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腾仁波切澳洲演讲实录

三年前,有幸在悉尼听到了藏传高僧十五世热腾仁波切的公益演讲。更幸运的是,在现场提问环节,得到了提问的机会,解惑了一直以来心中的疑问。听说他之前每年都会来澳洲一次,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见他。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第十五世热腾仁波切:

江才普俊,出生于青海玉树,14岁时被六世热振仁波切认证为十四世热腾仁波切的转世灵童,成为第十五世热腾仁波切,后又被十一世班禅认定。在西藏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依止著名格西昂旺达扎仁波切、甘珠尔秋吉活佛、以及夏日东仁波切,系统学习格鲁派显密教授。现为曲麻莱县巴干寺活佛、色拉寺哈日东康村活佛。

夏日东仁波切曾亲切地预言:“他将会成为汉藏的大译师,有如神变钥匙,开启汉藏佛门的锁道。”

热腾仁波切于2001年遵照师长的安排到汉地学习汉语和英文,先后就读于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国佛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大哲学系。并常年奔波于汉藏两地以及世界许多国家弘法教学。

他百忙之中笔耕不辍,一篇篇优美诗意的随笔,将内心对佛法智慧的诠释分享予世人,2017年和2018年,先后出版随笔集《红尘一念》和《红尘易醒》。

热腾仁波切持续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先后成立了热腾藏医院、热腾敬老院、热腾福利院、小学、社区文化中心等等慈善机构,将佛教的理念与智慧善巧地应用于当下的生活,为他人指引生命的道路。

2014年热腾仁波切将殊胜的格鲁法脉传承带到墨尔本,成立了“墨尔本热腾佛舍”与“热腾世界和平协会”等机构。目前热腾佛舍在墨尔本有数个共修的道场,每周都有民众在固定时间学习热腾仁波切的精彩智慧。

我已经用心把这次演讲的内容都整理出来,与有缘人共享。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受益。

以下为热腾仁波切2007年悉尼演讲内容整理:

物质不能带来幸福,要喂养我们的精神:

所以,当我们去内观我们这颗心的时候,佛教认为,光是去执念外在的事物,是达不到内心的幸福的。我们现在享受非常好的物质生活,但抑郁症患者比以前多了许多。我们出现了什么问题?从物质来讲,我们现在过得如此富裕,可是我们只用粮食喂长了我们这个躯体,并没有粮食去喂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心是空虚的。

那如何能让我们的心愉悦起来,身体是不算数的。

所以佛教用它的科学性来证明,身体依赖的东西,和心依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身体需要的东西,完全可以用物质来平衡和满足,但是心灵需要的东西,你用物质填补不了。因为,从因果各类的角度来讲,身体和心灵是不一样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是血肉之躯,它是地水风火空五种物质组成的,所以当它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去依赖药物、锻炼、养生之道,达到身体的平衡。可是心灵呢?当我们寂寞的时候,我们用三百辆车,能打破我们的寂寞吗?当我们特别悲伤的时候,我们抱着像自己一样大的钻石,抱着它哭,它能抚慰你的心灵吗?都不能。所以说,心灵的痛苦,是物质治愈不了的。

净土在哪里。佛教讲的轮回不是指生到哪个国家,真正的轮回是自己的心里,它囚禁了你,真正囚禁你的,是你的烦恼心,没有烦恼心的人在哪里都会开心。就像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米拉日巴尊者那样,他在山洞里边,他很开心,但是他一无所有。一个一无所有的人都能如此快乐,我们为什么不能快乐呢?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我们家人的问题吗?

