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个“有”,从此告别自嗨式写作

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一个大众写作的自媒体时代。

我们的写作不必阳春白雪,生活中的任何事情:衣食住行、婚姻育儿、婆媳纠葛、社会职场等等都可以写出文章,只要能让阅读者有共鸣,并能连连说“是的”,你的文章就有市场。

于是,致用类文章和书籍异军突起,只要能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种技能,市场就有需求。于是“干货”这个词成了一篇文章是否可读的标志。

昨天在和爱人聊天的时候,他就问我,你为什么总想去拆解致用类书籍呢?不能写点名著感悟啥的吗?言语中透漏着对这类所谓“干货”文章的一点不屑。

晚上看到《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作者:舒明月)里的一段话。我觉得回答他的疑问正合适:“如今的写作都是互动式写作,必须与读者相关,对读者有用。文学沉思录就不是互动式写作,而是临水照花人的自恋式写作。在如今的年代,除非绝代风华的大美人,一般人最好别用这种姿态。”呵呵,我想,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那怎样告别自嗨式写作,让自己的文章有人看呢?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中作者总结了“四有文章”的写法,分别是: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虽然这几个“有”不一定同时做到,但想要不自嗨,至少要做到一个“有”,才算及格,才能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给人看。

1、有趣

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我喜欢看综艺节目,就是奔着有趣去的。谁也不愿意在累了一天之后再来听一顿说教。

在奇葩说中“段子手”傅首尔,就总是有很高的被关注度,她一张口,观众就笑了,这就意味着大家已经向她敞开心扉,她的观点自然容易被大家接受,而储殷教授正好和她形成了对比,学院派的风格让人立马觉得他正襟危坐,有点端着,他还没等开口,就有辩手和观众看他不顺眼,即使他的论点论据再充分,怎奈那扇门关了,自然观众投他的票就少些。

综艺节目如此,“干货”类的文章也应如此,如果能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能用故事、寓言或者隐喻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活化,读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文章所要传达的道理。

即使“严肃文学”,具体的笔法上也并非中规中矩。

比如,张爱玲给刻薄的人物安排的刻薄台词:“你这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到有一大碟子!”

还有,沈从文写淳朴无知的乡下人这样描述城里的女学生;“她们年纪有老到二十四岁还不肯嫁人的,有老到三十四十居然还好意思嫁人的。”

读到这里,我简直笑喷了。这样的文字,还有谁不爱看呢?

2、有用

不可否认,有用类的文章是这个自媒体时代的大势所趋,而阅读量通常能检验这个文章是否有用。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们还找不准市场的需求,容易陷于自嗨的局面,这有什么关系呢?谁还不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回头再看看你的文章,哪篇阅读量高,哪篇没人看,大概就能猜出什么样的文章有需求,什么样的文章有用了。

其实,文章和电影、戏剧的本质应该都一样,如果读者或观众能在不经意间照见自己,有那么一丝丝的触动,或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不易,那就有用,那就是成功的作品。

“有用文章的趋势和电商网购一样一样的。坚持不写这类文章,就好比生产者坚持商品不在网络销售,有一种与整个世界为敌的中二喜感。

有些人,他文章的内核明明是实用型,却还要披一身皮,伪装成“高格”。格是上去了,但什么下去了呢?阅读量。”

这些话可能是对有社科人文背景,总觉得只有小说、散文、诗歌、历史才算是写作的人来说的。作为刚刚开始自媒体写作的新手们来说,显然,只要写得出、只要有人看,就可以继续写,“格不格”的倒还在其次。

3、有料

“就是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而这个细节是在任何程度上都难以想像或编造的、丰盈的、真实的细节”。

有一些爆款头条文章,长得都很像,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秋叶大叔的《写作7堂课》里也给出过相应的模板,或者说是可参考的流程:标题--开场(导入场景)--分享一个故事(配一张图)--再分享一个故事(再配一张图)--最后分享一个故事(又一张图)--结尾(提出判断,引发互动)。

也有微信文章的流程:找3段和主题相关的故事、金句、感悟,然后套入模板,搞定发文。

模板和流程这件事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太好了,因为它给你提供了一个抓手,或者说是一个路径,你只要照着走就OK了。没毛病啊!

但问题是,有些创作者连其中的故事都长一个样,”我的朋友***,她做了一件什么事,blabla......“这就有毛病了。

这个故事既不新鲜,又不丰盈,也没有细节。完全无料,更不有趣。这样的文章看多了是会伤胃口的。

我也正在练习写作,我在想,如果我也按照这样的模板走,那么我的故事里要怎样才能不那么死板,有属于我的一颦一笑?

4、有力

有力分两方面:

一是审美的力度,二是情感的力量。

作者认为,审美的力度是“四有”里最技术派的一部分,或者说最体现手艺的一部分。比如说中国的古诗词、比如《红楼梦》。

我虽然没有什么文学功底,看唐诗宋词,看名著等不经点拨也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但文字美不美还是能感受到的。

比如,苏东坡在他的原配妻子死去10后写下的千古名篇《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那种极简、真实的美,仿佛我多说一句都是对她的亵渎。

审美力度的提升一定是真功夫换来的,“就像画画弹琴一样,是画架前、琴弦上一笔笔、一丝丝练出来的。”

有力的第二个方面是情感的力度。如果说,审美的力度考验的是功力,一时半会学不来,但真情实感我们总还是有的。但即使每个人都有的真情实感,如果不加引导写作新手也不会运用。

我家小孩写作文,那是绝对的“我手写我心”啊,高兴的时候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就是“今天我很开心。”难过的时候照例就是“我今天很难过。”。当然我也比他好不到哪里去,在他那个年纪,经常因为作文不会写而哭鼻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自带写作资源库,如果能用恰当的方式把我们的情感经历写出来,把我们的欣喜、难过、心如死灰、死灰又复燃等都真实的写出来,那么读者就能感同身受、能共情、能受到启发。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写作和任何一种工作、一门技艺没什么不同,它只是我们积极入世的一个工具、一份依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569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27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8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7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7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1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36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9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7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9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1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4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5评论 0 19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26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27评论 2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