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文化遇见---纪念我的母校《云山书院》

题记:

看过很多文人墨客为我的小学—云山书院撰文,但多数是以游客的身份,从云山书院的前世今生,去追忆这个文化和革命的摇篮。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曾经的学子来说,她更多的是一个传道解惑的学堂。而由于历史先驱者先进的教育理念及一次次的文化革新,她在自然教育、博学教育、寓教于乐等方面均走在前列,甚至可以稍微夸大点说,目前可以与之比肩者寥寥。

时至今日,在云山书院数年的学习经历,仍被我心心念念为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文化遇见。

NO1 人生初见

记忆里,我是哭着喊着外加耍赖撒泼着要求中途转学至云山书院的,当然,那会还叫“云山完小”。

因为这份莫名的执着,当年全校入学典礼上,我们的校长还把我的“转学事迹”拉出来做了重点表扬,意在勉力大家要珍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教育环境,好好学习等等。

于是8岁那年,我非常骄傲的成为了云山书院一名三年级插班生。

那是真的骄傲。

那棵在操场内已存活百年有余的黄金树,苍劲挺拔,枝叶扶疏,远看犹如一个看透世态炎凉的老人擎一把绿绒面的大伞,寂静的护佑着这一方钟灵毓秀。

158间大小不一的校舍呈国字型排列,纵横交错又相得益彰,得益于无处不在的天井花坛,没有一间校舍不是豁亮而通明的,更有精致而小巧的回廊起承转合,雨天遮雨,晴天遮阳,行走其中,只觉古朴而典雅,一不留神,就能迷了路。

当然,更为厚重的,当属建校百余年来,连同这座书院一起被载入史册的文化名人、革命家、号称宁乡四髯的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等响当当的先辈们,因为他们,云山书院一度誉为中国革命与文化的摇篮。

青砖、黛瓦、飞檐

雕梁、朱柱、花窗

这些在当时的电视机还只分黑白的时候,已经立体而颜色鲜明的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NO2 玉树有辉

沿着光可照人的大理石铺就的走廊,穿过两旁的乒乓球活动基地,再穿过学校的文艺墻,往左推开一扇门就到了我们的教室区域。

对的,就是教室区域,不仅仅只是教室。

因为,每班的教室外都有个或大或小的院落,而每个院落不知被谁别具匠心的栽种了一棵经年大树,比如香樟树、椤木树、石榴树、枇杷树、玉兰树、桂花树等等。这个露天的院落,老师叫花坛,旁人叫天井,而于我们就是一个谁也不换的小天地。大自然的变迁,季节的更替,因这个院落而在我们眼底生动起来。

我们班的院子里,是一株白玉兰。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种下的,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开花季节,一树花海,满院幽香。老师常指着窗外的白玉兰和我们说:这就是我们的树,我们要经常观察她、爱护她,呵护她,保护她。于是,我们都变成了护树小能手,浇水、施肥、清扫、捉虫,天天乐此不疲。

因为这是“我们”的树,我们的一份子!

春天,万物初醒的时候,白玉兰开始悄悄的发出嫩芽,长出绿叶,慢慢的开出花苞,我们日复一日的在树底下翘首观察着,她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或收入了眼底,或变成了课堂的作文。花苞开始一个、两个的绽放,突然一个早上隔着教室老远,就闻到了阵阵清香,风驰电掣般地冲进教室,发现我们的玉兰树一夜功夫就变成了满树银花。于是,蜜蜂来了,小鸟来了,蝴蝶来了,春天在热闹中极尽繁华的绽放着,共满园幽香,伴书声朗朗。

夏天,玉兰花已逐渐凋谢,玉兰树叶越发青翠欲滴,挡住了炎炎夏日,上课时有凉风送爽,午休时有蝉鸣助眠。

秋天,玉兰树的叶子开始慢慢变黄,飘落。落叶底下,蚂蚁们因为这秋天的厚礼开始忙碌起来,或成群结队,或交头接耳。我们也趴在落叶上看蚂蚁们如何齐心协力搬运粮食,猜测蚂蚁甲刚才用触角和蚂蚁乙交换了什么密语。

冬天,一场大雪,光秃秃的玉兰树便又开始粉妆玉砌起来,树枝上压着厚厚的积雪,垂着长长的冰棱。裹成粽子的我们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间或有调皮的几个男生,突然猛烈摇晃玉兰树,于是一场人为的纷纷扬扬的大雪又飘进了我们无邪的笑靥里。

六年级的时候,由于人数慢慢增多,学校将我们换到了一个另外更大的教室,虽然这个教室外也种有一棵硕大的枇杷树,但是,已经习惯与玉兰树一起惦记与期盼春夏秋天四季更迭的我们,满树黄灿灿的枇杷也没能把我们的遗憾与失落稍减半分。

NO3.多姿多彩

这个多姿多彩说的是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

比如:兴趣班

不同于现下,所有的兴趣班都需要家长掏出不菲的真金白银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学到一二,我们那会,学校的各种兴趣班,早以紧锣密鼓的方式如火如荼的开始了,比如文艺类、书法类、科技类、陶艺类、画画类、折纸类等等。

小的时候,压根不懂得贪多嚼不烂这个道理,只心道:果然是兴趣班,每个都让人很感兴趣啊。。。但是我的小手指头掰来掰去,也未能如愿的把所有的兴趣班都安排到自己有限的课外时间里,最后只能忍痛割爱,选择了文艺、书法和陶艺。

于是,经常是这厢还在回味下腰的要领,那边已经在教怎么横平竖直了;或者刚刚还在泥巴堆里笨拙的捏制小猫小鸭,掉转头就得去努力辨识宛若蚯蚓的五线谱。

忙碌。新奇。认真。快乐。

我们在未知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求知欲与学习的兴趣慢慢在发酵与蔓延。

当然,除了兴趣盎然的兴趣班,学校每年还会组织类似于踏青、野炊、秋游等户外活动。

而最受小伙伴们青睐的就是野炊了。

野炊头一天,大家先聚作一堆,先分配好谁带锅,谁带油盐(酱醋是稀罕物,咱就不带了),谁带菜碟子,谁负责煮饭,谁负责做菜,谁负责拾柴火。然后大家各自想想家里都有些什么菜可以带过来煮食的,不大一会的功夫,肉、鱼、鸡蛋、瓜果蔬菜就都齐活了,接下来就眼睁睁的盼着,明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第二天天不亮,小伙伴们以多过往常数倍的热情,带着自家的锅碗瓢盆、瓜果菜蔬早早的就齐聚在校门口,跃跃欲试的神采飞扬的等待“出发”的那声口令,因为那顿饕餮盛宴就在前方。

多姿多彩的课外生活给我们小小的世界里打开了一扇扇认知的窗,多年以后仍诸多受益。

后来听说,云山书院因为年岁太久,经历了一次大修,但是也因此有些面目全非了。

也听说,每年仍有不少慕名而至的游客。

但是,毕业之后,我再也没回过母校。或许心底里认为,我不回去,她就一直还是她最初的模样。

古朴、典雅、丰蕴、厚重,傲立于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71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58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43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2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11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92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5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64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12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16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0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4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98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48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1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