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镇【北斗七星】李煜之《天书局》-_-||狼烟小说故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国中国》

                            大同古镇

【北斗七星】之《天书局》

                                     

                      作者 / 狼烟诗影

    引指——                                     

    公园1627年,明朝天启皇帝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皇帝,年号(崇祯)。崇祯皇帝即位后,便诛杀了明朝大恶人魏忠贤,明室从此也颇为安宁清政。由于朱由检勉力施政振作,一时明政府也太平小憩。相安无事,农商繁茂。可是,明末最后相安无事的繁茂却渐渐变成了无奈,因前期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1627年,明乱此起彼伏,这时期,也爆发了明室末年最大规模的内乱。又加之北方皇太极不断骚扰入侵,崇祯皇帝也是一个性情多疑刚愎自用的人,一时间,群臣祸乱,君臣猜疑,明朝忠心耿耿的臣将,众多死于皇刀之下。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时年35岁。死前在其蓝色袍衣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那么,崇祯皇帝从本质上还是一个爱民的皇帝,非暴君性质,只是当时明室群臣权利之争,听信于奸臣之言,误杀了大批的忠诚良臣战将,当时明朝黄袍大将军“陶龙奎”也在同一时期被奸臣所害。1644年,明朝灭亡。

  兰村和官儿、曲雨、朱紫娴,还有朱紫娴的堂兄朱锦一起来到古镇的河边街,临水的一家茶楼,上午朱锦已打电话叫了龙川一定要把古镇那个八十九岁的老爷爷邀到。

  兰村、朱锦一行来到河边街,远看,有个三十岁模样的青年人站在河边街茶楼门口东张西望,好像在等谁......

  朱紫娴走在最前面,她似乎活跃很多,但又显得很文静,活跃中那种芊姿优雅,也未曾失掉。

  朱紫娴忽地转过身来,望着走在最后面的堂兄大喊:“哥,是这里吗?这茶楼古香古色,喜欢呢。”

  朱锦看着他堂妹就像一朵花似的飘然翩翩,微笑不语,只是把头抬两下,示意就是那茶楼。朱紫娴闪身从龙川身旁挤了进去,也像是自己家那么随意。

  兰村和朱锦此时也渴望想见到那个会讲古镇故事的老爷爷。

从古镇石笋山下来,一路说的都是那些古镇故事。龙川说那老爷爷知道的古镇故事太多,有时也能听到讲一些,也记得不完全。不过,龙川这次真的请来了会讲古镇传说老爷爷。朱锦约龙川,目的就是要亲自听听老爷爷讲古镇的故事。

龙川老远看见朱锦到来,就招手示意,朱锦也举起手来,一个示意,龙川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官儿、曲雨她们也跟着朱紫娴悉数走进这家古镇茶楼,兰村和朱锦在龙川的引指下,也进得茶楼来。

走进茶楼的朱紫娴、官儿、曲雨,她们仨并没有马上落坐,而是都倚在窗轩,临窗识水。

古镇这条街是临河而建的,又建在两条河汇合之处,形成了三岔河。清清然然的源头之水从两河流来,看着从三岔河之上的廊桥下流来的山溪,像翡翠般的颜色,这美景,只有在大山深处的这个古镇才能见到。

  东北角的那一方茶桌,已有一位老人背璧而坐,笔直挺胸,微视朱锦和兰村一行。

龙川连忙向朱锦介绍这位古镇老人,还未等龙川来得及介绍,这位老人就先开口了:“朱书记啊,你好啊,咱们古镇谁不认识你大名鼎鼎的朱书记呀,就是你来我们古镇的鼎起一把手,这原本的古镇,几经翻各,解放后成了大同乡,是您朱书记的到来,这才真正意义上回归古镇,把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引来了,咱也代表大同古镇人民感谢您。”

  龙川也没想到,他朋友的爷爷居然认识大同古镇领导一把手的朱锦,也怪龙川在邀请朋友的爷爷时,没有告知是讲给大同古镇一把手朱书记听的。

关于北斗七星阵和古楠的来历,龙川朋友的爷爷更知道的多一些。古镇街背后那七棵千年古楠树,有着太多的故事。

龙川听别人讲过,但具体不知道这故事的细节,才请朋友的爷爷来,把传说中的故事讲给朱书记听的。

此时,朱锦快步走过去,紧握老人的手,道了声谢谢、谢谢。便又向这位老人说:“老爷爷,我们大同古镇啊,以前在我们四川邛崃是个边远的贫困山区,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也有南唐皇帝李煜建这“国中国”的事,但少为人知。他后裔居住在我们大同古镇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我们大同还有许许多多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我们需要整理、挖掘,再为大同古镇的历史文化添砖加瓦。”

龙川也不懂这些原由,看着朱锦和朋友的爷爷交流起来,也只是坐在一旁静听,时而看看着朱锦,时而看一下旁边的兰村,有时也竖眼去瞅瞅倚窗临水的那几个柳姿美女。

朱锦也向龙川和老人介绍同路而来的兰村、堂兄妹朱紫娴,还有官儿,曲雨。 并说是自己邀请过来的,他们对古镇传说也非常感兴趣。

朱锦向老人介绍说:“这位兰村兄,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堂妹朱紫娴的朋友,兰村他们仨和我妹朱紫娴,都是专程从成都赶过来的,也因今天周末,都想来听你老人家你讲“大同古镇那个“北斗七星阵”的故事。

  老人看着从成都过专门要听自己讲故事,心情也大悦,便说:“我们这大同呀,在清朝以前,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李煜建立的《国中国》。南唐皇帝李煜建立的这一个《国中国》,这传说中的故事就多了。

从历史上来讲,这李煜建立的这“国中国”,也是延续唐朝下来的年号,不归宋、元、明管辖。直至清兵入关,统一了全中国,唐朝这个年号在真正意义上才算灭亡。那样算起来,唐朝年号也延续了七百多年。”