找到自己的内心:

浮在海面的几乎都是垃圾,真正的宝藏在深海底下。我们现在脑子里的念头就如同浮在海面的垃圾一样。我们若想找到自己的心,就需要关闭所有的感官世界,这就是佛教里面的冥想。我们的精力有限,但我们的心很活跃,我们眼睛要看好看的,耳朵要听好听的,要吃好吃的。所以我们的心力就很散。把散的东西专注起来,专注起来的东西是最有力量的,有力量的时候,你才能找到你的那颗心在哪。所以,如果要找到自己的心,要先关闭感官世界的东西,不被感官的世界带走,沉寂下来,寂静下来,这时候,在静的状态当中,你才能真正发现,动的东西是什么。


佛教是不是唯物唯心有神无神论者

很多人都在讲:佛陀到底在想什么?六年在菩提树下打坐,他没有开法会,他也没有去放生,他也没有天天念阿弥陀佛,也没有天天念六字真言,佛陀在菩提树下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如此爱我的家人,我能给他们呈现什么东西?最宝贵的东西。

他被动的被选择成为一个太子,我们如何被动的被选择成为一个男人或女人,或者中国人或者外国人,这些是谁安排的?从佛教的科学性来讲,只要发生,它一定有因果的。而此刻,我们都发生了,我们都坐在这里,那我们去想:我们的生命,是谁选择了我们?父母给了我们身体,但是我们的意识是谁给的?

所以佛教认为,所有事物存在的方式,不一定以物质的存在方式而存在。佛教认为,还有一种存在方式是非物质的,比如说抽象的东西。所以,佛教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不是有神论者,也不是无神论者。但都沾边儿。

如果你说佛教是唯物论者,他会跟你讲:所有东西的存在方式并不是以物质方式而存在,如同记忆,如同你现在感受到的快乐,如同2017年。大家都知道有个2017年,但是大家去找2017年在哪里的时候,能找得到吗?找不到,找不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它以抽象的概念而存在。佛教认为,所有世界的这些形成,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所以在《金刚经》里你总能听到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所有我们能看得见的这些东西,不仅仅是物质。所以在佛教的世界观里面,有为法里边就有:色法、心法、心不相应行法。色法就是物质世界。心法就是精神世界意识世界。心不相应行法就是说非物质非精神存在的东西,比如说:时间这个抽象的东西,比如说:你和我这个概念。所谓的我,你见过我,你说你认识我。你认识了我什么?你们只认识了我的长相,你们认识我的过去吗?你们认识我的内心吗?但是,为什么只是看到了面相,就认为是认识我了呢?认识得多么的肤浅。所以佛陀认为,眼睛认识到的东西,只会认识它的形状、颜色,并不能认识到心里。

如果你说佛教是唯心论者,不。我们称之为:色法存在。它是地水火风空五个物质形成整个地球的东西,所有物质都源于这五个元素而组合,包括我们的躯体,我们流动的血液是水的成分,我们的骨骼是土的成分。。。所以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组成了我们的躯体,但这些东西并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需要他的精神世界。

佛教说,我们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我们只是在分析物质的时候,发现有些东西,非物质而存在。我们分析心灵的时候,发现有物质的存在。一个完整的人是由物质和心灵的组成,但是你既不能说他是物质,也不能说他是心法。

你说佛教是无神论者吧,他会跟你说:因为每个人有业的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出身。所以你跟西藏人讲有外星人啊,他不会感觉到惊讶,因为他说我们这个地球只是南占木州,他认可外星人的存在,他认可外星生命的存在。他说这个我几百年前都知道了。但是,你要是告诉他你是有神论者,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或者一切都是佛陀创造的,西藏人不相信这一点,他说:因缘所生法。所有的形成,是按照它的规律而形成的。


佛教讲的是规律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然的规律,就像四季的交替一样。就像现在南半球的夏天,而北半球是冬天一样。佛陀从来没有说他创造过什么东西,他只说他是一个觉悟者。他能觉悟,也就意味着我们也能觉悟。因为他找到了规律,他找到因果规律,他找到了无常的规律,他找到了空性的规律。所以他说,即使你是一个凡夫俗子,只要我掌握了规律,你就能获得你想要的东西。许多人讲,佛教是至善至美的,让人善良的。不一定的,佛教也可以教你坏的,他告诉你,你想下地狱吗?干这些这些,可以下地狱。因为,你注入什么样的元素,就会变成什么样。就像大气层当中,如果有水分,就会下雨,这是一个规律。佛教讲的永远都是规律,他没有说你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他说:如果你要成为善良的人,你这样去做。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智慧的人,你这样去做。如果你想做一个愚昧的人,你就千万不要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你永远就像一个井底之蛙一样看世界,永远不会从自己的梦里边醒过来。

