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实验带你了解心理学

迷离的心理

心理学是个非常复杂但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科学。我最早接触的心理学是弗洛伊德的三部曲,本以为很好玩看了后还觉得对我没什么影响,但若干年后才发现,我的整个感情观的基石就是来自于此。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不觉得自己受制于任何人任何力量,但其实我们却又无时无刻的被各种隐性的力量所钳制,而束缚我们自己的不是外界,而是自己内心复杂的世界。

所以与其说这是本心理学实验书籍,不如说是帮你了解自己的书籍。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是本很经典的科普类书籍,文中列举了影响世界的最重要的40个心理学研究,这些片段也是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一个独特角度吧。

下面是这本书的拆解,没有太多记录研究过程,但是带走了部分结论和自己的一些想法。

前言须知

阅读本书时,要关注这几个方面:
①关注问题的提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②注意研究方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复杂的背景中抽离本质的东西,这些是通用的人生智慧】

③批评部分【意识到缺点,并更多的督促自己去思考】


第一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研究一:弗兰肯斯坦的两个脑理论

1.每个人的颅骨内有两个不同的脑,每个脑都具有复杂的能力。加扎尼提出一种可能性,如果我们真的有两个脑,那么当大脑被分开后,也许就会有双倍的信息理解的潜力。【大脑的每个半球的确有各自的思想】

2.大脑左半球擅长于语言写作、数字运算、阅读等,是主要的语言中枢。大脑右半球则在加工人像、解决空间关系问题、符号推理、艺术活动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3.大脑左右半球,拥有不同的自我意识。大脑右半球,可能通过身体而不是心理过程“知觉”自我。对于切断左右脑连接处(即通过外科手术切断胼胝体)而形成的裂脑人,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他们表现出两种不均衡自我意识,因为左半球有完整的自我意识,而右半球是原始的自我意识。
【精英日课提到人的自由意志,人的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是分割开的】

研究二:罗森茨威格的环境对大脑的影响: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

1.在丰富环境中生活的老鼠,其大脑皮层更重更厚,并且这种差别具有显著性。经验对大脑最一致的影响,表现在大脑皮层与大脑其余部分(即下皮层)的重量之上。具体表现为,经验,使大脑皮层迅速的增重,但是大脑其他部分变化很小。

2.提成是大脑对经验作出反应的部分,他负责行动,记忆,学习和所有感觉的输入(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3.近期研究: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对大脑老化成一个更加乐观的态度。主要因素是刺激,神经细胞因刺激而存在。好奇心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充满好奇心,这将刺激他的神经组织和大脑皮层。
【人生没有多余经历的大脑皮层方面的证据;很多父母为了让小孩更好的发育,买更多的玩具刺激大脑皮层】


研究三:鲍查德的遗传论:人的本性是天生还是遗传

1.行为主义的人性理论基本主张是,人的行为被环境所左右,其中包括引起人的行为的刺激和某种选择的结果。即,经验是人性塑造的基本因素或唯一因素。

2.但实际上鲍查得的实验得出结论是→在调查过的每一种行为特征,从反应时到宗教信仰,个体差异中重要的部分,都与遗传有关。

3.①智力IQ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②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的,当环境影响较小时,其差异更多的来自遗传,反之亦然。
③并非环境影响着人的特征,而是人格特征影响着环境。“导致绝大多数心理差异的直接原因,可能包含着通过经验而习得的东西,这一点也是极端的环境论者所坚信的,然而有效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自我选择的结果,而这种选择又为遗传的恒定压力所引导”。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智慧在于平衡好主观能动性和环境压力】


研究四:吉布森的视涯:深度视觉知觉能力

深度知觉能力可能在婴儿一出生时就具备了,但害怕跌落和避免危险,是婴儿到了能够爬行的年龄,并遇到危险后,通过经验习得的。


第二章 知觉与意识

研究五:科林的知觉恒常性:所见即所学

1.知觉过滤机制让我们在不断顾虑接收到的信息,只注意其中很小的部分。大脑中有很多,可利用的技巧和策略,来帮助你按有意义和可理解的方式去组织感觉信息。
①图形-背影的知觉能力。这让我们从背景中区分图形变得较为容易。
②知觉恒常性。指当我们感觉发生巨大变化时,我们知道物体的特性仍将保持不变。
③大小恒常性。不管物体离你有多远,大小恒常性都能使你知觉出熟悉物体的真实大小。


