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好好学习》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在看《好好学习》的时候,我又一次感受到自己总是在低水平努力,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感受到了,但以前知道却始终跳出不那个怪圈,希望这本书的方法能带给我新的视角。

作者说,我们一生需要学习的三个级别课程:

  1. 公共基础课:时间管理,商务谈判
  • 专业能力:多元跨界学习专业能力,比如学习产品策划,也要学习产品运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等知识,这样知识就可以成为一个体系了。
  • 结构能力: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也就是临界知识。比如品牌策略,一定和产品策略相关,还和文化、政治、经济、政治都有关系。

2.1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读书,要慢慢读,更重要的是写下自己的看法,可以写相关的经历,这样就是将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作者现在读书不追求数量,也不追求读完。他举例说,当他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会找相关书籍去思考作者用什么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他熟悉的知识,他还能不能把这个原理运用在别的领域。

2.2 学习临界知识的心态

2.2.1第一种心态:绿灯思维--减少习惯性防卫心态

我们为什么会习惯性防卫呢?有几个原因:

  • “这不是我的错”
    这个在心理学上称为基本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谬误(英语: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是指人们在评估他人的行为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仍总是倾向于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一定是他有这样的人格,才做出这样的行为),而非外在情境因素(也许是情势所迫,或这个场所有特殊的潜规则)。最典型的例子是: 自己成功是因为自己努力,别人成功是因为那个人幸运;别人失败是因为那个人不够努力,自己失败则是因为自己不幸。

也就是在评价事件的时候,人们倾向Judge人,而相对较少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反而较少考虑自己的问题。

要拿最近特别惨的一件事情来举例了,我们班有12个人参加一门选修课,4个人拿了Fail,其中一个还有我。于是我们开始申诉这个不合理的评分。当我拿到最终成绩的时候,我相当吃惊,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我当时认为其他人拿是可能的,因为她们没有好好准备,因为她们essay分数太低,心理觉得自己essay分数很好啊,exam好好准备了呀,我怎么可能低分。这种心理状态就是基本归因偏差,我没有经过认真分析,就断定别人低分几乎都是她们自己个人原因,我低分是因为老师有问题。老实说这个思维转变很困难,特别是这事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时候,你不带情绪,心平气和的认真分析真的很难。所以基本归因偏差,在有情绪的时候,能觉知它和觉知负面的情绪,是需要很多很多练习的。但好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得觉知。

  • 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错误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曾说,“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我有一个朋友,别人揭露她做错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她会极力否认,即使这事明显到大家都知道是她的错。她的习惯性防卫指数很高。可能是因为她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是很好的,她内心害怕别人认为自己不够好。这种害怕导致她在别人揭露她时,常常失去emotional control. 最终导致很多人都不敢正面指出她的缺点,因为如果要她接受自己的缺点,告诉她的那个人要懂得如何“好好说话”,而会“好好说话”的人又没那么多。

  • 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要把“我”和“我的行为和观点”分开来看,因为我的某一个行为和观点不能代表全部的我。别人对我观点的质疑,只是限于观点,别看太大。
2.2.2第二种心态:以慢为快

世界变化太快,未来很多工作都会消失,我们总有一种焦虑,害怕赶不上变化,于是我们开始不断学习,学这学那,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学习的浅水区,这就是为什么学这么多,还是没有成长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作者认为,真正的高效学习,是对核心知识的深刻了解,找到了普遍规律后将知识融会贯通。就好比知识是一个人体经络,你要成为武林高手,就必须打通任督六脉,也就是打通知识的堵塞,让所有的知识都能相互连通。本质来说,先找到知识堵塞在哪,再探索知识底层规律,找到这个规律,就打通了堵塞。

知识经络.PNG

曾经做一个婴儿车项目,专卖店的设计和IKEA设计的关联是:都可以用user experience的原理去设计(如图中所示)。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个烦恼,他说他脑子里有很多知识点,但他不知道怎么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他还没有找到底层规律,去打通任督二脉。

