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成长,就是让自己圆满、自足【悉达多】 I-20210201

曾经在 “读书随笔 – 荒原狼及其出路-【荒原狼】-20201212“ 中提到,我大概在10年前读过读过【悉达多/ Siddhartha】,这是和【德米安/Demian】、【荒原狼/Steppenwolf】同一类的成长小说/Entwicklungsroman(小说描述的是年轻人精神的成长/Roman, in dem die geistige Entwicklung eines [jungen] Menschen dargestellt wird.)。当然, 也因为读了此书, 因为那“被击中”的感觉, 让我从此就迷上了Hermann Hesse/ 赫尔曼 黑塞。

在经历数十年的“修炼”后, 相信, 我的阅读感受也会不同。 而且, 当年读书都是靠在飞机上, 在候机室等零碎时间;也只有在感受到共鸣的时候,在书上做了Mark而已。于是,现在,趁此机会,动手写下感悟, 梳理自己的成长,也对应一条我在德国书店里看到的标语: Literatur als Lebenshilfe/文学指点生活 。

(一) 荣格的人格理论

讲到黑塞 (Hermann Hesse,1877-1962),就不得不提及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及其黑塞自己的心理治疗 (可以参见文章“读书随笔 -奋力冲破蛋壳的鸟  - 20200910---【德米安】 第五章 ”)。其实自1916年始 ,到1926年这十年中,黑塞有过与荣格及其学生300小时左右的心理分析经验。这些心理分析经验,在帮助黑塞度过心理危机的同时,也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所提及的黑塞的三部小说,其实就是在和黑塞心理分析 (1916-1926),几乎同期产出的。

o  【德米安/Demian】(1919)、

o  【悉达多/ Siddhartha】(1922)

o  【荒原狼/Steppenwolf】(1927)

而这部小说【悉达多/ Siddhartha】, 我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了解荣格自性化理论/Individuation的具体案例。

1.)        荣格的人格结构 (主要来自“百度”)

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无)意识和集体潜(无)意识三部分组成。

o  意识:是人格中唯一能被个体觉知的那部分。

o  个体潜(无)意识:是发生在个体潜(无)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个体经验”的储存库,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o  集体潜(无)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为人类所普遍拥有(为集体共有)一组储存形象的记忆,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是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

集体潜(无)意识和个人潜(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

o  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

o  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潜(无)意识;

o  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无)意识。

2.)        阴影/shadow (主要来自“百度”)

o  阴影只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是我们为适应社会及自身的成长,而被压抑到(个人)潜(无)意识的一切。尽管阴影看起来和我们现实环境持有的看法及价值观有所冲突,其本质无所谓好坏对错的。

§  注:我们清醒时,阴影很少出现,但我们入睡后,阴影变得非常活跃,并潜入我们的梦境中。梦境残酷不留情地拆穿我们,如为了顾全面子或遵守礼节规矩,而随口捏造的善意谎言等。

o  阴影又是“活”的,具有原始的、未开发的能量,是未充分激活和发展的功能,活生生的“内在的另一个我” (实实在在的存在)。每个人,甚至经历的每件事,都可能会产生阴影。没有人,是没有阴影的。也正是因为我们都拥有阴影,才让我们生而为人!

o  被压抑的阴影,会不断地跳出来捍卫其自身的存在;如果压制它们,引起它们的反抗,产生破坏力,给我们带来不安、不满、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引起生理病变,如因为生气而引发的“心身疾病”。

o  每个人都有的、共同的终身任务,就是去发现自己的阴影、承认它、开发它,让它回到清明的意识中,重见天日。完成了该任务, 人会感觉轻松很多。

o  对阴影的最终整合(回到清明的意识状态)必须依靠自性化(individuation)。 活出自己意味着:担起自己的任务。活出自己一定是要经历、面对漫长的痛苦。当然, 能走到这一步、 能完成这一步的人,是不多的。

3.)        荣格的模型 (主要来自“百度”)

o  阴影(Shadow):为迎合外界期望而压抑的部分。

o  自我(ego,self):心灵的意识层面。

o  真我(Self):心灵的核心,包含潜意识 (阴影)和意识(自我)两部分。

o  人格面具(Persona):符合外界期望的部分。我们所呈现在外在世界的“我们自己”。我们的人格面具并非就是我们真实本来的自己。人格面具的出现,通常是以牺牲人格的其他方面为代价的,即会产生阴影。

4.)        自性化/Individuation (来自“百度”)

在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中,自性化/individuation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过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

用荣格的话,使我们变得明亮的,不是注视光明,而是投入黑暗。让内在的神性,即心灵深处的自我(自性Self) 发挥作用,将对立的双方整合起来,让复杂的自我有了新的认识,重塑更为健全的新型内在结构,从而得以成长、复活、超越自我。

(二)关于小说的构思/策划

基于我读过的几本黑塞的小说的经验, 我认为, 黑塞的小说, 其构思/策划/planning 做的非常精妙。这部小说也是如此。

1).  名字

此小说是讲一个名字叫悉达多/Siddhartha的个人成长故事。小说里, 还有一个圣人/der Erhabene,一个完人/der Vollkommene, 是Buddha/佛陀,也叫Sakyamuni /释迦牟尼,他的名字是Gotama/乔达摩。

根据来自“百度”的信息: 佛教中,佛祖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其本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

黑塞用佛祖的姓“Gotama/乔答摩”命名那个“完人/der Vollkommene”, 即修行完成的人;用佛祖的名“Siddhartha/悉达多“命名的那个走在修行之路上的人, 也暗示最终, 他也会完成修行,“醒悟”,整合成个“完人/der Vollkommene”。

2). 小说的结构

    2a.)        小说自定义为两部分,其实是包括Siddhartha/悉达多两段整合:

第一部分 (完成个体意识和个体潜意识的整合), 并且是提献给法国作家,Remain Rolland / 罗曼罗兰的 (1866-1944,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第二部分 (完成个体和集体潜意识的整合),并且提献给当时在日本,做了不少东方文化内容翻译的堂兄。

    2b.)        小说覆盖了Siddhartha/悉达多三个阶段的醒悟:最后都是落脚在河边。所以, 这条河,是一条帮助他成长, 见证他成长的河,同时,  也有“梵”(Brahma)的象征 (见9.8,11.3):

-      在河边, 他认识到,“我今天才刚刚出生”,“我惧怕我自己, 逃避我自己”。所以,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开启认识自己的学习之旅”。(参见4.2)

-      在河边, 他明白, 那个“走进尘世”的Siddhartha/悉达多死了, 他“成了一个新人 “,“新的Siddhartha/悉达多从睡梦中醒来了”。“他决定不再很快离它(河)而去” (参见8.4),

-      在河边, 他明白, 要“停止受苦受难”, 就要“停止和命运的抗争”,就要“把自我融入宇宙整体”。(参见11.6)至此, 他完成了他的“任务”。

在河边,他也帮助了他的发小 Govinda “打通了最后一关“。 (参见12.5)关于Siddhartha 悉达多的成长路线 (总览), 可以参见(四)。

3. 人物

此小说主要有三类人物:

    3a.)        第一类是Gotama/乔达摩(3.1, 3.8,12.8),和船夫Vasudeva (见11.3, 12.2)。他们本身, 都已达到圆满,他们助力了Siddhartha/悉达多的醒悟;

