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王安石与司马光在争什么

王安石变法里面一个主角是王安石,还有另一个主角,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就是砸缸的司马光。这两位都是宋代的名臣,但是在变法的这件事上针锋相对,成为最大的政敌。他们两个究竟在争什么?简单说来一句话,是在争究竟怎样才算一种好的政治。两个人肯定是都想要好的政治,问题是他们俩对于什么是好,标准不一样。王安石认为如何才是好的政治呢?是勇敢地去创新,守旧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但是司马光不这么认为,他说:假如你连传统都不尊重,那你还有什么坏事干不出来?

不拘小节的王安石

有一次王安石的一个朋友请他吃饭,饭后就跟王安石的老婆说,我终于知道你们家老王爱吃什么了。前几天吃饭,他把一盘鹿肉吃得精光,一点也没剩。王夫人听了就笑了,你是不是把这鹿肉放在他眼前了?等下次吃法你的时候你换盘菜实施,果然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王安石就把他面前的一盘菜吃得一点不剩,而旁边放着的鹿肉看都没看一眼。从这个故事能看出什么?王安石这个人超级不拘小节,他只关心自己内心真正关注的大事,其他一切对他来说全都无所谓。王安石真正关注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变法。为什么要变法呢?大宋面对大辽、面对西夏的时候始终国力不振,王安石就想我一定得想办法改变这个状况。

北宋到了王安石所在的时代,已经统治了快一百年了,由于一些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形成了大量的冗兵冗官,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对国家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你不能改革的话,国家很快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由于有了幽云十六州,大辽就成了大宋的保护伞,但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家,你不可能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上面,把这个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更保险一些。王安石觉得真正的大事是什么呢?必须要经邦济民,要变法,这才是值得大丈夫追求的事业,其他的事都是鸡毛蒜皮。

王安石推行新法

王安石获得了宋神宗的重用,开始了变法。他虽然有着一腔的报国热情,变法的效果却一点都不好。首先,军事方面有一个叫做保甲法。把乡村的百姓十家一组编成一个兵民一体的结构,每家里面如果由两个男丁以上的就要抽一个人出来,农闲的时候军训。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可以节约养兵的费用,这是军事方面的法律。其次,经济方面的法律是青苗法。规定到了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由官府给百姓贷款,收取比较低的利息。在今天看来这个利息不低,但是比那时民间的高利贷要低得多,用这个办法来缓解民间资本不足的困境,减轻百姓的压力。还有一个法叫做市易法,就是在开封设立一个专门的衙门,负责在产品滞销的时候政府收购,在产品短缺的时候再卖出,用来平衡市场。还有人事方面的法律,他颁布了一个叫做贡举法,就是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在考试的时候不再考那些经典了,而是考经世致用的学问。初看你会觉得这些法令不错,既能够节省军事的开支,又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还能筛选出真正能干事的人。所以王安石曾经夸口,说这套新法如果一旦能够施行,朝廷根本不用向老百姓加税,照样能让国库充实起来,但是等他真干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新法推行失败

先说保甲法,保甲法是把老百姓都给编成兵民一体的组织结构,王安石设计这个法令的时候,是有着非常高大上的考虑的,要复周礼,但是他失败了。为什么呢?最初的周礼实际上顺应的是一个兵民一体的社会结构,把这个社会结构整合一下就成了周礼了。宇文泰在统治北周的时候,北周有这种兵民一体的社会结构,所以宇文泰复周礼能够成功,但到北宋就不一样了。到了北宋中国历史就从豪族社会进入到平民社会,兵民一体的社会结构早就没了,这就意味着王安石要搞的保甲法,不是顺应现成的社会结构做出的一种整合,而是要把现成的社会结构给彻底打乱,重搞一个,这样百姓怎么受得了?

