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话诗词

本文为春风读书会第五期读书分享部分文稿。

在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总觉得每首诗都有它自己的境界,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可是这种境界和气质又像弥漫在心中的云雾,萦绕飘渺,捉摸不定。直到有一天我看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豁然开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温庭筠的词“句秀”,韦庄的词“骨秀”,李煜的词“神秀”。

这三个词说起来,似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如何能把这种意会,直抒胸臆,一目了然地言传出来?直到有一天,我突发灵感,想起了一句话。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句秀”就像是一个人的颜值,“有美人兮,一见难忘”。“骨秀”就像是才华,而“神秀”,就像是人品。

那么就从“句秀”开始说起。

杭州西湖——压堤桥
句秀

当一首诗能带来美好感觉的时候,我们就要停下来想一想它是哪里美?是哪一点打动了我们。

比如读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读到这里,就有一种美感呈现出来,但是它到底美在哪里?在语句的运用上是用了一种“回环”,在整个景物空间上,又像是一种层层的“嵌套”。

这首诗的开头呈现了一个特别好的视觉感觉。镜头最先落在桃花坞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然后镜头慢慢拉近到了桃花庵,再放大到桃花树,最后聚焦到桃花树下的那个人,然后开始讲述那个人的故事。

其实,好多电影用的都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写作的场景描写中,也可以用到。它会给人一个特别好的视觉变化的感觉。

再有比如王勃的《落花落》。

第一句是:“落花落,落花纷漠漠”。这里用了叠音,“漠漠”其实有时候并没有合适的词语去解释它的意思,但是接在“纷”的后面,又能感觉到落花纷纷飘落的状态。其实“漠漠”本身的发音就有一种轻轻地、静静地感觉。

诗经中的叠音比较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里的“苍苍”说不出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颜色,但是可以感觉出那种苍茫的状态。

在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不同的韵脚,本身都是带有不同的气质。比如说“苍”发的是江阳韵,江阳韵本身是比较铿锵,比较大气的,有一种空间感,又有一种凄凉感。

由求韵是一种清丽委婉的感觉。李清照用的比较多。“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楼、有秋、有酒,特别适合写诗。

苏州天平山——石桥

有些诗词在单个字的运用上,堪称神来之笔,一个字就能点亮一首诗。

比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个“跳”字。在我小时候,路上还很少有沥青路面,在有人行走的地方,土是实的,在没有人走的地方,上面有一层浮土。

每当阵雨来的时候,开始的雨点就特别大,特别稀疏,豆大的雨滴落在浮土上,卷着浮土跳动、滚动,真的像极了一个个珠子。苏轼只一个“跳”字,就把我这一段话生动地概括了。

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北方的冬天几乎是没有颜色的,当春天来的时候,开始真的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再后来是树枝上发了一点小芽,远看是黄绿色。

慢慢地,绿色可以看见了,就成了“树头新绿未成阴”的翠绿。这个时候,你如果细细去感受,真的会感觉这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像春风用画笔在大自然一点点的涂色,渲染,加深。

苏轼“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一个“暗”字把江南烟雨朦胧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里面的“愁”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诗中忧郁的情绪渲染出来。

在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这种让你惊叹的句子,一定要记下来,如果可以的话,有机会要进行仿写。

贵州镇远古镇——祝圣桥

除了这些字词运用技巧上的美,不同时代的诗又会呈现不同的美感。说到了颜值,那就让我们来想象一下。

先从《诗经》说起。《诗经》给人一种特别单纯、清澈、含蓄的感觉。就像村头大树下,田地间那唱歌的姑娘,把我们带到那个“彼黍离离”的黄土地上,带到“蒹葭苍苍”的水中央。《诗经》中也有忧伤,但是这种忧伤中没有绝望。

《楚辞》更像是一个衣着华丽、打扮俏丽的姑娘,《诗经》给人一种土地的踏实,那么《楚辞》有天上飘浮的华丽。

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次脱离正统文化的出走。他像是一个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君子。无论是嵇康的那种傲气和风骨,还是陶渊明那种灵魂深度的思考,都让魏晋风骨有一种无可企及的高度。

到了唐朝,因为融入了游牧民族的性格,所以唐诗总体来说有一种贵族的豪迈华丽,有一种大气挥霍的美学感觉。像一个鲜衣怒马,仗剑天涯的潇洒少年。

到了宋代,从欧阳修开始到苏轼,就开始走平实的词风。苏轼的词中很少有复杂的字,但是这些字组合起来却又超旷深远。宋朝在唐朝的开放之后,又回到了一种宁静内敛,像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每一种文化背景下都有不同的美,文学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多种美的欣赏角度。

其实我个人比较喜欢苏轼这种比较平实的文风,就像淡淡的水墨画一样,淡雅却不失厚度,能把心中的那种意向写得如此真实。之前就是觉得很美,但是说不出来原因,后来我看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时,说到词的“隔”与“不隔”,我才知道喜欢原来是有原因的。

王国维用“隔”与“不隔”来形容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就是“不隔”的词。每句话都在眼前,接收到的情感非常直接。而“谢家池上,江掩浦畔”,这就是有点隔。