    3b.)        第二类是 Siddhartha/悉达多。通过一次次地醒悟,尤其是在河边, 完成修行;至此, Siddhartha/悉达多和Gotama/乔达摩,两个人合二为一, 成为一个人 ,一个姓Gotama/乔答摩,名Siddhartha/悉达多的佛陀,Sakyamuni/释迦牟尼。关于Siddhartha 悉达多的成长路线(总览), 可以参见(四)。

    3c.)        第三类是 Govinda, 在Siddhartha/悉达多的助力下,也醒悟了。参见12.5。

(三)读书随笔

为了便于标识,用流水号标识了每个章节。章节后的流水号,是此章节的先后顺序。由于有些内容相关, 所以, 也会集中到一处。从 编码上, 可以识别出来自哪个章节:章节号- 摘抄流水号。

第一部分/1. Der Sohn des Brahmenen /婆罗门之子

1.1  Schon verstand er, lautlos das OM zu sprechen, das Wort der Worte, es lautlos in sich hineinzusprechen mit dem Einhauch, es lautlos aus sich herauszusprechen mit dem Aushauch, mit gesammelter Seele, die Stirn umgeben vom Glanze des klar denkenden Geistes. Schon verstand er, im Innern seines Wesens Atman zu wissen, unzerstoerbar, eins mit dem Weltall.

他已经学会,默颂着OM。吸气时默诵,并吸入体内;呼气时默诵,并吐出体外。全身心地吸气、吐气,额头被清明的、思考的精神的光辉包围着。他已经学会,认识在他的内心深处存在着的阿特曼Atman,不朽,并且与宇宙合一。

评论-1.1

通过默诵OM,并调节呼吸与之配合(上瑜伽课,就是用诵念OM来调息),从而感受到阿特曼Atman, 感受到“梵”(Brahma),感受到与“梵”(Brahma)合一。这和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有相通之处。 中国人的“天”,其实就是宇宙万物 。而“梵”在印度哲学里,则是最高存在的意思,是永恒的、无限的和无所不在的 (包括空间、时间)。这样, 就可以理解, 存在于个人的阿特曼Atman,是可以同“梵”(Brahma) 或者天相通,相融合,合而为一。

个人体会,比较容易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如:

-            夜色中,在望不到边的海边沙滩,四周没有什么人,只有白浪翻滚,涛声阵阵;

-            白天的大山深处, 四周无人, 周边就只有绿色、鸟鸣以及风吹动的树叶声,以及自己的脚步声;

-            还有就是深度的打坐、冥想/Meditation。在躁动的世界里, 在你无法远离日常生活的时, 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非常助人“心远地自偏”(【饮酒-五】陶渊明)的。

1.2 Und wenn Siddhartha einstmals ein Gott wuerde, wenn er einstmals eingehen wuerde zu den Strahlenden, dann wollte Govinda ihm folgen, als sein Freund, als sein Begleiter, als sein Diener, als sein Speertraeger, sein Schatten.

如果Siddhartha悉达多有一天成了神,成了光芒四射的圣人,那么Govinda想跟随他,作为他的朋友,作为他的同伴,作为他的仆人,作为他的持有长矛的护卫,他的影子。

评论-1.2

我可以理解, 这里的影子, 也有荣格“shadow 阴影“的意思。而Govinda 所呈现出来:

-            胆小,害怕独自一人,喜欢合“群”;

-            不喜欢变化;

-            总是需要找到“拐棍”,如 Siddhartha 悉达多,和 Gotama (参见3.7);

-            独立思想能力不足;

-            。。。

这些, 好像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特征。

1.3… trug er doch keine Freude im Herzen. ... Siddhartha hatte begonnen, Unzufriedenheit in sich zu naehren. ... der Geist war nicht begnuegt, die Seele war nicht ruhig, das Herz nicht gestillt. Die Waschung waren gut, aber sie waren Wasser, sie wuschen nicht Suende ab, sie heilten nicht Geistesdurst, sie loesten nicht Herzensangst. … Und wo war Atman zu finden, wo wohnte Er, wo schlug Sein ewiges Herz, wo anders als im eigenen Ich, im Innersten, im Unzerstoerbaren, das ein jeder in sich trug? Aber wo, wo war dies Ich, dies Innerste, dies Letzte? Es war nicht Fleisch und Bein, es war nicht Denken noch Bewusstsein, so lehrte die Weisesten. Wo, wo also war es? Dorthin zu dringen, zum Ich, zu mir, zum Atman. … Ihn musste man finden, den Urquell im eigenen Ich, ihn musste man zu eigen haben! Alles andere war Suchen, war Umweg, war Verirrung. So waren Siddharthas Gedanken, dies war sein Durst, dies sein Leiden.

。。。他心中没有喜悦。... Siddhartha悉达多心中开始滋生不满情绪。。。。他的精神不满足,灵魂不安宁,内心也无法平静。洗礼是好的,但那只是水,水是无法洗去罪孽,无法治愈精神的焦渴,无非解救内心的恐惧。。。。可是,阿特曼Atman在哪里,他住在哪里,他永恒的心在哪里跳动,不就在我们的自我里, 在内心深处, 在每个人心里那坚不可摧的地方?但是,我在哪里,这个内心深处,这最后的归宿?它不是肉和骨头,它不是思考,也不是意识,最聪明的人是如此教导的。那么,它在哪儿?到底在哪儿呢?要深入到哪里,要深入我,我的内心,要深入到阿特曼Atman。。。必须找到它,必须找到自我中的源泉,必须拥有它!剩下的一切都是探索寻找,是绕道而行,是误入歧途。这是Siddhartha悉达多的想法,这是他的渴求,这是他的痛苦。

评论-1.3

一个无处安放的灵魂!看了这段后 ,我的感觉就是,这个世界上,有自己头脑, 独立思考的人, 活得痛苦:其灵魂更痛苦,让我不得不想到了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 (【楚辞·渔父】)。 所以, 活在世上, 不仅需要关心我们的肉身, 还需关心我们灵魂。 这个,也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事。这个灵魂的不安, 也启动了Siddhartha 悉达多的修行之旅!

想到了我自己。其实, 进入职场后, 因为知道自己只有,也只能靠自己。所以,我的职场前二十年, 是过得非常辛苦。穿着“红舞鞋”的我, 根本没空,关心灵魂, 关心身体。而且, 也从来没有想过“自我”的问题。 直到2009年1月。因为身心压力, 身体也透支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住院了。在医院的病床上, 我就在想:

-      为什么我会这么疲劳?