于是,老人便开始讲起大同古镇传说中的《北斗七星阵》之《天书局》的故事。

《国中国》大同古镇【北斗七星】之《天书局》

公园1644年,清兵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煤山吊死,明朝灭亡。从此,清兵长驱直下,势如破竹,短短两三年,中原大地,尽落清兵之手。

  1640年,张献忠从湖北恩施入川,攻战明朝蜀地,四川大片落入张献忠之手,随之,在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三十州,八十县,尽皆归顺。邛崃,古称(临邛)明清时为(邛州府),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大部分州县亦归顺张献忠转而对抗清兵,川西南路的邛州府惧不怕张献忠,坚守着明朝的官吏节制。

张献忠知道后大怒,挥师攻到邛州府,邛州府的府官徐孔徒,领明朝大西将军狄三品拒不投降,抗战了两日,终还是被张献忠大军攻破。此后,便又再向南,杀至名山雅安;向西,杀入当时的火井县(火井县,今:属邛崃市,火井镇),为此,邛州府境内,基本全部攻战。

之后,唯独邛州府自以西北号称之为“国中国”的“大兴古镇(大兴古镇.今邛崃市大同古镇)攻打受阻。

当时,清兵攻战了邛州府百分之九十的领地,大西政权的张献忠得知,唯独在川南邛州府以西北的(大兴古镇)领地,久攻不下。张献忠大军在攻打“大兴古镇”时,有个叫“三道弯”的地方,久攻不下。面对当时(大兴古镇)守军顽强的抵抗,号称杀人魔王的张献忠,有千万大军,居然束手无策。

  张献忠麾下一员大将,姓张,名化龙,闻得此事,已是摩拳擦掌,心想,居然一个小小的大兴古镇都攻不进去,甚是恼火,便自告张献忠,要随亲自领军中精英前去。扬言,拿不下这小小的大兴古镇,便不回师。

这张化龙,本是张献忠之左右背膀,人称张献忠的右前大将军。如此前去亲自领兵攻击,有能攻不下之可能么.......

  这日,张化龙领着大西军,向大兴古镇杀来,大军如铁流一般,浩浩荡荡,杀气腾腾,挥师疯进。

殊不知大军进入大兴古镇领地的“三道弯”,大军瞬间便失去了方向,两万大军好似落入一个乾坤口袋一般,虽有遇见大兴古镇守军厮杀,总是被守军弄得转来转去的,而张化龙大军不时被大兴古镇守军东五个,西八个,被守军猎杀,而大兴古镇守军却未见伤亡。

一天下来,张化龙大军死伤遍地,其军心也大乱,兵者或畏手畏脚,不敢再进,而进者,如入万丈深渊,退者尤如千藤绑脚,簸箕昏晕。个个紧绷着神经,还是在时有时无的被一只神奇的手拉进去猎杀掉,一天下来死伤近半。

张化龙本是冲锋陷阵的的大将军,却在这个小小的“三道弯”被弄得难以一拼之战,竟损兵折将,只得收兵回到邛州府,再商再战。

  张化龙回到邛州府,连忙派人去成都府告知大西皇帝张献忠,说了兵败的情况。

张献忠只得请来自己的右丞相严锡命,商量此事,待机攻下传说中神秘的“国中国”大兴古镇。

严锡命来到邛州府,便问了张化龙一些情况。这一战,为什么打不赢?张化龙只得向张献忠的右丞相严锡命讲述之前征战和这次他亲自领兵去征战的情况,张化龙把“三道弯”之战,描述得就像遇见鬼一样。丞相严锡命叫张化龙喊来数十个未死在“三道弯”的士兵,询问情况。士兵们也都把自己险些被杀的情况详细的也描述了一番。

严锡命听了,此时也是大惊失色,便向张化龙道:怪不得是如此诡异的打杀,你们的对手就是传说中布下的《天书局》,又叫“天书阵”,传说此阵是按照“北斗七星”而布,布此阵者,只有几千人马,就可以御敌十万,你小小两万人马,怎么破得了这《天书局》,别痴心妄想了。

相传,这《天书局》是唐朝李世民的大臣杜如晦所创。曾护李世民御敌终阳山,以五千人马击败领有十万大军的王世充。

不知这《天书局》是何人所布?又应用得如此奇妙。关于《天书局》,在唐朝灭亡后,《天书局》就随之失传,五百年后的今天,这《天书局》不知是何人所用........

  张化龙虽是一员武将,在听了张献忠右丞相严锡命对《天书局》如此惊叹之描述后,也是大惊失色,也庆幸自未在《天书局》中丢了性命。

此时,曾大言不惭的张化龙,也只得垂头丧气,无话可说。

严锡命便向张化龙道:“张大将军,你暂不必动兵,稍息,待本丞相化作平民潜入磨房街,打听布下天书阵者是是何许人,待识得此人,或能解破此阵,到时,《天书局》或便可以破也。”张化龙也只得同意。

  迟日,严锡命装扮成一算命先生,带上化妆得像一个本地农夫的张化龙,前往大兴古镇而去。

  主仆二人因打扮得真像本地农夫,又只有两个人,前往大兴古镇的路上而没有被问及什么身份,就顺利放了关卡。

严锡命,张化龙主仆二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走了半天,一路赏了不少风景,距离大山下的大兴古镇感觉还很遥远似的,此时中午,只能在一处山顶林中坐了下来,拿出一些干粮吃了起来。

严锡命和张化龙本是北方人,习惯了吃牛肉的他们,便拿出一包牛肉细细的围坐在草坪上,边吃边谈。吃了一刻时间,忽然有二人经过这里,来人一看有两人在林中在吃东西,也便凑了过来,本想讨吃的二人,一看严锡命和张化龙吃的是牛肉,二人啧了一声,互递了个眼色,便知这两人十有八九是攻打他们的大西皇帝张献忠派来的探子,悉数就去拨刀。

严锡命是何许人也,当时的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右丞相,在这二人现身时,一看两人身穿战服,就也预感会被发现自己一些端倪。果然看见二人恍惚盯了一下他们手中的牛肉,便猛然去拔刀,严锡命向张化龙递了一个眼神,张化龙来得更猛,三两秒钟,这二人已是魂归西天。