研究六:阿瑟瑞斯的REM睡眠

睡眠共经历四个阶段,开始是浅睡眠阶段,接着进入越来越深的睡眠阶段。然后,当你达到最深的深度睡眠阶段,便开始一次返回到最初的阶段,你的睡眠会越来越浅。当你即将再次进入睡眠的第一阶段时,就会出现一个叫做,俺REM睡眠的特殊阶段,即快速眼动睡眠。


研究七:霍布森的梦的本质

1.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们在潜意识中表达的那些在清醒状态下无法实现的愿望,即梦是心理过程。隐藏在人们潜意识中的冲突总能在梦中表达其深义。

2.阿伦·霍布森和罗伯特·麦卡利提出一种有关梦的新理论:梦不过是在REM睡眠过程中,人们试图对大脑自发产生的随机神经电冲动的解释。即,睡梦中的脑干中的大脑还会周期活动从而产生电冲动,因此梦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含义。

3.大脑中一部分控制身体运动并接受感觉信息,在入睡后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入受阻,这种麻痹状态事发生在脊髓而不是大脑,因此大脑依然会发出运动信号,但身体无法表现出来。

4.梦是自我激活的,只是简单的电能,脑干不会对感觉输入做出反应,也不会对环境做出运动输出。这种激活到达了脑的更高级认知结构时,人就试图从中寻找意义。即,前脑正努力的把脑干中产生的杂乱无章的信号整合为只有一点条理的梦境。

5.梦经常被遗忘是因为在REM阶段,大脑某种将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时记忆所必须的化学物质受到了抑制。

总结:上述提出的理论统称为“神经科学”方法,与精神分析的核心区别在于:神经科学家对产生梦境的结构、梦的组织和叙述方式感兴趣,而精神分析则关注梦的含义,注重把梦的含义和做梦者的情感经历相联系以进行精神分析。


研究八:斯潘诺斯的催眠属于人自主能力范围

催眠并不是一种改变了的意识状态,原因有两点:①被催眠者认为行为是不随意的,但这个取决于暗示性指导语的措辞方式(很多状态下不随意仅仅是因为重力)。②被催眠者会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而非别人的指令。

故,受催眠影响的行为是一种由较高的动机和目标驱动的社会性行为。人不可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被催眠。


第三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研究九: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分泌唾液的狗)

巴甫洛夫发现存在两种类型的反射:
①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和自动的,对同一物种的所有成员都相同
②条件反射则是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
【条件反射的应用范围很广,狗听到铃铛会流口水,老鼠喝了糖水会降低免疫力,人感冒听CD会好的更快】
【条件反射原理解释了仪式感的心理根源,很多仪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仪式的反射一但被建立就会形成强关联,这也就是为什么仪式感有作用的原因】


研究十:华生的情绪化反应的来源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观点是:行为和特殊的情绪是由内在的生理和本能过程产生的。

2.以巴甫洛夫和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通过外在的不同环境和情境刺激而产生;情绪反应是我们对环境中某种特定的刺激的条件反射,即人的情绪反应是习得的。

3.华生使得阿尔伯特将白鼠和恐惧建立联系之后,也成功的将习得的恐惧迁移到其他物体上,即泛化。
【很多情绪化的行为,是完全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作为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手段】


研究十一:斯金纳的心理学

1、斯金纳是行为主义之父,他的理论简单来讲:在任何以特定的情况下,行为都很可能伴随着某种后果,比如得到赞扬或者满足感。这类后果是的你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下,很可能得到重复。这些后果是“强化物”;如果你的行为伴随着另一种后果,比如疼痛,那么在之后你讲很少重复这一行为,这些后果被称为“惩罚”。

2、斯金纳通过“斯金纳箱”培养了6只迷信的鸽子。虽然强化和特定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即是非关联性,但是依然可以让人相信其中的因果关系。
【人是非常容易盲目相信其中的因果关系,这一切都是通过非关联性强化得到的;但事实上,部分迷信有时会缓解压力,让人的表现更好】


研究十二:班杜拉的观察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动

1、班杜拉的“社会习得理论”认为学习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这种学习发生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之中。