-      为什么我要这么努力做事,以至于超过身体可以承受的极限?。。。

-      我到底要什么?钱吗?。。。

-      我是谁?。。。

此时,又碰到了一本书【 THE POWER OF NOW/当下的力量】,作者Eckhart Tolle。当时感觉是,被大棒“猛击了一下”:

-      外在世界只能是满足一时的快乐,但同时又埋下了期待:要更多,要更好。期待要是没有满足的话, 那就是失望,大大的失望!所以,外在世界是无法让我们永久地快乐的。

-      我的外在存在不是我,我的职称、Titel 不是我,我的肉身不是我,我的思维不是我。。。

-      我眼睛看到的,不是真实的世界, 是我内心的投射,如同Jiddu Krishnamurti /克里希那穆提的一句话:You are the world!/世界在你心中。Siddhartha 也说了同样的意思:“Deine Seele ist die ganze Welt. 你的灵魂就是整个世界

-      。。。

所以,当时,在读完【 THE POWER OF NOW/当下的力量】后, 又特意重新研读了【道德经】,这里就暂且打住。在下次重读时,再写下读【道德经】随笔。 从那以后,就开启了我读哲学, 东方、西方哲学的兴趣。

还想说一句我的体会。 人是需要花时间,和“自己”待在一起,什么也不做,只是发呆。。。慢慢的, “自己”会出来的。于是,你才可能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关心“自己”。现在,理解了,为啥教徒礼拜天去教堂做礼拜。 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 他们是去会会“自己”, 是在做Calibration, 是在及时把把舵,不想自己的人生之舟走偏 。于是想到,以前职场上的德国同事,总体感觉他们都是比较“稳”,“淡定”,还有就是“下班时间, 不谈工作”。。。现在的解读, 就是,在非工作时间,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养”!  就这个意义,我是非常感谢2009年的那次“住院”,要是没有这次机会, 我大概还要花很多时间, 才能和“自己”相遇, 才能把我孤独的灵魂放入皮囊。

一直觉得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9年- 公元前399年)的话说得真是对:"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黑塞也在【Demian /德米安】 中说道: “对于每个人而言, 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 那就是找到自我/ Seine Sache war, das eigene Schicksal zu finden”(第六章)。等到读完此书,你发现, 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找到“自己”, 让“自己”内在圆满、自足的故事。

第一部分/2. Bei den Samanas/ 与沙门(Samana)同行

2.1 Ein Ziel stand vor Siddhartha, ein einziges: leer werden,... Von sich selbst wegsterben, nicht mehr Ich sein, entlerrten Herzens Ruhe zu finden, im entselbstetem Denken dem Wunder offenzustehen, das war sein Ziel. Wenn alles Ich ueberwunden und gestorben war, wenn jede Sucht und jeder Trieb im Herzen schwieg, dann musste das Letzte erwachen, das Innerste im Wesen, das nicht mehr Ich ist, das grosse Geheimnis. ... ob Siddhartha tausendmal dem Ich entfloh, im Nichts verweilte, ... unvermeidlich war die Rueckkehr, …,da er sich wiederfand, und wieder ich und Siddhartha war, und wieder die Qual des auferlegten Kreislaufes empfand.

Siddhartha悉达多有一个目标, 唯一的目标:空, 。。。远离自己,自我消亡,找到内心的安宁(因为空空如也),在摒弃自我的思考中等待奇迹,这就是他的目标。 当自我被克服和灭亡了,当每一个欲望和本能在心中沉默,那么这个最后的状态,那个最内在的存在,那个无我,那个伟大的奥秘一定会苏醒。。。虽然Siddhartha悉达多千方百计地从自我逃离,徘徊在无名、虚无,... 返回仍是不可避免的。。。他发现自己再次是“我”和Siddhartha悉达多,并再次感受到已遭受过的折磨。

评论-2.1

他们跟从沙门(Samana)修苦行,目的是“消灭我”,好比庄子所谓“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修行的方法是“减”,“远离自己”:

-      Den Atem zu sparen / 减少呼吸

-      Die Schlaege seines Herzens zu vermindern/减缓心跳

-      Entselbstung/摒弃自我

-      Versenkung/禅定 (减少了外在世界的干扰)

-      Er toetet seine Sinne, er toetete seine Erinnerung/他杀死了自己的感觉, 他泯灭了自己的记忆 (清零)

-      Viele Wege vom Ich hinweg /远离自我

-      Denken, Warten, Fasten/ 思考, 等待,斋戒(节制)

如此三年,虽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技艺),但是最后并没能离开“自己”。而所有的这一切修行的方式,其实只是表面的、形式的变化。就此,跟随沙门(Samana)苦修, 画上句号。

2.2 Was ist Versenkung? Was ist Verlassen des Koerpers? Was ist Fasten? Was ist Anhalten des Atems? Es ist Flucht vor dem Ich, es ist ein kurzes Entrinnen aus der Qual des Ichseins, es ist eine kurze Betaeubung gegen den Schmerz und die Unsinnigkeit des Lebens.  ... von allen Samanas wird vielleicht nicht einer Nirwana erreichen. Wir finden Troestungen, wir finden Betaeubungen, wir lernen Kunstfeitigkeiten, mit denen wir uns taeuschen. Das Wesentliche aber, den Weg der Wege, finden wir nicht. … Ich leide Durst, auf diesem langen Samanawege ist mein Durst um nichts kleiner geworden. ... Es gibt nur ein Wissen, das ist ueberall, das ist Atman, das ist in mir und in dir und in jedem Wesen. ... dies Wissen hat keinen aergeren Feind als das Wissenwollen, als das Lernen.

什么是禅定?什么是离开肉身?什么是斋戒(节制)?什么是屏息敛气?这些都是逃离自我,是逃离自我痛苦的短暂挣脱,是对生命的痛苦和荒谬、短暂的麻醉。。。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苦行僧/沙门可能无法到达涅磐。我们找到安慰,我们发现麻醉,我们学习各种迷惑人的技巧。但是,我们并没有找到重要的路中之路。。。。我忍受焦渴, 在漫长的苦行僧/沙门之路上, 我的焦渴并没有减少。...只有一个知识,是无处不在,这是Ataman阿特曼,它在在我身上,在你身上,在世上每个存在身上。... 这个知识有个死敌,那就是求知欲望, 那就是求学。

评论-2.2

在此, 他对沙门(Samana)的苦修,做了明确的结论:那就是这是“麻醉“,是“逃离自我。”不解决“我”的问题。

同时, 他也悟到了一点:知识,是可以通过求学得到的;但能力, 那种“可以通天”的能力, 那个可以连接梵天(Brahma)的Ataman 阿特曼,是无法通过求学得到的,它是需要靠人去悟的,领悟!就像【小王子】中狐狸所说的那样:Man sieht nur mit dem Herzen gut. Das Wesentliche ist fuer die Augen unsichtbar. /你只有用心看得很清楚。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

悟,从心,从吾,吾亦声。“吾”义为“正中的”,引申为“一箭正中靶心的”。“心”与“吾”联合起来表示“一种‘一箭正中靶心’的心理状态”,表示:正确理解,正好明白,  to enlighten/erleuchten (EN/DEU)。

第一部分/ 3. Gotama/乔达摩

3.1 … sein (Gotamas) stilles Gesicht war weder froehlich noch traurig, es schien leise nach ihnnen zu laecheln. ... still, ruhig, einem gesunden Kinde nicht unaehnlich ...und die beiden Samanas erkannten ihn einzig nur Licht und Frieden.

...他平静的面容, 既无喜悦, 也不悲伤,他似乎在朝他们静静地微笑。。。 镇静,安宁,与健康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他们两个沙门在他身上看到的只是他光明与和平。

评论-3.1

这是一张内在圆满、自足、气定神闲脸,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都不是事;这是一张内心有定力、内心容量很大的脸:所有一切他都可以理解,都可以接受, 没有好、坏评判;这还是一张健康孩子般单纯的脸 (正面理解)。淡淡的微笑传递出他的善意。。。。

其实, Siddhartha悉达多 从Gotama 身上,他的外形(他的手, 手指), 他的行走,他微笑。。。他所传递出的这种圆满、自足的气场(参见3.8)。。。,比从Gotama的教义那里,获得更多!就像他告诉Govinda 一样:

12.8 Auch bei deinem grossen Lehrer, ist mir das Ding lieber als die Worte, sein Tun und Leben wichtiger als seine Meinungen. Nicht im Reden, nicht im Denken sehe ich seine Groesse, nur im Tun, im Leben.

