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1-20)那些天,那些练习,那些感悟...... ——小冰老师读书变现训练营集训日记 - 999 祥子

2-01

《Day 11:抛弃套路,重回创作初心,在书写中找回真诚,找到力量》🏮 立下写作宣言,彰显写作初心——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舅舅刚好师范毕业,分配到当地农村的柳河中心小学教语文,我也跟随舅舅转学来到了这所中心小学跟老师们住学校,六七岁就第一次离开家来到二十里开外的地方学习和生活了。

那时的我,跟舅舅的同事、老师们一起生活,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尤其是语文、作文和阅读—— 

我记得很早我就起床来到教室黑板前,站在凳子上,开始板书,抄写当天的生字、词以及文段,或背或默,或诵读;我记得舅舅给我订了学习的报纸、学生杂志包括八十年代初的《中国青年报》、《少年文艺》、《故事大王》、《童话大王》、《故事会》等等,我最早的读书兴趣就是从学校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籍报纸杂志开始的——

八十年代初期基本上学校生活很清苦、很寂寞,除了上课、下课,一放学喧闹的校园瞬间冷清下来,当地的民办教师都各自回家了,只剩下少数几个长期住校的外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以及做饭的阿姨,还有校长等,当然还有小不点的我了。

这个时候,唯一作伴的就是书了。那个时候除了语文就是数学,作业也很少,做好了作业干什么?只能打打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没有人玩的时候就看看书啊。 

尤其是天黑之后,还记得八十年代的大别山区国家电网还没有普及起来,只是隔壁的公社也就是现在的乡政府啊,有一台燃油发电的小功率的发电机在发电,不大不小的“突突突突”的轰鸣声和着柴油的味道现在还在心头荡漾——

就着昏黄的10几瓦的白炽灯,老师们各自备课、批改作业,我呢,看各种书籍杂志,包括连环画,还有四五年级开始看的大部头武侠小说,梁羽生、金庸、古龙的等等......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的武侠小说是《射雕英雄传》,大开本的那种,类似《当代》杂志那样的开本里的连载小说。 我看的非常投入,非常入迷,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至今对这部小说还情有独钟,哈哈。当然,后来也看过电视剧版本的《射雕英雄传》,更加加深了我对那个时候看的这部小说的回忆和怀念——或许是怀念那个读小说的最初时刻吧...... 

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播种了。加上老师们的鼓励、表扬、嘉许以及在学校作文比赛和整个乡镇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得到的奖励,无形中强化了我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信念和兴趣爱好,以至于初中的三年、高中的三年,我都一直保持着语文以及作文方面的爱好和优势。

初中的三年学科增加了很多,我经常学习到深夜,手不释卷,上厕所都在看书。有时候,爸妈一觉醒来发现我还在房间里看书学习。 整个初中三年的期中、期末考试,我多数情况下都是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偶尔考第二名、第三名,而语文、英语成绩都是非常棒的也是我自己学起来非常得心应手、非常没有压力感的学科。

这离不开小时候打下的基础——对文科和文字的偏好!这种对文科的偏好一直持续到高中——我记得高中每次写作文,我都开始写篇幅很长的文章了。别的同学一般就千儿八百字吧,我经常长篇大论地写在作文本上。

 我记得那个时候教我们语文课的是一位快退休的高级语文教师,中等身材,非常胖,腰围也非常非常庞大,讲课、说话、做事都是有板有眼、有条不紊、不紧不慢地进行着,他的超胖的身材衬托着他的气势,显得经验老到至极,说一句是一句,给学生们感觉是很有分量的那种。

他不少批改我的作文,点评我的长篇累牍的作文,也不少让我在课堂上朗诵课文片段或者回答问题。 我那个时候朗诵语文很能绘声绘色而且普通话也很标准,节奏感也把握的很好,老师每次都很满意,从来不像其他一些同学磕磕绊绊或者读不成句,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我都信手拈来,流畅而且有感情...... 

我记得曾经有一篇作文我命名为《月朦胧鸟朦胧》,结果这位语文老师经过一番考虑,给我修改为《兄弟情》的题目,并且很郑重地让我到他房间里,跟我讲解他的修改意见,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的兄弟之间发生的故事,所以,他几经考虑,还是把我最初的命题“月朦胧鸟朦胧”给修改成了“兄弟情”,认为这样会更加合乎文章主题......

 我小时候长期住在学校里,跟老师打交道的非常多,很自然地非常亲近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 我经常到他的房间请教语文方面的问题,细枝末节的也不放过。在他的眼里,我似乎认真、憨厚的可爱,似乎还有着“老学究”一样的“迂腐”的可爱可怜,这种感觉偶尔从他的只言片语间传达给我,我意识到了也从未改变过,还是一如既往地这样维持着跟他之间的“忘年交”一样的亲切交往。他在别的班级表扬我的作文写得好,我后来偶然从别的班级跟我同村的一个学生那里听到。 

高中的时候我开始读作家柯云路的作品,最初结缘的是新华书店买到的《人类神秘现象破译》上下册,看得我眼界大开,思绪翩跹,后来一发不可收,我接着购买他的《孤岛》等著作来看。一直到大学的那些年,我都在看他的作品,收集他的新旧作品,不但反复看,我还抄录不少片段,甚至写作也不少模仿他的写法、样式等等。 

大学的第一年,我自己写了一本《跨世纪的一跃》,那个时候还是486或者586的电脑,印刷店面帮我印刷了100本,在那一年的元旦晚会上分发一空。 

后来,毕业后我也曾到《河南科技报》等当过采编等,干过一些文字工作。 曾经想过一辈子从事文学工作,但是,我还是陆续从事了几年英语教学工作,做过几次直销行业失败之后,下海到浙江打工,跟着外贸企业干外贸业务,凭借着自身的英语优势,做外贸行业七八年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外贸行业淡出之后,又偶尔接触到了美股交易,在股票里翻腾了一年,赔了几十万吧,......后来遭遇家庭变故、几经折腾,最终还是不经意间想到了读书写作这个多少年来的爱好,终究还是回归到了写作这条路——勿忘初心不负梦想砥砺前行——沿着小时候的阅读和写作梦,重拾童年时期的爱好,用文字描绘人生百态,用文字表达人生感悟—— 

在这些年流行的读书知识变现的风口上,尝试着激扬文字,挥洒方遒,成为一名时代潮流的新媒体人、职业读书人,通过知识经济、分享经济的知识变现,获得自由职业中那份淡泊宁静与洒脱自在!这就是我的写作初心和写作宣言!展望未来十年写作梦,构筑未来十年黄金人生!

--------------------------------------------------------- 

《Day 11:抛弃套路,重回创作初心,在书写中找回真诚,找到力量》🏮 立下你的写作宣言,彰显你的写作初心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与阅读,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抛弃套路,重回创作初心,在书写中找回真诚,找到力量!回归写作初心,试图去创造出一点美!

初心,是所有结果的起点,所有环节中的第一个环节。 “阅读本” 所选择的都是经典名家名作,没有套路可言,从文笔鉴赏的角度尝试创造出美。重新体会这种文字之美,写出自己满意的东西。

写作第一步就是要先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目标。最初只要能写出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原创文章即可。 写作秘笈就是经过时间检验大浪淘沙的名家大作、千古名篇——输入决定输出,如何找回真诚,找到力量,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你输入什么水准的信息,直接决定你能输出什么水准,所以,多读、多看甚至是抄写和背诵“阅读本”美文是写作秘笈与法宝利器! 

放眼写作大家王小波的作品文章譬如《爱你就像爱生命》等等,几乎全篇没有浮夸的修辞、华丽的辞藻,但特别动人。写你自己的故事——如实写自己,我手写我心,就是最有力量的文字。

每个人的视角都独一无二,这是你最有竞争力的定位。写别人的故事、明星的人设、书里看到的案例,是用技巧堆出来的小编体,没有灵魂...... 比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自己充满童趣的童年,就是这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或者幸福,或者痛苦,或者失落,或者惆怅,......酸甜苦辣都值得自己去细细品味。 写你自己的故事,如实表述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写作品质——

比如史铁生《我与地坛》其中充满平静如水的文字,内敛到近乎压抑的语调:“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再比如作家闫红写身边人和事,写闫红的小舅姥爷关于读书的故事——无论你是谁,读书都可以成为你的救命稻草.....

.好作品有真实感,就像是握住你的手的感觉,有足够的真诚和坦诚。 《红楼梦》关于黛玉教香菱如何写诗的那一回,黛玉一开始只是让香菱去反复读诵大诗人王维、杜甫等的诗作...... 

真正好的创作者,都是不停吸收,不停消耗。去读一流作家、超一流作家的文字,反复读、天天读,直到内化成你自己的气质!

2-02

《Day 12:向大师偷艺,如何用纳博科夫卡片法积累一流作家的顶级素材》🏮 今日完成三张写作素材卡片,每张卡片字数300~500字。

------------------------------------------- 

卡片No.1-001:

我见:毛泽东《心之力》——

1.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而机器之发明制造,皆为心力之无拘无束,借鉴自创尽可勃发。破解魔盗绝密思维,居高环视西学诀窍,无敌独尊心力所达,即可瞬间助长科技。贵在学思自新,独辟奇径。心力常新,寻魔盗科技之死穴猛击,则新技可灭敌而自强。 

---------------------------- 

我思: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让我联想到《黄帝阴符经》开篇有言“宇宙在乎心(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何出此言?举例说明:

潜艇是现在一种十分常见的武器,在一战时期便开始大量使用。虽然潜艇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至16世纪那段时间,旷世奇才列昂纳多·达芬奇构思的一种可以在“水下航行的船只”。 达·芬奇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还发明了飞行机械、直升飞机、降落伞、机关枪、手榴弹、坦克车、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等等。 人的一切思想都在不断外化为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并且不断作用于这个物质世界。 

古人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论断。好好体会“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在乎心(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就可以领悟到所言不虚也!