2、儿童期暴露于媒体暴力可以预见其青年期的攻击行为,男性女性均如此。对暴力中电视节目中的人物认同和电视暴力中现实性的知觉,也能预见其后的攻击性。即使社会经济地位、智力、教养方式等影响因素被控制的情况下,这种相关依然存在。
【部分心理学简直就是育儿学,从给孩子更丰富的玩具以增加其大脑皮层的厚度,到有意识的强化和惩罚,孩子的成长影响因部分是可控的】


第四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

研究十三:塔森罗的预期改变行动:所想即所得

1、实验者期望效应:实验者可能总是在期望,经过他或她的科学处理,一名或一组被试与其他人相比就会产生某种特殊的行为。实际上这仅仅是实验者自己有倾向性的期望所导致的结果。

2、皮格马利翁效应:当这种期望效应出现在实验室以外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往中。即,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会是自己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明白这点,可以更好的向上管理:告诉leader你的能力圈以及期望的工作挑战,leader会给到你更多回馈就更好能够使得自己实现预言】


研究十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MI理论)

1、加德纳制定了八项界定智力的标准,从而以此划分出八种智能:
①语言智能:比一般人更有技巧、更有效的使用文字;擅长说服和传授;也充分享受谈论的快乐。
②音乐智能:在声调、音色以及节奏方面的天赋。
③逻辑-数学智能:偏爱思考、分析、腿短存在于抽象实物、概念或者观念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
④空间智能在脑海中形成表象、视觉化表象以及操作表象的能力。
⑤肢体运动智能:对自己身体和身体运动 非常敏感。
⑥内省智能:人们对自身情况、感情、动机以及行动的根源的意识和理解。
⑦人际智能:与内省相似,不过是强调对其他人的情感、动机、欲望和行为的理解。
⑧自然智能:识别和归类植物、矿物和动物的能力。

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一个人自身的价值,而这种目的是不可能简单或直接地通过一种学科理论而实现的。【多元智能对教育的价值,也更好的揭示了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优劣势】


研究十五:托尔曼的认知地图

1、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由一连串刺激和奖赏所构成的一连串正确反应;而认知-行为主义认为,人类在学习会生成一段当前位置到最终目的地的路线地图,被称为“心理表征”或者“认知地图”。

2、有机体所形成的认知地图不是一种从A到B再到Z的序列地图,而是一副更广泛、更综合化或者概念化的地图,它使有机体在大脑中形成一种认知“地貌”。

3、认知地图可以解释一种行为:过分强烈的动机或者极度压抑的状态使人类一而再再而三的误入盲目仇视外来者的歧途,他们对外来者的仇视表现在方方面面,从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到世界大战的爆发,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重申理性的力量,也就是综合的认证地图——我们不应该让自己或其他人过于情绪化、过于饥饿、过于衣衫褴褛,动机过于强烈的话这些人就只能形成狭隘的序列地图。我们所有人必须保持平和的心态,吸收充足的营养,以便形成真正综合性的认知地图。简而言之,我们必须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处于能激发适度动机而没有多余的挫败感的最理想的状态中。

【这个理论真的太经典,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年轻人焦虑的困惑。很多人对金钱的渴望很强烈,可是真正最后能有巨额金钱回报的人,金钱仅仅被认为是附属品而已,这两种状态就是序列地图和认知地图的区别,这会导致人的视野格局行为的一些列不同】

【想到自己曾经两次高考,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超过了太多人,结果两次结果都很让自己失望,一直有的困惑就是每个阶段人都会被一种力量所约束:蚂蚁虽然不畏惧重力,却会被电磁力、水的张力牢牢约束;大象则反过来。人的成长也一样,但是没有办法挣脱这种约束力吗?其实从认知地图的角度有个很好的解释:欲望动机太强烈,形成的都不是最佳的认知地图,而是基于单点的盲目的序列地图,对于后者即使想很全面很科学的执行某种技巧,也会变形,事半功倍。可能这就是“欲速则不达”吧】


研究十六:罗夫特斯的不准确的记忆

1、通常人们相信:一个人对一件事的记忆反映着该件事的本来面貌。但是,回忆是一种对实际发生事件的重构,重构记忆是你用新的信息和现存信息去填补你回忆某种经历时所出现的遗漏。