即使在你伟大的老师 (Gotama) 身上,我也认为,他做的要比说的重要;他的行为,他的生活要比他的观点/教义重要。。我看到他的伟大,不是在言语中,不是在思想中,而是在行动,在生活中。

现在, 越来越觉得, 成年人,其人体外显的部分, 是非常反映其内在的。某种意义上,看面相、手相,乃至体相, 是有一定的可靠性。 是的, 成年后, 是我们自己在雕琢我们都外貌。 一个圆满、自足的人所呈现出的微笑, 比起胶原蛋白充足的人的微笑, 要更有感染力。

3.2 Gotama lehrte die Lehre vom Leiden, von der Herkunft des Leidens, vom Weg zur Aufhebung des Leidens. ... Leiden war das Leben, voll Leid war die Welt, aber Erloesung vom Leid war gefunden: wer den Weg des Buddha ging.

Gotama 传授痛苦、痛苦的起源、消除痛苦的方法。...痛苦就是生命,世界充满了痛苦,但摆脱痛苦的方法找到了:即接受佛的指引,走佛(指引)的路。

评论-3.2

(自)我是万千苦难的源头;无我无常是摆脱困难的路径。所以, 我们都要“觉悟”,“去到彼岸”。

从这里, 可以看到他祖父、以及父母在印度的传教经历 (家里有不少关于印度宗教、传统方面的书籍。即使完成传教、回到德国后, 还有不少来自印度的访客),以及他年轻时的印度之行(1911, Indienreise), 都让黑塞对佛教、印度教等有基本的认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痛苦的源头及其摆脱痛苦的路径, 如“不修今世修来世“,”众生皆苦,唯有自渡“,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和实施的。 因此, 很多在农村、不识字的老太太,就是这一朴素理念的坚定执行者:他们忘我地奉献、善待他人, 其实也是暗合这一理念。 因此,在这些婆婆妈妈的奉献过程中, 善念也就开始了传递;而这些老妇人在这过程中, 内心喜乐, 离开烦恼也越来越远了。 我的婆婆是这样, 我的姆姆也是这样。 他们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居士,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到他们的善良、隐忍;无我、奉献。而这个其实也是某种意义的“渡厄”,他们也因此获得平和,安宁。

3.3 Als eine vollkommene, als eine nie und nirgends unterbrochene Kette zeigst du die Welt als eine ewige Kette, gefuegt aus Ursachen und Wirkungen. …diese Einheit und Folgerichtigkeit aller Dinge dennoch an einer Stelle unterbrochen, durch eine kleine Luecke stroemt in diese Welt der Einheit etwas Fremdes, etwas Neues, etwas, das vorher nicht war, und das nicht gezeigt und nicht bewiesen werden kann: das ist Deine Lehre von der Ueberwindung der Welt, von der Erloesung des Leidens. ...Du hast die Erloesung vom Tode gefunden. Sie ist dir geworden aus deinem eigenen Suchen, auf deinem eigenen Wege, durch Gedanken, durch Versenkung, durch Erkenntnis, durch Erleuchtung. Nicht ist sie dir geworden durch Lehre.  ...Keinem wird Erloesung zuteil durch Lehre. Keinem wirst du in Worten und durch Lehre mitteilen und sagen koennen , was dir geschehen ist in der Stunde deiner Erleuchtung.  Vieles enthaelt die Lehre des erleuteten Buddha, viele lehrt sie, rechtschaffen zu leben, Boeses zu meiden. Eine aber enthaelt die so klare, die so ehrwuerdige Lehre nicht: sie enthaelt nicht das Geheimnis dessen, was der Erhabene selbst erlebt hat.

你把世界当作一个当作一个完整的、一条永远不断裂的链条、一条由因和果相连的、永恒的链条。。。。然而, 万物的这种整体性和一致性在一个地方断开了,通过一个小小的裂孔,一些奇怪的东西,一些新的,一些以前没有的, 不能显示,也不能证明的东西涌入这个整体的世界,这个裂孔就是:你那关于超越尘世、获得解脱的教义。。。你找到了死亡的摆脱之道,是你通过自身的探索,以你自己的方式,通过思考,通过禅定,通过辨识,通过自己的醒悟而获得的。你自己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没有人通过讲经传道可以获得解脱。你无法用语言和教义告诉任何人,在醒悟的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已醒悟的佛陀,其教义内容丰富,它教人正确地生活, 避免做恶事。 但是,有一点是没有包含在如此清晰、如此庄严的教义里, 那就是它没有包含,佛陀自身经历的秘密。

评论-3.3

在3.2所提及的“佛指引的路”,其实也是佛陀的教义,是基于一条“完整的”、“永不断裂的”、“因果相连的链条”,而构成的”世界,即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die Einheit der Welt als vollkommenen Zusammenhang alles Geschehens)。

但是, 具有思考力的Siddhartha,并没有因为面对的是佛陀,而丧失其思考力、判断力;也没有因为对方是佛陀, 而不表达其困惑。这种精神的独立 (其内在是有强大定力),在我们很多人身上,其实是会自动屏蔽掉、自我催眠的。尤其是在职场,时间愈久, 就越来越小心了,当然活得也就越来越累呀,契科夫小说【小官吏之死】中,那个因为打个喷嚏,而吓死的小官吏,是个极端例子。 同样, 佛陀也没有因为对方是个小小的沙门(Samana),觉得无足轻重,而不跟他多啰嗦;也没有因为对方对自己提出质疑, 而面露“不悦”。这场对话,参与的双方,都是赢家。因为通过对话, Siddhartha的质疑点得到了确认:

-      佛教的教义, 有一个漏洞:没有包括痛苦的摆脱。

-      摆脱痛苦之道,是无法学习的, 必须要靠自我醒悟!

而这个发现,决定了Siddhartha要走的路:

-      他不要再求学知识,学教义,不要寻找(suchen)摆脱痛苦的方法, (这就回答了Govida 的问题: willst du denn nicht den Pfad der Erloesung gehen? /你难道就不走这条摆脱痛苦的路?)

-      他要去自己发现(finden),去醒悟(erleuchten)痛苦的“摆脱之道”。在遇到Gotama 之前的沙门(Samana)训练, 就已经让他意识到, 求知欲(Wissenwollen), 求学(Lernen), 是妨碍他去获得这种醒悟力的。 (见2.2 )

3.4 Nicht steht mir zu, ueber eines anderen Leben zu urteilen. Einzig fuer mich, fuer mich allein muss ich urteilen, muss ich waehlen, muss ich ablehnen.

我没有权力, 去对他人的生活做出评判。我必须为我, 为我自己做出评判, 做出选择, 做出舍弃

评论-3.4

我个人觉得, 这是很好的一个戒律:不对他人的生活做出评判。因为, 你看到的,是他当前呈现出来的状态;你不知他的过去,你不知他的生活经历,你也不知他将来的目标。。。你又如何对他人当下的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价? 你的评价只能是你眼睛里看到的;是从“带有你的过去”、“你过往的生活经历”构成的有色眼镜里看到的;看到的,是你自己的版本的解读,和真实的状态要差十万八千里了吧!