所以,佛教既不是有神论者,也不是无神论者,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

佛教到底讲什么,其实就是教你怎么擦窗户的事情。一扇窗户其实就是自己的一颗心,透过这个窗户,你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是扭曲的,还是怎么样的,取决于这扇窗户。你的心是肮脏的,你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是肮脏的。修行是什么,是先擦自己家的窗户,不要说自己家的窗户还没擦好,就不断的去擦别人家的窗户,那是多管闲事。所以佛陀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为之佛法。会懂得擦窗户的人,是懂得修行的人。把擦窗户的原理告诉别人,这是最好的营销学。让大家一起去擦窗户,这是推销学。如何让大家一起去擦窗户,这是管理学。擦窗户的原理是逻辑学。如何去擦这个窗户是心理学。所以在佛教里面,所有的学科都有。窗户的材质是什么?窗户真的能擦吗?是因明学。由因明逻辑推理,它是可以擦亮的。谁擦过?释迦牟尼擦过,他擦了以后怎么样?他擦过以后,看谁都是幸福的,看谁都是快乐的,因为他可以看到人的佛性,也就是人的种子。所以佛教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就是打个坐、念个经、化个缘。没有那么容易。佛教既有宗教的意义,但佛法不等于佛教,它不等于宗教。我们一说佛教的时候,好像归在三大宗教里边,好像它是宗教的一个体系。不是这样的。佛教,既有宗教的意义,但是它还有心理学的成分,逻辑学的成分,它还有艺术性的东西。


学佛的误区

佛菩萨不是万能的,佛菩萨只是发现了规律,告诉我们你应该怎么去做,做不做是你的事。你想做,我告诉你怎么做。不想做,我压根连打扰你的心都没有,你不用自作多情,我也不会一厢情愿,我们只是一个个人,你想学佛,我告诉你怎么学,你不想学佛,可以,你想干什么,你就去干去。

很多人都说我皈依了某个寺庙,我皈依了某个师父,这都不是佛教真正要表达的东西。佛教真正要表达的是,皈依,应该皈依你自己。佛陀讲: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自己也是自己最大的护主。只有你自己能救你自己,佛菩萨不能,佛菩萨在佛经里面不是万能的。佛菩萨要是万能的早就把我们救走了。

至于每天念多少经多少咒,我也不知道。我做的功课还没有许多居士多。现在很多居士们念的咒,跟去医院挂号是一样的,财政出现困难了念财宝天王的经,头痛了念药师佛的经,牙疼了我就不知道要念什么经了。我从来不会这样,我饿的时候一定不会去念财宝天王的心咒,我会去化缘,它才能解决我的苦。所以我一直认为,什么样的因才能结什么样的果。有些人说,病了就别去医院了,这是业障病,念阿弥陀佛就行。如果病了就是业障病,不用去医院的话。那我们行医就不有任何功德,因为这都不是你干的事,是阿弥陀佛干的事。身体的病需要依赖药物,心里的病靠药物是解决不了的。

对佛教的误解

佛教没有说世界各地的人都去信佛,佛陀只讲:'佛渡有缘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渴望成为一个佛教徒,我就不遗余力地告诉你它是什么,如果你没有这个意愿,我压根不会去打扰你。这是真正的佛教。他不会跑到大街上去拉人,说你信佛吧。即使现在有的佛教徒在这样做,但那不是佛陀的本意,佛陀认为,只要利益到你就是好的东西,就算它是基督教,只要它在利益着你,它就是好的,因为它是适合你的东西,适合你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我们何苦非要通过佛教来帮助到你,才认为它是好的呢?如果这样,我们执着的是方法,而不是结果。而佛陀的目的只有一个:你快乐就好,不管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是通过古兰经也好,是通过圣经也好,还是通过道德经也好,他不管这些,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快乐,只要你慢慢明白我们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佛陀是开心的。