 ------------------------------------------- 

卡片No.1-002:

我见:毛泽东《心之力》——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 

-------------------------------- 

我思: “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让我联想到《吕氏春秋·下贤》有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我们自以为是具体的个人,其实只是无数小粒子彼此以空间隔离,我们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大至星体、小到生物的个体,以及生物体内的细胞核等,其实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排列,这些系统还是重复了那句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 

卡片No.1-003: 

我见:

毛泽东《心之力》——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博古观今,尤知人类之所以为世间万物之灵长,实为天地间心力最致力于进化者也。...天之力莫大于日,地之力莫大于电,人之力莫大于心。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心之力即思维愿力,乘大道者足可彰显奇力,塑天国威武,点石成金,抟泥成兵,修国体为金汤,炼万民如神将。...故个人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生活,团体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事业,国家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文明,众生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业力果报。故心为形成世间器物之原力,佛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为万力之本,由内向外则可生善,可生恶,可创造,可破坏。由外向内则可染污,可牵引,可顺受,可违逆。修之以正则可造化众生,修之以邪则能涂炭生灵。心之伟力如斯,国士者不可不察。大丈夫立天地间,借浩然正气养明德之志向,调天道大能塑强国之心力,即显官圣民正奇效。...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 

-------------------------------- 

我思: 毛泽东和蒋介石生前都同样佩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曾国藩;而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编练湘军进攻太平天国,历时十二年克尽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 宋哲陆象山提出了一个“心”字。

“心”就是人的意志。人的意志是一切变化的真正动力,会带动天、地、人三大系统以及人体本身的许多变化。陆象山的“心学”到了明代的王阳明,才扩而大之,建构为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心的任何一个念头或心思转动,都会影响到人的行为。甚至即使行为没有出现,只要他有一个想法,也可能造成影响。说得玄妙一点,心念一动,就可能影响天和地,就可以影响其他人。人类心智有反省回照的能力,以此能力人可以自知其存在,并由观察宇宙知其存在,则犹如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人类的反观遂可以证实宇宙的存在。 

近些年风靡世界的一本经典好书《秘密》,2008年11月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作者朗达·拜恩是澳大利亚电视工作者,有一年,父亲突然去世、工作遭遇瓶颈、家庭关系也陷入僵局,就在人生跌至谷底、生活即将崩溃时,意外发现了隐藏在百年古书中的秘密——这就是宇宙中有关心灵运作的“吸引力法则”。 

人的生活“实相”是由其人自身的思想吸引而来。 也就是说,当人们思考好的事情的时候,好的事情就被人吸引来了。如果思考负面事情的话,那么负面事情也被吸引来了。

这一有关宇宙间心灵运作秘密的法则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心之力》: “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人之力莫大于心。...心之力即思维愿力,...众生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业力果报。故心为形成世间器物之原力...心为万力之本,...心之伟力如斯,国士者不可不察。...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 而且曲径通幽,“吸引力法则”与王阳明心学的发现也是相通的。 

------------------------------------------------ 

《Day 12:向大师偷艺,如何用纳博科夫卡片法积累一流作家的顶级素材》 

从信息输出的角度来学习卡片阅读法—— 卡片是最小的创作单元。如同手机和手机APP的关系,人的思维世界=底层操作系统,而所有技能= 上面的APP。 

为什么你到现在还没有写出大号?为什么你还没有通过写作获得财富自由?为什么你的写作水平很多年停滞不前?为什么上了很多写作课,进步不是指数级增长?

因为——沿袭的是错误的写作模式:每次都是写作前打开电脑,新建空白文档,深呼吸打腹稿,然后开始埋头写作。 

《荀子》有言:“能积微者,速成”——创作的第一步应该是从积累卡片开始,不要妄想一下子写好一篇文章,应该首先思考如何写好一张卡片。

要直接去对标顶级的思维,顶级大师的思维模式——阅读要直接对标费曼读书法;创作要对标纳博科夫卡片创作法。 

选择追随大师,本身就是一种高级品位!——纳博科夫,全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裔美籍作家,1899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代表作《洛丽塔》、《微暗的火》。 

纳博科夫关于阅读:“不要先入为主,因为这样第一步就走错了,而且会越走越偏。要把它当做一件同我们了解的世界没有任何明显联系的崭新的东西来对待,研究得越周密越好。”

纳博科夫关于创作:“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 “我现在发现索引卡片真的是进行写作的绝佳纸张,我并不从开头写起,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我只是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相当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儿取出一块,那儿取出一块,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我不知道,也许是喝得醉熏熏的猎手。“

这个盒子装着卡片,上面有我近来在不同时间写的笔记,而我在写《微暗的火》时又搁在一旁。这是一小沓弃之不用的卡片...... “我写小说从不从头写起,我写第四章前还没写到第三章,我没有义务按顺序从这一页写到下一页;不,我这儿挑一点,那儿挑一点,直到填满纸上全部空白。“作品的构思先于作品本身。就像玩字谜游戏,我随意在空白处填写。 “我在卡片上写下这些段落,直到完成整部小说,我的写作计划是灵活的,但我对写作工具则相对讲究:横格的布里斯托卡片、削得不太尖的橡皮铅笔。”

这么来说:这个世界只有两个创作方法,一个是纳博科夫卡片法,一个是其它。 

卡片法实际操作遵循极简原则:“如无必要,不增实体”—— 分为“我见”和“我思”两个部分:

“我见”部分:在书上、其它地方看到特别好的句子,摘录下来,并写清楚来源出处。 

“我思”部分:对以上摘录的话的思考。 如果摘录的比较抽象,则“我思”就写得具体一些;反之,如果摘录的比较具体,则“我思”就写得抽象一些。可写一写从这个摘录的故事里得到的启发、感悟和金句等等。

卡片法有利于记忆素材。卡片的认知负荷没有那么大,更容易方便记忆。 记忆就是一切!纳博科夫卡片法的本质是能帮我们把握能把握住的点滴。——方法这个东西,在思维世界里就是武器!

积累卡片本身就是一种“微习惯”——卡片法有利于养成创作习惯。之前的任何坏习惯都要用一种好习惯替换掉,养成任何一种好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微习惯的策略: 你想跑步,不要一下子就制定一天几公里的目标,一开始能穿好鞋子出门,每天走两步就行。

想持续进步,养成习惯,也是这样,每天踏踏实实写出一张两张三张卡片就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03

《Day 13:合理建立自己的创作回路,一边输入,一边输出,从此写作上瘾》🏮 复盘本节课的创作回路,写出心得,并思考该如何实际运用起来 🚩

 什么是创作回路?首先谈谈我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创作回路是类似于物理上最基本的欧姆定律简单电路那样的最基本的电路闭合回路,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加上若干电线就可以构成一个最基本的通电回路点亮小灯泡,循环往复的电流在电路里不断创造着光明——我们大脑中的创作回路的构建也是如此。一张小卡片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创作的最小单元,也就是一个创作的最简单最基本的闭合回路: 

从阅读素材,到精选“所见”字句,这是最起码的输入;到联想、发散思维、启发自己、得到启迪、得到感悟,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这是大脑经过输入而生发一连串的思考、想象、灵感、脑洞大开的酝酿过程,这是发酵的心理过程;

然后,组织语言,考虑如何加工素材,如何创新素材,如何表达感悟和思想,撰写到“所思”的栏目里,这就是最起码的输出。 

由输入到发酵到输出,一张卡片的诞生就完成了创作的最小单元,也即是完成了最基础的一个创作回路。

几十次上百次的阅读卡片制作就奠定了坚实的创作回路底层架构,这就是所谓的“通过阅读卡片,建立自己的创作回路,一边输入,一边输出,从此写作走上巅峰之路”的底层逻辑!

第二,以上阅读卡片的积累过程解决了大多数创作者遇到的积累不够、提笔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问题;刷新了你的思维世界,告别原来那种写出来很套路、很小编体、毫无灵气的状态;让你越写越得心应手,越写越灵动,越输出越有才华和天赋,究其实,就是读书卡片锻造了你的思维世界!

第三,“凡我不能创作的,我就不能理解”,我们的思维世界与写作的关系就是这样,你读过的那些书,学习过的那些内容,只有通过一张张读书卡片的输出过程、撰写过程、“我见”到“我思”的发酵内化外显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联想发散整理的过程,才能最终为自己的大脑所掌握,所记忆,所理解,并且内化为自己语言库存中的一部分精华,才能真正做到智、慧、聪、明四者并举!没有卡片即刻输出,就会停留在阅读当下那种转瞬即逝的似是而非的理解中,大脑没有深刻印象,大脑一片模糊、混沌如同迷宫如同一团乱麻更谈不上完美有序地语言输出了...... 