2、这个理论影响力记忆理论,也影响了司法领域,罗福斯特认为,提问时的措辞方式会使你在这件事的记忆中无意识的添加某些本部存在的信息。

3、罗福斯特主张,一种有关记忆和回忆的准确理论必须包括重构过程,即当新的信息被整合到人的某一事件的最初记忆中去的时候,这种重构就会发生。提问中的错误前提嘉定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巧妙地形式,把新信息无意识的整合进最初的记忆中去。

4、人类记忆具有易误性和不可靠性,而且我们大脑有能力创造出实际上从未发生过的事件的记忆。

【对目击证人的反复提问,实际上已经改变了证人的原始记忆,不可靠性也会逐渐增加;其实利用这种隐含不存在的前提假设的方式去诱导记忆有很多用处,比如帮助孩子有个更好的童年回忆、情侣间更多的记忆】


第五章:人类的发展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最终成长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但是我们的成长过程还是大致相似的,并且是可预测的,而且按照相对固定的进程发展着。

研究十七:亨利·哈洛的母婴依恋

1、爱和感情可能是与饥饿和干渴一样强烈的基本需要,抑或比他们更重要。作为一个感情变量,早期哺乳行为是婴儿和母亲之间经常发生亲密的身体接触,婴儿与母亲的接触会发展成为一种安全依恋关系。

2、应用:生母不再被看做是婴儿唯一的合适人选;被虐待儿童似乎更加依恋哪些施虐的父母,因为依恋是最强烈的基本需要,他的作用远远超出施虐的行为。

3、处于孤独生活情境下的社会隔离:与那些拥有健康社会交际的人们相比,缺乏交际的人会觉得日常的生活事件压力更大,患上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在受伤后恢复的更缓慢,睡眠也较为不好。

【人类基础的母婴依恋会逐渐成长演变为社会关系中的社会依恋网络,没有一个健康网络的人往往也会有各类隐患】


研究十八:让·皮亚杰的婴儿的客体永久性理论

1、只有认知发展到特定的阶段,个体才会有特定的推理和思维水平,否则无论进行多少次的学习也学不会这种能力。

2、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即便物体不存在我们感知范围内,我们也认为他是客观存在的。客体永久性这种认知技能是真正思维的开始,是运用洞察力和符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开始。


人的发展都要经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

【作为一个成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必要知道孩子处于哪个阶段,避免用孩子不能理解的方式去伤害孩子,比如我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很小的小孩教育你要为他人着想,而且还辅之奖惩诱导,其实这个行为的本质是无意义的,孩子的行为无法决定思维】

研究十九: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儿童能够内化其父母及其文化背景的道德价值观,而且只有当他逐渐把这写价值观与他已理解的社会秩序以及他作为一个社会自我的目标联系起来时,儿童才能将上述道德价值观内化成他自己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儿童必须达到某种智力发展阶段才能达到一定的道德发展水平。

2、童年和少年失去的道德结构发展阶段:
①儿童每个阶段都有一种独一无二的道德思维方式,而且不是对成人道德概念理解的逐渐深化
②各个阶段以固定顺序出现,不可能跳过任何一个阶段
③处于当下阶段的儿童至多只能理解比他现阶段高一级的道德;而且儿童喜欢用他们所达到的最高得到水平来对事物进行判断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对儿童的道德教育主要限定在激发儿童自己道德判断的产生和对行为的控制。儿童很可能会抛弃那些低于他们道德发展水平的道德推理,他们也同样无法同化那些远远超出于其道德发展水平的道德推理】


研究二十:兰格和罗丁的控制力让人愉快

1、控制力是指你所拥有的、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和事件的个人力量,这种控制力是能对人类所有行为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对于一个被迫放弃控制力与自我决策的人,如果我们给他们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那么他们的生活质量就会提高,生活态度会变得越发积极。通过让老年人重新获得决策权和胜任感,一些因年老而引起的消极因素是可以被延缓、逆转或者防止的。

3、个人力量和控制力不仅影响着人的愉快心理,而且还影响人的健康。因此提高个人行为的选择程度的确是一个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

【如果在说服别人的时候,给予别人“虚假”的控制权(如买不买由你决定),则成功概率会高很多;再给自己争取权利的时候,控制力更是应该追求的目标;同样的可以用在小孩和老人身上,预支小孩的零花钱给他更多的控制感,不要直接给老人买好东西,而是带老人去直接买东西让他们自己选,这样的幸福感会更高】