  严锡命怎么也没想到,是他俩吃的牛肉引起了那二人的怀疑,也怪自己考虑不周。便也不敢再吃,叫起张化龙,速速把这二人埋了,再向大兴古镇而去。

有了前车之鉴,严锡命和张化龙便也在路上行走,也是小心翼翼,尽量不再露什么破绽。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距离一座山之隔的大兴古镇。

此时的严锡命放眼望去,此山横放在面前,弯弯曲曲,绵延如一条龙,一条石径大道弯延而上,关卡都有重兵把守,要想过去,看样子,得经过这重要关卡,也不容易。山虽不算高,但算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严锡命和张化龙观看山上关卡之后,面色凝重。严锡命也只得和张化龙商量一下,暂不过山,不如先在山这边找户人家给些银子住下,等探明之后再作打算。

严锡命和张化龙打转身来,便就附近寻了一户人家。严锡命和张化龙沿着青石板台阶而上,望见一户看是有钱人家,前门有一匾额,上书“无眠居”。前门都雕梁画栋,如此阔绰,想必这里山野之中农家亦是如此富足,也只因这邛州府是富阜之地,加上这里几百年从未经过战乱的“国中国”。

从邛州府往大兴古镇一路而来,像这样的四合院太多,基本上都是这种房屋,一看就是几百上千年未经战乱,不然这里农家之屋,怎会有府都之貌。

严锡命上前敲门,屋子里却没人回应。严锡命看门是虚掩着的,就顺手推门而入。来到庭院,严锡命也未见有人出来,便在庭院中打量起来。

这户人家,堂亭讲究,属于典型的西川四合院风格,不过,这户人家是好像几个四合院连在一起的,四合院与四合院之间有长廊相接。有亭,有池,还有溪水流过。门楼厅堂木雕纹饰百鸟十二兽,庭院楼台,翡窗翠溪,径绕长廊。数盆幽兰,叶立如剑,随风飘逸,馨香流淌。整个庭院布局,行云流水,又有书香古旧之感。

  严锡命和张化龙站于庭坝观望,也正奇怎么没人在家,凝虑间,四合院的角门“嘎嘎”两声响,一老者出得门来,憧一看,有两人立于院中张望,便问道:“尔等找谁,何事?

”严锡命见有人出来,是个七十有多的老头,便上前一揖,说道:“老丈好,我二人从成都府来,途经贵地,一路劳累,路又难走,午饭也未吃,现已饥肠辘辘,现因见天色已晚,想借您家吃一顿饭,宿住一晚,给些银钱,不知可否?”

家主老头见说话之人甚是老道,不高不矮,胖瘦得体,一脸和相,有智者风范。又细看在一旁站着的人,三十有多,佩感五大三粗,立地如钟,两眼射人夺目,是一武者,可裁定,知是武生行家,老头有些犹豫。

严锡命见老头在看张化龙时,有些紧张,未能说话,知有些顾虑,犹豫。便又上前又一揖道:“老丈莫怕,我们乃是善良之人,那个我儿,因他能吃,一顿饭吃两个人的饭食,就长了个石塔般的个子,实是老实人也。就住一晚,你弄些吃的便可。”老头又略微再看,也没看出张化龙之其它门道,也就微微应许,点头让进。

  严锡命和张化龙进得客厅,也就坐下,老头提壶渗茶,各自客气一番。

严锡命立马打开包裹,拿些银子放于桌上说:“有劳老丈了。”老头见来人拿那么大锭银子捧上,这可是吃住一月半月费用都够了的,忙说:“太多太多,拿些散碎银子即可”。严锡命说道:“莫说莫说,不必找补,只要能睡个安稳觉就可”。老头甚是感激,忙做饭去了。

  严锡命见老头收了银子,心也安祥下来,随即叫张化龙莫需多言,怕说错了话,就装个哑巴也好。张化龙此时埋怨丞相严锡命把他示着儿子,极为不满。也狠狠地瞪了严锡命几个眼鼻。严锡命偷笑轻语对张化龙说:“张大将军,今日至此,只能这样,不能露出身份,只能亏了你”。张化龙知此情况,也就埋怨几句而已,也不多说,就应许了严锡命所有的交代。

  不久,老头端上热气腾腾的酒肉菜饭上来,严锡命和张化龙早已饿得慌,便叫上老头一同晚餐。便也不客气,大吃起来。老头看这二人那吃相,也知二人已甚是饥饿,也就一旁陪吃慢品。

  严锡命和张化龙各自狼吞虎咽,吃了个大半饱,张化龙硬是吃了半锅米饭,就平时爱吃北方面食的两人,如今才真正感觉到南方米饭比北方面食好吃多了。

  大家吃得差不多了,话也慢慢多了起来。严锡命这才请教老头贵姓名谁。老头说本家姓陈,乃是入川南唐始主“枢密使 陈乔”后人,入川先祖“陈乔”在四百多年前,随 “南唐”皇帝李煜入川,经巴山蜀水,过成都,踏过邛州府,经千难万险,到此大兴古镇,建立唐朝小国,在此安居乐业,四百多年也。

  严锡命听得老头这一说,知老头姓陈,更奇怪的是啥“南唐”皇帝“李煜”入川建唐朝小国,也没甚搞懂。这几百年前的事怎么和这老头扯上关系?也含含糊糊的要老头继续讲述。

  老头又说:“先祖乃南唐皇帝李煜麾下枢密使 陈乔”,因李煜降了赵匡胤,南唐国亡,先祖陈乔不愿丧国之辱,横刀自缢,赵匡胤得知后说:“如此忠坚之大将,亦让大宋所得,必然有福,为朕所爱”。随即吩咐下去,全力救治。果然,半月后,先祖陈乔醒来,,调理三月后,先祖恢复如初。时年,当时还是赵匡胤册封的“晋王”赵光义又见其忠心,便向赵匡胤要了去,做身边的贴身侍卫。