我还有个朋友,他会跳舞,会古泰拳,会武术,这几项技能都需要相同的核心能力,比如核心力量的控制等等,所以他学每一样新的技能会比一般人快很多,这就是底层规律连通知识的力量。

贴一段作者是怎么以慢为快得读书的。

我要找到这本书对我而言的紧要之处(先找到知识堵塞)。比如,我看目录之后对作者提出的“结构图谱”觉得困惑——四个字都认识,加起来啥意思就不知道了。于是,我翻开相关章节略读,研究分析“结构图谱”这个概念的意义和作用。我发现,我必须把这一章20多页的小标题连起来看,才能理解结构图谱的意思。而其中第一部分“结构”是什么,短短300字的部分,便让我看了两个多小时,做了几千字的读书笔记。
在这期间我打通了很多阻塞(从一个堵塞找到更多知识堵塞,并用所学知识打通它们):为什么一些诗歌很短而有冲击力?艺术表现的隐喻是如何实现的?我下次的演讲可以如何优化节奏?在写作中关注哪个要素就能让冲突意义放大?在最短的时间内构思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应该从哪里入手?

另外一个作者举的案例,也是让我相当惊讶,老娘花了这么多时间学习,真的是不成比例的付出回报比。

《六个月学会任何外语》。这本书里面的核心方法基本也就是: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在他计划的6个月时间里,不会一上来就学习什么语法、修辞之类的,反而要在开始花大量的时间去训练那些你真正会用到的语言内容(知识堵塞),并把所有不重要的“假问题”全都抛开。比如,作者认为学习一门外语,就应该花不成比例多的时间研究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什么在影响你的沟通?然后在这个环节下硬功夫死磕。一旦这么做,你很快就会发现,把最基本的环节打通之后,再有新知识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只要把新知识中的阻塞打通,就能够和原来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经过6个月的时间,你就能完成绝大多数的日常外语交流了。

2.3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2.3.1反思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就是努力让新的思维代替旧的思维。

(1)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
事实→大脑解读→假设(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行为
作者提到一个问题,他以前遇到名人或者说能力很强的人,就会自动退却。我也有这个问题,因为担心没话题,担心自己会不会显得蠢笨,然后让彼此尴尬,我们的担心害怕最终成了我们的阻力。而真实的世界是,身处高位的人都很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愿意帮助别人,这是他们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经过反思,让自己做好和名人谈话的心理建设。

我最近写论文,总是很难动笔写,我知道困难重重,但还没有难到一点事情都做不了。但为什么我就是这么难开始呢。我的大脑是这么思考的:
事实(我不懂design education)-->大脑解读(我可能无法理解,因为我不是designer; 我不想花大量时间在这件事情上; 看文献看英文真的还挺累的,想偷懒; 我还要找工作,我无法兼顾呀)-->行动(内心纠结;无限拖延)
反思:结果或现象(内心纠结;无限拖延)—>研究原先假设(先想到完成论文这个大目标,会造成恐慌,先切割目标,建议用笔画; 其实我可以兼顾几样事情,重要的是我做的计划必须宽松,参考某天的项目计划实施)—>反思校正假设(如果不切割好目标,确实会造成内心困扰,用笔写试试看;另外文献还是要看,看中文的吧,降低下难度)

(2)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3)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就比如我前两天学习的新知识,习惯性防卫。其背后的一个原因是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个人的质疑。联想到今天参加了“抑郁症患者信息处理能力的实验”(当然我是对照组啦),做实验的人介绍说抑郁症患者在处理negative信息的时候,速度会比较快。我的理解是,抑郁症患者遇到批评的时候,更无法客观评价事件,更容易认为别人是对他们本人的否定,而引起习惯性防卫。而习惯性防卫可能会使得别人更难理解他们。当然以上是假设,只是我听到做实验的人介绍的时候,回想起来,就和之前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了。