我们总是用“心意相通”来形容彼此心领神会的感觉,如果中间有屏障、有隔阂,领会的就没有那么通达,没有了直抒胸臆的流畅和真实。

这是王国维先生对词风的一点见解。虽然我也喜欢这种比较平实的词风,但是每个人的性格和喜好都不一样,其实只要是能让大家心生欢喜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拘一格。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石桥
骨秀

说完“句秀”之后,来说说我理解的“骨秀”。

“骨秀”就像是一个人的才华。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某种思想或者某个情境,会让你特别的心动。才华是我们透过颜值对一个人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说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我们在很小的时候都会背,背得特别熟。但是年轻时的我们大概不会读懂词中的含义。只有当你生命中真的经历过那样一次,“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时,你才真正读懂了“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

除了自己有亲身感受的诗词之外,大家遇到这种思想境界特别美的诗,也可以用身临其境甚至是心临其境的方法代入其中。

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身在巴蜀之地写给北方妻子的一首诗。那就让我们化身诗人,来到那个夜雨凄凉的巴山之夜。

妻子来信询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想着她殷切期盼的样子,心里不免悲伤。回去的日子连自己都不清楚,又该怎么告诉他呢?

没有答案的诗人,把目光转向这巴山夜雨中,秋雨就快涨满池塘。妻子又问,什么时候我们还能在一起共剪西窗的烛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和他聊聊今晚的巴山夜雨吧!

这首诗特别美,是因为他能触动我们的一种情感。感情到了最深处最极致的时候,却突然间有了一个空白,内心情感的这种余震又在这种无奈中,余音不绝。

这是一种特别高级的手法!就如同在音乐中,“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后,一定会有“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宁静,给我们时间去回味。

杭州西湖——压堤桥

融入当时的情景、融入作者的心境。融入情景容易,融入心境需要了解更多的东西。比如,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写作背景会将读诗这样一个点延伸到一条线。顺着这条线会看到诗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创作风格。

读王维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王维晚年身居辋川隐居时写的诗。这时的心境是平淡、开阔、超然的。

但是人生从来不是一样的风景。王维在年少时也曾梦想建功立业,看他的《少年行》:“相逢义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谁的青春没肆意张扬过。

结合作者一生的经历,看他不同时期的诗作。大家就会发现,他们的一生和我们如此相似。有意气风发的青春,也有人生失意的悲凉。

如果更喜欢作者一点,可以读一下关于作者的传记,那样,我们就真的陪他走过了一生。那些关于生命的感悟也会慢慢地充实着自己,让我们在别人的人生中成长自己。

读传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诗人的人生中会出现好多关联的人物。通过读传记你会发现,他们之间不再是我们头脑里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变成了鲜活的生命。

比如读《苏轼传》,就会了解欧阳修、王安石。欧阳修在年老的时候对苏轼说:“我老将休,付子斯文”,我老了,大宋将来的文坛领袖就是你了。其实读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深深的感受到,这不是一句泛泛的客气话,而是郑重的衣钵托付。

在传记中,你会看到各种道义立场、朋友恩怨、官场暗斗。当这盘大棋在你眼前铺开后,你会掩卷叹息:很多看似简单的黑白善恶,都是局中人的迷惘和无奈。

这样的关联,就会从一条线又扩大到成一个面,让知识成体系。而这样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去看书,很多东西记起来,印象也会非常的深刻。

说完“句秀”和“骨秀”之后,来说说“神秀”。

江西上饶婺源县——石桥
神秀

如果说“句秀”是颜值,“骨秀”是才华,那么“神秀”我理解就是人品。有颜值的人很多,有才华的人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征服我们的一定是人品。

周国平在《古典的力量》里说:真正的大诗人,他的灵魂与宇宙的生命息息相通,所表达的绝不限于一己的悲欢,而是能够由个人的身世,体悟人生的普遍真相。

个人觉得那些能称得上神秀的诗作,一定是让你的心灵得到震撼的。他有一种力量会把你从人间升腾上去,带你去到一个更高远、更广阔的宇宙空间,会让你的灵魂有一种升华,这种震撼或是一种悲悯,或是一种包容,或是一种感动。

杜甫的《石壕吏》写的是他在安史之乱的逃难中借宿一对老夫妇家的经历。

老夫妇家三个儿子都已经被抓去当兵了,只剩下一个老翁。官兵半夜又来抓人当兵。为了躲避,老翁也跳墙逃跑了。老妇人对官兵说: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个儿子来信了,说另一个儿子战死了。

其实,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就会感到深深的悲哀。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可能是作为父母最无法接受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觉得应该是一种控诉、一种呐喊,可是没有。“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就好好活着吧,死掉的人已经没有办法追究了。

这时候真的会有一种巨大的悲哀从心中升起,他们已经卑微到无力去的控诉和呐喊,只要活着就可以了。

杜甫写诗的手法非常的惊人,这样的描述完全就像纪录片一样,他把自己的情感节制了,呈现出更真实的一面。

莫言说:在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之间应该有一个模糊地带,而这里应该是小说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确实,一个好的摄影师是不能流泪的,否则他的镜头会模糊。