但是, 对自己, 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基于自己的价值观,  必须做出评判(urteilen),做出选择(waehlen), 做出舍弃(ablehnen)!并且, 还必须承担一切的后果!

3.5 Huete dich vor allzu grosser Klugheit.

当心别聪明过头。

评论-3.5

我的理解,就是别太用脑力, 过度解读。

对这句话还有一种解读,就是: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上,就你聪明。其实, 你看到的点,别人也看到了, 可为啥别人不“聪明”地走“捷径”,还要坚持“抱朴守拙”(【菜根谭】)? 因为那才是更胜一筹!“小聪明”还是少用些吧。

3.6…auch ich werde ins Innerste meines selbst zu dringen suchen.

。。。我也要努力洞悉自己的内心深处。

评论-3.6

认识自己吧 (Know yourself), 是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口的话。我们人类,其实是在婴儿时期,就开始学会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边界;长大后,因为投射, 在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 (尤其是婚姻,和孩子,因为交往程度更密集),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未知的一面;当然, 从读的书本上, 你也可以认识自己。。。关键是, 看到自己不喜欢的面,你是否能接受自己;承认自己有那样一个、就是自己都不喜欢的面,是需要学习的。要知道, 不喜欢、否定、不肯承认的点, 并不意味着这个点就不存在,就会自动消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点,是认识自己过程中很重要的里程碑,而这是改进的前提。

关于认识自己, 老子有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三十三章】)。所以,不认识自己, 不了解自己 ,不知道自己在做啥,就是无明。这是我们要非常注意的点: 你要知道,你在做什么, 为什么 。

顺便说一句,老子、孔子, 也是黑塞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他读了不少。在此书, 以及其他的, 如【Glasperlenspiel 玻璃球游戏 】,都是可以看到来自东方文化,尤其是老子的影响,如“无为”的观念。 此书的第二部分, 就是提献给他在日本, 翻译东方文化的堂兄(Willhelm Gundert)的。

3.7 Beraubt hat er mich meines Freundes, dessen, der an mich glaubte und er nun an ihn glaubt, der mein Schatten war, und nun Gotamas Schatten ist. Geschenkt aber hat er mir Siddhartha mich selbst.

他 (Gotama) 夺走了我的朋友,那个人,原来是相信我,现在相信他;原来是我的影子,现在是他的影子。但他给了我Siddhartha悉达多, 我自己。

评论-3.7

根据荣格的人格理论, 我理解, 这个影子离开Siddhartha/悉达多(参见1.2。对于Govinda来说, 他只是改变了投射的对象, 活成了Gotama 的影子。), 意味着,Siddhartha/悉达多完成了第一层的整合(意识和个体潜意识),意味着成长,意味着:

-      他可以独立走上这条孤独之路。孤独,寂寞, 但没有害怕, 畏惧;

-      他接受变化,没有不舒服, 不适应;

-      他不需要老师,不需要“学堂”了,他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价值观”,他要开始“听从内心的声音”。

所以, 才会有在下一章他的感受:

4.1 Er stellte fest, dass er kein Juengling mehr, sondern ein Mann geworden sei. Er stellte fest, dass eines ihn verlassen hatte, wie die Schlange von ihrer alten Haut verlassen wird, dass eines nicht mehr in ihm vorhanden war, das durch seine ganze Jugend ihn begleitet und zu ihm gehoert hatte: der Wunsch, Lehrer zu haben und Lehren zu hoeren.

他发觉, 自己已不再是一个毛头小伙了, 而已变成了一个成年男人了。他发觉, 就像蛇蜕了老皮似的,有一样东西离开他,这个属于他、并陪伴他整个青少年时期的东西,现在已不复存在了,这就是拜师求教。

评论-4.1 

这是一个人, 靠自己,靠自己的双脚, 独立前行的标志。

回头看我自己, 我应该是分三步走完了Siddhartha悉达多的这 一步:

-      因为成长的环境, 以及恰逢恢复“高考” (我是在1978秋年进入“光明中学”),所以,当时的我,已经意识到,而且非常明白,这是我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没有谁可以帮我, 只有自己。自我负责,应该就是在“光明中学”,更确切地说, 是光明中学的毛杨天老师,在我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      在我完成学业后(18.5年职业学生)后,我已经非常自信地意识到,我有很强的学习力。我也清楚, 接下来, 只要想学,  我是有能力,靠自己,学会任何我想学的东西。

-      要认清自己,尤其是“未知的自己”,那是在2009,在职场的低谷。 我感谢这段低谷, 这段“减速运行“,让我的身体得以修复, 让我的灵魂得以“喘气”。。。于是,我看到了, 我疲劳,我痛苦的原因, 开启了“认识自己”的修炼,走上了“自己让自己幸福”的路。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到路, 一条孤独的路。在这条路上, 底线就是“慎独”。我很高兴,一路走来,也越来越轻松了。

第一部分/ 4. Erwachen /觉醒

4.2 Was nun ist es aber, das du aus Lehren und von Lehrern hattest lernen wollen, und was sie, sie dich viel gelerht haben, dich doch nicht lehren konnten? Das Ich war es, dessen Sinn und Wesen ich lernen wollte. Das Ich war es, von dem ich loskommen, das ich ueberwinden wollte. Ich konnte es aber nicht ueberwinden.  Ich konnte es nur taeuschen, konnte nur vor ihm fliehen...Ueber kein Ding in der Welt weiss ich weniger als ueber mich, ueber Siddhartha. ... Dass ich nichts von mir weiss, dass Siddhartha mir so fremd und unbekannt geblieben ist, das kommt aus einer Ursache, einer einzigen: ich hatte Angst vor mir, ich war auf der Flucht vor mir! ... Bei mir selbst will ich lernen, will ich Schueler sein, will ich mich kennenlernen, das Geheimnis Siddhartha.

那么,你想从求学过程, 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那些教过你许多的人, 无法教你的又是什么呢? (自)我, 及其意义和本质, 是我要想学的。那个(自)我, 是我想摆脱和克服的。但是,我无法克服, 现在我只能欺骗(糊弄)、 只能在其面前逃跑。。。 世间万物, 我最不了解的,是我自己!。。。事实上,我对自己一无所知,Siddhartha悉达多对我来说,如此奇怪和未知,只有一个原因,唯一的原因:我害怕我自己,我是在逃避我自己!。。。我要在我自身身上开启学习之旅, 我要当自己的学生,我要认识我自己, 我要认识Siddhartha 悉达多的秘密。

评论-4.2

还是“认识自己”的题目。 可以参见3.6.

