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征文 | 老司机,带你解读———上海龙柱的秘密

上海龙柱

有这么一群人

上能聊国家政治

下能侃民生百态

我们亲切的称呼他们

“老司机”

人来人往

车流不息

出租车

贯穿整个城市

北京的哥,是最知识渊博的,可以慷慨激昂的指点江山,说的活灵活现,好像一个个都是刚参加常委会出来似的,还可以告诉你潘家园古玩鉴赏那些事儿……

上海的的哥相对内敛,开出租车都是玩儿票的,说不定人家刚动迁了豆腐块儿大点儿的地方,分了八套房,所以上海的的哥也很小资,不跟你指点江山,只跟你“嘎三无”……

上海乘坐的士,大多数人听过这个故事,那就是关于上海九龙柱的故事。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现阶段也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拥有最大的贸易港口,工业基地,被称为大陆的金融中心,在经济上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的高架桥,贯穿整个上海,成为上海出行必经之路。

上海南北高架和延安高架交汇处有一根很粗的柱子,银色白钢打底,用铜雕刻着金龙浮雕,这个就是上海的龙柱,和其他几件事件,被称为上海最玄的事件之一。

定海神针

从上世纪90年代,百废待兴,上海集中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座城市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高架路建设是申城重振雄风,跻身世界一流都市前曲,继内环线建成并通车以后,贯穿市区的成都路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先后上马,形成贯穿上海市东西南北中的“田”字格局,从而彻底改变市区交通拥挤堵塞,从而完成上海高架最终的上出天、下出地“申”字形的大格局。

工程之初由上海市各级领导重视,市民支持,一切顺利进行,沿途街景,一天一个样,半个月找不到旧街里弄。没料到,当工程进行到关键的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的接口时,作为高架路主柱的基础地桩怎么也打不下去。

工程受阻,偏偏受阻在东西南北交汇点上,受阻的地段,恰巧是准备建设,上海最高的高架主柱之下!

翻阅上海地质资料,上海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并无过分复杂的地层状况。一众专家领导几天奋战攻坚不下,这桩就是打不进去,打一根断一根,这个接口又是主柱,位置不能差一分一毫,建不成主柱可如何是好。

没办法,工程暂时停顿,奋战在工程第一线的工人们食不甘,寝不安,也愁坏了此工程的一众领导。

这时,一种说法在私下里悄悄传开:会不会是风水龙脉方面的问题?要不要请位风水先生或道士法师来看看呢?

这种说法出现,岂不是对封建迷信低头?

于是市领导重新抖擞,各路精英,汇集到这一接口上啃硬骨头。市领导亲自坐镇,当时的口号是:“人心齐,泰山移!”必须要将主柱的地桩打下去,保证整个工期不被延误。

可就是邪门了,这桩就是打不进。

于是,先前的传言又出现了,越穿越玄乎,“这是上海的龙脉,动了龙脉要遭天谴的,现在只是给个教训,在这么折腾下去,一定会遭报应的。”

市领导跟工程负责人,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工期又摆在那里,一拍桌子,一跺脚,“管他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一番暗访,请来了上海玉佛寺的一位高僧大德。

玉佛寺高僧大和尚来到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工地细细察看后,闭目合掌,久久不语。

“众人问可有办法?”

大和尚沉思良久,然后开口说,“已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的办法也是有的,但要行一番法事,究其原因,延安高架南北高架交汇点正是上海的中心,龙头所在,地下有在此避难的黑龙,百年后黑龙必过灾难,方可升天。

市领导一听,感觉甚是苦恼,这工期可不能拖百年啊!

老和尚接着道,必须请动黑龙让出打桩之地,若要将地桩打下,必用龙柱代替龙灵———龙起必有云相伴随,夏季则多有雷雨,龙多登云,乘云雨而行走。”有飞龙在天之意。

各领导专家也是听的一愣一愣的,半信半疑。原来这个打桩的地下,有一只再此酣睡的黑龙,请神明灵物移位,谈何容易啊……

大和尚说完,慨然长叹,言明他道破天机,恐怕自身在世来日已无多。许身报德,愿为上海信众造福,也为久居的上海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大和尚默然择定吉日,众人循其嘱咐,一切准备停当。法师焚香祷念,一一行事,事毕叮嘱某时某刻后即可打桩,然后一去不返。

工程技术人员虽然一头雾水,却也动心聚念,遵嘱照办。

大和尚回到寺庙,大约半年后这个高僧就圆寂了,玉佛寺专门印了本小册子给香客,以纪念高僧一生的功绩,有很多人当时也是没月两次必去上香的,有结缘到这本小册子的人说,里面就记载着龙柱法事这段。

大和尚作法的布置,只数个领导和工程负责人知道,并再三吩咐秘而不宣,所以外人无从获知详情,但据当时施工的老人儿说,停工那几天,外围包的密不透风,只听到像庙里诵经的声音传出,法事整整做了七天。

谁知如此这般之后,地桩竟然顺利打了下去,不偏不倚,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南北、东西高架严丝合缝。

柱子顺利打进去,唯一能看到的痕迹,就是在接口处地桩上浇筑的巨大圆型支柱周身围上了白钢并装上了龙型纹饰,作为对佑助打桩成功的神明灵物的祈敬。

飞龙在天

这个故事在上海流传很久,每每乘坐的士行至此处,老司机们都会为你娓娓道来,版本很多,神乎其神。

曾有该工程某技术负责人在报上辟谣说,全无此事,龙型的纹饰纯为市容美观而装置的。但谁也不领会这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说明,原因若纯粹是为了美化市容,上海高架路有不下成百上千个支柱,无一例外都显露着水泥混凝土的本色,唯有南北和东西高架路相接处下一柱妆以龙纹,并且银底金纹的龙纹。

龙是中华民族(即大多数华人)的图腾、象征。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一种说法认为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落。

总之,龙腾九天乃祥瑞之兆,这条高架,不就是上海的一条巨龙,日夜不停地运转吗?

寓意上海,“龙腾万里·日月同辉”。

关于延安路高架龙柱的故事,老司机们都懂,你懂了吗?

我没记错的话,那位高僧应该是真禅法师。

最后,老司机告诉你一句:“所有的传说,都不是空穴来风。”

关注老司机,看后续奇闻逸事……

老司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219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63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933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20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0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4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9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7评论 0 19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27评论 1 24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8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72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4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9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7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8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