李煜被赵光义恢封为“吴王”后,李煜在大宋卞京住了三年。

一天,李煜想起大唐之美好,但是因为自己无能而亡了国,便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虞美人》。

本来,看着李煜写《虞美人》的徐铉是李煜亲旧部宰相,南唐归顺大宋后,徐铉却成了宋太宗赵光义的心腹,每天负责监示南唐皇帝李煜。

而李煜写完了《虞美人》,宋太宗赵光义很快就知道了,赵光义从这一首《虞美人》的词中,感觉到李煜有复国之感觉。

当天,赵光义便安排徐铉晚上去用“马钱子”的毒酒毒死李煜。这消息却被李煜安派在赵光义身边做卧底的李煜旧部、现时为宋太宗赵光义的贴身侍卫陈乔得知,陈乔便去告诉李煜,宋太宗赵光义要杀他,便商量逃走。

当徐铉把毒酒送去时,见李煜“吴王”府中无人,直接去李煜客堂中,也不见了李煜,此时,天已黑,徐铉问了李煜吴王府边的人,才知道,中午时分,李煜和他的家眷府差已全部出门去了。徐铉这才明白,可能是李煜旧部陈乔告知赵光义要杀李煜。赵光义说要杀李煜时,恰好陈乔在厅门站着。怪不得后来半天不见陈乔在皇府中。才知道陈乔告密,李煜已被他旧部曾经的麾下大将军陈乔救走。之前,宋太宗赵光义真不该让陈乔做他的贴身侍卫,这倒好,南唐旧部枢密使 陈乔救走了李煜。

李煜和赵匡胤金陵一战,终败,便勒马长坡。败了下来的李煜只得投降。时,李煜便愿意归顺大宋被赵匡胤,赵匡胤同意李煜归顺后,同年,宋太祖赵匡胤被宋太宗赵光义害死,赵光义封李煜为“吴王”。

但封为“吴王”的李煜从此以泪洗面,时而大笑,时而大哭。回想身为一国之君,如今已成阶下之囚,便放声作词一首,还书《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听得让人声声泪下。李煜曾想昔日朱颜,今为阶下囚,何不伤心落泪呢......

陈家老头说,“先祖陈乔和李煜因为走得匆忙,急急忙忙用三百两黄金在那天要买通城门守卫,带着李煜出逃。谁知,那西直城门守着卫却也是李煜旧部,知赵光义要杀李煜,便痛骂赵光义是无情无义的暴君,但却不能要李煜三百两黄金,便放了他出城。事后,也随李煜而去”。

李煜带着儿子及家眷、旧部、随从一百余众,和众多金银财宝,还有三十多个车马,向西而去,却没能带走被赵光义传去宫中午宴的“小周”皇后。

后,当赵光义得知李煜乃陈乔所救走,又看见陈乔留给他的书信,叹息两声。便写了一封书信,派兵吏追送给陈乔而去。

先祖拿了宋太宗赵光义派人送来的书信,信中,赵光义告诉先祖,此信乃《护秘书》。

半年前,赵光义知皇上宋太祖赵匡胤生病时,赵光义便带着陈乔去赵匡胤住处看望,赵光义见赵匡胤身边无人把守,便想这是杀赵匡胤的绝好机会,若弄死赵匡胤,就说赵匡胤因病而死,也没人知道。赵光义便假装好皇兄赵匡胤说话,就伸手一下卡住赵匡胤咽喉。这时,赵光义不知赵匡胤有个暗卫,那暗卫见赵光义去害赵匡胤,随将身上的斧头向赵光义甩砍而去。说时迟那时快,陈乔放出暗镖打向飞向赵光义的斧头,那斧头被陈乔的暗镖一碰,斧头便失去了方向,飞向一旁的柱子上,陈乔又以雷不及腌尔之势,再放数镖,灭了烛光,再一剑刺去,赵匡胤布置暗卫被陈乔一剑刺杀。赵光义这时候也已让赵匡胤归西了。

先祖陈乔救了赵光义一命 ,这都是不为人知的秘密。

后,先祖救得南唐皇帝李煜而去,走时留下一封给宋太宗赵光义的书信而去。

信中说:“今,陈乔已带将要被毒死的李后主而去,自然也是报恩。陈乔不才,却能亲眼看见皇上谋害太祖宋赵匡胤,皇上你也险些被先皇赵匡胤布置的暗卫刺杀,陈乔亦救之,也算报之有恩。后,你为了掩盖事实真相,又策划了一个(金匮之盟)的把戏来欺骗世人,说太祖皇帝赵匡胤死后,接任者不是太祖的太子,而是赵匡胤的兄弟你。陈乔得知,(金匮之盟)虽未公布,这是迟早之事。陈乔问迅,身感站抖,日后,或将皇上怕陈乔泄露秘密,或将不日也会被皇上灭口,只得一走了之,走时不忘报恩于后主,凡带走它乡。望皇上能放吾和李煜家眷一行。但凡赐与一方宝地,不受大宋管辖节制,保证不会招兵买马反宋兴唐。如若皇上不肯,陈乔就将皇上谋杀先皇太祖赵匡胤之事公布于天下。若答应赐与李煜一方土地,陈乔永远为皇上保护这个秘密,七月初七日陈乔笔”。

宋太宗赵光义看完陈乔信笔,长声叹道:“罢了、罢了”。便也只得免了陈乔叛朔之罪。

赵光义只得回书信一封,提头(护秘书)。

“陈乔李煜尔去,走得越远越好,可许去选一处场镇隐居,只要承诺永不再招兵买马,谋犯大宋王朝,愿许一地之镇,归其你和李煜所住,经年长久,任你们自生自灭,所辖镇地,任其所好,不为大宋王朝所辖而节制。找到所地,回复”。