第六章  情绪和动机

研究二十一:马斯特斯的性动机

1、人类的性反应周期大约分了四个阶段:兴奋期、持续期、高潮期和消退期

人类的性反应周期

2、阴茎大小对女性的性刺激通常是个无足轻重的因素。松弛状态较小的阴茎在性兴奋时比松弛状态下较大的阴茎有更大幅度的变化。松弛状态下较大的阴茎并不意味只他在勃起状态下更大。


研究二十二:埃克曼和弗里森的表情情绪理论

1、特定的面部表情和行为与特定的情绪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

2、面部表情涉及进化的问题。达尔文认为,面部表情是一种适应机制,它有助于动物适应他们的环境进而提高其生存能力。进一步的推论是,如果某些特定的信息能通过面部表情在动物的某个种系中或种系之间得到交流,那么,这将增加物种生存几率。如:恐惧的表情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它预示着食肉动物的出现即将带来的危险。

3、农场动物情绪:如果个体感觉到任何显著地不和谐,都会导致由于负面情绪体验带来的健康水平的降低。

4、眉毛对面孔再识别的影响:缺少眉毛比缺少眼睛更能显著地引起面孔再认的困难。


研究二十三:霍尔姆斯的应激测量表《社会再适应评定表》

1、应激是情绪的极端体验,每当这些应激事件在生活中发生时,都需要人们做出某种程度的调整、改变或应对。所谓的调整是指在现有稳定状态的基础上的调整,而不是心理意义、情绪、社会愿望上的改变。

2、《社会再适应评定表》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应激研究工具30年来没有被动摇过。

3、应激确实与疾病有关,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负责的,应激只占导致病人患病全部的全部变异因素的10%。


研究二十四: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1、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指当你同时经历两种或多种彼此间不协调的心理过程。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它将导致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和紧张感,其程度取决于该认知失调对你的重要程度。进而这种不适感会促使你做出某种改变,以使它减弱。既然你不能改变你的行为,你只得改变你的态度。

2.认知失调理论主张:
①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劝说,做了某种和他原来观点相反的事,或者说了某些与他的真实观点相反的话,他就会产生一种改变原有观点的倾向,以使之与刚刚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相一致。
②引起撒谎行为的压力越大,则改变原有观点的倾向越弱。
【在劝说要别人改变态度的时候,不能给到太多的压力】

3.认知失调所引起的态度改变,经历的四个步骤:
①与态度不符的行为,必须导致你不乐于接受的消极结果。
②个人必须对消极结果承担责任。被迫服从是不会产生认知失调的。
③生理唤起,这促使我们改变态度,引起令人不适的紧张状态。
④个体必须意识到,自己所体验到的唤醒是由自己所做的与态度不符的行为引起的。

4.认知失调的一个典型例子:
让一群热衷于性行为的学生就使用避孕套能减少感染艾滋病几率这主题,做一段宣传录像,
做完录像后,一半的学生就不必使用避孕套的问题展开讨论,并透露她们不使用避孕套的经历。
即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和录像片中宣传的例子不一致。
结果:自相矛盾组的学生92%一直在使用避孕套,而未参与讨论组的只有55%的学生上再使用避孕套。
【你面对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的机会越多,你所体验到的认知失调就越严重,因而你改变自己行为的动机就越强】


第七章 人格

人格指的是那些相对稳定的,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一致性的品质。

研究二十五:罗特的内、外控理论

1、个体在某些事件的原因的归隐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当人们把自己行为的后果归因为运气、命运或是他人力量的影响时,就是外控点信念;如果人们把行为后果归因为自己的行为和人格特征,就具有内控点的信念。

2、一个人看待事件的内外倾向可以用社会学习理论加以解释。在社会学学习理论看来,一个人在从婴儿成长为儿童的这段时间内,会受到某种形式的强化而洗的一些行为,这种强化增强了儿童对某种特定行为将引起某些他们想要的强化预期。这种预期形成之后,取消强化将导致这种预期渐渐消退。因为,优势人们认为强化与行为是关联的,有时候不是这样。随着儿童的成长,一些儿童经常感受到期行为与强化的直接联系;而对其他儿童而言,强化似乎并非由期自身的行为所导致。
【个体所有的具体学习经历使其对强化是内控还是外控形成一种总体预期】