第四,不但是读书要求使用读书卡片进行精准有序地输出锻造创作回路基本单元,而且就是平时思考问题也要求自己不仅仅停留在意识世界的复杂事件的思考中,而要动笔写下来,写下一个或者几个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这些问题,并且逐个自己思考作答,这就是优化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纸面清晰化决策过程。这跟读书卡片的“输入-整理-输出”回路道理是一样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五,想要有所突破的最快的捷径就是四个字:升级算法,而不是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这就要求我们抓本质,拆解写作和创作最最底层的逻辑——一般人通常为了提升写作和创作层级通常做法无非是多看书、多积累素材、多练、都投稿、多交流、多参加技能培训班等等,这些都无可厚非,都是在做加法; 而如何合理建立自己的创作回路却是真正在做微积分,是按照特定的一种自然法则在进行指数级锻造、突破的提升过程。

如果从现在开始认真践行这种创作回路的读书卡片方法,就可以很容易做到一边输入、一边输出、写作成指数级突破和刷新思维上台阶的!你很短时间就可以成为第二个纳博科夫式的成功写手!

小冰老师曾经也是一个阅读量很广泛的创作者,从事新媒体写作之后两年时间都无法突破原有的写作瓶颈,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很干瘪,自己一直都不太满意,发表了又删掉,...... 直到她接触到了、认识到了这个最核心的创作回路的底层逻辑之后,才最终刷新了思维,一个月写了100张读书卡片,而且从量变到质变,她的写作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和跃迁!

 之前的她一直无法突破,处于迷茫和焦虑之中,现在的她已经知道了自己怎样才能写出一篇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写作的状态是那样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究其实,就是对上面这种创作回路的彻悟和实践的结果!

小冰老师把核聚老师的进步回路高效能学习任何事物的核心算法充分应用在了写作上,迁移成创作回路,实现了真正的跃迁,这个转折点为小冰老师带来了人生的质的飞跃! 

核聚老师的进步回路高效能学习方法与费曼读书法完全一致,正如费曼读书法提到的关键点:“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读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 

拆解成进步回路也就是:若想极速前进,就必须高频回顾!也就是“进一步、退两步”不断巩固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推进的策略:学会一个东西,一个要点,一个单词,一句话,一个公式,一个题目等等,当你知道了是如何学会的,究竟是怎么弄明白的,就别再忘记了,不断回顾它,以此类推、举一反三,多实践运用回顾总结,学以致用,以教促学,强化它。在哪里卡住了就要从头来回顾直到一通百通、疏通这个地方、打通这个卡顿的点为止,疏通之后继续推进。

回顾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忘记,为了理顺脉络,为了通透和领悟。 高效能核心算法就是如此简单,若想极速前进,就必须高频回顾!学习回路需要耐心,缓慢精细的加工是高效能的必经之路!

你想学到真东西,只能这么学,没有第二种方法!缓慢精细的加工是高效能的必经之路,躲都躲不开,偷个懒都不行!比的就是耐心和毅力!真正能这么做的人千分之一都不到! 学习创作也是如此!

创作的高效能模式就是创作回路: 卡片就是最小的创作单元,能写一张读书卡片,知道如何写出“我见”和“我思”,为什么写出了这些,别再忘记了,印象深刻,能反复使用最好,还是那句话,“若想极速前进,就必须高频回顾!”——写出的第一张读书卡片就是你高效能写作的起点!

创作回路非常简单,简单到不可思议,百分之百地掌握以上你能把握住的点,花那么大力气写出一张读书卡片,要背下来,可以在以后的创作里无数次用到它,用到这个创作单元;并且步步为营,牢牢地把握住写过的这些读书卡片,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范围...... 

要知道,三张读书卡片每张有300-500字的文字输出,如果质量不错的话,三张整合起来稍作修饰,就是一篇很好的千字文的原创了啊!明白了“一张读书卡片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创作单元和回路”的含义了吗?!

一张卡片是读书产品的产出,卡片拼接成文的文章也是产品输出!这种智力乐趣化的能力是我们人类独有的高级能力! 

小冰老师曾经集中暴力突破大概10天左右大概两万字100张卡片,收获了非常非常大的效果体验! 

用烧开水来比喻平常人,有无穷无尽的时间和能源、柴火,却烧不开一壶水,今天看点这个,明天听别人说了那个明天赶紧看点那个,今天这个文章起个标题,明天那个文章写个开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终一事无成,无法真正提高和突破!

你要做的改变就是: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坚持积累100张读书卡片,并牢牢记住卡片内容,你就打开了通往高层创作境界的大门,真正烧开了一壶水并且沸腾了起来!

把你的写作回路彻底稳定下来你就能超过大多数人!你想超过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大家想到的那么复杂,就看你敢不敢动手去真正实践简单的道理! 这如同挖掘水井一样,与其到处寻找水源到处挖井还不如就地深挖一口井,最终才能挖出满意的井水来!要知道,钻石就在你家后花园,千万不要“盲人骑瞎马,瞎转悠”! 

爱迪生说:天才=1%的灵感 + 99%的汗水!世界上有一大批知道道理的人,而只有少数中的少数,1%不到的人才真正做到了!正所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能积微者,速成!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创作回路,就是提到写作能力的捷径!

 找对方法,升级算法,用10-30天暴力突破自我,实现你写作实力的技术核爆炸,想超过大多数人,牢牢把握你能把握的写作回路创作单元就好了! 能否相信这个最核心最简单的诀窍呢?对自己有信心,对核心原理有信心,学以致用,立即行动,JUST DO IT NOW! 

附录里就是我今天白天制作的读书卡片的实践。

2-04

今日读书卡片活动分享: 

今日金句: 

【我见】​

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进步就是幸福。我的起点太低,所以用不着发愁别的,接下来几十年要做的,只是让自己从蒙昧中一点点解缚出来,这是一个穷尽一生也完成不了的工作,想到这点就踏实了。——柴静《看见》 

【我思】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心灵的感受里。陶渊明有陶渊明感受到的幸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怡然自在和闲情雅致谁能体会得到、现代都市生活中忙忙碌碌的你我谁能领略个中三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快节奏的时间焦虑的时代,什么是幸福,幸福感在哪里,已经让每天朝九晚五甚至朝九晚九的打工一族、上班族麻木的心灵难能感受到了。

车子、房子、票子、孩子、妻子......房贷,车贷,月光族,啃老族,巨婴族,......压力山大的生活重负,已经让普遍焦虑麻木的心灵无法感受到些许幸福的模样了......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地发展高科技文明,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但是,又不断返璞归真,找寻童年时代的幸福和乐趣,怀念刀耕火种时代的美好和天然:

那个时候的节奏多么缓慢,人与人的相处多么自然融洽,天永远是蓝的,空气永远那么清新扑鼻,水永远那么甘甜可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多么高雅充满情趣的恬淡生活!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好一派世外桃源的幸福生活! 

多少年来政府“两个一百年计划”“全民本小康”啊,各地城市竞相打造最具幸福感的一级城市啊,最具幸福感的现代化农村啊,......到头来,我们感受到了后工业时代的幸福有多少? ——

那么多亟待支援的穷困山村需要援建希望小学,需要志愿者前去支教,缺乏医疗条件,多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演绎着孤独寂寞、孤苦无助的人生故事...... 

到处建设的高楼大厦空无一人,鲜有人住,偶尔住在门对门也老死不相往来,一辈子从来不曾打过一声招呼,从来没有过邻居交往,...... 

还有多少穷山恶水因为几十年的“农业学大寨”、“大炼钢铁”、“大跃进”以及八十年代以来的工业化污染而亟待综合治理...... 

还有多少冷漠的心灵,看到大街上摔倒的老人不敢伸手相扶,看到暴徒肆虐不敢见义勇为,只能避而远之,做一个看客和旁观者...... 

太多太多,无法一点一点展开联想。

只能将这无法让人感到幸福的点与面稍稍做一些蜻蜓点水的阐述。 

这也是现代社会为什么那么多的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找不到真正的幸福感,转而走入山林,遁迹庙宇,寻求心灵解脱之道的关键所在——

极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可以让你刷脸支付,可以让你一辈子宅在家里,可以让机器人替你干一切家务活,却无法给你一个安详自在的幸福人生,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一切为了钱的人际关系,将亲情、友情诠释成什么样子了?有钱=幸福吗?财富=成功+幸福吗?...... 

知识越多的人越思考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幸福感,做人的意义——冷眼旁观之下,选择了禅修静思、选择了皈依佛门,选择了退隐江湖,选择了......

这就是现代生活里“禅修热”的背景所在了! 人有了健康,就会选择去拼搏,去进取,去追逐功名利禄,去光荣发达,去光宗耀祖,去尔虞我诈驰骋商界政界,........ 

“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多少人为了名利权情,执着煎熬放不下,直到失去了健康,拿钱换不来健康的时候,生命到了尽头的时候,人生到了晚期的时候,才蓦然回首发现,小时候的那种粗茶淡饭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唉!过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转了一圈,幸福感却在这么简单的地方!......