从佛教的哲学观念里面来讲,他无法认可一个造物主的出生,不是因为有了佛教才否定造物主,而是他去逻辑推理的时候他没有办法推理。所以我跟我的神父朋友们开玩笑的时候,我会讲:


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修行人

成为一个佛教徒,不是那么容易的。真正的修行人,你要有勇气去面对真正的事实,事实会告诉你,轮回就是不圆满的东西。在你成长的过程当中,很多人会离开你,当你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你要离开所有的人,这就是事实。他会告诉你生老病死就是现实,他会告诉你走到最高的时候就一定会有最低的时候。没有低,你怎么能走到最高呢?

真正的修行人,看到这些说明书的时候,就会真的懂得去怎么玩这人生。真正的佛教徒开始玩了,他很尽兴的,玩得非常尽兴。他很认真,但他从来不执着,包括对家庭。就像一个小朋友去玩游戏一样,他非常认真,但不能执着,一旦执着,会被游戏玩掉的。

真正的佛教徒就是来享受自己的人生,他就是一个生活的艺术家。因为他把自己的心已经构造成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品。就像观世音菩萨,他的每一个语言都是柔软的,他的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能感动人家,因为他的心里是一个极度的艺术品。所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不是说你念几句咒语啊,打个坐啊。那些证明不了什么。而是你内心的心境,如何面对事情,才能说明你是不是修行人。

藏传佛教噶当派创立者仲郭巴大师,有一天看到一个弟子正在绕塔,仲敦巴大师对弟子说:“绕塔不错,但你不像真正的修行。”弟子一听赶紧换了另一种修行方式,开始诵经。大师见到了又说:“诵经也不错,但你不像真正的修行。”弟子只好放下经典,又开始打坐。大师又说到:“禅修也不错,但你不像真正的修行。”无奈之下弟子只好问:“上师,真正的修行是什么?”大师说:“去掉对于今世的执念和贪念就是修行。”所有修行人的标准是为了来世,而去除今世的执着心。因为当你觉得这一生很短暂的时候,你才会珍惜这一生所有的东西,而我们所有的计较和烦恼,都源自于我们认为这一生非常远。为什么回到家就可以和家里人吵呢,因为你觉得可以吵一辈子,一辈子是很漫长的。可是我们每次说再见的时候,再见的不一定是这个人。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非常极致的艺术品,原因是,他想通过这个利益别人。而我们想要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要有一个不错的友谊,想要有这些东西,你是什么决定了一切,你的品味是什么。很多人不学佛是因为说佛教有太多的清规戒律,佛教的清规戒律非常的简单,叫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如果你这些都在干,别说学佛了,做人都有问题。

天天杀生的话,不尊重生命,佛陀说:你想下地狱你不想长寿的话,赶紧赶紧你不要尊重生命。因为你不懂得尊重生命,生命怎么尊重你?这是一个原理,就好比,你不懂得尊重他人,他人为什么要尊重你?你的生命要长寿,你的生命要无难无灾的话,不是说念经烧香就能达到的,而是你有没有懂得尊重生命,你有没有尊重别的生命,生命才允许尊重你。所以佛陀讲,不要杀生。杀不杀生,不是把它归到道德水平上,他没有这样讲,而是说,你想要什么样的生命,取决于你要不要杀生。同样,你想你的财产不被别人侵犯的话,请你不要去侵犯别人的财产。它只是告诉你一个逻辑学。