3、随着在文化上将情境类分的社会决定型情境和技能决定型情境,这些总体预期将导致行为表现出特征差异,并进而在特定条件下,演变出个体差异。即,如果你已经习惯于对自己做出内控或外控的解释,这将影响到将来你在几乎所有情境中的行为。不论是内控还是外控,你对控制节点的解释始终是你个性特征的组成部分,也是你人格的一部分。
【内控的人可以更好地自我调节并适应生活,但当存在个体以外的力量控制行为后果时,最现实也是最健康的行为方式是采用外控点的态度】


研究二十六:桑拉德·贝姆的双性化人格

1、男性化、女性化构成心理性别,你对自己性别的看法就是“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是组成人格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它包括自我概念和他人关于“你是谁”的感知。

2、性别类型分明的人总想使自己的行为与已经内化的性别角色标准保持一致,并可能压抑任何与其性别不相符的行为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因此鉴于一个自我概念中性别认同为人男性化的人可能会抑制某些女性化行为。

3、可以有效融合男性化和女性化两种行为的人比那些极度男性化和极度女性化的人更快乐,心理适应能力也更强;当一个人从一种生活环境转移到另一种生活环境时,双性化的性别特征更可以增加行为的适应性提供有利条件。

【现在年轻男生很多很娘炮,但跟他们相处其实是很好相处的,这部分人对自己性别认同是女性化大于男性化,他们身上某些特质在这个时代会比我们这些人更好适应,比如撒娇】


研究二十七:弗里德曼和罗森曼的A/B型健康心理学

1、A型人格是指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个体的整个人格面貌,A型人格如下:
①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
②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一种热衷竞争的倾向
③一种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持久欲望
④不断卷入有deadline的事物中
⑤迅速完成各种认为
⑥心理和生理上过分敏感
B型人格均不具有以上特质

2、A型行为模式会引起冠心病,一种解释是这种极端激愤的状态使身体产生过多的如肾上腺素等激素,同时提高了心率和血压,久而久之,对这种压力的过度反应会损害动脉并进而导致心脏病。

3、A型人格的提出使得有效预防高危人群的心脏病的首次发作成为可能。这个实验开创了健康心理学

【最近的公交司机属于A型人格,面对状况更容易表现出激动状态】

【虽然大部分事情我都是偏好竞争的,但在休闲上如篮球比赛,真的不喜欢这种竞争心态;合理调整或者说控制自己竞争的边界】


研究二十八:川迪斯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1、川迪斯认为文化是一种模糊的结构体,如果我们要了解文化和社会心理现象的联系,我们必须通过确定文化差异的维度分析它,这种最有前景的维度就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2、集体主义文化指的是生活在该文化中的个体的需求、欲望、成就都必须服从于他所属的群体或组织的需求、欲望即目标;个人主义文化中更看重个体的幸福和成就而不是所属团体的需要和目标。

3、个人主义和集体主页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两端,而某个特定的社会则处于两端之间的某个点上。我们必须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看做是一种多维的结构,每一维度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取决于其所属团队的现状、情境线索以及所研究的具体行为。

4、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会影响到特定的文化群体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反抗和独立被看成一种人格资产,而在集体主义社会里,他们被看成负债。文化经由父母向儿童传达的关于资产或负债的信息是强大而明确的,他对年轻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经常会看到非常羡慕美国文化和教育的父母,其实文化的分裂不仅仅是把孩子送到美国就可以解决,很多影响是无所谓好坏的,更多的是与这个社会、团体的适应度】

第八章 精神病理学

研究二十九:罗汉森的判断精神病人理论

1、医院本身是个特殊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的行为意义很容易被曲解,在精神病院的场合中,心智健全的病人不能从心智不健全的人中被鉴别出来。

2、诊断标签非常危险,一个人一旦被贴上符合某种心理疾病的标签,那这个标签会掩盖他所有标签,所有的行为和人格特征被看做是源于标签上的疾病,这个做法最坏的影响会变成自我证实,即当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被按照某一特定的方式对待时,她的行为就可能变成所对待的那样。