2-05

《Day 15:中国古典作品鉴赏,将文心注入写作大脑》🏮 今日鉴赏一首古诗词 :

满江红·写怀 

朝代:宋朝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凭“栏”处,一作“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死后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小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以及古代历史小说,其中就有关于民族英雄岳飞的小说以及连环画让我至今难忘,而最让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就是岳飞的母亲为他后背上刺上“精忠报国”这样的四个字,告诫他永远要铭记报效自己的国家这样的故事情节和画面了。

等到上了初高中历史课以及语文课,讲到了南宋抗金、岳飞连连收复失地,准备一鼓作气直捣黄龙,而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怂恿皇帝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军,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里......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等历史背景,并且一起诵读和品鉴岳飞的这首千古名篇《满江红·写怀》时,不由得对岳飞这样一位壮志满怀的悲剧式英雄产生了独特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壮志未酬身先死”,历史上多少类似岳飞这样的悲剧式英雄人物都是如此壮烈载入史册! 多少年后,经历一番人生的风风雨雨,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岳飞的这首绝命诗词,每一个字,每一句吟诵,都让我心潮澎湃,思绪翻滚,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岳飞当年那个金戈铁马、战鼓声声、杀声震天的战场——

词作的上半阙寥寥数语就展现了这样一幅意气风发、豪情壮志、壮怀激烈的心灵画卷: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吟诵到这几句时,岳飞当年手扶栏杆望着风波亭外淅淅沥沥下了多久终于停歇下来,此时的他不由得思绪翻滚,壮怀激烈,抬头仰望苍天,满眼雾蒙蒙山水一片,浩瀚烟波,一望无际,想到当今之遭遇,战场征战的一幕幕刹那间浮现心头,此时的岳飞悲愤交加,怒发冲冠,扬天长啸......时不我待,身不由己,奈何山河破碎、奸臣当道、皇帝昏庸,纵有回天之力,也终究是功亏一篑,无法实现自己直捣黄龙、收复所有失地的报国梦了!可叹可恨,精忠报国的理想竟然刹那间就这样化为乌有!一腔热血无法血染疆场,却只能引颈就戮了!呜呼唉哉!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终有一死,死之前,回首所有往事,发现一切成空:三十载舍身忘死的奋斗换来的功名如同尘土飞扬,烟飞毁灭;一路征战八千里驰骋疆场披星戴月风起云涌风云际会杀敌无数,令金军闻风丧胆,丢盔弃甲,不由得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慨叹!岳飞勉励自己时刻精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就怕自己辜负了大好时光,白发满头的时候,空留下悲切的叹息声,好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的警策啊! 

词作的下半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倾诉衷肠、肝肠寸断——靖康之耻,至今尚未尽雪国耻。精忠报国,名臣良将,留名青史的理想抱负,收复失地,迎请二帝回京的战略意图也随着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军而变得遥遥无期,作为臣子心中的国恨家仇何时可消散灭失呢!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此时此刻仰天长啸,抬望眼,仿佛看到三十年来风雨征程,自己正驾着战车骑着骏马踏破贺兰山关口长驱直入;仿佛看到自己正指挥着岳家军的壮士们怀着凌云壮志勇猛厮杀在前线,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这是何等的豪情满怀、何等的激情澎湃,充满了英雄主义的壮烈情怀,读起来是那样的浪漫豪放、如歌如泣,令人叹为观止!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带着这样一份“虽死犹生”的不甘心、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岳飞梦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够带领岳家军卷土重来,重整山河,收复失地,捷报连连,实现母亲在自己儿时刺画的那份“精忠报国”的梦想!

这样一位悲壮的民族英雄就这样铮铮有声的在《满江红·写怀》末尾发出自己的怒吼声,宣泄了自己的最终的人生未竟之理想,戛然而止,画上了全篇的休止符!

我似乎看到岳飞写完最后一个字,将大笔一掷,双手靠着后背,扬天长啸的场景跃然纸上! 

好一个《满江红》,好一个壮志未酬的英雄岳飞! 我愿意在人生进取的漫漫征途,失落无助时,无数次捧起《满江红》的词作,豪饮烈酒一杯,遍遍吟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畅想着英雄当年的豪情壮志,畅想着像岳飞那样一往无前,催人奋进,奋发图强,再接再厉,直捣黄龙! 

美哉,《满江红》!壮哉,英雄岳飞!

2-06

《Day 16-西方经典作品鉴赏,打造千面英雄之旅,击穿用户心智》🏮 今日复盘你自己的英雄之旅,可以是某个阶段或者某个事件,内容不受限制。

平凡人生·英雄之旅 —— 

我是唐山大地震那年(1976年)二月份出生在皖西南大别山区(安徽安庆太湖县)的农村,出生时大家看到我长得全身都是毛,所以小时候都喜欢叫我“黑毛”——

按照我们农村的习俗,有的生下来一头稀疏的黄头毛,大家就都叫她“黄毛”,有的生下来只有八斤重(老秤称出的重量),大家就都叫他“八斤”,还有叫某某人“二狗”……如此这般,乳名或者小名叫法,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母亲说生我时,父母跟爷爷奶奶、叔伯小姑都住在一起,还没有分家。爷爷奶奶一点也不照顾尚在月子中的母亲—— 那时候还是七十年代初,农村生活条件很差,母亲月子里一点营养都得不到,哪里有乳汁喂养我?!

有一次,外婆家送来一块肥猪肉,爷爷奶奶将它挂在堂屋墙壁上,任凭它放坏了,也不及时做给母亲吃。 等取下来这块已经放坏了的肥猪肉时,奶奶才将它切成小块,做成粉蒸肥肉盛在盆子里,放到那口每天熬煮猪菜、猪食的锅里,就放在野菜、猪草旁,盖上锅盖。

当奶奶烧起灶火熬煮猪食时,沸腾的水蒸气以及野菜、猪食的汁水就一点点飞溅、渗入到那个盛粉蒸肥肉的盆子里。 猪食熬烂了,粉蒸肥肉也炖熟了,这叫做“一举两得”对吧?——当满是猪食味的、本来就变质了的粉蒸肥肉端到母亲面前时,闻到这难闻的猪食味儿,她哪里能吃得下?!母亲一口没吃,又原样端回去了……

不久,我外公那边的一个亲戚送来一块猪腿肉。偏心眼的奶奶赶紧让大伯拿些大米,到几里路外的大姑姑家,换回来一些黄豆,用来炖猪腿肉,给大伯家婶婶吃,让婶婶发一发奶,奶水充足了,好喂养比我大三岁的堂哥。婶婶喂饱了三岁多的堂哥,然后才让襁褓中、刚出生不久的我“象征性地啃几口”已经干瘪了的奶……

 还有一次,也是在我母亲月子里,另外一家亲戚送来一只鸡。奶奶让大伯去卖掉。大伯说,鸡是给月子里的人吃、补充营养的呢!奶奶回答说,鸡卖掉买猪肉给月子里的人吃,不是也一样吗?! 憨厚的大伯对正在锅台边做饭的奶奶说,“不是听人家说‘吃猪肉只(营)养一日,吃鸡肉可(营)养七日’吗?!”…… 

大伯和奶奶的对话刚好被来串门的外婆听了个满耳——至今八十多岁的外婆现在还经常提起这段往事,外婆念叨说,“大伯他真是个老实人,说了句直道话!”

母亲月子里生病发烧,爷爷奶奶不肯请医生来诊治,说是怕月子里打针吃药会影响到奶水。 直到有一天夜里母亲发高烧得很厉害了,爷爷和父亲看她实在是病得快不行了,才连夜赶去请当地那位德高望重的老赤脚医生——老侯医师前来诊治。

老侯医师连夜赶到母亲病床前,察看一番病情之后,又是打针,又是输液,忙活大半夜,直到天亮前,母亲才算是脱离了危险…… 

老侯医师借打道回府前稍歇会儿、喘口气儿的功夫,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同一个庄上住着的外婆家,看到一觉睡到天亮、才起床的外婆、外公,老侯医师狠狠数落他们说:“昨晚都高烧成这个样子,人都快没得救了,你们不管不问自己睡大头觉!我连夜赶来抢救了大半夜,你们倒好,一晚上连个人影儿都没看到,还是你们家女儿么?!” 

外婆听后惊愕万分、很是愤慨,来到我家,责问我父亲,为什么人病成这个样子了,一点音讯也不告知娘家人?父亲说,是爷爷奶奶一直瞒着不让说,父亲自己那时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毫无办法,一切只有听爷爷奶奶的份儿!

父亲那时虽已结婚,却没任何话语权、更别说他自己当家作主了!母亲回忆说,他们一起去领结婚证那天,她想到门市部买双尼龙袜——因事先没得到爷爷奶奶许可,父亲都无法“当一回大人”,帮她买双袜子! 

父母婚后没分家的那些日子即是如此,一切全凭爷爷奶奶操持。奶奶大权在握,又偏心,她主宰着大小一切事务——那年代子女多的农村家庭,皆莫过于此!

后来过两年分家时,伯伯、父亲、叔叔,分为三家,爷爷奶奶帮衬着小叔叔家。 

母亲记得是农历5月16那天分家的—— 一早她象往常那样到田地里开工干活,爷爷奶奶在家里将大小物件都搬到小叔叔那边,爷爷奶奶跟还没有结婚的小叔叔过一家子;余下的稍微有些值钱的东西,他们不要的,就分给大伯、婶婶那一家;只留给我们家一些不值钱的杂物,还有一间小屋,大部分债务也撂给了我父母。

两头两百多斤的、还有一头一百多斤的猪,都分给了小叔叔家;另一头七十多斤的猪分给了大伯、婶婶家;最小的那头三四十来斤的小猪仔则分给了我家—— 母亲回忆,说来也怪!这头小猪仔分到我家之后就疯长,到下半年很快就长到了两百多斤,还没到年关呢,农历七八月份就卖掉猪还了一批欠债。正应了同村一位长辈分家现场劝慰我母亲的那句话:“明中去,暗中来,暂时穷,不要紧!”……

分家那天我母亲曾经哭着闹着坚决不同意这种分法,可是爷爷奶奶说,我父亲弟兄三个,小叔叔还没有娶亲呢,大伯和小叔又都是老实巴交的老实人,只有我父亲排行老二、头脑聪明能成事......说一千道一万,他们仍然坚持按照上面的分法来分这个家。 

当晚办分家酒席时,请来的那些族人、长辈们都猛劝我母亲接受,没有一个为我家说半句话,一间小屋外加一堆的债务,以及一些他们家都不要的破烂东西,还有一头三四十斤的小猪仔,就这样分给了我一穷二白的父母!