看到“我害怕我自己, 我是在逃避我自己。。。,”不禁哑然失笑:相比于其他的困难,面对自己,还是更难的。所以, 我们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千方百计地逃避,或者看看,是否有“替代”、“代偿”的可能性:

-      总是看到、而且是非常容易看到别人的问题, 就是一个例子。 实际上, 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问题, 是你自身的问题 (是你自己不愿承认、不愿接受的), 在别人身上的投射。一定程度上, 和那个人没有太多的关系,被指责的那个人甚至不知问题在哪儿。 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 你在用一个手指指向别人时, 另外四个手指是指向你自己的!而你通过看到别人身上的问题, 来逃避面对自己的问题。

-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恋爱时, 看到对方,哪儿哪儿都好。其实,那是你把你头脑中的“理想爱人”,投射到对方身上, 眼睛自动屏蔽了其他。换言之,恋爱时戴的“眼镜”,让你看到了“玫瑰色图像”。看到了“理想爱人”。其本质上,和那个真实的人,是没有关系的。。。结婚后, 日常生活运作,我们看到了全方位的伴侣。。。所以, 你会感到,爱人变了。其实不然,变得是 我们的“眼镜”。所以,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Keep your eyes wide open before marriage, half shut afterwards. ——Benjamin Franklin

结婚之前要睁大眼睛,结婚之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本杰明·富兰克林

-      再有一个例子,就是忙, 忙的昏天黑地,就像穿上了“红舞鞋”。 你再仔细一看, 发现, 有一些忙碌, 其实是因为自己不想说“不”!是因为“工作忙碌,导致身心疲乏”,要比“面对自己”容易。因此,“工作忙碌”,一定程度上是“冠冕堂皇”的“借口”,是“逃避面对自己”的借口!因为, 这个“投入忙碌”,也是你自己同意的、自己允许的呀!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的决定!

所以, 我一直觉得, 像教徒定期做礼拜一样, 我们(非教徒)也需要定期走进“心的教堂”,听听心声。。。静心,冥想, 打坐, 也会有帮助。慢慢的, 你会感受到“自己”。参见1.3.

当然, 要面对, 要不逃避,其前提是,你要认出, 那是你自己!要用有意识去阻挡“无意识”的逃避。这样, 才可能进入到下个阶段--- 解决问题。 而这个,是需要学习,需要修炼的。

4.3  Siddhartha, der Erwachende, auf dem Wege zu sich selbst.

Siddhartha悉达多,一个正在觉醒的人,走在走向自己的路上。

评论-4.3

意识到了这一点, Siddhartha 悉达多宛若新生 (Neugeborener),他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觉醒。

回看我自己, 我已经开始意识到那个被压抑的“自己”,被装扮的“自己“,被逃避的“自己”。。。,也感受到, 当你意识到”自己“时,其实, 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慢慢地, 那个被压下去的“阴影”就会和自己的意识整合。  但还有不少阴影, 我还没能意识到,所以,还需继续修炼。

在走向自己的路上,一定是要进入尘世的(因为我们毕竟还是活在尘世的,和他人没有什么两样),去了解普遍意义上的人, 有的喜怒哀乐。 第二部,就开启了Siddhartha 悉达多进入尘世的学习进程。

第二部分/5. Kamala

5.1 Dies alles, tausendfalt und bunt, war immer dagewesen, immer hatten Sonne und Mond geschienen, immer Fluesse gerauscht und Bienen gesummt, aber es war in den frueheren Zeiten fuer Siddharth dies alles nichts gewesen ...

这一切(大千世界),千变万化,五彩缤纷,一直存在在那里,太阳和月亮总是在照耀着,河水总是在哗哗流淌,而蜜蜂则嗡嗡作响,但从前, 这一切对Siddhartha 悉达多来说, 都像是不存在似的。。。

评论-5.1

这再一次证明, 眼见不一定为实!那些客观存在的世界, 如太阳的照耀,河水的流淌,等等, 在你眼里, 你可以视而不见,因为你的心头有事,所以,你的眼睛, 你的耳朵,你的五官, 会自动选择那些你想看,想听, 相感知的事,而屏蔽掉其他的无关东西,尽管他们也是客观存在的!

记得以前在职场, 我需要在公司总部上台,代表中国区发言。我紧张。。。有个德国同事,在后来的会议、碰头时告诉我“我那天在会场,和你面对面走过,你非常专注(concentrated)。。。”你看, 这么大一个人, 而且是我十几年的合作者,我居然“视而不见”!也非常感谢这个同事的体恤。。。当然, 人要放松了, 你就会发现,以前没有发现到的美, 如春天的新芽,鸟鸣,就连以前“讨厌”的雨天,也能感受到其“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杜甫)的美!。。。。“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颂平常心是道》,宋代无门慧开禅师)就说明了非常清楚了。所以, 现在, 退休的我, 没有职场压力在身,感觉是一身的轻松,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读读这种“烧脑”的书, 这就是“好时节”!对此, 我感恩!

从另一角度看, 这是典型的“不在当下”,如钱钟书所说:“似乎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

5.2 Schoen war die Welt, wenn man sie so betrachtete, so ohnen Suchen, so einfach, so kinderhaft. …All dieses war immer gewesen, und er hatte es nicht gesehen; er war nicht dabeigewesen.

世界是美好的,如果你这样看,不做探究地看, 单纯地看, 如孩童般地看。。。。这一切一直是这样的,他(Siddhartha悉达多)只是视而不见,因为他心不在焉。

评论-5.2

带着清明的心,去看这个世界,你眼中的世界就如赤子眼中看到的一般美丽。清零, 对成年人来说, 很重要。心头有事, 烦躁,忙乱的你是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如果要是“被猪油蒙了心”,看到的更是负面的图像! 所以,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会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Beauty is everywhere some, for our eyes, is not lack of beauty, but a lack of discovery"。 其实,更确切地说, 是缺少悠闲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 人也是很难听到“内心的声音”的。

5.3 Seiner eigenen Worte, die er zum Erhabenen gesprochen hatte, erinnerte er sich wieder, jedes Wortes, und mit Erstaunen wurde er dessen inne, dass er da Dinge gesagt hatte, die er damals noch gar nicht eigentlich wusste.  Was er zu Gotama gesagt hatte, sein, des Buddhas, Schatz und Geheimnis sei nicht die Lehre, sondern das Unaussprechliche und nicht lehrbare, das er einst zur Stunde seiner Erleuchtung erlebt habe – dies war es ja eben , was zu erleben er jetzt auszog, was zu erleben er jetzt begann. Sich selbst musste er jetzt erleben.

他记得他自己对佛陀说的话,他记得每一个字。他惊讶地发现,他说了一些他当时根本不知道的话。他对Gotama说,佛陀的宝物和奥秘,不是教义,而是他醒悟时,曾经经历的,不可言说、难以传授的东西。这是他现在打算经历,并且已经开始经历的。他现在必须体验自己。

评论-5.3

这个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碰到的。 你的直觉已经察觉了某些东西,只是你还没有契机,好好地、完整地了悟这点。在和别人的沟通中,这个想法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补充, 完整。还有,就是通过沟通,你的题目会更加精准地呈现出来,所谓去粗取精,这样,下一步的研究就更加有的放矢了 。所以,沟通,辩论还是重要的。

此段落,是3.3 的另一种明了的表达。Siddhartha悉达多前行的目标明确了。

5.4  Nach nichts wollte er trachten, als wonach die Stimme ihm zu trachten befoehle, bei nichts verweilen, als wo die Stimme es riete. Gotama hatte eine Stimme gehoert, eine Stimme im eigenen Herzen, die ihm befahl, unter diesem Baume Rast zu suchen,...nicht aeusserm Befehl...

他只想寻求,这个声音命令他来寻求的东西,他也只想停留,在这个声音建议他停留的地方。Gotama听到一个声音,一个声音在他自己的心里,命令他在这棵树下寻求休息...不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命令。

评论-5.4

记得“苹果”的Steve Jobs也说过同样的话:

Please follow your own inner voice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already know what you want to be.