江苏苏州拙政园——石板桥

说完杜甫,再说一下苏轼。

大家都很喜欢苏轼,不仅是因为“句秀”、“骨秀”、更是因为“神秀”。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他的诗里总是可以感受到一种乐观、一种豪情、一种坚韧、一种可爱。

其实,我一直觉得,人在五感之外,一定存在着第六感觉,就像我们看不见可见光谱以外的东西一样。而且这种感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碍。

那些伟大作品的背后一定有作者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那种魅力可以穿透纸面、穿越时空,流进我们的心里。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我相信,苏轼正是因为有了那样灵魂的高度,才使他笔下流出的文字既雄健又空灵,既豪迈又清旷,不仅境界大,而且格调高。

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有这样的穿透力呢?我斗胆总结两点:一是提高自己的格局和认知。二是写真感情。

格局和认知是需要我们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反思,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我们主要说说,写真情感。

王国维说: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一笑作春风老师在第一期读书会的分享中说“文章中要有我”。这个“我”就是指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思考。我们看朱自清的《背影》。小时候看不懂,就是觉得那个父亲笨笨的,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但是,当我们长大了,再读,可能会流泪。

美学当中最难的是自然、不做作。

苏轼的《蝶恋花》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我特别喜欢这首词,从这首词里面能体会出一种慰藉和温暖。这种自我调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在“多情却被无情恼”之后,笑一笑自己就走了。大多数可能变成对于对方的侮辱或者对自己的侮辱。

好的诗词或者文章一定是使我们更清澈、更有力量,更能唤起我们生命里最本质又最珍贵的东西。

苏轼的《定风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的一生中必然会经历痛苦和喜悦。料峭春寒微冷之后,又意外地遇到了山头斜照的眷顾。我们年轻的时候经历苦难就会痛苦,遇到好事就会开心。

可是,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我们会知道,大悲大喜都是人生的必然,但也不是人生的全部,终究也都会过去。

当所有的苦和乐都走过一遍,再回首往事的时候,已经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淡心境了。

这可能就是周国平说的,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悲喜,让我们从个人的身世体悟到人生的普遍真相。

安徽省黄山市呈坎镇——石桥

说到神秀,我不得不说一下,我喜欢的另一位诗人。他的诗在现在的流传度其实并没有其它大诗人那么广泛。但是他却赢得了古今无数大家的赞誉。苏轼、王国维、一直到现代的朱光潜先生,都认为只有杜甫勉强可以比肩。正是陶渊明。

到底陶渊明的诗有怎样的魅力,让无数人折服。

先来看看他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活在熙熙攘攘的人间,却不被人间的繁杂所干扰。这真的是一个特别高的境界。他其实回答了很多人的疑问。很多人以为修行便是到深山中闭门索居、与世隔绝。但是,其实“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在人间的修行才是最难的。不经过大浪淘沙,如何能磨砺出真金。

所以陶渊明的诗更像是教给我们一种人生的哲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本意是去采菊,无意之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这让我想起《桃花源记》中那个“忘路之远近”的渔人。

生命里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现在你茫然不觉的时刻。当我们没有目的,没有功利,循着自然的本性的时候,往往会遇见自己的南山,自己的桃花源。心境清明时,见到的世界就是圆满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度。

这种对于宇宙人生的思考,在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也有体现。它在描述了春江潮水的流转、江天一色的空明之后,直接提出了一个跳出我们时空的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他把我们从春江花月夜中抽离出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前面写景,入乎其内,后面提问,出乎其外。

遇到让你心灵震撼的诗句,或是生活中遇到的美好事物,我们都要停下来去想一想,是什么触动了我们。我相信能让我们心灵震撼的一定是人类共通的美好品质。通过这样的思考之后,大家的感受能力会丰富起来,思考也会更加深刻。

有的朋友说,古诗词真的背不下来,记不住怎么办?其实有时候我们不一定能记住这首诗,但是一定会记住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感受。

当大家在生活中有同样感受的时候,要把它搜索出来。把诗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我先入诗境,诗再入我境”,相信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这首诗才真正属于你。

湖南省凤凰古城——凤凰虹桥

在文章结束,跟大家分享一下罗振宇新书《阅读的方法》中的一段文字。

俄国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讲过一个故事:巴黎有一位清洁工叫夏米,他一贫如洗,却爱上了一位姑娘。于是他决定每天收集从首饰作坊里清扫出来的尘土,然后筛出一点点金粉,日积月累,他终于铸成了一块金锭,将其雕刻成一朵金蔷薇花。

虽然夏米再没有见过那位姑娘,但“金蔷薇”这个象征却被作者借用,变成了关于写作的绝佳隐喻:

写作,既要有艰难而漫长的搜索和筛选,又要有别具匠心的雕刻和呈现。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察觉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土,不知不觉地把他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                                                                                                    —[俄]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愿每一位走在写作路上的小伙伴,都拥有自己的“金蔷薇”。

福建泉州——安平桥

                        天下无桥长此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108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699评论 1 2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812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36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83评论 3 2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39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57评论 2 3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04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4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4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3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86评论 3 2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51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8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82评论 2 27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81评论 2 27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