多少年过去了,母亲说起当年分家的偏心事,则自言自语:“唉,老大也要提(提拔),老小也要提(提拔),老二要扒皮!” 

分家时只分给我家三个吃饭的碗,两个大一点的,一个小一些的。后来,我吃饭时端着这个盛着饭的小碗到处跑,有一天估计是吃完了饭小碗就撂在了奶奶家,我自己溜出去玩了,随后我这个小碗也不见了——为了这只小碗,母亲和奶奶还大吵了一架,最终没办法了,还是外婆家给母亲送来几个碗,凑合着用……

分家后不久,母亲又怀着我弟弟了。她白天跟其他人一样去生产队开工干活,晚上累了,歇息时,我就睡在她旁边。 快要生产那天晚上,她肚子疼了一夜,我用小手帮母亲抚摸肚子,想给母亲减少些疼痛……

弟弟是农历七九年八月十二早上出生的。天快亮时,眼看母亲就要生了,三岁左右的我,从床上爬起来,穿过中间老堂屋,到奶奶房门前喊奶奶起来帮忙。 可奶奶听说母亲要生产了,她无动于衷,只是让我去喊外婆。

外婆家就在同一个村庄,跟我家隔着一条五六十年代修的公路,他们家在公路一侧,靠上边一些几十米远的山腰处,我们家在公路这一侧,紧挨着公路。

我喊来外婆,外婆又赶紧请来当地经常帮别人家接生的那位老婆婆来帮母亲接生。 

弟弟出生后,比弟弟大三岁的我,让弟弟坐在木制小轮椅车里,我推着弟弟坐的小轮椅车到处玩。这个木制小轮椅车曾经我大伯那一代人小时候坐过,我这一代人也坐过,甚至后来我长大了,我儿子、侄女他们20后的这一代也还坐过……这个小小木轮椅车曾经承载着四代人、伴随着我们四代人的出生和成长!

那时候,小小的我推着这样的木制小轮椅车,比我更小的弟弟则坐在木头轮椅车里,我推着车,吱吱嘎嘎往前走。 我家门前场院的一边,有一条比较陡峭的小路,场院下面住着另一户人家,他们家通往我家,这条狭窄的上坡路也是必经之路。

这天,我正推着小轮椅车,沿着这个小路上坡—— 听大人们说,那个时候来我们家帮我们做衣服的缝纫师傅亲眼看到——小屁孩一个的我,推着小轮椅车上坡,实在是推不动了,就走到木制小轮椅车前边,改推为拉。

那时的我啊,撅着穿开裆裤的小屁股,双手使劲拉小轮椅车往前滚动……就这样连推带拉,终于到达坡顶,回到了我家门前平坦的场院里——缝纫师傅事后告诉我父母他看到的这些,在父母面前,他把小小年纪的我很是夸奖了一番!

那个年代父母每天忙着给生产队大集体干活挣工分,才三五岁的我看着父母还没回来做饭,就自己搬过来小马凳,垫着双脚站在锅台边像模像样地做午饭。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小孩子!岁月锻炼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很早就学会了帮父母做饭、洗衣服、打猪草、放牛、扫地、浇水、施肥……做各种家务活儿。

小时候留给我最有印象的事儿,就是帮父母放牛了。 那年月啊,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当过放牛娃。大家一早来到各家牛栏,打开牛栏门,用牛尿瓢接完牛尿(作庄稼肥料用),牵着牛出了牛栏,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要么往山上放,要么往河边放。

来到某个地方,或山边,或河边,一旦将牛绳挽在了牛角上,任其去山边或者河边吃草,剩余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做各种游戏、尽情游玩了:斗鸡、跳房子、滚铁环、打扑克、听老人讲故事、下河游泳、撒网捕鱼、打猪草、摸泥鳅、钓虾米、逮知了...... 玩的时候,只要不时瞥一眼,留意一下自家的牛在哪吃草,有没有到处乱窜,有没有偷偷跑到附近的庄稼地里偷吃禾苗——一切正常,大家则继续玩游戏。否则就要赶紧跑过去找到自家的牛,处置一番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天早上在山顶放牛。我们家这头牛我至今还记得,它的尾巴不知道被什么划拉掉了大半截,只剩下尾巴根部那小半截,很可笑、很滑稽地甩来甩去,失去了原来那种长长的牛尾巴赶蚊子、赶苍蝇的实际效果,只是依附在牛屁股那里晃悠来晃悠去的,完全成了它的“小摆设”了!就是这头牛让我至今膝盖上还有偌大的疤痕——

这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在山顶放牛,谁知道,没多久,我放的这头牛就不好好吃草,发飙起来到处乱跑。 我气急败坏地匆忙追赶上去想抓住牛绳制止它,谁知道,一不小心,在茂密的草丛中,踩到了松散开来的牛绳,我被跑动着的牛牵扯着的牛绳一下子绊倒了,膝盖也磕到了草丛中的石头上,顿时膝盖上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其他伙伴一看我负伤了,赶紧过来帮忙,有的帮我用山上的草叶子敷在伤口止血,有的帮我追赶上那头发飙的牛制服了、让它安静下来好好吃草。 因为是膝关节上磕破了皮,关节处每天经常活动,所以伤口比较难愈合。尽管我每天都换药,晚上脱衣服洗澡也很不方便,那些天经常疼得我龇牙咧嘴的,最后还是拖延了比较长的时间伤口才逐渐好了起来。

不过,从此却留下了永久的伤疤在我左腿的膝盖上,让我每次看到膝盖上这处疤痕,就想起这头秃尾巴的老水牛,想起我放牛时曾经“遭过的这份罪”—— 不过那个时候遭罪的苦痛记忆早已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是那时候的一份“遭罪”的深刻印象在我心头!

六岁时我跟同村的其他小伙伴一样,也上了本地的幼儿班—— 我们这里的幼儿班、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是同一个老师教。他是我们这个生产队多年的会计,就住在我们家场院坝子下面,跟我们家是上下排的邻居。

这位生产队的会计兼老师,平时星期一到星期六,上午和下午就负责在离我们家一里多地叫做李杜店的地方,一个几十平方的房子里,教我们识字、读书、做算术。 

这个叫做李杜店的小地名,以本地人善于做一种茶干(豆腐干、酱干的一种)土特产闻名,而且相传这里还是唐代诗人李白、杜甫见面的地点,所以至今地名一直叫“李杜店”。

就在这几十平方的房子里,有这位老师的小办公室,有幼儿班、小学一年级以及二年级混合编组的教室,摆着课桌、凳子,靠墙架着木制黑板,再往里紧挨着是一间小厨房供这位老师做中午饭,并且顺便附近较远的学生将一早带来的搪瓷杯里的饭菜塞进灶膛里热一下吃。

之所以只有幼儿班、小学一年级以及二年级而且混合编组,就是因为所有这些学生加起来只有十几个,二年级学完了以后就要到本村比较大一些的完全小学去上学了,那个完全小学叫做沙场小学,离我们家有两三里地远,而且那时候还在河对岸,后来九十年代才搬迁到了河这边。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舅舅刚好师范毕业,分配到当地农村的柳河中心小学教语文,我也跟随舅舅转学来到了这所中心小学跟老师们住学校,六七岁就第一次离开家来到二十里开外的地方学习和生活了。

那时的我,跟舅舅的同事、老师们一起生活,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尤其是语文、作文和阅读—— 

我记得很早我就起床来到教室黑板前,站在凳子上,开始板书,抄写当天的生字、词以及文段,或背或默,或诵读;我记得舅舅给我订了学习的报纸、学生杂志包括八十年代初的《中国青年报》、《少年文艺》、《故事大王》、《童话大王》、《故事会》等等,我最早的读书兴趣就是从学校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籍报纸杂志开始的——

八十年代初期基本上学校生活很清苦、很寂寞,除了上课、下课,一放学喧闹的校园瞬间冷清下来,当地的民办教师都各自回家了,只剩下少数几个长期住校的外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以及做饭的阿姨,还有校长等,当然还有小不点的我了。

这个时候,唯一作伴的就是书了。那个时候除了语文就是数学,作业也很少,做好了作业干什么?只能打打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没有人玩的时候就看看书啊。 

尤其是天黑之后,还记得八十年代的大别山区国家电网还没有普及起来,只是隔壁的公社也就是现在的乡政府啊,有一台燃油发电的小功率的发电机在发电,不大不小的“突突突突”的轰鸣声和着柴油的味道现在还在心头荡漾——

就着昏黄的10几瓦的白炽灯,老师们各自备课、批改作业,我呢,看各种书籍杂志,包括连环画,还有四五年级开始看的大部头武侠小说,梁羽生、金庸、古龙的等等......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的武侠小说是《射雕英雄传》,大开本的那种,类似《当代》杂志那样的开本里的连载小说。 我看的非常投入,非常入迷,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至今对这部小说还情有独钟,哈哈。当然,后来也看过电视剧版本的《射雕英雄传》,更加加深了我对那个时候看的这部小说的回忆和怀念——或许是怀念那个读小说的最初时刻吧...... 

