。他说一句:“吃完饭我再和你细说。”

当时,我和父亲在讨论“水电和装修”事宜,是的,父亲一边吃饭时不时地说上几句。而且,就是在吃的时候我们还在争论到底怎样更好(我们家谈事儿基本都在饭桌上完成的,因为吃完饭基本就开始行动了,各自分工做好各自事儿)。我强调的是“要事先想好来”,父亲则重点讲“要怎么怎么做”。典型的“鸡同鸭讲”。

也是这时候,他又说了一句:“吃完饭我再和你细说。”(如果前一句是在提醒我父亲在吃饭,那么这一句显然是对我说的。)

这让我想到了那句许久不曾记起的话:“食不言,寝不语。”

确实,带着情绪吃饭是很容易吃撑的。

这一点,我可谓是深有感触的。而且,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吃饭的,这也就导致我基本上吃不下太多的饭。因为心里气都气饱了,毕竟以前是“受气包”,家人有什么气全都朝我撒。我或委屈,或气愤,或怨怼,或针锋相对。于是,在吃饭的时候,脑袋里却想着如何反驳,如何平复心情,又如何维护自己的“正义”和“正确”。当头脑和身体不再一体性的时候,做的事情又怎么能做到多好呢?我是说无论是享受美食,还是吃饱或营养,显然都无心吃饭,加上身体这样“分离”很容易产生倦怠感。如此,自然吃不下太多,而且吃的很累。

长此以往,自然也就有了另一段往事:我曾经患了严重的“厌食症”。是看到吃的就想吐,吃任何东西都感觉没味道且伴随着强烈的呕吐感。

之后,我就只能长期吃素了。以至于吃了三四年的素后才慢慢调整过来,继而才可以多少吃一点瘦肉。包括现在,我看到油腻的食物也依旧能清晰感觉到胃里在翻腾,只是能抑制呕吐的冲动,并且还能吃个一两块。再多就真不行了。

之前,我一直不明白根源在哪,通过这件事儿我倒是相通了其中关节。又是一大意外发现。(在再之前,我找到了自己“穷”的根源:本质就在于“价值观”本身就出现了很大的缺陷。)

事后,对方信守承诺,我跟随对方一起来到房子里,对方和我解释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以及在设计上可以怎么做。之所以全面装修,当然是考虑到其中的成本和请人的“难处”。听完对方讲解透彻,瞬间心里舒畅多了。而且,对方说话总是言简意赅,句句说到点子上。

以上,就是我向身边人学习的经历和经过。如此可见“优秀的人”皆是“贵人”,这话可一点不错。关键是你能否从中有所收获呢?

如果是我父亲,多半只能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过,可能这也是造化吧,若是他如我这般,只怕就更承受不住了。我的心里承载的东西太多了,太复杂,而且本身又敏感,就还挺难的。于他,难上加难,只怕只会不知所措居多。

当然,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我想说的如何向身边人学习?不,这只是才开始呢!

我是说,真正向身边人学习的能力,恰恰在于将所学知识如何利用起来,并将这些融入自己的精神中去,如何将此“收获”化作习性的一部分。是的,好习惯替换坏习惯。

晚上,我就这样做了。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不听,不想,沉默地享受眼前的食物。任父亲自讨没趣,任他自说自话,不要影响我使用我的时间,我享受这美好食物带来的感触和体验。然后,结果是可佳的。晚上,一碗泡面,以往需要两餐才能解决完的,直接一下子就吃完了。当然,也吃饱了。

过去我一直强调说:“自己的时间一定是要自己心甘情愿的。”

显然,还不够,我并没有真正把它刻进骨子里。真正的入骨应该是任何时候都要按照这个去践行。就像艺术家做任何事儿都会将它当成艺术作品般去处理、表达和完成。早在艺术作品成品之前已经在做了,且一以贯之。