宋太宗赵光义生怕陈乔把谋害赵匡胤的事公布出去,只得听从于陈乔所求,何况陈乔还救过自己一命。

宋太宗赵光义又找来徐铉问怎么办?徐铉即为赵光义出了一个主意,赵光义听了之后,便说可行。

徐铉依宋太宗赵光义与陈乔有(护秘书)为条件,互相保密。徐铉便和宋太宗赵光义商定向世人公布李煜已死消息,并且还要举行三天的追悼仪式,由徐铉亲自撰写墓志铭,并且风风光光的向世人说明李煜已死,风光厚葬。墓葬于洛京北门外邙山之上。

世人也就将这瞒天过海的李煜已死而相信了,其实不然。

陈乔看罢宋太宗赵光义送来的书信,又递给李煜,李煜看罢,激动得热泪盈眶,与陈乔相抱而哭。李煜大声呐喊,终于有一安身之所了。李煜深知,这洪福齐天的恩情啊,也是陈乔报恩。从此得一块不受大宋王朝节制管辖之地,这是让陈乔和李煜意想不到的。

  此时 李煜连忙找来陈乔和他的军师谋士们,商讨择选去处,这一选,将是去千千万万年。在赵光义的册封之地生活了,不再与大宋以及其他外界有染。此去将永居于此,从此自生自灭。

    严锡命和张化龙听了,顿时惊叹不已。原来赵匡胤之死的秘踪就此解开了。

  李煜的谋士们此时亦无他法,正在无处选择时,陈乔部下有一信使,也跟随陈乔多年,此人姓陶,便对陈乔李煜说道:“曾听先祖说,本家曾高祖陶渊明曾写下一个故事,叫《桃花源记》,乃是他不愿为彭泽县令,回家,终日已酒为生。后来与一酒友出走,历游名山大川去了,四年后,还家。但当时和曾祖陶渊明去的那个人已客死他乡,只有曾祖陶渊明一人回到九江。他写是《桃花源记》中所说有一好去处,乃世外桃源也。先祖陶渊明曾说,那里从未发生过战乱,那里人安居乐业,命长寿远。他曾写下家冠,说,如此地生乱,不能安居乐业,可迁徙去那里久居,并且付有地址,这千百年来,我们陶家都珍藏此地址,但也因路途遥远,而一直未能去,只是这地址是时代相传。如若今儿用得上,在下愿告知。”

陈乔李煜一听,饱经诗书的李煜早就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一如向往。千百年来,本以为再也没人知道此地,今日居然有陶渊明后裔所指,甚感欢喜。陈乔此间也有疑虑,便问陶崔道:“岂不是说你曾祖陶渊明去的是武陵源吗?是不是你记错了? ”陶崔说道:曾祖是写武陵源景像,可他说那地便是西川临邛以西呀……说那里有山,柔奇;有水,静居;有地,可耕;有田,可种;还有盐井数口,取之不尽。其地神也,卧于山,向前可府晗万丘奇景,云雾缠山水之间,聚于平川之上,云烟雾退时,可见临邛和成都府。后紧靠万丈奇峰雪山,鸟亦难飞。下可拒外敌入侵,上可攀岩退守,前有万丘奇迷阵,后有飞鸟不过之雪山。

李煜听完,忽然想起什么……

一会,李煜手舞足蹈起来,这个地方可就是先祖唐高宗李治的第三子“李上金”修建在临邛大兴古镇“灵山”之佛地么?众人不知,可李煜知也。李煜说:“当年先祖李上金在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在王皇后的荐策下,曾封李上金为(杞王)永徽三年,被先祖唐高宗李治封任益州大都督(益州:今成都)。王皇后信佛,便命李上金在古蜀圣地临邛为其修建石佛。李上金在“益州”任大都督十四年,李上金便为王皇后在蜀地临邛大兴古镇灵山为王皇后修得石佛观世音数十龛。王皇后信佛求保佑她皇后位置永长超惠,天命安康。

陈乔和他部下信使陶崔听得李煜如此之说,恰逢巧合,一处之地也。陶崔也就告知李煜曾祖陶渊明所留下的地址和李煜先祖灵山修佛同为一地。陈乔李煜忙叫就往临邛大兴古镇去,当即出发。

陈乔说道,这正好,出河南,过荆州,便可入川,再说,目前西川之地并不再大宋手里,亦归于唐室,如入西川,便入家门,甚好。李煜说:“相传先祖裔人李上金之后人亦还在临邛大兴地,这次去可投奔大唐祖族”。

李煜陈乔也顿觉开心起来,随命曾经的麾下中军参绍卫,左右卫沈吉、音统,文中书元九章、闻长宫,使前探路,一路向西,直指西川临邛大兴贵州灵山而行。

可怜要从金陵洛阳到西蜀大地,得经过千山万水,那艰难可想而知,欲要居住在千千万万年的世外桃源居所了,便铁了心也要得到这一宝地。李煜一行,公元978出发,至公元980年春,一百余众才到达临邛地界,浩时一年零九个月。

  这故事听得张献忠右丞相严锡命心若云天,便接下老头的话,问道:“陈老头所说的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那世外桃源就是这大兴古镇吧?”

老头道:“正是这大兴古镇”。李煜到此后,建立延续了他的南唐后主“唐朝皇帝”,此处大兴古镇便是唐皇帝延续下来的“国中国,”千百年来,一直不受宋,元,明的节制和管辖,也算不上是附庸国。

严锡命和张化龙听了,顿显大惊失色之势,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居然在这里……

千百年来,关于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中面所说的世外桃源,居然就在这大兴古镇。

严锡命想,难道陈家老头所讲的陶渊明和这世外桃源,正是因为没有官兵能攻得进来吗?才让这里的人安居乐业吗........?

