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过了个假年

“差不多了,我们先回去了,你们慢慢玩。”

“这么早就回去了?现在不是才十二点嘛。”

“明天要上班了啊,肯定要早点休息呢。”

对啊,居然要上班了,所以这个春节假期,算过了吧。

那我怎么都没有太察觉,莫非就是过了一个假年。


01

“现在过年好像都没有年味”

关于年味,估计每个人心里的印象也各不相同。

“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国歌”

年味是什么?

往年临近春节的时候,总是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也许是阴天。

谁说南方没有供暖,那会,我们村里就是自带供暖的,比城里可愉快得多。村里的小卖部总是人最多的地方,然后就取来一个哪家的破锅炉,便在里面堆了柴火,燃点到了,火苗起了,祛了寒,也暖了人心。

那会,过年的时候,总是觉得大伙热热闹闹。

年三十那天,总会很懒散的被抓起床,然后糊弄着那自个也不太明白的春联,着了一手春红,图个意头,粘了一手浆糊,也得意着。

好不容易布置完了,终于等到了中午,得把自己洗洗干净,老人都说,“年三十不洗干净,来年可要脏一年。"

这可会扎实的将人唬着,可得把自己收拾干净了,换了一身购置了几天,却也一直没舍得穿的新衣服,终于破了尘,才得见光,也好让我大大方方地去见人。

后来,我买的所有衣服,都没法让我产生这么强的满足感,甚至是自豪。

“年初一不能去别人家玩。”

“不能伸手进别人袋子。”

“过年期间晚上不能关灯。”

……

一直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明白这些习俗,只是那会,每到过节的时候,老长辈们总会叮嘱你很多很多。

“谢谢阿姨!”

“谢谢叔叔!”

有人递来了红包,只要说了,“谢谢”或者“恭喜发财”一类的,便妥妥当当的入了窝。

“不了不了,真不用了,可别可别,不要这样子了。”

中华文化是深深的扎在了民族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上,每每到涉及礼仪的环节上,人们总会激烈得以太极里的推手交战一番。

那一推手,推的也不是力道,只是一个礼节,你来我往的事情。

这些我们怀念的年味,对后来的人而言,只是一些过往的故事,他们眼里的春节,依然处处是年味。

如果到这,你还不能明白,为什么你觉得春节没了年味,大可用一个小辈的话告诉你:

“你去找那个92年的老男人吧!”


02

“年假了,大伙有空聚聚呗。”

"有空聚聚”,大体意思就是当下没空吧,你好忙,我也没法闲着。

就像经典场面杀锏,“改天请你吃饭。”

“改天”,多么恰到好处的用词,改天,自然不是今天,可也不会肯定了说是哪一天,月初,月中,月末,总有合适的时候,可我本意就在于暂无此意。

是不是长大了,大家都好忙了。

倒也没有,我们还是能坐在一块喝茶聊天,打打牌,说说那些藏着的意淫。

堕落的时光,总是能让我觉得比较快乐。

那些总是对你很忙的人,抽了时间去忙着和别人堕落,也没空参与你的闲暇。


那些90初的人儿,大概也尴尬。收红包吧,太臊,发红包吧,又太早(其实就是穷);家里催着找对象,自己又要解释说不急,大把世界(其实就是丑)。

每年,总有这么几次和仙人对话的机会,这不是春节时候,当然也不忘求个来年顺利,即是派大神,也当给个吉利。

“I want you to be rich ! ”


本文已在版权印备案,如需转载请访问版权印。9060392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