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小编时间】创业六法之方向:2016创业趋势展望

原文链接:http://www.startup-partner.com/1899.html

猴年倏忽而至,创业也还是要继续。

在总小编看来,目前,创业并不适合大多数人。虽然说没有天生的CEO,但创业的艰难程度和小概率事件决定了,九死一生已经是命中注定。只有那些最坚韧最顽强最不怕死的人,才有可能死里逃生。

那么,2016年怎么突出重围呢?首先当然是回归。创业者要有梦想,但不能白日做梦,他们需要回归到最基本的商业常识中来。比如,科技本身不能颠覆传统行业;补贴不能建立商业模式;传统行业自身的沉淀仍然最重要,科技只是杠杆……等等不一而足。

其次创业者要掌握好节奏:该花钱要花,该省钱要省;该激进时要激进,该收缩时毫不犹豫。做产品也是如此,不能幻想产品自动被别人喜欢,更不能幻想坚持下去一定有结果。只有真正被需要的好产品,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用户在哪里?他们真的需要吗?真的喜欢你的产品吗?

最后就是要对宏观大势有所了解。已经被证实的“风口”其实没有任何价值。此前追逐风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新晋投资人没有头脑,盲目跟风炒作起来而已。我的理解,雷军的“风口论”最早的时候应该是为了表达“自谦”——哎呀我的成功刚好赶上了好时候,猪都能飞起来,我也不过是恰好站在风口而已。后来大家还要不断的完善理论,说猪飞起来会被摔死,所以光有风口还不够还要有准备云云。

总小编认为,创业者不要盲目追逐风口,风口都是由那些沉淀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的人造就的。等他们把事物创造出来,把风引来你再去跟风的时候,基本已经太迟了。

因此,等风来不如去创造风口。虽然这个过程难上加难,但有实质意义的进步,总好过镜花水月的繁华。

作为创业服务机构,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总小编预测了2016年的10大创业趋势:

1、O2O概念式微

如同过去的“鼠标+水泥”一样,O2O将在2016年沉寂。这并不是说线上线下的打通受阻,恰恰相反,剔除了O2O概念以后,二者的融合会加速。

这个变化的另一层意思是,承认了传统行业是价值的主要承载者。O2O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只是提高效率——但恰恰过去的O2O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2016年,O2O不会再去颠覆某个传统领域,而会成为传统领域的助手,一起让用户生活更好。

2、线上正在主宰我们的生活

过去我们强调的是从线上要返回到线下,但是2016年,我们会发现趋势是从线下到线上——更多的场景都会在线上完成。

例如,过去我们线上买了电影票要线下去消费,现在我们线下消费了要在线上付款、积分;过去我们线上认识了朋友要线下相见,现在朋友见面加了微信都在线上沟通……这说明了什么?我们正在进入没有时间、空间阻隔的在线生活之中。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社交网络也都是来自线上,而且不必回归线下。

这意味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将会出现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会导致生活、工作、社交等各个方面的逻辑重新构建,无论是媒体、金融还是工作、消费,都会重新调整,这其中有巨大的机会出现。

3、人工智能止步不前

有人说美国是技术创新,中国是模式创新。如果这个说法确实成立,则意味着中国创业领域里,人工智能价值为零。

首先,人工智能虽然受限于不同国家的语义理解等诸多要素,但根本上,智能是相通的。也就是说,这个领域的国别限制很小。

其次,目前人工智能处于技术突破的前夜,这个突破取决于技术沉淀,而非模式应用。

最后,人工智能必然以免费和辅助的方式,诞生(或被巨头收购)在科技巨头手里。创业者必须要有核心的技术支撑才有机会得到青睐。

4、智能硬件原地踏步

一方面,智能硬件自身的各个环节仍在基本打磨;另一方面,智能硬件目前和生活场景脱节,噱头大于实质。

智能硬件产品的好,应该可以让人第一时间感觉得到——如果以此为标准,此前99.9%的智能硬件都是纸上谈兵。那种套用旧工业时代产品加已有智能模块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向设计:设计开发全新的感应芯片,同时开发全新的反馈机制。由此,总小编预计,在2016年,这一趋势也不会发生新的变化。

5、全新管理模式发轫

苹果的成功,撬动了过去200年管理领域的根基。如果苹果在未来3年内仍然突破预期,苹果的产品管理模式才可能被广泛接纳。但至少到现在,产品为先的基本逻辑框架已经成立。

未来,公司的核心使命是围绕产品和创新来进行运转,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2016年,成功的创业者们将会印证并建立全新的管理范式。

6、积木式创业

要让创业更简单,首先要让创业服务能标准化和模块化。2015年在创业服务领域有大量的创业者涌现,为这一趋势提供了基础。如果2016年再出现大量为创业服务的自由职业者,那么这个领域就会被重构。

比如,有的运营者就适合从零到一,过去他只能经营一个不大的自媒体,将来他可以快速帮助初创企业完成冷启动,并且从中获得可观的利益。他不必跟随创业企业,只要不断的接力就好。

那么,在创业服务的大格局里,哪些会常态化?哪些则会衰退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