佛陀的所有的教义,只是告诉我们,如何能在自己的未来遇到一个圆满的自己。

做修行人的敌人,是要有大资格的。敌人多,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先把这颗心的门关一关,问一问是谁,再让他进来。也就是说,任何念头打扰你的时候,不要都认为那是自己的,先问问这个念头是谁的,问清楚了再开门,让他进来。如果什么人都进来了,偷走东西也是正常的,因为那是小偷,那是他的职业,你不能怪他。所以,你不想被骗,也不想被别人偷了你的快乐,不想让人打扰你的话,先把心的门,防守好。防护好你的心,在佛教里称之为正知正念的东西。提升你的正知正念。你不让别人打扰你,是为了你更好的不去打扰别人。所以佛教里面讲:不打扰别人,这就是戒。不被别人打扰,这就是定。如何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这就是慧。佛教讲的无非就是戒定慧三学。所以佛陀讲了经律论三藏。这是诠释戒定慧三学。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你都可以用他的智慧。

佛教的目的不是只是心理平静就可以了,而是利用平静的这颗心,再去分析问题、抉择问题。因为我们会发现,从小到大,我们就是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安住当下

真正的佛教徒要明白:诸行无常。真正的修行人是去珍惜每一个当下。因为当下是最美的,当下是没有烦恼的,有烦恼是因为我们安住不了当下,我们总是要想点过去、想点以后,当下没有烦恼,我们偏要去找烦恼,我们特别善于去找烦恼。在当下,我们要去想过去他对我做过什么怎么怎么样,我烦恼心就起了,要么就从未来找,以后如果那样怎么办。

我们什么都带不走的,不光是物质,包括亲情。西藏人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懂事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我们,你先走还是我先走,不一定的,我们有可能随时会走的。所以西藏人有一个习俗就是不管到哪里,都要报平安。因为你们会发现,早上见到的人,不一定晚上见得到。从修习佛法的角度来讲,来世来得早,还是明天来得早,这是不确定的事情。没有任何的依据、逻辑和证据,能确定你明天还在,那也就是说,你明天有可能在,也有可能不在。如果你不在,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你今天为什么不活得开心一点呢?你为什么要提前去发愁明天的事情呢?因为明天都是不确定的事情。今天开心的过,如果明天你还在,你还是不吃亏啊。开心一天,活一天赚一天,伤心一天活一天赔一天。我要把这一天过得非常的美,因为我不知道明天我还在不在。可是我们总是习惯讲“以后再说”,我们总是把责任推给以后,但是以后到底有多远,我们不知道。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磐寂静。告诉我们,怎样去竖立一个心里的艺术殿堂,让我们每一个人变成艺术家,去塑造我们的心灵,遇到我们圆满的自己。这是佛法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佛法是一个智者的游戏。你要具备勇气,去面对事实,生老病死这些东西,因为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走的,这是事实。我们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来,走的时候也什么都带不走。可是,许多人认为我们可以带走很多东西,所以他才去努力。我们和我们身体的关系,是一个客人住在旅馆里的关系,我们花一生的金钱和时间,去装修这个旅馆,装修完我们就得走,这是多么冤枉的一件事情,我们把这个酒店打造成五星甚至七星,然后我们再见了。我以为我能带走,最后发现都带不走。佛陀讲:你生来,不是以团队出现的。

学习佛法是为了解决我们未来的苦,而不是当下的苦。我们只是关注当下的苦,而不关注未来的苦,所以我们有经历不完的苦。真正的智慧,如同《黄帝内经》里讲的要“治未病”,要治未来的病,才是上医。真正智慧的人,透过此刻的心里去解决未来的苦,因为此时的苦已经发生了,没所谓了。

所以,不管我们有没有信仰,有什么样的信仰,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的你,是否开心。如果当下都不开心,那么所谓的未来,你怎么能认为你是开心的呢?因为你当下都不开心。或者,你现在拥有的东西,你都觉得它没给你快乐的话,所谓以后会有的东西,怎么能给到你快乐呢?所以我们中国人讲,知足者常乐。

好的东西几乎是不需要钱去买的东西,你的家庭,你的亲情,包括阳光、月亮,你不需要刷卡,你也买不到,购物中心里买不到你的回忆、你的记忆,可这些会给到我们很多的力量,有些东西,是免费的,但它们才是无价的。