再比如经济方面的青苗法和市易法,这两个新法初看上去是想要帮助老百姓获得更好的融资机制,以便刺激市场的经济流通,让朝廷获得更好的财政基础。但是这些法律要想能够有效实行的话,一定得有比较清楚的现代法律基础,市场才能自动运转起来,才能足够流畅,问题是这些法律基础在当时根本就没有。结果怎样?这些法律运转起来就是当官的胡乱调配,甚至强迫老百姓必须得贷款,老百姓肯定更受不了。在王安石那时,他是不可能想明白这些前提条件的,所以王安石不可能想得到这些新法在运转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但现实是,新法的运转确实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于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很多人批评王安石。说这些新法完全是胡闹,一定会把国家搞坏,而这些人出来一通骂之后,皇帝就开始犹豫了。

王安石不管不顾的个性马上就起来了,他充满豪气地说了一段特别有名的话——“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什么意思?

天灾,人们的非议、祖宗留下的规矩都不用怕,只要你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要排除所有这些外部的干扰。司马光这帮人已经忍了王安石很久,早就很不满了,等到王安石啥都不用怕的说法一出来,舆论更是一片哗然,对王安石又是一顿狠批。王安石也恼怒了,就把司马光这一派的人陆陆续续都赶出朝廷,贬到地方去了,司马光本人级别太高,没法贬到地方去,于是就哄到洛阳,让他赋闲。这个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也不是坏事,司马光就是在洛阳赋闲的这段时间写出了《资治通鉴》。

政治原则之争

王安石和司马光究竟争的是什么?他们争的实际上是一种最根本的政治原则。在王安石看来旧法早就不行了,要行的话,不至于被西夏这种小破国家给欺负。这些新法对国家好处颇多,就算有一点瑕疵,你们也应该帮我改进,而不是劈头就骂。在司马光看来不是这样,他说老王你那能叫瑕疵吗?这完全证明了你那根本就是胡闹,你想治国首先得老成持重,不能依照一些异想天开的念头把天下搅得不安宁。老王,你得知道如果把秩序搅乱很容易,但是要想恢复起来就很难了。到时候遭殃的还不是老百姓吗?王安石一听,火更大了,什么叫异想天开的念头啊?没看见我那新法是复周礼吗?你再老成持重,你还能老得过周礼吗?既然你们这帮人不愿意帮忙,还拖后腿,那我就用新人,于是王安石的那套人事改革方案就派上用场了。

问题是双方已经闹到这个份上了,道德感比较强的人肯定就不愿意跟王安石混了,因为王安石这个人个性切实太奇葩,的确不大容易合作,再加上他以复周礼的名义连祖宗之法都可以不要了,那什么事干不出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君子不会来的,各种能力很强但是心术不正,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就被王安石提拔起来了。王安石本人是非常重视道德的,他曾经点评战国时期很有名的齐国的孟尝君,他说世人全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收拢天下的人心,各种人才全都愿意为他所用,鸡鸣狗盗之徒他也能用起来。王安石非常看不上,他说就凭齐国那么强大,要真能得到一个人才,绝对就能压制住秦国称霸,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吗?正是因为孟尝君门下有一对鸡鸣狗盗之徒,所以真正的人才才不来。

王安石想得很清楚了,但是这种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干起来就不一定那么回事了。《水浒传》里面那个有名的大奸臣蔡京,不管祖宗之法,而且特别能忽悠,他把宋徽宗一通忽悠,于是北宋的政治水准就越来越差劲,最终就亡国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能看出,司马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强调祖宗之法了。北宋已经进入到平民社会了,在更早的封建社会和豪族社会里,实际上社会本身对于皇帝的制衡能力非常强,但是到了平民社会,社会里对皇帝的制衡能力就越来越小了,传统几乎是唯一的一个还能够用来制衡皇帝的东西。传统是什么呢?祖宗之法。如果皇帝对祖宗之法都没有敬畏了,那问题就大了。官僚本身是皇帝意志的延伸,如果祖宗之法可以随便就被突破,蔡京这种人就会以皇帝之名干各种坏事。