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播种了。加上老师们的鼓励、表扬、嘉许以及在学校作文比赛和整个乡镇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得到的奖励,无形中强化了我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信念和兴趣爱好,以至于初中的三年、高中的三年,我都一直保持着语文以及作文方面的爱好和优势。

初中的三年学科增加了很多,我经常学习到深夜,手不释卷,上厕所都在看书。有时候,爸妈一觉醒来发现我还在房间里看书学习。 整个初中三年的期中、期末考试,我多数情况下都是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偶尔考第二名、第三名,而语文、英语成绩都是非常棒的也是我自己学起来非常得心应手、非常没有压力感的学科。

这离不开小时候打下的基础——对文科和文字的偏好!这种对文科的偏好一直持续到高中——我记得高中每次写作文,我都开始写篇幅很长的文章了。别的同学一般就千儿八百字吧,我经常长篇大论地写在作文本上。

 我记得那个时候教我们语文课的是一位快退休的高级语文教师,中等身材,非常胖,腰围也非常非常庞大,讲课、说话、做事都是有板有眼、有条不紊、不紧不慢地进行着,他的超胖的身材衬托着他的气势,显得经验老到至极,说一句是一句,给学生们感觉是很有分量的那种。

他不少批改我的作文,点评我的长篇累牍的作文,也不少让我在课堂上朗诵课文片段或者回答问题。 我那个时候朗诵语文很能绘声绘色而且普通话也很标准,节奏感也把握的很好,老师每次都很满意,从来不像其他一些同学磕磕绊绊或者读不成句,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我都信手拈来,流畅而且有感情...... 

我记得曾经有一篇作文我命名为《月朦胧鸟朦胧》,结果这位语文老师经过一番考虑,给我修改为《兄弟情》的题目,并且很郑重地让我到他房间里,跟我讲解他的修改意见,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的兄弟之间发生的故事,所以,他几经考虑,还是把我最初的命题“月朦胧鸟朦胧”给修改成了“兄弟情”,认为这样会更加合乎文章主题......

 我小时候长期住在学校里,跟老师打交道的非常多,很自然地非常亲近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 我经常到他的房间请教语文方面的问题,细枝末节的也不放过。在他的眼里,我似乎认真、憨厚的可爱,似乎还有着“老学究”一样的“迂腐”的可爱可怜,这种感觉偶尔从他的只言片语间传达给我,我意识到了也从未改变过,还是一如既往地这样维持着跟他之间的“忘年交”一样的亲切交往。他在别的班级表扬我的作文写得好,我后来偶然从别的班级跟我同村的一个学生那里听到。 

高中的时候我开始读作家柯云路的作品,最初结缘的是新华书店买到的《人类神秘现象破译》上下册,看得我眼界大开,思绪翩跹,后来一发不可收,我接着购买他的《孤岛》等著作来看。一直到大学的那些年,我都在看他的作品,收集他的新旧作品,不但反复看,我还抄录不少片段,甚至写作也不少模仿他的写法、样式等等。 

大学的第一年,我自己写了一本《跨世纪的一跃》,那个时候还是486或者586的电脑,印刷店面帮我印刷了100本,在那一年的元旦晚会上分发一空。 

后来,毕业后我也曾到《河南科技报》等当过采编等,干过一些文字工作。 曾经想过一辈子从事文学工作,但是,我还是陆续从事了几年英语教学工作,做过几次直销行业失败之后,下海到浙江打工,跟着外贸企业干外贸业务,凭借着自身的英语优势,做外贸行业七八年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外贸行业淡出之后,又偶尔接触到了美股交易,在股票里翻腾了一年,赔了几十万吧,......后来遭遇家庭变故、几经折腾,最终还是不经意间想到了读书写作这个多少年来的爱好,终究还是回归到了写作这条路——勿忘初心不负梦想砥砺前行——沿着小时候的阅读和写作梦,重拾童年时期的爱好,用文字描绘人生百态,用文字表达人生感悟—— 

在这些年流行的读书知识变现的风口上,尝试着激扬文字,挥洒方遒,成为一名时代潮流的新媒体人、职业读书人,通过知识经济、分享经济的知识变现,获得自由职业中那份淡泊宁静与洒脱自在!

2-07

《Day 17: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何通过复刻大师名篇,跃迁写作格局》🏮 今日:抄写一篇名家名篇。 (见附件图片) 

🚩 日参省乎己:今日学习遇到问题没?解决思路是什么呢?

 这些天一直在思考一个30天写作课程如何能真正提高写作的问题: 

感觉听课三遍,做笔记,打卡写作业,点评,复盘......似乎解决不了这个终极问题——打个比方来说,今天视频课讲到的“常见写作误区”,那几个误区小冰老师视频里都讲得太好了,非常好的总结和提点: 

古典风格的练习 写作目的——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 表达特点——清楚、简洁只要做到这两点,就把一大批人甩在了后边。 

具体而言,避免了以下七大误区,就可以真正实现古典风格的写作了: 

误区之一:滥用元话语(句子中的标记性语言,最常见的就是清单体里的标记性语言:第一小节...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诸如此类等等,都是元话语,解决办法及时用提问来替代,就会显得比较简洁和清晰。)

误区之二:大谈专业、不说主题 (例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将注意力转向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 VS 小孩子不用专心上课,就能获得说一门语言的能力,他们怎么做到的?)

误区之三:模糊词汇 (例如常见的模糊词汇有:“据说”、“看似”、“显然”、“几乎”、“某种程度上”,使用这些词汇太多会显得不靠谱——写作的一个使命就是解决信任问题。)

误区之四:陈词滥调 (古典风格倡导用新鲜、言简意赅的词汇来代替陈词滥调,较传神的用词,例如:“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鞘’”——张爱玲《霸王别姬》;贾宝玉“歪”在贾母身上——《红楼梦》用一个“歪”字把祖孙之间的那种亲密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误区之五:抽象名词和概念 (抽象名词主要有两种:一种叫“性、度、力”结尾的名词诸如:显著性、安全性、易用性;可信度、自由度、专注度;自控力、演讲力、沟通力......抽象名词还有一种叫官僚体,充斥着“问题”、“模式”、“水平”、“观点”等词汇。) 

误区之六:僵尸名词 (一流高手特别会用动词、而普通人写作往往多用名词;比如,“作出辞职的决定”VS“决定辞职”。) 

误区之七:不关心读者 (写作要牢记八个字“与你有关、对你有用”,在写作时应该尽量采用生动、互动的风格——比如下面两句的对比:“我们很高兴地宣布,这个产品开始内测,随时准备承接各类用户反馈。” VS “你将有机会参与到我们产品的内测中,成为第一批受益者。”) 

以上课程提示的要点,99%的学习者都是看懂了也明白了,但是自己今后去做的时候,依然如故。

怎么解决类似这样的学习中“知”和“行”不能同步提升的问题? 

如果是我来布置作业,针对以上视频课刚才讲到的“常见写作误区”的课后作业,我就会发动大家翻自家的过往文章和作业,自己给自己“揪”出来哪一段文字里存在哪一个误区,哪一篇文章存在哪一个误区......如此这般,对照着进行自纠自查,学到做到用到体会到。 

很可能啊,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误区到底有哪些——没关系,咱们同侪之间互相点评,互相帮对方“揪”出来作业和文章中存在哪些“误区”——这就是不仅仅停留在听课的“听懂了、明白了”的层面,而是进一步运用、立马实践、自我纠正、自我检查、自我提升到一个非常有感性的层面了! 

不知道我这几天的思考,各位同侪是否有同感?——很多时候参加了不少培训,30天培训完了,参加培训的学员中起点高一些的,经过培训,也没有得到更为拔高的效果;学员中起点低一些的,也没有提高到一个较高层面......咱们依旧原地踏步,我行我素,依然故我,这也是目前最可怕的培训现状啊! 

今天刚好是周末,是否咱们周末这次聚会可以放开来探讨探讨这个有关培训实效的话题?大家好好头脑风暴一下?大家畅所欲言哦,各位同侪。一起探讨探讨,一起思考,集思广益嘛,哈哈。 

否则培训仅仅流于形式:看视频啊、 打卡啊 、作业啊,......一旦培训结束了,大家也似乎都结束了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各奔东西或者参加下一轮复训去......赶趟呢不是?!有用吗?真正提高了吗?改变写作现状了吗?刷新思维习惯了吗? 

我建议啊,比如: 今天晚上的活动,大家每个人写一段文字,自己对照今天视频课讲到的“七大常见写作误区”自查看看,自己这段文字对应“落”到了哪个误区、踩了哪个“坑”?要怎样改进和改写,才能从这个误区脱离、从坑里跳出来?改写之后也发给大家看看,让大家点评和评析,是否比之前的文字好一些了?到底二者比较,好在哪?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其他同侪、伙伴们对他这段文字进行各种点评、修改,一起来发现他这段文字的误区还有哪些?帮他改写看看,直到大家都觉得无可挑剔了、满意了为止。同侪们互相评、互相查、互相改—— 这样一来,好像才从“知”到“行”,能知能行,实实在在迈出学习、实践、改变、提升的第一步!