请听从你内心的声音(心灵和直觉),它们已经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理解, 那是因为,这个声音是来自上苍,来自宇宙整体,套用此书的话, 就是Atman阿特曼, 就是“梵”(Brahma)。但我认为,这些前提,不容忽视:

-        我们平时是个善良的人, 是个没有私心的人, 这样的话, 这个内在声音是会帮到我们的。

-      内心平和, 清明。(见5.2)

听从内心的声音行事, 听从那个和宇宙整体相和谐的指令行事, 不也是“无为”吗?!

5.5 Auch das habe ich vom Flusse gelernt: Alles kommt wieder!

这个也是我从河里学到的:一切都会回来的!

评论-5.5

小说的第四个人物, 船夫出场。一读到这句话,我马上就想到了苏东坡,想到了他的【前赤壁赋】: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而从这里, 又想到了古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 一句著名的话:

Man kann nicht zweimal in denselben Fluss steigen.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这就是苏轼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这再一次证明, 讲到这些基本的哲学命题,古今中外的人都是有一样的感知的。

5.6 Wenn du einen Stein ins Wasser wirfst, so eilt er auf dem schnellsten Wege zum Grunde des Wassers. So ist es wenn Siddhartha ein Ziel, einen Vorsatz hat. Siddhartha tun nichts ..., aber er geht durch die Dinge der Welt hindurch wie der Stein durchs Wasser, ohne etwas zu tun, ... er wird gezogen, er laesst sich fallen. Sein Ziel zieht ihn an sich, denn er laesst nichts in seine Seele ein, was dem Ziel widerstreben koennte.

当你把石头扔进水里时,它以最快的速度沉到水底。所以,当Siddhartha悉达多有一个目标,一个打算,Siddhartha悉达多不做什么。。。 但他像石头穿过水一样穿过世界万物, 什么都不做。。。他被吸引了,让自己沉下去。他的目标吸引他,因为他没有在他的灵魂中加入任何可以抗拒目标的东西。(所以, 最终是心想事成。)

评论-5.6

这不就是“无为而治”嘛! 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刻意”为“;而是顺着”为“;不让人察觉到地“为”:

-      就像“扔进水里的石头”,无需额外的动力, 石头自身的自重(万有引力)就让其迅速下沉;

-      就像“有目标的Siddhartha”,无需旁人催促,他自己认定的目标, 自然而然就让他“做下去”。当然, 对目标来说, 有个额外的要求,即这个目标是要和大道/宇宙整体相通, 不违背。那么心想事成,是可能的。而且,关键时刻, 大道/宇宙整体还会“出手”相助。(见5.4)

我一直记得, 在一些我无能为力的场景里, 如在会议结束,立马“赶飞机”,又遇到路上堵车。除了用APP 先完成check-in、可以省下时间外, 我就一直默念:我是善良的人, 这次坐飞机是去提供帮助。。。, 是做善事。。。,于是,总是能化险为夷。 当然, 平日日常生活里, 我也确实能尽量帮人,做举手之劳的善事;并能平等、善意地对待同事, 包括门卫,打扫卫生的阿姨,快递小哥。。。相信, 这些在“善良银行”里存下的善意, 也帮助了我化险为夷,逢凶化吉。 其实, 这也符合“吸引力法则“: 一个善良的人, 总会吸引善意的力量在其周围。(【The Secret】 )

第二部分/6. Bei den Kindermenschen-在尘世 (俗人中)

6.1  Jeder nimmt, jeder gibt, so ist das Leben.

每个人都接受,每个人都给予,这就是生活。

评论-6.1

活在世界上, 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所以, 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劳而获的。 你要获取什么,你就必须付出代价,或者是有人“替你”付出代价。(当然, 这也是有限度的, 父母再爱孩子, 也不可能替孩子完成所有的事。)原则上,是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替你付出、白给你什么的。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不要想着占便宜这等事。

咱们中国人,还相信“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和这句话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不过, 我们的“种豆说”,还暗合着“因果说”(见3.3)。

6.2  Jeder gibt, was er hat.

每个人都给予他们拥有的东西。

评论-6.2

他可以非常大方,把他所有的,都给你。但他绝对做不到,给你,他没有的东西!于是, 就想到爱。不要以为,母爱是自然而然的;不要以为,母亲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母亲本身小时候未得到善待,长大也未学会爱,那么这样的母亲是不可能有爱的能力,这样的母亲不知如何爱她的孩子。。。当然, 做这样母亲的孩子,日子一定是艰辛的。 要救救孩子, 必须先救救母亲!

6.3 Ich kann denken. Ich kann warten. Ich kann fasten.

我能思想; 我可以等待;我会斋戒(节制)

评论-6.3

这是Siddhartha悉达多在离开沙门(Samana)后,自身所拥有的能力,其本质还是“无为”(见5.6):

-      能思想,就是有自己的头脑, 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发现“最佳时机”。实际上, Siddhartha悉达多决定要去做沙门(Samana),就是他自己独立思考后的决定;他决定不加入Gotama ,也是他独立思考后的决定。 现在, 又是他独立思考后的决定,来到尘世走一遭。能思想的前提是,有强大的定力;有明确的价值观;知道,自己要什么。同时, 还具有自我负责力。做了决定后,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自己去扛起来。 不断地自省,是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力的。回看走过的路, 我自己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      能等待,就是自己有内心容量, 有容忍度,就是面对子弹飞来,能淡定:让子弹飞一会。。。。就是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就是相信靠自己,靠自己的双腿, 你也可以站起来的!想来,我自己也要本世纪 (二十年前), 才开始学会自如、放松,而这之前, 因为自信力不够, 还是非常紧张的。 其实,在事情面前,淡定,岿然不动,是成长的一个指针。

-      会斋戒,其本质是节制、克制。沙门(Samana)的训练,让Siddhartha悉达多对此多有收益(参见2.1)。 我个人的体会,是少年时的游泳训练, 对我意义重大。 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 更重要的是, 锻炼了毅力。试想一下, 日复一日的训练, 要克服的是人的惰性,身体的极限。。。因此, 我的节制力、自律性比较强,不轻易放弃, 和这种从小的训练很有关系。 对此, 感恩!

忽然觉得,独立的思考性, 容忍度,节制力/自律性, 其实也是人之所以为人,需要磨砺的。 拥有了这些特质, 能助我们在困难重重的人生路上,一路向前。

6.4 Die meisten Menschen sind wie ein fallendes Blatt, das weht und dreht sich durch die Luft, und schwankt, und taumelt zu Boden. Andere aber, die gehen eine feste Bahn, kein Wind erreicht sie,  in sich selber haben sie ihr Gesetz und ihre Bahn.

大多数人就像一片落叶,在空中吹来吹去和旋转,摇摆着,翻滚到地上。但有一些人,他们走坚定的道路,没有风吹得到他们,他们有自己的规则和轨道。

评论-6.4

和上段的思想性相连(6.3)。有思想的人, 一定是有定力的, 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哪怕是路上千幸万苦,山高路远, 都不能让他们停下前行的脚步,都不能让他们不跟随内心的指引前行。而没有自己思想的人,就是这样随风飘扬,就如羊群里的羊(羊群效应, 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

6.5 Tausend Juenger hoeren jeden Tag seine Lehre, folgen jede Stunde seiner Vorschrift, aber sie alle sind fallendes Laub, nicht in sich selbst haben sie Lehre und Gesetz.