由内而外

我们的身语意可以变成佛陀的身语意,如何去变呢,方法比结果重要,要选择好的方法。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不想要痛苦,不想要烦恼,可是从早到晚,我们好像没有脱离烦恼的魔爪,我们会不断的被别的东西打扰。佛教认为,从外而内的东西是一种伤害和打扰,从内而外的东西是一种证悟。就像鸡蛋,如果把鸡蛋从外面敲碎,这个生命就赋予不出来,而如果从内孵化,它就是一个生命。

当下的世界里,很多人都不清静了。许多人说这个世界很糟糕,可是你要知道,我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跟这个世界没有关系。当你离去的时候,这个世界还在,你的世界不在了。你生来的时候,是跟你的世界是在一起。你如果没有花功夫努力的致力自己内心的话,这个世界越来越糟糕,是因为你掌控不了它。我们愚昧的原因是,我们总想左右我们左右不了的东西,而我们从来没左右我们能左右的东西,我们能左右的是我们的内心,唯独它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并没透过镜子擦我们自己脸上的污点,而是去擦这个镜子,可是这个镜子越擦越亮,脸上的污点就越来越明显。


真正的爱

所以我们的内心也是如此,我们的内心具备慈悲之相,因为我们知道去爱别人,只是方法不对而已。我们的爱非常有局限性,我们只爱我们的家人朋友,我们高谈阔论的讲我们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民族,最终发现,其实爱的只是自己。很多佛教徒看到别人说佛教,会很生气,其实他不是爱佛教,他是爱自己。因为他爱佛教的时候,他是什么派系,他就爱什么派系。或许他是藏传佛教,那他就爱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又分出派系,他的派系下又有不同的寺,他又爱他的寺,他的寺下面又分分分,最后分到他自己那儿。

我们的爱比较具备侵略性。我们爱怎样他就得怎样,所以爱就变成一种枷锁,甚至牢狱。我们爱得很辛苦,别人被我们爱得也非常痛苦。爱是痛苦的话,说明爱已经变质了,

单纯的爱,就像佛陀爱众生一样,他不挑剔你是基督徒还是佛教徒还是穆斯林还是无信仰的。


利他就是利己

我们与佛陀从种性、种子的角度来讲,是一样的,只是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利益自己,我们选择了我们的方式利益自己,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发现,他为了帮助别人,却真实利益到了自己,而我们为了利益自己而舍弃他人,最终却没有利益到自己。我们有想得到快乐的这个想法没有错,但是我们没有选择好方法,导致我们最终,没有利益到他人,也没利益到自己。

佛陀讲:如果你不懂我,你就不会懂得慈悲。我非常喜欢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我们有时候觉得付了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我们有时候甚至觉得付出是一种奉献自己,好像有点儿舍身取义的感觉,付出就是没有自己,让自己吃亏。言外之义就是,不敢付出,就是怕自己吃亏。宗科挖提出的另外一个理论就是:利益你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益他人。


怎么能快乐

佛教徒讲:反省是第一个最重要的修行的课程。你得承认你是有病的。因为你不舒服。如果你身体不舒服所以跑到医院。你的心不舒服。

人家有的东西,我们没有,我们就会忌妒,忌妒就会导致我们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香,忌妒真的能引发我们获得这个东西吗?不能。忌妒真能对你恨的人有影响吗?没有。忌妒只能不断的折磨你自己,提醒你,你是一个贫穷的人,它不断的折磨你自己,可是你就喜欢忌妒。为什么要忌妒呢?不知道,我们是天生有才,生下来就会忌妒,忌妒的心,发脾气的心,嗔恨的心。我们为什么天生就会这些呢?这是佛陀在考虑的问题。

我们的内心和这个境碰触的时候,就会有物理反应。比如,你见到一个人的时候,特别的反感,比如你见到一个人的时候特别的喜欢,你会认为我喜欢这个人,不是的,是你的习性和你的业喜欢这个人,跟你没关系。所以佛教认为所有的喜欢和不喜欢,很多的东西,不是发自你内心的声音,而是你的习惯性的动作,遇到了以前习惯了的境的时候,你认为这是喜欢。其实不是喜欢,是习惯。我们永远分不清楚习惯和喜欢之间的区别。