2.3.2如何培养反思能力

我引入思考问题的临界知识作为日记的分类领域,提升自己从底层的系统维度思考每天生活的能力。

总体来讲,这几年我的反思也不算少,用过《零秒思考》的方法,先写下一个疑问,然后用一分钟把脑袋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都写下来,如果这个疑问又引发了新的疑问,再继续写,穷尽自己的想法。这个方法和GTD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把脑袋里的东西穷尽了,让脑子腾空。但是我发现这种方法在很难解决的问题上,依旧要思考底层的本质规律是什么,不去思考这个,问题依旧无法解决。回归到本质,是否先把底层规律的思维方式先练就了,再来用这些工具来帮助自己规划时间和事务,可能更能发挥这些工具的效能。

写在最后,今天的一点反思:
一旦当你决定不再混日子,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混日子时造成的悲剧,这样的努力让你觉得自己活得实在了。然后回头一看,发现这种实在又是另一种傻逼。那什么又是正确的努力,就是不断反思调整,那怎么才是好的反思……这个世界好似一个问题的无底洞,让人偶尔心生胆却,又让人心怀好奇。

2.3.3刻意练习

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两种元认知:

  1. 看到问题——大脑直接调用直觉、过去经验、情绪反应——决定采取的行动
    大脑有时候处理信息的速度快到你察觉不到思考过程,结论就出来了,这种就是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可以减少生活中大量需要决策事件的时间,但也会让我们凭“直觉”做出不是那么好的决策。所以反思可以重审我们的思考过程,可以去锻炼对元认知的能力。
  • 高速型元认知: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黄金思维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比如相关临界知识)——决定采取的行动。
怎么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

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1.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吃透基本核心知识,多角度去学习理解它。For example, what is design?
  •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我自己是做旅游景区规划咨询的,我发现,公司员工的专业能力成长就是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先把市场分析、用户画像、投资政策等基本核心模块吃透,然后再把已有的知识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更高层面的判断力。学习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拥有正确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也就是说我还是得把产品策划的各种核心模块吃透,才有可能有更高层面的判断力。

  •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把临界知识整合起来的认知方式

2.4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2.4.1如实记录重要事件

要记录前因、过程、后果以及思维过程。为什么要记录全过程呢?福尔摩斯说过:“你只是在看,并没有观察”。看和观察之间差了什么呢?先看看这篇文章—生活里那些糟糕的设计。作者是互联网界有名的大佬,观察能力之强让我很讶异。他之前还写过为什么银行卡的设计这么丑,忘记哪个银行第二天就推出了好看点的银行卡。我问我自己,他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没有观察到过吗?对设计的疑虑大多数情况下,我的脑袋都是一闪而过,然后容忍,再忘记。人的记忆是不靠谱的,所以如实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真实的情况,而不是记忆中的情况。另外,作者还提到了记录重要性的一个原因:

如果我们想要从生活经验中学习到更底层的规律,我们的记录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跨度。这种时间跨度能让我们超越简单的应激直觉反应,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底层真相。

作者每天反思2-3小时啊,这个毅力也是没谁了。我也可以早上起来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

所以反思日记可以这么写,先记录真实的情况(全过程),然后再写反思。所谓反思,就是反过来思考,从后果推到过程,从过程推到前因,反思哪里可能有问题,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2.4.2定期回顾

1.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
2.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
3.为什么?
•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的假设是什么?)
•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跨领域经验”的类比与借鉴: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哪些问题相类似,他们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
4.总结经验。
•有效的假设,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有效的?我未来一定要记得避免不考虑条件地乱用这次有效的经验。
•哪些假设这次验证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未来要坚决避免的?
•哪些假设是这次想到或者借鉴的,接下来要尝试应用的?

在月度回顾中,我还会做一个工作:将本月的新启发、新方法、新认识、新问题集中汇总起来。因为原始记录难以高效管理,并且20%的反思记录对我们的成长有80%的作用。我们未来要着重回顾的是这20%的高价值反思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1.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
•让我们现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
2.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10年的关键事件。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机构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3.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我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

付费购买

简单说该花钱的地方还是得花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1,513评论 4 36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312评论 1 30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1,124评论 0 2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529评论 0 21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937评论 3 2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913评论 1 22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084评论 2 3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16评论 0 20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593评论 1 24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788评论 2 25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267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01评论 3 26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265评论 3 24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5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53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066评论 2 28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852评论 2 27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