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杂记——西湖千年为西子,何不纵身万里云?

        文玩店里,葛布长衫的老板正斜靠在太师椅上抽烟……

        吧嗒吧嗒的声响在缭绕的烟雾里摇曳,房门嘎吱一声被人推开,一个梳着中分的汉子眯着眼向里面瞟了瞟,露出两个金色的大门牙。

        声音一如他身上的衣衫般陈旧:老掌柜,我这里得了个荒货,请您帮忙掌掌眼。

        老掌柜接过东西一看,是一篇文章,落款陈广陵!这陈某人可是清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的榜眼,南书房行走大臣,这可是真学士、大文人。

        唉呀!你这是陈广陵殿试的书文啊,八股文本!不要不要!赶快拿走!你别说是一个进士的八股文,就算是皇帝老儿写的,我也照样不收——我怕你这八股臭气熏坏了我的文馆珍藏。

        烟灰落了一地,刚打发走了大金牙,回头一看,自己那年方十七高考甫毕的孙子正歪头歪脑跑进堂来,连忙喝问:考试可好?作文名字为何?答曰:作文是以“三”为题,考得如何,待分数下来自有分明!

        这孙子说完,扇了扇鼻孔,嘟囔道:一阵子八股酸气,以后再也不来你这破店里打秋风了。言罢甩门而出,不见项背。



        几百年前的八股文犹如洪水野兽,虽时光荏苒至今避之犹恐不及;看现在万千学子过高考走独木桥,仍年复一年趋之若争食之鹜!被废除了一百多年的八股,真的灭绝了吗?

        八股之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这应该是太祖爷和他的大谋士刘伯温在厨房里边吃烤红薯边想出来的一个取士法子——这法子就像是吃红薯,刚吃的时候倍儿香,吃得多了,过一阵之后,就开始胀气,在你的胃里翻江倒海,以至于胃痛肠绞。如果提出这法子的主导者是老谋子刘基,那这老伙计应该是此道高手,八股文肯定是一早就耍的很溜,只是此时借机拿了皇文定了名目作为正统;如果主导者是朱元璋,那就无所谓了,反正你是皇帝,你说什么都对,你说什么都好!

        需要说明的是,这法子虽然是朱家天子定下来的取士之法,法子是他首创,但文体却并非他发明。大概在宋朝就出现了些苗头,只不过那时候也就是文人们偶尔拿出来翻弄把玩,官方可没有立什么标准。

        从洪武十五年正式立项,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废除,八股取士共历519年。朱元璋和刘伯温都非等闲之人,决然不会一门心思钻研一个铁箍子去锁拿天下读书之人,初衷必然是为大明江山千秋万代选拔人才,而不是去找几个只会酸诗穷文的儒生来坐而论道。皇帝说,我就要选几个成熟稳重的哥们儿,来给我治理国家,这样的小兄弟们,明白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知道过安稳日子,不会今天闹明天闹,不会一言不合就拎家伙开干,就算是有不合,顶多也就是在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两人撸袖子骂一个口水淋头。

        八股的初衷不差,这一点,从最开始的八股样式就可以看出。

        八股也称“制艺”,亦称“时文”。以名见性,可见这八股文在当时也是流行的文体,与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是紧扣时代脉搏的东西,这玩意儿能差得了吗?

        八股文是有严格的制式的。每篇都是从破题开始,到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四比),一直到落下总共十个步骤,缺一不可,多一不可。不光步骤规定好了,每一步该怎么写,也有讲究,写几句也是给你定好了的,可谓十分严格。

        二句破题,三五句承题明义,紧接着数句开讲,直到八股段,如非排比,就是对偶,一正一反,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做对联也行,但总数合为八股。严格!但是这并难不倒读书人。那些文人们捻须而笑(没胡子的就摸着下巴点头就行):咱干什么的?就这点限制还想难住咱?还不是信手拈来?

        严吗?严!但这还不算,它还限制出题范围——刘伯温老谋子(也许是洪武爷)讲,八股出题,必出于《四书》、《五经》。

        比如题为“子曰”。

        就这俩字,最常见的俩字,但没头没脑,也是最难的俩字。难吗?才子们可不这么想,他们看名就笑,提笔便写,破题可谓是风华绝代,看罢称奇。

        两句话破题曰:匹夫而为天下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看到“子曰”了吗?没有!提到“子曰”了吗?全是!

        至圣先师孔子,岂不是匹夫?岂不是天下师?孔子之言,岂非至理名言,天下之法?这绝对是对“子曰”二字最为透彻最为精辟的解释,入木三分都不止。作为破题之句,妙哉!

        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可见八股施行之初,的的确确是开启了文人的智慧之门。

        八股被人诟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限制太多,比如从一开始的限制格式,到后来连字数也不放过了——极有可能是那些主考官们被大批量的几千字长文给看糊涂了,罢了罢了,长篇大论废话一筐,让我来教你八股。

        明朝对字数倒没有太多的限制,两三百字有之,千字文也有过。限制字数是从大清朝开始的,顺治爷说大清刚立国,没那么多废话,咱们就写550字;康熙说国家兴盛昌隆,咱们多写点,650字;到最后大清成为天朝上国,就增加到了700字。比起现在八百字起步的文章,八股以区区几百字将过场走完,还要表达想表达的思想,论证须论证的观点,可谓是短小精悍了。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八股逐渐从一把国之利器逐渐发展成为枷锁牢笼的过程。越是严格,读书人就越发钻研,从而再也不去触碰史书杂典,不明白历史,不以史为镜,而是每天都拿着“经书”摇头摆尾,言道:我把四书五经治好了,也就是把天下治好了,天下人将以我为中心,万国将摇尾乞怜来朝天国,岁岁进贡,年年称臣——从此,天下文士就坐在井底数星星了。