我们把快乐当成是享乐,我们总是认为真正的快乐就是享乐,而享乐是需要一个环境和一个人不断提供给你的,我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佛教认为,如果你的快乐要依赖一个环境,那不是你的能力,是环境的能力,促使你开心了。就好比中五百万,我们都能开心。你遇到了一个该快乐的事情,你应该开心啊。这不是功夫,而是说在没有什么境来逗乐你的时候,你还能逗乐你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们每次说自己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只注重偷走我们内心快乐的那个小偷偷走了什么,他偷走了东西我们生气,但是我们没有真正认清小偷是谁。从佛教的心理学来讲,你偷走什么,你先别着急,你先把小偷找出来,因为它能防止你下一次丢东西。你只是因为他偷了东西而去难过的话,他今天偷了这个,他明天还会偷那个,因为这是他的职业,他是个小偷,你并没有认清小偷是谁,这就是佛教徒的逻辑。

有因才会有果。如果此时你快乐的话,肯定在你的累世当中,种下了很多快乐的因。如果你此时不开心的话,可能在以前种了一些不开心的东西。但是没有关系,发生了就让它发生。已经发生了,就一定让它过去。昨天的你已经死了,才有今天的你。

所谓的轮回,和所谓的生命,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要不能接受死亡,因为,你已经死了很多次。要没死的话,你把昨天的你叫出来让我看看,你叫不过来。除了看相片,死去的人也有相片。所以,我们和死去的人区别在哪里,区别在当下而已。过去的,不算数的。昨天的我们要是没死,今天的我们生不出来。如同今天的我们死了,明天的我们才能遇到明天的我们。我们每天都在死亡,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所以,活得久,不一定是好事,但是活得要有质量,这个质量,取决于内在,跟外在没有任何的关系。西藏有一位成就者叫米拉日巴尊者,他说这个世界上他是最开心的,因为他从来不挑剔任何的环境,不挑剔跟基督徒在一起、跟穆斯林在一起、跟没有信仰的人在一起,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关于吵架发脾气

所以佛教讲,你伤心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哭,没有问题,你要发脾气没有问题,只是在你发脾气的时候,你有没有心的觉知能力,你认识到谁在发脾气,这个比发脾气更重要。很多修行人讲,我不能发脾气,压抑住自己的脾气,这不是好办法,这会憋出病来的。很多居士患有心脏病的原因就是他不敢发脾气,他说因为佛菩萨不喜欢。可是你的心里已经发了脾气呀,难道佛菩萨只看你的表情不看你的心吗?不,不是这样的。你该发脾气还是要发,但是你发脾气的时候,去找那个发脾气的你在哪里,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你发脾气的时候,去找那个特别讨厌这个人的特别讨厌的那个心情的你,是找不到的,这一连串全都是你的心理反应,并没有一个真正发脾气的你。如果没有一个真正发脾气的你,你本该发脾气的那个脾气,也应该不存在,因为那个人不存在。