如此实行,才是不落各种形式主义的学习、听课过程。毕竟培训是为了咱们自己,花了钱不是来走形式的!实际上,帮助对方提高,就是帮助自己提高的过程,同侪之间针对对方的某一段文字、某一篇文章进行深度评析和互相探讨,就是很好的提高自己,也帮助了别人的过程—— 不是仅限于说赞美的话,而是要求你深挖文章本身存在的“写作误区”美中不足的问题,把它“揪”出来,并且和对方一起探讨要如何提高、修改、改进,直到双方都满意了为止。 

用你的思想的光芒照射、触角延伸到对方的文章作品里,智慧之光照亮对方看不到的黑暗雷区——这是深度点评和分析所需要的,也是你提高自己、也提高对方的关键所在,老师讲到的,要用在实际写作和评析中检验、对照、比对、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和锻炼才行。

以上这些做法,要每天进行、不定期进行,大家彼此“结对子”进行此类操作,针对过往学习中的、当天学习中的具体学习点、知识点针对性地进行,这才是真正提高的手段和途径,大家说呢?

2-08

《Day 18:算法写作,用数学思维写作,精密计算创作环节中的信息流程》🏮 今日:写一篇书评。 

盖茨比,如何了不起?

 不久前,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小说,并且观看了这部小说的同名电影,今天又重读了这部小说,深有感触—— 

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写作生涯的顶点。 这部小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财富和成功掩盖下的未被满足的欲望,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深刻地揭示了角色性格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菲茨杰拉德杰出的才华和写作技巧。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当代最出色的美国小说之一,确立了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村上春树评价这部小说:“如果没有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遇,我写出来的小说会与现在完全不同,或者也许什么都不写。” 

海明威也评价说:“他的才华就像蝴蝶翅膀上缤纷的图案,完全是天生的。”

盖茨比,如何了不起?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一部小说所描绘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史称“喧嚣年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到美国经济大溃败之前的1929年这10年。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的“黄金时代”,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落幕,到1929年华尔街经济大萧条,这11年被称为美国的“爵士时代”或者“热闹的20年代”,在这期间美国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并顺利晋升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并成为现代消费主义的发源地。 大多数美国人已经开始切实感受到一战为他们带来的物质上的好处时,他们就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关起国门来放肆地追逐财富与享乐,他们自认为正置身于人类历史上一个最辉煌灿烂的时代并沉醉其中,而且还相信这个时代还将无休止地延续下去。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尼克从中西部故乡来到纽约,在他住所旁边正是本书主人公盖茨比的豪华宅第。这里每晚都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尼克和盖茨比相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詹姆斯·卡兹本是北达科他州的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自幼梦想做个出人头地的大人物。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步步高升,并更名为杰伊·盖茨比。他在一个军训营里任中尉时,爱上了南方的大家闺秀黛茜·费。可是当他戴着军功勋章在战争结束后从海外归来时,黛茜已嫁给了一位来自芝加哥的、体格健壮、极为富有但举止粗鲁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农,他在长岛西端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与住在东端的布坎农夫妇隔海湾相望。

他的府第每晚灯火通明,成群的宾客饮酒纵乐。他唯一的愿望是希望看到分别了五年的情人黛茜,当他们重逢时,盖茨比以为时光可以倒流,重温旧梦,但久而久之,他发现黛茜远不像他梦想的人,可是这种醒悟还没多久,黛茜开车碾死了丈夫的情妇,汤姆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为了黛茜选择承认并最终被害。

人们在为盖茨比举行葬礼,黛茜和她丈夫此时却早已在欧洲旅行的路上。不了情终于有了了结。尼克目睹了人类现实的虚情寡义,深感厌恶,于是怀着一种悲剧的心情,远离喧嚣、冷漠、空洞、虚假的大都市,黯然回到故乡。

在尼克心目中,盖茨比确实相较于生活在他周边那些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大部分中上层人士,有着很了不起的一面。 

盖茨比,如何了不起? 

首先,盖茨比在尼克心目中,是美国个人主义奋斗色彩的典型——美国文化中,相当浓厚的文化色彩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豪,这种个人主义的奋斗色彩浸染下的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如此的了不起,如此地值得钦佩!

盖茨比一开始认识黛西并且两人一见钟情的时候,他身无分无,仅仅挂着一个军训营里的中尉头衔,年轻英俊,但是没有办法收获这份爱情。 五年后,刚刚离开军队的盖茨比,第一次来见他的生意合伙人霍尔夫山姆时,作为一名年轻少校,胸口挂满了在战场上赢得的勋章,穷得只能继续穿军服,买不起便服。他走进四十三号街找工作,已两天没有吃饭了!

霍尔夫山姆看他仪表堂堂、文质彬彬,让他加入美国退伍军人协会,一出马就帮一个雇主办了一件交易,后来继续着类似的合作——正是在这样的生意合伙过程中,获得了惊人的财富积累,一跃成为当地社会最有财势的社会名流之一。类似盖茨比这样的个人奋斗史在1920年代的美国那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有着非常典型的色彩和意义。 

其次,盖茨比在尼克心目中,是美国浪漫爱情的典型——从一开始认识黛西碰触出爱情的火花,到后来因为参军、无缘在一起生活,再到5年后退伍回来,黛西等不到盖茨比而另嫁他人,盖茨比却一直渴望再续前缘,能与朝思暮想的恋人重聚—— 盖茨比为了这样美好的爱情梦想,就在长岛西端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与住在东端的黛西-布坎农夫妇隔海湾相望。

盖茨比多少次深夜凝望着东端黛西家那边一盏绿色的灯光而浮想联翩。他每晚举办盛大派对,灯火辉煌,来参加派对的男男女女,认识的,不认识的,络绎不绝,热闹喧嚣之极,仅仅是为了吸引黛西前来。

盖茨比暗中多方打听,才从派对聚会的贝克小姐那里了解到隔壁邻居尼克就是黛西的表哥,这样盖茨比主动邀请隔壁邻居尼克来参加自己家每晚的歌舞派对,就这样熟识了之后,通过尼克,力邀表妹黛西独自来到尼克的家里跟邻居盖茨比久别重聚。

尽管黛西已经嫁人,但是盖茨比并没有气馁,他认定黛西依旧爱着自己,邀请黛西参观隔壁自己家的豪宅府邸,为她展示奢华无比的生活,用各种方法重温他们昔日的美好爱情,并且不失时机地引导黛西跟她现在的丈夫,那位极为富有但举止粗鲁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农表白自己依然爱着的只有盖茨比一个人。

恼羞成怒的汤姆私下里调查盖茨比的发迹史,并且当着盖茨比、黛西、尼克等人的面揭短,羞辱盖茨比这个曾经的穷小子。 在争吵中返回的途中,黛西开车无意中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威尔森太太——坐在车子里的盖茨比担心汤姆和黛西当晚会发生打架争吵,暗地里守候在黛西他们家的草丛中。

车祸事发之后汤姆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没有推卸事故责任,威尔森出面复仇开枪打死了盖茨比—— 就这样,盖茨比5年后苦心经营的爱情梦随同生命的终结而烟消云散。昔日的情人黛西也跟着丈夫汤姆远走他乡,连盖茨比的葬礼都没有参加!

盖茨比满腔热情爱着的是5年前那个美妙动人的黛西,而5年后的黛西已经不再是往日那个纯情女郎,值得他为之付出自己的奋斗和苦心经营的梦中情人了!

盖茨比的纯情和充满梦幻般的追求相比于黛西的现实主义,更加衬托出盖茨比爱情的浪漫主义色彩!盖茨比是那么的不现实,是那么的纯情,又是那么的梦幻,为了这份执着的爱情,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代价——了不起的盖茨比!

相比于黛西的丈夫汤姆——汤姆在跟黛西保持家庭关系的同时,当面“揭露”、诋毁盖茨比“穷小子的不光彩发迹史”,还暗地里跟自己的情妇、威尔森太太鬼混,直到威尔森太太出了车祸,随即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的这份真挚爱情显得如此的纯真高贵,盖茨比敢爱敢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5年前的浪漫爱情,盖茨比跟美国20年代里汤姆那样的无所谓爱情、放任情感交往的主流社会有着太大的反差!

相比之下,盖茨比的这份情感和追求的确是充满悲剧色彩的,相当的了不起!盖茨比的葬礼,只有尼克,盖茨比年迈的父亲参加。连昔日的生意合伙人霍尔夫山姆以及昔日的恋人黛西都没有到场。

之前的豪华别墅夜夜笙歌、歌舞派对甚嚣尘上,现在空空落落,清清冷冷,无人问津!盖茨比所生活的美国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没有人间真情,人死茶凉,作鸟兽散,反衬出盖茨比人格精神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是如此的形影孤单,如此的格格不入,如此的发人深省和了不起!

繁华已去,喧嚣过往,曲终人散,恋情如斯,飞蛾扑火,黄粱一梦,梦醒时分,佳人远走,复仇枪声,魂断豪宅—— 别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独立特行的盖茨比!

2-09

💡《Day 19:巧妙利用心理学效应,实现读者和创作者的深度沟通》🏮 今日:你打算实践本节哪些内容实现与读者产生深度链接?写出你的计划或思考。 🚩 日参省乎己:书评人和课评人的分销文案,有哪两大心法?你会如何利用? 

分销文案主标题:

《快速阅读》——“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创始人东尼·博赞教你突破速读极限! 