此时的严锡命,也深深地为陶渊明留下神秘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严锡命和张化龙互看一眼,顿觉这大兴古镇不是简单之地。为了进一步探问究竟,严锡命从张化龙的包裹中取出一锭二十两的银子送上说,再给些银子,望老丈再跟我们讲一些本地故事,我们爱听。

陈家老头并没有为这二十两银子而动心,而是推迟不已。陈家老头说:“自家生活虽不富裕,之前已收你们吃住银两,本已有多,这次但不能再收,也不能多收受借宿的远方客人之钱物,就是缺钱时也不能这么干,这是磨房街几千年沿袭下来的道义。”

严锡命和张化龙见陈家老头如此心善,也放心大胆地交流起来,也觉得这里人跟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里面所说好客人家,这正是对陶渊明所描述的一点不差。

  此时,陈家老头忽然想起,还没问严锡命和张化龙姓谁名谁,何地而来。

陈家老头这一问,严锡命忙说:“老丈,我父子二人本也姓杨,和你是属本家。我们家乃陕西平凉人氏,长年奔波于川陕两地,做些丝绸茶叶生意,前些日子从成都府买了足够的货物,本就回去,后听说邛州府盛产美酒蜀锦,便就来到邛州府,想带一些美酒和蜀锦回去,来时不巧碰见张献忠大军攻打邛州府,自己那时还未进得城中,明朝守城邛州知府徐孔徒,领明朝大西将军狄三品,与张献忠大军激战二日,明军的守城邛州知府徐孔徒未能守住,张献忠大军入城便开始屠城杀人,我等怕丢了性命,便听有人说你们这大兴古镇可是“国中国,”不受明朝节制,可避战祸。我父子二人便奔此而来,更不巧的是又在来的路上,遇见张献忠大军和你们的守军在边境正激烈交战,我父子二人只得退回别的住处。这两日见战事平息,我父子二人才又重来此地,躲避一时,等川内战时平息,再打算回陕西平凉老家。”

  陈家老头闻讯,听得此言,也知与当前形势符合,也并不猜疑。随即问:“ 你们有明朝邛州府给出来磨房街的通关文书么?”

严锡命不知就里,问:还有要这些通关文书么?之前没人告诉我们要通关文书,再说,这兵荒马乱的,哪去弄来通关文书……邛州府现已落入张献忠之手,更是弄不到了,便也哀叹一声。

陈家老头想了一下又说,这也是的,是弄不到了。不过,自从南唐李煜皇帝和先祖陈乔来此处建这国中国,乃宋帝赵光义特准,进出乃需要两朝通关文书,这千百年来一直如此,不可更改,双方没有通关文书,互不过境。一直延续至今。外来人入境,没有通关文书,只要是进大兴古镇,可在大兴管辖地皆可自由出入和买卖。本地出去只要不进邛州府城,也不需要通关文书,如要进邛州府城,通关文书必不可少。


严锡命和张化龙闻此情况,也是无奈。严锡命想了想说:“老丈,咱可也没通关文书的,你有方法让我们进得大兴古镇吗?我等乃生意人,为避战祸,还望老丈帮忙想个办法。”

  陈家老头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怕你们尔等人从隐密处进去,与别人不小心说话时,说露了馅,如被唐王知道,捉了,也会被谴出大兴古镇的,也怕到时会连累于我.......”

  严锡命道:“老丈,你如有办法让我们进得大兴古镇,我父子二人保证遵守约定,不会给你添加麻烦”。

  陈家老头看二人甚有诚意,又是生意人,就想了想,也便答应了。便又告诉严锡命和张化龙,进入磨房街,谨记有两处地方不可去造访。首先到大兴古镇后,有古楠树林地不可去;二是灵山古佛南唐皇宫地亦不可去,被人抓住就得杀头。

  严锡命不解,便问,老丈,那里为何不可去?

陈家老头道,“灵山乃皇家地界,现今乃是南唐王皇住所,不可去也”。为对付张献忠大军攻打大兴古镇,古楠林乃是练(北斗七星阵)之所地,要依附那七棵大楠木之形,摆阵式而练,加上李煜先皇和先祖陈乔所布的诸葛亮“八卦阵”,二阵合一,形成“北斗七星阵”,这随是至今天下没有谁能破得 此阵。所以,千百年来,南唐后主就也因有“北斗七星阵”为铜墙铁壁,各朝各代官兵也未曾攻破得这“北斗七星阵”阵。也进不得这大兴古镇,就是这个原因。大兴古镇才得已保持七百年无战事。

  严锡命和张化龙闻此有如此厉害的“北斗七星阵”,已然知晓一二。怪不得张化龙的二万人马,居然攻不进一个小小的大兴古镇。想想前两天,张化龙二万人马刚入大兴管辖地界,就感觉不对,每个人都也迷迷糊糊的感觉,特别是与大兴古镇守军混乱不堪的交战时,就感觉大西军的官兵们好似掉入了一个无底深渊一般,走不掉,跑不动,进不得,出不来。处处挨打,莫名其妙的就被杀了。

  严锡命想到此时,已然迷糊。那怎样才可以破老头口中所说的“北斗七星阵”呢?只得进了大兴古镇,再想办法去探明究竟。

  身为张献忠右丞相的严锡命,跟着张献忠南征北伐,所到之处,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今,来到这个小小的大兴古镇,大西军的大将军张化龙,驾有两万人马,也攻不下一个小小的古镇。又遇见这奇阵。想想这“北斗七星阵”之如何能破,估计无望。心中早已心灰意冷,已无战意,到不如回去向平西王大西皇帝张献忠说明,放弃这个小小的磨房街,又有何不可。不要因为这磨房街而耽误了大军攻打别的州县。

严锡命这晚闻得蜀中磨房街秘地,有如此之秘境之地,也只能一声叹息.......

  严锡命此时不觉又好奇起来,却又向杨家老头打听,这北斗七星阵和诸葛亮的八卦阵合二为一,又演变成什么阵势了?”