所以佛教的修行方式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当你懂得一个汽车的原理的时候,你就能运用得非常好。所以佛教的科学性就是说,要你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所有的情绪只是一时的,你们不用紧张,他发脾气也是一时的,你只要不跟他对着干。比如说你的太太跟你发脾气,你对着她阿弥佗佛阿弥佗佛,她会越来越生气,甚至对阿弥佗佛都会生气,甚至你学佛她都会生气,她是对佛法生气吗?不,你换个圣经,她跟基督也会生气。其实她真正生气的是你的方法。所以她发脾气的时候,你要微笑的跟她说:太太你发脾气吧,我再给你五分钟。到了两分钟,她就没有耐心了。你给足了她时间让她发脾气的时候,她反而缩短了发脾气的时间。如果她发脾气了,你也发脾气,那你就助兴了,她会把两分钟延长到二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所以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和家人可以过一辈子那么长,其实没有那么长。西藏有一个故事,当一个瑜伽师看到一对夫妻在吵架的时候,觉得很惊讶,他说:你先生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你跟他吵什么呢?女的说:我跟他吵了一辈子了,他要是明天不在了,我开心死了,就不用再吵了。瑜伽师说:你好愚昧啊,他明天真的就不在了,你还要吵吗?女人说:真的吗?瑜伽师说:真的呀,你先生的寿命就是多少多少。他现在是多少岁?一看,明天寿命到了。女人马上抱着丈夫就哭了:我再也不骂你了,你骂我吧,骂我一辈子都愿意。如此大的改变,是因为什么,是因为观念的改变。是我们的观念束缚了我们,美和丑,对和错,好和坏,长和短,佛教里边这叫待缘起观,所有都是相对存在,绝对存在的东西没有,没有极致好的东西,也没有极致坏的东西。我们只是不停的去纠结这些东西,我们才痛苦,所以我们要突破我们的观念。所以,佛陀讲“诸行无常”,因为无常,我们发现,很多事情跟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你是不是更应该珍惜。所以当那个女人知道第二天丈夫要走的时候,那天对丈夫特别的好,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那一天才对他好呢,为什么不能早点好呢。可是有些人连那一天都没等到,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每一对夫妻在一起,肯定不是为了吵架才在一起,但是他们有时控制不了某些情绪而吵架,不会把吵架当成一个乐趣。之所以最后好像变成乐趣,是因为他们实在做不到了,用吵架来增添几分乐趣,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在佛陀的教育里,没有讲吵架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但你有脾气的时候可以发,不要压抑。但是吵架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是谁在吵架。


持咒注意:

持咒的时候,要符合自然规律,越符合规律、越符合自然,我们就越放松,越放松的时候,我们就越能学习。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你们的呼吸决定了一切。最终不是说你有没有钱,最终是你有没有呼吸,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了呼吸,有多少钱都没有用的。当你特别哀伤的时候,你的呼吸就不是自然的了。呼吸能表明很多东西。所以,在藏传佛教里边,持咒的另一种功能就是:透过持咒,调整呼吸。就像一匹骏马,有一个非常好的骑手,乘在这骏马上,就可以跨越整个辽阔的草原。我们念咒,就像一个骑手骑在骏马上一样。所以,念咒的时候一定是有规律的。不是像上高速公路一样那样念。吐、纳、吐、纳。。。找到这个规律。所有的咒语都符合着一个自然规律,就是符合你的呼吸,这个呼吸,是你身体最舒服的状态当中的呼吸。

你不仅要懂得怎么念,还要懂得意思。才会产生功德。如果只是会念,那八哥也会念,八哥有成佛的吗,没有。念佛机都会念阿弥陀佛,谁听说念佛机成佛的吗,没有。因为没有思维能力。所以,念经,你要懂得它,念出来的东西是有力量的。如果你不懂它,只是读它,是没有意义的。

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的意思:

唵,由三个字母组成,分别代表我们的身、语、意,就是我们的身体、语言、意识(思想),我们不清静的身语意,如何能变成像观世音菩萨那样清静的身语意。获得清静的身语意,需要方法,什么方法,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嘛呢,一个是叭咪。嘛呢是宝贝的意思,是四臂观世音菩萨双手里找着的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而且可以无限延伸,那就是爱,也就是我们说的:菩提心、慈悲心、悲悯心。

叭咪在藏语里是莲花的意思,莲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智慧。所以佛陀讲:悲智双运。悲智双运,是佛陀里心理学的一个讲法,讲人的理性和感性,理性的东西是用来分析和抉择,它是一种智慧。感性的东西,它是一种内心温暖的东西,虽然有负面的东西来打扰,但我们的本质应该是宁静的清静的。

吽,是嘛呢和叭咪,理性和感性,要双运,要一致,两个结合在一起,不动摇。佛教里讲,要悲智双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569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27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8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7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7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1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36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9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7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9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1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4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5评论 0 19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26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27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