副标题: ——思维导图和超高速及变速阅读技巧完美组合,最终可使你达到每分钟约1万字的有效阅读速度 

《泰晤士报》曾经发表评论说:“托尼·博赞让人类重新认识大脑,如同斯蒂芬·霍金让人类重新认识了宇宙。”

托尼·博赞(1942年-2019年4月13日),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教育学家。他因发明“思维导图(Mind Mapping)”这一简单便捷的思维工具,以大脑先生(Mr. Brain)闻名世界。曾因帮助英国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 是著名大脑潜能和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世界记忆锦标赛和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创始人。他是全球的公众媒体人物,在英国和国际电视台出现的累计时间超过1000小时。拥有超过3亿的观众和听众。 

作为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思维导图》、《超级记忆》、《启动大脑》、《快速阅读》、《博赞学习技巧》5本书之一的这本即将要推介给大家的书—— 《快速阅读》,融合了大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最前沿研究成果,结合了每分钟高达1万字左右的“照相式记忆”阅读水平超级引导术以及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技巧、高级略读和跳读技能、超级注意力和理解力等速读理解记忆相关方法、技能、工具,大幅度刷新了快速阅读认知领域人们的观念,是引领小孩、成年人、高级白领职业精英完成自我蜕变的入门到提高乃至飞跃的不可多得的指导书!

记得我自己还是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偶然浏览到《中外最佳学习方法》介绍到全世界各种超棒的学习方法、快速阅读方法、高效记忆方法,包括东尼·博赞的革命性方法技能,引起了我对人的大脑究竟是如何工作和学习的探索。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三年,我学习成绩靠着自己的苦干一直保持在班级总分第一名,很少考班级第二名或第三名,可是到了高中,我发现仅仅靠过去传统的学习方法远远不行了。生性好强的我,开始思考如何“苦干加巧干”——研究快速高效的学习方法、阅读方法和记忆方法来改变被动的现状,在更加激烈的学习竞争中依旧保持领先水平。

这样,我就有意识地留意周边的书籍信息,接触到了一套陕西新兴技能培训学校的高效学习法教材,其中就进一步介绍到了东尼·博赞等人对脑科学、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和方法变革。

爱因斯坦大脑潜能竟然只开发到3%,人类的大脑究竟有多少容量? 我第一次了解到人的大脑有1000亿神经元,在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的脑容量到底相当于是多少G呢?其实还真的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人的大脑容量大概是7.6亿TB。

但是由于受到开发水平的限制,人类不能完全用到自己的大脑,一般人只能开发我们大脑的零点一左右,按照这个情况来看,人类用到的神经元有一百亿个左右。但是这一百亿个神经元已经完全可以支持我们正常的生活了。依照上边的计算我们可以推测出人类的脑容量高达7.6亿TB。

人的大脑和计算机虽然在某些功能上有一个相似的地方,但是人脑不仅仅是一台计算器,他的每一个细胞之间都有着各种非常复杂的联系,计算机通过数据来处理信息,人脑却有着自己的意识和思维。

这些东西可以控制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控制着我们的各种不同的情绪,这才是我们人类同计算机最大的差距。现在的科学技术很难生产出比大脑还发达的计算机。

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太笨,世界上最好的电脑还赶不上你大脑的几万分之一!后来我们都看到过江苏卫视推出的《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电视节目,我们通过每一期来自世界各国阅读记忆冠军的现场比拼,真实感受到了人的大脑开发出来潜能之后,有多厉害!而作为世界记忆锦标赛和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创始人的东尼·博赞于2019年4月13日去世——在他去世之前,每一年举办的锦标赛都会由他本人将金牌、银牌等各类奖牌现场颁发给获奖的选手们。

 他本人最初是如何踏上快速阅读和高效记忆的人类脑科学、认知科学研究之旅的呢?

这就要从他发现和发明思维导图-脑图说起—— 

东尼·博赞分享说:“最终引导我发明思维导图的触发因素,源于我上学的时候——

“一直做笔记,是个‘很会做笔记人’。用很好的画着线条的纸,很好的笔,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小小的字母。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了大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分数在不断下降。我觉得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去了图书馆,问有没有讲述如何应用大脑的书籍,对方说,医学类书籍在那边。我说,我并不是要学怎样给大脑做手术,而是如何应用大脑。对方说,很显然这里是没有的。这样一来,我兴致更高了。我做了更多的笔记,写了更多的字,划了更多的线,用了更多的纸张,但我的分数一直在下降。

“我无法理解。于是我开始研究天才人物的大脑,像达芬奇、达尔文、伊丽莎白一世、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等等。我发现,他们都爱用图形、涂鸦,做的笔记都是‘乱糟糟的’,而我的是很工整的。他们是天才,可我在学生时代,分数却不断下降。于是我开始研究自己记笔记的方式。我发现,我想你也和我一样,当考试逼近,我会慌张地寻找笔记中的关键点和重点信息。并把它们写在小小的记忆卡上。

“我发现,记忆卡上的东西,只占了全部笔记内容量的百分之十还不到。我用的记忆卡上有着重要的信息。我想,是不是自己把90%的时间都浪费在记笔记上了呢?然后又浪费了90%的时间再次阅读这些信息?之后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思索所记下内容的意义?而记忆卡上的关键词记忆起来则更加容易。

 “我又发现,记忆卡上的关键词有不同的等级。有关键词、关键关键词和关键关键关键词。于是,我把重要的信息进一步扩展、丰富,这时候,我觉得色彩能够派上用场。我开始使用色彩,帮我做编码、组织、架构、突显重点、记忆和创造。慢慢地,我眼前的笔记变了起来。

“我意识到,需要把关键词之间建立起关联。它们原本是个个独立的,而我的大脑,任何人的大脑都不是这样来运作的。大脑是通过组建关联来运作的。我开始使用线条、箭头,用小的形状、色彩来做编码,这样就把笔记的各个部分的内容交叉连接。俗话说,一张图片值1000个字。

 “我对此进行了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当然如此,一张图片包含着有关记忆、学习、创造以及全部思维与认知的1000个词语。于是,我开始加入图片。我不擅长画画,我就画飞机、汽车等图形的线条。 

“慢慢地,我的面前出现了一幅地图,这是我大脑思维外化之后呈现于纸上的东西。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大脑。我长吁一口气:啊!这才是我的语言!思维导图就是我用我的大脑语言同大脑进行的对话。

“这个语言就是:图像想象、编码、关联以及方位布局。思维导图就这样产生了。 “我非常开心,因为它能帮我做想做的一切。帮我解决问题、集中注意力,做游戏、我还可以对其美化,用它来解决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我想做的任何事情,思维导图都能帮我做,帮我研究、帮我学习、帮我为备考,帮我书写我所写的各本书:我先做一个思维导图,把主要的枝干梳理出来,用思维导图处理各个枝干,这就有了各个章节,然后整部书就出来了,只需要用句子和语法填充好。

“1973年,BBC 发现了我所做的事情。当时只是个爱好,我很爱做思维导图,它让我的大脑以一种许久都不曾有过的方式来运作。仿佛我开车行驶在人生之路上,车窗原本灰尘密布,突然被‘呼呼’一扫而空,思维导图让我的视线变得清晰,让我带着智慧和认知去看。BBC发现了这点,说:年轻人,我们想请你做一档半个小时的节目。他们知道我当时在教特殊教育的学生、成人、大学生、商人、政府人员,我已经用思维导图来教他们了,当时只是个爱好而已。

“所以,我说,我很高兴能够做半小时的节目。于是我们开了个会,会上,我把这个半小时的节目用思维导图给做了出来。图的中央是个人脑,框在这半小时节目的电视荧幕中。他们说,我们想要把大脑给分区。于是,从这个画着人脑的电视荧幕中,各个枝干出现了,可以加入他们想要的各类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想要一个有关记忆的枝干,于是就有了各种内容:学习中、学习后、记忆问题、记忆问题的解决、记忆技巧、记忆历史;他们想要一个有关记笔记传统的枝干,于是就有了直线式、字词等等;他们还想要一个有关思维导图的枝干,于是就有了:思维导图的应用、理论、指南等。

“思维导图就这样渐渐丰富起来。BBC的一个领导说,年轻人,这种思维导图看起来得做10期节目,而不是1期,不是吗?我说,是的,先生,当然是的。他说,好,那就做10期节目。 “我走到门口的时候,他说,你能写本有关它的书吗?我说,可以,先生,我可以写本书。1974年4月,一本名叫《运用你的大脑》的书,还有BBC的10期节目《运用你的大脑》就问世了,而且一直播出了15年,每年都重播。思维导图被拍成了电视系列节目,在一个宽阔的地基上起飞了。”

 以上就是本书作者东尼·博赞最初踏入研究大脑究竟是如何高效工作的心路历程。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摘取作者的劳动成果,直接通过学习东尼·博赞的系列丛书来开启我们崭新的学习之旅,驶入发掘大脑潜能的高速公路——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思维导图》、《超级记忆》、《启动大脑》、《快速阅读》、《博赞学习技巧》面向各种起点的学习人士,小孩子,大人,职业群体,精英白领,管理层......

作为系列丛书之一的《快速阅读》这本书,将是引领您通往东尼·博赞方法宝库的敲门砖,因为阅读技能的提高是后续各项方法技能的基础——一切从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开始!

学习离不开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以及阅读效率的提升! 朋友,您还停留在每分钟几十个字、上百个字的阅读速度吗?您还停留在一周读一本书的阅读效率吗?那就请您立刻购买一本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之《快速阅读》一睹为快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哦!

看完这本书,相信您一定会刷新自己对阅读认知领域的观念,完全改变您的阅读记忆现状的!JUST READ IT NOW!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2,825评论 4 3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887评论 2 30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2,425评论 0 2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801评论 0 22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3,252评论 3 29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089评论 1 22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216评论 2 32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05评论 0 21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747评论 1 25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883评论 2 2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354评论 1 26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694评论 3 2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406评论 3 2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222评论 0 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96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6,242评论 2 28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6,017评论 2 28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