        我怀疑这就是清末那些文人大臣以及皇室贵胄们固步自封以命天朝的根本原因。

        八股不好吗?它为明清两朝选出无数治世能臣。八股好吗?它如同一把精钢铸造的枷锁,牢牢困住了天下文士的思想,不断用绳子勒紧,麻木其身躯,空虚其灵智,以至于诛心诛德!八股灭了吗?看如今学堂里,数理化门门要学,文政史科科要考,不是八股,却化成了千万股,每一股都是套在青年脖子上的麻绳。校园里唯以成绩论优良,社会上但拿文凭做文章。所幸的是,社会终究在朝多元化的方向走,人才也都在朝全方位的方向流。那种抱着猪头找不到庙的情况,虽不尽绝,却也渐渐好转。朱老皇爷和刘老谋子其实也很欣慰,他们当年 ,就是给天下士子建了一座庙,规定祭拜的方式,让他们的猪头可以有地方摆,指定摆放的方位甚至指定猪头的大小。

        时变世变,而今是否该多建几座庙呢?

        还真建了,真是皇天不负,不光建了庙,还建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无数的庙。

        能济天下者有之,祭庙之人可成为治国平天下的大才;

        能渡小家者有之,祭庙之人可成为修他人之身齐他人之家的歪才;

        出于行伍之间者有,起自达门显贵者有,狗苟蝇营者有,豪气干云者亦有。

        庙多了,规矩就多了,朱元璋在孝陵里就躺不住了。我想朱重八出身寒微,做过和尚还打过仗,想必是极会骂人的,肯定会骂后来的那些文人大臣,皇血喷头:八股在我手中是剑,却被尔等玩儿成了麻绳!一帮子混球!

        光绪皇帝真的斩断了那根腐朽的绳索了吗?科举二字亡了,八股二字不在了,如此而已!

        日前观文,恰有题曰:“枯藤老树昏鸦”分韵得一“鸦”字!再看前后左右,一片汪洋,多半是些规规矩矩的诗文,把平仄当成铁律,将韵律作为准绳。那管你看得懂看不懂,哪管这字在这里别扭不别扭,唯有“韵”准了,你的诗意才对了!似乎那个字究竟本意如何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试问:你的诗情,你的胸臆,就是为了把古人的笼子拿来套在自己身上吗?

        我更信:马致远肯定是看到了昏昏欲睡的老鸦,而不是为了求韵,将孤雁说成了昏鸦!什么叫韵律?朗朗上口为韵,合乎情理为律。不为传情,写诗作甚?!唯可叹:八股可存,但万万不能中兴!

        但求诗情能咏志,不做孝陵掘墓人。

有呼吼声嘶力竭道:

自科举取士,文章浩繁杂如星海;到八股伊始,日月沉浮规矩立定。

一统乾坤,叫文人仕子有章可循;天下稽首,让王侯走卒俯首恭顺。

文士自明开篇,皓首穷经为八股,但求科举能入仕;

书客到清为止,披星戴月治四书,以谋朝堂可传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闻天下事,富贵凭文章。

多少状元郎籍籍无名,但一纸八股能进殿朝圣;

无数真学士千古流芳,唯一蓬草庐执生花妙笔。

仰天大笑,一朝功名榜上题,十载寒窗终不负;

叹气唉声,年年不闻锣马响,岁岁挑灯眼生疾。

穷其一生,但得进士足可进仕;

倾其所学,唯有功名才成功名。

蒲松龄十九岁三试称冠,至七十一年才补为贡生,岁结聊斋异境,终究逃不过功名二字;

左宗棠二十岁乡试中举,到七十三岁仍号为举人,名成沙场之间,早晚落下个恪靖之侯。

明皇皆乖戾,二百六十六年大致皇统不更;

清帝多豪强,凡历一十一朝多年江山清平。何耶?

成则举而仕,文臣不兴武功之治;顺则大而同,江山无有乱世之人。

仕子出于儒生,来往有四书为引;

官人起自秀才,治世拿五经作则。

民不举杆,刘宗周治学于蕺山;

兵不操戟,徐天德病逝于北平。

顺者如流,有如江河汇于湖海;

逆者如粟,犹似秋收覆于田垄。

刀枪无眼,从来以军师将令为旗帜;

书文有毒,一贯拿书生腹脑做熔炉。

天下大势如此,蚍蜉难以撼树;

古今潮流雷同,如何改地翻天?

而今八股废去百年,股气不灭;

再看世间景象万般,死灰复燃。

当年仕子挤入贡院,百人中争一个头筹;今日诸门设立考场,万花里挑一个魁首。

人生惶过二十载,唯有成绩能当评语;世间倏忽几多秋,偏是本末看不通透。

当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跗骨之蛆久而弥勇!

又有诗期期艾艾云:

大笔为椽纸为径,满腔思虑飞前庭。

隋王有心安天下,首立科举选高明。

寒门自此能上殿,庶子也可抵圣听。

往来多少兴亡事,万千名士留真情。

八股原本非牢笼,世事变迁成井绳。

而今思潮重头立,莫把新人当旧人。

且将真意作羽翼,不拿枷锁困自身。

字句无非抒胸臆,篇章旨在散内心。

西湖千年为西子,何不纵身万里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