严锡命这一问,杨家老头反到有些顾忌,不愿说的意思。严锡命见严锡命迟迟未开口,也不好再追问,就说:“我等好奇,不知这奇门遁甲之事,虽自过三州八县,也枉然,不知道这是啥阵势,随便问问而已”。

陈家老头见借宿之人又是本家姓氏,说话语气虔诚,沉思片刻,看了张化龙一眼,有一种惧怕的眼神。陈家老头虽已是暮色年老,但仍然不惧怕江湖中普通武练子,那些花拳绣腿,陈家老头都是看不起的。而对于张化龙,陈家老头却有点摸不清此人武功力道。

自从张化龙进得门来,陈家老头就在角楼静静的注视过张化龙,感觉这人有大将风范,却偏偏是一随行,保镖角色。而那个自称是本家姓陈的老头,虽然看上去和自己年龄相仿,却能从此人眼里能看出此人是一个多敬的智者,绝不是普普通通的生意人那么简单。晚饭后所讲的那些故事,就是想刺探一下这父子二人的反应,老者恭维倾听,时不时嗑上两句,好像不太有震惊之感。而那自说是严锡命儿子的张化龙,更是半听半睡,漠不关心。

陈家老头本姓陈,名叫陈轩。奉南唐王之命,在离大兴古镇二里之地外建有一宿店暗哨,这里是从邛州府到大兴古镇的必经之路,在此建一暗哨,取名“无眠居”。平时注意一些来往于邛州府和大兴古镇之人。若有生疑之人,即报之。以确保李煜所建这国中国 之安全。

这“无眠居”,通常每年住有一家人在这里,年年轮换。今年正值杨轩一家四口人住在这里。由于前些天张献忠大军攻打大兴古镇辖地之门,儿子,儿媳妇,孙子都派去练习(北斗七星阵)中的(天北斗七星位阵)去了,自己老婆又给儿子他们去大兴古镇做吃的未归,只剩下陈轩一人在(无眠居)值守。

陈轩本也是练家子,承传杨家武学,精通杨家枪法、剑法、拳法。尤其是陈家的(冷月剑)”法,曾独步江湖,少有人及。这陈家枪法,曾马上马下,军中威武,陈家的拳技搭配,陈家的(冷月剑),便也出神入化,少有对手,唯独迟于梵音寺李上金后人李建章的(梅花剑)法。

  陈轩虽未和张化龙有交手之罄,但陈轩也能在张化龙眼中能看得出这张化龙内力深厚,只是张化龙未露一点破绽。不过,陈轩也只是估计。那老者过于机警,有些老谋深算。不过,或许人家就是生意人,出门在外,这也是本色所在。

对于持有通关文书来往于大兴古镇的远近人氏,也不多疑,到也好客如宾。今晚见二人真诚无尔,所道之事,属实,也然放心。

  陈轩见严锡命也无意试探“北斗七星阵”,也算认定二人是陕西平凉来蜀中做生意之人,便告诉严锡命这“北斗七星阵”乃南唐后主李煜麾下谋士陶颐图所创,陶颐图将大兴古镇那七棵古楠大树定位于北斗七星阵图,便在摇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天璇,天枢七棵楠木树下画出阵式,又将八卦图圈于北斗七星阵之间,两者合二为一,形成“天书局”。大兴古镇这个(国中国)的地理位置,刚好是北斗七星阵的模式,这样,就用“将北斗七星阵”中的“八卦阵”和“北斗七星阵”互补,互拖,互让,互碾,互揽,互攻,互流。就形成“奇阵”。有了“北斗七星阵,”大兴古镇就只有两万防兵,方可胜外敌百万大军。

  严锡命和张化龙听到此处,震惊之余便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平时势气如虹的张化龙听了,也像阉了中门似的,不敢说话。严锡命虽然听说过“北斗七星阵”,也从未听说过如此布阵之法,不觉有些茫然迷随,心想,如何破得这北斗七星阵?这陈家老头是断然不会说的了,或者他也根本不知道“北斗七星阵”的破法。

  严锡命看了杨轩一眼,又说道:“我等生意人,也不懂这么深奥的阵法,如今听老丈这一讲,便增加了许多见识,多谢老丈论讲,话毕,便向陈轩深深地揖了一个宜揖,道了个多谢。陈轩说道:“咱也没讲“北斗七星阵”就里,不用谢。”

严锡命见陈轩乃一善良之辈,又如此好客,便又要请陈轩帮忙,怎样才进得大兴古镇?因没通关文书,过不来关卡,只能即求陈轩帮忙了。这时,便又向陈轩一揖说:“还得麻烦老丈帮忙,让我父子俩过得关卡,进得磨古镇,避开战祸,来日再谢”。

陈轩说道:“关卡已无望通过,我带你们父子二人从一隐蔽处进入大兴古镇即可。可要等到子时更响,方可出发,只能晚上,白天不行。”

严锡命闻听有隐蔽处可避开关卡,进入大兴古镇,便大喜,连连道谢,不于言表。

严锡命心想,我大西军是破不了“北斗七星阵”的了,这“北斗七星阵”中的“八卦”也都难破,更不说那“北斗七星阵”之全阵了。纵有百万大军,这大兴古镇的“北斗七星阵”定是破不了的。还是先随这老头进了古镇再说。

  不知不觉,已是晚上子时时分,陈轩拿来三支火烨子,每人一支,说道:“出发”。

严锡命和张华龙这时心里也七上八下,有忐忑不安之感。严锡命心想,这老头不管有什么花招,身边还有个大西将军张化龙,怕啥.....便跟着陈轩出发。

  一路走来,火种忽明忽暗,又是晚上,山路崎岖,小道荒芜,不是大道,及其难走,恍恍惚惚走了半点时分,严锡命和张化龙也不知道陈轩把他们俩带到了哪里,只能跟着。

忽然,听见淙淙水晌,眼前出现一个大洞,一条溪水从山涧流来,淙淙的流进洞里。

  严锡命甩了几下火烨子,火种亮了一些。借着火光,严锡命见这是一个天然溶洞,洞内高空,开阔,奇大,可容数十人站排通过,真是不小的一个洞,只是洞口周围荆棘蔓生,实在荒芜。若无人带路,陌生人肯定难以找到这隐蔽之洞。

  此时,陈轩停下来说:“这个就是通往大兴古镇的密洞,当年陶渊明来西川,过成都,入临邛,来到大兴古镇,就是从这个洞过去的,陶渊明回去后,便写下《桃花源记》,里面所讲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就是这里。待你二人从这里过去之后,说不定你们父子二人去了大兴古镇,也会就从此住在古镇,而不想回你们陕西了”。