我的意思是,就像写作。

我写作很简单的,就几件事。写的过程就是对这几件事儿的思考过程,如实叙述而已。我手写我心。也就是说,剩下的就是对这几件事的思考,我写的过程中即是思考的过程,边写边思考。意思是,没有哪个作家是事先想好每一句话才开始写作的,不过是一句接一句写下去而已。然后,在思考过程中,平静地叙述完这几件事儿。接下来的事儿才是真正的开始,是的,应对这个最难的结尾。升华,再升华。怎么做呢?万事开头难,更难在于善始善终。但,故事的答案早已写在了开始的时候。用标题去高屋建瓴地俯视内容,然后“出离”内容,主打的就一个“急中生智”。这才是需要修炼和练习的关键啊!是的,强相关,强关联,是的,将整个文章的脉络一并拿住,然后“草蛇灰线”,继而一以贯之。可惜的是,很多人只停留在快写到结尾的时候才想起结尾,然后也不假思索或者避重就轻、避远就近,就偷懒,自然,结尾潦草,看完后啥也记不住,啥也想不起。就像你说了很多话,但是这其中什么是重点呢?好像都是重点,而都是重点,恰恰说明没有重点。这就是“多就是少”。同理,“少就是多”讲的就是升华再升华。

所以,为何“点题”如此重要,为何要一再“点题”,实际上压根不是那么回事儿。而是说,人家最后能够将这些贯穿起来。故而,它是点题,另一个它也还在点题。但很多人的理解从一开始就错了。私以为,“点题”就是按部就班、按图索骥,又是列提纲,又是这个细化那个细化,结果写出来的东西中规中矩,毫无“人性”,我的意思是既不流畅还特别刻意。虽然能得高分,但是,对于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提升只有内耗而无成长。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一个“徒有其形”、“矫揉造作”,不过是“学我者生”罢了。然而,更多的却是“像我者死”的惨淡收场。 不真诚,不真实,不流畅,毫无个人风格,毫无自己的思想,又或者说自己的思想被极大地“画地为牢”给圈死了。如此一来,何来新意和记忆点?

别忘了,人从始至终就一个问答题:“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换言之,你理想的自己是怎样的?

如果你对此一无所知,并且也不去尝试了解和认识,那么,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不过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过是走了一条“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路”,然后呢?你的天赋呢?你的努力呢?你的韧性和坚强呢?你的品性和个性呢?

说白了,这就像木心先生说的:“以前的东西没有找到个性,好像是替别人在写。”

这实在是对时间莫大的“辜负”。你既然不享受和自己对谈的时光,那你就是在浪费这个时间啊!可恶!

是故,如何向身边人学习呢?学习其精神,在遇到问题时,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某某我当如何去行事?如果我是某某,我将如何选择?因为我们认识的人终归有限,无论是百人还是十人,看其所拥有而自身不足的,用其所拥有的替换自身所不足,这才是向身边人学习的关键啊!

就像我们诵读《论语》,重在其言语吗?不,重在了解和深入其人物其人性,然后这样去行事。故而,《论语》才是“君子学”,继而才是“学而君子”。

意思是,吸收我所能吸收到的,并且化为己用。关键在于,我始终是开放状态,继而“有容乃大”,最终形成自己的体系和人格。然后这个过程就是塑造或重塑自己的人格和完善自己的“智识”体系。言外之意是,我只要好的,我有且“因缺有需”,不讲想要,讲条件,讲事实,然后讲实事求是,但凡是有利于我,“拿来就用”,但凡有更好的,就直接用“更好的”替换“不足的”,继而才有了完善和完成之说啊!

言外之意是:“如果你想变得独一无二,你就必然需要世界上所有其他人的帮助。”

当然,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并不轻松。然而,如果轻松就能做到,谈何“竞争”,谈何“做自己”,又谈何进入“窄门”呢?不过是,我们有且只有成为自己,这才是最大的担当!如果你逃避,你退缩,情有可原,只不过代价却是,我是说,别等失去了才想到付出的代价,甚至失去了还不知道代价。就是这样,别滥用时间,毕竟时间有限。

最后,祝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569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27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8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7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7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1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36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9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7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9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1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4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5评论 0 19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26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27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