王安石变法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大宋过去的一系列做法真的是不行了,必须得变,老路根本维持不下去。司马光所强调的祖宗之法就是这条老路,确实能够对皇帝和官僚构成约束,但问题是现实面对着一大推问题,该怎么办?司马光能解决吗?大宋在这种时候就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境地,既需要王安石的改革,也需要司马光的稳健,却很难找到这两种政策的均衡点。所以力挺王安石的宋神宗去世之后,王安石所开创的新党和司马光所开创的旧党,随着皇位的变迁而多次此起彼伏,这两党开始了非常激烈的党争。在王安石和司马光都还活着的时候,这两个人都是君子,所以他们虽然有党争,但是不会失去君子之风。他们的后继者就不一样了,都是一些烂人,所以到后来的争夺水准越来越烂,再也没有人从天下情怀这种大格局出发,堕落为纯粹私人的争权夺利。

大宋的结局

到了北宋后期的几十年里,就沦落到了越来越烂的政治水准里,大臣和皇帝们一个比一个不靠谱,以至于到了北方出现剧变的时候,大宋一方面没有办法理解这个新的格局,居然觉得大辽是自己的敌人,要跟新兴的女真人合作。大宋根本就没想过大辽已经接受了中原文化,而女真是一个新兴的民族,如果打败了大辽的话,怎么来对付女真?而且女真是没有接受中原文化的,一定会对付大宋,到时候怎么办?大宋根本没想这事。且把这些放一边,另一方面大宋根本没有任何政治担当,和女真人达成了一个联盟的条约,要联盟联手来打败大辽,但是达成这个条约之后,大宋不停地占小便宜,被女真人揭露之后又百般遮掩。

比如双方都约定了不许从对方占领的地盘招降纳叛,那么大金把大辽的土地占领了之后,上面有一些还是汉人,所以大宋就偷偷鼓励那些土地上一些原来是大辽的将领的汉人来投降自己。但是等到真的有将领从那边投降过来了,大宋肯定是违约,金国就来找大宋算账,大宋矢口否认。大金不干了,把证据拿出来,大宋傻眼了,于是就只能从军营里面找一个和前来投降的那个人长得很像的人杀掉,然后把头颅给大金送过去。大金一看不对劲,是假的,于是大宋就不得不把那个真的将领再杀掉送过去,可是这么搞来搞去,大金还能信任大宋吗?

另一方面,那些来投降大宋的辽国汉人将领,他还能信任大宋吗?所以等到宋、金再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人很容易就投降大金了。类似于这种低劣的政治行径,在大宋跟大金打交道的时候太多了,各种背信弃义、反复无常,最终也就导致了极为屈辱的靖康之变,差不多可以说北宋被大金灭亡几乎是咎由自取的。大宋的富裕繁荣主要是在民间社会,而这种富裕繁荣需要一种政治上的保障才可持续。但是大宋在政治上有一种先天的困境,导致到了北宋的后期进退为难。往前进的话,就是王安石的路数,但是他的后继者是什么人呢?多半都是蔡京这种人。往后退的话,就是司马光的路数,但是内政外交上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怎么办?只能最终被女真人亡国了。女真人灭亡了北宋,成为了此后东亚大陆的头号强国,南宋甚至一度要对女真人称臣,奉大金的正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02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655评论 1 2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726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04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58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31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44评论 2 3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98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38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33评论 2 24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2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44评论 3 2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37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88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72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6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公元1076年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二次罢相,从此隐居江宁,不闻政事。随着王相公的愤然辞职,他倡导的新法令开始在反对...
    北归燕阅读 1,059评论 5 6
  • 青岛是个连夏天都会有雾气的城市,没有阳光的时候大雾就会一层层的压下来。湿漉漉的就像南方飘起的小雨。雾小的时候就能看...
    Nightfall_H阅读 40评论 0 0
  • 「原创第 144 篇」 《从零开始做运营》作者就提到,运营就是一个打杂的,不仅要熟悉平台运作全流程,每个月还要背负...
    顾小宝阅读 33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