严锡命听陈轩说以前这个洞就是东晋彭泽县令陶渊明所写《桃花源记》中所过的那个溶洞时,此时佩感万分容幸。看着眼前的洞,走过去,便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了,想想,好不兴奋。此时也磨磨蹭蹭的舍不得,好想好想多在这里看一会儿,瞻临这陶渊明的笔下之作。

陈轩见严锡命已目若幽深,思绪凝固,便说:“走吧,别耽误了时辰,就过不去了,又只能等到明日晚上再来”。此时,严锡命才回过神来,不敢多想,跟着陈轩进洞,随即示意张化龙多加小心,张化龙会意,跟在最后面,向洞里流水的方向而去。

三人进得洞来,洞内开阔高大,石柱岭峰随处可见,洞里溪流潺潺,就像一支乐曲在弹唱一曲高山流水。

走着走着,这洞内时高时低,有宽有窄,虽有流水,也脚不湿鞋,真是美妙之极。

迷迷糊糊中,张化龙和严锡命看着洞内风景,跟着陈轩也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一个水潭之上,陈轩说道:“不要说话,坐下等一会儿,估计时间也快了。”

严锡命问道:“什么时间快了?”陈轩说道:“只要听见外面有打更的声音,咱们就过去。出了这洞口,会看见那边守洞口守防回家睡,一刻钟之后,另一批守洞的就会来接着防守此洞,磨房街上住的换防守兵听到打更声,过来也需要一刻钟时间。利用这换防期间,我们就过去,刚好。”

  严锡命这才知道,为什么陈轩 要等到子时时分才开走,原来到这里刚好辰时出洞。

又是晚上,陈轩真是有心计,之前没告诉。果然不一会,洞外传来打更声,大家会意,陈轩说道:“走。”三人随即出发,向洞外走去。果然看见换防兵丁打着灯笼走在前面,回家而去的背影。陈轩,严锡命,张化龙摸黑跟在换防兵丁后面,走出洞口。

  三人走出洞外,这洞外面横着像一条官道,可给马车通过,甚是平坦依附于河边。路外有一条河,借着月光,微波荡漾,小河之上,似有小舟驶过,似若仙境。河对面,灯光重重,好似夜入月城。

陈轩,严锡命,张化龙摸黑跟在换防兵丁后面,不几分钟,严锡命的眼前呈现了一座繁华夜都的景像。终于进得这大兴古镇,街道也是整洁干净,街房,古铺,吊楼,高矮错落有至。严锡命随张献忠争战行走千里,所到之处,每每这个半夜三更的点,已是街市冷清,铺关店闭,而这这里,可以用夜不闭户来形容。

严锡命和张化龙让陈轩带着,在这大兴古镇上行走,隐隐是转了好几个圈,过了好几个巷,曲柞迂回好几次,才进了一户人家。严锡命和张化龙对大兴古镇,也是眼前的一点点景象,如今才知得这西川临邛的神秘国度,原来,这“国中国”的磨房街就这么一点点大。曾也领略过了大西军两万精兵的攻打,都被大兴古镇的区区几个守兵杀得落花流水。如今,到这里,才看到的是这古镇真的是夜不闭户的场景。

陈轩带着严锡命和张化龙转过几条七弯八拐的街口,过了一座廊桥,沿着青石板铺成的石梯往上走去,又转几道弯,在一家古香古色的门前驻了脚。陈轩轻筘两下门环,里面有个貌似年轻女子问:“谁呀”?陈轩回说:“是我”。好像里面的女子一下听出来是陈轩的声音,也不再问,就听到有脚步声过来开门。门“鸡嘎”一声开了半边,门里伸出个头来,叫了一声“父亲”。开门的人忽然感觉陈轩后面还站在两个人,也是一惊,但很快就又镇静下来,把陈轩、严锡命和张化龙让进屋子里。

严锡命和张化龙也在刚才瞬间有觉得奇怪之处,明明在陈轩敲门时里面问话的是一姑娘的声音,而出来开门的却是个男的.......严锡命和张化龙也有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也不好问,跟着陈轩在中堂客厅坐了下来。

陈轩,严锡命,张化龙在客厅落坐后,陈轩向严锡命和张化龙介绍道,这是我家,随便坐,不要拘谨。

这时,一个十八九岁姑娘从客堂外端了三杯茶进来,在放下茶前随即扫了严锡命和张化龙一眼,也没说啥,只是向陈轩道:“父亲,哪里亲戚呀?”陈轩道:“一会告诉你,你去叫你二哥和三哥出来。”姑娘“嗯”的一声,便又出去了。而严锡命和张化龙见这姑娘和陈轩说话,还疑或在刚才叫门时,明明是这姑娘应的声,出来开门的却是一个男的......

陈轩,严锡命,张化龙在客厅轻语着,不知说着啥,陈轩的两个儿子和姑娘也一并进得客堂来,陈轩的俩儿子和姑娘仨分别叫了一声“父亲”,也随便扫一写打量着严锡命和张化龙。


图片发自简书App


 

      注: 这是小说(寻梦)中的第(九)节,《国中国》大同古镇【北斗七星阵】之【天书局】,这一小节因某种原因还有一半未写完,这一节写到这里时,也未检查有错别字和字句之间不合,先放这里保存下来,因为网易邮箱博客这近半年来,无法有效登录和写作,有时,网易小管还无缘无故删除我刚写好的文章,让我伤心,有时又因无缘无故说我文章中有违规文字而关闭我的博客,让我莫名其妙,伤心欲绝。我先把小说  《寻梦》中的第九节,发这里保存。  这部小说  《寻梦》中的第七集是《南唐遗事》之【兰灵儿】,已经发表在这里。第九集未完,等我有时间继续将这一节写完,写完敬请欣赏指导。

有时间再来检查一遍,修改一下不合字句和错别字。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