【最好的精神病院应该是行为治疗,而不是药物治疗,就想飞越疯人院中所说的,谁才是疯子呢?】

研究三十:弗罗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

1、弗罗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由基本的生物冲动组成,自我是现实原则,行动及其他注意现实社会和行为的后果;超我是一套关于是非对错的准则。

2、五种原始的防御机制
①压抑。压抑的作用就是把烦恼冲动挤出意识层。
②退行。退行是一种被自我用来防止焦虑的防御机制,这种焦虑使人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中,那种要求很少和相对安全的行为。
③投射。把冲动投射到别人身上,引起焦虑外化,进而减少焦虑。
④反向作用。人们采用表面的,完全没有本我真实欲望的态度和行为来阻止焦虑。
⑤升华作用。找到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转化无意识中被禁止的欲望所产生的能量。

【弗洛伊德的理论大多数是来自于临床的观察所得,是无法通过科学进行证实或证伪,因此他认为是可以通过精神分析和梦境来解释的,大部分的主流心理学家对他的理论是持否定态度】

研究三十一:马丁.塞里格曼的习得性抑郁

1、我们对能力和控制的知觉是从经验中习得的,当一个人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败后,他将停止这种尝试,如果这种情形出现的太频繁,这个人就会把这种控制缺失知觉泛化到所有的情境中,甚至泛化到实际上能够控制的情况。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2、通过电击狗是狗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但习得性无助,导致人类抑郁可比产生抑郁本身有更严重的后果。例如许多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控制力,他们的健康状况比那些能保持这种控制力的老人差很多,死亡概率也大。

【习得性无助的广泛的影响,甚至波及生化战争和战争等心理学研究,恐怖主义威胁为焦虑和抑郁出现,营造了教科书式的心理氛围,全社会都会进入习得性无助】

研究三十二:卡尔霍恩的拥挤导致行为失常

1、拥挤是一种由密度产生的个体主观心理体验。在实验中,小白鼠因为拥挤导致的行为沦丧。用于人类拥挤因素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2、家庭人口密度对社会退缩和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实际上是随着单个家庭中人口增加而降低,但这种影响只有在居住人数没有超过家庭中房间数才会出现;当居住人数远远超过房间数是反社会影响,就会伴随着人口密度增加而显现出来。

【拥挤的体验会导致问题,解决能力的下降也会导致家庭人口的病理行为】

第九章  心理治疗

研究三十三:史密斯和格拉斯的心理理疗师研究

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和各种各样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动力学疗法,史密斯和格拉斯用他们发明的元分析统计技术(将许多个别研究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进行更大的统计),得出结论:心理疗法是有用的,但不同类型的心理疗法所产生的疗效差异是可以忽略的。

研究三十四:约瑟夫.沃尔普的系统脱敏疗法

1、早期对恐惧症的治疗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为主,这种观点认为恐惧症是无意识心理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起源于童年时的精神创伤。

2、行为治疗的基本观点是,你习得了一个无效的行为,必须消除它。恐惧症的根源是你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过程,在生活的某个时间学会的恐惧,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某些物体与极度的恐惧在脑中形成联系。

3、交互抑制心理机制,指的是两种反应,彼此抑制,在既定时刻,只有一种反应可以存在。如果一个反应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呈现时,能抑制焦虑的产生,存在于刺激和焦虑之间的连接,将被消弱。

4、基于交互抑制的治疗策略,可以直接抑制消极思维:积极情绪通过消除由特殊因素引起的不良的身心状态,来解除消极情绪对个体思维和机体的束缚,这将使人的健康状态趋于完善,并培养人的积极情绪,这种情绪不仅可以抵制消极情绪,而且拓宽了个体惯常的思维模式,并建立了个人的应对策略资源。

【脱敏疗法其实就是经典条件反射的反向应用】

研究三十五:赫尔曼.罗夏的墨迹测验

1、罗夏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在随随机魔系进行解释时,被试的注意力转移到磨机上,此时的心理防御相对减弱,进而藏于心中的想法慢慢浮现。如果被知觉的刺激声模凌两可的,那么对刺激的解释就必将来自于个人的内心深处。