每天有成千的年轻人听从他(Gotama)的讲经授道,每时每刻遵循他的教义,他们全都是落叶,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教义和规则。

第二部分/7. Samsara/Sansara 轮回

7.1 Er beneidete sie um das eine, was ihm fehlte und was sie hatten, um die Wichtigkeit, welche sie ihrem Leben beizulegen vermochten, um die Leidenschaftlichkeit ihrer Freuden und Aengst, um das bange, aber suesse Glueck ihrer ewigen Verliebtheit. … Er aber lernte dies nicht von ihnen, gerade dies nicht, diese Kinderfreude und Kindertorheit.

他(Siddhartha) 羡慕他们(世人)一个东西, 这是他们世人都有, 但他(Siddhartha)缺少的,那就是他们赋予生活的重要性,那就是他们对开心和恐惧投入的情感,那就是既让他们甜蜜,而又害怕的永恒的爱恋。。。。但他没有从他们那里学到这个,尤其是这种孩子般的开心和孩子的愚蠢。

评价-7.1

尽管Siddhartha悉达多在尘世生活了许久,也拥有了世人眼里的“物质”,但是,其本质还是没有完全融入尘世:所以,

-      那些在世人眼里是重要的,在他眼里都是淡淡的,  因为他看到的是其本质:一直在变化!

-      他不会像孩子似得, 在欲望得到满足时,就开心;在欲望没有满足时, 就不开心。 (这就是Kampala称之为Siddhartha悉达多的“Samanagedanken/沙门思想”)

一句话, 他对世人的生活, 不上心。

7.2 Die Welt hatte ihn eingefangen, die Lust, die Begehrlichkeit, die Traegheit, und zuletzt auch noch jenes Laster, das er als das toerichteste stets am meisten verachtet und gehoehnt hatte: die Habgier. Auch das Eigentum, der Besitz und Reichtum hatte ihn schliesslich eingefangen, war ihm kein Spiel und Tand mehr, war Kette und Last geworden. … begann Siddhartha das Spiel um Geld und Kostbarkeiten, das er sonst laechelnd und laessig als eine Sitte der Kindermenschen mitgemacht hatte, mit einer zunehmenden Wut und Leidschaft zu treiben. …denn in diesem Gefuehl allein noch fuehlte er etwas wie Glueck, etwas wie Rausch, etwas wie erhoehtes Leben inmitten seines gesaeetigten, lauen, faden Lebens. 

尘世的欲望、贪婪、惰性,抓住了他,就连他最为鄙视、他讽刺为最愚蠢的恶习:贪得无厌,他也已经“不以为臭,反以为香”。最终, 财产,富有也征服了他,这些对他来说,已不是游戏和小玩意,而成了枷锁和负担。。。。Siddhartha悉达多开始玩赌博游戏 (钱和其他贵重物品)。以前,他一直是面带微笑、漫不经心地参与这种,他称之为俗人游戏。而今, 他玩得越来越投入、狂热。 。。。因为只有在这种(赌博)的感觉中, 他可以体验到一点点的幸福,一点点的陶醉,从而能脱离他那死水般的、无聊乏味的生活。

评价-7.2

现在的Siddhartha 悉达多已经彻底成了“俗人”。赚钱-赌博,输了,继续赚钱。。。不断循环、不断轮回。现在他的幸福感是和,如越来越大的下注(赌博)时的刺激感相连。。。。所以, 至此, 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7.3 Wann den hatte er ein Glueck erlebt, eine wahre Wonne gefuehlt?

他何时体验过幸福,一个真正的狂喜?

评价-7.3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 什么是幸福, 什么可以让人感觉幸福?在此小说里, 实际上, Siddhartha 悉达多眼里的Gotama , 就是呈现出了一种幸福的境界:

3.8 Aber sein Gesicht und sein Schritt, sein still gesenkter Blick, seine still herabhaengende Hand, und noch jeder Finger an seiner still herabhaengenden Hand sprach Friede, sprach Vollkommenheit, suchte nicht, ahmte nicht nach, atmete sanft in einer unverwelklichen Ruhe, in einem unverwelklichen Licht, einem unantastabaren Frieden.

但他的脸和脚步,他静静低垂着的视线,他静静下垂的手,还有那静静下垂的手上的、每一根指头,都在诉说着平和;诉说着完美;他们不寻求、也不模仿; 呼吸和缓、平稳,处于永久的安宁、明亮和不可轻犯的平和之中。

评价-3.8

简而言之,就是平和, 圆满, 自在自足 (参见3.1)。再简单一点,就是“身上没病, 心头无事”。所以,那些追求更多,更好,更强, 一定程度上,就是进入“轮回”(Samsara/ Sansara),就是进入无穷尽的痛苦。所以, 我们的老祖宗,一直在讲“度”!

轮回(Samsara/ Sansara)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生死死。在死亡后,灵魂又轮回重新投胎成为另一个人,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其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即永远生死相续,无有止息地循环。而Gotama,其实就是这样的人:

3.9 … der habe in sich das Leid der Welt ueberwunen und das Rad der Wiedergeburten zum Stehen gebracht. ... er hatte Nirwana erreicht und kehrte nie mehr in den Kreislauf zurueck, tauchte nie mehr in den trueben Strom der Gestaltungen unter.

。。。他克服了身上的尘世之苦, 刹住了重生之轮。。。。 他就要到达涅槃,永远不会回到轮回之中,永远不会再次坠入浊世中了。

评价-3.9

从轮回(Samsara/ Sansara)中解脱 (Erloesung),也许应该是Siddhartha 悉达多眼里的幸福,也是他追求的。

目前,我也只能在知识的层面上,理解“轮回” (Samsara/ Sansara), 理解“解脱” (Erloesung)。反用Siddhartha 悉达多的话,幸福就是精神是满足的, 灵魂是安宁的, 心是平静的(“der Geist war nicht begnuegt, die Seele war nicht ruhig, das Herz nicht gestillt.”,参见1.3)。外加身体是健康的。苏东坡的一个“安”字是最简约的诠释: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7.4… viele lang Jahre, ohne hohes Ziel, ohne Durst, ohne Erhebung, mit kleinen Luesten zufrieden und dennoch nie begnuegt!

。。。多少年来,没有崇高的目标,没有渴望获取什么,没有提高 (精神上),只满足于小小的欢愉,但却从来没有满足过!

评论-7.4

在尘世, Siddhartha 悉达多学会了恋爱, 赚钱,财产积累, 享乐,赌博。。。学会了普通人在尘世过活的一切。但是,尘世的这种价值观,是无法让他满足! 渐渐的, 他的内在声音提醒他:这不是他的目标:

-      在他的朋友Govinda身上, 在圣人Gotama身上, 在尘世的 爱人Kamala身上、以及商人 Kamaswami身上。。。 他认识了自己, 认识了从未知道的自己的一面 ;

-      尘世中学到的这一切, 还不足以让他平息、摆脱痛苦,他在痛苦中来来回回。。。

跟随他内心的声音,在尘世生活二十年后,他离开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徐志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015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62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72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86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6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1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71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82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97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5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5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85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5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4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50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