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之乐》之真善美

看一本书,总要理清一下思路,顺便写个评价,再想明白这本书对自己到底有何作用,否则就只能算是过过眼瘾。

最近两个半月以来,一直在阅读有关底层思维和哲学有关的书籍,Philip E. Tetlock《超预测》,李善友《认知革命》,亚当格兰特的《离经叛道》和王东岳的《知鱼之乐》。看得非常慢,每本书或课程都把我的观念颠覆了一遍。但《知鱼之乐》对我的世界观颠覆地更加彻底,所以我必须说点什么,才能平复内心的不平静。

王东岳这厮出了部书叫《物演通论》。但《物演通论》太难懂,故他为体谅吾等愚民,又写了一部随记《知鱼之乐》作为《物演通论》的导读书籍。

说实话,他还是高估了我的理解力,第一遍看完《知鱼之乐》,我的脑袋一片混乱,完全不知其所云。不懂你们有没有体会过这种混乱状态。心里莫名的难受,就差得抑郁症。还好我属于比较乐观的性格,挺了过来。

我说,这混乱必须得解决,否则,我那坍塌的世界观,在这世界将无以立足。故,我又重新读了一遍。这次的重读,虽然他的一些观点(比如把人类贬的一文不值)我还是很难接受也不理解,但好在我的世界观又慢慢的重建起来,对这世界又开始有所迷恋。

接下去就来看看王东岳这本随记《知鱼之乐》到底讲了什么鬼东西,竟让我原先的世界观完全崩塌,让我陷入混乱状态,后来又如何帮我建立起新的世界观。

这篇文章也只是我非常浅薄的见解,毕竟还没完全吸收《知鱼之乐》全部的知识点,外加也没看过他的真正著作《物演通论》。但你若有兴趣,也是可以往下看看下文,就当做茶余饭后之消遣。当然你若没兴趣(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是没兴趣的),也是可以就此离开,就不要浪费时间来看这无聊的文章。

王东岳的最基础的基石假设只有一个:万物物演的方向是,递弱代偿。“递弱代偿”这词难懂又拗口。没错,这是王东岳自己创造的词汇。他说,在现有通用的词汇中找不到能准确表达他的一些思想的词,所以就很任性的创造了一堆的词,还让读者体谅他。。。

“递弱代偿”的意思就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万物的演化方向总是是朝着,生存度愈来愈低的方向演化。但自然界为了让后衍者能存活下去,故不得不提供给后衍者更多的代偿属性(比如,生物属性和自主能动性),令其达到自然界要求的基本存在域。

接下去我们一起来看下,自然物演进程中“递弱代偿”是个什么情况。

宇宙构成物“前粒子”存态→亚原子粒子存态→原子存态→分子存态→分子存态→有机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亚细胞或者单细胞初级生物→多细胞中级生物→人类高级生物。随着这个演化推进,每一层级存态的空间质量分布和总体存在时间是趋降的。这是所谓的“递弱”。

既然后衍者的存在度是递减的,那么后衍者为了能够存活,自身就必须获得一定的代偿值(获得更多的生物属性),好让自身的存在度加代偿值能够重新达到自然界要求的基本存在域。

用“递弱代偿”这一原理,可以解释人类自以为独有的两大特征(属性)的渊源,即“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的问题。

“精神”是物质感应属性的代偿增益产物:宇宙早期物态的物理“感应”→原始低等生物的直观“感性”→中级脊椎动物的本能“知性”→高级灵长动物的思维“理性”。这个过程使越后衍的物种,其主观(属)性越多,感知对象的扭曲度和失真度相应也就也来越大。

“社会”是物质结构属性的代偿增益产物:粒子结构→原子结构→分子机构→细胞结构→机体机构→社会结构。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结构是在细胞结构出现时就初见端倪,随着多细胞有机动物的分化,结构越来越复杂,则其能量消耗越来越多,系统内部的联动关系和变动影响越来越复杂。

这样,就可以解释万物为什么会分化。

分化代偿只能建立在不圆满的基础上。因为不圆满,所以才需要弥补或者代偿。任何形式的代偿过程都是一个分化过程或者形成一个分化歧点。新的分化又使得原物种变得更加不圆满,故又需要新一轮的分化。如此反复。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体,一起来看下王东岳是怎么解释“真”,“善”,“美”。

其实,我们看到的“客观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是我们感觉出来的“世界”。

比如我们看到的颜色和听见的声音就不是真正的客体世界。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光波长间接体现,听到的声音也是声波的频率的间接体现。还有嗅觉,味觉和触觉,所有的感觉器官,其实都只是客体物体的扭曲展现。

但是这种“失真”又是必须的。因为这样可以减轻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负担,但又不会造成对切近的生存条件的漠然无知。

外界的“真”经“理”和“感”过滤,马上失真。“耦合过程”本身就会使客体的固有属性被扭曲,而且主观(属)性的增加使对象遭到扭曲程度加重。

既然如此,我们还敢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客体世界么?

我们感觉到的世界,就是失真的世界。我们还怎么能通过观察失真的世界,总结出所谓“真理”?

认知过程,就是“失真”和“虚拟”的过程。波普尔提出科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可证伪性。科学革命也被称作是“无知的革命”,因为从那时候起,人类开始承认自己是无知的。

既然我们所了解的世界都是失真的世界,那我们生存在这世界还有何意义呢?说到这里,可能有一部分人就会感到非常惶恐。

其实,正是因为“失真”所以才导致有“求生”的欲望;也正是由于“虚拟”才会有“求实”的冲动。

谁也不知道万物物演的终点会在哪里,又或则可能压根就没有所谓的终点?