2、对墨迹图最简洁的评价方式:使用整个墨迹图进行解释,显示了被试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解释的细节部分的频率很高,则意味着被室友强迫性的固执,相对较多的使用白色部分是叛逆和消极的信号,回答是描述人在运动,显示了被试者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生活,在回答中颜色占主导地位,说明被试者叫感情用事和冲动。

研究三十六:亨利.莫瑞的主题统觉测验(TAT)

1、TAT测验由一套黑白图片组成,图片中的人物情景没有特定的含义,要求当事人和被是看图讲故事,然后治疗师将故事内容进行分析,以揭示隐藏在被试者无意识中的冲突。

2、TAT测验的理论基础与罗夏测验相同,认为人的行为是无意识力量驱动的。这程序的目的就是刺激文学创造,从而刺激幻想,以揭示在潜意识中的情结。

【很多精神疗法的根源都是佛伊德的无意识冲突理论】

第十章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探讨的问题是:别人怎样影响你的行为,而你又怎样影响他人的行为,简言之,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研究三十七:查德.拉皮尔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研究

1、从逻辑上讲,一个人对于某一态度对象的态度,将会影响其对待该对象的行为。但拉票认为人们的社会行为与他们口头表达的社会态度很少具有一致性。

2、拉皮尔认为,如果你想预测一个人在面对某一真实的特定情景或特定人物时将如何表现,对假设性情景的口头回答态度问卷是远远不够的。就通过研究真实社会情景中的人的行为,才能可靠的测量一个人的社会态度。

3、拉皮尔告诫:问卷是简便容易机械的,而对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这是一项耗时又劳神的工作,其成功与否完全依赖于研究者的能力,问卷提供了定量的结果,而后者则主要是定性的。对于一名研究者而言,对于一项研究的实质内容作出敏锐的推测,比对一种很可能是无关的内容,做精确的测量似乎更有价值。

4、导致态度和行为一致性的因素有五类:
①态度的强度。微弱的感受,对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大。
②态度的稳定性。稳定的态度,更好预测行为。
③行为与态度的相关。如果所测量的态度恰好与某种行为有关,那么态度对行为的预测效果就比较好。
④态度的显著性。态度越明确,越容易从记忆中提取,越能够预测个体的行为。
⑤情境的压力。在某种特殊的情境中,外在压力很大,以至于使人们内在态度对行为就会不产生任何影响。

研究三十八:罗门.阿希的从众心理研究

1、从众性指的是当某一个个体成为某个团体的成员时,其行为常追随某个团体的某种行为模式,即社会规范。有时候从众性对于我们的行为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中力量,在某些时候会使我们做出一些与我们态度伦理道德相冲突的事情来。

2、对于从众效应的其他研究结论:
①社会支持。只要有一个同盟者就能坚定立场并抵抗从众效应的压力。
②团体的吸引力及成员的归属感。个体越为某一团队所吸引,对这一团体越有归属感,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顺应该团队的所有的态度和行为。
③团体的规模。从众的倾向性随团体规模的增加而提高,然而这仅限于6到7人的团体,当团队规模超过这个数字,是从众效应的水平不再提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所降低。
④性别。女人似乎比男人更愿意从众。


研究三十九:旁观者效应

1、旁观者越多,越少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因为社会影响即别人的在场改变了你的行为。

2、两种理论解释这种社会影响:
①责任扩散。随着团队人数增多,在突发事件中采取行动的个人责任减少了,不提供帮助的良心责备和内疚也减少了。
②评价忧虑。当别人在场时,没有提供帮助部分原因是害怕难堪或被嘲笑。

研究四十:米尔格拉姆的权威服从实验

1、人类有一种服从权威命令的倾向性,虽然这个命令违背他们自己的到的和伦理原则。

2、虽然听从权威人士的命令给施暴者带来紧张和焦虑,但是服从者并没有表现出拒绝的倾向。正如这个实验之后,心理学家表示,我们不知道权威服从的力量有多大。既然我们了解了我们极强的遵从权威的倾向后,我们可以设法使自己提房不受欢迎的或英国受到谴责的命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881评论 4 3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8,052评论 1 30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0,598评论 0 2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407评论 0 21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823评论 3 29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872评论 1 22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037评论 2 3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505评论 1 24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745评论 2 25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233评论 1 26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568评论 3 26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231评论 3 24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41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39评论 0 20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954评论 2 28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784评论 2 27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