既然人人如此,我们又何不在“命题→证伪→新命题”这个过程中,去寻找自身使命并享受这个过程呢。

“善”的解释是:利他主义。利他才能称为“善”,害他为“恶”。但,究“善”之根源,其实利他是为了利己。

万物物演的过程是分化过程,分化是残化,残化就需构合,构合就可以暂时达成补缺和依存,却未能阻止继续分化的势头。

由于残化程度随着分化程度的加深而愈发严重,但为求生存,内在依存随着残化程度加深而愈发迫切。这便是“善”的源头。残化导致自我没有理由自私或者自在,一切的利他行为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在这世间生存,即为了利己。

“恶”也是“求存”的一种行为,其目的也是为了“利己”。故本质来说,善恶同源。

个人认为,虽说善恶同源,善和恶同样都是由于自身过渡“残化”而求生存的行为,但“向善”却更符“未来会越来越好”这一美好愿景,而且“向善”的行为会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肯定。“向善”相对“向恶”来说,势必会更容易得到更多更好的生活环境。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决“恶”之行为。“善”和“恶”的界限是极其难以界定的。情况不同,“善”也有可能变成“恶”,而“恶”也有可能表现为“善”。所以要做好人,但不做“老好人”。不做坏人,但该恶的时候也得“恶”,而此时的“恶”便是“善”的体现。

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是和“存在”或者“保持存在”无关的。

正如随着物演推进,主体的存在度降低→“疑”的摇摆不定→“求知”的欲望→知识量和知识能力的增加→对“疑”的代偿→存在度趋降的主体重新回到基本存在域规定的值。

在解释“美”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知”的渊源。

“知”的源头是物的“感应”,或者说是“感应”中的“感”。原始物质,“感”和“应”是一触即发的(比如电子和质子在相互感的一瞬间,就完成它们形成原子的那个“应”。)随着后衍者代偿度越来越高,感知属性越来越强,感知方式也越来越复杂。到了人类(包括前人类的某段动物序列)这一层级,便将原始的理化电磁感应和细胞的趋光反应演化成视、听、味、嗅、触等多种“感觉。最初的“感应”也就变成了“感”(确认)、“知”(辨析)和“应”(行为)。由此“感”和“应”发生分离。

随着感和应的分离,感、知、应之间的分裂间隙越来越大,这又会造成它们之间的整合越来复杂,甚至可能会造成它们之间连接的错位,错层或发生断裂。这样就容易造成“应”不能准确反映“感”,产生“应之焦灼”。

若感和应为一触式,感的一瞬间应就完全回应,则也没有“美”可言。“美”正是诞生于这种“感”和“应”的失位:“感不能当即达到应”和“应不能当即终结感”的感应失离的空隙。

凡是切实都是不美的(“应”使“感”落实为无趣的“在”);凡是不实的都是不美的(毕竟“应”是“感”的终极目标)。

美,又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下面来分别探讨下二者各是如何产生的。

自然美,也叫现实美。发生于“应前的紧张和失态”,也叫“应前的美”。自然美,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对于具体对象有所感,却不能当即有所应。

2、不能对后衍主体(所有对象)同时发生占有关系或“应”的实现,却又不肯失去与他们之中任一的关照。由此造成的感应失位产生的“美”。

当然,若要将对象的“不美”呈现为美,还得看主体是否有与之相依存的内在要求和冲动。对于不感兴趣的物体,无论如何你也不会对其发出“美”的感叹。

艺术美,黑格尔几乎要说它是唯一的美。对于艺术美,它来源于“应后的抚慰和观审”,属于“应后的美”。由于后衍者的自身存在度越来越低,故代偿属性越高,到了人类这一阶段,形成了最为充分的感知代偿和最繁纷的依存对象。如此,可选择的依存对象过多,就会造成人的“应的紧张和应的焦灼”。

艺术美就此产生。“应”之前,“应的紧张”转换为“应的诱惑”;“应之后”,“应的焦灼”转换为“应的观审”。“观审”是来自用叔本华自创的词,他解释为“自失”,但并非“失去了自己”,而是指“失之于应”的那种自为状态,或者说使自己从“无以为应”的紧张状态脱离。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美需要两个前提:“焦灼化的应之超脱”和“超脱化的应之观审”。前者让“不美”呈现为“美”,后者让“不在”呈现为“在”。一方面,可以调节心理状态(无聊者提起兴趣,紧张者变得舒缓);另一方面,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感应拓展和心理紧张,并且得到“艺术的升华”。

由此可以看出,凡是“美”的观赏者,自身必是不圆满的。因为如果自身圆满,或者说自身处于坚固依存的完美状态,定然不会有“美”的感觉。

我们人类自身是极其不圆满,甚至是极端残缺的。但摇摇欲坠的我们充满了求生的欲望,便不得不借助于我们自身之外所有的一切,来让我们达到相对稳定生存的状态。我们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也真是来源于此。

同样,人类的“贪,烦,畏”也是来源于自身的极度不圆满的状态,因为不圆满所以“贪”;因为可选择性过多,但又不能全部得到,所以“烦”;又因为自身的存在度过低,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又不得不“畏”。这是人类的劣根之所在,没有谁可以例外。

哲学无用,也正是由于它不能提供给任何人具体的方法论,教人如何生存。但哲学又有用,它可以让我们了解所谓的“世界”,间接告诉我们可以如何思考。不论是否了解哲学,谁都无法逃脱哲学魔掌。

人人都可以选择自己行进的道路,但谁也不知道那条路的终点会在哪里。人生就是各种试错过程,有些人在试错过程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也有些人在试错过程中被淘汰。

所以,你要选择走什么样的路?!

By Mikevin

2016.10.1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02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655评论 1 2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726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04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58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31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44评论 2 3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98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38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33评论 2 24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2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44评论 3 2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37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88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72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6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